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7)明代杂剧与传奇 PPT
明清传奇戏曲ppt课件
旅游开发
将明清传奇戏曲与旅游相结合,打 造特点文化旅游项目,有助于推动 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旅游文化的提升 。
艺术教育
将明清传奇戏曲融入艺术教育体系 ,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 趣和酷爱,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 文化修养。
对当代戏曲创作的启示
01
02
03
创新与传承
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融 入现代审美和表现手法, 实现戏曲艺术的创新发展 。
音乐与舞蹈
明清传奇戏曲在表演中融会了丰富的音乐和舞蹈元素。通过ppt课件的演示,可以展示这些音乐和舞 蹈元素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如何为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有力的支持。
04
明清传奇戏曲的现代意义
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
历史价值
明清传奇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具有极高的历 史和文化价值,保护与传承对于弘扬中华文化、维系民族 精神至关重要。
。
舞台表现力
演员在舞台上需要具备强烈的舞 台表现力,通过表情、动作、声 音等手段,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 情境,使观众沉浸在剧情之中。
音乐与舞蹈元素
01
音乐设计
明清传奇戏曲的音乐设计通常包括唱腔、伴奏等方面,通过音乐的旋律
、节奏等手段,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增强剧情的感染力。
02
舞蹈元素
在明清传奇戏曲中,舞蹈元素通常用于表现角色的情感变化和场景的转
情感纠葛与道德挣扎,引发观 众寻思
《长生殿》中的人物情感纠葛 和道德挣扎引发了观众寻思。 通过这一历史背景下的爱情悲 剧,观众能够思考人性的复杂 与矛盾,以及道德与情感的冲 突。
《桃花扇》
总结词
爱情悲剧与历史反思,展现明清交替之际的社会动荡
第四章 明清杂剧与传奇
第四章明清杂剧与传奇第一节明清杂剧的发展概况一、发展总述杂剧至元代末年,虽然已出现衰落的迹象,但在入明以后一段较长的时间里,仍旧继续发展,与由南戏发展起来的传奇并行不悖据现有的材料看,明代杂剧作家达二百余人,作品至少有五百多种,今存一百五十多种明王朝建立以后,对杂剧的创作和演出进行严格的限制,一些王室贵族作家在创作倾向上使杂剧进一步趋于宫廷化,像朱权、朱有燉等人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朱有燉的《诚斋乐府》,著有杂剧三十一种,内容多是点缀太平、歌功颂德、提倡节义或宣扬神仙道化等二、发展路径(一)从洪武至嘉靖比较著名的作家有王子一、刘东生、谷子敬、杨讷、贾仲明、朱权、朱有燉,稍后还有王九思和康海1、刘东生—《金童玉女娇红记》表现王娇娘与申纯的爱情故事,写得较为深切感人;但结尾以金童玉女的宿缘来说明二人私自结合的合理性,不免牵强2、朱有燉—《义勇辞全》通过关羽在曹营诛颜良、退黄金、拒美色、保嫂寻兄等忠义行为,歌颂了他的刚烈气概和英雄胆魄。
此剧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本色,结构完整,舞台性强,体现了作者纯熟的编剧技巧3、王九思—《沽酒游春》以唐代故事抨击黑暗现实,借杜甫之口痛骂奸佞:“他空皮袋,无学问,恶心肠,忒忌狠,笑冷冷,掌定三台印,慢腾腾送了千人俊,乱纷纷造下孤臣运。
”切中时弊,激愤慷慨。
但由于剧本缺乏尖锐的矛盾冲突,动作性较差,戏剧性不强4、康海—寓言剧《中山狼》写东郭先生因救狼而险遭狼吃的故事,高度概括了现实生活中具有狼的本性的恶人,主张对那些忘恩负义的“中山狼”要除恶务尽,其思想内容有一定深度(二)嘉靖后期至明末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使杂剧内容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形式上也有所突破。
这一时期出现了杨慎、徐渭、冯惟敏、王衡、汪道昆、陈与郊、许潮等主要从事杂剧创作的作家;另外,一些传奇作家像梁辰鱼、王骥德、吕天成、梅鼎祚、徐复祚、叶宪祖、沈自征、凌濛初、孟称舜等人也写了许多杂剧作品1、徐渭的《四声猿》成就最高,它包括四个各自独立的短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1)《狂鼓史》写祢衡在阴司击鼓骂曹,历数奸相的种种罪状:“你害生灵呵,有百万来的还添上七八。
明清传奇史 ppt课件
一 生长期
• 明成化初年至万历十四年 • 1465—1586 共120年。
• 逐渐形成独特的文体特征,剪断 了与戏文母体的联结。传奇剧本体制 定型约在嘉靖中后期(1546—1566), 标志着传奇的真正成熟。
本时期的主要流派——文词派
•滥觞于邵灿 •开派于郑若庸 •李开先、梁辰鱼推进 •梅鼎祚、屠龙达到顶峰
文词派的特点
• 擅长于堆砌辞藻,将文人才 情外化为斑斓文采,增加了传奇 剧本的可读性和文学性,但削弱 了传奇剧本的可演性和戏剧性, 案头化情况严重。
时代精神——李开先
•宝剑记 浣纱记 鸣凤记
•忠奸观念 •政治意识 •忧患情怀
二 勃兴期
• 明万历十五年至清顺治八年 • 1587—1651 共65年
• “传奇”的出现,在唐人的意识中就是 一部小说的名字,尚未出现明显的文体特 征。
• 宋代初年,尹师鲁读范仲淹《岳阳楼记》, 曰:“《传奇》体尔!”
