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新课标高中物理课本中的物理史实(完整无遗漏)全解

合集下载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

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高中物理史实

高中物理史实

常用的高中物理学史实(人教版新课标)一、必修1、必修2 (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3、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二、选修3-1、3-2(电磁学)5、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6、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7、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8、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9、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或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0、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楞次定律。

11、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

12、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

(完整版)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课标解读与教学建议

(完整版)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课标解读与教学建议

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课标解读第一部分: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一)运动的描述内容标准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具体要求•知道物理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

例如,知道在伽利略之前人们主要是根据思辨来判断是非的,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的科学方法,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

•列举有关史实,说明实验研究方法对物理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内容标准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具体要求•能说出质点的定义,知道质点是一种理想模型。

•能判断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实际物体看成质点,哪些情况下不可以把实际物体看成质点。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

•知道理想模型是突出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的一种科学抽象,它对研究物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内容标准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具体要求•能完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

例如:会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法或其他实验方法测量和记录运动物体的时间、位移变化情况,并能依据实验数据推断该物体的运动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能区分路程与位移,会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计算位移大小。

例如:会正确计算物体做往返运动时的路程和位移。

•理解速率与速度、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并能用其定量分析物体运动问题。

•理解加速度,能解释加速度定义式的物理意义,会用该定义式对有关物理量进行计算。

例如:会用该定义式计算a、vt、v0、t和(vt-v0)。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特点,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例如,它的瞬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它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

