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文言文语句翻译_
中考语文文言文语句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语句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5dabae083c4bb4cf6ecd14d.png)
中考语文文言文语句翻译第一册1、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原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原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原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原文: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翻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8、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原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原文: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翻译: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原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原文: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15、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文言文词语翻译
![文言文词语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495600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b.png)
文言文词语翻译中:zhōng①内;里。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②中间;内部。
《石钟山记》:“有大石当中流。
”③半;一半。
《乐羊子妻》:“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④中等;不高,不低。
《邹忌讽齐王纳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⑤内心。
《史记·韩安国列传》:“深中隐厚。
”⑥中国。
《图画》:“图画之设彩者,用水彩,中外所同也。
”zhòng①符合。
《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②射中。
《卖油翁》:“见其矢十中八九。
”③击中。
《荆轲刺秦王》:“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
”④考中。
《范时中举》:“你恭喜中了举人。
”⑤猜中。
《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
”⑥中伤。
《书博鸡者事》:“臧怒,欲中守法。
”每:měi①每一。
《活板》:“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②每逢;每一次。
《庖丁解牛》:“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③时常;往往。
《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④在近代汉语中表名词复数,相当于“们”。
《窦娥冤》:“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mèi见“每每”。
【每每】⒈肥美,茂盛的样子。
⒉昏昧的样子。
切:qiē①切割;用刀分割东西。
《鸿门宴》:“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②磨。
《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qiè①贴近;切近。
《荀子·劝学》:“《诗》《书》故而不切。
”②恳切;深切。
《柳毅传》:“迨诉频切,又得罪舅姑。
”③迫切;急切。
《黄生借书》:“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④严厉。
《陈情表》:“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⑤务必;一定。
《失街亭》:“切宜小心在意。
”甫:①古代男子的美称。
《仪礼·士昏礼》:“伯某甫,促叔季,唯其所当。
”②大;广大。
《诗经·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③刚刚;刚。
《汉书·匈奴传》:“今歌吟之声未绝,伤痍者甫起。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实用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d7ae113f43323968011c9262.png)
(译为“跟……比较,哪个更……” )
考试说明
古文翻译既是对语言形式的考查,也是对文章内 容理解的考查,因此这一考点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综合 能力的有效手段。 翻译方式有两种——直译和意译。直译要求在 翻译时字字句句落实,而意译则不必拘泥于字句的落 实,表达基本意思即可。历年来高考设题主要采用直 译的方式,酌情采用意译为辅助手段。
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 他盗贼进入和意外情况的发生。
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1)但是力量足够到达,对于别人来说是可笑 的,对于自己来说就有悔恨。 (2)然而力气足以到达那里,被人讥笑,而对 于自己又感到后悔。
译文:然而体力足以到达(却没有到达), 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 的。
删削法
文言文中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等 删去。如:句首的发语词、感叹词,在句中表顺接 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作用的助词,偏义 复词均可略去不译。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认。 我关闭窗户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 别是谁。
增补法
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单的地方,今译 时要作必要的增补。 蛇 触草木, 草 尽死。 木
课后练习 1.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缺,为从弟所 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 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 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 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 皆此类也。
——选自《隋书﹒循史》
唐明皇李隆基为了躲避安禄山的叛军,逃到扶风(今陕西 宝鸡东)时,士兵中有许多人想逃走,而且谣言四起,对唐明皇 出口不逊。唐明皇召见将士们并对他们说:“我用人不当,以致 胡人安禄山发动叛乱,现在必须长途跋涉以避开叛军的锋芒。各 位仓猝之间跟随我出走,不能与父母、妻儿告别,对此我感到很 惭愧,现在任凭大家回家,我和我的子弟们前往四川,今天在此 和大家诀别。回去见到父母和长安的父老们,替我向他们致意问 候。”众将士都哭着说:“无论是生是死,我们都跟随皇帝陛下 ”。于是谣言便自动消失了。 (安禄山的)叛军围困张巡驻守的雍丘城(今河南枸县),大将 们劝张巡投降,张巡设置了皇帝的画像,率领众将士朝拜。将士 们都痛哭流涕,张巡把(劝他投降的)六个大将带到(皇帝画像 )前,用忠义大孝指责他们,然后把他们斩首,守城将士的抗敌 决心更加受。
文言文经典语句翻译
![文言文经典语句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ab2c67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e.png)
一、经典语句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解读:此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之后要不断温习,才能巩固所学知识。
