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瘤,纵隔肿瘤:
胸腺瘤是最常见的纵隔肿瘤之一,胸腺瘤是一组来源于不同胸腺上皮细胞,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点和伴有多种副肿
胸腺瘤是最常见的纵隔肿瘤之一,胸腺瘤是一组来源于不同胸腺上皮细胞,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点和伴有多种副肿瘤症状的疾病。
治疗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为主。
症状体征虽然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胸腺瘤,但绝大多数是在50~60岁,儿童胸腺瘤非常少见。
胸腺瘤的发生率男女之间的差别不明显。
大约50%胸腺瘤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是在胸部X线体检时被查出肿瘤。
随着肿瘤增大或肿瘤的外侵,患者表现为局部压迫症状、全身反应及伴发疾病症状。
胸壁受累病人可陆续出现程度不等胸背钝痛、肩胛间区或胸骨后疼痛;气管受压出现咳嗽、气促、胸闷、心悸等呼吸困难症状;喉返神经受侵可出现声音嘶哑,膈神经受压可出现膈肌麻痹;上腔静脉梗阻表现为面部青紫、颈静脉怒张。
如出现乏力、盗汗、低热、消瘦、贫血、严重的胸痛以及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体征常提示为恶性病变或伴有局部转移。
胸腺伴随疾病据Rosenow和Hurley’s(1984)报道,40%胸腺瘤病人伴有胸腺从属全身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表3,4)。
其中1/3有两种或更多胸腺伴随疾病。
这些伴发疾病的绝大多数是自身免疫紊乱引起,也可能有某些巧合。
1.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是胸腺瘤患者最常伴随的疾病。
30%~70%患者伴有重症肌无力。
而重症肌无力患者中有10%~30%合并有胸腺瘤。
发病年龄一般比单纯肌无力病人大10~15岁,比单纯胸腺瘤的平均发病年龄年轻一点。
重症肌无力和胸腺瘤常同时出现,偶尔重症肌无力可在发现胸腺瘤以后若干年才出现,或者胸腺瘤切除术后数天或数年才出现。
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以混合型多见,其次为淋巴细胞型与上皮细胞型,梭形细胞型最少见。
胸腺瘤可能有两种作用,一种是产生自家免疫反应,另一种是作为自身抗体能抑制自家免疫反应,如果切除了第一种反应的胸腺,有助于治疗重症肌无力,而切除了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胸腺瘤后,则产生或加重重症肌无力,Kimura报道了27例切除胸腺瘤后出现了重症肌无力。
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的预后较单纯胸腺瘤为好。
原发性纵隔肿瘤是怎么回事?
原发性纵隔肿瘤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病理病因,原发性纵隔肿瘤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原发性纵隔肿瘤病因上纵隔肿瘤最常见的是胸腺瘤和胸内甲状腺瘤。
纵隔位于胸廓的中央。
上自胸腔入口,下达膈肌,左右以纵隔胸膜,前后以胸骨和胸椎为界。
胸骨角水平以上的区域称为上纵隔。
心包前称为前纵隔,心包所在处称为中纵隔,心包脊柱之间称为后纵隔。
1.胸腺瘤多位于前上纵隔或前中纵隔,约占原发性纵隔肿瘤的1/4~1/5,男女发病相等。
30%为恶性,30%为良性,40%为潜在或低度恶性。
良性者常无症状,偶在X线检查时发现。
若肿瘤体积较小,密度较淡,紧贴于胸骨后,X线检查颇难发现。
胸腺瘤多邻接升主动脉,故可有明显的传导性搏动。
按组织学特点可分为淋巴细胞型、上皮网状细胞型、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混合型等。
常见的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占优势的良性胸腺瘤,若手术切除不彻底,有复发和浸润转移之可能。
术后应给于放射治疗。
恶性胸腺瘤易侵犯周围组织,可发生程度不等的胸骨后疼痛和气急,晚期患者可产生血管、神经受压的症状,如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隔肌麻痹,声音嘶哑等。
约10%~75%胸腺瘤患者可有重症肌无力的症状,但重症肌无力患者仅有15%~20%有胸腺的病变。
切除肿瘤后约2/3患者的重症肌无力症状得到改善。
少数患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皮质醇增多症、红斑狼疮、 -球蛋白缺乏症和特发性肉芽肿性心肌炎。
X线检查,在前上纵隔见到圆形或椭圆形块影,良性者轮廓清楚光滑,包膜完整,并常有囊性变:恶性者轮廓粗糙不规则,可伴有胸膜反应。
胸腺瘤手术切除效果良好。
2.胸内甲状腺肿包括先天性迷走甲状腺和后天性胸骨后甲状腺。
前者少见。
为胚胎期残留在纵隔内的甲状腺组织,发育成甲状腺瘤,完全位于胸内,无一定位置。
后者为颈部甲状腺沿胸骨后伸入前上纵隔,多数位于气管旁前方,少数在气管后方,胸内甲状腺肿大多数为良性,个别病例可为腺癌。
肿块牵引或压迫气管,可有刺激性咳嗽,气急等。
纵隔肿瘤手术后遗症的文献
纵隔肿瘤手术后遗症的文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纵隔肿瘤是指发生在胸腔中心位置的肿瘤,常见的类型包括胸腺瘤、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等。
手术是治疗纵隔肿瘤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手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后遗症,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
一、术后出血纵隔肿瘤手术中,术后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出血可能来自手术创面或血管损伤导致的内出血。
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咳血、气促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处理方法包括加压止血、输血、手术取出凝血块等。
二、感染手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术后可能会出现感染情况。
