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7)明代杂剧与传奇 PPT

合集下载

明清传奇戏曲ppt课件

明清传奇戏曲ppt课件
中国的了解和认同。
旅游开发
将明清传奇戏曲与旅游相结合,打 造特点文化旅游项目,有助于推动 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旅游文化的提升 。
艺术教育
将明清传奇戏曲融入艺术教育体系 ,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 趣和酷爱,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 文化修养。
对当代戏曲创作的启示
01
02
03
创新与传承
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融 入现代审美和表现手法, 实现戏曲艺术的创新发展 。
音乐与舞蹈
明清传奇戏曲在表演中融会了丰富的音乐和舞蹈元素。通过ppt课件的演示,可以展示这些音乐和舞 蹈元素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如何为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有力的支持。
04
明清传奇戏曲的现代意义
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
历史价值
明清传奇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具有极高的历 史和文化价值,保护与传承对于弘扬中华文化、维系民族 精神至关重要。

舞台表现力
演员在舞台上需要具备强烈的舞 台表现力,通过表情、动作、声 音等手段,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 情境,使观众沉浸在剧情之中。
音乐与舞蹈元素
01
音乐设计
明清传奇戏曲的音乐设计通常包括唱腔、伴奏等方面,通过音乐的旋律
、节奏等手段,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增强剧情的感染力。
02
舞蹈元素
在明清传奇戏曲中,舞蹈元素通常用于表现角色的情感变化和场景的转
情感纠葛与道德挣扎,引发观 众寻思
《长生殿》中的人物情感纠葛 和道德挣扎引发了观众寻思。 通过这一历史背景下的爱情悲 剧,观众能够思考人性的复杂 与矛盾,以及道德与情感的冲 突。
《桃花扇》
总结词
爱情悲剧与历史反思,展现明清交替之际的社会动荡

第四章 明清杂剧与传奇

第四章 明清杂剧与传奇

第四章明清杂剧与传奇第一节明清杂剧的发展概况一、发展总述杂剧至元代末年,虽然已出现衰落的迹象,但在入明以后一段较长的时间里,仍旧继续发展,与由南戏发展起来的传奇并行不悖据现有的材料看,明代杂剧作家达二百余人,作品至少有五百多种,今存一百五十多种明王朝建立以后,对杂剧的创作和演出进行严格的限制,一些王室贵族作家在创作倾向上使杂剧进一步趋于宫廷化,像朱权、朱有燉等人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朱有燉的《诚斋乐府》,著有杂剧三十一种,内容多是点缀太平、歌功颂德、提倡节义或宣扬神仙道化等二、发展路径(一)从洪武至嘉靖比较著名的作家有王子一、刘东生、谷子敬、杨讷、贾仲明、朱权、朱有燉,稍后还有王九思和康海1、刘东生—《金童玉女娇红记》表现王娇娘与申纯的爱情故事,写得较为深切感人;但结尾以金童玉女的宿缘来说明二人私自结合的合理性,不免牵强2、朱有燉—《义勇辞全》通过关羽在曹营诛颜良、退黄金、拒美色、保嫂寻兄等忠义行为,歌颂了他的刚烈气概和英雄胆魄。

此剧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本色,结构完整,舞台性强,体现了作者纯熟的编剧技巧3、王九思—《沽酒游春》以唐代故事抨击黑暗现实,借杜甫之口痛骂奸佞:“他空皮袋,无学问,恶心肠,忒忌狠,笑冷冷,掌定三台印,慢腾腾送了千人俊,乱纷纷造下孤臣运。

”切中时弊,激愤慷慨。

但由于剧本缺乏尖锐的矛盾冲突,动作性较差,戏剧性不强4、康海—寓言剧《中山狼》写东郭先生因救狼而险遭狼吃的故事,高度概括了现实生活中具有狼的本性的恶人,主张对那些忘恩负义的“中山狼”要除恶务尽,其思想内容有一定深度(二)嘉靖后期至明末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使杂剧内容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形式上也有所突破。

这一时期出现了杨慎、徐渭、冯惟敏、王衡、汪道昆、陈与郊、许潮等主要从事杂剧创作的作家;另外,一些传奇作家像梁辰鱼、王骥德、吕天成、梅鼎祚、徐复祚、叶宪祖、沈自征、凌濛初、孟称舜等人也写了许多杂剧作品1、徐渭的《四声猿》成就最高,它包括四个各自独立的短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1)《狂鼓史》写祢衡在阴司击鼓骂曹,历数奸相的种种罪状:“你害生灵呵,有百万来的还添上七八。

