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易错易混点(用)

合集下载

绝对精品: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二单元

绝对精品: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二单元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二单元把握世界的本质1.正确理解物质的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强调物质的客观性;“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强调物质是可知的;“客观实在”,强调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常见错误如下:①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包含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客观实在只包含物质现象。

②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二者之间不是整体和部分(总和)关系,而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构成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

这里注意生产方式作为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包含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是客观的。

常见错误,认为生产力是客观的,而生产关系则是主观的。

3.正确把握物质和运动:①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谈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②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脱离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4.正确把握运动和静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时期,其根本性质没变;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是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注意: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①脱离静止谈运动,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如“方生方死”、“日方中方睨”、“人甚至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②脱离运动谈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5.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①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固有的规律。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哲学似乎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但实际上,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在学习和理解生活与哲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容易让我们产生困惑和误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些容易出错和混淆的地方。

一、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是一个基本的哲学原理,但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在理解和应用上出现偏差。

易错点:认为意识可以独立于物质存在,或者意识能够直接决定物质。

例如,有人相信通过纯粹的意念就能改变物质世界,这是错误的。

意识的确具有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是在物质基础上发挥作用的,它不能超越物质的限制。

易混点:分不清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主次关系。

物质的决定作用是根本的、第一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

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强大,也必须以物质为前提。

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意识的作用而忽视物质的基础性。

二、运动与静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这是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基本观点。

易错点:把相对静止理解为绝对静止。

比如,有人看到一栋建筑物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变化,就认为它是绝对静止的。

然而,从微观层面和更长远的时间尺度来看,建筑物的材料在发生细微的变化,它只是在我们所观察的特定时间段和特定条件下呈现出相对的静止状态。

易混点:不能正确把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没有绝对的运动就无所谓相对的静止,没有相对的静止也无法体现绝对的运动。

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易错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试图创造或消灭规律。

有些人在面对困难时,妄图违背自然规律或社会发展规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易混点:把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同于可以随意改变规律。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我们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来利用规律,但绝不能违背规律。

人教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期末复习梳理

人教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期末复习梳理

生活与哲学复习易混易错知识点分析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错误的:1、人人都有世界观,世界观是自觉形成的。

(自发不等于自觉,自觉指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2、世界观是做的,方法论是想的。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不是做的。

方法论是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是想的)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因此,理想信念对人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夸大意识作用)4、正确的世界观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5.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枯萎)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删去辩证)7.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8.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指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9.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之为半截子唯物主义,是指它在自然观上是唯心的,历史观上坚持群众观。

(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历史观上是唯心的)10. 辩证法属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属于唯心主义。

(不一定)11. 唯心主义都主张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客观唯心主义)12. 在本原问题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还存在着二元论这第三个基本派别。

(在本原问题上,只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你搞清楚了吗?在咱们的学习生活中,哲学这门学问有时候就像是个调皮的小精灵,总是藏着一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让人一不小心就掉坑里啦!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扒一扒这些让人头疼的地方。

先来说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好多同学容易把这俩弄混,觉得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就完事儿了。

但其实啊,这里面的细节可多着呢!比如说,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出去爬山,那天天气特别好,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美得不像话。

可是当我们爬到半山腰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原本美好的心情一下子变得糟糕起来。

这时候我就想啊,这天气可不管我们心情好不好,它该下雨就下雨,这就是物质的客观性。

而我们因为下雨产生的糟糕心情,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映。

但我们不能因为心情不好,就让雨停下来,这就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

再说说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有的同学会觉得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可不一定哦!比如说一个球队,每个球员都很优秀,但是如果他们之间配合不好,那这个球队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反过来,如果每个球员能力一般,但是配合默契,也有可能战胜强大的对手。

这就告诉我们,整体的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关键在于部分之间的结构是否合理。

还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也是容易混淆的一对。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爱好和经历,但我们又都有人类共同的情感和需求。

比如说,我们都渴望被爱、被尊重,这是普遍性;但每个人表达和获取爱的方式又各不相同,这就是特殊性。

另外,量变和质变也容易让人迷糊。

不是说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实现质变。

就像减肥这件事,每天少吃一点,多运动一点,可能短时间内看不到明显的效果,但是坚持下去,积累到一定程度,体重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最后再说说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正确的价值观能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走向成功和幸福;错误的价值观则可能让我们误入歧途。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哲学似乎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但实际上,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在学习和理解生活与哲学的过程中,有一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这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划分,也是最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之一。

易错点在于,有些同学会简单地认为只要强调精神、思想的作用就是唯心主义,而忽略了其是否认为意识决定物质这一关键判断标准。

例如,当我们说“人要有坚定的信念才能成功”,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唯心主义,因为这里强调的是信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行动的推动作用,而不是认为信念决定了一切物质存在。