感染可以发生在手术创口或术后引流管处,严重者可能导致全身性感染。
患者出现发热、局部红肿、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接受适当的抗感染治疗。
三、神经损伤纵隔肿瘤手术中,周围器官和神经往往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术后出现相关症状。
比如声带神经损伤可能导致声音嘶哑,迷走神经损伤可能导致心率异常等。
患者需及时就医,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
四、胸腔积液术后纵隔肿瘤标本可能会引起胸腔积液,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后遗症。
患者可能会出现气促、胸痛、咳嗽等症状,严重者需进行胸腔引流术或胸腔镜手术。
患者需根据医嘱合理利用药物控制积液情况。
五、疤痕增生手术后切口处可能会出现疤痕增生的情况,尤其是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肿瘤。
疤痕增生可能导致美观性下降,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患者应根据医嘱进行疤痕护理,必要时可考虑行疤痕整形手术。
六、慢性疼痛部分纵隔肿瘤手术后可能会出现慢性疼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疼痛可能来源于手术创面、神经受损等多个因素。
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七、肺功能损害纵隔肿瘤手术中,周围肺组织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肺功能损害。
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症状。
患者需积极进行康复锻炼,避免吸烟等有害行为,维持良好的肺功能。
在纵隔肿瘤手术后遗症的处理中,医疗团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按类型分纵隔肿瘤可以分几种
按类型分纵隔肿瘤可以分几种
纵隔位于胸廓的中央。
上自胸腔入口,下达膈肌,左右以纵隔胸膜,前后以胸骨和胸椎为界。
胸骨角水平以上的区域称为上纵隔,心包前称为前纵隔,心包所在处称为中纵隔,心包脊柱之间称为后纵隔:
(一)上纵隔肿瘤:最常见的是胸腺瘤和胸内甲状腺瘤。
胸腺瘤多位于前上纵隔或前中纵隔,约占原发性纵隔肿瘤的1/4~1/5,男女发病相等。
30%为恶性,30%为良性,40%为潜在或低度恶性。
胸内甲状腺肿则包括先天性迷走甲状腺和后天性胸骨后甲状腺。
(二)前纵隔肿瘤:生长在前纵隔的肿瘤以畸胎样瘤较为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半数病例症状出现在20~40岁之间。
组织学上均是胚胎发生的异常或畸形,畸胎样瘤可分成二型,即皮样囊肿和畸胎瘤。
(三)中纵隔肿瘤:极大多数是淋巴系统肿瘤。
常见的有何杰金病,网状细胞肉瘤,淋巴肉瘤等。
多以中纵隔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但也可侵入肺组织形成浸润性病变。
本病病程短,症状进展快,常伴有周身淋巴结肿大、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贫血等。
(四)后纵隔肿瘤:几乎皆是神经源性肿瘤,可原发于脊髓神经、肋间神经、交感神经节和迷走神经,可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者有神经。
胸腺瘤合并顽固性咳嗽,怎么办
胸腺瘤合并顽固性咳嗽 ,怎么办胸腺瘤是一种常见的纵膈肿瘤,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很多患者在肿瘤早期并无特殊的症状表现,而且胸腺瘤多为良性肿瘤,但是也有不少胸腺瘤其分化程度较低,恶性程度较高,对患者生命造成的威胁也更大。
由于胸腺瘤一经发现需要尽快安排手术将其切除,所以胸腺瘤患者基本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
在手术切除肿瘤后需要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肿瘤性质,通常情况下良性胸腺瘤在切除后患者预后情况令人满意,极少出现致死性的并发症,而如果病理检查发现为恶性就要通过病理检查结果对肿瘤进行分期,并且需要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安排后续综合性治疗方案,包括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等。
不论是良性胸腺瘤还是恶性胸腺瘤,也不论术前术后,患者都有可能出现咳嗽的情况,这主要与肿瘤压迫刺激情况以及术后感染等有关,本文将针对胸腺瘤患者合并顽固性咳嗽这一症状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胸腺瘤患者在手术前就有可能出现反复的咳嗽,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多伴有胸闷气短以及胸前区疼痛的临床不适症状,并且会出现嗓子干痒咳嗽的症状,这主要是由于胸腺瘤随着时间不断生长,体积变大后对周边组织器官产生了压迫,所以患者会感觉胸闷气短并且还会有疼痛感,而患者咳嗽的情况则主要是因为肿瘤对其气管产生了压迫刺激,所以患者会持续不断的干咳,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病情将继续发展,这种情况引起的顽固性咳嗽服用传统镇咳药物是无法缓解的,因为其病因是肿瘤压迫,传统镇咳药无法消除病因自然也就无法达到相应的治疗效果,此时患者应该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在确认肿瘤位置以及大小后根据医生意见接受相应的肿瘤切除手术并且明确肿瘤性质,如果是良性的那么就不用过分担心,一般术后注意避免感染即可,如果是恶性肿瘤那么就需要按照病理检查结果所提供的信息来制定综合性的后续治疗方案。
