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肿瘤 病情说明指导书

合集下载

纵膈肿瘤健康教育

纵膈肿瘤健康教育

(一)术前健康指导1、讲解肿瘤可能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压迫气管可造成气管移位或引起呼吸困难,如压迫上腔静脉可引起上肢浮肿。

2、如有上腔静脉压迫征者,不宜在上肢作静脉滴注。

3、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术前准备的主要内容,取得病人的合作。

4、劝导病人戒烟,保持口腔清洁(二)术后健康指导1、向患者说明术后咳嗽,咳痰的必要性,鼓励其咳嗽咳痰。

2、在情况允许下,鼓励多饮水,每日1000毫升,分四次。

3、病情稳定后给予半卧位,鼓励病人尽早活动,预防并发症。

4、指导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勿过饱。

5有胸腔闭式引流者,指导患者多翻身,避免压住胸管,影响引流(三)健康教育1、学会自己测体温、数脉搏、呼吸成人正常脉搏60-100次/分,呼吸16-20次/分,腋探体温36-37℃(避免刚运动、进食或洗澡后测量体温)。

2、休息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防寒保暖,避免感冒:有工作单位建议休息2-3个月,减少工作量和工作时间。

要有充裕的睡眠时间,穿宽松棉质睡衣,使用棉质床上用品,保证睡眠质量,半年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3、运动适当运动。

运动前后数脉搏。

先做热身运动,慢走→快走,每天走2公里,注意不要太快。

4、呼吸锻炼在运动过程中配合呼吸运动,1、2吸,3、4呼。

5、饮食吃得好才能感觉好。

多吃易消化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类、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酸奶、鸡蛋、鸡肉。

多喝白开水、肉汤、果汁。

6、伤口护理胸部伤口一般8-10天拆线。

拆线后伤口愈合良好可洗澡。

伤口局部痂皮不要强行撕脱;不要揉搽伤口;局部伤口疼痛可逐渐缓解,必要时可药物止痛。

体温高热38℃以上,连续3天要通知医生。

7、戒烟、酒必须戒烟,不可以放松警惕,让自己有借口在吸烟,告知亲戚朋友你已戒烟。

8、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洗头,洗澡,剪指甲。

9、疼痛胸部疼痛,影响日常生活或休息,应适当以药物止痛。

10、保持良好情绪,树立信心今次是人生的重大考验,我们要懂得疼爱自己,为自己打气,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

纵隔肿瘤临床诊疗规范

纵隔肿瘤临床诊疗规范

纵隔肿瘤临床诊疗规范【定义】是纵隔部位生长的肿瘤,来源复杂,良性多见【诊断】(一)病史,不少病例无临床症状,仅在X线胸部检查时发现。

常见的症状是由于纵隔组织或脏器受压所致或因肿瘤及其周围组织感染引起的症状。

1.呼吸道症状:(1)胸闷、胸痛:一般在胸骨后或患侧胸部,剧烈疼痛大多数恶性肿瘤侵及骨格或神经。

(2)咳嗽、咳痰:为气管,支气管受压或肺部炎症所致或肿瘤对胸膜的刺激。

2.神经系统症状:(1)膈神经受累可引起呃逆和膈肌运动麻痹。

(2)喉返神经受累,可引起声嘶。

(3)颈交感神经受累,可引起霍纳综合征。

(4)肋间神经性肿瘤,可产生相应区域疼痛或感觉异常。

3.感染症状:肿瘤感染或囊肿穿破到支气管或肺,可引起肺部感染症状。

4.受压症状:(1)上腔静脉受压:引起上肢、头面部血液回流受阻,该部静脉怒张及颅内、头部、面部水肿。

(2)食管、气管受压,引起吞咽困难及气急等呼吸困难症状。

(3)偶见神经源性肿瘤经椎间孔伸入脊椎管内,压迫脊髓,引起截瘫。

5.特殊症状:(1)畸胎瘤破入支气管,可咳出豆渣样皮脂物及毛发。

(2)支气管囊肿破入支气管,可表现与支气管胸膜瘘相似的症状。

(3)部分胸内甲状腺肿瘤,可能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

(4)胸腺瘤病人有10~20%伴有重症肌无力。

(二)体格检查:1.早期病人多无明显体征。

2.随病情发展,出现因肿瘤压迫相应的体征,如上腔静脉受压出现面部,颈部浅静脉怒张,淋巴结肿大;霍纳综合征等。

3.合并重症肌无力者出现肌无力。

(三)辅助检查:1.胸部X线检查:(1)透视:注意肿瘤位置、密度,边缘分界,观察肿块有无搏动,并分清是本身搏动或是被动性搏动,肿块能否与主动脉阴影分离,还应注意肿物是否能随吞咽,呼吸移动。

(2)胸片(包括正,侧位片,分层片):了解肿瘤位置,密度,境界。

上前纵隔以胸骨后甲状腺、胸腺瘤多见,下前纵隔以畸胎瘤,皮样囊肿多见,后纵隔以神经源性肿瘤,食道囊肿多见。

2、胸部CT检查:能较准确显示纵隔肿瘤部位、范围,与邻近组织的关系,了解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

