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优秀教案
![长相思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4a89f3360cba1aa811da67.png)
长相思优秀教案【篇一:《长相思》教学设计】长相思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5课的前两首古诗,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张籍那浓浓思乡情。
那么谁愿意给大家背诵一下古诗?请学生背诵。
2、当“洛阳城里见秋风”的时候,张籍的内心涌动着“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乡之情。
那么,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纳兰性德又将流露出一份怎样的思乡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相思》。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作者名叫纳兰性德,复姓纳兰,跟我一起读他的名字---纳兰性德, 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文武双全。
他的词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二、检查预习1、昨天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一课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预习的?(查阅相关资料、反复诵读、试着理解古诗词的意思)2、在预习时,你发现长相思与前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了吗?点击课件,出示词教师介绍词:词是诗的别体,词因为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教师补充:长相思是词牌名,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猜猜看长相思要表达作者什么意思?3、检查朗读下面谁来给大家读一下这首词。
(正读音)大家看,更在这儿应该读几声?你怎么知道第一声的?解释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
(出示ppt)指名朗读(两名以上同学)教师评价:字正腔圆在古代,词是可以配乐唱和的,有它自己的节奏,谁来试试找找它的节奏。
指名朗读。
教学目的 1、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学会“榆畔帐聒”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5、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评价:这位同学读出了节奏。
一起试着这样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读读这首词。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6b0fe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3.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理念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写了南方将士在出塞的路上,因北方的风声雪声而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境入情。
读中感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想象,充分表达。
主要抓住“故园无此声”来反问和追问,在反问中展现了行军艰难之境,感受行程之中“身”的累,在追问中大胆设想了故园温馨之境,词中短短的五个字“故园无此声”,并未直接写故园却胜过千言万语,正是作者的巧妙之处。
两种情境的碰撞自然会出现强烈的反差,在巨大的反差对比中便自然悟出了词情,真是难眠之时心好苦。
而开课的写作背景又很好回答了要忍受这种思乡之苦的原因,只有——长相思。
最后在学生的深情朗诵中结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背诵。
能感知词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
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看注释、插图,查阅资料,想象,对比等方法进入词境,感悟词情。
情感与态度: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进入词境,感悟词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两首背景音乐,一首伤感,一首轻快。
自制演示文稿。
教学流程一、介绍写作背景,引入文本。
纳兰性德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在他担任侍卫期间,曾多次跟随康熙出巡,宠遇非常。
康熙二十一年早春,纳兰性德随御驾东巡,去往山海关外盛京(沈阳)途中,写下了《长相思》这首词,成为了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二、初读《长相思》,感知大意。
1、读准读通。
(抽生读,相机指导)2、结合注释、插图了解词的大意。
(讨论交流)3、把自己的体会融入其中,争取读出词的韵味。
(各种形式展示)三、反问“故园无此声”,品行军之艰难。
出示:“故园无此声”一句1、“故园”指什么?2、“此声”指什么声音?3、“故园无此声”,反问(?)有此声(读词的上阕找答案)(1)山水之间有此声①看插图结合想象,说说可能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②“山一程,水一程”是翻过一座山,涉过一条河的意思吗?你还感受到什么?③带着感受朗读。
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
![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921353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6.png)
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
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
三、作者介绍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
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
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
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四、朗读课文1、正音更聒2、注释榆关:山海关的别称。
那畔:那边。
指关外。
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
聒碎:搅碎。
聒,嘈杂。
五、感知理解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
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
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六、赏析加点字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七、感悟课文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
长相思的优秀教学设计
![长相思的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629238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0b.png)
长相思的优秀教学设计长相思的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一、以诗引题(出示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
二、学生初读词1、要求:⑴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
⑵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好自由读《长相思》,开始。
2、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词句:注意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3、学生反复读,边读教师边指导停顿。