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生一大乐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二、经典语句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解读:此句表达了孔子对友情的重视。
在古代,朋友之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孔子认为,与远方的朋友相聚,是一种难得的乐事。
三、经典语句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解读:此句强调了谦虚好学的精神。
孔子认为,无论身处何地,都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因为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四、经典语句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某件事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读:此句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习要发自内心,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经典语句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
解读:此句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孔子认为,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做到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感受。
六、经典语句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解读:此句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要相结合,只有二者兼顾,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七、经典语句七: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认识,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解读:此句强调了温故知新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通过温习旧知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成为他人的榜样。
总之,《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语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
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
![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d1c5bc9a1c7aa00b52acb6c.png)
(7)注意用典的语句 )
例1: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译:(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杉, :(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杉, 人民的灾难 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例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译: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次建立霍去 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 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业,由于草率从事, 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 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例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练习 1.至于智伯 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至于智伯, 1.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译文:至于智伯, 译文:至于智伯,像对待国家栋梁一样对 待我,因此我就像国家栋梁(报效君王) 待我,因此我就像国家栋梁(报效君王)一 样报效他。 样报效他。 2.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 2.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 所得俸禄 译文:他得的俸禄, 译文:他得的俸禄,都用来供给别人的孤儿 孤女穿衣吃饭。 孤女穿衣吃饭。 3.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 3.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 既加之以刑 之路也。 之路也。 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 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 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如何达到“
文言文加翻译_较短
![文言文加翻译_较短](https://img.taocdn.com/s3/m/d010d91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6.png)
昔者孔子游于泰山之阳,见一樵夫负薪而行。
孔子问之:“子何之?”樵夫对曰:“往泰山之阴,以易米。
”孔子曰:“子负薪而往,岂不劳乎?”樵夫笑而答曰:“吾虽劳,然得易米以养亲,不亦乐乎?”孔子听之,喟然而叹,曰:“善哉斯言也!吾闻之,君子以自强不息,而百姓以勤劳致富。
吾虽游学四方,亦当效此樵夫,勉力而行,不以贫贱而自馁。
”孔子归,告诸弟子,曰:“夫樵夫虽微,其志不凡。
吾观其行,勤勉而笃实,诚可师也。
”弟子们闻之,皆感奋,曰:“夫子之言,真可启发吾辈之心矣!自今而后,吾等当以樵夫为榜样,勤学不辍,以成大器。
”孔子于是勉励弟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教如不及,犹恐后之。
吾辈当自强不息,勉力进取,以光大门楣。
夫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吾等虽非樵夫,亦当效其勤劳,砥砺德行,以报国恩。
”弟子们闻言,莫不奋发向前,朝夕勤学,夜以继日。
孔子见之,喜曰:“善哉,吾弟子之进也!吾知我国之兴,必在此辈矣。
”【翻译】从前,孔子在泰山的南坡游玩,看到一个樵夫背着柴草在行走。
孔子问他:“你要去哪里?”樵夫回答说:“我要去泰山的北坡,去换取米。
”孔子说:“你背着柴草去,难道不觉得劳累吗?”樵夫笑着回答:“我虽然劳累,但是能够换取米来养活双亲,不是很快乐吗?”孔子听后,感慨地说:“这话说得真好!我听说,君子自强不息,而百姓通过勤劳致富。
我虽然四处游学,也应当效仿这个樵夫,努力前行,不要因为贫贱而自卑。
”孔子回来后,告诉他的弟子们,说:“这个樵夫虽然身份低微,但他的志向非凡。
我看他的行为,勤劳而踏实,真是值得学习的。
”弟子们听后,都感到振奋,说:“老师的话,真可以启发我们内心的想法啊!从今往后,我们应当以樵夫为榜样,勤奋学习,努力成为有用之才。
”孔子于是鼓励弟子们,说:“学习就像追赶一样,还怕赶不上;教育就像追赶一样,还怕跟不上去。
我们应当自强不息,努力进取,以荣耀家门。
学习优秀了就可以做官,做官优秀了就可以继续学习。
我们虽然不是樵夫,也应当效仿他们的勤劳,磨砺自己的品德,来报答国家的恩情。
文言文语句翻译方法
![文言文语句翻译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7e4997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c.png)
文言文翻译标准
古人曾提出“信、达、雅”的三字标准
“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 “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 “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直译: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
终极绝招:
遇到疑难时,不妨根据语境来 进行合理推断!
