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欧化语法的历史与现状(一)
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
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一、本文概述《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现代汉语中欧化语法现象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
欧化语法,即受欧洲语言影响而产生的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日益明显,这既是中国语言国际化的体现,也是语言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期更全面地认识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本质和特征。
文章首先将对欧化语法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接着,通过对比分析现代汉语和欧洲语言的语法结构、词汇用法等方面的异同,揭示欧化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的具体表现。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欧化语法现象产生的原因,包括国际交流的影响、语言接触的作用、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认知等因素。
还将分析欧化语法现象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包括促进语言创新、丰富语言表达方式、改变语言习惯等方面。
文章将总结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特点和趋势,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发展路径。
通过对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语言发展规律的认识,还可以为语言教学和语言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历史演变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历史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伴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加深而逐渐显现。
这一过程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影响。
在初期阶段,主要是清末民初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翻译文学的兴起,一些欧化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开始进入汉语。
这些欧化元素主要集中在科技、政治、经济等领域,如“民主”“科学”等词汇,以及“的”“了”等助词的使用。
这一时期的欧化现象主要以词汇为主,语法结构的变化相对较少。
到了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白话文运动的推广,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开始加速发展。
白话文运动主张用口语化的语言进行文学创作,这使得欧化的语法结构和句式更容易被接受和传播。
例如,被动句、倒装句等欧化句式开始在现代汉语中出现,并逐渐被接受和使用。
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
读 与 写 杂 志
Re a d a n d W dt e Pe r i o d i c a l
U1 斗 平
6 月
Au g u s t 2 01 4
现代 汉语 欧化语法现象研 究
吴 红梅
( 四川 职业 技 术学 院 四川 遂 宁 6 2 9 0 0 0 ) 摘要 : 中国 汉语 从 古 至今 , 历 经 了五 千 多年 的 发展 , 在发 展 中逐 渐形 成 了 自己的特 点 但 在 近代 中 国被 迫打 开 国 门以后 , 外 来 的语 言 逐 渐 对 于汉语 的语 法 产 生 了或 大或 小 的影 响 。 在 两 者 结合 的基 础 上 。 汉语 的语 法逐 渐 出现 了欧化 的 特 点 。 并 且是 在 汉语 语 法 的基 础
语 中 没有 的 . 但是 这 并 不违 背 汉语 的语 法 , 只 是 目前 没 有 出 现 而
时对 于带 有 转折 、 因果 的句 型 中 , 这 些转 折 词 的出 …频 率 明显 提 高, 这 也 恰恰 说 明 了汉 语语 法 由重 意会 到重 形 式 的转 变 。
3 汉 语 语法 欧化 的方 式
习西 方 的 先进 文 化 , 从 中寻 找 救 亡 图存 的方 法 。在 五 四 运动 以 后 , 由胡 适领 导 的知识 分子 积 极 地 进 行 着 白话 文 的推 广 活 动 , 而在 这 一 过程 中 , 西方 的语 言 产 生 了 不可 替 代 的作 用 。 王力 曾 在《 汉语 史 稿 》 中对 于 汉 语语 法 欧 化 这 一 现 象 中这 样 说 道 : 从 民
国l 初 年到现在 , 短短二十余年间 , 文法的变迁 比之从汉到清 , 有
汉语欧化现象的看法
汉语欧化现象的看法
汉语欧化是指现代汉语在印欧语言的影响下出现或发展的语法现象,在翻译自英文的作品中尤其常见。
欧化汉语存在滥用抽象名词、拐弯抹角等各种不符合原本汉语生态逻辑的问题,使得汉语变得不够精练。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语言相互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汉语欧化现象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方面,欧化汉语可以丰富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促进文化交流;另一方面,过度欧化可能导致汉语失去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影响汉语的传承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在保持汉语特色的基础上,合理吸收欧化汉语的表达方式,以丰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