三、初读后想象1、让学生说说词给自己什么印象?2、要求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四、悟词意1、分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体会词意。
2、教师提两个关键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⑴作者的身在那里?⑵作者的`心在那里?3、学生再谈体会。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身与心分离的感受。
五、想象画面1、教师放音乐指一学生读,学生想象画面。
2、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3、练习朗读。
4、写片段: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5、再读。
六、课堂延伸1、出示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2、创设情景,感情升华。
【教学反思】《长相思》是校长扬州之行的一大发现,某次偶然的机会向本人推荐,本人初看教案,也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决定一试。
在此之前我从未曾想象到,一首简简单单的词,能上得如此之丰满,如此之浑厚,如此之动人,如一首悠悠旋律在不断的起承转合的节奏变迁中咏唱着那一份情感,让激越的思绪不断飞扬,不断扩散。
读是这节课的元神,是这节课的精粹,我注意到古诗词教学依托载体是读,所以我对读的训练是足够的,并都尽量做到每一次读都解决一个问题。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337c0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a.png)
《长相思》教学设计《长相思》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长相思》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长相思》教学设计篇1教材解析《长相思》是纳兰性德作为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随驾出行时写下的一首诗,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
词的上阙记叙长途跋涉,远离故乡的情状。
下阙描绘行程中的夜景,风雪之声将梦境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设计意图纳兰性德是位清朝的词人,离孩子很远,加上他自己内心的追求与无法改变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他内心细腻又多愁善感,这样复杂的情感,孩子更难理解。
我主要从读准词、读懂词、感受情感、读懂作者内心几个方面展开教学,每个环节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推进。
第一读——读准,第二读——读出节奏感和韵味,第三读——读懂这首词讲的是什么。
在不断的朗读中去理解词意,感受情感。
我个人会觉得在理解词意这点是我这堂课做比较好的。
在理解词意上,我希望不影响诗词的意境,从景物到整体,想象词中的画面,想象词以外的画面——故园。
最后辅以纳兰性德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理解纳兰性德的不得不离别的无奈、痛心。
课堂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营造离别、伤感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教学目标1、认识“榆、畔、聒”等三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
2、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背诵词。
3、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词人的思绪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乡愁这一永恒的话题。
请跟我一起读几句诗吧!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
岑参说——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乡愁是那一句句向家人报平安的话语;李益说——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乡愁的听到芦管声后那一个个眺望故乡的身影。
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看看他眼中的乡愁是什么样的。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db89c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4.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背诵。
3、能感知词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
4、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看注释、插图,查阅资料,想象,对比等方法进入词境,感悟词情。
情感与态度: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深入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音乐、自制演示文稿。
教学活动设计:一、复习导入1、学生回忆交流学过的关于思念家乡的诗句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长相思3、解读课题。
二、作者简介学生交流作者资料,教师补充。
三、介绍写作背景,引入文本。
纳兰性德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在他担任侍卫期间,曾多次跟随康熙出巡,宠遇非常。
康熙二十一年早春,纳兰性德随御驾东巡,去往山海关外盛京(沈阳)途中,写下了《长相思》这首词,成为了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四、出示学习目标五、初读《长相思》,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词,要求读准读通。
同桌合作互相练习诵读,注意读出节奏。
(抽生读,相机指导)2、结合注释、插图了解词的大意。
(讨论交流)3、把自己的体会融入其中,争取读出词的韵味。
(各种形式展示)六、反问“故园无此声”,品行军之艰难。
出示:“故园无此声”一句1、“故园”指什么?2、“此声”指什么声音?3、“故园无此声”,反问(?)有此声(读词的上阕找答案)(1)山水之间有此声①看插图结合想象,说说可能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②“山一程,水一程”是翻过一座山,涉过一条河的意思吗?你还感受到什么?③带着感受朗读。
(2)榆关那畔有此声。
想象关外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还会有哪些困难?(3)千帐之外有此声①看插图结合想象,描绘“夜深千帐灯”的情景。
②交流感受。
③带着感受朗读。
小结师:一路爬山涉水,鞍马劳顿。
生:山一程,水一程。
师:耳畔唯有?生:风一更,雪一更。
《长相思》教学设计小结5篇
![《长相思》教学设计小结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659d98fe4733687f21aa57.png)
《长相思》教学设计小结5篇《长相思》是一首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热爱,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以下是WTT给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长相思》教学设计小结1 【教学过程】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1、导入: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2、读准《长相思》:反复诵读后讨论: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印象和感觉? 3、读懂《长相思》: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什么意思。
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征途)你从哪儿读懂这是在行军途中?作者的“心”又在哪里?(心在故园)你是从哪儿读懂的?4、小结: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