•通过实验操作、现象观察、数据处理和讨论交流等过程,体会实验在发现物理规律中所起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科书目录(全套)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科书目录(全套)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科书目录(全套)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科书目录(全套)必修1走进物理课堂之前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02 时间和位移………………………………………………………………………14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6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2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28)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4)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7)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0)4 自由落体运动……………………………………………………………………45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48)第三章相互作用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542 弹力 (57)3 摩擦力 (60)4 力的合成 (65)5 力的分解 (68)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71)1 牛顿第一定律……………………………………………………………………72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75)3 牛顿第二定律……………………………………………………………………794 力学单位制………………………………………………………………………835 牛顿第三定律……………………………………………………………………85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89)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92)必修2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 追寻守恒量 (2)2 功 (3)3 功率 (7)4 重力势能……………………………………………………………………………10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14)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16)7 动能和动能定理 (18)8 机械能守恒定律 (22)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6)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27)第六章曲线运动1 曲线运动……………………………………………………………………………32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4)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38)4 抛体运动的规律 (41)5 圆周运动……………………………………………………………………………446 向心加速度…………………………………………………………………………487 向心力………………………………………………………………………………52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56)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1 行星的运动…………………………………………………………………………62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67)3 万有引力定律 (69)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72)5 宇宙航行……………………………………………………………………………74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79)选修1-1第一章电流一、电荷库仑定律 (2)二、电场 (8)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2四、电容器…………………………………………………………………………16五、电流和电源……………………………………………………………………19六、电流的热效应…………………………………………………………………23第二章磁场一、指南针与远洋航海……………………………………………………………30二、电流的磁场……………………………………………………………………34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38)四、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44)五、磁性材料………………………………………………………………………49第三章电磁感应一、电磁感应现象…………………………………………………………………54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60)三、交变电流………………………………………………………………………64四、变压器…………………………………………………………………………71五、高压输电………………………………………………………………………74六、自感现象涡流…………………………………………………………………78七、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83)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一、电磁波的发现…………………………………………………………………90二、电磁光谱………………………………………………………………………94三、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101)四、信息化社会 (105)五、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112)选修1-2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内能一、分子及其热运动 (2)二、物体的内能 (7)三、固体和液体 (11)四、气体………………………………………………………………………………18第二章能量的守恒与耗散一、能量守恒定律 (24)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28)三、热机的工作原理 (31)四、热力学第二定律 (36)五、有序、无序和熵 (39)六、课题研究:家庭中的热机 (44)第三章核能一、放射性的发现 (49)二、原子核的结构 (54)三、放射性的衰变 (58)四、裂变和聚变 (62)五、核能的利用 (67)第四章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热机的发展和应用 (74)二、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 (80)三、新能源的开发 (88)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94)五、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 (101)选修2-1第1章电场直流电路第1节电场 (2)第2节电源 (7)第3节多用电表 (15)第4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0)第5节电容器 (26)第2章磁场第1节磁场磁性材料 (32)第2节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 (36)第3节洛伦兹力和显像管 (41)第3章电磁感应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 (47)第2节感应电动势 (51)第3节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 (54)第4章交变电流电机第1节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59)第2节变压器 (63)第3节三相交变电流 (68)第5章电磁波通信技术第1节电磁场电磁波 (73)第2节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 (75)第3节电视移动电话 (81)第4节电磁波谱 (85)第6章集成电路传感器第1节晶体管 (90)第2节集成电路 (96)第3节电子计算机 (100)第4节传感器 (107)选修2-2第1章物体的平衡 (1)第1节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2)第2节平动和转动 (6)第3节力矩和力偶 (8)第4节力矩的平衡条件 (11)第5节刚体平衡的条件 (14)第6节物体平衡的稳定性 (18)第2章材料与结构 (23)第1节物体的形变…………………………………………………………………24第2节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 (28)第3节常见承重结构 (30)第3章机械与传动装置 (33)第1节常见的传动装置 (34)第2节能自锁的传动装置 (38)第3节液压传动……………………………………………………………………41第4节常用机构……………………………………………………………………46第5节机械…………………………………………………………………………49第4章热机 (52)第1节热机原理热机效率 (53)第2节活塞式内燃机 (56)第3节蒸汽轮机燃气轮机 (62)第4节喷气发动机…………………………………………………………………65第5章制冷机 (72)第1节制冷机的原理 (73)第2节电冰箱………………………………………………………………………76第3节空调器………………………………………………………………………80选修2-3第1章光的折射第1节光的折射折射率 (2)第2节全反射光导纤维 (6)第3节棱镜和透镜 (11)第4节透镜成像规律 (16)第5节透镜成像公式 (20)第2章常用光学仪器第1节眼睛……………………………………………………………………………26第2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28)第3节照相机 (33)第3章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第1节机械波的衍射和干涉 (39)第2节光的干涉 (43)第3节光的衍射 (47)第4节光的偏振 (50)第4章光源与激光第1节光源……………………………………………………………………………56第2节常用照明光源 (60)第3节激光……………………………………………………………………………63第4节激光的应用 (66)第5章放射性与原子核第1节天然放射现象原子结构 (70)第2节原子核衰变 (74)第3节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78)第4节射线的探测和防护 (82)第6章核能与反应堆技术第1节核反应和核能 (88)第2节核裂变和裂变反应堆 (90)第3节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 (95)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2)2 库仑定律……………………………………………………………………………63 电场强度……………………………………………………………………………114 电势能和电势 (17)5 电势差………………………………………………………………………………23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26)7 电容器与电容 (28)8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32)第二章恒定电流1 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 (40)2 电动势………………………………………………………………………………433 欧姆定律……………………………………………………………………………46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9)5 焦耳定律……………………………………………………………………………546 电阻定律……………………………………………………………………………57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62)8 多用电表……………………………………………………………………………669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72)10 简单的逻辑电路 (75)第三章磁场1 磁现象和磁场 (84)2 磁感应强度…………………………………………………………………………873 几种常见的磁场 (90)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力 (96)5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100)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104)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 (1)1 划时代的发现 (2)2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6)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04 楞次定律…………………………………………………………………………155 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 (21)6 互感和自感………………………………………………………………………257 涡流 (29)第五章交变电流 (33)1 交变电流…………………………………………………………………………34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38)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40)4 变压器……………………………………………………………………………445 电能的输送………………………………………………………………………48第六章传感器 (55)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562 传感器的应用(一)……………………………………………………………603 传感器的应用(二)……………………………………………………………654 传感器的应用实例………………………………………………………………70附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 (73)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2 分子的热运动 (5)3 分子间的作用力 (8)4 温度的温标…………………………………………………………………………115 内能…………………………………………………………………………………16第八章气体1 气体的等温变化 (20)2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23)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27)4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31)第九章物态和物态变化1 固体…………………………………………………………………………………382 液体…………………………………………………………………………………443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50)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54)第十章热力学定律1 功和内能……………………………………………………………………………602 热和内能……………………………………………………………………………62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65)4 热力学第二定律 (69)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74)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81)选修3-4第十一章机械振动1 简谐运动 (2)2 简谐运动的描述 (6)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12)4 单摆 (14)5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18第十二章机械波1 波的形成和传播…………………………………………………………………242 波的图象…………………………………………………………………………283 波长、频率和波速………………………………………………………………304 波的反射和折射…………………………………………………………………335 波的衍射…………………………………………………………………………386 波的干涉…………………………………………………………………………417 多普勒效应………………………………………………………………………44第十三章光1 光的折射…………………………………………………………………………502 光的干涉…………………………………………………………………………553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57)4 光的颜色色散……………………………………………………………………605 光的衍射…………………………………………………………………………646 波的干涉…………………………………………………………………………687 全反射……………………………………………………………………………738 激光 (78)第十四章电磁波1 电磁波的发现……………………………………………………………………2 电磁振荡…………………………………………………………………………85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88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925 电磁波谱…………………………………………………………………………98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1 相对论诞生 (104)2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107)3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 (114)4 广义相对论简介 (117)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2)2 动量守恒定律(一) (6)3 动量守恒定律(二) (11)4 碰撞…………………………………………………………………………………145 反冲运动火箭……………………………………………………………………6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23)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1 能量量子化:物理学的新纪元 (28)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 (32)3 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 (40)4 概率波………………………………………………………………………………445 不确定的关系 (46)第十八章原子结构1 电子的发现………………………………………………………………………52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57)3 氢原子光谱………………………………………………………………………604 玻尔的原子模型 (63)5 激光………………………………………………………………………………69第十九章原子核1 原子核的组成……………………………………………………………………74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79)3 探测射线的方法 (83)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86)5 核力与结合能……………………………………………………………………906 重核的裂变…………………………………………………………………………947 核聚变 (100)8 粒子和宇宙 (108)。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 )一、力学:(必修1,2)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 )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课件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课件