猜测法:
1.联想推断法 联想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推断: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不速之客: 邀请、招致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通“叛”,背离 )
众叛亲离 背叛
2.相似结构推断法(对偶、排比句均可用 此法)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 自然界的万物
------《宋史·卷三百六·戚纶传》 译:胡则当时被当权者亲近,于是一起搜集戚 纶的过失,后来戚纶调任扬州知州。
“涂”通“途”,道路 捃[jùn]:拾、取。摭[zhí]:拾取、搜集。
推断: 当涂者→当权者; 捃摭→搜集,拾取
小
这个“猜词”不能随便
使用。我们首先要“直译”
结
(留删换调补),在“直译” 与“意译”均不能完成时,
3.以形释词法
如从字形结构入手:
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旁大多表意, 因此可以通过字形结构来推断词义。
例如: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 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做官的人能够不 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
(胡)则时为当涂者所昵,因共捃摭纶过,徒 知扬州。
【题目1】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文言文语段翻译(详解答案)
![文言文语段翻译(详解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bdfceba26925c52cc5bf9d.png)
(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对,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言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语文文言文必备翻译句子
![语文文言文必备翻译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3d4006a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8.png)
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翻译:人们终究会死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却比鸿毛还要轻。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翻译:千里的远行,都是从脚下开始。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翻译:道路漫漫而又漫长,我将不断地努力寻找。
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天下的兴衰,每个普通人都应该承担起责任。
九、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不必担心物资的匮乏,而要担心分配的不公平;不必担心贫穷,而要担心生活的不安定。
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翻译:在贫穷的时候,只关心自己的品德修养;在富贵的时候,要关心天下百姓的福祉。
以上这些翻译句子,都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经典语句,它们既具有深刻的哲理,又富有诗意。
掌握这些句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领略其中的韵味。
同时,这些句子也富含智慧,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学习和欣赏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些句子,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生境界。
总之,掌握文言文必备翻译句子,对于学习文言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积累,多读多背,逐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还要学会将这些句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品质。
相信在不断地努力下,我们都能在文言文的海洋中畅游,领略到其中的无穷魅力。
文言文对称语句的翻译
![文言文对称语句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722e65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2.png)
一、《论语》中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
二、《诗经》中《关雎》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理想的配偶。
三、《楚辞》中屈原《离骚》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翻译:道路又长又远啊,我将努力寻找答案。
四、《左传》中记载:“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
五、《史记》中记载:“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翻译:君子的行为,以静心修养自己,以俭朴培养品德。
六、《庄子》中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
翻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七、《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说:“草木也无情,岂能比得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翻译:草木都没有感情,怎么能与人相比呢?人不是草木,谁又能无情呢?
