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崇德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崇德尚义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和精神生活不断拓展的渐进过程。

原始初民为了生存,相互扶持,依*集体的力量,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展开了艰辛的拼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随之诞生,由此而形成的利益集团在利益的驱动下,相互间开始了勾心斗角的掠夺争战与搏杀。

时代的需求,让人类理性的光辉———道德的思想,也在这血与火的交织中,落地生根。

中华民族道德的思想源远流长,是人类最早施行道德教化的民族之一。

据上古典籍《尚书》记载,帝尧时代中华民族就已经开始了道德教育。

“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为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契是帝尧时代主管教育的一名官员,这是帝尧与契之间的对话。意思是:契呀,百姓之间不相亲,社会中的人伦关系不合协,你要认真地实施教化,让他们慢慢地变得好起来。这应该是中国历史典籍中,实

施道德教育的最早文字记载。由此,人们各种野蛮陋习渐渐改变,人际间的矛盾冲突得以缓和,帝尧也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德行高尚,可与上天比美的一代圣贤君王。

汉字的“德”字,最早出现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里。在德字的古字形中,两旁的双立人代表的是“道路”,中间是一只眼睛,它以象形的组合告诉人们,要做到有德,就应该睁大眼睛,认清道路,万不可误入歧途,丢弃德行。

在后来周初的钟鼎文里,德字下面又多了一颗“心”。这不是古人多此一举,而实在是独具匠心。它告诉人们走正道,不仅需要睁大眼睛,更应该用心去思考,去辨别,才能保持德行完美,无愧于心。

汉代的《说文解字》认为:古代的“德”字和“得”字是相通的。德,是说通过自身修正,养成高尚德行,“内得于已”;同时还要德施于人,使众人得益,这就是“外施于人”。

一个“德”字的逐渐演化,凸显出中华民族对“德”的追求和深遂的思想含意。

德字易写,立德不易。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集团,乃至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盛或衰,或起或落,或褒或贬,或笑或骂,都与“德”字相关。一个“德”字,度量着古往今来世间的万人万事。

奴隶制时代,应当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安阳小屯发掘的祭祀坑内,数百具尸骨,在重见天日的静默之中,无言地倾诉着殷商帝王的荒淫与残暴。

殷末无德暴君纣王,传说荒淫无度,暴政酷刑,无所不为,最后弄得天怨人怒,武王起兵伐纣,殷朝奴隶倒戈,逼得他最终自焚于鹿台之上。临死前他曾大呼:为何天不佑我!他哪里知道,倒台的原因与天无关,实在是无德所致。即便世间真的存在天的护佑,以天地之道,也只护佑那些有德之君,积德之身,厚德之政。所以到了周王朝,周公对成王的教诲便成了“明德慎罚”、“敬德保民”、“以德配天”。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向我们演绎了这样一个事实:立德,是古人为人处世的第一件大事;同时,帝王之德、执政者之德与国家之德乃至社会之德、民众之德,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关系的德行整体,其中帝王之德与执政者之德当是众德之要。而一旦此德与民德相悖,便会出现民心涣散,社会动荡,以至政权风雨飘摇的境况。由此,以民为本的“贵民”思想,便成了帝王之德,执政者之德最重要的组成部份。

“德治”思想的集大成者,当推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他一生致力于弘扬西周以来的道德文化传统,努力寻找治国平天下的道路。他十四年颠沛流离,宣扬“德治”和“仁政爱民”思想,周游于列国。虽然他生不逢时,到处碰壁,可是他思想的光辉,却洞烛百世,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世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另一位儒家代表人物孟子,面对兵荒马乱的社会,也曾用他的道德仁义思想游说各国君王。

一次,孟子问齐宣王:“如果有人把妻儿托给朋友去远行,回来后却发现妻儿在挨饿受冻,他该怎么办?”齐宣王说:“应该和他绝交。”孟子又问:“如果管刑罚的官吏管不好下级,该怎么办?”齐宣王又答:“撤职!”孟子再问:“如果一个国家治理不好,又该怎么办?”齐宣王只好顾左右而言他,不敢再答了。

孟子的意思很清楚,国君的任务就是实施仁政,管理好国家,为天下百姓谋求利益。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那他最终将被人民所唾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的话,代表了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

历史典籍《左传》,在德治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立德、立功、立言”的理念。所谓“立德”,对国家社会来说就是树立道德规范,弘扬道德榜样,德化社会;对个人来说则是修身养性,怀德于心,施德于人。所谓“立功”,就是为国家兴旺、社会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建功立业。所谓“立言”,就是著书立说,传播真理,让至真至善至美的东西流行于天下。

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有无数的思想家、政治家和仁人志士,都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的价值取向,锲而不舍地追求着。然而,他们却常常受到历史的嘲弄,在封建帝王手中,“民本”思想、“德治”思想,不过是玩弄于股掌之中治世安民之术,以此保证王朝的延续。所以,两千年来,一代又一代封建王朝,以惊人的相似,在历史的舞台上,出演了一幕又一幕的悲剧、喜剧、闹剧,形成了中国历史上难以化解的历史周期率的怪圈。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清初,有一位颇具现代人眼界的思想家黄宗羲。他曾以惊人的勇气,向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大声宣告:“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如同电光石火,划破了两千余年民本思想激炫着的夜空,成为中国“民权”思想最早的宣言。只可惜,这瞬间闪亮的孤弱的呼声,很快就淹没在改朝换代的喧嚣之中,只留下后世人们对他的崇敬和感悟。

一九一一年,是中国人民应该铭记的历史时代。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统治,中国的历史开始书写新的历史纪元。“民族、民权、民生”,这振聋发聩的“三民主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第一次被提升为国家的纲领。然而刚刚剪去辫子的中国民众,在新鲜的混沌之中,还没来得及体味“三民主义”的滋味,便被军阀混战的枪炮声,又打得晕头转向了。中国的政治至此也没有成为中国人民的政治;“天下”人的天下至此也没有成为中国人民的天下;人民仍然在饥饿、贫困、战乱、动荡中挣扎。无情的现实,让孙中山先生带着“三民主义”的宏伟理想抱恨终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