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例分析

合集下载

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

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

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病例1 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间断发热患者女性,49岁,颈部淋巴结肿大7年,间断发热9个月,自2000年起接受多次诊疗。

第一次诊疗过程患者200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血常规:白细胞(WBC)24.2×109/L,淋巴细胞66%,血红蛋白(Hb)142 g/L,血小板(PLT)160×109/L。

查体: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脾脏肋下6 cm。

辅助检查示纵隔腹腔淋巴结无明确肿大。

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Ⅲ级,成熟淋巴细胞60.0%,原幼淋5.5%。

免疫分型(末梢血):CD5+细胞84.6%,CD19+ 细胞75.0%,CD23+细胞68.7%。

颈淋巴结活检病理:淋巴结结构消失,代之以弥漫浸润的小淋巴细胞(医科院肿瘤医院、同仁医院)。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系会诊:淋巴结结构破坏,弥漫性小淋巴细胞增生,核小,胞浆少,未见典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核特点。

免疫组化:CD20、CD45RO阳性。

诊断:小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但无典型CLL的核特点)病例2患儿男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患儿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无触痛.伴阵咳,有白色痰.8天前出现发热,37.5-39度,肿大淋巴结出现触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咳嗽,无咽痛,无皮疹,无盗汗,无明显消瘦,食欲差,大小便正常,在家静滴抗生素(具体不详)病情无好转,转上级医院治疗.既往身体健康,否认结核接触史.查体:一般可,全身皮肤无皮疹,无出血点,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扁桃体无肿大,肝肋下4.5cm.心肺听诊无异常.辅助检查:WBC 3.9×10 9/L 中性粒细胞0.35 淋巴0.62 见变形淋巴细胞0.07,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血沉22mm/h 尿常规正常,GPT101u/L(0-40).心肌酶AST225u/L(0-40),LDH965u/L(71-570)CK-MB37u/L(0-15),HBD406u/L(70-220),其他检查正常.骨髓穿刺未见明显异常.问题讨论:1本病例特点?2为明确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诊断?3鉴别诊断?答案:1病例特点--8岁男孩,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伴阵咳,有白色痰.8天出现发热,37.5-39度,肝大,肝功异常,心肌酶异常,血常规白细胞偏低,可见异林血沉加快,其他正常,抗生素治疗效果差.2为明确诊断需要进行淋巴结组织检查.本病例进一步做淋巴活检示:淋巴结弥漫型单核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增生,有吞噬核碎现象,病变符合坏死性淋巴结炎.它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结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者免疫反应有关.好发于年长儿,女性多见.为自限性疾病,预后多良好.抗生素治疗无效.其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常伴白血球减少.诊断依据主要为淋巴结活检.鉴别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结核性淋巴结炎一、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二诊断依据:1、患儿男,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咳嗽,有白色痰2、曾使用抗菌素效果不明显3、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肝肋下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抗体检查



急性期EBNA抗体阴性;以下1项阳性 1、VCA-IgM抗体初期阳性,以后转阴; 2 、双份血清 VCA-IgG 抗体滴度 4 倍以上 升高; 3、EA抗体一过性升高; 4、VCA-IgG抗体初期阳性;EBNA抗体以 后转阳;
特殊问题(一)



Duncan综合症:是一种性遗传性免疫缺陷 病,也叫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症(XLP), 患者对EBV先天性免疫缺陷,平均6岁发病, 表现为:高热、WBC↑、异淋↑、肝功异、 常见淡红色斑丘疹。病程中病情进行性加重, 多死于肝损害。分为四型: 致死性传单: 伴淋巴瘤的传单: 伴免疫缺陷的传单: 淋巴瘤:
机理



XLP的染色体位点:Xq25; 相关基因:SPA/SH2D1A; 合成蛋白质:SPA/SH2D1A; 基因功能:参与SLAM(signaling lymphocytic activating molecule) 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活化。 Arico M.el. Boold,2001,97:113- 1113
临床表现(一)