怀着这份感情,齐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1、想象上阕的情境: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2、自由朗读词的下阕,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
(音乐、画面)3、对比引读: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
有的只是──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
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
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4、小结:《长相思》读到这里,你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齐读《长相思》。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1、质疑问难: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2、互文印证: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c86f9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8.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写聒这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字正腔圆的诵读这首词。
【过程与方法】充分了解作者从不同角度运用对比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把握词的内容,关注词中人物的场景,体会作者的那份乡愁。
2.激发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词的思乡之情,进而升华至热爱祖国。
教学准备:《长相思》电子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课:让学生齐读课件呈现的标题《从《静夜思》读起》。
《静夜思》,一首家喻户晓的诗篇,一首妇孺皆知的诗篇。
那么,《静夜思》告诉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呢?(指学生回答:思乡)是的,思乡,我们把身在异国的人们想念家乡的情怀称作:乡愁。
(出示电子课件)让学生齐背《静夜思》。
《静夜思》老师诵读。
是的,那么诗仙笔下的《静夜思》,诗仙笔下的乡愁,真的是那轮明月下的故土吗?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真正的面纱。
出示课件《山月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中的景物。
除了那轮明月之外,还有重重叠叠的山脉,正是这山脉阻隔了他回家的难度。
所以李白的《静夜思》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一轮明月,一色无尘;一轮山月,阻隔思念之人。
是的,所以李白的那份乡愁不是那轮明月下的故土,而是,一轮山月下的故土。
山,高大雄伟;山,连绵起伏;山,重重叠叠。
阻隔了思念人的回家路,只能把思念寄托在那轮山月之中。
二、教学过程1.初读《长相思》这是李白眼中的乡愁,这是诗人中的乡愁,今天让我们共同领略一下词人眼中的乡愁,让我们一起走进纳兰性德笔下的乡愁——《长相思》。
大家开始自由读《长相思》,看看词人眼中的乡愁都有那些景,哪些物。
2让学生齐读《长相思》。
分别指定学生来讲自己心中的词景、词物。
那么这些字能表达怎样的情?又是如何体现的?再齐读《长相思》。
2.分层感悟《长相思》(1).精讲《长相思》上片:是谁走过了“山一程”,又是谁渡过了“水一程”?(指明学生答:纳兰性德)真的是纳兰性德吗?再问一句,又是谁“身向榆关那畔行”?是谁的身?此时的身又在何方?要了解这些问题,得先看看后一句“夜深千帐灯”。
《长相思》优秀教学设计
![《长相思》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c26fb3b52acfc789ebc9bc.png)
《长相思》教学设计《长相思》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整理的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长相思》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语文,是洋溢着灵性的美!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在平等交流中来感受和积累这一美的过程。
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更是灵性与唯美的集中体现,所以理解这首词时要让学生借助注释,结合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诗人的心情,读出诗的韵律美,体会诗的内涵。
在感悟诗词要多去“会”、去“意”、去“悟”,少一些支离破碎的分解,多一些体验诵读!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生字,能从字正腔圆的、通顺流畅的朗读过渡到情感诵读,培养语感。
2、通过想象画面、情景体验和诵读的方法,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相思之情和人性之美。
3、初步了解诗词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古代经典诗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在想象、情景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相思之情。
教学难点在想象中构建“征途”、“故园”情景,体味“思乡情”。
导学案:1、读准这首词。
能正确读写“榆关、那畔、千帐、聒碎”等词语。
2、借助注释、查阅资料、工具书等,感知这首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边读诗词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在征途中是怎样的情景,心情是什么样的?4、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之前我们已经读准了这首古诗,现在我们再来读,要注意诗的节奏,做到字正腔圆。
二、品悟古诗1、过渡语:长相思啊长相思,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的长相思呢?学词只有印象和感受还不行,这还需要走进词人的心灵世界。
现在请大家在走进课文,细细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2、你都是用哪些方法理解古诗,总结(多读几遍、借助注释、结合插图)3、学生自由理解。
4、师:说说作者的“身”在哪里?(板书:身在征途)征途中,作者是怎样的情景?展开联想,构建“征途”意象。
《长相思》教学教案设计共3篇
![《长相思》教学教案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90232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c.png)
《长相思》教学教案设计共3篇《长相思》教学教案设计1《长相思》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长相思》的诗意内涵和历史背景。
2. 掌握《长相思》词牌和曲调,能够准确地吟唱整首词。
3. 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感情描写,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其他古典诗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理解《长相思》的诗意内涵和历史背景,掌握词牌和曲调。
难点是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感情描写。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教师介绍《长相思》的作者辛弃疾和其创作背景,向学生介绍该词的意义和价值,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2. 学习词牌和曲调学生学习《长相思》的词牌为“南乡子”,掌握曲调,开始学习吟唱这首词。
3. 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教师讲解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等,让学生借鉴这些修辞手法运用到其他古典诗词当中。
4. 理解诗中的感情描写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中的感情描写,当中主要包括对于离别的悲伤与思念的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感受和理解来描绘出这些情感内容。