其次,胸腺瘤患者在手术后也可能出现顽固性的咳嗽,此时患者出现咳嗽的情况多由肺部感染所致,由于手术的原因而出现术后肺部感染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旦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就会出现顽固性的咳嗽,此时我们就需要对患者肺部感染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良性胸腺瘤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是相对比较低的,而恶性胸腺瘤由于其存在肿瘤细胞侵袭的情况而且患者身体状况也比较差,所以在术后比较容易出现肺部感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患者肺内感染情况进行明确,通常需要对患者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进行明确,恶性胸腺瘤患者在术后出现肺部感染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胸腔积液以及咳嗽的情况,此时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痰液化验以及胸腔积液化验,观察痰液以及胸腔积液的具体情况,明确患者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
胸腺瘤、纵膈畸胎瘤影像诊断
CT表现
❖ 增强扫描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密度比肌肉密 度稍低),强化幅度<20HU;
胸腺瘤、纵膈畸胎瘤
纵膈分区
ITMIG分区
❖ITMIG:国际胸腺肿瘤协会( the International Thymic Malignancy Interest Group )
❖ 由心胸外科、肿瘤学、放射学、病理学专家共同 参与讨论。
❖基于2014年日本胸腺学会(JART) CT解剖的纵隔 四分法。
❖ 长条形:双侧或单侧,致密均匀,角形尖端指向肺门,内 缘与纵隔相连,下缘位于水平叶裂位置。边缘均清晰锐利 。
❖ 圆形:一侧或双侧,致密,半圆形圆形,内缘与纵隔无明 显分界,外缘弧线清晰锐利,亦有外缘模糊的。
❖ 巨大形:单侧,对侧可有较小的,致密,外带密度逐渐减 低,占整 个上肺及部分中肺,下缘清晰锐利,外缘模糊。
N分期: ❖N0为无淋巴结转移; ❖N1为侵及前组淋巴结(胸腺周围淋巴结); ❖N2为侵及胸腔深部或颈部淋巴结。
M分期: ❖M1a为胸膜或心包转移; ❖M1b为肺或远处脏器转移。
Masaoka分期系统
❖ Masaoka分期系统
❖ 根据疾病的分期及是否可完整切除,1981年 Masaoka分期系统首次被提出,后来出现了非常 多与其相类似和变异的分类。为便于合作研究及 形成标准数据库,ITMIG采纳了Masaoka-Koga 分期系统,并被广泛应用。该分类系统是根据大 体手术标本和肿瘤侵犯范围以及镜下改变来确定 的。
胸腺瘤的分类
胸腺瘤的分类
胸腺瘤是一种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主要发生在前纵隔。
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胸腺瘤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非侵袭性胸腺瘤:这是最常见的胸腺瘤类型,约占所有胸腺瘤的 70%。
非侵袭性胸腺瘤通常生长缓慢,边界清楚,很少侵犯周围组织。
2. 侵袭性胸腺瘤:约占所有胸腺瘤的 20%至 30%。
侵袭性胸腺瘤通常具有局部侵袭性,可能侵犯周围的纵隔结构,如心包、大血管等。
3. 胸腺癌:这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胸腺瘤,约占所有胸腺瘤的 5%至 15%。
胸腺癌通常具有明显的侵袭性和远处转移倾向,常常侵犯周围的纵隔结构和远处器官。
此外,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和免疫表型,胸腺瘤还可以分为不同的亚型,如 A 型、AB 型、B1 型、B2 型和 B3 型等。
这些亚型的分类对于胸腺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胸腺瘤的分类是基于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不同类型的胸腺瘤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对于胸腺瘤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分类、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
生活养生-胸腺瘤能治好吗
文章导读胸腺瘤是一种纵隔肿瘤,治疗这一疾病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手术了,而且预后效果也很好,另外患者更要了解日常的饮食,食物要有营养,也要有利于消化,保持好的心态。
一、胸腺瘤的治疗胸腺瘤一经诊断即应外科手术切除。
理由是肿瘤继续生长增大,压迫邻近组织器官产生明显临床症状;单纯从临床和X线表现难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而且良性肿瘤也可恶性变。
因此无论良性或恶性胸腺瘤都应尽早切除。
有能切除的恶性胸腺瘤可取病理活检指导术后治疗,部分切除者术后放射治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病人存活。
胸腺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学药物治疗。
预测胸腺瘤的变化行为最重要的因素是肿瘤有无包膜。
具备完整被膜且尚未密集地粘连于纵隔结构的异常新生物中有85%~90%的病例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而得到治疗。
相反,那些侵入相邻软组织、肺部、大动脉外膜或心包的胸腺瘤在术后若不进行辅助性治疗则很有可能复发。
目前倾向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二、肿瘤患者的饮食:1、注意膳食平衡:膳食平衡是维持机体免疫力的基础,普通食物是机体营养素的最好俩员,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等临床情况的患者应进行个体化的营养治疗。
2、食物多样化、搭配合理化:要保证摄取均衡全面的营养,每日食物多样化是必需的,即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展示的五大类食物的比例进行搭配。
3、少量大餐、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对于放化疗及手术后的病人由于消化功能减弱,增加进餐次数可以达到减轻消化道负担,同时增加食物摄入量的目的。
4、不宜忌口:忌口应根据病情病性和不同病人的个体特点来决定,不提倡过多的忌口。
一般患者需限制或禁忌的食物有:高温油炸、烟熏烧烤、辛辣刺激、油腻生硬的食物等。
5、多选择具有抗癌功效的食物:蔬果类(如芦笋、胡萝卜、菠菜、西红柿、西兰花、薯类、猕猴桃、柑橘)、大豆及其制品类、食用菌、坚果、海藻类、薏米仁、牛奶、鸡蛋等。