明清传奇史 ppt课件

明清传奇史 ppt课件

一 生长期
• 明成化初年至万历十四年 • 1465—1586 共120年。
• 逐渐形成独特的文体特征,剪断 了与戏文母体的联结。传奇剧本体制 定型约在嘉靖中后期(1546—1566), 标志着传奇的真正成熟。
本时期的主要流派——文词派
•滥觞于邵灿 •开派于郑若庸 •李开先、梁辰鱼推进 •梅鼎祚、屠龙达到顶峰
文词派的特点
• 擅长于堆砌辞藻,将文人才 情外化为斑斓文采,增加了传奇 剧本的可读性和文学性,但削弱 了传奇剧本的可演性和戏剧性, 案头化情况严重。
时代精神——李开先
•宝剑记 浣纱记 鸣凤记
•忠奸观念 •政治意识 •忧患情怀
二 勃兴期
• 明万历十五年至清顺治八年 • 1587—1651 共65年
• “传奇”的出现,在唐人的意识中就是 一部小说的名字,尚未出现明显的文体特 征。
• 宋代初年,尹师鲁读范仲淹《岳阳楼记》, 曰:“《传奇》体尔!”
• 1、北宋人称呼唐人新体小说为“传记”。 “体”字出现为后人概称唐人新体小说为“传奇” 的滥觞。
• 2、南宋谢采伯《密斋笔记 序》:经史 本朝文艺杂说几五万余言,固未足追媲古 作……不犹愈于稗官、小说、传奇、志怪之 流乎?
按:
• 谢采伯将传奇、稗官小说、志怪并列, 用于甄别三种不同的小说文体。由此观之, “传奇”至南宋已成为类名,中唐以来新兴 小说体裁被统称为“传奇”。这一体裁与“经 史文艺”不同,与六朝志怪小说亦不同。
小说体裁?
• 体裁,指一切艺术作品的种类和样式, 其艺术结构在历史上具有某种稳定的形式, 这种形式是随着艺术反映现实的多样性以 及艺术家在作品中所提出的审美任务而产 生发展起来。
明清传奇史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一节 传奇:从小说到戏曲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第七编 明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第七编   明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1、手工业和城市商业的繁荣使市民阶层扩大。

市民阶层人数众多,人员复杂,包括商人、作坊主、手工业工人、自由手工业者、艺人、妓女、隶役、各类城市贫民和一般的文人士子等。

2、文人的市民化和市民化读者群的形成,自然的改变了文学作品的面貌。

市民的生活,市民的情趣,市民的形象在明代的诗、文、小说、戏曲中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

3、作品内容市民化的同时,人们的艺术趣味也趋向世俗化,时兴着一种“世俗之趣”。

这种艺术趣味的基本特点,就是题材重日常琐事,表现多率真自然,语言尚俚俗明白,效果求怡心娱目。

4、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文人的市民化和市民化读者群的膨胀,不可避免使文学创作商品化。

5、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

6、王学左派(泰州学派):思想家王守仁进一步发展了宋代陆九渊的“心学”,打破了程朱理学的僵化统治,冲击了圣经贤传的神圣地位,在客观上了突出了人在道德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

此后,心学亦称王学,流布天下,形成多种派别。

其中,泰州学派又称王学左派,从王艮、徐樾、颜钧、罗汝芳,到何心隐、李贽,越来越具有离经叛道的倾向。

他们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主张人际间地位平等,追求个性的自然发展。

7、章回小说: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

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到明代定型的。

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现存的宋元话本已经分卷分目,王国维认为这是“后世小说分章回之祖”,除分回立目之外,章回小说还保存了宋元话本中的开头引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体制。

8、从明代戏曲、小说及民歌等通俗文学的发展,简要论述人们对于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第一,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