• 1、北宋人称呼唐人新体小说为“传记”。 “体”字出现为后人概称唐人新体小说为“传奇” 的滥觞。
• 2、南宋谢采伯《密斋笔记 序》:经史 本朝文艺杂说几五万余言,固未足追媲古 作……不犹愈于稗官、小说、传奇、志怪之 流乎?
按:
• 谢采伯将传奇、稗官小说、志怪并列, 用于甄别三种不同的小说文体。由此观之, “传奇”至南宋已成为类名,中唐以来新兴 小说体裁被统称为“传奇”。这一体裁与“经 史文艺”不同,与六朝志怪小说亦不同。
小说体裁?
• 体裁,指一切艺术作品的种类和样式, 其艺术结构在历史上具有某种稳定的形式, 这种形式是随着艺术反映现实的多样性以 及艺术家在作品中所提出的审美任务而产 生发展起来。
明清传奇史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一节 传奇:从小说到戏曲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第七编 明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1、手工业和城市商业的繁荣使市民阶层扩大。
市民阶层人数众多,人员复杂,包括商人、作坊主、手工业工人、自由手工业者、艺人、妓女、隶役、各类城市贫民和一般的文人士子等。
2、文人的市民化和市民化读者群的形成,自然的改变了文学作品的面貌。
市民的生活,市民的情趣,市民的形象在明代的诗、文、小说、戏曲中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
3、作品内容市民化的同时,人们的艺术趣味也趋向世俗化,时兴着一种“世俗之趣”。
这种艺术趣味的基本特点,就是题材重日常琐事,表现多率真自然,语言尚俚俗明白,效果求怡心娱目。
4、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文人的市民化和市民化读者群的膨胀,不可避免使文学创作商品化。
5、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
6、王学左派(泰州学派):思想家王守仁进一步发展了宋代陆九渊的“心学”,打破了程朱理学的僵化统治,冲击了圣经贤传的神圣地位,在客观上了突出了人在道德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
此后,心学亦称王学,流布天下,形成多种派别。
其中,泰州学派又称王学左派,从王艮、徐樾、颜钧、罗汝芳,到何心隐、李贽,越来越具有离经叛道的倾向。
他们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主张人际间地位平等,追求个性的自然发展。
7、章回小说: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
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到明代定型的。
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现存的宋元话本已经分卷分目,王国维认为这是“后世小说分章回之祖”,除分回立目之外,章回小说还保存了宋元话本中的开头引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体制。
8、从明代戏曲、小说及民歌等通俗文学的发展,简要论述人们对于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第一,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
明代文学家对于情感的论述特别丰富,往往把情感作为品评作品美学意义和社会功能的准则。
这是宋元以来对于理学专制的反弹,是肯定自我、张扬个性的一种表现。
明代杂剧的流变2021最全PPT
二妖被吕洞宾度化成仙。 《录鬼簿续编》。 王衡《郁轮袍》:文痞王推冒充王维骗取功名。
《四声猿》包括四本短戏:
杨景贤《西游记》共6本24出。多数情节与百回本小 吕天成《齐东绝倒》:把讥刺的矛头直接对准