同时,应该加强对汉语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高汉语的国际影响力。
现代汉语语法欧化现象
现代汉语语法欧化现象综述【摘要】自从西方语言进入中国后,就存在着“欧化”的现象。
本文整理了自五四到近几年来中外学者们对于现代汉语语法欧化现象研究的相关文献,归纳了欧化现象的内容和问题。
【关键词】现代汉语;欧化;语法一、前言随着交流的日益频繁,几乎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其他语言阶段性或连续性的影响。
因而,想要对语言变化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不可以忽略语言接触这一影响因素。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高呼着“德先生”和“赛先生”,将西方思想文化及其科技引入中国,同时白话文运动勃然兴起,翻译作品如潮涌来。
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对汉语书面语的影响,成为一种语言事实。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汉语吸收大量外来词,而且在词法和句法层面也出现了一些冲击汉语语法规范的语言变异现象,有的已经或正在逐步扩散出去,甚至已变成有序的变异,即“欧化语法现象”。
笔者阅读了相关的文献,整理有关现代汉语语法欧化研究的兴起、内容和存在问题。
二、现代汉语语法欧化研究的兴起自五四以来,汉语欧化问题就受到学者的关注。
傅斯年在《怎样做白话文?》中提出“要创造新白话,就要‘在乞灵说话以外,再找出一宗高等凭借物’”,所谓的“高等凭借物”就是“直用西洋文的款式,文法,词法,句法,章法,词枝(figure of speech)”。
这是第一个比较系统地提出以欧化来造就新白话的想法。
20世纪初至30年代,胡适、钱玄同、鲁迅、周作人、茅盾、朱自清等都对汉语欧化问题发表过见解和主张。
不过他们所论的都只是对汉语欧化的态度和评价,或者是对如何吸收印欧语言有益成份的建议,而不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语欧化现象本身进行系统的研究。
真正对汉语语法欧化问题的研究是从语言大家王力开始的。
王力认为“文法的欧化,是语法史上一桩大事。
”20世纪40年代,他在《中国现代语法》(1943)和《中国语法理论》(1944)专门就此现象设置“欧化的语法”一章,梳理了五四以来汉语语法中出现的欧化现象,涉及了复音词的创造、主语和系语词的增加、句子的延长、可能式和被动式以及语法标记的欧化、联结成分的欧化、新兴的替代法和称数法等诸多方面的欧化现象。
汉语欧化语法的历史与现状
汉语欧化语法的历史与现状张凤杰(武汉大学文学院)摘要:汉语语法的欧化,可说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
通过对《中国现代语法》的学习,从欧化历史回顾、欧化现象、研究现状和利弊四个方面考察了汉语语法的欧化历程及其发展趋势,认为随着英语在中国的普及,欧化将日益普遍,汉语的语言传统将受到进一步的冲击,我们应当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关键词:欧化现象研究现状利弊0引言王力是我国第一位精心研究汉语欧化现象的语言学家,他在40年代初所著的《中国现代语法》中,用相当大的篇幅从六个方面对新文化运动以后汉语的欧化表现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书中对“欧化”有着深刻的认识:“所谓欧化,大致就是英化,因为中国人懂英语的比懂法德意西等语的人多得多。
”近年来,何自然、吴东英、谢耀基、石定栩等不少学者也发表有关文章和著作,列举了近年来香港报纸中汉语句子在句法层面上的一系列变化,并认为这些变化是受了英语的影响。
自从西方语言进入中国后,就存在了“欧化”的问题。
王力将文法的欧化视为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
后来有观点认为,促成现代汉语尤其书面语的面貌和精神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主要动力,就是当年所提出的欧化。
欧化为现代汉语的发展打通了一条宽广的大路,为它的壮大提供了支持,这是不能否认的。
1欧化的表现1.1句子延长“句子的延长也是欧化文章的一种现象。
”通过连接词把句子延长,是英语的一大特点,而汉语无需使用或较少使用联结成份,因此趋向于使用短句。
然而现代汉语文章里的句子却越来越长,长句越来越多,使用长句成为一种很普遍的文风。
尽管这种句子明显是欧化了的,但同时又有被汉语“同化”的味道,因为它被标点符号“化整为零”,又用了连接词,因而也算一种规范的汉语句子。
汉语句子无节制地延长,是人们在翻译中模仿印欧语句子的结果。
翻译者顺着翻译,比先理解原文再按汉语习惯去写要容易得多。
但也不可否认,有的翻译者刻意模仿外文句子结构,殊不知久而久之,渐成风气,以至损害了汉语的传统。
现代汉语语法欧化现象综述
现代汉语语法欧化现象综述现代汉语语法欧化现象综述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语言的欧化现象也日益显著。
在现代汉语中,欧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语法方面。
本文将从语法欧化的定义、原因、表现以及对现代汉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语法欧化的定义语法欧化是指在语言交流和文化交流中,外来语对受影响语言的语法结构、使用习惯和意义内涵的影响,从而导致受影响语言的语法结构发生调整的现象。
二、语法欧化的原因语法欧化的原因主要包括:1.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推进。
尤其是新兴科技和新型媒体的出现,使得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接触更加方便和紧密,不同语言之间产生的影响和融合也更加显著。
2.外语学习的普及。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对多种语言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英语的普及和使用,使人们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认识和使用了一些来自外语的语法结构和习惯用法,从而影响母语的语言习惯。