可分为潜伏期(2~4周,一般4~15天)、 前驱期(4~5)、腺肿期和恢复期; 发热:不规则热,1~3周,少数3~4月; 咽峡炎:咽峡部、扁桃体肿大充血、溃 疡,可见厚霜样渗出或伪膜形成; 淋巴结肿大:本病主要表现之一,全身 受累,以颈后三角区最常见;
临床表现(二)


传染性单核细胞 增多症
西安市儿童医院血液科 刘安生
概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sis IM)是一种由EpsteinBarr病毒(EBV)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临 床特征: 发热; 咽峡炎; 肝、脾、淋巴结肿大; 外周血:WBC↑、L↑、异淋增多; 血清中:EBV-DNR(+)、EBV-Ig(+)等。

EB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5例分析

EB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5例分析

EB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5例分析王云丽;薛建芳【摘要】目的总结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以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符合EBV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98.2%(54/55);咽峡炎100%(55/55);淋巴结肿大87.2%(48/55);肝脏肿大32.7%(18/55);脾脏肿大49.1%(27/55);双眼睑水肿54.5%(30/55);鼻塞29.0%(16/55);皮疹23.6%(13/55).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数>10×109/L者96%(53/55);EBV-DNA检测均阳性,可伴肝功能受损、心肌损害、肺炎等,更昔洛韦治疗有效.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伴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大多预后良好.EBV-DNA检测具有特异性,可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更昔洛韦治疗有效.【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年(卷),期】2015(007)005【总页数】3页(P478-480)【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更昔洛韦/治疗应用;儿童【作者】王云丽;薛建芳【作者单位】014040内蒙古包头,包头市中心医院儿科;014040内蒙古包头,包头市中心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7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属于疱疹病毒属,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DNA病毒,具有潜伏及转化的特征。

幼儿很容易通过经口密切接触而发生原发EBV感染[1]。

EBV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6岁以下小儿大多表现为隐性或轻型感染,15岁以上感染者则多呈典型症状。

本病是以高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三联征为特征的单核巨噬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

但近年来有逐年增多、小龄化趋势,且少数患儿可能发生EBV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死亡率很高。

为提高临床医师的早期诊断,减少漏诊误诊率,将本院收治符合EBV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小儿EB病毒感染临床分析与治疗方案

小儿EB病毒感染临床分析与治疗方案

小儿EB病毒感染临床分析与治疗方案摘要:本文通过对50例小儿eb病毒感染多样性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阐述了治疗与预后方案。

关键词: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感染婴幼儿eb病毒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认为该病毒是多种恶性肿瘤的病因之一,它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

在中国南方鼻咽癌患病人群中检测到有eb病毒基因组存在。

eb病毒的形态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圆形、直径180nm,基本结构含核样物、衣壳和囊膜三部分。

核样物为直径45nm的致密物,主要含双股线性dna,其长度随不同毒株而异平均为17.5×104bp分子量108。

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由162个壳微粒组成。

囊膜由感染细胞的核膜组成,其上有病毒编码的膜糖蛋白,有识别淋巴细胞上的eb病毒受体,及与细胞融合等功能。

此外在囊膜与衣壳之间还有一层蛋白被膜。

eb病毒是小儿感染较常见的疾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可累及多系统并发症,引起相应的疾病,对小儿危害较大。

笔者对本院近年来50例eb病毒感染小儿进行临床分析,下面是我对这些资料的分析与汇总:1、病患人群2010年3-12月确诊eb病毒感染收入我科的患儿共50例,男性22例,女性28例。

年龄为2个月至13岁,2、临床表现一般的病患都表现为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咽峡炎。

所有病例符合eb病毒感染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

在这50例eb病毒感染小儿中,发热48例,最高达40.5摄氏度;17例咽峡部充血,其中3例可见红色疱疹;23例扁桃体肿大,浅表淋巴结肿大11例,其中3例局部触痛较明显;脾大者2例,肝大者1例,但局部触痛不明显;皮疹7例,为荨麻疹及猩红热样皮疹,以躯干部及双上肢多见。