孙恒芳教你学物理------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新人教版)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完整版)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完整版)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完整版)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修订背景:1.2014年教育部的文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对新课标的修订提供了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也是修订的重要参考。

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优化了课程结构,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3.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

明确了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4.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研究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

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后,将分为三六九等。

学生必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研究三本必修模块的物理课程才能拿到高中毕业证。

如果学生打算在高考中选考物理,还需研究三本选择性必修模块,总共六本书。

此外,有意发展兴趣特长或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还需研究三本选修教材。

因此,高中物理研究需要九本书,才能达到最高境界。

新修订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结构分为必修模块和选择性必修模块。

必修模块是合格性考试内容,而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模块则是等级性考试内容。

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都注重物理核心素养的达成。

此外,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则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

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开设,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 )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经典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中物理课程。

一、课程性质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该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该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的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高中物理课程应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完整)高中物理教材解读.doc

(完整)高中物理教材解读.doc

高中物理教材解读一:高中物理知识体系1.力和运动2.动量和能量3.电磁场4.近代物理、振动和波二:高中物理高考考点分析第一部分:力和运动力和运动这一部分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学生学完这部分知识后能够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规律的分析,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运动学(必修 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典型的直线运动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速度、速率、平均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s= v t ,s-t 图,( a= 0)1 at2v t v0 at,s v0t2规律v0vt tv t2 v02 2as , s 匀变速直线运动v - t 图 2自由落体( a= g)特例竖直上抛( a= g)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难点:追及、相遇问题2.静力学(必修 1 第二章:力;第四章:物体的平衡)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存在。

概念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效果:拉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力分类重力:方向、作用点(关于重心的位置)性质:弹力:产生条件、方向、大小(胡克定律)摩擦力:(静摩擦与动摩擦)产生条件、方向、大小运算——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合成|F1- F2 |≤ F 合≤ F1+ F2 力的分解重点:弹力、重力、摩擦力;难点:物体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3.动力学(必修 1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重点:牛顿第二定律;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4.曲线运动(必修 2 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二章:圆周运动。