5. 作诗在学习和理解这首词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创作一首以“长相思” 为题材的小诗,并在课堂上分享。
四、教学评估标准1. 学生能够准确地吟唱整首《长相思》。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长相思》中的修辞手法和感情描写。
3. 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表达能力来创作一首以“长相思”为题材的小诗。
五、教学延伸1. 给学生推荐其他古典诗词,让其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2.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去吟唱一首自己喜欢的词曲,以丰富和增强意识。
3. 推荐相关电影、电视剧和书籍,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的实施,不但可以深刻理解辛弃疾的《长相思》的内涵,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学生能够理解这首词的内涵,掌握采用的修辞方法,以及能够进行创作,对于其文化素养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皆有显著的作用辛弃疾的《长相思》是一首充满了思乡之情的古典词曲,词句优美动人,情感真挚动人。
《长相思》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长相思》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89a60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b.png)
《长相思》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长相思》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1《长相思》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长相思》是明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爱国抒怀之作,赞扬了岳飞壮烈精神和忠君爱国的情操,同时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沉沦萎靡的忧虑和对民众流离失所的同情。
本篇课文既做到了批判现实,又有激励鼓舞的作用,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感人至深的积极情感体现。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诗文的结构,掌握诗的分析方法,了解辛弃疾的诗词风格和情感体现。
2.读懂文章的意义,掌握诗的主旨和诗的意义。
3.通过学习、模仿,在自己的笔记中记录自己的思考,提升写作能力。
4.熟练地运用相关的汉字词语,增强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注重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学生尝试自我理解与体验,发现自身情感。
2.借助多媒体、图片等教学工具,拉近课堂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
3.课堂参与式教学,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投影或展示图片、视频、音乐等方式,让学生看到有关《长相思》的背景素材,从直观的角度对这首古诗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课文解读老师阅读全文,并点出关键词,询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通过理解这首诗歌的情感与主题,学生可以形成对于整个体系的总体感知与表达。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重点,提供一定的中心理解与关键词的整理。
三、学生自主思考老师可以提供一份诗歌分析模板,带领学生自行分析这首古诗,代入自己的情感,进一步理解和领悟这首古诗。
这种自主思考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思考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文本。
四、小组合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与分析,参与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学习互帮互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就自己的笔记进行交流,为自己的写作提供更多的想法和素材。
小组合作过程中,老师可以促进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长相思》的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长相思》的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d4502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a.png)
1、《长相思》的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挑起“身心”矛盾,走进“相思”故事周一贯先生一再告诫语文教师,提问要有较大的覆盖面、穿透力、挑战性。
当教学到达矛盾处时,把问题呈现出来。
此时,教师若能趁温点火、开闸放水,火势会更旺,水势会更大。
课堂上,王老师引领学生在“有板有眼地读,尽可能读出味道”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纳兰性德为什么长相思”,情感激荡中的教学环节如下。
师:长相思,长相思,纳兰性德为什么长相思?请大家仔仔细细看一看插图,再仔仔细细读一读后面的注释,再连起来想一想,整首词在告诉我们什么?(学生按教师指点的方法学习。
)师:我提两个问题,看看你是否读懂了?第一个,“身”,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在何方?(学生思维活跃,分别说:在山海关、在山海关关外、可能在山路上、可能在崇山峻岭的山路上、可能在大河的船上、可能在营帐里。
王老师分别叫他们站着,指出这就是纳兰性德经过的六个点。
)师:读懂了一半。
一句话,纳兰性德“身”在征途。
(板书:身在征途)师:第二个问题,“心”,心情的“心”,心愿的“心”,“心”在哪儿?(学生说:在他的故乡、在他的家乡。
)师:心在家乡、在故乡,心在“故园”。
(板书:心系故园)师:纳兰性德把自己掰成了两半,身在征途,心系故园,(随手画上大圆圈)把他们合在一起,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完全挑起了学生心尖的矛盾。
)身在征途心系故园课堂怎样做到“一江春水向东流”?怎样“让学生把活的知识学活”(魏书生语)?实践证明:一篇篇看似索然无味的课文,只要有一个引爆点、生发点、辐射点,必定会让学生茫然的目光聚焦。
我们都知道:儿童在语文实践过程中,不但是课程意义的接受者,更是课程内涵的主动建构者。
此时,学生看着王老师精心预设的板书,听着王老师说“纳兰性德把自己的‘身’、‘心’掰成了两半,把他们合在一起,你又发现了什么”的深层启迪,其心中怎能不激起探赜索隐、追本溯源的兴趣?浸润着这样的问题情境的课堂,学生的思考是兴奋的、快乐的、昂扬的。
小学古诗《长相思》教学设计
![小学古诗《长相思》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bd9c6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2.png)
小学古诗《长相思》教学设计小学古诗《长相思》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古诗《长相思》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古诗《长相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感情朗读感悟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入课题1、导入新课—————朗诵乡愁师朗诵乡愁。
2、读课题。
师范读课题,生跟读。
3、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写的一首思乡词。
(出示幻灯片:纳兰性德字容若,清代第一词人,他的词主要是写离别相思之情。
二、整体把握,初步感知1、初读。
请大家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读的时候要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它读正确。
生读《长相思》。
(师出示课件《长相思》)(1)找生字和多音字。
学生朗读。
出示幻灯:生字分析聒的字型和解释。
(2)出示停顿的地方。
师范读。