通过对以上文言文对称语句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到,文言文中的对称语句具有韵律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这些语句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语言艺术的追求,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在当今社会,学习文言文,了解文言文中的对称语句,有助于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高中文言文语句翻译
![高中文言文语句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ec5fb0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01.png)
一、《论语·学而》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二、《论语·为政》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三、《论语·八佾》原文:君子不器。
翻译:君子不是只懂得某一方面的技艺。
四、《论语·里仁》原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翻译: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有过错的时候,人人都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他。
五、《论语·雍也》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六、《论语·述而》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加以改正。
七、《论语·泰伯》原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翻译: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壮志和毅力,肩负重任而路途遥远。
把仁义当作自己的责任,不是非常重大吗?直到死亡才停止,不是非常遥远吗?八、《论语·里仁》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孔子说:“富有和尊贵,是人们所追求的;如果不按照正道得到它们,就不去追求。
贫穷和卑贱,是人们所厌恶的;如果不按照正道摆脱它们,就不去摆脱。
君子离开了仁义,怎么能成就美名呢?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违背仁义,无论是匆忙还是颠沛流离,都会坚守仁义之道。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看到《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文言文语句翻译
![文言文语句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4e4580a58fb770bf78a55dc.png)
• 6.我写这篇书序,既是沉痛悼念牺牲了的烈 士,又(希望)用(它来)作为凡是能够阅读 这部书的国民们的(一种)勉励。 • 7.这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 8.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 就任职;如果没有那才能就该辞职。’ • 9.(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 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那助手呢?
• 1. 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东西,便是 一种肃杀之气的余威。 • 2. 人是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有无穷无 尽的忧愁来煎熬他的心,又有无数琐碎烦恼的事 情来劳累他的身体,是他的内心世界震动,必然 会损耗精力。 • 3.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间的正义之气,它常常以 肃杀为心性。 • 4.为什么却要以不是金石的肌体,去要和草木去 争一时的荣盛呢? • 5.即使凭司马迂善于传写游侠〔的手笔〕,也不 能给(田横所带领的)五百人(都)写下传记, (这就)越发能(使人)悲痛啊。
• 6.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7.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8.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 无憾也。 • 9.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矣。
• 1.君子讨厌那种放弃说自己想要,却一定为它找 藉口的(态度)。 • 2.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 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 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若是财富 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 定,便不会(政权)倾覆。 • 3.(如果)做到这样,那么远方的人还不归服, 便发扬文治教化使他们来。他们已经来了,就得 使他们安心。 • 4.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让他们来; 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 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 墙里面。
小学文言文翻译译文+解释
![小学文言文翻译译文+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a535f1f02020740be1e9b8a.png)
文言文译文+解释1,曾参教子注释1;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2;彘(zhì):猪.3;适:到……去4;特:只.5;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6;子:你,对对方的尊称.7;而:则,就.8;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9;烹(pēng):杀.10;女:通“汝”第二人称。
你,你们。
11:反:通“返”,返回。
12:止:制止。
13.曾参:孔子的学生14.特与婴儿戏耳:耳:罢了。
15.婴儿:小孩子16.有知:懂事17.曾子之妻之市:之,到18.其子随之而泣:之,她,代曾子之妻19.妻止之曰:之,他,曾子20.今子欺之:之,代词,他,代曾子之子21.顾反:回来。
反:通“返”,返回。
译文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把猪杀了,煮后吃了。
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言出必行,言行一致的人,要善良,做一个让大家敬佩的人,无论对谁都一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应当应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诚信的表率,使孩子养成诚实守信的高尚品德。
文章以事喻理,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诚信教育的原则。
2,欧阳修苦读词语注释1.欧阳修苦读: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文言文短文翻译
![文言文短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e421f828762caaedd33d4ca.png)
1.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
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
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
”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
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己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嵩乃疑焉。
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
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
译:_______________②太祖口貌如故。