明代文学家对于情感的论述特别丰富,往往把情感作为品评作品美学意义和社会功能的准则。

这是宋元以来对于理学专制的反弹,是肯定自我、张扬个性的一种表现。

明代杂剧的流变2021最全PPT

明代杂剧的流变2021最全PPT
性,具有个性解放色彩。 对所谓的巍巍正统与赫赫权威勇于揭露、善于讥刺,嬉笑怒骂,谑而有理,开辟了讽刺杂剧的新路。
二妖被吕洞宾度化成仙。 《录鬼簿续编》。 王衡《郁轮袍》:文痞王推冒充王维骗取功名。
《四声猿》包括四本短戏:
杨景贤《西游记》共6本24出。多数情节与百回本小 吕天成《齐东绝倒》:把讥刺的矛头直接对准
▪ 朱有燉是明代杂剧史上创作较多的作家,今 存杂剧31种。另有散曲集《诚斋乐府》、诗 文集《诚斋新录》。
朱有燉的杂剧
▪ 较好的有道德剧《香囊怨》(写妓女刘盼 春和秀才周恭事)、英雄剧《仗义疏财》 (讲李逵和燕青事)。
▪ 杂剧艺术成就:文词本色,音律和谐,注意调 剂排场的冷热和歌舞的穿插,便于演出。
2.宫廷派剧作家较多:皇室二朱,明初十六子 木兰武功盖世,功绩超过男子。
说《西游记》并不一致。 认为戏曲乃盛世之声,太平之象,必然导致其杂剧题材的狭窄。
剧目523种,现存180多种。 一、皇室二朱:朱权、朱有燉
刘东生《娇红记》,2本8折。写申生和娇娘的恋爱 祢衡唱 [混江龙]:
在文艺创作中纵横驰骋,迸发出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
▪ 体制的改革:突破一人主唱的限制,如《仗 义疏财》中李逵与燕青有轮番对唱、有二 人齐唱。不纯唱北曲,多用增句,定场不念诗 而念词。对杂剧的南曲化起了促进作用。
二、明初十六子
▪ “明初十六子”的提法最早似出自明初朱权《太和
正音谱》。有“国朝一十六人”之说,其中包括王 子一、刘东生、谷子敬、贾仲明、杨景贤等此时期 春桃——抱负难展、徒叹奈何的辛酸与悲哀。
第一节 明初杂剧
▪ 明初杂剧的特点:1.题材狭窄。歌功颂德、宣扬
封建礼教的倾向加重。原因:
▪ 一、民族矛盾缓和,官方实行八股取士的制度,“士” 地位思想均有很大变化,歌功颂德,宣扬封建礼教倾 向加重,皇上又以“亲王之国,必以词曲七百本赐之” 故宫廷派作家应运而生。

第十讲 明代杂剧、传奇

第十讲 明代杂剧、传奇

• 《四声猿》对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权、虚伪 神权、专横的男权,都进行了猛烈抨击和 无情嘲弄,表现了徐渭愤世嫉俗、厌恶现 实的叛逆精神。在艺术形式上,打破传统 惯例,每剧仅一折、二折;既用北曲,也 用南曲;或独唱,或对唱,自由灵活。又 特别采用浪漫手法,阴间阳间,前世今世, 真真幻幻,虚虚实实,构思巧妙。曲词宾 白,本色自然。
• 《雌木兰》也二折,根据《木兰雌》改编。 剧中塑造了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为国立 功的花木兰的高大形象,抨击了重男轻女 的庸俗观念。 • 《女状元》是一本五折。写五代时一少女 黄崇嘏女扮男装、考中状元,授予成都司 户参军,凭借出众才华,秉公断案,受到 周丞相赏识,在面临被招赘为婿的情况下, 不得已说出自己是女扮男装,便被周丞相 聘为儿媳。《雌木兰》、《女状元》这两 部戏,表现出徐渭对封建社会人才遭埋没 的惋惜、哀叹。
二、明初传奇概况
• 明初传奇有一百余种,数量不算少,可成 就却不高,表现出明显的道学气和八股化。 这与统治集团大力推行程朱理学,实行文 化转制,明确要求戏剧为封建政教服务直 接相关。一个建国不久的新王朝,需要局 面的稳定和思想的统一。
• 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对标举风化、有益人 心的《琵琶记》赞不绝口:“《五经》 《四书》如五谷,家家不可缺;高明《琵 琶记》如珍馐百味,富贵家岂可却耶?” (明黄溥《闲中今古录》)就是因为南戏 《琵琶记》肯定了“有贞有烈”,宣扬了 “全忠全孝”,有利于封建教化和社会秩 序。在最高统治者如此倡导下,明初传奇 便带上了一种浓烈的封建道学气和说教味。 代表作是丘濬的《五伦全备记》、卲灿的 《香囊记》。
• ④出数 • 宋元戏文剧本有的篇幅较长,有的却很短, 尚无定例。而明前中期的戏文改编本或传 奇创作本,则都采用了长篇体制,一般在 三十出以上。 • ⑤开场 • 宋元戏文在正戏之前,先有一场,由副末 上场,开宗明义地将剧情大意告诉观众。 这一形式为传奇所沿用,不同的是传奇开 场最后有四句下场冲漠子独步大 罗天》和《卓文君私奔相如》两种。前者 是神仙道化剧,内容不可取;后者虽是风 流韵事,不脱才子佳人剧俗套,但卓文君 新寡即私奔,不为亡夫守节,不待父母之 命、媒妁之言,抛弃锦衣玉食的富贵,坦 然靠卖酒为生,在贞节观念愈演愈烈的明 代,还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明代戏剧.ppt课件.

明代戏剧.ppt课件.