男女同学分上下阕读看看。
(男女分角色朗读长相思)3、同桌交流。
生读,读完后和你的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还可以互相探讨一下。
4、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说从这首词中你读懂了什么?三、品诗词——(深入品味诗的情感)1、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生:自主学习,认真地品读词或句,并及时做旁注。
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机作出指导2、反馈交流、引领提升小组交流。
(师板书)作者的心在哪儿呢?你从文中的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来?全班一起读。
3、仔细研读。
生闭上眼睛,老师要播放一段录音,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进纳兰性德的生活,一起走进他的征途。
播放课件。
4、想象意境。
故园无此声啊,故园无此声。
那么在纳兰性德德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当中,他的家乡,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播放雨韵)课件——音乐、诗词、画面:“忆当时,垂柳丝。
《长相思》的教学设计
![《长相思》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2d1b30050876323012129d.png)
《长相思》的教学设计《长相思》的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
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
三、作者介绍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
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
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
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四、朗读课文1、正音更聒2、注释榆关:山海关的别称。
那畔:那边。
指关外。
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
聒碎:搅碎。
聒,嘈杂。
五、感知理解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
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
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六、赏析加点字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七、感悟课文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
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表达羁旅怀乡的感情。
八、知识归纳长相思,词牌名。
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
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九、拓展练习长相思李白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长相思》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长相思》教学设计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f4100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3.png)
《长相思》教学设计优秀10篇《长相思》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1、导入: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2、读准《长相思》:反复诵读后讨论: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印象和感觉?3、读懂《长相思》: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什么意思。
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征途)你从哪儿读懂这是在行军途中?作者的“心”又在哪里?(心在故园)你是从哪儿读懂的?4、小结: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
怀着这份感情,齐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1、想象上阕的情境: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2、自由朗读词的下阕,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
(音乐、画面)3、对比引读: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
有的只是──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
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
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4、小结:《长相思》读到这里,你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齐读《长相思》。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1、质疑问难: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2、互文印证: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
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
《长相思》教案(优秀5篇)
![《长相思》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7220f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1b.png)
《长相思》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长相思》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6b7ec6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03.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第1篇】长相思纳兰性德教案《长相思》教案1、教材分析《长相思》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是一首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忆江南》等诗词,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也有了基本的认识。
3、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
2、明白词句大意,体会词的意境。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词。
理解词句大意。
难点: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缕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的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清代第一大才子的眼中乡愁又成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一看。
(2)、解诗题齐读。
(板书课题)长相思——词牌名,一种词的格律(3)、知作者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康熙皇帝的一品带刀侍卫。
是清代词坛上一个标志性人物,被当时人称为“清代第一词人”。
(4)、抓字眼,明诗意(跟着范文朗读画出节奏和着重号,在全班齐读听一听,做纠正。
)抓字眼,(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问:“山一程,水一程。
”程什么意思生答。
“风一更,雪一更。
”“聒”“此声”程:路程、行程。
千帐灯:帐篷点的灯。
更:古时候的记时时刻。
聒:嘈杂的声音。