近几年在北京高考题中,常与动能定理、电磁场综合考察)条件:只受重力,初速度水条件: F 合与初速 v0 平抛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不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规律: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曲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线特例运动匀特点: v a 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速方向:沿切线方向圆描述: v、ω、 T、 a、n、f 周运动条件: F 合与初速 v0垂直重点: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难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6.天体运动(必修 2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 )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科书目录(全套)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科书目录(全套)

(全套)必修1走进物理课堂之前明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2平抛运动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4圆周运动5向心加速度6向心力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1行星的运动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万有引力定律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5宇宙航行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第七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追寻守恒量一能量2功3功率4重力势能7动能和动能定理8机械能守恒定律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一、电荷库仑定律二、电场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四、电容器五、电流和电源六、电流的热效应第二章磁场一、指南针与远洋航海二、电流的磁场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五、磁性材料第三章电磁感应一、电磁感应现象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三、交变电流四、变压器五、高压输电六、自感现象涡流七、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科书目录物理学与人类文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时间和位移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4自由落体运动5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弹力3摩擦力4力的合成5力的分解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牛顿第二定律4力学单位制5牛顿第三定律一、电磁波的发现二、电磁光谱三、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四、信息化社会五、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选修 1-2 (营城一中从来没用过这个教材)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一、分子及其热运动 二、物体的内能 三、固体和液体 四、气体第二章 能量的守恒与耗散 一、能量守恒定律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热机的工作原理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 五、有序、无序和熵 六、课题研究:家庭中的热机 第三章 核能 一、放射性的发现 二、原子核的结构 三、放射性的衰变 四、裂变和聚变 五、核能的利用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热机的发展和应用 二、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 三、新能源的开发 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五、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第 1 章 电场 直流电路 第 1 节 电场 第 2 节 电源 第 3 节 多用电表第 4 节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第 5 节 电容器 第 2 章 磁场第 1节 磁场 磁性材料 第 2 节 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 第 3 节 洛伦兹力和显像管 第 3 章 电磁感应选修 2-1 (营城一中从来没用过这个教材)第 1 节 电磁感应现象 第 2 节 感应电动势第 3 节 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 第 4 章 交变电流 电机第 1 节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第 2 节 变压器 第 3 节 三相交变电流 第 5 章 电磁波 通信技术 第 1 节 电磁场 电磁波第 2 节 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 第 3 节 电视 移动电话 第 4 节 电磁波谱 第 6 章 集成电路 传感器 第 1 节 晶体管 第 2 节 集成电路 第 3 节 电子计算机 第 4 节 传感器选修 2-2 (营城一中从来没用过 这个教材 )第 1 章 物体的平衡第 1 节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第 2 节 平动和转动第 3 节 力矩和力偶 第 4 节 力矩的平衡条件 第 5 节 刚体平衡的条件 第 6 节 物体平衡的稳定性 第 2 章 材料与结构第 1 节 物体的形变 第 2 节 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 第 3 节 常见承重结构 第 3 章 机械与传动装置第 1 节 常见的传动装置 第 2 节 能自锁的传动装置 第 3 节 液压传动 第 4 节 常用机构 第 5 节 机械 第 4 章 热机第 1 节 热机原理 热机效率 第 2 节 活塞式内燃机 第 3 节 蒸汽轮机 燃气轮机 第 4 节 喷气发动机 第 5 章 制冷机第 1 节 制冷机的原理 第 2 节 电冰箱第二章 恒定电流1 电源和电流2 电动势3 欧姆定律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 焦耳定律6 导体的电阻7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8 多用电表的原理9 多用电表的原理10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1 简单的逻辑电路 第三章 磁场 1 磁现象和磁场 2 磁感应强度 3 几种常见的磁场4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 力5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选修 3-2第四章 电磁感应1 划时代的发现2 探究感应电磁的产生条件 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 楞次定律5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6 互感和自感7 涡流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第五章 交变电流1 交变电流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4 变压器5 电能的输送 第六章 传感器 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2 传感器的应用 3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附 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选修 3-3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 分子的热运动第 3 节 空调器选修 2-3 (营城一中从来没用过这个教材)第 1 章 光的折射第 1 节 光的折射 折射率 第 2 节 全反射 光导纤维 第 3 节 棱镜和透镜 第 4 节 透镜成像规律 第 5 节 透镜成像公式 第2章 常用光学仪器 第 1 节 眼睛第 2 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 3 节 照相机第 3 章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第 1 节 机械波的衍射和干涉 第 2 节 光的干涉 第 3 节 光的衍射 第 4 节 光的偏振 第 4 章 光源与激光 第 1 节 光源第 2 节 常用照明光源 第 3 节 激光 第 4 节 激光的应用 第 5 章 放射性与原子核第 1 节 天然放射现象 原子结构 第 2 节 原子核衰变 第 3 节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第 4 节 射线的探测和防护 第 6 章 核能与反应堆技术第 1 节 核反应和核能 第 2 节 核裂变和裂变反应堆 第 3 节 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选修 3-1第一章 静电场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 库仑定律3 电场强度4 电势能和电势5 电势差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7 静电现象的应用8 电容器与电容9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3 分子间的作用力4 温度的温标5 内能第八章气体1 气体的等温变化2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4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第九章物态和物态变化1 固体2 液体3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第十章热力学定律1 功和内能2 热和内能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4 热力学第二定律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选修3-4第十一章机械振动1 简谐运动2 简谐运动的描述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4 单摆5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第十二章机械波1 波的形成和传播2 波的图象3 波长、频率和波速4 波的反射和折射5 波的衍射6 波的干涉7 多普勒效应第十三章光1 光的折射2 光的干涉3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4 光的颜色色散5 光的衍射6 波的偏振7 全反射8 激光第十四章电磁波1 电磁波的发现2 电磁振荡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5 电磁波谱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1 相对论诞生2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3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4 广义相对论简介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2 动量守恒定律(一)3 动量守恒定律(二)4 碰撞5 反冲运动火箭6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1 物理学的新纪元:能量量子化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3 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4 概率波5 不确定的关系第十八章原子结构1 电子的发现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3 氢原子光谱4 玻尔的原子模型第十九章原子核1 原子核的组成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3 探测射线的方法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5 核力与结合能6 重核的裂变7 核聚变8 粒子和宇宙高一物理上学期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五章曲线运动1 曲线运动2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3 抛体运动的规律4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5 圆周运动6 向心加速度7 向心力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1 行星的运动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 万有引力定律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5 宇宙航行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 追寻守恒量2 功3 功率4 重力势能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7 动能和动能定理8 机械能守恒定律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 时间和位移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读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读5 速读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5 自由落体运动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 弹力3 摩擦力4 力的合成5 力的分解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4 力学单位制5 牛顿第三定律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高二物理上第一章静电场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 库仑定律3. 电场强度4. 电势能和电势5. 电势差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7. 静电现象的应用8. 电容器的电容9.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二章恒定电流1. 电源和电流2. 电动势3. 欧姆定律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 焦耳定律6. 电阻定律7.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8. 多用电表9.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0. 简单的逻辑电路第三章磁场1. 磁现象和磁场2. 磁感应强度3. 几种常见的磁场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5.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高二物理下第四章电磁感应10. 划时代的发现11.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田间12. 楞次定律1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4. 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15. 互感和自感16.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第五章交变电流11. 交变电流1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1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14. 变压器15. 电能的输送第六章传感器7.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8. 传感器的应用(一)9. 传感器的应用(二)10. 传感器的应用实验附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高三物理上第十一章机械振动1.简谐运动2.简谐运动的描述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4.单摆5.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第十二章机械波1.波的形成和传播2.波的图像3.波长。