译:_______________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译:_______________2.海鸟曰:“爱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
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
故慎制礼以为国典。
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①越哉,臧孙之为政也!译:_______________②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译:_______________3.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①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联与之共有府库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译:_______________4.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①诚然,卿不朕欺。
译:_______________②间召问群臣臧否。
译:_______________③濂惟举其善者对。
译: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他的叔父屡屡到曹嵩跟前提及(太祖之事)。
②太祖嘴脸容貌像平时一样。
③只是在叔父跟前不受宠爱,因此被欺瞒啊!2.①臧孙施政,失了分寸啊!②现在无缘无故地加以祭典,不是施政所适宜的3.①顺德果真能够有益于国家的话,我可以和他共享(内廷)库房中的(财产)。
论语三文言文翻译
![论语三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034ff0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1b.png)
一、《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要持之以恒,不断复习。
同时,也提倡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共同进步。
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谦逊,不因别人的误解而生气,体现君子的风度。
二、《论语·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居于自己的位置,其他星辰都围绕着它。
”解读: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德治”的思想。
他认为,国家的治理应该以道德为根本,就像北极星一样,以德行为核心,使人民都围绕着道德而行。
三、《论语·八佾》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一个器物。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才能,而应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才能。
君子应该具有全面的素质,才能在各个领域都能发挥才能。
四、《论语·里仁》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居住在仁德之地,才是美好的。
选择不住在仁德之地,怎么算是有智慧呢?”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居住环境对人的影响。
孔子认为,选择居住在仁德之地,有利于个人的修养和成长。
反之,选择不住在仁德之地,就难以具备智慧。
五、《论语·雍也》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习应该以兴趣为动力,只有真正喜欢学习的人,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之,《论语》中的文言文语句简洁精炼,寓意深刻。
通过对这些语句的翻译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初中1至6册文言文字词翻译
![初中1至6册文言文字词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1907e7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f.png)
初中1至6册文言文字词翻译学好文言文字词翻译,语文考试拿高分。
下面是初中1至6册文言文字词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
文言文积累语句及翻译
![文言文积累语句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182c82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3.png)
【原文】昔者孔子游于乡校,每叹曰:“惜哉!吾与回言,回也屡闻而屡诲,有若闻一以知十,其质美也。
由也,闻一以知二,其质次之。
赐也,闻一以知三,其质又次之。
若夫由与赐,其质粗,虽与之言,不能成章也。
”【翻译】昔日孔子在乡校游玩,常常感叹道:“哎呀!我和颜回谈论,颜回是每次听到都能多次教诲,他资质优秀。
再有,每次听到能推知十,他的资质仅次于颜回。
子贡,每次听到能推知三,他的资质又次之。
至于冉由和子贡,他们的资质较为粗疏,即使和他们谈话,也不能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对事情勤勉,言语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修正自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顺为正者,尚矣哉!”【翻译】孟子说:“得到正道的人得到许多帮助,失去正道的人得到很少帮助。
帮助很少到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多到极点,天下都会顺从他。
以顺从正道为准则的人,是高尚的啊!”【原文】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翻译】韩愈说:“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
”【原文】《史记·孔子世家》曰:“孔子生而首上指天,故因名之曰‘丘’。
”【翻译】《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出生时头顶向上指向天空,因此取名为‘丘’。
”【原文】《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曰:“吾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翻译】《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我听说君子的德行如同风,小人的德行如同草。
草上面吹过的风一定会使草倒下。
”【原文】《庄子·逍遥游》曰:“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翻译】《庄子·逍遥游》记载:“而且水积聚得不深,那么它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了。
”通过以上文言文语句的积累与翻译,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哲理,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能力。
高中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翻译
![高中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fdf712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5.png)
高中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翻译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译文:爱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教他的孩子。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欢,爱好)译文:秦皇喜欢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译文:不吝惜物产丰饶的地方。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爱惜,吝惜)译文: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国君各自爱惜自己的领土。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慕欣赏)译文:我唯独爱慕莲花的从淤泥中生长却不受泥的沾染。
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译文:(房子)不被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怎么)译文: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志向呢?(3)然后得一夕安寝。