6、营养素中维生素C,维生素B6,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与免疫力关系密切.比如维生素C 能刺激身体制造干扰素来破坏病毒以减少白血球与病毒的结合,保持白血球的数目.平时须补充维生素C,以增强免疫力;青辣椒和橙汁都富含维生素C;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有鸡肉,鱼,肝,马铃薯,鳄梨和葵花子;胡萝卜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包括杏仁,榛子以及各种各样的全麦食品等.另外,营养素中还有叶酸,维生素B12,烟碱,泛酸和铁,锌等矿物质,它们都和免疫力有关.人体缺乏这些营养素都会影响到免疫机能.。
纵隔肿瘤
纵隔肿瘤纵隔肿瘤是一组起源于纵隔的肿瘤,包括胸腺瘤、胸内甲状腺肿、支气管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淋巴肉瘤、恶性淋巴瘤、心包囊肿、脂肪瘤、神经原性肿瘤、食管囊肿等,以良性者居多。
畸胎瘤多见于30岁以下,其余均多发生在40岁以上。
本病除淋巴肉瘤和恶性淋巴瘤多数预后良好。
概述纵隔为胸腔的一部分,位于胸腔中部,两侧胸膜腔之间。
它的境界前面是胸骨,后面是脊柱,两侧为纵隔胸膜,使其和胸膜腔分开。
上部与颈部相连,下方延伸至膈肌。
其中有许多重要器官和纵隔肿瘤结构,如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等。
由于和颈浅筋间隙相通,因此在颈部感染有可能伸展到纵隔。
此外,在胚胎发生异常可于纵隔内任何部位出现迷走组织或形成囊肿,甲状腺或甲状旁腺起源的肿瘤可移位到纵隔。
罕见的是左后纵隔肿块可能为胸内肾脏。
纵隔分界:为了便于理解,临床上常把纵隔分作为以下几个区域。
(一)上下分界:以胸骨角平面为分界线,胸骨角平面以上为上纵隔,该平面以下为下纵隔。
(二)前后分界:以心包所占空间为界分为前后纵隔,心包前者为前纵隔,心包后者为后纵隔,心包位于中纵隔。
在上纵隔有气管、食管、胸腺、大血管、胸导管、迷走神经、左喉返神经、膈神经及交感神经干;中部有心包、心脏、升主动脉、肺血管、上腔静脉下端、总支气管和膈神经,后部有降主动脉、奇静脉、胸导管、食管和淋巴结。
此种区分对纵隔疾患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临床表现(1)呼吸道症状:胸闷、胸痛一般发生于胸骨后或病侧胸部。
大多数恶性肿瘤侵入骨骼或神经时,则疼痛剧烈。
咳嗽常为气管或肺组织受压所致,咯血较少见。
(2)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肿瘤压迫或侵蚀神经产生各种症状:如肿瘤侵及膈神经可引起呃逆及膈肌运动麻痹;如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可引起声音嘶哑;如交感神经受累,可产生霍纳氏综合症;肋间神经侵蚀时,可产生胸痛或感觉异常。
如压迫脊神经引起肢体瘫痪。
(3)感染症状:如囊肿破溃或肿瘤感染影响到支气管或肺组织时,则出现一系列感染症状。
纵隔肿瘤的病理分类与手术治疗选择
纵隔肿瘤的病理分类与手术治疗选择纵隔肿瘤是指发生在纵隔部位的肿瘤,其中包含多种类型的病理分类。
纵隔肿瘤的治疗通常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手术方法的选择一般取决于肿瘤的病理类型和患者的临床情况。
本篇文档将介绍纵隔肿瘤常见的病理分类以及手术治疗的选择。
纵隔肿瘤的病理分类1. 胸腺肿瘤(Thymoma)胸腺肿瘤是纵隔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发生在胸腺上皮细胞中。
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点和临床行为,胸腺肿瘤可以分为A、AB、B1、B2、B3、C六个不同的病理类型。
其中,A、AB、B1型为良性肿瘤,B2、B3、C型为恶性肿瘤。
对于良性胸腺肿瘤,手术切除通常是首选治疗方法。
恶性胸腺肿瘤的治疗则需要结合术后放疗或化疗进行综合治疗。
2. 胸壁肿瘤(Chest wall tumor)胸壁肿瘤是发生在胸壁组织中的肿瘤。
根据肿瘤的来源和病理特点,胸壁肿瘤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胸壁肿瘤通常为良性或恶性的肿瘤,如骨源性肿瘤(如骨肉瘤、软骨瘤等)和非骨源性肿瘤(如纤维肉瘤、神经源性肿瘤等)。
继发性胸壁肿瘤则是指来自胸腔内其他器官的肿瘤转移至胸壁。
对于胸壁肿瘤,手术切除是常见的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性质和患者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术前或术后辅助治疗。
3. 神经源性肿瘤(Neurogenic tumor)神经源性肿瘤主要源自纵隔内的神经组织,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神经母细胞瘤等。
神经源性肿瘤通常为良性肿瘤,但也有恶性变化的可能性。
对于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常常需要注意保护周围神经组织和血管,以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
4. 淋巴瘤(Lymphoma)纵隔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纵隔肿瘤,主要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手术切除在治疗纵隔淋巴瘤中并不是首选方法,而是通常选择化疗和放疗联合治疗。
手术切除主要用于病理类型明确、肿瘤单发、且无系统转移的患者,以及对纵隔淋巴瘤伴有血管、心脏或气管食管受压症状的患者。
手术治疗选择对于纵隔肿瘤而言,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医院普外科纵隔肿瘤护理
医院普外科纵隔肿瘤护理【概念】纵隔肿瘤按来源分为神经纤维瘤、畸胎瘤和胸腺瘤。
良性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恶性肿瘤可表现消瘦、贫血、胸闷、疼痛、恶病质等。
胸腺瘤常并发重症肌无力。
【评估】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
(2)循环、呼吸系统情况。
(3)有无胸骨后闷胀、疼痛、咳嗽、气短、心悸等。
(4)营养状况。
2、对纵隔肿瘤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3、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1、按胸部外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术前护理(1)观察病人有无胸骨后闷胀、胸痛、咳嗽、气短、心悸等症状,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2)针对病人异常心态,及时给予疏导,使其建立治疗信心。
