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1

合集下载

纳兰性德《长相思》古诗教案

纳兰性德《长相思》古诗教案

纳兰性德《长相思》古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相思》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纳兰性德的背景及创作风格。

1.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1.3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地背诵并理解《长相思》这首古诗。

2.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熟读《长相思》,了解作者纳兰性德生平和创作风格,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

3.2 学生准备:预习《长相思》,了解古诗的大意。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纳兰性德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简介纳兰性德的生平事迹及创作风格。

4.2 初读古诗让学生自由朗读《长相思》,注意字音、节奏的准确性。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对古诗进行逐句翻译。

4.3 理解诗意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如“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等。

4.4 体会诗情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五、巩固拓展5.1 让学生进行古诗的默写练习,巩固记忆。

5.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纳兰性德的诗歌创作特点。

5.3 推荐学生阅读纳兰性德的其它诗歌,扩大知识面。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默写成绩和课后阅读情况,评价学生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八、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长相思》这首古诗,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含义。

九、教学进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两个课时内完成。

十、教学资源10.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古诗《长相思》的文本、作者画像和相关资料。

10.2 教学视频:搜集与纳兰性德和《长相思》相关的教学视频,用于课堂辅助教学。

五年级语文长相思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长相思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长相思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长相思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这首词,对仗工整,词中涵义深远,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词中讲诉了对故乡、家人深深眷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忠君报国与天伦之乐在他心中交织着,呈现出矛盾心理。

让五年级的学生来领会其中的意蕴,我利用了大量的辅助资料组织教学。

比如:词人纳兰性德的生平,家庭背景等。

让学生知道纳兰性德是皇帝身边的侍卫时,就会懂得纳兰性德不属于他自己,不属于他父亲,不属于他妻儿,他只属于朝廷。

所以朗读指导教学与情感体验教学贯穿整个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能字正腔圆、深情地朗读,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作者天涯行役时的相思之苦与情感之深。

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中,体验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作者天涯行役时的相思之苦与情感之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移情想象之中构建“故园”的丰富生活场景,体味作者“忠孝难两全”的矛盾心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导入课文,直切主题。

1、师: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

正如唐代诗人杜甫所说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出示课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请学生朗读。

4、思考:这句诗中以什么来衬托思乡之情?5、师:今天我们学习《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长相思》6、解题、质疑:(1)“相思”是什么意思?(2)看到这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3)指导读题,注意长的读法,意味深长些。

(设计意图:以古诗文引入主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这一单元就是以“思念家乡”为主题的课文,不偏不移,与主题相吻合。

让学生质疑,更能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走近文本。

)二、走近《长相思》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

提醒读音:ɡūo聒ɡēnɡ更2、指名读:ɡūo聒ɡēnɡ更3、指名读全文,读后评价。

《长相思》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长相思》【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长相思》,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爱情情感和美。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能力。

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对诗歌的欣赏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了解《长相思》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李商隐。

2. 学习理解《长相思》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3. 分析诗歌结构和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

4. 运用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写出自己对长相思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1. 《长相思》全文,PPT或黑板准备。

2. 与《长相思》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3. 学生的课堂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出示李商隐的头像和简介,然后简单介绍他的生平。

2. 运用音频或视频等媒介,播放一段悠扬的古琴曲。

- 这里可以选择与《长相思》相关的音乐。

二、理解诗意(15分钟)1. 分段讲解诗歌全文,并帮助学生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2. 分析诗歌的基本情感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和伤感。

3.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鼓励他们在小组或全班分享感受。

三、分析诗歌结构(2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字数和句数等方面。

2. 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分析。

四、创作与表达(30分钟)1. 学生个人创作: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长相思的理解和感悟,可以是一篇短文或一首诗。

2. 学生交流: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批评和鼓励。

3. 部分学生上台表演或朗诵自己的作品。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美和悲伤情感的表达。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长相思》对他们的影响和启发。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和创作诗歌,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写一篇读后感,通过阐述自己对《长相思》的理解和感悟,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热爱。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案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案

《长相思》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三首《长相思》的背景及作者情感。

2.掌握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

3.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的情感和意境。

2.学习鉴赏诗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词中的象征和隐喻。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长相思》的背景,讲解作者纳兰性德及其创作经历。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如“长相思”、“情难舍”等。

二、课堂讲解1.讲解第一首《长相思》作者背景: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湘真,清代著名词人。