▪ 朱有燉是明代杂剧史上创作较多的作家,今 存杂剧31种。另有散曲集《诚斋乐府》、诗 文集《诚斋新录》。
朱有燉的杂剧
▪ 较好的有道德剧《香囊怨》(写妓女刘盼 春和秀才周恭事)、英雄剧《仗义疏财》 (讲李逵和燕青事)。
▪ 杂剧艺术成就:文词本色,音律和谐,注意调 剂排场的冷热和歌舞的穿插,便于演出。
2.宫廷派剧作家较多:皇室二朱,明初十六子 木兰武功盖世,功绩超过男子。
说《西游记》并不一致。 认为戏曲乃盛世之声,太平之象,必然导致其杂剧题材的狭窄。
剧目523种,现存180多种。 一、皇室二朱:朱权、朱有燉
刘东生《娇红记》,2本8折。写申生和娇娘的恋爱 祢衡唱 [混江龙]:
在文艺创作中纵横驰骋,迸发出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
▪ 体制的改革:突破一人主唱的限制,如《仗 义疏财》中李逵与燕青有轮番对唱、有二 人齐唱。不纯唱北曲,多用增句,定场不念诗 而念词。对杂剧的南曲化起了促进作用。
二、明初十六子
▪ “明初十六子”的提法最早似出自明初朱权《太和
正音谱》。有“国朝一十六人”之说,其中包括王 子一、刘东生、谷子敬、贾仲明、杨景贤等此时期 春桃——抱负难展、徒叹奈何的辛酸与悲哀。
第一节 明初杂剧
▪ 明初杂剧的特点:1.题材狭窄。歌功颂德、宣扬
封建礼教的倾向加重。原因:
▪ 一、民族矛盾缓和,官方实行八股取士的制度,“士” 地位思想均有很大变化,歌功颂德,宣扬封建礼教倾 向加重,皇上又以“亲王之国,必以词曲七百本赐之” 故宫廷派作家应运而生。
第十讲 明代杂剧、传奇
• 《四声猿》对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权、虚伪 神权、专横的男权,都进行了猛烈抨击和 无情嘲弄,表现了徐渭愤世嫉俗、厌恶现 实的叛逆精神。在艺术形式上,打破传统 惯例,每剧仅一折、二折;既用北曲,也 用南曲;或独唱,或对唱,自由灵活。又 特别采用浪漫手法,阴间阳间,前世今世, 真真幻幻,虚虚实实,构思巧妙。曲词宾 白,本色自然。
• 《雌木兰》也二折,根据《木兰雌》改编。 剧中塑造了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为国立 功的花木兰的高大形象,抨击了重男轻女 的庸俗观念。 • 《女状元》是一本五折。写五代时一少女 黄崇嘏女扮男装、考中状元,授予成都司 户参军,凭借出众才华,秉公断案,受到 周丞相赏识,在面临被招赘为婿的情况下, 不得已说出自己是女扮男装,便被周丞相 聘为儿媳。《雌木兰》、《女状元》这两 部戏,表现出徐渭对封建社会人才遭埋没 的惋惜、哀叹。
二、明初传奇概况
• 明初传奇有一百余种,数量不算少,可成 就却不高,表现出明显的道学气和八股化。 这与统治集团大力推行程朱理学,实行文 化转制,明确要求戏剧为封建政教服务直 接相关。一个建国不久的新王朝,需要局 面的稳定和思想的统一。
• 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对标举风化、有益人 心的《琵琶记》赞不绝口:“《五经》 《四书》如五谷,家家不可缺;高明《琵 琶记》如珍馐百味,富贵家岂可却耶?” (明黄溥《闲中今古录》)就是因为南戏 《琵琶记》肯定了“有贞有烈”,宣扬了 “全忠全孝”,有利于封建教化和社会秩 序。在最高统治者如此倡导下,明初传奇 便带上了一种浓烈的封建道学气和说教味。 代表作是丘濬的《五伦全备记》、卲灿的 《香囊记》。
• ④出数 • 宋元戏文剧本有的篇幅较长,有的却很短, 尚无定例。而明前中期的戏文改编本或传 奇创作本,则都采用了长篇体制,一般在 三十出以上。 • ⑤开场 • 宋元戏文在正戏之前,先有一场,由副末 上场,开宗明义地将剧情大意告诉观众。 这一形式为传奇所沿用,不同的是传奇开 场最后有四句下场冲漠子独步大 罗天》和《卓文君私奔相如》两种。前者 是神仙道化剧,内容不可取;后者虽是风 流韵事,不脱才子佳人剧俗套,但卓文君 新寡即私奔,不为亡夫守节,不待父母之 命、媒妁之言,抛弃锦衣玉食的富贵,坦 然靠卖酒为生,在贞节观念愈演愈烈的明 代,还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明代戏剧.ppt课件.