3、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在(5.0~10.0)×109/l间者25例(50%),低于5.0×109/l者16例(32%),高于10.0×109/l 者60例(18%);淋巴细胞分类≥0.60者29例(58%);6例发现有异型淋巴细胞,50例病儿血清eb病毒抗体igm皆阳性,且4周后其滴度升高4倍;5例嗜异凝集试验呈阳性;23例肝大病儿查肝功能,其中7例有轻度异常,表现为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4例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37例行心肌酶谱检查者中11例有不同程度增高,其中2例ck-mb明显增高,达正常值的3~4倍;17例查红细胞沉降率者6例增快2)影像学检查22例病儿行腹部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16例行胸部x线检查示肺部斑片状阴影。

微生物 病例分析 单核细胞增多症

微生物 病例分析 单核细胞增多症

(1)轻度脾大 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缘下2~3cm为轻度脾大。 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立克次体感染、充血 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霍奇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中等度脾大 下缘超出肋缘下3cm至平脐为中等度肿大。 可见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症、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脾淀粉样变性、恶 性淋巴瘤、尼曼-匹克病等。 (2)中等度脾大 下缘超出肋缘下3cm至平脐为中等度肿大。 可见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症、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脾淀粉样变性、恶 性淋巴瘤、尼曼-匹克病等。
淋巴细胞白血 病,传染性单 核细胞增多症 等。
0~2.0%
20%~40%
白细胞
400~10000
感染,炎症, 烧伤.明显升 高时应怀疑 白血病
异型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1.发热
免疫分型 2.感染 骨髓穿刺 细 胞生 长发准 育过程中,处于不同 阶 段的细胞,如原始细 胞、幼 国际诊断标 以咽 峡 炎、口腔炎、肛周感染最常 见 ,肺炎、扁桃体炎、 齿龈 炎、肛周 多 数 骨髓 细 胞增生活 跃 或明 显 活 跃 ,骨髓 细 胞分 类 可 见 到 细 胞化 学 染色 稚等也 细 胞、成熟 细 胞,其表面有不同的 标记 ,根据 这些不同的 标记,利 国际 CLL 工作 会议 (IWCLL) 及美国国家癌症研 究所 (NCI)CLL 协作组标准。 脓肿 较 常 见。
7.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 8.其他组织和器官浸润
2.血象检查 (1)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50%或淋巴细胞总数≥5.0× 10/L; (2)异型淋巴细胞≥10%或总数≥1.0× 10/L。 3.EB病毒抗体检查 急性期EB核抗原 阴 性, 并有以下之一 项: 是一 种 急性淋巴 组织增生性疾病。多 见于青春期初次感 (1 )抗 VCA-IgM 抗体初期 阳 性,以后 转阴; 个典型症状为发热、咽 染 EBv 后发病。 临床表 现 多样,但有三 (2 )双份 清抗 VCA-IgG 抗体滴度 4倍以上升高; 炎和 颈血 淋巴 结肿 大。随 着疾病的 发展,病毒可播散至其他淋巴 (3)EA抗体一过性升高; 结。肝脾脏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并出现异 (4)VCA-IgG抗体初期阳性;EB病毒核抗原抗体后期阳转。 型淋巴细胞。偶尔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如脑炎)。此外,某 4.EB病毒DNA检查 些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 儿中可呈 现致死性 染性 单 核白 细胞增 血液、唾液、口咽上皮 细胞、尿液或 组织 中的EB传 病毒 DNA 阳 性。 多症。 5.EB 病毒抗原检查 鼻咽拭子直接测定抗原阳性