诗词内容: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意象分析:山、水、榆关、夜深、千帐灯、风、雪、乡心、故园情感分析: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讲解第二首《长相思》诗词内容: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意象分析:山、水、榆关、夜深、千帐灯、风、雪、乡心、故园等。

情感分析:与第一首相似,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讲解第三首《长相思》诗词内容: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意象分析:山、水、榆关、夜深、千帐灯、风、雪、乡心、故园等。

情感分析:与前两首相似,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首《长相思》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并说明原因。

四、课后作业1.让学生选择一首《长相思》进行仿写,要求运用相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让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对纳兰性德及其诗词的了解。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纳兰性德的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课堂讲解1.第一首《长相思》讲解意象分析:“山一程,水一程”,这里的“程”字可以让学生思考其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旅程的艰辛。

情感分析: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远离家乡的经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长相思教案

长相思教案

1.《长相思》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导入1.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

正如唐代诗人杜甫所说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示)2.让我们走进本组以“思念故乡”为主题的课文,用心体会作者的感情吧!(出示导语中的阅读提示: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者事情表达出来的。

)3.今天我们先学习《5、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长相思》4.解题。

质疑。

(1)“相思”什么意思?(思念)(2)“长相思”就是什么意思?(读题)(3)这首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陪同康熙皇帝出征山海关,祭祀长白山的途中写的。

(4)看到这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相思谁?为什么相思?怎样相思?为什么长相思?)(你们提的问题都很有探究价值,我们一起走进词中探索吧)(二)初读《长相思》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

2.指名读,提醒读音的词语:聒更结合诵读穿插讨论:──“更”为什么要读平声?另一个读音是什么?怎么组词?1)查字典理解“更”的意思。

2)理解“风一更,雪一更”3)小结学法。

3.指名读全文,读准字音。

读后学生评价。

师:不但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停顿节奏才能把词读有板有眼。

4.指名读,评价并讲明该怎样停顿。

(出示词,划出节奏)齐读。

上下阙的停顿。

过渡:同学们可真会读书,要是了解了词的内容,老师相信大家会读得更投入,更有韵味。

(回顾质疑的问题)(三)读懂《长相思》师:好!?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释,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设计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设计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设计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长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

本单元的课文,不论诗词还是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表达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教学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结合注释读懂诗词大意,进一步学习品味有画面感的词语,体会诗人情感的阅读方法,学习诗人融写景和抒情为一体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背诵复习,初步感知(一)、背诵《泊船瓜洲》、《秋思》1、导入: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2、板书课题,理解“长相思”,初步了解词(又称长短句,分上下阙而诗每句字数一样。

),问: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忆江南、渔歌子。

)3、了解作者。

纳兰性德:本名为成德,后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著有《饮水词》、《通志堂集》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

(二)读词《长相思》,要求1、自由读两遍词,读准字音。

(注意生字(聒读音和写法)和多音字(更)的正确读音。

)2、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自由读两遍。

(三)结合诵读穿插讨论——“更”为什么要读平声?——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更声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二、联系插图,读懂词意(一)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向我们展现那些景物并蕴含了怎样的'感情:山、水、榆关——不舍千帐灯——孤独风、雪——失眠故园——思乡(二)读后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长相思读完你看到了那些画面?(指名多位学生回答)——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本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一篇略读课文《月迹》,习作“--即景”。

《长相思》是这个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它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词。

作者纳兰性德用质朴的语言描写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

本课的前两首诗为《山居秋暝》《枫桥夜泊》结合课后习题,第三首词侧重“由景悟情",引导学生抓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从而品味动静结合,为接下来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奠定基础。

《长相思》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说道:“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纳兰性德创作的《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表达了词人羁旅怀乡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诗、词、文言文都已经学习过,在学习古诗词上能够自主借助注释、课文插图、课外资料书等方法学习古诗词。

并且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作为老师,在教学时要有导有放、放扶兼施。

二、教学目标1.读准“榆"“聒”等3个生字和多音字“更",借助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2.通过想象,感受景物描写对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体会作者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并背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准“榆”“聒"等3个生字和多音字“更”,借助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感受景物描写对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内容1.回顾旧知,揭示课题(1)出示《清平乐.村居》,唤醒有关“词"的学习经验。