纵隔肿瘤医学教案模板范文

纵隔肿瘤医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纵隔肿瘤的定义、分类、病因和临床表现。

2. 掌握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 培养学生运用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纵隔肿瘤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2. 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教学难点:1. 纵隔肿瘤的诊断。

2. 纵隔肿瘤的治疗原则。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相关医学文献3. 纵隔肿瘤病例分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纵隔肿瘤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纵隔肿瘤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二、新课讲授1. 纵隔肿瘤的定义和分类- 纵隔肿瘤是指起源于纵隔的肿瘤,包括胸腺瘤、胸内甲状腺肿、支气管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淋巴肉瘤、恶性淋巴瘤、心包囊肿、脂肪瘤、神经原性肿瘤、食管囊肿等。

- 纵隔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2. 纵隔肿瘤的病因- 纵隔肿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有关。

3. 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 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个典型的纵隔肿瘤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了解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纵隔肿瘤的理解程度。

二、新课讲授1. 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 X线检查:胸部X光片、CT扫描、MRI等。

-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

- 纵隔镜检查:观察纵隔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等。

2. 纵隔肿瘤的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性质、大小、位置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放射治疗:适用于部分恶性肿瘤。

- 化学治疗:适用于部分恶性肿瘤。

- 支持治疗:包括营养支持、镇痛等。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四、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医学文献,了解纵隔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

纵隔肿瘤症状详述

纵隔肿瘤症状详述

纵隔肿瘤症状详述*导读:纵隔位于胸廓的中央。

上自胸腔入口,睛达膈肌,左右以纵隔胸膜,前后以胸骨和胸椎为界。

胸骨角水平以上的区域称为纵隔。

心包前称为前纵隔,心包所在处称为中纵隔,心包脊柱之间称为后纵隔。

……(一)上纵隔肿瘤最常见的是胸腺瘤和胸内甲状腺瘤。

1.胸腺瘤多位于前上纵隔或前中纵隔,约占原发性纵隔肿瘤的1/4~1/5,男女发病相等。

30%为恶性,30%为良性,40%为潜在或低度恶性。

良性者常无症状,偶在X线检查时发现。

若肿瘤体积较小,密度较快,紧贴于胸骨后,X线检查颇难发现。

胸腺瘤多邻接升主动脉,故可有明显的传导性搏动。

按组织学特点可分为淋巴细胞型、上皮网状细胞型、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混合型等。

常见的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占优质的良性胸腺瘤,若手术切除不彻底,有复发和浸润转移之可能。

上海中山医院报告12例胸腺瘤,手术时5例已有明显恶变,故胸腺瘤可认为是低度恶性肿瘤,术后应给于放射治疗。

恶性胸腺瘤易侵犯周围组织,可发生程度不等的胸骨后疼痛和气急,晚期患者可产生血管、神经受压的症状,如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膈肌麻痹,声音嘶哑等。

约10%~75%胸腺瘤患者可有重症肌无力的症状,但重症肌无力患者仅有15%~20%有胸腺的病变。

切除肿瘤后约2/3患者的重症肌无力症状得到改善。

少数患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皮质醇增多症、红斑狼疮、γ-球蛋白缺乏症和特发性肉芽肿性比肌炎。

X线检查,在前上纵隔见到圆形或椭圆形块影,良性者轮廓清楚光滑,包膜完整,并常有囊性变:恶性者轮廓粗糙不规则,可伴有胸膜反应。

胸腺瘤手术切除果良好。

Legg分析51例胸腺瘤手术疗效,有局部浸润者5年生存率为23%,无浸润者5年生存率达80%。

上海胸科医院报告207例胸腺瘤术后5年生存率为59.7%,10年生存率43.4%。

2.胸内甲状腺肿包括先天性迷走甲状腺和后天性胸骨后甲状腺。

前者少见。

为胚胎期残留在纵隔内的甲状朱组织,发育成甲状腺瘤,完全位于胸内,无一定位置。

纵膈良性肿瘤

纵膈良性肿瘤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2天
□清醒后6小时进流食
□吸氧
□体温、心电、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胸管引流记量
□持续导尿,记24小时出入量
□雾化吸入
□镇痛药物
临时医嘱:
□止血药物使用(必要时)
主要
护理
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辅助戒烟
□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
□提醒患者术前禁食水
□呼吸功能锻炼
□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心理和生活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Leabharlann :1.2.□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纵膈良性肿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纵膈良性肿瘤(ICD-10:D15.2,Q34.1)
行纵膈良性肿瘤切除术(ICD-9-CM-3:34.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及其注意事项
□术前留置尿管
□手术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住院医师完成术后病程
□上级医师查房
□观察生命体征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长期医嘱:
□胸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饮食
□视病情通知病重或病危
□其他医嘱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隐血试验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3天
(术前日)