易混点在于,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分。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例如,“存在就是被感知”“心外无物”等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比如,“理在事先”“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易错点在于,不能准确理解发展的观点。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

有些同学会把事物的简单变化,如数量的增减、位置的移动等误认为是发展。

易混点是辩证法中的量变与质变。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两者的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但在实际判断中,同学们容易忽视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以及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易错知识点汇总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易错知识点汇总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易错知识点汇总注:“易错点点播”部分是正确内容,“自我巩固”部分是练习,后面是练习的答案提示。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易错点点播】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固有属性。

2、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3、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4、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

5、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6、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注意:规律也是有条件的,不是永恒的)。

7、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

见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材料时,应用联系的观点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发展观来解题。

8、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不能说物质与意识密不可分。

9、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10、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1、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的反映。

12、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二重性,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13、不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有反作用。

14、想问题、办事情只能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从意识(主义、思想、理论)出发,不能从人民的愿望出发,但要以人民的利益为目的、归宿。

15、是否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16、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想问题、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17、遵循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18、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

19、认识具有无限性,不存在终极真理。

20、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2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但不能说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3、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4、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必然有好的实际结果。

6、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8、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9、哲学能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指导。

10、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正确概括和总结。

11、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12、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13、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15、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意识是派生的,意识决定物质。

16、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思维)和物质(存在)同等重要,相互决定。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3、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

4、世界上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无章可循的,都是循环往复的。

5、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6、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

7、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8、规律有好坏之分,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

9、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10、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11、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1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13、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14、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

15、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16、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好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17、只要人们认识了规律就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愿望办事。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易错易混知识点3.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等同于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

(有条件的)规律有好坏之分。

(规律是客观的,没有好外之分)4.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意识的源泉在于物质,即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是人脑想象的结果。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根源于客观事物。

)物质和意识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

)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成功。

(不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客观实际是立足点,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个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人类的能力无限)意识的能动性就是指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映。

(意识的能动性指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5.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地实践是不存在的。

(盲目的实践也存在)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读书也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唯一来源)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真理是主观的、永恒的。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表明认识是一种循环运动。

(认识具有上升性,不是简单的循环)。

2017《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及俗语诗句体现的哲理

2017《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及俗语诗句体现的哲理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2、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3、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注意:哲学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注意:不一定是科学的关系)5、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注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7、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物质与意识何者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8、意识对物质能正确反映即意识与物质具有同一性,是不可知论(注意:可知论)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注意:应该是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发展是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发展(注意: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发展)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注意:颠倒了二者)4、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注意: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5、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注意: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6、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注意: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7、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注意:是人脑特有的机能)8、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注意: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9、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注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10、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注意: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1、意识的目的性、自主选择性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条件(注意:意识的自主创造性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条件)12、意识是推动物质发展的物质力量(注意:正确意识推动物质发展的精神力量)1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注意:不一定是正确反映)14、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注意:客观实际是出发点)15、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注意: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16、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17、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18、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注意:改造客观世界)19、实践决定于认识。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注意: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注意:应为“客观实在”)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3.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

(对)4.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好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注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是办好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5.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

(对)6.意识是大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注意: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源泉是客观存在。

)7.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注意:意识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8.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注意: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9.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注意: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10.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注意: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

)11.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注意:人的意识不能够直接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12.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注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13.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

(注意: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14.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注意: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5.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整理今天给同学们整理了《生活与哲学》部分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更好的掌握知识提供帮助。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

)2. 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3. 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4.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5.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提醒: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6.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提醒: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7. 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提醒: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

(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 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 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中,哲学这东西好像总是藏在那些深奥的书本里,让人觉得高高在上、难以捉摸。

但其实啊,哲学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时不时地在咱们身边蹦跶,只是有时候咱们没注意到罢了。