EB经典病例分析

EB经典病例分析
病例特点
❖ 1岁3月,男童 ❖ 急性起病,病史2周 ❖ 主要表现:发热、双眼睑浮肿、腹胀、皮疹
❖ 查体:充血性皮疹,直径约1.5cm大小的淋 巴结,眼睑水肿,咽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 未见分泌物,右下肺呼吸音低,心音有力, 律齐,腹膨隆,触软,肝肋下3.5cm,质韧, 脾肋下及边,余(-)
病例特点
临床表现
异常丙种球蛋白血症: 在携带XLP基因的男性的发病率大约是 三分之一,通常有血清IgG降低,IgM 升高
临床表现
其它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血管炎和淋巴瘤样肉芽肿病
诊断标准
❖ 明确诊断:
男性患者出现一种或多种XLP的临 床表现,并且存在SH2D1A的基因 缺陷
诊断标准
❖ 临床诊断:
男性患者出现一种或多种XLP的临床表现,他的 兄弟、叔叔、姨表亲或侄子之一有XLP的表现, 但并不了解基因的情况
❖ 可疑诊断:
男性患者出现一种或多种XLP的临床表现,而家 族中并未发现其它人出现相同症状,也不清楚基 因的情况
治疗
❖ 抗病毒、丙球、免疫调节治疗
❖ VP16及CSA有一定的效果
❖ 而到目前为止,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或骨髓移植(BMT)是唯一能治 愈XLP的方法
预后
❖ 预后差 ❖ 病死率高
继发噬血、 ????
进一步检查
免疫缺陷基因的检查: SH2D1A基因缺陷
X连锁淋巴细胞 异常增生症 XLP
简介
❖ X一连锁的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XLP),又称 为Duncan病,是一种少见的,通常是致命的 性染色体连锁遗传性免疫缺陷病,女性为突 变基因的携带者,男性发病,临床上表现为 患者对EB病毒极其易感,感染后症状重,目 前治疗方法限,预后差。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 皮肤护理,保持被褥、衣物清洁 柔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剪短 患儿指甲,避免搔抓。避免挤压肿 大的淋巴结
4.饮食护理发热可致体内分解代谢增强,热量消耗增
加,消化功能减弱,故加强口腔护理,饮食以清淡、 易消化、高热、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 食为主;逐渐增加粗纤维食物,确保大便通畅;切忌 暴饮、暴食,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头部置冰敷,全身用温水擦浴,必要时应用解热
药物,用药后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出汗多者,及
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保持皮肤清洁,注意
血压及尿量,及时补充水分,以防虚脱。鼓励患
者进食易消化、清淡饮食,多食水果,补充维生
素。保持病室安静,让患儿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2. 呼吸道护理协助患儿取半坐位,头偏向 一侧,鼓励患者咳嗽吐痰;小量多次喂水 或饮料,补充水分,保持口咽黏膜湿润, 利于痰液咳出;给予面罩雾化,局部消炎 化痰治疗,雾化结束后用清水漱口。
不要亲亲
5.绝对卧床休息绝对卧床休息半个月,减少心肌耗氧
量,减轻心脏负担,由于小儿好动,绝对卧床休息有 一定的难度,可利用讲故事、听音乐、画画等床上游 戏,以保证充分的休息,待症状缓解后,适当地下床 活动,伴肝脾肿大者,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脾破裂。
6.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由于患儿惧怕医院的各种治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验血、打
部分患者会出现形态不一的皮疹
诊断:
1.临床症状 以下症状至少3项以上阳性:①发热;②咽炎、扁桃 体炎;③颈部淋巴结肿大(大于1cm);④肝大;⑤ 脾大。
2.血象检查 (1)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50%或淋巴细胞总数 ≥5.0×109/L; (2)异型淋巴细胞≥10%或总数≥1.0×109/L。
3.EB病毒抗体检查 急性期EB核抗原阴性,并有以下之一项: (1)抗VCA-IgM抗体初期阳性,以后转阴; (2)双份血清抗VCA-IgG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 (3)EA抗体一过性升高; (4)VCA-IgG抗体初期阳性;EB病毒核抗原抗体后期 阳转。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课件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课件