明代的传奇
传奇的概念:明清以来在南戏基础上发展演
变而来的长篇戏剧称之为传奇。 传奇戏的特点与南戏大致相同:在音乐上, 传奇以南方音乐为主;在戏剧结构上一般篇 幅较长,情节复杂,刻画人物细腻精致 。
(一)明前期(嘉靖前) ——传奇不发达。 1、原因——专制,倡导伦理纲常,法禁;科举制 度与儒家经典,控制知识分子。 2、创作: (1)代表——李日华的《南西厢记》、王济的 《连环记》、苏复之的《金印记》、沈采的《千金 记》、沈受先的《三元记》、邱浚的《伍伦全备 记》、邵灿的《香囊记》等。 (2)内容——多改编历史故事或杂剧、南戏的旧 作,宣扬忠孝节义或功名利禄、因果报应。 3、艺术: 传奇在继承宋元南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元杂剧的 优点,使艺术形式日趋完整。







(二)明后期(嘉靖后) ——传奇兴盛 1、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 杂剧衰微,南戏深得群众的喜爱与支持; 诸腔的竟胜的促进。 2、创作: (1)题材——逐渐开阔,抨击时政、追求个性解放。 (2)代表:汤显祖、李开先;昆山腔——梁辰鱼,沈 璟、屠隆、凌溕初、冯梦龙孟称舜等200余人;弋阳 腔——朱少斋、董应翰、郑汝耿、秦鸣雷、郑国轩、顾 觉宇和一些佚名作家。 3、成就: 各类传奇可考者不下700种,内容广泛,风格多样。


剧中的曹操影射严嵩;祢衡影射沈炼。作者通过祢 衡之口,宣泄由巨大的压迫所带来的精神痛苦和愤 懑不平之气,表现出惊世骇俗、桀骜不驯的倔强个 性。
《玉禅师翠乡一梦》
写南宋临安水月寺僧玉通,不肯参拜新任府尹柳宣教 而被柳设计破戒,觉后恼恨而死,魂灵投柳妻腑中 转生柳翠,专败柳家门风。后师兄月明和尚来访, 柳翠顿悟成佛,与师兄同行西去。剧既写官府与佛 门的勾心斗角,相互报复,又写佛徒生理欲望与佛 门清规戒律的尖锐冲突 。揭露官府、佛门极端虚 伪。

7、明清代杂剧与传奇

7、明清代杂剧与传奇
成》)
• 吕天成在其《曲品》里说过:‚若能守词 隐先生之矩矱yuē,而运以清远道人之才情, 岂非合之双美乎。‛ • 沈璟的《红蕖记》最为当时曲家徐复祚、 王骥德所推许。该剧取材于唐传奇小说 《郑德璘传》。 • 其《义侠记》衍梁山好汉武松故事。大部 分情节与《水浒》相同,从武松在横海郡 辞别柴进写起,包括景阳冈打虎,杀嫂, 十字坡,快活林,飞云浦,鸳鸯楼,一直 到投奔梁山,和宋江等同受招安止。
• 明嘉靖十年到二十年间,居住在太仓的魏良 辅借张野塘、谢林朱等民间世人的帮助,总 结北曲演唱艺术的成就,吸取海盐、弋阳性 等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总结出了一 系列唱曲理论,从而建立了委婉细腻流利悠 远,号称‚水磨调‛的昆腔歌唱体系(魏良 辅《南词引正》、《曲律》)。 • 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的成就,与郑思笠、 唐小虞等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其 《浣纱记》,这是第一个用昆腔演唱的剧本。
• 2、徐渭和明中叶后杂剧
• (1)徐渭杂剧 • 徐渭《四声猿》:《渔阳弄》、《雌木兰》、 《女状元》、《翠乡梦》。 • 《水经注》:‚ 巴东山峡巫峡长,猿鸣三声 泪沾裳!‛ • 杜甫《秋兴》诗: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 徐渭之所以取名四声猿,就是‚盖猿丧子, 啼回声而肠断,文长有感而发焉,皆不得意 于时之所为也。月明和尚度 翠柳的故事。 • 王骥德就说:‚吾师徐天池先生所为《四声 猿》,而高华爽俊,秾丽奇伟,无所不有。 称词人极则,追躅元人。‛(《曲律》) • 汤显祖说:‚《四声猿》乃词场飞将,辄为 之虽演数道。安得生致文长,自拔其舌‛(转
录自王思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
• 从明天启初到清康熙末的确良100余年间,是昆剧 蓬勃兴盛的时期。剧作家不断涌现,戏班竞演新剧, 蔚然成风。表演艺术日趋成熟,身段表情、说白念 唱服装道具日益讲究,已有老生、小生、外、末、 净、付、丑、旦、贴、老旦等角色,分工细致。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四卷 详细讲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四卷 详细讲义

第七编明代文学:1. 明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语境以及对文学的影响①明代文学家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经历了一个从紧到松的过程。