词:词在结构上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长相思》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长相思》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长相思》教学设计篇1教材解析《长相思》是纳兰性德作为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随驾出行时写下的一首诗,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

词的上阙记叙长途跋涉,远离故乡的情状。

下阙描绘行程中的夜景,风雪之声将梦境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设计意图纳兰性德是位清朝的词人,离孩子很远,加上他自己内心的追求与无法改变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他内心细腻又多愁善感,这样复杂的情感,孩子更难理解。

我主要从读准词、读懂词、感受情感、读懂作者内心几个方面展开教学,每个环节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推进。

第一读——读准,第二读——读出节奏感和韵味,第三读——读懂这首词讲的是什么。

在不断的朗读中去理解词意,感受情感。

我个人会觉得在理解词意这点是我这堂课做比较好的。

在理解词意上,我希望不影响诗词的意境,从景物到整体,想象词中的画面,想象词以外的画面——故园。

最后辅以纳兰性德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理解纳兰性德的不得不离别的无奈、痛心。

课堂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营造离别、伤感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教学目标1、认识“榆、畔、聒”等三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

2、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背诵词。

3、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词人的思绪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乡愁这一永恒的话题。

请跟我一起读几句诗吧!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

岑参说——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乡愁是那一句句向家人报平安的话语;李益说——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乡愁的听到芦管声后那一个个眺望故乡的身影。

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看看他眼中的乡愁是什么样的。

《长相思》教案(优秀5篇)

《长相思》教案(优秀5篇)

《长相思》教案(优秀5篇)长相思教学设计篇一长相思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会“榆畔帐”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教学重点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诗句的意思。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两岸的徐徐春风。

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师简介,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长相思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

4简介纳兰性德。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①(指名读)谁来读一读?榆关那畔,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②齐读2、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再读,解决诗歌节奏。

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把这首词有节奏地读一读三、学习诗句(一)默读(二)学习上阙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阙。

在榆关(简单介绍山海关)2.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那畔)是的,……(简介背景)。

3.山一程,水一程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路陡,山高,水深……)4.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阙的意思?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爬山之难,谁还能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齐读。

是啊,行军多难啊!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和纳兰性德一起艰难行军的将士们,来,把上阙读一读。

(二)学习下阙是啊,夜深了,劳顿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写聒这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字正腔圆的诵读这首词。

【过程与方法】充分了解作者从不同角度运用对比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把握词的内容,关注词中人物的场景,体会作者的那份乡愁。

2.激发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词的思乡之情,进而升华至热爱祖国。

教学准备:《长相思》电子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课:让学生齐读课件呈现的标题《从《静夜思》读起》。

《静夜思》,一首家喻户晓的诗篇,一首妇孺皆知的诗篇。

那么,《静夜思》告诉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呢?(指学生回答:思乡)是的,思乡,我们把身在异国的人们想念家乡的情怀称作:乡愁。

(出示电子课件)让学生齐背《静夜思》。

《静夜思》老师诵读。

是的,那么诗仙笔下的《静夜思》,诗仙笔下的乡愁,真的是那轮明月下的故土吗?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真正的面纱。

出示课件《山月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中的景物。

除了那轮明月之外,还有重重叠叠的山脉,正是这山脉阻隔了他回家的难度。

所以李白的《静夜思》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一轮明月,一色无尘;一轮山月,阻隔思念之人。

是的,所以李白的那份乡愁不是那轮明月下的故土,而是,一轮山月下的故土。

山,高大雄伟;山,连绵起伏;山,重重叠叠。

阻隔了思念人的回家路,只能把思念寄托在那轮山月之中。

二、教学过程1.初读《长相思》这是李白眼中的乡愁,这是诗人中的乡愁,今天让我们共同领略一下词人眼中的乡愁,让我们一起走进纳兰性德笔下的乡愁——《长相思》。

大家开始自由读《长相思》,看看词人眼中的乡愁都有那些景,哪些物。

2让学生齐读《长相思》。

分别指定学生来讲自己心中的词景、词物。

那么这些字能表达怎样的情?又是如何体现的?再齐读《长相思》。

2.分层感悟《长相思》(1).精讲《长相思》上片:是谁走过了“山一程”,又是谁渡过了“水一程”?(指明学生答:纳兰性德)真的是纳兰性德吗?再问一句,又是谁“身向榆关那畔行”?是谁的身?此时的身又在何方?要了解这些问题,得先看看后一句“夜深千帐灯”。