明代的传奇
传奇的概念:明清以来在南戏基础上发展演
变而来的长篇戏剧称之为传奇。 传奇戏的特点与南戏大致相同:在音乐上, 传奇以南方音乐为主;在戏剧结构上一般篇 幅较长,情节复杂,刻画人物细腻精致 。
(一)明前期(嘉靖前) ——传奇不发达。 1、原因——专制,倡导伦理纲常,法禁;科举制 度与儒家经典,控制知识分子。 2、创作: (1)代表——李日华的《南西厢记》、王济的 《连环记》、苏复之的《金印记》、沈采的《千金 记》、沈受先的《三元记》、邱浚的《伍伦全备 记》、邵灿的《香囊记》等。 (2)内容——多改编历史故事或杂剧、南戏的旧 作,宣扬忠孝节义或功名利禄、因果报应。 3、艺术: 传奇在继承宋元南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元杂剧的 优点,使艺术形式日趋完整。
(二)明后期(嘉靖后) ——传奇兴盛 1、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 杂剧衰微,南戏深得群众的喜爱与支持; 诸腔的竟胜的促进。 2、创作: (1)题材——逐渐开阔,抨击时政、追求个性解放。 (2)代表:汤显祖、李开先;昆山腔——梁辰鱼,沈 璟、屠隆、凌溕初、冯梦龙孟称舜等200余人;弋阳 腔——朱少斋、董应翰、郑汝耿、秦鸣雷、郑国轩、顾 觉宇和一些佚名作家。 3、成就: 各类传奇可考者不下700种,内容广泛,风格多样。
剧中的曹操影射严嵩;祢衡影射沈炼。作者通过祢 衡之口,宣泄由巨大的压迫所带来的精神痛苦和愤 懑不平之气,表现出惊世骇俗、桀骜不驯的倔强个 性。
《玉禅师翠乡一梦》
写南宋临安水月寺僧玉通,不肯参拜新任府尹柳宣教 而被柳设计破戒,觉后恼恨而死,魂灵投柳妻腑中 转生柳翠,专败柳家门风。后师兄月明和尚来访, 柳翠顿悟成佛,与师兄同行西去。剧既写官府与佛 门的勾心斗角,相互报复,又写佛徒生理欲望与佛 门清规戒律的尖锐冲突 。揭露官府、佛门极端虚 伪。
7、明清代杂剧与传奇
• 吕天成在其《曲品》里说过:‚若能守词 隐先生之矩矱yuē,而运以清远道人之才情, 岂非合之双美乎。‛ • 沈璟的《红蕖记》最为当时曲家徐复祚、 王骥德所推许。该剧取材于唐传奇小说 《郑德璘传》。 • 其《义侠记》衍梁山好汉武松故事。大部 分情节与《水浒》相同,从武松在横海郡 辞别柴进写起,包括景阳冈打虎,杀嫂, 十字坡,快活林,飞云浦,鸳鸯楼,一直 到投奔梁山,和宋江等同受招安止。
• 明嘉靖十年到二十年间,居住在太仓的魏良 辅借张野塘、谢林朱等民间世人的帮助,总 结北曲演唱艺术的成就,吸取海盐、弋阳性 等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总结出了一 系列唱曲理论,从而建立了委婉细腻流利悠 远,号称‚水磨调‛的昆腔歌唱体系(魏良 辅《南词引正》、《曲律》)。 • 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的成就,与郑思笠、 唐小虞等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其 《浣纱记》,这是第一个用昆腔演唱的剧本。
• 2、徐渭和明中叶后杂剧
• (1)徐渭杂剧 • 徐渭《四声猿》:《渔阳弄》、《雌木兰》、 《女状元》、《翠乡梦》。 • 《水经注》:‚ 巴东山峡巫峡长,猿鸣三声 泪沾裳!‛ • 杜甫《秋兴》诗: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 徐渭之所以取名四声猿,就是‚盖猿丧子, 啼回声而肠断,文长有感而发焉,皆不得意 于时之所为也。月明和尚度 翠柳的故事。 • 王骥德就说:‚吾师徐天池先生所为《四声 猿》,而高华爽俊,秾丽奇伟,无所不有。 称词人极则,追躅元人。‛(《曲律》) • 汤显祖说:‚《四声猿》乃词场飞将,辄为 之虽演数道。安得生致文长,自拔其舌‛(转
录自王思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
• 从明天启初到清康熙末的确良100余年间,是昆剧 蓬勃兴盛的时期。剧作家不断涌现,戏班竞演新剧, 蔚然成风。表演艺术日趋成熟,身段表情、说白念 唱服装道具日益讲究,已有老生、小生、外、末、 净、付、丑、旦、贴、老旦等角色,分工细致。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四卷 详细讲义
第七编明代文学:1. 明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语境以及对文学的影响①明代文学家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经历了一个从紧到松的过程。
朱元璋屡兴文字狱,明初隆庆之前的文坛一片沉寂。
由于集权政治空前强化,文字狱大兴,程朱理学和八股取士制度有效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直接导致了文学上的封建教化主义、形式主义和复古主义倾向,歌功颂德的“台阁体”诗歌、鼓吹神仙道化的戏剧泛滥成灾,把文学创作引向了贵族化、御用化的轨道。
明代中期以后的几个皇帝因二百年的稳定统治放松了警觉,因此代表文人个人人格精神的公安派文学得以面世。
②由于统治者的提倡,理学思想继续成为社会统治思想。
理学自身的变化决定了它对社会的影响作用的相应迭替。
表现封建纲常思想、宣扬复古思想成为明代前期文学的主流。
而理学演变到后期,则成为进步文学思潮的旗帜。