医院普外科纵隔肿瘤护理

医院普外科纵隔肿瘤护理

医院普外科纵隔肿瘤护理【概念】纵隔肿瘤按来源分为神经纤维瘤、畸胎瘤和胸腺瘤。

良性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恶性肿瘤可表现消瘦、贫血、胸闷、疼痛、恶病质等。

胸腺瘤常并发重症肌无力。

【评估】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

(2)循环、呼吸系统情况。

(3)有无胸骨后闷胀、疼痛、咳嗽、气短、心悸等。

(4)营养状况。

2、对纵隔肿瘤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3、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1、按胸部外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术前护理(1)观察病人有无胸骨后闷胀、胸痛、咳嗽、气短、心悸等症状,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2)针对病人异常心态,及时给予疏导,使其建立治疗信心。

(3)鼓励病人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

(4)遵医嘱及手术要求,做好术前常规准备。

3、术后护理(1)按全身麻醉病人护理常规,清醒后半卧位,床头抬高45°。

(2)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

(3)定时监测血压、心率、脉搏、呼吸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4)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呼吸的频率,听诊双侧呼吸音,术后一日拍床旁胸片。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咳痰无力的病人协助咳痰,鼓励其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

(6)保持纵隔引流通畅,观察引流量、颜色及性状,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

(7)维持体液平衡,遵医嘱静脉补液,注意电解质、酸碱平衡,记录24小时出入量.(8)遵医嘱持续镇痛泵止痛或注射镇痛药物。

(9)鼓励病人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10)鼓励并协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健康指导】1、合理搭配饮食,少量多餐,保证营养的摄入。

2、遵医嘱及病情,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量。

3、保持良好心态,促进康复。

纵隔肿瘤患者健康教育

纵隔肿瘤患者健康教育

纵隔肿瘤患者健康教育(一)疾病简介纵隔肿瘤是一组起源于纵隔的肿瘤,以良性者居多。

畸胎瘤多见于30岁以下,其余均多发生在40岁以上。

本病除淋巴肉瘤和恶性淋巴瘤多数预后良好。

手术治疗为主,恶变、转移病人,以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为主。

(二)健康指导1.术前指导(1)加强营养,术前晚进食少渣饮食,晚上10点以后禁食禁饮,以防止麻醉后呕吐物误入呼吸道。

(2)胸腺瘤重症肌无力者,术前遵医嘱按时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服药后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3)练习床上使用便器。

术前晚9时左右护士会给予灌肠以减轻术后腹胀。

(4)戒烟两周以上,配合护士练习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训练腹式呼吸和深呼吸。

(5)术前一天修剪指甲(趾甲)、理发、剃胡须,做好个人卫生后穿开襟睡衣,等待次日手术。

术前取下假牙及各种配饰交由家属保管,请勿带入手术室。

2.术后指导(1)术后六小时内禁食禁饮,去枕平卧。

六小时后可以少量饮水,若无不适,可以进食流质、半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

(2)术后呼吸道分泌物会增多,积极配合护士做好胸部体疗、深呼吸、有效咳嗽等。

(3)在床上多做翻身、抬臀等动作,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

(4)术后根据需要会留置多根管道,翻身或坐起时注意检查各种管道是否打折、松脱。

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不要随意移动胸瓶,以防脱落、倾倒,若不慎将胸瓶倾倒,应立即将胸瓶扶正并通知医护人员。

(5)术后初期,会留置尿管,拔除尿管后4小时内应解一次小便,以免时间过长导致尿潴留。

术后病情未稳定不能下床者,需在床上使用便器大小便。

(6)吸氧过程中不能随意调节氧流量,以免影响吸氧效果。

病区禁止吸烟及明火。

(7)胸腺瘤重症肌无力者,注意观察肌无力危象,如手握力、吞咽情况、呼吸状况,出现吞咽无力、呼吸困难等异常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8)胸腺瘤重症肌无力者,要按时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服药后,如有不适,应立即通知医务人员。

医院纵隔肿瘤手术患者健康教育流程

医院纵隔肿瘤手术患者健康教育流程

医院纵隔肿瘤手术患者健康教育流程纵隔肿瘤是指发生于纵隔的肿瘤,是临床常见的胸部疾病。

其包括原发肿瘤和转移性肿瘤。

位干纵隔内各种组织结构产生的肿瘤称为原发性纵隔肿瘤,而转移性肿瘤多见干邻近组织、器官恶性肿瘤的淋巴转移所致,如支气管癌。

(一)术前健康教育流程1.体位与活动指导。

取舒适卧位,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强度。

2.饮食指导。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观察有无进食梗阻。

3.术前准备。

参考肺部肿瘤手术患者健康教育流程。

4.心理指导。

告知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各种治疗和护理,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压力,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忧虑。

(二)术后健康教育流程1.体位与活动指导。

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

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活动时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2.饮食指导。

(1)全麻清醒后拔气管插管4~6小时后,饮少量温水,无呛咳后可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病情观察指导。

(1)监护知识指导术后常规带气管插管回监护室,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至麻醉完全清醒。

讲解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痰等设备的作用,避免患者紧张焦虑。

(2)讲解术后回病房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严密监测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不要随意取下电极片、血氧探头及鼻氧管。

(3)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敷料干燥。

(4)观察疼痛情况,指导患者进行疼痛评分,根据分值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分散注意力、正确翻身等,必要时使用镇痛药物。