《长相思》优秀教学设计

《长相思》优秀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长相思》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整理的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长相思》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语文,是洋溢着灵性的美!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在平等交流中来感受和积累这一美的过程。

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更是灵性与唯美的集中体现,所以理解这首词时要让学生借助注释,结合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诗人的心情,读出诗的韵律美,体会诗的内涵。

在感悟诗词要多去“会”、去“意”、去“悟”,少一些支离破碎的分解,多一些体验诵读!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生字,能从字正腔圆的、通顺流畅的朗读过渡到情感诵读,培养语感。

2、通过想象画面、情景体验和诵读的方法,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相思之情和人性之美。

3、初步了解诗词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古代经典诗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在想象、情景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相思之情。

教学难点在想象中构建“征途”、“故园”情景,体味“思乡情”。

导学案:1、读准这首词。

能正确读写“榆关、那畔、千帐、聒碎”等词语。

2、借助注释、查阅资料、工具书等,感知这首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边读诗词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在征途中是怎样的情景,心情是什么样的?4、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之前我们已经读准了这首古诗,现在我们再来读,要注意诗的节奏,做到字正腔圆。

二、品悟古诗1、过渡语:长相思啊长相思,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的长相思呢?学词只有印象和感受还不行,这还需要走进词人的心灵世界。

现在请大家在走进课文,细细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2、你都是用哪些方法理解古诗,总结(多读几遍、借助注释、结合插图)3、学生自由理解。

4、师:说说作者的“身”在哪里?(板书:身在征途)征途中,作者是怎样的情景?展开联想,构建“征途”意象。

纳兰性德《长相思》古诗教案

纳兰性德《长相思》古诗教案

纳兰性德《长相思》古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相思》;(2)理解《长相思》的诗意和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分析《长相思》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长相思》;(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2)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家乡的情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长相思》的诗意和主题;2. 《长相思》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难点:1. 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分析《长相思》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纳兰性德及其作品《长相思》,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长相思》,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长相思》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4. 讲解与展示:教师讲解《长相思》的诗意和主题,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家乡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相思》的诗意、主题和艺术特点。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长相思》;2. 写一篇关于《长相思》的赏析文章;3. 选择一首类似的古典诗词进行学习,下次上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长相思》的诗意和主题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长相思》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的分析能力;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4. 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的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相思》的意境和主题;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诗句,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4.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1 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pptx

21 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pptx

师述:是的,还有千千万万个将士的思乡之情,所以这首词才会让人觉得壮美而浓烈,读来荡气回肠。
(四)再读《长相思》
1、师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园的那一颗破碎的心,读到现在为止 ,老师有一个疑问:纳兰性德既然这么想家,那他为什么不回家呢?谁来替纳兰性德回答。
2、学生回答,老师点评。相机补充资料。
(二)、学习下阙 师述:大漠孤烟,长沙落日,途中纵有无数壮观美景,更多的却是风餐露宿中的煎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词的 下阙。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风、雪) 1、更指的是时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风一更,雪一更“”单单是一更吗(一是虚词,意思是一更又一更,) 这样猛烈的暴风雪,是什么样的呢?出示暴风雪配乐图片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一 读? 2、面对如此猛烈的风雪,纳兰性德安然入梦了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聒碎乡心梦不成) 当他从梦中惊醒之后,心情怎样?请你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聒碎。聒是什么意思?碎是什么意思?乡心指的是 什么?
一路行军,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指名说。(悬崖峭壁、险滩急流) 我们感受到这是( )的征途。(漫长、艰辛) 2.千帐灯(板书:千帐灯):从“千帐灯”你还体会到了什么?(帐篷多,队伍大)
师: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征途,谁来读一读? 3、指导朗读上阙
(读得慢点、长点,读出征途的不易,画面的壮观。) 师述:太棒了,大家不仅读出了路途的遥远与艰辛,还读出了这千万大军征程中的壮观之美。
3、听着这一更又一更的风雪声,作者想到了他的 (板书:心:故园)故园就是什么?(故乡)此声就是什么?(风雪交加的声音) 4、假如你就是作者,想象一下,故园有什么?
故园如此美好,在这里,此时此刻,作者能感受到吗? (三)指导朗读上阙

《长相思》的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长相思》的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长相思》的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挑起“身心”矛盾,走进“相思”故事周一贯先生一再告诫语文教师,提问要有较大的覆盖面、穿透力、挑战性。