朱元璋屡兴文字狱,明初隆庆之前的文坛一片沉寂。

由于集权政治空前强化,文字狱大兴,程朱理学和八股取士制度有效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直接导致了文学上的封建教化主义、形式主义和复古主义倾向,歌功颂德的“台阁体”诗歌、鼓吹神仙道化的戏剧泛滥成灾,把文学创作引向了贵族化、御用化的轨道。

明代中期以后的几个皇帝因二百年的稳定统治放松了警觉,因此代表文人个人人格精神的公安派文学得以面世。

②由于统治者的提倡,理学思想继续成为社会统治思想。

理学自身的变化决定了它对社会的影响作用的相应迭替。

表现封建纲常思想、宣扬复古思想成为明代前期文学的主流。

而理学演变到后期,则成为进步文学思潮的旗帜。

嘉靖以后,城市商业经济日趋繁荣,强有力地改变了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文学创作无论主体还是客体都发生了迅猛的变化。

王阳明提倡“心即理”论和“致良知”说,实际上具有冲决封建网罗的文化意义,打破了程朱理学的僵化统治。

特别是王门后学的左派,越来越表现出一种离经叛道的倾向,他们公开肯定人类的正常情欲,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掀起了明代文坛复苏人欲、张扬个性的解放思潮。

适应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文学创作越来越趋向世俗化,传统的诗文日渐没落,通俗小说、戏剧登上了大雅之堂并取得明代文学主流的地位。

《西游记》、《金瓶梅》的问世,使长篇章回体小说蔚为大观;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拟话本,则促进了白话短篇小说的全面繁荣;《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三大传奇”和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使明代戏剧成为继元代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嘉靖、万历年间,“后七子”继续高举复古旗号开展文学革新运动,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也从不同的角度为推进中国文学的变革作出了努力。

明末多事之秋,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文人们或投笔从戎血洒疆场,或结社集会品评时政,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第七明代杂剧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第七明代杂剧

明代杂剧
市井讽刺杂剧《歌代啸》相传也为徐渭所作, 通过荒唐不经的情节,漫画式的人物群像和妙 趣横生的语言,突现出种种黑白颠倒、是非混 淆的社会相,表现了作者卓绝的喜剧才能,其 中亦深寓着作者的愤世之情和悯世之痛,在古 典戏曲中别具一格。
明代杂剧
徐渭为明杂剧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第一,徐渭的杂剧是他历经悲痛的抒情写愤之作,剧中
明代传奇
沈璟与吴江派
1. 沈璟的传奇作品有十七种,合称《属玉堂传奇》, 今存七种,作品的立意大都在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 以达到劝谕世态人情的目的。
相对于他的创作实践,其曲学理论影响更大。曲论的 要点:一是强调“合律依腔”,这是曲学主张的核心 理论,在他看来格律至上,甚至认为为了合律可以牺 牲抒情表意;二是崇尚“本色”语言,着重于语言的 通俗自然、朴拙浅近,对明传奇过于偏重辞藻骈俪的 倾向有所纠正。沈璟注重场上之曲,有力地扭转了文 人传奇走向案头的倾向,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他过分 强调音律,割裂了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血肉联系,
明代传奇
2. 明代后期,在沈璟的影响下,出现了一大 批用昆山腔创作传奇的作家和戏曲理论家,在 他周围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戏曲流派,因为沈璟 是吴江人,故后人称之为吴江派。此派作家认 为传奇创作要严守音律,强调曲辞必须本色, 比较注重舞台演出实践,作品大多以伦理教化 或惩劝风世为主旨。主要作家有卜世臣、吕天 成、王骥德、袁于令、叶宪祖、沈自晋等,但 他们的理论主张并不完全等同于沈璟,创作也 取得了一定成就。
明代传奇
2. 邵璨“续取五伦新传,标记紫香囊”,思 想上紧步邱濬后尘,其《香囊记》即为《五伦 全备记》的翻版,可谓是封建礼教的集大成者。 值得注意的是,邵璨进一步用文人情趣来改造 传奇的形式与语言,使之摆脱民间气息,进入 文人士大夫的文化圈中。他的传奇刻意追求骈 俪典雅,一味逞示文采,炫耀学问,喜用典故 对句,是“以时文为南曲”的始作俑者,并成 为明代骈俪派(也称文词派)的先导。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代文学第五章明代戏曲 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代文学第五章明代戏曲 ppt课件