使用镇痛泵者,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抑制。

(5)讲解可能出现术后出血、纵隔感染等并发症,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咳痰,必要时雾化吸入。

4.引流管护理指导。

(1)指导患者及家属妥善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及其他管道,翻身活动时注意不要牵拉管道。

对躁动不合作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约束措施,防止脱管。

(2)避免管道打折、受压、扭曲,定期从引流管的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以保持引流通畅。

08 纵隔肿瘤护理常规

08 纵隔肿瘤护理常规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2013年2月修订
纵隔肿瘤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特别是体温变化,根据医嘱及时给予抗感染,必要时采
取降温措施。

2、加强营养支持,纠正营养失调。

3、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便,排尿训练以及掌握深呼吸、有效咳嗽方法。

4、做好术前宣教,给予术前心理疏导,消除恐惧、忧虑。

5、如有肿瘤压迫导致呼吸困难者予氧气吸入,必要时使用呼吸机。

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尤其取正中切口者,观察有无颈静脉怒张及伤口出血,
病情平稳后取半卧位。

2、妥善固定纵隔引流管并维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并准确记
录。

如有异常,应立即汇报医生处理。

3、呼吸道护理:
(1)给予氧气吸入。

(2)每1-2小时协助病人翻身。

鼓励有效咳嗽、排痰,做腹式深呼吸。

(3)常规雾化吸入每日两次。

4、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可进清淡易消化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食。

5、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四肢,抬臀,锻炼患侧肢体,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8。

纵膈肿瘤健康教育

纵膈肿瘤健康教育

纵膈肿瘤健康教育
一、概述
指源于纵隔的肿瘤,包括胸腺瘤、支气管囊肿、畸胎瘤、淋巴肉、食管囊肿、恶性淋巴瘤及脂肪瘤等,良性较多。

二、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为主,恶性病变可能者、转移者,辅以化疗、放疗。

2.恶性淋巴瘤可放疗、化疗相结合。

三、疾病指导
1.有效咳嗽、咳痰向患者讲解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的意义并给予指导,出院后仍应坚持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

2.功能锻炼告知患者锻炼应早期进行并循序渐进,但不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如跑步、抬举重物等。

3.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受凉感冒及各种感染,促进康复。

4.定期复诊出院后需定期来院复诊,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青年护士在职培训实践指引》
拟定:许**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纵隔肿瘤的诊疗和鉴别诊疗宣教

纵隔肿瘤的诊疗和鉴别诊疗宣教
侧位胸片肿块主要位于中纵隔中上部旳 气管及肺门区。
可沿肺间质浸润至肺内,形成自肺门向 肺野旳放射状线条及小结节影。
对放疗敏感,短期内明显缩小甚至消失。
胸部正位片(A)示中上纵隔对称性增宽; 侧位片(B)示中纵隔高密度肿块
CT与MRI
纵隔内一侧或双侧,单个或多组淋巴结 增大,且融合成块。呈略低于软组织密 度,CT值30~40HU,密度可不均匀。 M信R号I。上T1WI呈中档信号,T2WI可呈高
❖密度较淡而不均匀,瘤内可有散在不规 则钙化,亦可见短杆状骨骼或牙齿影, 为畸胎类肿瘤较特征性体现。
❖肿瘤短期内增大应疑有恶性变化旳可能, 但仍需除外肿瘤继发感染或肿瘤内出血
纵隔畸胎瘤。胸部正位片(A)示纵隔影 略宽,密度增高;侧位片(B)示前上纵 隔高密度肿块
CT与MRI
❖1. 囊性畸胎瘤 ❖体现为单房或多房影,边沿较清或呈大
畸胎瘤 Teratoma
病理与临床
畸胎瘤为较多见旳纵隔肿瘤,发病率仅 次于胸腺瘤和神经源性肿瘤,由胚胎期 胸腺始基多极化细胞脱落随心血管旳发 育携入胸腔演变而成。病理一般分为囊 性畸胎瘤和实性畸胎瘤两类。囊性者称 皮样囊肿,含表皮及其附件成份,单房 或多房,房内含皮脂样或粘液样液体, 囊壁为纤维组织。
增强扫描,一般不增强或轻微增强,以 周围轻微增强为主。
可见大血管受压、移位及气管受压变窄。 浸润至胸膜和心包时可引起积液。
CT不同层面平扫(A、B)示纵隔内多
发对称性淋巴结肿大,融合成片;同层 面增强图像(C、D)示淋巴结轻度强化, 纵隔大血管被包埋于肿块之中
Hodgkin disease, thoracic. CT scan showing bulk disease
❖恶性胸腺瘤侵犯心包或胸膜时,可出现心 包积液、胸腔积液及胸膜多发性结节影, 极少远处转移。

纵膈肿瘤术后康复指导

纵膈肿瘤术后康复指导

纵膈肿瘤术后康复指导(2013版)一、概念纵膈不是器官,而是一个解剖的区域。

纵膈里的组织器官多,因而可发生多种多样的肿瘤,即使肿瘤很小也会引起循环、呼吸、消化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