3.商务和科技的发展。
随着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的增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组织和个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越来越频繁,难免会使用到各自语言中的专业语汇以及涉及到的专业语法。
三、语法欧化的表现语法欧化在现代汉语中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动词的时态和语态。
现代汉语中,越来越多的人使用“have+动词过去分词”的结构来表达过去的动作或状态,这种结构的使用多源自于英语的影响。
此外,“被”字结构也越来越常见,如“被偷、被开除”等。
2.名词的复数形式。
在现代汉语中,越来越多的外来词汇和术语使用英语的复数形式,如“鲨鱼”变为“鲨鱼s”来表达复数形式,这种表达方式在中国大陆尤为常见。
3.冠词的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冠词的使用也越来越丰富。
有些人使用“the”这个英语的冠词来修饰中文名词,如“the国务院”、“the计划生育委员会”等。
4.语序的变化。
一些人使用英语语序来表达汉语的意思,如“他们是一家人”变为“they are one family”。
现代汉语中的欧化现象
现代汉语中的欧化现象英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法、句法两个层面。
本文从句法入手,对现代汉语的主语、定语、以及“被”字句式三个方面的欧化现象进行分析。
标签:句法欧化现象“被”字句一、引言“欧化”可以说是现代汉语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欧化的汉语是在西文影响下产生的新的表达方式和句式的总称。
随着英语的普及,英汉两种语言频繁接触,汉语欧化现象也不断加深。
欧化不仅体现在汉语中英语借词的增加,而且还体现在词法和句法层面,如语序中的主语突显、定语长度和位置变化,以及“被”字句的泛化使用等。
这些语言变异现象对汉语语法规范带来一些冲击。
二、理论背景近几十年来,中国与世界交流越来越频繁,英汉语言接触的频度和密度也不断提高。
自1922年陈独秀做《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大书“国语的欧化”以来,汉语欧化现象一直备受语言学者关注。
王力是中国第一位系统研究汉语欧化现象的语言学家。
王力(1954)认为,“文法的欧化,是语法史上一桩大事。
”随后,Tsao(1978)通过从报纸和文学作品中收集语料,分析了三种欧化句式结构:“被”字句、数词“一”的使用(受英语冠词的影响)、“可能”句式的增加。
Kubler(1985)第一次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对白话文语法的欧化进行了实证性研究。
他采用描述的方法从巴金的小说《家》先后两个版本中收集数据,从词法和句法两个层面去论证汉语的欧化现象。
台湾学者Hsu(1994)也对汉语欧化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欧化语言主要局限于书面语体,流行于各种新闻媒体,一般出现在比较正式的语言环境中。
本文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从句法层面对汉语的主语、定语以及“被”字句的欧化现象进行分析。
三、汉语句法欧化的表现形式(一)主语突显化汉语是简洁的,只要不妨碍理解,句子成分能省则省(谢耀基,2001),但由于受到英语主语突显结构的影响,句子里的主语往往不被省去。
试分析下面一段文字:言语是人类彼此交换意见与传达感情的,他没了意见,没了希望,说话干吗呢?除了讲价,他一天到晚闭着口:口似乎是为吃饭喝茶与吸烟准备的。
欧美汉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欧美汉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美国的汉学研究大致可以追溯至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时候的汉学研究大多是来华商人、传教士、外交官员等对中国社会的记述,尚未形成体系。
与西欧传统汉学注重将古文字、古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不同的是,美国的汉学研究在发展伊始,便初显其“现实性”关照,即“欧洲汉学家们对中国的研究,比较多考察的是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而美国的中国观察家们,因为时代背景的关系,偏重于对现实的中国政治、经济问题的考察,兼及历史和文化。
”尽管如此,从目击实录的早期汉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系统而独立的专门学科——美国现代中国学,美国的中国研究还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持久的发展过程。
根据美国中国学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朱政惠教授的观点,可将这一发展过程分为4个阶段:18世纪晚期—19世纪中期是美国早期传教士汉学兴起时期;19世纪中期—20世纪早期是美国专业汉学的形成时期。
20世纪早期—二战的爆发,是美国传统汉学向近现代中国学的过渡与转型时期;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现代中国学研究正式兴起并快速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与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的中国研究范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总结归纳出美国汉学向中国学转型发展中的特征,在此先就美国早期汉学的发展与演变做一简要的爬梳。
美国早期汉学研究的发端中国和美国最早的接触始于1784年,当美籍“中国皇后”商船开往中国的同时,中美交流的历史也随之开启了。
而远航中国不仅使美国发现了在中国的商机,收获了丰沛的利润,与此同时打开了美国人认识中国新的大门。