第三节
吴江派与
“汤沈之争”
▪ 吴江派的盟主为沈 璟。沈璟(1553— 1610),字伯英, 晚字聃和,号宁庵、 词隐生,江苏吴江 人。万历元年中举, 万历二年中进士,
▪ 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
▪ 这些作家均遵循沈璟的理论主张,严守格律,曲辞本色,注 重作品的社会意义。由于沈璟是吴江人,这个流派因而被称 为吴江派。
▪ 梁辰鱼(1519— 1591),江苏昆山 人,终身未仕。家 豪富,耽饮酒,好 任侠,喜交游,善 度曲。专心研究昆 山腔,得魏良辅之
▪ 王世贞(1526— 1590),江苏太仓 人。嘉靖二十六年 进士,曾任刑部郎 中、山西按察使、 大理寺卿、南京兵 部右侍郎、刑部尚
▪ 万历以后,传奇编剧技巧进一步提升,但失去了万历时期的 情感锋芒。吴炳《疗妒羹》、孟称舜《娇红记》、袁于令 《西楼记》、沈自晋《翠屏衫》、冯梦龙《双熊记》、阮大 铖《石巢四种》等较为突出。
▪ 在南曲和北曲相互争胜的过程中,北曲杂剧逐渐失去市场, 取而代之的是在南曲的渗透下于明中叶兴盛起来的南杂剧。
▪ 南杂剧在体制上具有如下特征:其一,剧本结构自由,长短 随意,一本可演多事;其二,用曲可南可北,也可南北合套, 南北曲混用间用成为普遍现象;其三,不限一人主唱。南杂 剧在内容上突出体现为文人心绪的宣泄,许多作品甚至采用 了诗歌化乃至戏谑化、寓言化的笔法。
第五章 明 代 戏 曲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明代杂剧的历史进程 ▪ 第二节 明代传奇的历史进程 ▪ 第三节 吴江派与“汤沈之争”
第一节 明代杂剧的 历史进程
▪ 明代建国后,曾经制订一系列文化政策推行风化、强化意识 形态。体现在戏剧领域,一方面,朱元璋对戏曲搬演做出了 严厉的规定。另一方面,朱元璋等又试图借助戏曲推行教化。 朱元璋认为《琵琶记》有益教化,下令教坊将《琵琶记》改 为北曲加以推广。

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下册第七编明朝文学 全套PPT课件

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下册第七编明朝文学  全套PPT课件
▪ 后七子多为新晋进士,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且皆有志于文学, 先后中试、同部任职的经历恰好促成了相互间的结识与交往。他 们相互唱和、商讨,形成了古文宗秦汉、古诗宗汉魏、律诗宗盛 唐的总体文学趋向。
二、郎署与台阁:后七子与严嵩之间的“风雅权”之争
▪ 嘉靖七子迈入仕途时,正值严嵩大权独揽。这群年轻气盛的新任 郎署官员无法接受严嵩试图主导文坛的企图和阴险毒辣的政治作 风。
二、明中期各体文学的兴盛
▪ 明代中期(成化至嘉靖年间)是明代文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诗、文、词、小说、戏曲等各体文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阳 明心学和前后七子以其道德理想主义和批判精神在思想文化 领域和文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 成化以后,诗文创作呈现出复兴的态势。 ▪ 八股文发展到成、弘、正、嘉,进入鼎盛时期。 ▪ 戏曲领域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
▪ 商人和商业备受推崇,市场经济的异常活跃是一个原因,但另一 原因也许更为重要,即大批读书人进入了商人行列,“弃儒入贾” 不再是个别事例,商人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儒商在思想文化领 域的影响与日俱增,一个新的文化生产和消费群体在明中叶以后 迅速形成。
▪ 从正德年间(1506—1521)开始,俗文学进入迅猛发展的阶段
▪ 弘治、嘉靖年间是散曲的复兴期,南曲与北曲势均力敌。
▪ 随着嘉靖初年《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等章回小说相继刊 刻行世,长篇小说的创作渐入佳境。福建建阳是这一时期通 俗小说的出版中心。
▪ 中篇传奇小说开始走向兴盛,
三、明后期多元展开的文学格局
▪ 明代后期(隆庆至崇祯年间)是明代文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由李贽所倡导的“主情”思潮从总体上改变了文学的风貌, 关注民生疾苦和国家命运的东林学派对文学也有较大影响。 童心说是李贽哲学思想与文学思想的核心。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7)明代杂剧与传奇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7)明代杂剧与传奇
首先是魏良辅等人融合其他声腔之长对昆山旧腔进行了成功首先是魏良辅等人融合其他声腔之长对昆山旧腔进行了成功改革创造出一种改革创造出一种纡徐宛转流丽悠远纡徐宛转流丽悠远的昆山新腔使昆腔从的昆山新腔使昆腔从此成为传奇此成为传奇正声正声昆腔传奇也成为我国古代戏曲史上最为昆腔传奇也成为我国古代戏曲史上最为完整的表演艺术体系并在城市剧坛雄据霸主地位近三百年完整的表演艺术体系并在城市剧坛雄据霸主地位近三百年明清传奇的音乐体制已走向规范