儿童纵膈肿瘤的发病率较成人为低,但癌变机会多。

约有2/3的病儿早期有咳嗽、低热、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是和儿童胸腔容量小有关。

有些病儿在胸部X线检查时偶而发现,如果是恶性肿瘤则有贫血和消瘦现象。

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早就医,医生可由胸部X摄片来确定肿瘤部位和大小,通过超声波检查得知肿瘤的性质。

二、术后指导1、病情观察①监测生命体征,1/15min;②麻醉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而窒息,意识恢复,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③注意有无呼吸窘迫现象2、呼吸道护理①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及双肺呼吸音,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②根据缺氧状态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③协助翻身叩背,鼓励深呼吸咳嗽咳痰3、饮食护理胃肠蠕动恢复后,即可进食流质、半流质饮食;宜为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4、活动与锻炼①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预防肺不张;②指导卧床患者被动肢体按摩和主动背屈、肩关节运动,预防关节强直及失用性萎缩5、引流管护理①妥善固定,保持引流管通畅;②观察引流液性状、颜色和量。

若引流量。

若引流量≥200ml/h,持续2~3h鲜红色.立即报告医生,必要且寸开胸止血;6、并发症护理重症肌无力危象: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发绀、气管内分泌物增多而无力排出致严重缺氧,严重者引起急性呼吸衰竭,试验注射腾喜龙,肌力增强,支持此诊断。

掌握抗胆碱酯酶药物的给药途径及剂量,防止胆碱能危象的发生。

三、出院指导①不要吸烟。

香烟的烟雾中有多种致癌物质;②提倡科学的膳食结构。

③少吃霉变及发霉的粮食;④不饮酒或少饮酒⑤避免或减少职业性致癌因素。

肿瘤 病情说明指导书

肿瘤 病情说明指导书

肿瘤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肿瘤概述肿瘤(tumor)是机体细胞在各种始动与促进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的生长不受正常机体生理调节,而是破坏正常组织与器官。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可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及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交界性肿瘤。

有明确肿块形成的为实体瘤,而没有明确肿块的为非实体瘤,非实体瘤大多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英文名称:tumor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部分可能跟遗传有关,如乳腺癌、结直肠癌。

发病部位:其他常见症状:肿物形成、疼痛、出血、溃疡、梗阻主要病因:病因不明,受物理、化学、生物、遗传等因素影响所致检查项目:血常规、酶学检查、肿瘤标志物、X 线、CT、MRI、病理学检查重要提醒:肿瘤越早治疗治愈性越高,如有身体不适,应及时就诊。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肿瘤的发病特点三、肿瘤的病因病因总述: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可由化学、物理、生物、遗传等多种因素综合导致。

不同的肿瘤,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大小各异。

基本病因:1、相关致病因素(1)化学因素:化学致癌物种类繁多,目前认为对人类总的癌症风险而言,最重要的化学致癌物是香烟中的多种致癌因素。

除香烟外其他的化学致癌物主要是燃烧和有机合成物、某些食品成分等。

此外,人体本身的某些生理和病理过程如炎症、氧化应激反应及反复组织损伤等,也可以产生致癌的化学物质氧自由基。

(2)物理因素:目前为止已经肯定的物理致癌因素主要包括电离辐射、紫外线辐射和一些矿物纤维(如石棉纤维)。

(3)生物因素: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4)遗传易感因素:目前认为,绝大多数肿瘤由环境因素引起。

而对于暴露在同样环境中的人,有的人发生肿瘤,有的人不发生,其中可能是个人遗传特征中的肿瘤易感性在起作用。

纵隔肿瘤疾病研究报告

纵隔肿瘤疾病研究报告

纵隔肿瘤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纵隔肿瘤所属部位:胸部就诊科室:肿瘤科,心胸外科病症体征:面部水肿,吞咽困难,胸闷疾病介绍:纵隔位于两侧肺之间,以胸骨和胸椎为其前后界,内有许多重要器官,有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心包,食管,胸腺及大量脂肪,神经和淋巴管等组织,因先天发育过程异常或肿瘤形成,就成为纵隔肿瘤,纵隔内肿瘤种类繁多,有原发的,有转移的,原发肿瘤中以良性多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为恶性,为标明病变在纵隔所在部位,可将纵隔划分为若干部分,以胸骨与第4胸椎下缘水平分为上,下两部,将含有很多重要器官的纵隔间隙称为内脏器官纵隔(中纵隔),右气管,心包前的间隙为前纵隔;在气管,心包后方(包括食管和脊柱旁纵隔)称为后纵隔,据国内统计资料显示,纵隔肿瘤发病率以神经源性肿瘤占第一位,其次为畸胎类,胸腺肿瘤和甲状原肿瘤,各种囊性肿瘤最少症状体征:临床表现:一般而言,纵隔肿瘤阳性体征不多,其症状与肿瘤大小、部位、生长方式、质地、性质等有关。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可生长到相当大尚无症状或很轻微。