在这段历史中,“最早从美国出发来到中国大陆并有完整观察记录的是一位名叫山茂召的商人”。
作为首位来华的商人,山茂召将自己对中国所观察到的一切记录在日记当中,后被收录整理形成《山茂召日记》,“《山茂召日记》被认为是第一位踏上中国国土的美国人对中国的所见所闻的记录,是早期美国人对中国社会及其民众的最初印象的记录。
”因此,可以说美国对中国最早的关注几乎是与中美之间的贸易交往所同时进行的,因而也为日后的汉学研究增添了一份实用主义的色彩。
论现代汉语句法的欧化
论现代汉语句法的欧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外来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涌入到中国的社会和文化领域之中。
作为语言的核心组成部分,句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外来影响。
在这种大背景下,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在不断发生着欧化的变革。
这篇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一、背景介绍欧化影响在中华文化领域传统上的史实,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初的“德文思潮”或“德先生风”,这种思潮在中国大力倡导学习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引进翻译材料并大量刊发翻译作品。
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化以来的新时期,如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后的汉英、汉法二语教育等等。
另外,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外来文化影响进一步加大,句法变革也更加明显。
二、语义、语用水平的欧化1、语义水平的欧化从语义水平上来看,现代汉语句法在呈现出欧化倾向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个趋势,即将外来语与汉语融合一起。
大量的外来词汇在现代汉语句法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比如“组合词”、科技术语等特定领域的词汇。
这些词汇虽然有明确的定义和简短的构造方式,但它们往往是根据外语结构制造的。
在词汇层面与语义层面,随着这些词汇的引入,现代汉语的句法获得了更丰富、更具体的表达方式,也更适应人们的表达需求,但这也加剧了汉语句法的欧化程度。
2、语用水平的欧化在语用水平上,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也趋于欧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字母缩写和数字化的语言形式在现代汉语的句法表达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使用缩写或数字,可以看出现代汉语句法受到西方的影响。
一些常见的例子,如PPT、TB、BBC等缩写,100%、3G、IOUs等数字,在汉语句法中也逐渐变得更加普遍。
这些数字化、字母缩写的表达方式虽然简单明了,但也非常容易与外来语混淆。
b、句式结构和翻译策略随着“翻译热”的持续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汉语的同时学习外国语言。
这个现象同样影响着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
在翻译时,为使译文表达更准确、得体,译者往往会运用某些语法策略和句式结构,这些翻译策略中很多是和汉语没有本质关系的。
欧化中文的例子(一)
欧化中文的例子(一)欧化中文的例子什么是欧化中文?欧化中文是指将中文词汇、语法、用词风格等方面受到欧洲文化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在与欧洲国家交流、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一些人可能会引入一些欧洲语言的特点和习惯,造成了中文中出现欧化的现象。
例子1. 外来词的引入在欧化中文中,外来词的引入是一种常见现象。
这些外来词与欧洲语言、特别是英语密切相关。
比如:•“手机”被欧化为”handy”•“热狗”被欧化为”hot dog”•“巧克力”被欧化为”chocolate”2. 语法结构的改变在欧化中文的过程中,一些语法结构也可能受到了欧洲语言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不符合中文语法规则的用法。
比如:•直接将”吃饭”的英文翻译”eat rice”作为”吃饭”的代替方式•通过在”助动词+动词+动词”的语法结构中引入英语的动词形式,例如”会做”变为”can do”3. 用词风格的变化欧化中文中的用词风格也常常受到欧洲语言的影响,造成一些不符合中文习惯的用词。
比如:•使用英文的”OK”作为肯定回答的代替,而非传统的中文表达方式•引入一些英语的俗语或成语,例如”走狗”(英语的”lap dog”)•使用英语的缩写词,例如”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或”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总结欧化中文是在与欧洲国家交流、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一些人因受到欧洲语言影响而在中文中引入了欧洲语言的特点和习惯。
这包括外来词的引入、语法结构的改变以及用词风格的变化等方面。
对于欧化中文,我们需要注意保持中文的规范和习惯,避免出现不符合中文语法的表达方式。
欧美汉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欧美汉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欧美汉学研究是指西方学者对中国语言、文化、历史、哲学、文学等领域进行研究的学术活动。
这一领域的研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6世纪初期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德国传教士马迪等人对中国的研究。