二、明代中后期的杂剧
(一)概述 相对于初期的平淡,此间的杂剧进入鼎盛时期,并实现了杂剧创作的转 型。 1、就创作主体而言,这时的杂剧创作逐渐由宫廷派作家转入文人士大夫 手中,如康海、王九思、徐渭等,都为社会名流、文坛巨擘。杂剧成为 他们抒情写意的工具,故此期的杂剧创作体现出强烈的文人化、抒情化 特色。 2、就思想内容而言,此期的杂剧创作题材不断拓展,思想渐次深化,抒 写文人愤懑不平的抒情剧、嘲弄世态人情的讽刺剧、歌颂以情反理的爱 情剧成为剧坛主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3、就艺术形式而言,杂剧的体制进一步解放,更加灵活多样,首先在体 制上打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成规,剧本可长可短,尤其是单折杂剧 (又称短剧)为数甚多;其次在曲调上杂剧南曲化蔚为风尚,不再纯用 北曲,而是南北曲兼用,甚至出现了全用南曲的“南杂剧”;再次在演 唱上也打破了一人独唱的局面,剧中角色都可演唱,缩短了杂剧与传奇 的区别。但此期的杂剧大都是案头之作,距离群众与舞台越来越远。 4、戏剧理论迅速跟进。 其一,吕天成的《曲品》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批评专著。 其二,王骥德的《曲律》是我国最早而又全面的戏曲理论著作。


明初杂剧作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元入明的作家,以刘东生 为代表;一类是在明初成长起来的宫廷派作家,以朱权、朱有 燉为代表。

传奇与杂剧的区别(共5张PPT)

传奇与杂剧的区别(共5张PPT)
传奇与杂剧的区别
第一页,共5页。
传奇与杂剧
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 南戏的进一步发展。它与杂剧主要有以下区别。
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 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 出的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又叫“开 场”,由副本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 的组成部分。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 牌而不是曲牌。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宏大,曲调更丰富, 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宏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
传奇每出角不限色只用分一个工宫调更,可以细换韵致。 ,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
杂剧的主角是未、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
活。 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
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 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 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
.4
第五页,共5页。
第二页,共5页。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 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 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而称 “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光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 白,每出戏有下场诗。
3.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联套的方式,所不同 的是: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 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北曲,传 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 法。
第三页,共5页。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 开开场场用 用的的更是是词词细牌牌而而。不不是是杂曲曲牌牌剧。。 的主角是未、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 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重要人物上场时光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下场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戏曲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明代戏曲概况 明代的杂剧 明代的传奇 《牡丹亭》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7)明代杂剧与传

1
第一节 明代戏曲概况
一、明代戏曲的构成 由两大部类组成:即杂剧和传奇,而以传奇为主流。
二、明代戏曲的分期 前期为嬗变期,基本上是元之余波,且很长处于萧条状态; 中期为复苏期,传奇已经替代杂剧的地位; 后期为繁荣期,汤显祖等大戏剧家都是这一时期的收获。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7)明代杂剧与传

7
二、明代中后期的杂剧
(一)概述
相对于初期的平淡,此间的杂剧进入鼎盛时期,并实现了杂剧创作的转 型。
1、就创作主体而言,这时的杂剧创作逐渐由宫廷派作家转入文人士大夫 手中,如康海、王九思、徐渭等,都为社会名流、文坛巨擘。杂剧成为
他们抒情写意的工具,故此期的杂剧创作体现出强烈的文人化、抒情化 特色。中国古代文ຫໍສະໝຸດ 史第四卷(7)明代杂剧与传奇
4
明初杂剧作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元入明的作家,以刘东生
为代表;一类是在明初成长起来的宫廷派作家,以朱权、朱有 燉为代表。
(一)朱权与朱有燉:二人都是皇室贵族,他们的作品代表了 明初杂剧的发展趋向。
1、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为宁王,也称“宁献 王”。酷爱戏曲、音乐和道家学说,是著名的戏曲家、戏曲理 论家。主要成就有:
从结构而言,比元代四折一楔子来得自由;
在曲调上,明杂剧兼用南曲,比元杂剧单用 北曲要灵活;
在演唱方式上,明杂剧打破了元杂剧一人主 唱的做法,富于变化;
题目正名的位置也不只限定于末尾,而是较
为灵活。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7)明代杂剧与传