嘉靖以后,城市商业经济日趋繁荣,强有力地改变了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文学创作无论主体还是客体都发生了迅猛的变化。
王阳明提倡“心即理”论和“致良知”说,实际上具有冲决封建网罗的文化意义,打破了程朱理学的僵化统治。
特别是王门后学的左派,越来越表现出一种离经叛道的倾向,他们公开肯定人类的正常情欲,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掀起了明代文坛复苏人欲、张扬个性的解放思潮。
适应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文学创作越来越趋向世俗化,传统的诗文日渐没落,通俗小说、戏剧登上了大雅之堂并取得明代文学主流的地位。
《西游记》、《金瓶梅》的问世,使长篇章回体小说蔚为大观;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拟话本,则促进了白话短篇小说的全面繁荣;《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三大传奇”和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使明代戏剧成为继元代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嘉靖、万历年间,“后七子”继续高举复古旗号开展文学革新运动,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也从不同的角度为推进中国文学的变革作出了努力。
明末多事之秋,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文人们或投笔从戎血洒疆场,或结社集会品评时政,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第七明代杂剧
明代杂剧
市井讽刺杂剧《歌代啸》相传也为徐渭所作, 通过荒唐不经的情节,漫画式的人物群像和妙 趣横生的语言,突现出种种黑白颠倒、是非混 淆的社会相,表现了作者卓绝的喜剧才能,其 中亦深寓着作者的愤世之情和悯世之痛,在古 典戏曲中别具一格。
明代杂剧
徐渭为明杂剧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第一,徐渭的杂剧是他历经悲痛的抒情写愤之作,剧中
明代传奇
沈璟与吴江派
1. 沈璟的传奇作品有十七种,合称《属玉堂传奇》, 今存七种,作品的立意大都在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 以达到劝谕世态人情的目的。
相对于他的创作实践,其曲学理论影响更大。曲论的 要点:一是强调“合律依腔”,这是曲学主张的核心 理论,在他看来格律至上,甚至认为为了合律可以牺 牲抒情表意;二是崇尚“本色”语言,着重于语言的 通俗自然、朴拙浅近,对明传奇过于偏重辞藻骈俪的 倾向有所纠正。沈璟注重场上之曲,有力地扭转了文 人传奇走向案头的倾向,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他过分 强调音律,割裂了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血肉联系,
明代传奇
2. 明代后期,在沈璟的影响下,出现了一大 批用昆山腔创作传奇的作家和戏曲理论家,在 他周围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戏曲流派,因为沈璟 是吴江人,故后人称之为吴江派。此派作家认 为传奇创作要严守音律,强调曲辞必须本色, 比较注重舞台演出实践,作品大多以伦理教化 或惩劝风世为主旨。主要作家有卜世臣、吕天 成、王骥德、袁于令、叶宪祖、沈自晋等,但 他们的理论主张并不完全等同于沈璟,创作也 取得了一定成就。
明代传奇
2. 邵璨“续取五伦新传,标记紫香囊”,思 想上紧步邱濬后尘,其《香囊记》即为《五伦 全备记》的翻版,可谓是封建礼教的集大成者。 值得注意的是,邵璨进一步用文人情趣来改造 传奇的形式与语言,使之摆脱民间气息,进入 文人士大夫的文化圈中。他的传奇刻意追求骈 俪典雅,一味逞示文采,炫耀学问,喜用典故 对句,是“以时文为南曲”的始作俑者,并成 为明代骈俪派(也称文词派)的先导。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代文学第五章明代戏曲 ppt课件
第三节
吴江派与
“汤沈之争”
▪ 吴江派的盟主为沈 璟。沈璟(1553— 1610),字伯英, 晚字聃和,号宁庵、 词隐生,江苏吴江 人。万历元年中举, 万历二年中进士,
▪ 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
▪ 这些作家均遵循沈璟的理论主张,严守格律,曲辞本色,注 重作品的社会意义。由于沈璟是吴江人,这个流派因而被称 为吴江派。
▪ 梁辰鱼(1519— 1591),江苏昆山 人,终身未仕。家 豪富,耽饮酒,好 任侠,喜交游,善 度曲。专心研究昆 山腔,得魏良辅之
▪ 王世贞(1526— 1590),江苏太仓 人。嘉靖二十六年 进士,曾任刑部郎 中、山西按察使、 大理寺卿、南京兵 部右侍郎、刑部尚
▪ 万历以后,传奇编剧技巧进一步提升,但失去了万历时期的 情感锋芒。吴炳《疗妒羹》、孟称舜《娇红记》、袁于令 《西楼记》、沈自晋《翠屏衫》、冯梦龙《双熊记》、阮大 铖《石巢四种》等较为突出。