随着西方对中国兴趣的增加,欧美汉学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
欧美汉学研究的历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在19世纪初,随着欧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成为西方学者研究的焦点。
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的语言、文化和历史等方面,以满足西方政府和商人的需求。
随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欧美汉学研究逐渐扩展到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
20世纪初,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速,欧美汉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西方学者开始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以及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与互动。
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西方学者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材料和研究机会。
欧美汉学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描述和分析,逐渐发展为对中国问题的探讨和思考。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的加剧,欧美汉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不断增加。
西方学者开始更加关注中国的文化、价值观、社会制度等方面,努力深入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欧美汉学研究的研究范围也逐渐扩大,涉及到中国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等多个领域。
欧美汉学研究的现状可以说是充满活力和挑战。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的加剧,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研究需求越来越迫切,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然而,欧美汉学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研究资金的不足等问题,需要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总的来说,欧美汉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都表明,中国的发展和变化对西方学者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西方学者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机会和研究视角。
欧美汉学研究的发展离不开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的共同努力,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中国,为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现代汉语句法的欧化
论现代汉语句法的欧化汉语语法的欧化,是汉语语法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显著特征。
欧化的语法现象之多、速度之快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其中汉语句法的欧化越发明显。
本文对汉语句子的复杂化各方面进行阐述,包括汉语主语的增加,系词“是”引入汉语,被动式使用范围变宽,连接成分的使用,插入语增加,分句前置向后置转化,说话者的语序位置灵活性等等。
欧化是大势所趋,既要有着开放的心态,同时也要有着谨慎的态度,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皆不可取。
标签:现代汉语句法欧化一、引言王力(1985)认为,“文法的欧化,是语法史上一桩大事。
”“所谓欧化,大致就是英化,因为中国人懂英语的比懂法德意西等语的人多得多。
”在与西方文化碰撞以前,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语言文字是一种不受语法约束的文字。
汉语无冠词、无形态变化、无格位变化,可少用甚至不用连接词,因此,语言的组合存在相当大的自由空间。
这一传统与逻辑性较强、完全受语法约束的印欧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汉语重领悟、重意会而不重形式;印欧语则注重形态结构,具有模式性。
自晚清以来,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国门洞开,西学东渐。
现代汉语朝着结构更复杂和句法更严密化的方向发展。
汉语这种古老文字的开放性体系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随着和西方精神的接触,一种逐渐增长的形式化趋势引入汉语……”。
近百年来,由于西方语言,尤其是英语的进入及其影响的日益扩大,汉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句法上,判断词(是)、被动语态使用范围的扩大,连接词、代词、主语的增加,插入语、补足语的频繁使用打破了汉语的意会传统,冲击乃至不同程度地改造了汉语的语言规范。
二、欧化的语言因素和社会因素自20世纪初国语运动以来,从文言发展到当时的旧白话,再从当时的旧白话规范到现在的新白话,汉语语法在这数十年间的变化比由汉到清的变化还多。
对于一向渐变的语法来说,汉语语法的急剧欧化,凸显了语法发展的语言因素和社会因素。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反映使用该种语言的社会群众的思维规律。