(安逸)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4)则易扶安,与盟结好。
(安抚,抚慰)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安置,安放)译文:距山十里地有王平在那里安营扎寨。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哪里)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养生)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专有。
(8)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译文:他们既然来了,就得让他们安心。
3.被(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2)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译文: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3)将发行吟泽畔。
(通“披”披散)译文: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4)闻妻言,如被冰雪。
(覆盖)译文: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盖上冰雪一样。
(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译文: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译文: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2)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译文: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3)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译文: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亲人5.本(1)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译文:还是返回到根本上来吧(2)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译文:现在保存这稿本不忍心废弃,在路途中用收抄录下来(3)予本非文人画士(本来原来)译文: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4)此之谓失其本心(原本的)译文: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性(5)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译文: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文言文句子翻译
![文言文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22a44f5af1ffc4ffe47acb4.png)
儿已薄禄相- -- 《玉台新咏古诗为仲卿妻作》
非人臣之相也。--《三国演义》
又如:长相(相貌);形相(外貌; 外表);相表(相貌;体形); 相品(仪表,人品)
2、照片。如:照个相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 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 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即学即用 牛刀小试
即学即用 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文段,翻译画线句子。(4分)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之察,
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有以取之也。 (选自苏轼《晁错论》)
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之察,以错为之说。 译文:
解析:回归语境,推知语义。“以错为之说”是翻译的难点,直译不通顺,结合上文 “天子不之察”,下文“错之以忠而受祸”才能推知:天子不能正确察知晁错的忠心、 诸侯的野心,做出了杀晁错以平定战乱的事情。所以“以错为之说”要意译,“错” 结合语境补充为“诛杀晁错”。
或日:“若吾子之论,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愈日:“君子居其 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传》 日: “惟善人能受尽言。”谓其闻而能改之也。今虽不能及己,阳子将不得为善 人乎哉? 注:①争臣:谏官,指能以直言规劝君主的臣子。争,ZHNG,后作“净”,规 劝。②阳城:唐德宗时为谏议大夫。一-开始他没有履行劝谏的职责,所以韩 愈写本文来促进他。三年后,阳城上书指斥裴延龄的罪恶。
避免文言文句子翻译的硬伤
步步为赢 知识先导
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句子的意 思,能从语句内容、语意阐释和语气效果等方面把这个句子用现 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浙江高考文言文阅读部分的必考 点,它涉及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文化常识等 多方面的知识,考查的是考生的阅读、理解等综合能力,是文言 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三、该补不补,成分残缺
权以〈 〉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司马光《赤壁之战》) 译成: 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 得改变了脸色的。 失分原因
省略成分没有补充出来
四、该调不调,语序混乱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成: 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 有找到。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以今义当古义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失分原因
一词多义的实词义项选择得不恰当
失分的主要原因有几方面 不用翻译的译了出来,需要译 出的重点词语没译出来或译错了, 该删的没删,没有的妄加想象,句 式特点忽略了
(1)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 于晋。 ⑵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①吾尝 为鲍叔谋 事
而
更
穷困,
我曾经替鲍叔 谋划事情 却使他更加 窘迫,
鲍叔不 以
我为愚,
愚笨,
知
时
鲍叔 不 认为 我
他知道时运
有利
有好的时候,也有不好的时候。
不利也
②天下 不 多
管仲之贤
而多
鲍
鲍
天下人不 赞美 管仲的 贤明 却赞美
叔能
知 人
也。
叔能够识别人才。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译成: 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 骨的强壮。 失分原因
译句没有译出句式特点或者不符合现代 汉语语法规则
五、不辩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
是女子不好 …… 得要求好女。《西门豹 治邺》 译成: 这个女子品质不好 …… 应该再找 个品质好的女子。 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 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失分原因:
⑶以资政殿学士行 ⑷送我至剡溪 方法一:留
此方法可用于哪类词的翻译? 凡朝代、年号、人名、 地名、官职、国名、帝号以及 一些器物名、典章制度等专有 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 皆保留不动。
⑸师道
从师学习的风尚
之不传 也 久矣。
不流传 很久了。
⑥民 归 之,由水之就下
百姓 归顺 他,就像水 往低处流一样。
常见的一些倒装句式,例如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等
⑥公子闻之,往请,
欲 遗之,
公子闻之,往请[侯生 ],[公子]欲 遗之,
[侯生 ]不肯受
不肯受
⑺交戟之卫士欲止
不内
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之] ⑻断头置 城上
断头置[于]城上
方法二: 补
此方法可用于哪类句式的翻译?