▪ 在南曲和北曲相互争胜的过程中,北曲杂剧逐渐失去市场, 取而代之的是在南曲的渗透下于明中叶兴盛起来的南杂剧。
▪ 南杂剧在体制上具有如下特征:其一,剧本结构自由,长短 随意,一本可演多事;其二,用曲可南可北,也可南北合套, 南北曲混用间用成为普遍现象;其三,不限一人主唱。南杂 剧在内容上突出体现为文人心绪的宣泄,许多作品甚至采用 了诗歌化乃至戏谑化、寓言化的笔法。
第五章 明 代 戏 曲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明代杂剧的历史进程 ▪ 第二节 明代传奇的历史进程 ▪ 第三节 吴江派与“汤沈之争”
第一节 明代杂剧的 历史进程
▪ 明代建国后,曾经制订一系列文化政策推行风化、强化意识 形态。体现在戏剧领域,一方面,朱元璋对戏曲搬演做出了 严厉的规定。另一方面,朱元璋等又试图借助戏曲推行教化。 朱元璋认为《琵琶记》有益教化,下令教坊将《琵琶记》改 为北曲加以推广。
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下册第七编明朝文学 全套PPT课件
二、郎署与台阁:后七子与严嵩之间的“风雅权”之争
▪ 嘉靖七子迈入仕途时,正值严嵩大权独揽。这群年轻气盛的新任 郎署官员无法接受严嵩试图主导文坛的企图和阴险毒辣的政治作 风。
二、明中期各体文学的兴盛
▪ 明代中期(成化至嘉靖年间)是明代文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诗、文、词、小说、戏曲等各体文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阳 明心学和前后七子以其道德理想主义和批判精神在思想文化 领域和文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 成化以后,诗文创作呈现出复兴的态势。 ▪ 八股文发展到成、弘、正、嘉,进入鼎盛时期。 ▪ 戏曲领域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
▪ 商人和商业备受推崇,市场经济的异常活跃是一个原因,但另一 原因也许更为重要,即大批读书人进入了商人行列,“弃儒入贾” 不再是个别事例,商人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儒商在思想文化领 域的影响与日俱增,一个新的文化生产和消费群体在明中叶以后 迅速形成。
▪ 从正德年间(1506—1521)开始,俗文学进入迅猛发展的阶段
▪ 弘治、嘉靖年间是散曲的复兴期,南曲与北曲势均力敌。
▪ 随着嘉靖初年《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等章回小说相继刊 刻行世,长篇小说的创作渐入佳境。福建建阳是这一时期通 俗小说的出版中心。
▪ 中篇传奇小说开始走向兴盛,
三、明后期多元展开的文学格局
▪ 明代后期(隆庆至崇祯年间)是明代文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由李贽所倡导的“主情”思潮从总体上改变了文学的风貌, 关注民生疾苦和国家命运的东林学派对文学也有较大影响。 童心说是李贽哲学思想与文学思想的核心。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7)明代杂剧与传奇
二、明代中后期的杂剧
(一)概述 相对于初期的平淡,此间的杂剧进入鼎盛时期,并实现了杂剧创作的转 型。 1、就创作主体而言,这时的杂剧创作逐渐由宫廷派作家转入文人士大夫 手中,如康海、王九思、徐渭等,都为社会名流、文坛巨擘。杂剧成为 他们抒情写意的工具,故此期的杂剧创作体现出强烈的文人化、抒情化 特色。 2、就思想内容而言,此期的杂剧创作题材不断拓展,思想渐次深化,抒 写文人愤懑不平的抒情剧、嘲弄世态人情的讽刺剧、歌颂以情反理的爱 情剧成为剧坛主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3、就艺术形式而言,杂剧的体制进一步解放,更加灵活多样,首先在体 制上打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成规,剧本可长可短,尤其是单折杂剧 (又称短剧)为数甚多;其次在曲调上杂剧南曲化蔚为风尚,不再纯用 北曲,而是南北曲兼用,甚至出现了全用南曲的“南杂剧”;再次在演 唱上也打破了一人独唱的局面,剧中角色都可演唱,缩短了杂剧与传奇 的区别。但此期的杂剧大都是案头之作,距离群众与舞台越来越远。 4、戏剧理论迅速跟进。 其一,吕天成的《曲品》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批评专著。 其二,王骥德的《曲律》是我国最早而又全面的戏曲理论著作。
明初杂剧作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元入明的作家,以刘东生 为代表;一类是在明初成长起来的宫廷派作家,以朱权、朱有 燉为代表。
传奇与杂剧的区别(共5张PPT)
第一页,共5页。
传奇与杂剧
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 南戏的进一步发展。它与杂剧主要有以下区别。