当教学到达矛盾处时,把问题呈现出来。

此时,教师若能趁温点火、开闸放水,火势会更旺,水势会更大。

课堂上,王老师引领学生在“有板有眼地读,尽可能读出味道”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纳兰性德为什么长相思”,情感激荡中的教学环节如下。

师:长相思,长相思,纳兰性德为什么长相思?请大家仔仔细细看一看插图,再仔仔细细读一读后面的注释,再连起来想一想,整首词在告诉我们什么?(学生按教师指点的方法学习。

)师:我提两个问题,看看你是否读懂了?第一个,“身”,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在何方?(学生思维活跃,分别说:在山海关、在山海关关外、可能在山路上、可能在崇山峻岭的山路上、可能在大河的船上、可能在营帐里。

王老师分别叫他们站着,指出这就是纳兰性德经过的六个点。

)师:读懂了一半。

一句话,纳兰性德“身”在征途。

(板书:身在征途)师:第二个问题,“心”,心情的“心”,心愿的“心”,“心”在哪儿?(学生说:在他的故乡、在他的家乡。

)师:心在家乡、在故乡,心在“故园”。

(板书:心系故园)师:纳兰性德把自己掰成了两半,身在征途,心系故园,(随手画上大圆圈)把他们合在一起,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完全挑起了学生心尖的矛盾。

)身在征途心系故园课堂怎样做到“一江春水向东流”?怎样“让学生把活的知识学活”(魏书生语)?实践证明:一篇篇看似索然无味的课文,只要有一个引爆点、生发点、辐射点,必定会让学生茫然的目光聚焦。

我们都知道:儿童在语文实践过程中,不但是课程意义的接受者,更是课程内涵的主动建构者。

此时,学生看着王老师精心预设的板书,听着王老师说“纳兰性德把自己的‘身’、‘心’掰成了两半,把他们合在一起,你又发现了什么”的深层启迪,其心中怎能不激起探赜索隐、追本溯源的兴趣?浸润着这样的问题情境的课堂,学生的思考是兴奋的、快乐的、昂扬的。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案设计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案设计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案设计《长相思》由纳兰性德创作于清代康熙年间,诗歌描写了戍边的南方将士思乡之情。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长相思》的教案设计,和大家一起深入了解一下长相思这首诗。

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长相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生字,能从字正腔圆的、通顺流畅的朗读过渡到情感诵读,培养语感。

2、通过想象画面、情景体验和诵读的方法,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相思之情和人性之美。

3、初步了解诗词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古代经典诗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在想象、情景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相思之情和人性之美。

在移情想象中构建“征途”、“故园”意象,体味“相思”,感悟“人性”。

【教学流程】一、初读·印象画1、板书课题,(相思)相思是愁!离愁,春愁、乡愁。

乡愁,在李白的笔下,是撒满床前的月光,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请大家自由朗读《长相思》,看能不能发现些什么?2、初读四遍。

前两遍:生字、多音字读准,字正腔圆。

后二遍:讲究节奏,有味道。

教师通过引读、带读、试读题目,引导学生按两个层次朗读,层层落实。

板书:词的朗读要求:顺、懂、味3、两读过后谈感受师问:词读到这儿为止,《长相思》在你脑海里留下什么印象和感受?带这各自的印象和感受齐读词,读到词的字里行间。

二、再读·形象画1、过渡语:长相思啊长相思,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的长相思呢?学词只有印象和感受还不行,这还需要走进词人的心灵世界。

现在请大家在走进课文,默读课文,仔细结合资料下边的注解,弄懂词的大意?(先讲大意,再讲解学习古代诗词的“意会”作用。

)2、师:现在蒋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们对这首词的大意“意-会”没有?一是:作者的“身”在哪里?(板书:身在征途)二是:作者的“心”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3、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打上圆圈再联起来)会有什么新发现,新体会?(启发学生开放思维,感受和体验作者相思之情)师谈话:一个远离,一个牵挂,远离越久,牵挂越长,征途越远,相思越长,所以题目是《长相思》,出示地图,(介绍背景)一说:身心分离的内心世界。

《长相思》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长相思》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长相思》教学设计优秀10篇《长相思》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1、导入: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2、读准《长相思》:反复诵读后讨论: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印象和感觉?3、读懂《长相思》: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什么意思。