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介绍PPT课件

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介绍PPT课件

思考与讨论
学生B:这个办法不好。从表中看出,小车的速度在不断增加, 0.38只是0时刻的瞬时速度,以后的速度比这个数值大。用这个 数值乘以0.1 s,得到的位移比实际位移要小。后面的几项也有 同样的问题。
学生A:老师要求的是“估算”,这样做是可以的。
老师:你们两个人说得都有道理。这样做的确会带来一定误 差,但在时间间隔比较小、精确程度要求比较低的时候,可以 这样估算。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60
50.8
50
40
30.5
30
20
12
10
0
5.4
0.8
0.6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动手实践、讨论 交流、自学等主动学习的方式,只有12% 的学生喜欢老师讲授。
关于作业类型的调查
90
84.3
80
70
60
50
41.1
40
30 20 10
17.9 4.6 6.4 3.7 3.5
实际教学过程: 1、实验结论――平抛运动由两个运动叠加 2、在两个方向上计算它的位置 34、 、在 计两 算个 速方 度向 的上大计小算和它方的向瞬时速解度决平得抛到运一动套
的方法,不涉 及斜抛运动。
(课程标准):“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
法分析抛体运动”
建议的教学思路:
1. 以红蜡块的运 动为例,研究解 决二维运动的方 法。
“我们看出蜡块是向右上 方运动的。那么,蜡块的合运 动是匀速运动吗?合运动的轨 迹是直线吗?这些都不是单凭 观察能够解决的。”
坐标 x = vxt y = vyt
轨迹――消去t
y= v y x
vx
速度 v = vx2 vy2
2. 例题:求飞机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 速度。巩固以上方法。

新课标教材高中物理目录及课时分解

新课标教材高中物理目录及课时分解

新课标教材高中物理目录及课时分解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6课时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 时间和位移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0课时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 自由落体运动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8课时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 弹力3 摩擦力3 摩擦力4 力的合成5 力的分解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2课时1 牛顿第一定律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4 力学单位制5 牛顿第三定律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2课时1 追寻守恒量2 功3 功率4 重力势能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7 动能和动能定理8 机械能守恒定律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第六章曲线运动14课时1 曲线运动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4 抛体运动的规律5 圆周运动6 向心加速度7 向心力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10课时1 行星的运动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 万有引力定律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5 宇宙航行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14课时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 库仑定律3 电场强度4 电势能和电势5 电势差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7 电容器与电容8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二章恒定电流10课时1 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2 电动势3 欧姆定律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 焦耳定律6 电阻定律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8 多用电表9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0 简单的逻辑电路第三章磁场14课时1 磁现象和磁场2 磁感应强度3 几种常见的磁场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5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2 第四章电磁感应10课时1 划时代的发现2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 楞次定律5 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6 互感和自感7 涡流第五章交变电流8课时1 交变电流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4 变压器5 电能的输送第六章传感器8课时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2 传感器的应用(一)3 传感器的应用(二)4 传感器的应用实例附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6课时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 分子的热运动3 分子间的作用力4 温度的温标5 内能第八章气体6课时1 气体的等温变化2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4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第九章物态和物态变化2课时1 固体2 液体3 饱和汽和饱和汽压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第十章热力学定律6课时1 功和内能2 热和内能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4 热力学第二定律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4第十一章机械振动8课时1 简谐运动2 简谐运动的描述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4 单摆5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第十二章机械波6课时1 波的形成和传播2 波的图象3 波长、频率和波速4 波的反射和折射5 波的衍射6 波的干涉7 多普勒效应第十三章光6课时1 光的折射2 光的干涉3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4 光的颜色色散5 光的衍射6 波的干涉7 全反射8 激光第十四章电磁波4课时1 电磁波的发现2 电磁振荡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5 电磁波谱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2课时1 相对论诞生2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3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4 广义相对论简介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10课时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2 动量守恒定律(一)3 动量守恒定律(二)4 碰撞5 反冲运动火箭6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的第二定律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4课时1 能量量子化:物理学的新纪元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3 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4 概率波5 不确定的关系第十八章原子结构6课时1 电子的发现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3 氢原子光谱4 玻尔的原子模型5 激光第十九章原子核6课时1 原子核的组成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3 探测射线的方法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5 核力与结合能6 重核的裂变7 核聚变8 粒子和宇宙冯老师:。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 〕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假设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奉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假设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课本中涉及到的物理学史宜阳一高物理组 王新智关于运动和力(《必修1》)1、错误论断“重物比轻物落得快” — 亚里士多德最早研究运动问题的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他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

他的这一论断符合人们的常识,以至于其后两千年的时间里,大家都奉为经典。

2、建立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伽利略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以“重物比轻物落得快”为前提,推断出了相互矛盾的结论。

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他首先建立了许多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