(3)鼓励病人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
(4)遵医嘱及手术要求,做好术前常规准备。
3、术后护理(1)按全身麻醉病人护理常规,清醒后半卧位,床头抬高45°。
(2)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
(3)定时监测血压、心率、脉搏、呼吸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4)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呼吸的频率,听诊双侧呼吸音,术后一日拍床旁胸片。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咳痰无力的病人协助咳痰,鼓励其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
(6)保持纵隔引流通畅,观察引流量、颜色及性状,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
(7)维持体液平衡,遵医嘱静脉补液,注意电解质、酸碱平衡,记录24小时出入量.(8)遵医嘱持续镇痛泵止痛或注射镇痛药物。
(9)鼓励病人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10)鼓励并协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健康指导】1、合理搭配饮食,少量多餐,保证营养的摄入。
2、遵医嘱及病情,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量。
3、保持良好心态,促进康复。
纵膈肿瘤PPT【10页】
• 临床分为:浸润型和非浸润型(包膜完整)
临床表现
• 重症肌无力 • 单纯红细胞再障 • 获得性丙球缺乏症 • 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库欣综合症 • 压迫无各静脉或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的表
现。剧烈胸痛,短期内症状迅速加重,严 重刺激性咳嗽, 胸腔积液所致呼吸困难, 心包积液引起心慌气短。
• 病史 • 影像学 • 纵膈镜 • 淋巴结活检 • 穿刺活检
诊断
分期
• 目前采用最广泛的是由Masaoka等于1981年修改 制定的Masaoka分期法。
• I期:肿瘤局限在胸腺内,肉眼及镜下均无包膜浸 润;
• II期:肿瘤超出胸腺包膜,并侵犯邻近脂肪组织或 胸膜;
• III期:肿瘤侵犯邻近组织或器官,包括心包、肺 或大血管;
• Iva期:肿瘤广泛侵犯胸膜和(或)心包;IVb期:肿 瘤扩散到远处器官。
治疗原则
• 首选手术 • 浸润型的外科肉眼切除但仍需根治性放疗 • I期非浸润术后镜下无浸润者不放了,观察。 • 晚期仍需积极治疗
放疗适应证
• 浸润型术后 • 切除不净或仅行活检术的晚期病例 • 术前放疗 • 复发病例
• 剂量:淋巴细胞为主型:50Gy/5周 • 上皮细胞为主型60-70Gy/6-7周
纵膈肿瘤
纵膈肿瘤好发部位
• 一、前纵膈:畸胎瘤和囊肿、 胸腺瘤、胸内甲状腺瘤等。
• 二、中纵膈:气管囊肿、心包囊肿、食管 囊肿、囊状淋巴瘤、淋巴瘤、其他部位肿 瘤的转移淋巴结等。
• 三、后纵膈:神经源性肿瘤。
• 胸腺瘤是最常见的 纵膈肿瘤之一 。
• 胸腺瘤次于畸胎瘤,占纵隔肿瘤的20%左 右。
Hale Waihona Puke 病理
胸腺肿瘤
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张志庸写在课前的话胸腺是人体重要免疫器官,可发生各类肿瘤。
胸腺肿瘤分类有胸腺上皮的肿瘤、神经内分泌原性肿瘤、胚细胞原性肿瘤、淋巴原性肿瘤、脂肪组织肿瘤及胸腺转移瘤等。
本文针对胸腺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技巧进行介绍。
一、基本概念(一)纵隔界限胸腺的界限,上界是从第一肋,胸腔入口;下界是横膈,两侧是纵隔胸膜;前方是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后方是第 1 到 12 胸椎,六个围成一个空间。
(二)纵隔分区纵隔分区有很多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从胸骨柄的下缘,即胸骨角向后方的胸椎、椎间盘做一横线,把纵隔分成上纵隔和下纵隔。
以气管的前缘为界分成了前上纵隔、后纵隔和前下纵隔。
所以有前纵隔,上纵隔、下纵隔,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三个部位。
另外有九分法、六分法、四分法。
临床常以胸骨柄的下缘和第四胸椎,椎间盘做一横线,分成上下,下方心包前面叫前纵隔,心包所在的地方叫中纵隔,心包后方叫后纵隔,上方以气管为界,前面叫前纵隔,后面是后纵隔。
(三)纵隔内容左图是把心包打开,有很多血管,包括左右无名静脉、上腔静脉,肺动脉、主动脉,同时还可以看见迷走神经左侧绕过主动脉进入喉反神经,左边看到膈神经,右图主要显示胸腺的位置。
上图是把心脏去掉以后,看到的后纵隔,有主动脉弓,几个大血管,右边是无名动脉、左颈内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腔静脉、肺静脉、气管分岔、食管、横隔、下腔静脉。
左图可以看到降主胸主动脉、横隔、脐静脉,旁边有胸导管、交感量。
右图纵隔显示左右脐静脉、半脐静脉,旁边靠左侧是交感神经链,靠右边内侧是胸导管。
(四)纵隔疾病纵隔疾病包括两大类,一种是纵隔炎症,另一种是纵隔肿物,纵隔肿物又分成纵隔囊肿和纵隔肿瘤。
纵隔肿瘤和囊肿里,前纵隔从上到下最常见的是胸骨后甲状腺、胸腺肿瘤、畸胎瘤、心包囊肿。
中纵隔里最常见的是淋巴源性肿瘤,纵隔囊肿里最常见的是前肠囊肿,支气管囊肿。
后纵隔基本是神经源性的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细胞瘤。
胸腺瘤诊断
胸腺瘤
胸腺瘤是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发病率约占前纵隔肿瘤的83%-90%,约占全部纵隔肿瘤的20%。
胸腺是体内重要的免疫器官,是淋巴系统的一部分,其功能是将部分淋巴细胞分化成T淋巴细胞。
起源于胸腺的肿瘤可以合并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胸腺瘤合并症:
1、重症肌无力,在临床最为常见,约1/4的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
2、胸腺瘤合并纯红再障(PRCA):胸腺廇患者血清中发现IgG抗体,IgG抗体抑制红细胞生成素和抑制血红蛋白合成。