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征途)你从哪儿读懂这是在行军途中?作者的“心”又在哪里?(心在故园)你是从哪儿读懂的?4、小结: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

怀着这份感情,齐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1、想象上阕的情境: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2、自由朗读词的下阕,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

(音乐、画面)3、对比引读: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

有的只是──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

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

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4、小结:《长相思》读到这里,你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齐读《长相思》。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1、质疑问难: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2、互文印证: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

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

长相思教案最新6篇

长相思教案最新6篇

长相思教案最新6篇《长相思》的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

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

三、作者介绍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

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

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

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四、朗读课文1、正音更聒2、注释榆关:山海关的别称。

那畔:那边。

指关外。

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

聒碎:搅碎。

聒,嘈杂。

五、感知理解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

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

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六、赏析加点字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七、感悟课文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

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表达羁旅怀乡的感情。

八、知识归纳长相思,词牌名。

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

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九、拓展练习长相思李白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案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案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案教案 -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词《长相思》,使学生了解古代文人墨客对爱情的诗意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欣赏与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理解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1. 课件或投影仪。

2. 黑板或白板。

3. 古诗词《长相思》的课文。

教学过程: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词的特点,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代诗词的认识和感受。

讲解:1. 讲解《长相思》的背景和作者。

- 《长相思》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难以相见的爱人的思念之情。

- 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2. 阅读《长相思》的原文,并解读词中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 在阅读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让学生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学习古诗词的韵律与辞藻。

- 向学生介绍古诗词的韵律结构和对仗技巧。

- 解释古代诗词中出现的一些特殊辞藻,鼓励学生去尝试理解并产生自己的理解。

实践:1. 分组讨论与交流。

- 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对《长相思》的理解和评价。

-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古代诗词的情感和思考。

2. 学生自由创作。

-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可以自由创作一首与《长相思》有关的诗词。

总结:1. 整理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和心得体会,并分享给全班。

拓展:1. 给学生推荐其他与爱情相关的古代诗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创作的成果,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

王崧舟《长相思》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王崧舟《长相思》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王崧舟《长相思》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长相思》。

2、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3、通过想象、朗读等方式,感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长相思》。

2、教学难点感悟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想象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氛围。

2、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一起感受他的内心世界。

(二)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生字词,注意读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正音。

4、全班齐读,初步感受词的韵律。

(三)理解词意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的意思。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山一程,水一程:走过了一程又一程的山山水水。

身向榆关那畔行: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深千帐灯:夜晚营帐中灯火通明。

风一更,雪一更:刮了一更的风,下了一更的雪。

聒碎乡心梦不成:风雪声嘈杂,打碎了思乡的心,让人难以入眠。

(四)想象画面1、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朗读,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

2、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教师适当补充。

如:行军途中的艰难跋涉,夜晚营帐中的景象,风雪交加的恶劣环境等。

(五)体会情感1、提问:从这首词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通过描写征途的艰辛和环境的恶劣,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六)朗读升华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语速、语调、重音的处理。

如:“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要读得缓慢、沉重,突出路途的遥远和艰辛;“聒碎乡心梦不成”要读得低沉、哀怨,表现作者的思乡之苦。

部编人教版长相思(完美版)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长相思(完美版)教学设计1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 古诗三首长相思-人教部编版《长相思》教案一、教材分析《长相思》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是一首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忆江南》等诗词,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也有了基本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

2、明白词句大意,体会词的意境。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词。

理解词句大意。

难点: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缕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的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清代第一大才子的眼中乡愁又成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一看。

(二)、解诗题齐读。

(板书课题)长相思——词牌名,一种词的格律(三)、知作者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康熙皇帝的一品带刀侍卫。

是清代词坛上一个标志性人物,被当时人称为“清代第一词人”。

(四)、抓字眼,明诗意(跟着范文朗读画出节奏和着重号,在全班齐读听一听,做纠正。

)抓字眼,(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问:“山一程,水一程。

”程什么意思?生答。

“风一更,雪一更。

”“聒”“此声”程:路程、行程。

千帐灯:帐篷点的灯。

更:古时候的记时时刻。

聒:嘈杂的声音。

此声:代指风雪声。

(现在我明白了这些词语的意思了,我们再一起来跟着范文朗读读一读,试着说一说词句的意思。

)抽生答。

再整理。

【跋山涉水,向关外走去,晚上很晚的时候帐篷都点起来了灯;风雪交加,战士们都被风雪声吵醒了,(想做梦梦到家园都不行。

)京城是没有这样的风雪声的。

】(五)、多诵读,悟诗情(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首词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抽同学范读,问:(你读完这首词,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句词或者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七、板书设计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思乡之情,保大国思小家八、作业布置阅读纳兰性德的其他词作,如《菩萨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相思》教案
本文是关于《长相思》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教材分析
《长相思》是一首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热爱,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选编这首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二)设计理念:
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