相反,恶性肿瘤侵犯程度高,进展迅速,可在较小时已出现症状。

常见症状有胸痛、胸闷、咳嗽、头面部水肿、一侧面部无汗、吞咽困难等。

此外,还可出现一些与肿瘤性质相关的特异性症状:如随吞咽上下运动为胸骨后甲状腺肿,咳出头发样细毛或豆腐渣样皮脂为破入肺内的畸胎瘤;伴重症肌无力者为胸腺瘤等。

诊断: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纵隔肿瘤重要手段。

透视检查可观察肿块是否随吞咽上下移动,是否随呼吸有形态改变以及有无搏动等。

X线正侧位胸片可显示肿瘤部位、密度、外形、边缘清晰光滑度、有无钙化或骨影等。

CT或核磁共振能进一步显示肿瘤与邻近组织器官关系,更是必不可少的检查。

必要时可作心血管、支气管造影。

超声可鉴别实质性、血管性或囊性肿瘤。

放射性核素可协助诊断胸骨后甲状腺肿。

颈部肿大淋巴结活检。

气管镜、食管镜、纵隔镜检查。

胸腔镜纵隔肿物活检。

诊断性放射治疗,在短期内能否缩小,有助于鉴别对放射性敏感肿瘤,如恶性淋巴瘤。

纵隔肿瘤诊疗常规

纵隔肿瘤诊疗常规

纵隔肿瘤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症状与肿瘤大小、部位、性质及生长速度有关,多数无症状;2.有时可有胸闷、胸痛、呼吸道症状、声嘶和食管受压症状。

[物理检查】1.全身检查:(1)Horner综合征;(2)头、面、上肢肿胀发绡,颈浅静脉怒张等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3)颈部淋巴结肿大。

2.专科检查,重症肌无力表现。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和血电解质;2.器械检查:胸部X平片,胸部CT,必要时加作胸部MRI 以判断肿瘤有否侵犯胸部大血管;胸部B超可鉴别肿瘤为实质性,囊性亦或为血管性;考虑为胸骨后甲状腺肿需行ECT 甲状腺显像。

3.特殊检查:(1)表浅肿大的淋巴结活检;(2)电视胸腔镜探查及活检。

【诊断要点】1.症状与肿瘤大小、部位及生长速度有关、多数可无症状。

可表现为胸痛,咳嗽、咯出毛发、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及全身乏力等,体征可表现为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颈部包块、颈静脉怒张、Horner征,呼吸音异常、血管杂音等。

2.胸部X线检查可确定肿瘤部位、外形、密度、有无钙化等;肋骨、脊柱等有无骨折破坏。

3.B超、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放射线核素扫描、食管钢餐检查,以及气管、食管镜检查等,均有助诊断。

【鉴别诊断】1.肺结核。

2.肺部良性肿瘤。

3.肺脓肿。

4.纵隔肿瘤。

5.肺炎。

【治疗】1.非手术治疗:(1)恶性淋巴源性肿瘤适用放射治疗。

(2)恶性纵隔肿瘤已侵入邻近器官而无法切除,或己有远处转移者。

(3)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应先作内科治疗,减轻肌无力症状。

2.手术治疗:不论良性或恶性纵隔肿瘤,一旦明确诊断,均宜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肿瘤已切除,症状及体征消失,无手术后并发症。

2.好转:肿瘤姑息性切除或化疗、放疗后肿瘤缩小,症状体征明显减轻。

.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1.出院标准】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隔肿瘤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纵隔肿瘤概述纵隔肿瘤(mediastinal tumors)是指发生于纵隔内各种组织和结构内的肿瘤和囊肿,常见症状包括咳嗽、胸痛、畏寒、发热及气急等。

纵隔区肿瘤种类繁多,既有原发,也有继发。

原发性肿瘤中以良性多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为恶性。

纵隔实际上是指胸骨与脊椎之间的胸腔,上连颈部,下止于膈肌。

纵隔内有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神经胸腺、胸导管、丰富的淋巴组织和结缔脂肪组织。

为了便于纵隔病变的解剖定位,通常将纵隔划分为上、下两部。

下纵隔再以心包前后界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英文名称:mediastinal tumors。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肺积、咳嗽、胸痹。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纵隔,胸部。

常见症状:咳嗽、胸痛、畏寒、发热。

主要病因: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X线、CT、MRI、超声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活检穿刺检查。

重要提醒:若患者在体检时发现胸部存在异常肿块或平时感觉胸部不适,应尽快到医院接受进一步的诊治。

临床分类:常见的纵隔肿瘤包括:1、神经源性肿瘤多起源于交感神经,少数起源于外围神经。

这类肿瘤多位于后纵隔脊柱旁肋脊区内。

以单侧多见。

肿瘤较小时无明显症状,较大可压迫神经干或恶变侵蚀时可发生疼痛。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可分成两大类:(1)自主神经系统肿瘤:大多起源于交感神经。

恶性的有神经母细胞瘤及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良性的有神经节细胞瘤。

尚有少数发生于迷走神经的神经纤维瘤。

(2)起源于外围神经的肿瘤:良性的有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

临床上这两类肿瘤表现相似,故有人统称为神经纤维瘤。

多发生于脊神经根或其近侧段,亦有少数来自肋间神经。

恶性者有恶性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肉瘤。

2、畸胎瘤与皮样囊肿多位于前纵隔,接近心底部的心脏大血管前方。

根据胚层来源虽可分成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和畸胎瘤(含外、中、内三种胚层组织)三种类型,但其发生学相同。