避免接触传染源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尤 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应避免 接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症患者。
疫苗接种
目前尚无针对EB病毒的特 异性疫苗,但可接种其他 相关疫苗以预防其他病毒 感染。
04
IM的病例分享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等 基本信息。
症状描述
详细描述患者的症状,如 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 等。
总结
对整个病例进行总结,提炼出经 验教训。
05
IM的预防与控制
个人预防措施
增强免疫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 的运动和均衡的饮食,
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 手,或使用含有至少
60%酒精的手部消毒液 。
避免接触患者
避免与患有IM的人密切 接触,特别是避免共享 个人物品,如杯子、食
物和毛巾。
诊断和治疗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病程发展
记录患者从发病到治疗的 整个过程。
病例分析
诊断依据
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等诊断依据。
治疗方案
描述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 疗、护理措施等。
治疗结果
记录患者的治疗结果,如治愈、好 转、未愈等。
经验教训
预防措施
总结预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的措施。
注意事项
提醒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 的事项。
3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调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流行病学特征,了 解疾病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为防控策略制定提 供依据。
IM的治疗新药研发
抗病毒药物研发
针对EB病毒复制周期的关键环节,研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抑制病 毒复制和传播。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严重并发症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严重并发症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严重并发症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严重并发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严重并发症)(ICD10编码:B27.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2015年出版)。

2.证候诊断参考《中医儿科学》(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严重并发症临床常见证候:邪郁肺胃证气营两燔证痰热流注证正虚邪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者。

2.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如并发神经系统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脑炎、周围神经炎)、心包炎、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等,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观察该病的主症发热、咽峡部情况、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程度,次症皮疹、饮食、大小便情况,并结合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C反应蛋白、白细胞分类、EB病毒特异性抗体测定、EB病毒DNA检测、腹部B超、颈部淋巴结B超、肝肾功能、心肌酶、尿常规、便常规。

2.可选择检查项目呼吸道病原检测、抗链“O”、降钙素原、胸片、心电图、骨髓穿刺、细胞免疫功能、凝血功能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邪郁肺胃证:疏风清热、清肺利咽(2)热毒炽盛证:清气凉营、解毒利咽(3)痰热流注证:清热化痰、通络散瘀(4)正虚邪恋证:益气生津、兼清余热,佐以通络化瘀。

2.其他中医特色治疗(1)喷咽法(2)涂敷法3.西药治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例分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例分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例分析首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是此病的重要特征之一、病人常有喉痛、发热和乏力等症状。

喉痛通常以轻微到中度的程度进行,可伴随扁桃体发炎,但不一定伴有化脓性炎症。

发热多与喉痛同步出现,发热持续时间通常较长,可高达2-4周。

病人通常感到全身乏力和虚弱,出现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

其次,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主要是通过实验室检测来确认。

实验室检测的关键是检测外周血的单核细胞数量和EBV相关抗体。

在典型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中,外周血的单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达到或超过百分之十。

同时,通过抗体检测可确定EBV特异性抗体IgM或IgG的阳性结果。

IgM抗体阳性表明近期感染,而IgG抗体阳性表明曾经感染。

最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

由于该病常常是自限性的,特殊的治疗方法并不常用。

治疗的重点是缓解症状,保持体力,预防并发症。

对于轻度和中度的发热,可以通过非处方消退发热药物来控制体温。

对于喉痛,可以使用非处方的退烧消炎药物来缓解疼痛。

此外,要鼓励患者多休息、饮水、保持良好的饮食,避免剧烈运动,以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EBV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唾液传播给未感染者。

该病的临床特点包括发热、喉咙痛、淋巴结肿大和全身不适等症状,外周血中单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包括单核细胞数量和EBV相关抗体。

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保持体力,预防并发症。

对于大多数病人来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自限性的,预后良好。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护理查房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护理查房
护理评价:患儿入院到目前为止体温正常。
PIO-2
护理诊断:营养不足、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患儿扁桃体炎、淋巴结肿大、咽痛有关 护理目标:保持患儿在院期间营养充足
护理措施:1、鼓励患儿进食,少食多餐,食物温度可偏凉,以减少进食疼痛; 2、饮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容易吞咽的流质或 半流质饮食,保证供给充足的水分及营养。
姓名:xxx 年龄:4岁 压疮:27分 疼痛:0分 饮食:下降 血压:82/48mmHg SPO2:95%(未吸氧) 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病情简介
现病史
既往史
入院前3+天,患儿无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 40℃,无畏寒、寒战、抽搐,我院门诊肌注 头孢呋辛2天,静滴头孢呋辛、阿昔洛韦氯 化钠注射液2天,患儿体温好转,未再发热, 但1天前出现双上眼睑浮肿,无下肢浮肿、 血尿、少尿等,遂于门诊就诊收治入院。
PIO-1
护理诊断: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 护理目标:患儿在院期间体温正常。
护理措施:1、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情况,患儿体温>38.5℃时给予物理降温, 如有药物降温或特殊处理,半小时后应有观察记录;
2、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儿喝温开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3、出汗时及时擦干并更换衣物,病室通风,避免对流风,以免着凉。
个人史
无手术外伤史,无药物过敏史, 无遗传病、传染病史,无输血 史,否认疫区旅游史,否认新 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接触史。
出生史:患儿系G1P1足月剖宫产, 出生时无窒息抢救史。 喂养史:生后母乳喂养,现普食。 生长发育史:同正常同龄儿。
相关辅助检查
血细胞分析:淋巴细胞百分率59.2%,单核细胞 百分率18.0%,单核细胞计数0.69,均偏高
护理评价:患儿在院期间并未发生潜在并发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例分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例分析

