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习题课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一年级地理教案五篇

高一年级地理教案五篇

【导语】⽣命,需要我们去努⼒。

年轻时,我们要努⼒锻炼⾃⼰的能⼒,掌握知识、掌握技能、掌握必要的社会经验。

机会,需要我们去寻找。

让我们⿎起勇⽓,运⽤智慧,把握我们⽣命的每⼀分钟,创造出⼀个更加精彩的⼈⽣。

⾼⼀频道为你整理了《⾼⼀年级地理教案五篇》,希望可以帮到你!1.⾼⼀年级地理教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和断层⼭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

2、了解⽕⼭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3、提供数据,从技术要求、⼯程量和造就⽅⾯的差异,说明⼭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培养学⽣运⽤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能⼒。

过程与⽅法 1、阅读褶皱、断层⽰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读图能⼒,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3、通过分析各种⼭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4、以⼩组协作讨论的⽅法学习⼭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培养学⽣⼤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活中的地理问题。

5、案例探究:⼭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向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组协作讨论和案例探究,帮助学⽣建⽴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克服困难的信息和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学会倾听和欣赏别⼈,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从⽽提⾼⼈⽂素养。

2、通过"背斜成⾕,向斜成⼭"教学,树⽴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1、⼭地的三种类型。

2、⼭地对交通的影响。

难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阅读褶皱、断层⽰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教学⽅法与⼿段 模拟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主探究学习法 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 ⼭地是陆地地形的⾻架,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作⽤有关系,所以,在讲述了塑造地表形态的⼒量之后,本节将⼭地作为内⼒塑造地表形态的⼀个典型案例单独讲授。

地表形态与⼈类⽣活和⽣产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让学⽣认识地表形态对⼈类⽣活和⽣产的影响,本节在讲述了⼭地的形成之后,还以⼭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为案例,剖析了⼭地对⼈类⽣活、⽣产的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7篇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7篇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7篇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

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教案模板参考,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火山的概念、组成及其形成;【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拟实验,能描述火山的形成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自然地理的神奇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火山的组成以及火山的形成。

【教学难点】火山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设置情境法、讲授法、演示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PPT展示一组日本富士山的图片同学们,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展示一组图片,大家看看图片上的地方是哪里?我听到很多同学都认出来了,说是日本的富士山,很正确,富士山是日本人的象征和骄傲。

那同学们知不知道,富士山是属于我们上节课所学的三种山岳类型中的哪一类?对,属于火山。

这节课,我就一起来具体学习一下——火山。

(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1、教师做演示实验,模拟火山形成过程:在桌上放一个锥形瓶,瓶中装适量白醋和洗涤剂,用滴管向锥形瓶中滴入小苏打溶液。

滴入后,瓶内产生泡沫,随着泡沫的不断增加,溢出瓶外,堆积在锥形瓶周围。

教师做实验时,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观察时注意保持安全距离,解决以下问题:(1)学生观察后,描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

(2)学生运用初中所学化学知识——酸碱中和反应,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3)学生类比演示实验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推理火山的形成过程。

最后,教师总结归纳火山的形成过程: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这样形成的山体就是火山。

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的是宽广的玄武岩高原。

2、结合课本和实验后的泡沫状态,学生思考并回答:(1)火山由哪几部分组成?(2)每个部分分别对应泡沫堆的哪个部位?3、结合课本,学生回答:火山的规模范围有多大?(三)巩固拓展(1)PPT展示我国长白山天池的视频和图片。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优秀7篇)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优秀7篇)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优秀7篇)高中地理教案篇一第一节教学目标(1)结合“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这两部分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2)在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3)了解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4)掌握并能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

2.教学难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示意图的绘制;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过程1、引入唐代诗人崔护的诗《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引出本课主题“风”。

2、风的概念。

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的水平运动。

回顾热力环流的知识,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3、风的方向。

分三种情况归纳。

(1)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时,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理想情况);(2)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时风向垂直于地转偏向力(高空);(3)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同时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呈一定夹角(近地面)。

小结。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和风有关的诗词或成语。

播放《风之谷》主题曲。

过渡:(1)给出材料“二战期间日本向美国发出的风战”,思考氢气球炸弹是如何从日本漂洋过海到达美国的?(2)讲解小故事---“马纬度”问题和咆哮西风带的出现,让学生思考原因。

引出课题----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5、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6、利用三个假设来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1)假设1:地表均匀、不考虑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和公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

形成单圈环流(2)假设2:地表均匀、考虑自转、不考虑公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形成三圈环流视频播放:“新闻--全球高温都是副热带高压带惹的祸”重点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全球7个气压带6个风带。

【人教版(2023)】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第一章全套教案(附课后习题)

【人教版(2023)】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第一章全套教案(附课后习题)

【人教版(2023)】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第一章全套教案(附课后习题)一、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地理和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

2.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的基本知识。

3.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

4.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

2.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

三、教学难点1.地球构造和地壳演化的相关知识理解。

2.地理学研究方法和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内容1. 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1.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的特点和组成1.2 地球表层的变化•地壳运动的类型和特点•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原因和表现•大地构造运动对地貌的影响2. 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2.1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地理学的定义和定位•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2 地理学的实地考察技能•地理学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和目的•实地考察的准备和进行过程•实地考察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的基本知识,介绍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