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 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 出的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又叫“开 场”,由副本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 的组成部分。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 牌而不是曲牌。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宏大,曲调更丰富, 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宏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
传奇每出角不限色只用分一个工宫调更,可以细换韵致。 ,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
杂剧的主角是未、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
活。 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
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 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 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
.4
第五页,共5页。
第二页,共5页。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 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 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而称 “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光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 白,每出戏有下场诗。
3.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联套的方式,所不同 的是: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 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北曲,传 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 法。
第三页,共5页。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 开开场场用 用的的更是是词词细牌牌而而。不不是是杂曲曲牌牌剧。。 的主角是未、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 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重要人物上场时光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下场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明代戏曲概况 明代的杂剧 明代的传奇 《牡丹亭》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7)明代杂剧与传
奇
1
第一节 明代戏曲概况
一、明代戏曲的构成 由两大部类组成:即杂剧和传奇,而以传奇为主流。
二、明代戏曲的分期 前期为嬗变期,基本上是元之余波,且很长处于萧条状态; 中期为复苏期,传奇已经替代杂剧的地位; 后期为繁荣期,汤显祖等大戏剧家都是这一时期的收获。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7)明代杂剧与传
奇
7
二、明代中后期的杂剧
(一)概述
相对于初期的平淡,此间的杂剧进入鼎盛时期,并实现了杂剧创作的转 型。
1、就创作主体而言,这时的杂剧创作逐渐由宫廷派作家转入文人士大夫 手中,如康海、王九思、徐渭等,都为社会名流、文坛巨擘。杂剧成为
他们抒情写意的工具,故此期的杂剧创作体现出强烈的文人化、抒情化 特色。中国古代文ຫໍສະໝຸດ 史第四卷(7)明代杂剧与传奇
4
明初杂剧作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元入明的作家,以刘东生
为代表;一类是在明初成长起来的宫廷派作家,以朱权、朱有 燉为代表。
(一)朱权与朱有燉:二人都是皇室贵族,他们的作品代表了 明初杂剧的发展趋向。
1、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为宁王,也称“宁献 王”。酷爱戏曲、音乐和道家学说,是著名的戏曲家、戏曲理 论家。主要成就有:
从结构而言,比元代四折一楔子来得自由;
在曲调上,明杂剧兼用南曲,比元杂剧单用 北曲要灵活;
在演唱方式上,明杂剧打破了元杂剧一人主 唱的做法,富于变化;
题目正名的位置也不只限定于末尾,而是较