3
一、明初的杂剧
在创作上较为单调 由于朱元璋立国后非常重视戏曲的教化作用(四书
五经,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 海错,贵富家不可无) ;同时禁止乐人装扮历代帝王 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严酷的政策导致了明初 戏剧题材的偏狭。
宫廷派剧作家应运而生 这就促使杂剧创作从平民化走向宫廷化、贵族化。
题材较为狭窄,内容贫弱苍白,伦理教化、歌功颂 德与神仙道化等剧目在此期的创作中占据主流,显 示出脱离现实的思想倾向,但在艺术形式上有所革 新,开始突破元杂剧的体制规范并趋向雅化。
4、戏剧理论迅速跟进。
其一,吕天成的《曲品》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批评专著。
其二,王骥德的《曲律》中国是古代我文国学史最第四早卷而(7)明又代全杂剧面与传的戏曲理论著作。

8
(二)王九思与康海 1. 二人都居于“前七子”之列,是同乡好友,是亲
家,都师承马中锡,同为弘治朝进士,又都受刘瑾 牵连而被削籍免官;同时他们在明杂剧的发展历程 中都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
三、明代戏曲的基本特征 数量众多;题材多样;审美风格的雅化(文人化、官吏化,作
家雅化;南方音乐的运用,音乐雅化;士大夫、文人情调的增 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7)明代杂剧与传

2
第二节 明代的杂剧
明代杂剧由元杂剧发展而来,但在数量和质 量上与元代相比,均有减少和退化。在体式 上,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三是宣扬教化的节义道德剧,有九种。其中六部写妓女的忠贞之情,如 《烟花梦》、《香囊怨》。
四是水浒剧,有《黑旋风仗义疏财》、《豹子和尚自还俗》两种。剧情皆 为《水浒传》未载事迹,对研究水浒故事颇有文献价值。
在杂剧形式上,朱有燉颇多独创:
其一,打破了一本四折和一人主唱的惯例,采用对唱、合唱、轮唱等形式。 如《牡丹园》、《曲江池》都是五本,《曲》还是二个楔子。
2、王九思: 代表作《杜子美沽酒游春》,一名《曲江春》,简
剧中孙行者诙谐风趣、勇于战斗的性格已较突出。与小说相 比,明显是早期形态,对研究西游记故事演变有着重要价值。
全剧六本二十四折,除第一本为旦本由唐僧母主唱外,其余 各本均由旦、末分唱,这些都突破了元杂剧的通常体制。
2、刘东生:代表作是《金童玉女娇红记》二本,取材于宋梅 洞传奇小说。写申纯、王娇娘爱情故事,因种种阻隔最后始 得成婚,结尾点明二人是金童玉女下凡,同归天府。改原作 悲剧结局为喜剧,并加重了仙道成分。
2、就思想内容而言,此期的杂剧创作题材不断拓展,思想渐次深化,抒 写文人愤懑不平的抒情剧、嘲弄世态人情的讽刺剧、歌颂以情反理的爱 情剧成为剧坛主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3、就艺术形式而言,杂剧的体制进一步解放,更加灵活多样,首先在体 制上打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成规,剧本可长可短,尤其是单折杂剧 (又称短剧)为数甚多;其次在曲调上杂剧南曲化蔚为风尚,不再纯用 北曲,而是南北曲兼用,甚至出现了全用南曲的“南杂剧”;再次在演 唱上也打破了一人独唱的局面,剧中角色都可演唱,缩短了杂剧与传奇 的区别。但此期的杂剧大都是案头之作,距离群众与舞台越来越远。
其一,其戏曲理论专著《太和正音谱》二卷,选录北曲曲牌 335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北杂剧曲谱;收录、品评元及明初 曲家203人(风格),收录杂剧名目多种,并对曲的体例、流 派、制曲技术、杂剧题材分类、古剧角色源流,以及戏曲声乐 歌唱方法、宫调性质等均有论述,为研究北曲的要籍。
其二,创作剧本12种,现存《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 私奔相如》两种。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7)明代杂剧与传

5
2、朱有燉。朱元璋第五子朱橚之长子,袭封周王,谥“宪”,故世称周宪 王。别号锦窠老人、诚斋等。其《诚斋乐府》包含31种杂剧,是保留杂剧 最多的作家。
就内容来说,其作大多粉饰太平和宣扬封建道德,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点缀升平、歌功颂德的庆贺剧,有《八仙庆寿》、《牡丹仙》等十种。 二是谈玄慕道、度脱成仙的神仙道化剧,有《十长老》等十种。
其二,运用南北合套的体制,促进了杂剧自身的艺术更新。如《吕洞宾》 末唱北曲,旦唱南曲。
其三,语言质朴本色,音中律国古谐代文和学优史第美四卷,(7)比明代较杂剧适与合传 舞台演出。

6
(二)杨景贤与刘东生:都是横贯元末明初的作家,都为明 中后期杂剧的南曲化有所贡献。
1、杨景贤:著有杂剧18种,今存《西游记》一种,主要写唐 僧西天取经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