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程序如下提出假说: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对时间均匀变化的最简单的变速运动;数学推理:由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v 的匀变速运动平均速度312222123s s s t t t ===L 和12v v =得出12s vt =;再应用v a t =从上式中消去v ,导出212s at =即2s t ∝。

实验验证:由于自由落体下落的时间太短,直接验证有困难,伽利略用铜球在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上百次实验表明:312222123s s s t t t ===L ;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运动,位移与时间平方的比值不变,说明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相同;不断增大斜面倾角,重复上述实验,得出该比值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说明小球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变大。

合理外推:把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为90°的情况,小球的运动成为自由落体,伽利略认为这时小球仍保持匀变速运动的性质。

(用外推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还需经过实验验证)3、科学思想方法的创立 — 伽利略伽利略比他的前人更伟大,在于他首先采用了以试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

在他之前,学者们总是通过思辨性的论战来决定谁是谁非。

伽利略创造的一套科学思想方法,其核心是把试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

伽利略是近代力学的创始人。

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4、发现弹力规律—胡克英国物理学家胡克研究发现了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与弹簧形变之间的关系—胡克定律5、动力学的奠基人—牛顿。

英国科学家牛顿的运动定律是整个动力学的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伽利略和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对牛顿定律的提出做出了突出贡献。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试验说明,一旦物体具有某一初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就将以这一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下去:笛卡尔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

在相隔了一代人以后,牛顿将其总结为“牛顿第一定律”。

关于天体运动规律万有引力定律(《必修2》)1、日心说的提出—哥白尼在古代,人们对于天体的运动存在着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对立的看法。

经过长期的论争,波兰学者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战胜了地心说。

哥白尼认为,行星和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只有月亮绕地球运动。

2、望远镜的发明—伽利略17世纪初,地心说棺木上的最后一颗钉子敲下了: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

1609年他发现了围绕木星转动的“月球”,进一步表明地球不是所有天体运动的中心。

3、发现行星运动定律—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了20年的时间研究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发现并发表了行星运动的三条规律—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必修1》P29)4、研究引力规律的先行者—伽利略、开普勒、迪卡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不是牛顿一人的功劳。

思考“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原因”是研究引力规律的出发点。

对此问题,伽利略、开普勒和法国的数学家迪卡儿都提出过自己的解释;牛顿时代的科学家胡克、哈雷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进一步。

胡克等人认为,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受到了太阳对它的引力,并证明了如果行星的轨道是圆形的,它受引力的大小跟行星到太阳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5、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牛顿牛顿在前人对惯性研究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运动定律应用于行星运动的研究,通过“地—月试验”、理论推导和大胆推广,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6、引力常量的测量—卡文迪许牛顿无法使用自己的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之间的引力,因为他不知道引力常量G的值。

100多年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实验室利用扭秤装置(体现了放大思想),通过几个铅球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值。

卡文迪许测量引力常量G的试验,不仅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也使引力的计算成为可能,他被人们誉为“能称量地球重量的人”。

7、“笔尖下发现的行星”海王星是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在“笔尖下发现的行星”;天文学家哈雷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了一颗著名彗星的轨道,并正确预言了它的回归时间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曾经设想过,从高山上水平抛出物体,抛出速度很大时,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理想试验)。

关于电和磁(《选修3-1》《选修3-2》)1、正、负电荷的命名—富兰克林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首次命名了正、负电荷。

2、元电荷的测量—密立根迄今为止,科学家试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是电子、质子所带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用e表示。

元电荷的数值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密立根油滴试验”测出。

因此可以说电子的电荷量最早是由密立根测出来的。

3、电荷间作用规律的发现—库仑(1785年)法国科学家库仑通过试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他的试验装置也是扭秤装置。

4、“场”和“力线”的引入—法拉第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提出了场(电场、磁场等)的概念,并且提出用电场线和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电场和磁场。

场的引入解除了人们认为万有引力和静电力是神秘的“超距力”的困惑。

5、欧姆定律(1826年)—欧姆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引入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研究发现了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6、电流产热规律的发现(1841年)—焦耳英国科学家焦耳研究发现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所通过的电流、导体的电阻、通电的时间的关系—焦耳定律7、电流磁效应的发现(1820年)—奥斯特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试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电流在其周围会产生磁场。