畸胎瘤多为实质性,内含大小不同、数目不等的囊肿。

囊壁常有钙化片,内除有结缔组织外还含有表皮、真皮及皮脂腺等。

囊内多为褐黄色液体,混有皮脂及胆固醇结节,并有毛发。

实体部分有骨、软骨、肌肉、支气管、肠壁及淋巴样组织等。

10%的畸胎类瘤为恶性。

3、胸腺瘤多位于前上纵隔。

分皮质型、髓质型和混合型三类。

呈椭圆形阴影或分叶状,边缘界限清楚。

多为良性,包膜完整。

但临床上常视为有潜在恶性,易浸润附近组织器官。

其中约15%的病人合并重症肌无力。

反之,重症肌无力病人中约有半数以上有胸腺瘤或胸腺增生异常。

有些退化的残余胸腺内含有活跃的生发中心,常迷走异位于气管前、甲状腺下极、肺门、心包、膈肌等处的脂肪组织内。

胸腺因涉及人体免疫功能,有些病症可能与自身免疫机制改变有关。

4、纵隔囊肿较常见的有支气管囊肿、食管囊肿(或称前肠囊肠或肠源性囊肿)和心包囊肿,均因胚胎发育过程中部分胚细胞异位而引起。

三种囊肿均属良性。

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壁薄,边缘界限清楚。

5、胸内异位组织肿瘤和淋巴源性肿瘤前者有胸骨后甲状腺肿、甲状旁腺瘤等;后者多为恶性,如淋巴瘤等。

肿块常呈双侧性且不规则。

淋巴源性肿瘤不宜手术,多采用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

6、其他肿瘤一般有血管源性、脂肪组织性、结缔组织性、来自肌组织等间叶组织肿瘤。

较为少见。

二、纵隔肿瘤的发病特点三、纵隔肿瘤的病因病因总述:大多数纵隔肿瘤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清楚。

基本病因:大多数纵隔肿瘤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清楚。

危险因素:暂无资料。

诱发因素:暂无资料。

四、纵隔肿瘤的症状症状总述:大多数纵隔肿瘤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清楚。

典型症状:1、局部症状多由直接侵犯或者压迫相邻结构引起。

(1)刺激或压迫呼吸系统:可引起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甚至发绀。

破入呼吸系统可出现发热、咳脓痰甚至咯血。

(2)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

(3)压迫大血管:压迫无名静脉可致单侧上肢及颈静脉压增高。

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包括有面部上肢肿胀发绀、颈浅静脉怒张、前胸静脉迂曲等征象的上腔静脉综合征。

(4)压迫神经系统:如压迫交感神经干时,出现Horner综合征;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压迫臂丛神经出现上臂麻木、肩胛区疼痛及向上肢放射性疼痛。

哑铃状的神经源性肿瘤有时可压迫脊髓引起截瘫。

(5)累及胸壁、胸膜:可以引起胸痛、胸膜腔积液。

2、全身症状多由肿瘤分泌激素、抗体、细胞因子等活性物质所引起,如甲状旁腺瘤的高钙血症,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纯红细胞减少、风湿性疾病,类癌引起的Cushing综合征。

消瘦、贫血、恶病质等表现常常提示为恶性肿瘤或肿瘤负荷较大。

伴随症状:暂无资料。

病情发展:暂无资料。

并发症:膈肌麻痹、声音嘶哑、肋间神经痛等。

五、纵隔肿瘤的检查预计检查:患者出现咳嗽、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及X线、CT、MRI、超声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活检穿刺检查等。

体格检查:医生首先会询问患者的症状、既往病史,进行全面体检,了解大致病情。

重点观察患者有无特异性表现。

某些特异性症状对确诊意义较大,如随吞咽运动上下为胸骨后甲状腺肿;咳出头发样细毛或豆腐渣样皮脂为破入肺内的畸胎瘤;伴重症肌无力为胸腺瘤等。

实验室检查:1、肿瘤标志物检测评估体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是否发生变化。

如恶性畸胎瘤可出现甲胎蛋白(AFP)升高。

2、激素检测恶性畸胎瘤可出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升高;部分胸骨后甲状腺患者可以伴有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变;某些类癌可以伴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异常;成神经细胞瘤或者成神经节细胞瘤需要进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测定。

3、血清电解质检测甲状旁腺肿瘤患者可以出现血钙升高。

影像学检查:1、X线检测能够提供肿瘤大小、部位、密度、成分等信息。

2、CT检查可以区别脂肪、血管、囊肿及软组织肿块,明确肿瘤与周围结构间的关系。

增强CT能够发现心脏大血管的受累情况,已经成为纵隔肿瘤诊断中的常规检查。

CT检查并不能区分纵隔肿瘤的良恶性,但它有时候能提示肿瘤侵犯邻近结构或有无胸内脏器的转移。

3、MRI(核磁共振)检查CT三维重建技术使得MRI的应用有所减少。

但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更适合MRI检查。

MRI能够评价软组织肿瘤的组成,评价神经源性肿瘤对椎间孔和椎管内的影响程度,评价纵隔肿瘤与血管、支气管的关系。

4、超声检查能够鉴别纵隔内肿瘤系囊性、实质性或混合性,对胸骨后甲状腺肿、延伸到纵隔内的颈部囊肿以及靠近胸壁的肿块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多普勒超声能够分辨肿块内血流的情况,对心包旁肿块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经食管超声(TEE)有利于评价纵隔肿瘤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