就拿我前阵子遇到的一件事儿来说吧。

我家附近有个小小的菜市场,每天早上都热热闹闹的。

那天我去买菜,想买点西红柿回家做个西红柿炒蛋。

我在一个摊位前停下,摊主是个看起来挺憨厚的大叔。

我问大叔:“这西红柿咋卖呀?”大叔热情地回答:“三块五一斤。

”我拿起一个瞧了瞧,感觉还不错,就说:“给我称两斤。

”大叔手脚麻利地称好,递给我说:“七块钱。

”我付了钱,正准备走,旁边来了个大妈,也想买西红柿。

大妈拿起一个西红柿,皱着眉头说:“你这西红柿看着不太新鲜啊,能不能便宜点?”大叔连忙说:“大姐,这可都是早上刚进的货,新鲜着呢,不能再便宜啦。

”大妈不依不饶:“你看这都有点软了,两块五一斤怎么样?”大叔一脸无奈:“大姐,真不行,我这进价都不止两块五。

”这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心里就琢磨开了。

这大妈和大叔,一个想便宜买,一个想高价卖,这不就是供求关系的体现嘛。

大叔的西红柿是供应方,大妈是需求方,价格就在这供求的博弈中产生。

如果大妈不买,大叔的西红柿可能就卖不出去,会积压;如果大叔不肯降价,大妈可能就去别的摊位买,大叔就少了一笔生意。

这简单的买菜场景,居然藏着这么个经济学的道理。

我拎着西红柿继续在菜市场里转悠,又看到一个卖鱼的摊位。

摊主正在杀鱼,手法熟练得很。

旁边一个大哥在等着拿鱼,跟摊主闲聊起来。

大哥说:“我老婆最近怀孕了,就想吃鱼,听说吃鱼对孩子好。

”摊主一边干活一边说:“那可不,鱼有营养,蛋白质高。

”我听到这儿,又开始想了。

这大哥因为老婆怀孕想吃鱼所以来买,这是出于具体的需求和目的。

而摊主知道鱼有营养能满足顾客的需求,所以才有生意。

这让我想到哲学里说的,人的行为往往是由动机和目的驱动的。

就像这大哥买鱼,是为了让老婆和孩子吃得好,摊主卖鱼,是为了赚钱养家。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易错易混问题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易错易混问题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易错易混问题1.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1)联系: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了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

可见,物质只有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中,而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2)区别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性;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

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有生有灭的。

【特别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一特性是所有物质的具体形态(除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的共同点,是唯一能把物质和意识区别开来的特性。

物质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可知性。

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

不论人们是否喜欢,是否承认,是否组织,它都一直存在着。

不论在人类社会出现前,还是出现以后,它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存在,即具有客观性。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物质是可以被人认识的。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又总是在扩展、加深。

因此,物质世界是客观的,又是可知的,物质具有可知性。

2.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上各种事物和现象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这个本原是物质而不是意识,但这并不是说世界上只有物质的东西,没有意识的东西。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的本质和起源,深刻说明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

3.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概括了一切具体形态和不同物质结构的物质的共性。

不管物质的形态结构如何变化,但其客观实在性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因而具有永恒性和绝对性。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4、区分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
(1)整体与部分——强调的范围、数量。如:一个班集体和班里的某某同学 (2)共性与个性——强调的性质,归类。如:学生和班里某某同学 典例:对中央的宏观调控,一些部门和地方从“一哄而上”到“一哄而下”,不问 青红皂白地简单压缩规模。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没有深刻理解政策的内涵。从 哲学上看,是因为( B ) ①没有正确把握好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②没有正确把握好整体和 部分的关系 ③正确的主观因素的积累程度影响主观能动性的效果 ④事物发展是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5、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优化的原则: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 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典例:国家教学系统化论坛在上海召开。会议指出,教学要素是教学系统的要 素,离开了系统理论就不能把握教学要素的整体性。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运作 存在着多种联系,运用系统理论可以揭示教学系统的整体特征、等级层次、结构、 功能、环境与要素的联系。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优化密切相关,但要素的优化 必须服从于系统整体的优化。这说明( D ) ①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想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的统一整体②系统的基本特征 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③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着眼于事物 的整体性④教学系统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等)作为唯一的实在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作为世界的本原 典例: ①我的灵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②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③存在即被感知 ④气者,理之依也 ⑤上帝创造一切 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上述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④⑥ ) 上述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①②③ ) 上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⑤ )

(完整)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点解析

(完整)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点解析

2019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点解析【判断并修改】第一单元1.哲学源于人类对世界的惊异。

[矫正]哲学与人类对世界惊异后的思考有关,但不是哲学产生之源。

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就是世界观。

[矫正]哲学是一种世界观,但二者不能划等号。

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能成为哲学。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矫正]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与总结,但哲学不能代替具体科学;同时,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不是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矫正]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总和强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矫正]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不能颠倒两者之间的关系。

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矫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对物质与意识何者为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而不是两者的辩证关系。

7.对某些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无法定论的过程。

[矫正]观点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没有看到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同一性,没有看到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矫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而唯心主义也有一些局部的可借鉴之处。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另外两个基本派别。

[矫正]哲学中的基本派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10.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的本质区别。

[矫正]各种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升华,都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

只不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注意研究以后的应用。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的巅峰。

[矫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的重大成果,但它不是哲学发展的巅峰,因为它还需要不断地向前发展。

12.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

请同学们把每个易错易混知识点弄懂,以免做题时出错。

切记!切记!2012年高考复习《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给同学们的话:对这些似是而非的观点,要格外小心。