为灵活。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7)明代杂剧与传
奇
3
一、明初的杂剧
在创作上较为单调 由于朱元璋立国后非常重视戏曲的教化作用(四书
五经,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 海错,贵富家不可无) ;同时禁止乐人装扮历代帝王 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严酷的政策导致了明初 戏剧题材的偏狭。
宫廷派剧作家应运而生 这就促使杂剧创作从平民化走向宫廷化、贵族化。
题材较为狭窄,内容贫弱苍白,伦理教化、歌功颂 德与神仙道化等剧目在此期的创作中占据主流,显 示出脱离现实的思想倾向,但在艺术形式上有所革 新,开始突破元杂剧的体制规范并趋向雅化。
4、戏剧理论迅速跟进。
其一,吕天成的《曲品》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批评专著。
其二,王骥德的《曲律》中国是古代我文国学史最第四早卷而(7)明又代全杂剧面与传的戏曲理论著作。
奇
8
(二)王九思与康海 1. 二人都居于“前七子”之列,是同乡好友,是亲
家,都师承马中锡,同为弘治朝进士,又都受刘瑾 牵连而被削籍免官;同时他们在明杂剧的发展历程 中都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
三、明代戏曲的基本特征 数量众多;题材多样;审美风格的雅化(文人化、官吏化,作
家雅化;南方音乐的运用,音乐雅化;士大夫、文人情调的增 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7)明代杂剧与传
奇
2
第二节 明代的杂剧
明代杂剧由元杂剧发展而来,但在数量和质 量上与元代相比,均有减少和退化。在体式 上,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三是宣扬教化的节义道德剧,有九种。其中六部写妓女的忠贞之情,如 《烟花梦》、《香囊怨》。
四是水浒剧,有《黑旋风仗义疏财》、《豹子和尚自还俗》两种。剧情皆 为《水浒传》未载事迹,对研究水浒故事颇有文献价值。
在杂剧形式上,朱有燉颇多独创:
其一,打破了一本四折和一人主唱的惯例,采用对唱、合唱、轮唱等形式。 如《牡丹园》、《曲江池》都是五本,《曲》还是二个楔子。
2、王九思: 代表作《杜子美沽酒游春》,一名《曲江春》,简
剧中孙行者诙谐风趣、勇于战斗的性格已较突出。与小说相 比,明显是早期形态,对研究西游记故事演变有着重要价值。
全剧六本二十四折,除第一本为旦本由唐僧母主唱外,其余 各本均由旦、末分唱,这些都突破了元杂剧的通常体制。
2、刘东生:代表作是《金童玉女娇红记》二本,取材于宋梅 洞传奇小说。写申纯、王娇娘爱情故事,因种种阻隔最后始 得成婚,结尾点明二人是金童玉女下凡,同归天府。改原作 悲剧结局为喜剧,并加重了仙道成分。
2、就思想内容而言,此期的杂剧创作题材不断拓展,思想渐次深化,抒 写文人愤懑不平的抒情剧、嘲弄世态人情的讽刺剧、歌颂以情反理的爱 情剧成为剧坛主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3、就艺术形式而言,杂剧的体制进一步解放,更加灵活多样,首先在体 制上打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成规,剧本可长可短,尤其是单折杂剧 (又称短剧)为数甚多;其次在曲调上杂剧南曲化蔚为风尚,不再纯用 北曲,而是南北曲兼用,甚至出现了全用南曲的“南杂剧”;再次在演 唱上也打破了一人独唱的局面,剧中角色都可演唱,缩短了杂剧与传奇 的区别。但此期的杂剧大都是案头之作,距离群众与舞台越来越远。
其一,其戏曲理论专著《太和正音谱》二卷,选录北曲曲牌 335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北杂剧曲谱;收录、品评元及明初 曲家203人(风格),收录杂剧名目多种,并对曲的体例、流 派、制曲技术、杂剧题材分类、古剧角色源流,以及戏曲声乐 歌唱方法、宫调性质等均有论述,为研究北曲的要籍。
其二,创作剧本12种,现存《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 私奔相如》两种。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7)明代杂剧与传
奇
5
2、朱有燉。朱元璋第五子朱橚之长子,袭封周王,谥“宪”,故世称周宪 王。别号锦窠老人、诚斋等。其《诚斋乐府》包含31种杂剧,是保留杂剧 最多的作家。
就内容来说,其作大多粉饰太平和宣扬封建道德,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点缀升平、歌功颂德的庆贺剧,有《八仙庆寿》、《牡丹仙》等十种。 二是谈玄慕道、度脱成仙的神仙道化剧,有《十长老》等十种。
其二,运用南北合套的体制,促进了杂剧自身的艺术更新。如《吕洞宾》 末唱北曲,旦唱南曲。
其三,语言质朴本色,音中律国古谐代文和学优史第美四卷,(7)比明代较杂剧适与合传 舞台演出。
奇
6
(二)杨景贤与刘东生:都是横贯元末明初的作家,都为明 中后期杂剧的南曲化有所贡献。
1、杨景贤:著有杂剧18种,今存《西游记》一种,主要写唐 僧西天取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