汉语语法欧化综述
4、对欧化语法现象的看法和建 议
对于欧化语法现象,我们应该持开放的态度,同时也要重视其对汉语语言的 影响。首先,我们应该尽量理解和接纳这种语言现象,以包容的态度面对其带来 的变化。其次,我们应该在接纳的同时,积极推广规范汉语的使用,以保持汉语 的独特性和纯洁性。最后,我们应鼓励语言创新,同时呼吁社会大众注重语言规 范,共同促进汉语的健康发展。
结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次演示从起源、发展历程、在语言教学和语言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综述 了汉语语法欧化的相关研究。尽管汉语语法欧化引起了一定的,但相关研究仍然 较少,且存在一些问题和空白。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深入探讨汉语语法欧化的内在机制和动因,分析其对社会、文化和教育 等方面的影响;
2、结合语料库和计量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汉语语法欧化的现象和趋势, 为相关政策和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三、展开论述
1、欧化语法现象的定义和表现
欧化语法现象是指现代汉语中受到欧洲语言影响而产生的语法现象。这些现 象包括但不限于词序的变化、词性的转换、虚词的使用以及句法的变化等。例如, “他很帅”这句话中,“很”放在了形容词“帅”的前面,这就是欧化语法现象。
2、欧化语法现象产生的原因
欧化语法现象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借用外语词汇和表达方 式;二是在翻译过程中,为追求与源语言的对应,往往采用欧式表达方式。例如, “DNA”这个缩写词就直接来自英文,而“电子商务”则在翻译中采用了欧式表 达。
在语言实践方面,汉语语法欧化现象也广泛存在。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 很多中国人开始使用欧式汉语进行日常交流。这种欧化汉语通常采用标准的汉语 拼音书写,并使用一些源自英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此外,社交媒体和网络用语 中也常见到汉语语法欧化的影子,如使用“哇”代替“了”、“超级玛丽”表示 非常可爱的人等。
汉语语法欧化现象论文
汉语语法欧化现象论文汉语欧化体现在语言的多个方面,比如说语言要素上,汉语欧化既反映在语法上也反映在章法上,语句上。
接下来整理了汉语语法欧化现象,文章希望大家喜欢!摘要:五四运动以后,汉语受以英语为主的印欧语言的影响,走上了欧化的道路。
汉语语法的欧化,是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使汉语语法从不同程度上发生了演变和发展。
我们要理性地面对汉语欧化现象,找到中西语言的契合点,促使汉语健康发展。
关键词:欧化;语法;利弊一、汉语欧化现象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文的变化极大。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文也渐渐走上了西化的路子。
有人称这是汉语面临的西化危机。
危机与否我们先不要下定论,西化现象已经是潮流所趋,势所难免。
我们只有全面深刻的了解这个过程和现象,才能评判西化现象的利弊。
《中文的常态与变态》这篇文章,用大量的事实和例子,写出了现代汉语受英文语法的影响而欧化的现象。
例证详实,论证严密,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自己对国语语法未来发展状况的担忧。
自从开放国门以来,汉语语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词法和句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例如词汇多音化趋势加强,词缀化倾向日益显著,被动结构的扩大等,种种变化打破了汉语意合的形态,使中文的常态优势尽失。
本文拟通过对余先生观点的思索,来进一步探究汉语欧化的道路及其这条道路上的利与弊。
二、汉语语法欧化的表现(一)词法上的变化在欧化过程中,最先产生、最易辨别的词法上的变化。
例如,词的组合结构趋向复杂;多音化趋势不断加强;词缀化倾向日益显著等。
1.多音化趋势不断加强多音化趋势是指汉语多音节词汇占有愈来愈大的比重。
王力认为汉语多音化趋势是汉语自身发展趋势所在,但外来语的影响加速了汉语多音化的进程。
汉语在吸收外来词的时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音译、意译、音译兼意译等。
由于英语词汇的一个音节至少与汉语的一个汉字相对应,所以音译词也多为多音节。
另外意译和音译兼意译,更要求外来词和汉语的成词习惯相对应,所以,翻译过来的词所含的义素一般都多于两个音节以上。
从句法的角度看汉语的欧化现象
- 243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研究从句法的角度看汉语的欧化现象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王菲【摘要】伴随着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由于受到印欧语言尤其是英语的影响,汉语逐渐表现出偏离本身语法规范、而具备某些英语语法特点的现象,即欧化现象。
汉语的欧化表现在多个层面,本文主要从句法的角度分析汉语的欧化现象,希望能够提高大家对民族语言独特性的认识,保持我们的语言和文化传统。
【关键词】汉语 欧化 句法一、汉语欧化的内涵汉语欧化有时被称为汉语西化或英语化。
它指的是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汉语逐渐吸收了印欧语系的某些特征。
王力在其专著《中国语法理论》中用一章的内容详细讨论了汉语欧化的语法,他指出,中国受西方文化影响巨大,汉语语法也因此发生了一些变化。
二、汉语欧化的历史背景汉语的欧化现象伴随中外交流而产生,尤其是在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外之间的激烈碰撞与冲突中而不断深化。
因此汉语欧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