请大家对照教材知识, 仔细阅读,认真研究。

这对选择题和辨析题一定有帮助的。

相信我们是最棒的!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注意:哲学有正确错误之分,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2.哲学是世界观,世界观也是哲学。

(注意:哲学是世界观,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注意: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4.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注意: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5.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注意: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规律、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7.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注意:不是,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8.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注意: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9.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注意: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10.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注意: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11•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注意: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12.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注意: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3.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注意: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4.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注意: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15.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

(注意: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只有一个: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共2页3面-1 -16、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辩证法的机械相加(总和)。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在咱们学习生活与哲学这门学问的过程中,那可真是有不少容易让人犯迷糊、搞错的地方。

今天咱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让大家心里都能跟明镜儿似的!先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这个点。

好多同学容易把“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给弄混。

咱打个比方哈,就说有一天你特别饿,肚子咕咕叫,这时候你脑袋里想的就是赶紧找吃的。

你的饥饿感这就是物质的反映,决定了你想要吃东西的意识。

而当你想着“我要吃顿大餐来补充能量”,然后去努力赚钱或者想办法弄到美食,这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可别觉得这简单,一到做题的时候,就容易迷糊啦!再说说“运动和静止”。

有些同学总觉得运动就是一直在变,静止就是一点儿不变。

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儿!就像你每天坐的公交车,车在路上跑那是运动,可车在等红绿灯的时候相对于路面就是静止的。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还有“规律”这个概念。

不少同学一提到规律就觉得是人为规定的。

这可不对哟!比如说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这是自然规律,可不是咱们人能随便改的。

有一次我去爬山,本想着春天山上的花开得正好,结果去早了,山上还很冷,花骨朵都没几个。

这才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咱们得尊重它。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也是个易错点。

有的同学会觉得普遍性就是大家都一样,特殊性就是完全不一样。

其实不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就好比水果,苹果、香蕉、橙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特殊性。

但它们又都有水分、能提供营养,这就是普遍性。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也容易搞错。

不是实践跟着认识走,而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就像你学骑自行车,光看别人骑,自己不动手,永远也学不会。

只有亲自去骑,摔几个跟头,才能真正掌握骑车的技巧,这就是实践出真知。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这里也容易出错。

不是所有的价值观都能起好的作用,错误的价值观会把人带偏。

我就见过有人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最后不仅违法了,还失去了朋友和家人的信任。

2017最新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易混易错归纳整理

2017最新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易混易错归纳整理

第二单元把握世界的本质陈志强1.正确理解物质的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强调物质的客观性;“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强调物质是可知的;“客观实在”,强调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常见错误如下:①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包含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客观实在只包含物质现象。

②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二者之间不是整体和部分(总和)关系,而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构成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

这里注意生产方式作为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包含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是客观的。

常见错误,认为生产力是客观的,而生产关系则是主观的。

3.正确把握物质和运动:①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谈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②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脱离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4.正确把握运动和静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时期,其根本性质没变;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是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注意: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①脱离静止谈运动,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如“方生方死”、“日方中方睨”、“人甚至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②脱离运动谈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5.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①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固有的规律。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易错易混点一、第二单元逻辑框架
二、第二单元常考知识点
本单元的考点要求:
三、在上述考点上学生易混淆的知识
1.物质、意识:
◇物质和意识不可分○×;【意识和物质不可分○√】
◇物质与意识相互决定、相互依赖○×;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意识是大脑的特有的机能○×;
◇错误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
◇意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正确的认识才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对传统观念要一分为二地对待】 ◇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例当年我国组织力量攻关,短时间内率先在世界范围内成功研制出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并在特殊人群接种中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例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央行取消了利息税并多次调整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的这一做法体现了:
①符合实际的认识才具有能动作用 ②从客观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③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矛盾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例漫画“植‘数’造‘零’”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物质和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3.运动和静止:
◇静止就是不运动○×【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例“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4.规律:
◇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当事物由一种存在状态转换为另一种存在状态时,其中的规律也随之变化。


◇规律客观的,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写规律○×;【人只是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人们认识和掌握了规律就可以按自己的愿望办事○×;
◇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还要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注: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公理、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本身。

【规律是定律的内容,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
例:“物体之间存在万有引力”---这是规律;
“万有引力定律”---这不是规律,是牛顿对万有引力规律的总结。

“太阳东升西落”和“水往低处流”这些现象,是“物体之间存在万有引力”这一规律的体现。

5. 实践、认识:
◇实践是人类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所以物质世界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唯一来源】
◇认识的目的是获得真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注:区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和选择性
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例“在每个人的身上/阳光同样明亮/在每个人的心中/阴影却有浅有深”。

此诗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目的计划性C.自觉选择性 D.社会历史性
6.真理: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认识,所以真理具有多样性○×;
【在同一时期,符合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