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2018中考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林的竹子
发出声音 这里指开辟 特别 水中高地 小岛 不平的岩石 翠绿的茎蔓
为屿
为嵁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斗折蛇行
遮掩、缠绕、摇动、下垂 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照映 呆呆的样子 忽然 轻快敏捷 曲折
明灭可见 不可知其源 寂寥无人
复 习 知 识 点
一、文学常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
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 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 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 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柳宗元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 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 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 所寄托。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 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什么手法;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 特点? 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四个方 面写小石潭的特点: (1)水特别清澈; (2)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3)潭岸岩石形状各异; (4)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 姿。
3、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
了什么方法? 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用侧面 烘托和动静结合的方法,通过游鱼、 阳光、影子等景物静止和活动的画面 来表现潭水的清澈。鱼若“空游无所 依”,“影布石上”以及游人清晰地 看到鱼在水中的活动,整段话没有一 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 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
十、文章内容理解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
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 情的: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 潭源流——潭中气氛。 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 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 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2、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
6、见
7、游 下见小潭(发现) 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 明灭可见(看见) 同游者(游览)
七、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心乐之
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4、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5、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
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 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 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 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 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
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
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 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 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环境,不禁触 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 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这从“寂 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 看出。
6、用原文句子填空。
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如鸣佩环,心乐之。 文中写鱼儿动态、静态的语句: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似与游者相乐。 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柳宗元的这篇游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 想情感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 B.本文寄寓了作者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 愤抑郁的心情。
C.全文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D.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用水的清澈 来衬托出游鱼的自由自在。
4、对本文写法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形象比喻 寓情于景
孤凄 悲凉
潭中气氛
幽深冷寂
补叙同游者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 水、游鱼、树木,着意渲 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 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 的心情。
二、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碧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连 接,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 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好像在与游人相互逗乐。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 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 清楚。
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
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 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 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 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 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 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 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 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 物的特征。
二、生字词
篁(huáng)冽(
liè )坻( chí ) 屿( yǔ )嵁( kān )佁( yǐ ) 俶( chù )翕( xī )邃( suì) 龚( gōng )参差( cēn )( cī ) chuàng 差互( cī )悄怆( qiǎo )( )
三、重点实词
隔篁竹 如鸣佩环 伐竹取道 水尤清冽 为坻
四、课文赏析
5、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本文在表 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由乐到忧(1分)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1 分)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1分) 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6、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乐”,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提到“乐”,两文中的 “乐”,乐在何处,不同点是什么? 柳宗元的“乐”是发现小石潭后暂时的自乐; 欧阳修的“乐”既有山水之乐、太守自乐,更有与民同乐的情怀。 (能说出不同点在“与民同乐”即可)
三、重点句子
⑦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
溪水的源头。
⑧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⑨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题字 (记
下这里的景致或记住这个地方)后就离开了。
小石潭记
(复习课)
柳宗元(唐)
关于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
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桃花源记》
《记承天寺夜游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满井游记》
一、文学常识 二、生字词 三、重点实词 四、重点虚词 五、古今异义词 六、一词多义 七、词类活用 八、通假字 九、特殊句式 十、文章内容理解
A、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条理清晰。 B、文章先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 邃”,一乐一忧相矛盾。 C、本文描写景物特征异常鲜明,除正面描绘 外还多处照应。 D、作者寄情山水只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 情,但一经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 会流露出来。
5、日光下彻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6、俶尔远逝 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7、潭西南而望
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8、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

蛇:像长蛇爬行那样
9、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10、凄神寒骨 形容词使动用法 11、近岸 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或现或隐 能;源头 空虚,寂静
其岸势犬牙差互 相互交错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忧伤的样子;深
凄清
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留,停留
离开
隶而从者
随从
四、重点虚词

心乐之
(它,指上文“如鸣佩环”的水声) 乃记之而去 (代词,指代小石潭的景物)

其岸势犬牙差互
(指示代词,那) 以其境过清 (指示代词,那种) 不可知其源(代词,它的,指溪水的)
三、重点句子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 水特别清澈。 ②全石以为底。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 靠也没有。
三、重点句子
④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阳光直接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石上,呆呆地不动 时而 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⑤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 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⑥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从石潭这里向西南方远望,溪水象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 行一样蜿蜒,时隐时现。
4、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_____”是面,“为坻、 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 是 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____________________”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________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_______,以实 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①全石以为底③俶尔远逝④鱼 水
凄:使…感到凄凉 寒:使…感到寒冷
九、特殊句式
1、源自文库鸣佩环
(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倒 装 句
2、全石以为底
(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3、卷石底以出
(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本文按游览的顺序来写:
发现小潭 隔、闻、伐、取、见 移步换景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谭水:清澈 侧面描写 游鱼:动静结合 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不齐 特写镜头
B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3 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2、对本文写法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 B、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 水的清澈。表面写水,实写游鱼,阳光等。 C、作者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 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D、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 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 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 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 可知。

以(为):把……(作为) 卷石底以出 以:相当“而”,表承接,不 译。 以其境过清 以:因为
全石以为底

记之而去
(表顺承,不译。) 隶而从者 (表并列,不译。) 潭西南而望 (表修饰,不译。)
五、古今异义词
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往) 崔氏二小生(古义:青年,后生 今义:戏 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闻水声(古义:听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不可久居(古义:停留 今义:住) 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 ) 隶而从者(古义:随从 今义:奴隶,隶属)
六、一词多义
1、乐 心乐之
(以......为乐) 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2、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不可久居 (能) 3、清 水尤清洌 (清澈) 以其境过清 (凄清)
4、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自)
隶而从者(跟随)
5、差
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