当时,有国外的传教士、商人来到中国传教或贸易,伴随着洋泾浜英语的产生,英语对汉语的影响也开始慢慢浮现。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上半页,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下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原有的政治经济结构以及文化遭到冲击。
其中,文化遭受冲击的一个表现就是五四运动之后,一些文人开始批判汉语白话文,指其缺乏逻辑、不够准确、表现力差。
因此,以傅斯年为代表的文人主张借用西方语言在语法、词法、句法、篇章结构和修辞方面的规则以创造欧化的、比白话文更好的汉语。
这一观点得到郑振铎、鲁迅和瞿秋白的响应。
可以说,这一思潮对汉语欧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中国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伴随着中外交流日益加深、英语的推广、翻译的发展,汉语的欧化也在持续。
如果说,五四时期,汉语欧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人主观意志上的推动,那么,新时期,汉语的欧化发展则是在中外交流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汉语欧化在句法上的表现1.句子延长。
英语为形合语言,关联词、分词结构等手段的使用往往可以构造出绵延两到三行、甚至更多的复合句。
汉语欧化语法研究综述
词 汇 部 分 以 外 来 词 研 究 为 主 。 从 罗 常 培 ( 1 9 5 0) 开 始 ,海 内 外 许 多 学 者 研 究 过 汉 语 外 来
词 ,并 取 得 较 多 研 究 成 果 , 如 高 名 凯 和 刘 正 琰
( 1 9 5 8 )、史 有 为
天瑜
( 1 9 9 1) 、马西 尼
翻 译 的 实 践 经 验 ,表 达 对 汉 语 欧 化 问 题 的 看 法 ,
的 语 法 形 式 。持 严 格 界 定 标 准 的 学 者 则 只 承 认 汉 语 中 原 本 不 存 在 、完 全 因 为 模 仿 和 移 植 印 欧 语 而 兴起 的语法 形式 是汉 语 欧化语 法现象 。
汉 语 欧 化 语 法 研 究 综 述
成嘉 露
( 吉林 大学 文 学院 ,吉林
[ 摘
长春
1 3 0 0 1 2 )
要]2 0世 纪 4 0年代 至今 ,汉语欧化语 法问题一直是语言 学界 的关注对 象之 一,在此期 间产生 了
为数不少的研 究成果。文章对七十 多年 来的汉语 欧化语法研 究进 行梳理 ,从概 念的界定 、性 质的判 定、现
个 简单 的定 义 :“ 最 近二 三 十年 来 ,中 国受西 洋
文 化 的影 响 太 深 了 , 于 是 语 法 也 发 生 了 不 少 的 变
的是王 力 。王力 在 1 9 4 3年 出 版 的 《中 国 现 代 语
法》与 1 9 4 9年 出版 的 《中 国 语 法 理 论 》 中 都 专 设有 “ 欧 化 的 语 法 ” 一 章 ,梳 理 和 描 写 五 四 以 来 汉 语 中 多 种 欧 化 现 象 。之 后 七 十 多 年 里 ,不 断 有 研 究者 从 语 言 学 角 度 对 汉 语 欧 化 问题 进 行 探 讨 。 总 体 而 言 .语 言 学 界 的 汉 语 欧 化 研 究 可 分 为
汉语被动句的欧化分析
汉语被动句的欧化分析本文以汉语的欧化为基础,利用生成语法中的理论——格理论和题元理论,分析欧化后的被动句的结构。
研究表明,汉语“欧化”之后,被动句的转换生成过程与其英语句子类似,“欧化”后的汉语被动句与其相对应的英语被动句极其相似,在句法结构上也高度一致。
分析汉语句子的“欧化”有利于学习者了解“欧化”这一概念和掌握基本的欧化句型,对汉语语法研究、汉语书面语的优化以及语言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标签:被动句欧化句法分析格理论题元理论一、引言《中国翻译辞典》(2005)对“欧化”释义如下:欧化是“在翻译或写作中复制或模仿欧美语言的词语模式、语法形态和句子结构等”(林煌天,2005)。
汉语不仅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而且在词法和句法层面也出现了一些冲击汉语语法规范的语言变异现象,有的正在或已经扩散出去,甚至已经变成有序的变异,即“欧化语法现象”(郭鸿杰,2007)。
贺阳(2004:83)认为,“这一概念既指汉语中以印欧语言为摹本,通过模仿而产生的新兴语法成分和句法格式,也指汉语中原本处于萌芽或休眠状态的语法形式由于印欧语言影响的推动和刺激而得到迅速发展的现象。
”张明林(2000)指出,“欧化”这个术语现在是难得一见,不仅一般的文化人士不谈,就是专门研究语言的学者也很少提及。
语言里的被动句历来为语法学者所重视,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语法学,把被动句看成是“推动语言理论建设的杠杆”。
二、汉语欧化的文献回顾(一)汉语欧化的历史进程英语是综合性语言,词与词在句中的语法关系是依靠词的形态变化来表示;汉语是分析性语言,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是通过虚词和语序来表示,因而汉语被动句主要借助“被”“由”“让”等来表示。
贺阳(2008)在其专著《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中给“欧化”下了较全面的定义:欧化语法现象“指汉语在印欧语言影响下通过模仿和移植而产生的新兴语法成分和句法格式,亦指汉语中罕用的语法形式由于印欧语言影响的推动和刺激作用而得到迅速发展的现象。
欧化中文的例子
欧化中文的例子
摘要:
1.欧化中文的定义与背景
2.欧化中文的具体例子
3.欧化中文的影响与评价
4.我国对待欧化中文的态度与措施
正文:
1.欧化中文的定义与背景
欧化中文是指在汉语中,受到西方语言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
自近现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西方语言对汉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在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形成了欧化中文。
2.欧化中文的具体例子
欧化中文的例子比比皆是,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词汇方面:引入了大量西方专业术语,例如“科学”、“民主”、“自由”等,以及一些新兴词汇,例如“网红”、“打卡”等。