异嗜性抗体检测: 用于诊断传染性 单核细胞增多症
补体结合试验: 检测血清中的补 体结合抗体
血凝抑制试验: 检测血清中的血 凝抑制抗体
病毒特异性抗体 检测:用于诊断 EB病毒感染
病毒学检查
病毒分离培养:从患者血液、唾液等体液中分离出EB病毒 抗体检测:检测患者血清中针对EB病毒的特异性抗体 核酸检测:利用PCR等技术检测EB病毒的核酸 病毒载量检测:通过定量检测EB病毒载量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免疫治疗: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 患者,采用免疫调节剂进行治疗, 如丙种球蛋白、干扰素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症治疗:针对发热、咽峡炎、 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采用解热镇 痛药、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 物进行治疗。
并发症治疗:针对并发症如脾破 裂、脑膜炎等,采取相应的治疗 措施,如手术治疗、抗生素治疗 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淋巴结肿大:与其他淋巴结疾病 相鉴别
皮疹:与其他出疹性疾病相鉴别
06
治疗与预后
一般治疗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 生素饮食
急性期卧床休息
补充足够水分
对症治疗,如高热时给予物 理降温,咽痛时给予止痛药

对症治疗
抗病毒治疗:针对EB病毒感染引 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采 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阿昔 洛韦、更昔洛韦等。
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药物选 择:阿昔洛韦、
更昔洛韦等
抗病毒治疗时 机:早期、足
量、足疗程
抗病毒治疗注 意事项:观察 病情变化,及 时调整治疗方

抗病毒治疗疗 效评估:根据 临床症状、实 验室检查等综
合评估
预后评估
长期随访:定 期随访观察, 了解病情变化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入院记录主诉:发热4天现病史:患儿于入院前4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无寒战及抽搐,呈持续性,近1天伴皮疹,无咳喘,无呕吐及腹泻,无关节肿痛,无尿急、尿频及尿痛,口服药物(用药名称及量均不详)效果不佳而入院,患儿发病来精神可,进食可,大小便正常。

个人史:母孕期健康情况:健康。

孕龄:早产。

分娩时情况:顺产。

出生时情况:无窒息。

发育史:出生时体重:1.4 Kg,抬头:2月,翻身:5月,独坐:7月,行走:24月,说话:24月,出牙:8月。

喂养史:人奶√牛奶混合其他乳品代乳品8-9 次/日,断奶:2岁,辅食:五月增加米粉、蛋黄目前饮食主食:软饭、米、面食。

副食:水果蔬菜。

既往史:平时健康情况:健康,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及传染病接触史。

曾否患过:麻疹(-)水痘(-)腮腺炎(-)百日咳(-)肝炎(-)其他:(-)预防接种:卡介苗1次婴儿瘫3次麻疹1次百白破3次肝炎3次其他:(-)家族史:父健康情况:健康。

母健康情况:健康。

母孕次数:G2P2。

其他人健康情况:健康。

家族遗传病史: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

以上病情属实,监护人或其代理人已阅,签字为证:体格检查T:37.3℃P:100 次/分R:25 次/分体重:18 kg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正常体型,自主体位,精神反应好,呼吸平稳。