电流磁效应的发现,首先揭示出电与磁之间是有联系的。

8、分子电流假说—安培科学家安培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分子电流假说揭示了磁现象的电本质:所有磁现象都是由电荷的运动产生的。

9、洛伦兹力公式—洛伦兹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提出了著名的洛伦兹力公式:F=qvB10、霍尔效应—霍尔美国物理学家霍尔发现,通电载流导体放入磁场,当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垂直时,导体在与磁场、电流方向都垂直的方向上出现了电势差—霍尔效应。

11、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31年)法拉第把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分为五类,它们都与变化和运动相联系: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打开了人类电气化时代的大门。

12、提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纽曼和韦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但反映感应电动势决定因素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不是法拉第自己总结出来的,是纽曼和韦伯总结出来,之所以用法拉第的名字来命名此定律是基于他在电磁学方面的重大贡献。

13、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 楞次物理学家楞次在分析了很多实验事实后总结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并用一句话巧妙地对判断方法进行了概括性表达 — 楞次定律(1834年)关于波、相对论(《选修3-4》)1、单摆的周期公式 — 惠更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研究发现,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 与摆长l 的二次方根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的二次方根成反比,而与振幅、摆球的质量无关,并且确定了单摆的周期计算公式T=2πgl ,惠更斯还利用单摆摆动的等时性原理制成了摆钟。

2、揭示机械波的传播规律的惠更斯原理 — 惠更斯(1690年)惠更斯提出: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做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的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的前进方向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面。

这就是常说的惠更斯原理。

利用惠更斯原理,不仅可以说明为什么波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会发生反射(折射),而且可以得到反射角(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3、多普勒效应 — 多普勒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带着女儿在铁道旁散步时,发现鸣着笛的火车从身边经过时,笛音的音调会由高变低。

他经过认真研究,发现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或远离时,接收到的频率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多普勒现象。

不仅是机械波,电磁波、光波等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4、光的折射定律的发现 — 斯涅尔荷兰数学家斯涅尔在分析了大量关于关于光折射中入射角、折射角的数据后发现:折射角的正弦和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这就是光的折射定律。

5、光的干涉现象的发现 — 托马斯 . 杨(1801年)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 . 杨,首先在实验室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托马斯 . 杨起初实验是让单色光通过“双孔”,后来发现将“双孔”换成双缝后干涉图样更加显亮,更加清晰。

光的干涉现象的发现,证明了光是一种波。

为光的波动说提供了实验依据。

6、有意思的泊松亮斑—泊松1818年,法国的巴黎科学院为鼓励对衍射问题的研究,悬赏征集这方面的论文。

一位年轻的物理学家菲涅耳按照波动说深入研究了光的衍射,在论文中提出了严密地解决衍射问题的数学方法。

当时的另一位法国科学家泊松是光波动说的反对者,他按照菲涅的理论计算了光在圆盘后的影的问题,发现对于一定的波长、在适当的距离上,影的中心会出现一个亮斑!泊松认为在是非常荒谬可笑的,他认为这样就驳倒了驳倒说。

但是,就在竞赛的关键时刻,评委阿拉果在实验室中观察到了这个亮斑。

人们为了纪念这件有意义的事件,把这个亮斑称为泊松亮斑。

泊松的计算结果不仅没有驳倒波动说,反而是支持了波动说。

7、电磁场理论的建立和电磁波的预言—麦克斯韦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系统地总结了库仑、安培、奥斯特、法拉第、和亨利对电磁规律的研究成果,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麦克斯韦根据自己的理论,做出了一个伟大的预言:空间可能存在电磁波。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意义足以可以跟牛顿力学系统相媲美。

他不仅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而且揭示了电、磁、光现象在本质上的统一性,是物理学发展史中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8、电磁波的见证者—赫兹麦克斯韦早年英逝,他没有看到科学实验对自己的电磁理论的证明。

德国科学家赫兹通过实验在人类历史上首先扑捉到了电磁波,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把天才的预言变成世人公认的真理。

9、天才科学家的相对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多数结论都涉及光速或涉及物理高速运动问题。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