(2)语法方面:受到西方语言的影响,汉语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句式和表达方式,例如使用被动句、倒装句等。
(3)表达方式方面: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汉语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表达方式,例如新闻报道中的导语、倒金字塔结构等。
3.欧化中文的影响与评价
欧化中文对汉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汉语更具表现力和包容性;另一方面,过度的欧化可能导致汉语的纯洁性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一些不规范、不文明的语言现象。
4.我国对待欧化中文的态度与措施
我国对待欧化中文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同时也强调要保持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
为了应对欧化中文的影响,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强语言规范教育、推广普通话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欧化语法的历史与现状(一)
摘要:汉语语法的欧化,可说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
通过对《中国现代语法》的学习,从欧化历史回顾、欧化现象、研究现状和利弊四个方面考察了汉语语法的欧化历程及其发展趋势,认为随着英语在中国的普及,欧化将日益普遍,汉语的语言传统将受到进一步的冲击,我们应当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关键词:欧化现象研究现状利弊
0引言
王力是我国第一位精心研究汉语欧化现象的语言学家,他在40年代初所著的《中国现代语法》中,用相当大的篇幅从六个方面对新文化运动以后汉语的欧化表现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书中对“欧化”有着深刻的认识:“所谓欧化,大致就是英化,因为中国人懂英语的比懂法德意西等语的人多得多。
”近年来,何自然、吴东英、谢耀基、石定栩等不少学者也发表有关文章和著作,列举了近年来香港报纸中汉语句子在句法层面上的一系列变化,并认为这些变化是受了英语的影响。
自从西方语言进入中国后,就存在了“欧化”的问题。
王力将文法的欧化视为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
后来有观点认为,促成现代汉语尤其书面语的面貌和精神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主要动力,就是当年所提出的欧化。
欧化为现代汉语的发展打通了一条宽广的大路,为它的壮大提供了支持,这是不能否认的。
1欧化的表现
1.1句子延长“句子的延长也是欧化文章的一种现象。
”通过连接词把句子延长,是英语的一大特点,而汉语无需使用或较少使用联结成份,因此趋向于使用短句。
然而现代汉语文章里的句子却越来越长,长句越来越多,使用长句成为一种很普遍的文风。
尽管这种句子明显是欧化了的,但同时又有被汉语“同化”的味道,因为它被标点符号“化整为零”,又用了连接词,因而也算一种规范的汉语句子。
汉语句子无节制地延长,是人们在翻译中模仿印欧语句子的结果。
翻译者顺着翻译,比先理解原文再按汉语习惯去写要容易得多。
但也不可否认,有的翻译者刻意模仿外文句子结构,殊不知久而久之,渐成风气,以至损害了汉语的传统。
1.2可能式与被动式汉语的“可能式”原本是从英语直译过来的,是欧化的,因为它与汉语的“可”字不同。
王力先生认为把Hemaycometomorrow译为“很可能地他明天就回来”比译为“他可能明天回来”要顺口些,但以现在看来情况恰恰相反。
由此可见,有些欧化的形式,现代人恐怕已经难以分辨哪些是传统的,哪些是舶来品了。
汉语的被动语态所叙述的原是不如意或不希望的事。
“被动式所叙述的是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事,并非一切的叙述都可变为被动句。
”王力还指出:直到现在,“被”字句的动词,大多数仍是表示不如意或不愉快的动作。
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频率就相当高,没有语义上的限制,可以用来表示褒义、贬义、中性三种。
自从西方语法进入以后,其使用的范围日益扩大,因为“西文里如意的事或企望的事也都可用被动式,于是凡西文能用的,中国人也跟着用(尤其是翻译),许多从前不说的话也跟着说了。
”下面是当年王力先生列举的不符合中国传统习惯的欧化句子,恐怕在今天没有谁看着不习惯了:
他被选为会长。
昨天捉着的嫌疑犯,经警察局证明无罪,已被释放了。
1.3连接词连接词在现代汉语使用过程中随处可见。
然而,汉语本来并不是这样。
汉语因为没有繁复的变位、变格以及形态变化,所以汉语词语的结合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而更多地受语义因素的制约,词与词之间的联系手段往往不靠语法,而靠语义条件,这是所谓的“意合法”。
英语的造句方法是形合法,连接词是必不可少的。
现代汉语的巨大变化之一就是比以前更大量地、更频繁地使用连接词。
尤其是学术性著作中,连接词成为不可缺少的联结手
段,如:
倘若将“超然治学”与“学术治国”,“舆论干预”与“直接参政”作为分别对待学术与政治态度的两组模式,那么西方知识分子的选择截然相异;他们一方面是为学术,另一方面又以舆论参与国家政治,因而他们可以实现对双重角色的整合认同。
(许纪霖:《智者的尊严》)
这段文字里如果没有“倘若”,“那么”,“因而”等连接词,就是一盘散沙。
联结成份的欧化现象在理论性的作品中比较常见,这恐怕也与科学技术多从欧美引进有关。
学术性著作按原来的形式从西方文字翻译过来,久而久之便成为汉语认可的一种模式。
然而,这种受连接词限制的结构会增加语言的准确性与逻辑性,对于科学技术而言,要比未欧化的汉语更确切一些。
1.4定语和定语容量王力先生在书中提到汉语中出现的长定语,并认为这是中文欧化的结果。
在现代报刊杂志中,长定语前置变得非常普遍。
“目前的白话文,不知何故,几乎一律前饰,似乎不懂后饰之道。
”但长定语包含一个较长的修饰成分,大多出现在像徐志摩和周树人等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学者的文章中,且尚未普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