5、放射性核素检查对怀疑肿块为甲状腺来源者,131I或123I核素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对胸骨后功能性甲状腺肿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6、正电子发射扫描(PET)可以在早期诊断肿瘤的生物学改变,检测肿瘤代谢情况,并且能够评价全身有无转移灶。

病理检查:活检穿刺检查:适用于临床上高度怀疑恶性淋巴瘤者,或肿瘤巨大、难以切除干净的情况,以便明确诊断,制订治疗方案。

尽可能采取粗针穿刺的方法,避免细针穿刺的不足带来诊断的困难。

随着腔内技术如经气管镜、食管镜穿刺活检以及经纵隔镜、胸腔镜技术的开展,几乎能够完成全部纵隔肿瘤的活检。

但对囊肿、包膜完整的肿瘤一般主张直接手术切除,特别是考虑诊断为胸腺瘤时。

其他检查:气管镜、食管镜、纵隔镜等检查有助于辅助其他检查(多为活检)来明确诊断,必要时可采用。

六、纵隔肿瘤的诊断诊断原则:医生根据临床表现、病史,结合相关辅助检查,通常不难诊断。

诊断依据:1、胸闷、胸痛、咳嗽、气短是最常见的症状。

2、体检可见胸骨隆起,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局限性哮鸣音,或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

3、X线检查可见纵隔肿块阴影或囊性阴影。

4、CT和磁共振检查可见纵隔占位病变。

5、纵隔肿块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1、中央型肺癌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X射线表现为肺门肿块,呈半圆形或分叶状。

支气管检查常能见到肿瘤,痰中可查到肿瘤细胞。

2、纵隔淋巴结核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常无临床症状。

少数伴有低热、盗汗等轻度中毒症状。

在肺门处可见到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常伴有肺部结核病灶。

有时在淋巴结中可见到钙化点。

鉴别困难时,可做结核菌素试验,或给短期抗结核药物治疗。

3、主动脉瘤多见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常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史。

体检时可听到血管杂音,透视下可见扩张性搏动,逆行主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4、结节病结节病是一种较常见的全身性疾病,本病的病因还不清楚,其特征是发生广泛的非干酪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它们最后可被吸收或转变为纤维组织。

常同时累及多个脏器,最常受累的是肺门、纵隔淋巴结及肺脏,其次是眼、皮肤及浅表淋巴结。

要根据病史、X射线表现、OT试验(迟发反应低下)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SALE)(显著增加)等诊断。

活体组织学检查更易明确诊断。

七、纵隔肿瘤的治疗治疗原则:除恶性淋巴源性肿瘤适用放射治疗外,绝大多数原发性纵隔肿瘤只要无其他禁忌证,均应外科治疗。

即使良性肿瘤或囊肿毫无症状,由于会逐渐长大,压迫毗邻器官,甚至出现恶变或继发感染,因而均以采取手术为宜。

手术方式根据肿瘤部位和大小可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或微创手术。

部分病例可进行放疗或化疗。

对因治疗:暂无资料。

对症治疗:暂无资料。

急性期治疗:暂无资料。

放化疗:1、少数病例可选用放疗或者化疗,如恶性淋巴瘤适合放疗,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瘤适合化疗等。

2、恶性纵隔肿瘤若已侵入邻近器官无法切除或已有远处转移,则禁忌手术,可根据病理性质给予放射或长春碱等化学药物进行治疗。

物理治疗:暂无资料。

心理治疗:暂无资料。

中医治疗:暂无资料。

其他治疗:暂无资料。

一般治疗:暂无资料。

药物治疗:暂无资料。

相关药品:长春碱。

手术治疗:1、传统开胸手术手术视野清晰,肿瘤暴露完全,但伤口大、出血多、恢复慢、疼痛剧烈。

适用于体积较大或手术较为复杂的纵隔肿瘤。

2、微创手术无需开胸,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疼痛轻。

目前常用的有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和纵隔镜手术(VM)。

适用于纵隔囊肿和体积较小的纵隔肿瘤,如后纵隔肿瘤、纵隔囊肿、良性畸胎瘤和较小的胸腺瘤等的摘除。

肿瘤巨大或者肿瘤外侵严重者,一般不宜采用VATS或VM。

治疗周期:纵隔肿瘤的治疗周期一般为2-4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八、纵隔肿瘤的预后一般预后:本病除了淋巴肉瘤和恶性淋巴瘤,其余肿瘤多数预后良好。

危害性:1、随着纵隔肿瘤体积增大或侵犯周边组织,可能造成重症肌无力、截瘫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