这类胸腺瘤病人的病理类型约70%为非浸润型的梭形上皮细胞型。
切除肿瘤后,贫血症状可明显改善,但是比单纯的胸腺廇预后差。
3、胸腺瘤病人还可伴有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包括: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T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4、免疫球蛋白血症,如: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或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5、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
6、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CS)又称皮质醇增多症(hvpercortisolism)或柯兴综合征多种病因引起肾上腺皮质长期分泌过量皮质醇所产生的一组症候群,多种病因引起肾上腺皮质长期分泌过量皮质醇所产生的一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满月脸、多血质外貌、向心性肥胖、痤疮、紫纹、高血压、继发性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
7、伴有其他器官的肿瘤
8、高凝血症并血栓形成
二、
1、血清中β-HCG和AFP有助于胸腺瘤与恶性畸胎瘤的鉴别;
2、肌联蛋白抗体(Titin-ab) 是一种诊断胸腺瘤重症肌无力(MGT)(尤其是上皮细胞型胸腺瘤)较为敏感、特异、简便易行的实验室参数,它可能在MGT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胸腺瘤
胸腺瘤【基本外科讨论版】胸腺流行病学及病因胸腺瘤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是常见的前纵隔肿瘤,约占纵隔肿瘤的l 5%一20%。
胸腺瘤生长缓慢,临床表现复杂位置多变组织成分繁多且无统一的组织学分类,预后因素存在争议。
年龄7-67岁,平均38.9岁。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胸腺瘤多见于30一50岁,平均发病年龄44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资料来源 :医学教育网。
多数作者认为性别和年龄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Lee等认为60岁以上老年患者预后差,我们的研究中60岁以上ll例,其5年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54.55%36.36%18.18%,而60岁以内58例分别为92.54%74.56%51.17%。
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约95%胸腺瘤发生在前纵隔,少数病例肿瘤位于颈部肺门及肺实质内。
本组病例中88.4%位于前纵隔,肿瘤生长部位对手术处理和预后无明显影响。
3例合并MG患者的肥大胸腺内有2个胸腺瘤,其中2例的胸腺瘤均为良性,1例为良性恶性各1枚,这提示胸腺瘤可以多中心起源,可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发现后纵隔胸腺瘤一例[18]病理实际上理想的肿瘤分类应具备能反映肿瘤的组织学形态、组织发生与临床相关性!以及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等几方面。
胸腺瘤Masaoka病理分期: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临床病理分期。
I期:肉眼下包膜完整,显微镜下包膜无侵犯; II期:肉眼下肿瘤侵犯周围脂肪或纵隔胸膜,或镜下包膜受侵犯; III期:肉眼下肿瘤侵犯邻近器官; IV期:胸膜心包播散,淋巴或远处转移。
( a肿瘤胸腔内种植转移,b肿瘤淋巴或血源远处转移) I期为良性,II、III、IV期为恶性,I期5年生存率100%,II十III十IV期为78%。
也有作者认为I期II期预后无明显差别。
I期25例,II期l 2例,III期28例,IV期4例 [注:统计病例总数为69例,下同] ogawa明,在I期患者中肿瘤周围有粘连患者复发率高于无粘连者,所以我们提倡I期肿瘤较大和粘连者术后应行放疗。
纵隔肿瘤护理常规
纵隔肿瘤护理常规
纵隔肿瘤概念
❖ 纵隔肿瘤是一组起源于纵隔的肿瘤,包括胸 腺瘤、胸内甲状腺肿、支气管囊肿、皮样囊 肿、畸胎瘤、淋巴肉瘤、恶性淋巴瘤、心包 囊肿、脂肪瘤、神经原性肿瘤、食管囊肿等, 以良性 者居多。
四、健康教育
1、选用各种肉、鱼、蛋、奶,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 果,多吃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鱼类、豆制品等, 高纤维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胡萝卜、番茄。特别是 胡萝卜、香菇、木耳、豆类、黄花菜、芦笋、甲鱼 等,都是纵隔肿瘤患者必备的良好食物。癌症患者 免疫力低下蛋白质低于正常人是正常的,因此,补 充蛋白质是重要的,可以多吃一些。如肉类:羊肉、 狗肉、牛肚、鸡肉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高温 油炸、烧烤、腌制的食物等。
(三)放疗护理
1、做好胸部照射野皮肤护理: ⑴ 选用全棉柔软内衣,避免粗糙衣物摩擦;
⑵ 照射野用温水和柔软毛巾轻轻沾洗,局部禁用肥皂擦洗或 水浸浴;
⑶ 局部皮肤禁用碘酒、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避免冷热刺激 如热敷、冰袋等;
⑷ 照射区皮肤禁止剃毛发,禁作注射点射,应予遮挡;
(四)化疗用药护理
(1)选择正确的输液途径和输液用具,避免 化疗外渗。
(2) 做好化疗用药指导。 (五)异常化验结果及检查结果护理
(六)掌握药物的主要作用及副作用,用药 注意事项。
常见并发症
1、吞咽困难,呼吸困难 2、声音嘶哑 3、肢体瘫痪 4.放射性皮炎、肺炎、食管炎 5.上腔静脉综合征 6.胸腺瘤可合并重症肌无力症和红斑性狼疮。
2、戒除烟、酒 3、定期查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腺瘤,纵隔肿瘤:胸腺瘤基本知识1.最常见的前纵隔肿瘤2.发病年龄:40岁以上。