此声:代指风雪声。
(现在我明白了这些词语的意思了,我们再一起来跟着范文朗读读一读,试着说一说词句的意思。
)抽生答。
再整理。
【跋山涉水,向关外走去,晚上很晚的时候帐篷都点起来了灯;风雪交加,战士们都被风雪声吵醒了,(想做梦梦到家园都不行。
)京城是没有这样的风雪声的。
】(5)、多诵读,悟诗情(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首词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模板(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模板(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c8343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3.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模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通过创设的情境,更好地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2.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3.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对仗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过程与方法利用课文插图、音乐渲染、多样化朗读和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来完成对词的理解和感悟。
情感和态度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借助注释,初读词意(一)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五课的前两首古诗,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意犹未尽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三) 初读《长相思》1.一读读准音请同学们将《长相思》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文)正音:哪位同学愿意读(指读)生字正音,形近字练习2.二读品节奏(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请同学们将《长相思》再读两遍,请读出长句中的停顿,看谁能读出好听的节奏。
请同学们到白板上标注出应该如何断句。
3.三读找不同同学们读的很准,也读出了好听的节奏,老师还要请同学们将《长相思》再读两遍,这次请你找一找这首《长相思》和前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
《长相思》和《忆江南》都是词,请大家再观察,两首词在结构上又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词的概念分类特点二、品读感悟理解词义(一)四读知上阕1.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的上阕,结合书中的插图,和书中的注释想想这上阕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榆、畔、帐”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读懂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
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两岸的徐徐春风。
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长相思”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
3、简介作者。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
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①(指名读)谁来读一读?
②齐读
2、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齐读,巩固诗歌节奏。
三、理解诗句
1、默读
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
2、学习上阙
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阙。
(1)谁来说说,作者身向何方?(板书:身)
在榆关(简单介绍山海关)
(2)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
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那畔)结合理解。
(3)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
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路陡,山高,水深……)
(4)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阙的意思?
(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爬山之难,谁还能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
(6)齐读。
是啊,行军多难啊!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和纳兰性德一起艰难行军的将士
们,来,把上阙读一读。
3、学习下阙
是啊,夜深了,劳顿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1)为什么灯还亮着?
(2)是什么声音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呢?
(3)这样的声音在将士们听来好听吗?哪个词告诉你声音嘈杂不好听?(聒)你是怎么体会的?(出示风雪画面)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故园无此声。
好一个故园无此声!那故园指哪里?故园会有什么?想想故园会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
(故园有什么样的什么,有……的……,还有……)(5)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阙的意思?
(6)谁来读一读下阙?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啊!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
(7)指名与师合作读。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小河,这里只有(生:风一更,雪一更……)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大槐树,这里只有……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唤,这里只有……
(8)齐读。
四、配乐读,悟感情
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在忍受着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同学们,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
全班一起读。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
(1)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把整首词连起来读一读。
(2)教师范读(配乐)。
(3)男生女生读,齐读: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月光下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那一份幸福,那一份温暖,这里只有——在这里,没有牧童的短笛,没有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声笑语,这里只有——(4)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师:爱故园,思亲人,字字化作——
生:(齐读)长相思
五、拓展
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唱一唱。
(附)板书设计: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身向榆关(难)
心在故园(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