省略句
⑼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⑵蚓无
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 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⑶古 之人 不
余欺 也。
古代 的 人 没有欺骗我 呀。
⑷石之铿然有声者
(敲起来)发出“铿铿”声音的石 头
⑸以 勇气
凭借 勇气
闻 于诸侯
在诸侯之中闻名
⑥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百姓 说我吝啬 是应该的了。
方法一: 调
此方法可用于哪类句式的翻译?
④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某些修辞格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②大阉亦逡巡畏义 பைடு நூலகம்忠贤 ③权起更衣
上厕所 边境
小结一:
对文句的每个字,我们 用这三个方法,就不会有遗漏 和增多了,能做到“字字落实” 了;一句话一一“ 字字落实 留删换 ”
⑴求 人 可 使
寻求
报 秦
者,未得。
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上了船
⑽夫秦王有
秦王有
虎狼之心。
像虎狼一样的心。
⑾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今日的宴会,好比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 在座的文人雅士,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 渊明。
⑿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愤怒的,头发像要冲起帽子。
方法三: 贯
此方法可用于哪类句子的翻译? 某些修辞格,如暗喻、互 文、夸张、用典等,根据上下 文灵活、贯通地译出。语句翻 译完成后,再回头检查一遍, 看看有没有漏译,语句是否通 顺。
③千古江山,英堆无觅孙仲谋处。
无处寻找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
④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您 看廉将军 害呢? 与秦王相比哪一个厉
⑤大阉之乱,
缙绅能不易
其
当魏忠贤专权作乱的时候,
能不改变自己
志者,
志节的做官人,那么大的中国,有几个呢?
四海之大
有几人欤?
( 02 年北京) 管仲曰:“吾尝为鲍
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 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 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 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 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 多鲍叔能知人也。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字字落实留删换 ,
句句通畅调补贯
小结二:
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 所以不能“ 句句通畅 ”,主要 就是在于其句式的特殊和省略的 运用,所以“ 调 ”、“ 补 ” 和“ 贯 ”对翻译是很重要的。 简言之,“ 句句通畅调补贯” 。
请记住:
字字落实留删换 , 句句通畅调补贯
①惟弈秋之为听
只 听弈秋的话
②臣诚 恐
见欺于王
而 负
赵。
我确实害怕 被大王欺骗 而 辜负了赵国
⑾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⑿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背”,背
叛
⒀欲辟土地,朝秦楚 使动用法,是……来朝见
方法三:换
此方法可用于哪类词的翻译?
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 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异 义词换成今义,通假字换成本 字……
固定格式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为什么……呢” ②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 “不是……吗” 亦惑乎? ③日饮食得无衰乎! “该不会……吧” “恐怕……吧”
⑺夫六国与秦皆
诸侯
六国 和 秦 都是 诸侯国。
方法二:删
此方法可用于哪类词的翻译?
文言文中的发语词、某 些助词、某些语意重复成分、 偏义复词中的衬字,因与现代 汉语不合,翻译时可以省略。
⑻是女子不好 …… 得要求好女。《西门 豹治邺》 漂亮 ⑼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⑽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因为;授予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
文言文语句翻译
遂引刀自刭。(2分) 理解:于是(李广)就自杀了。 翻译:于是(李广)就挥刀 自杀了。
遂引刀自刭。(2分) 理解:于是(李广)就自杀了。1分
翻译:于是(李广)就挥刀自刎 了。 2分
遂引刀自刭。(2分)
理解:于是(李广)就自杀了。1分
翻译:于是(李广)就挥刀自刎了。2分 理解只需对原句子的含义作最起 码的了解 ,它是翻译的前提与基础,而 翻译绝不等同与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它 必须要准确,不能想当然,更不能靠想 象。
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及失分原因
一、该译不译,文白掺杂
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译成: 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 上卿。 失分原因 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 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失分原因
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二、该删不删,成分赘余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