30岁以下罕见3.1/3出现重症肌无力,对诊断有提示意义胸腺瘤CT诊断1.位于前纵隔,心包旁,颈根部可见2.常偏侧性生长,呈半球状3.外缘光整或可见分叶4.长径5-10cm,大于15cm罕见5.大多数密度均匀,少数可出现小片状的低密度区6.钙化0-20%,常为被膜或被膜下弧形钙化,实质内钙化见于A 型以上7.约30%CT增强后见低密度的线样纤维分隔;少数富血供8.罕见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血行转移9.胸腺癌胸膜转移常见,对诊断有提示作用。
〖临床表现〗不同种类的纵隔肿瘤临床表现不一样,最常见的症状有:1. 胸闷、胸背疼痛:其程度不严重,但在胸腺肿瘤病例中,如出现剧烈疼痛,则是恶性的征象。
2. 呼吸道症状:当肿瘤压迫或侵犯肺、支气管时,常引起咳嗽、气短,严重时则发生呼吸困难,肿瘤溃破入肺或肺组织受挤压,产生不同程度的肺不张及肺内感染。
3. 神经系统症状:交感神经受压表现为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等; 压迫臂丛神经引起肩部及上肢疼痛; 喉返神经受累表现为声嘶; 累及膈神经可出现呃逆及膈肌麻痹。
4. 心血管症状:心脏受压出现心悸、心律不齐等症状; 侵蚀心包可出现心包积液; 上腔静脉受压可引起面部、颈部、上胸部浮肿和静脉怒张等。
5. 吞咽困难:肿瘤压迫或侵犯食管所致。
〖辅助检查〗血液生化检查、X线检查、CT扫描、核磁共振显像、B超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等可帮助诊断。
【名方验方集萃】方1【处方】当归15克,红花15克,赤芍15克,枳壳 15克,柴胡15克,川芎15克,牛膝15克,大黄15克,桃仁20克,生地黄20克,桔梗10克,三七粉10克,炙甘草10克。
【主治】纵隔肿瘤,症见发热,汗出午后加重,心悸,气短,烦躁,纳呆,胸膈满闷隐痛,舌边有瘀斑,舌下脉络怒张,舌焦燥,脉弦细。
【加减】气虚,加黄芪20克、党参20克; 血瘀,胸痛明显,加土鳖虫5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2煎相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2【处方】胆南星10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杏仁10克,枳实10克,黄芩15克,川贝母10克,茯苓 12克,紫苏子6克,桑白皮20克,瓜蒌仁20克,山慈菇15克,重楼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主治】纵隔肿瘤,症见胸痛不适,咳嗽喘息气促,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口渴欲饮,面赤身热,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加减】便秘,加大黄10克; 痰有腥味,加鱼腥草20克、冬瓜仁20克、薏苡仁15克、芦根20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2煎相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3【处方】夏枯草30克,牡蛎30克,海藻12克,昆布12克,浙贝母10克,土鳖虫12克,露蜂房15克,白英12克,黄药子30克。
【主治】纵隔肿瘤。
【加减】气急,加紫苏子; 胸痛,加瓜蒌皮、延胡索; 咳嗽,加杏仁。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2煎相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4【处方】当归10克,生地黄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赤芍12克,枳壳10克,地龙10克,川芎10 克,丹参12克,瓜蒌12克,蒲公英15克,夏枯草20 克,茯苓12克,壁虎2条,白花蛇舌草30克,郁金10 克,甘草6克。
【主治】纵隔肿瘤,症见胸闷胸痛,胁肋胀痛或刺痛,咳嗽咯痰不爽,舌质紫暗,苔薄黄,脉弦。
【加减】发热,加知母15克、黄芩20克; 胸痛甚,加延胡索12克、三七粉3克; 食纳差,加炒麦芽 15克、炒谷芽15克、砂仁6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2煎相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5【处方】玉竹25克,沙参12克,白芍12克,生地黄12克,白扁豆12克,麦冬15克,竹茹10克,川楝子 10克,甘草6克。
【主治】纵隔肿瘤,证属肺胃阴伤型,症见胸部疼痛,进食困难,烦热咳嗽,痰黏,口干舌燥,纳差,舌质红绛少津,舌中舌苔剥落,脉弦细数。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2煎相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6【处方】夏枯草30克,昆布24克,海藻24克,煅牡蛎30克,橘叶9克,浙贝母12克,壁虎2条,桔梗6克,丹参12克,薏苡仁24克,熟薏苡仁24克,桃仁6克。
【主治】纵隔肿瘤。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2煎相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7【处方】丹参9克,赤芍12克,桃仁9克,夏枯草24克,壁虎2条,生地黄12克,连翘9克,蒲公英12 克,鱼腥草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
【主治】纵隔肿瘤。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2煎相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8【处方】橘叶9克,黄药子12克,天葵子9克,茯苓12克,瓜蒌皮12克,合欢皮24克,连翘12克,生薏苡仁24克,熟薏苡仁24克,夏枯草24克,煅牡蛎24克,壁虎2条,丹参12克,桃仁9克,当归9克,桔梗6克。
【主治】纵隔肿瘤。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2煎相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9【处方】夏枯草24克,煅瓦楞子12克,昆布12 克,煅牡蛎24克,浙贝母9克,牡丹皮9克,赤芍9 克,桃仁6克,连翘9克,瓜蒌9克,壁虎1条。
【主治】纵隔肿瘤。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2煎相合,分2~3次服,每日1剂。
方10【处方】甘遂6克,大戟6克,白芥子12克,麝香0.15克,马钱子0.3克,纯毛鸽子(去内脏及毛)1 只。
【主治】恶性纵隔肿瘤。
【用法】将前3味药纳入鸽腹内,加水适量炖至鸽肉熟,上午饮药汁,并冲服马钱子、麝香,不食鸽肉,每周如法炮制2次。