皮肤: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未见出血点,全身可见散在分布红色丘疹。

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可触及,最大1×1cm大小,活动度好,无触痛。

头部:颅骨无畸形,前囟已闭,头皮完整,毛发黑,分布均匀。

眼:眼睑浮肿,结合膜无充血,角膜正常,巩膜无黄染。

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存在,眼球运动自如。

耳:双侧耳廓对称无畸形,无异常分泌物。

鼻:鼻腔通畅,鼻搧(-)。

口腔:唇无紫绀,口腔黏膜光滑,舌质红,牙龈无红肿。

咽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颈部:气管居中,无颈强直,无不正常搏动。

胸部:胸廓对称,无畸形,三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历分析
病历介绍:
患者,男,18岁,因“身目黄染,小便黄3日”来诊。

病史:患者自诉一周前受寒感冒后出现发热,无畏寒,无鼻塞流涕,无咳嗽咳痰,遂于当地门诊输液治疗4天(具体用药不详),3日前出现身目黄染,小便黄,时伴右肋部不适,恶心欲吐,倦怠懒言,昨日体温已恢复正常,未再发烧。

纳差,眠可,大便质稀,不成形,1-2次/日,小便调。

查体:巩膜黄染,咽部充血,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区叩击痛(+),肝脾肋下可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检验结果:2013-9-27日:血常规:WBC:13.03x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21.4%,淋巴细胞比率64.9% 肝功:ALT:441U/L AST:226U/L 白蛋白:38.1g/L
A/G:1.0 ALP:246U/L GGT:681U/L TBIL:70.4umol/L DBIL:47.2 umol/L IBIL:33.2umol/L。

感染系列(-)。

腹部B超:1.脾肿大2.肝脏体积略增大
2013-9-29日EB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结果示:EB病毒:5.54x10^6/L、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由上述症状及检查结果可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病历分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主要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

IM在儿童时期较常见,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1]。

尽管IM大多呈自限性过程,预后良好,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可累计多个器官和系统,出现多脏器、系统的功能损害,其中以
肝脏损害最为常见[2]。

严重者可引起肝功能衰竭或进展为EB病毒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且无特异性, 可以多种症状同时出现, 也可以单一症状, 因此易被某一症状所迷惑早期不易识别。

IM的诊断标准[3]:典型IM症状和体征: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大和肝脾肿大;外周血异性淋巴细胞>10%;血嗜异凝集实验阳性;EB病毒抗体壳抗原抗体(EBV-CVA-IgM)阳性。

符合第4条再具备其它3条中的任何1条即可诊断。

本例患者首发症状为发热、身目黄染、恶心欲吐、倦怠懒言,查体发现巩膜黄染,咽部充血,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区叩击痛(+),肝脾泪下可触及,肝功异常,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增高,B超示肝脾肿大。

诊断上并无特异性,有可能诊为急性肝炎,有经验的医师会考虑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故进一步检查发现EB病毒(+),由此可确诊。

治疗上多以抗病毒治疗如更昔洛韦,每次5mg/kg,每日一次,7-10天为一疗程。

对肝损害的IM患者在肝功能报告提示肝损害成立时给予甘草酸二胺(商品名:甘利欣注射液)50-100m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150-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疗程7-10d;给予维生素C、肌酐、辅酶A保肝治疗。

48例合并肝损害IM患者治疗10天复查肝功,42例回复正常。

其余6例口服维生素及联苯双酯保肝治疗1个月复查肝功能,全部恢复正常[4]。

本例患者在确诊IM的同时合并肝损害,临床治疗上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2.4、维生素B6注射液0.2、维生素C注射液2.0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甘草酸二胺注射液2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8天一疗程。

治疗结束后复查。

参考文献
[1] 谢正德.儿童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J]. 实用临床儿科杂志.2007,22(22):1759-1760.
[2] 蒋娟.于洁.王晓莉.等.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1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12):919-922.
[3] 王珏,梅爱农,闵秀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并发症及危险因素[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10):790-791.
[4] 罗泽民,苏海涛,谢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征[J].华西医学.2012,27(8):1190-11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