运用诗意语文的建构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入情,悟情,融情,升情。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准确有节奏地读词,理解词意,真切体悟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乡愁。

2﹑拓展词句中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悟词人的爱国情操,使学生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读懂词意,体悟乡愁。

教学难点:展开想像,感悟词人的爱国情操。

教学流程及内容设计:
一﹑背诵比赛,激趣导入
1﹑组际比赛背诵关于思乡的古诗词。

2﹑家乡,是每个人心中那根最脆弱的琴弦,谁一触动它,就会发出最缠绵的思念之音。

今天我们就随着《长相思》,与纳兰性德共弹一曲思乡曲吧﹗教学策略及意图:背诵思乡古诗,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亮相的机会,唤起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乐于自觉背诵古诗文的兴趣。

用富有感染力的导语,拨动学生思乡之琴弦,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品读词文,感知词意
1﹑指导学生准确﹑有节奏地读词。

①课件出示读词要求:仔仔细细读4遍,读前2遍的时候,注意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后2遍,注意把它念通顺,念得有板有眼。

②课件出示配乐《长相思》,学生自由读(可与同学合作,可邀请老师参加)。

③指名读,引导纠正“更”“聒”的读音。

④师生合作,给词标上节奏线。

⑤师范读(缓慢而深情的)
⑥生试着读出词的意味。

教学策略及意图:读通是读懂的前提。

因此,先让学生试读,适时辅以教师的范读,或学生的赛读,力求读通的同时,读出情感。

2﹑学生述说读词后在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和感觉。

3﹑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

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再读词,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句的意思。

想一想,词中的哪个字最能表达词人的乡愁。

①生自由读词,按要求思考问题。

②交流表达词人乡愁的字词。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碎”字,随后问学生,词人的什么“碎”了。

③小结:一个“碎”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词人风雪之夜无梦的心碎;一个“碎”字,令我们感受到了词人缠绵的长相思。

带着这种感觉再读《长相思》。

教学策略及意图:让学生借助注释,以自己对诗歌内容的领悟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以学生自己的独思考来取代统一的答案,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找词,揣摩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乡之情。

三﹑展开想像,品悟词情
1﹑结合“碎”字,感悟乡愁。

①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作者在哪里心碎了?
②生结合词句,自由描述,师相机点拨。

(山一程,水一程,亲人送行路上的心碎;身向榆关那畔行,出征路上的心碎;夜深千帐灯,夜宿军帐的心碎。


③课件出示出征路上夜宿帐篷的画面,生配乐朗读。

④提问作者身在何方,心在哪儿?
⑤生自由述说。

⑥板书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2﹑憧憬故园,反衬乡愁。

①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展开想像,词人处在一个什么环境里?
②师生交流。

③故园无此声的故园是怎样的?让我们走进纳兰性德的心里,用笔描述他心中的故园。

④生写话,交流。

3﹑小结
多温馨的画面,多美好的生活。

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碎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

碎在征途上,碎在风雪中,碎在心坎上,谁再来读《长相思》?(带着心碎的感觉读)
教学策略及意图: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什么可感性,必须借助人的联想和想像,才能让干瘪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

围绕“心碎”,引领学生在吟咏中放飞想像,感悟“征途”与“故园”的情景与画面,体味“身”“心”分离的情感。

语言和精神得以同构,在想像中朗读升华学生的情感。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既然身在征途,心系家园,感觉那么心碎,那为什么还要参加边塞军旅生涯?
(引导学生明白好男儿心系故园,更爱国家。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风雪聒耳,吹不断我的思乡情。

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教学策略及意图:尽情地美读,心灵的回想和生命的追问,以语感能力为阅读教学的目标,情感想像和生命意义造就诗意的课堂。

五﹑板书设计︰长相思
思念故园热爱祖国

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