方11【处方】犀牛黄0.9克,麝香4.5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黄米饭30克。
【主治】纵隔恶性肿瘤。
【用法】将前4味药各研细末,黄米饭捣烂为丸,每丸重3克,晾干(忌火烘),每次3丸,每日1~2 次,陈酒或温开水送服。
【说明】久服损胃气,有虚火者不宜服用。
方12【处方】旋覆花15克,蒲公英30克,海藻15克,昆布15克,煨三棱10克,莪术10克,赤芍10克,川贝母10克,炒橘核24克,牡蛎粉24克,紫花地丁30克,夏枯草30克,白花蛇舌草90克。
【主治】纵隔肿瘤。
【用法】水煎去渣,加蜂蜜60毫升熬和,2日内分 6次服完。
方13【处方】朱砂7.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冰片 30克。
【主治】纵隔恶性肿瘤疼痛甚者。
【用法】上药捣碎后放入500毫升米酒中,密封浸泡2日沉淀,取少量澄清液,用棉签蘸药液搽于痛处,稍干后重复3~4遍。
方14【处方】琥珀30克,血竭30克,京墨15克,炒五灵脂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天南星(姜汁拌炒) 15克,木香10克,麝香3克。
【主治】纵隔肿瘤。
【用法】诸药共研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 克,金箔为衣,每次1丸,黄酒送下,每日2~3次。
方15【处方】松香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血竭5 克,冰片5克。
【主治】纵隔肿瘤疼痛者。
【用法】诸药共研细末,酒泡或醋调,涂抹痛处皮肤上,每日4~6次。
方16【处方】当归尾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水蛭10克,丹参20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瓜蒌10克,郁金10克,薤白10克,桔梗10 克。
【主治】纵隔肿瘤。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2煎相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17【处方】方①杏仁12克,桃仁12克,五味子15 克,葶苈子15克,紫苏子15克,桔梗15克,薏苡仁 24克,冬瓜仁30克,芦根30克,枳壳6克,大枣5 枚。
方②夜明砂3克,花蕊石24克,薏苡仁24克,五味子15克,葶苈子15克,桔梗15克,桃仁12克,仙鹤草30克,冬瓜仁30克,芦根30克,大枣10枚。
方③桔梗6克,枳壳6克,柴胡3克,前胡3克,花蕊石15克,甘遂细末1.5克,大黄12克,夜明砂3克。
方④阿胶12克,桔梗15克,五味子15克,葶苈子 15克,夜明砂3克,桃仁12克,大黄30克,花蕊石30 克,仙鹤草30克,薏苡仁24克,大枣10枚。
【主治】纵隔肿瘤合并肺部感染。
【用法】均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4方交替使用。
方18【处方】夏枯草9克,昆布9克,瓦楞子9克,连翘9克,海蛤壳12克,牡丹皮12克,冬瓜仁18克,海藻12克,煅牡蛎18克,赤芍3克,桃仁3克,浙贝母5 克,芦根1枚,壁虎1.2克。
【主治】小儿纵隔恶性肿瘤。
【加减】发热,加蒲公英12克、黄芩6克、金银花6克; 咳嗽痰多,加鱼腥草12克、前胡5克、甘草 3克、佛耳草12克、瓜蒌6克; 食欲不振,加焦山楂9 克、焦神曲9克、谷芽12克; 大便溏薄,加炒白术6 克、炒白扁豆6克、山药12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2煎相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19【处方】瓜蒌20克,薤白12克,桂枝10克,制附子(先煎)6克,茯苓15克,丹参30克,赤芍15克,枳实10克,延胡索12克,檀香12克,法半夏15克,炙甘草9克。
【主治】纵隔肿瘤,症见胸痛彻背,遇寒加重,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四肢逆冷,舌紫暗,苔白,脉沉紧。
【加减】痰湿盛,伴有咳吐痰涎者,加橘皮、杏仁; 肿块压迫症状,疼痛较甚者,加大活血化瘀药的剂量,或加桃仁、红花; 正气较弱,疼痛不甚剧烈者,加人参、黄芪。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2煎相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20【处方】当归15克,生地黄12克,红花12克,枳壳15克,赤芍15克,桔梗10克,杏仁12克,大黄10 克,郁金15克,丹参30克,五灵脂15克,鳖甲15克,全蝎5克,黄芪30克,延胡索15克。
【主治】纵隔肿瘤,症见咳嗽,胸闷胸痛,可见肿块,以胸部和颈部为主,按之较硬,痛处固定,面色黯黑,颈部肿胀,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加减】肿块质硬,疼痛拒按,加用鳖甲煎丸; 肿块增大,颈部肿胀,加土鳖虫等虫类药。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2煎相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21【处方】党参15克,黄芪30克,白术12克,茯苓 15克,当归15克,赤芍10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鳖甲15克,延胡索15克,三棱10克,香附10克,生地黄15克,沙参15克。
【主治】纵隔肿瘤,症见喘促气短,气怯声低,形体消瘦,汗出肢冷,胃纳减少,胸痛加剧,肿块增大坚硬,舌红,苔光,脉细数。
【加减】胸闷痛严重者,加乳香、没药、檀香。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2煎相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22【处方】射干6克,麻黄9克,法半夏9克,天南星9克,生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3克,茯苓 12克。
【主治】纵隔肿瘤,症见咳嗽气逆,痰多黏腻,胸闷不畅,苔薄或薄黄,脉细弦。
【加减】胸闷,加枳壳、陈皮; 咳嗽痰多,加佛耳草、石韦、桔梗、前胡。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2煎相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23【处方】蕲蛇1条,壁虎2条,全蝎3克,牡蛎30 克,瓜蒌皮15克,山豆根12克,法半夏12克,炙鳖甲12克,蜈蚣3条,黄芪50克,山茱萸12克。
【主治】纵隔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