2.探究法:通过观察实地考察和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讨论法: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有关地理学的知识和经验。

六、教学步骤1. 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1.1 地球的内部结构1.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地球的圈层结构,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2.分组讨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的特点和组成,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1.2 地球表层的变化1.通过案例分析和视频介绍地壳运动的类型和特点。

2.分组讨论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原因和表现,引导学生探究地球表层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提供一些图片和实地考察数据,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大地构造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2. 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2.1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讲解地理学的定义和定位,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习题课教案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习题课教案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习题课教案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习题课教案篇11、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难监测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RS、GPS、GIS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应用已成为趋势,也给地理学科发展带来了一次好的机遇,同时也是高考的必考点,因此应当高度重视该节内容。

学问与技能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举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探讨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图表对比方法。

2、尝试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图像查找。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培育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探究的爱好。

2、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3、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化,以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探讨中的应用。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探讨中的应用。

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多媒体课件3课时(新课引入)在区域的探讨中不仅有定性的探讨方法,还有定量的探讨方法,其中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的探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学问及其在区域地理环境探讨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指获得、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3.应用——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探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难防卫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

获得管理分析应用RSGPSGIS区域地理自然灾难防卫检测国土开发规划二、遥感(RS)1.概念: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肯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地理习题课教案

地理习题课教案

地理习题课教案教案标题:地理习题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学习动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地理习题集。

2. 准备地理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 确保教室环境整洁和舒适。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提出一个有趣的地理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和多媒体设备讲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2. 结合实际例子和图片,生动形象地讲解地理学科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步骤三:习题练习(25分钟)1. 学生分组或个人完成地理习题集中的习题。

2. 教师辅导学生解答习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3.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四:讲解与总结(10分钟)1. 教师对习题的解答进行讲解和总结,强调解题思路和方法。

2.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步骤五:拓展与巩固(15分钟)1. 教师提供额外的地理习题或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自主学习和解答拓展习题,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和对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习题的难易程度。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和学习动力。

习题课导学案

习题课导学案
4.学习方式:
观看视频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课堂上的思考,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5.学习环节:
观看视频,根据老师提问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完成课堂练习题→反思小结→完成课后作业
2019-2020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导学案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名称: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习题课
2.学习任务:
(1)学会运用实例说明合理规划城乡土地利用对人地协调发展的意义
(2)学会结合实例说出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3)能够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和地理环境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3.学习准备:
观看视频课之前,请将课本第二章的内容阅读一遍,并总结每一节视频课中的内容。

高一地理 4.3习题教案1

高一地理 4.3习题教案1
C.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以及三角洲平原都是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
D.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均分布于大河的中、下游地区
解析:河流在弯曲河道时,应是凸岸被堆积,凹岸被侵蚀。故选择B
7、(2009·北京文综·T7·4分)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
A.乙处为河流冲积扇B.丙处侵蚀比对岸强
课题
4.3河流地貌的发育习题教案1
第1课时
整理人:张秀红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C.丁处矿床为天然气D.戊处位于背斜谷内
【命题立意】该题以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流水沉积地貌的类型及形成、流水的侵蚀作用、地质构造在找矿中的意义、常见构造地貌等知识点,侧重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和从图中提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解析: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它是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的,乙处位于河流入海处,形成三角洲;丙处为凸岸,河流主要表现为堆积作用,对岸为凹岸,河流侵蚀作用较强;天然气的比重小于地下水,因此在背斜中富集;戊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示意图中戊处海拔低,为山谷。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三种侵蚀类型对地表在侵蚀方向上的特点,溯源侵蚀是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使河流伸长,下蚀是垂直方向上的侵蚀,使河床加深,侧蚀是向两岸侵蚀,谷坡后退,河谷变宽。故选择A
5.下列有关河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优秀3篇】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优秀3篇】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优秀3篇】第一篇:了解地理生态环境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理学科的定义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2.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3.掌握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地理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地理学科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地球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和相互关系;3.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地理生态环境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生态环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步骤二:认知1.教师讲解地理学科的定义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2.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要素;3.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步骤三: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研究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小组报告;3.学生展示小组报告,进行学习交流。

步骤四: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教师讲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3.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地理环境?四、教学评价1.学生小组报告的内容和展示效果;2.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地球生态系统的认知;3.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第二篇:地理学科的实证研究及应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理学科的实证研究方法及其应用;2.了解地理学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掌握地理学科实证研究与应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地理学科的实证研究方法及其应用;2.地球表层的人文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地理学科在城市规划、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案例,引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学科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哪些作用?步骤二:认知1.教师讲解地理学科的实证研究方法及其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实证研究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认识地球表层的人文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学科在城市规划、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应用。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通用9篇)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通用9篇)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通用9篇)高中高一篇1课标要求: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从标准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所以教材并未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所以教材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三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二、能力目标1、培养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教学难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教具准备: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阅读资料:①198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

20xx年也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全球变暖。

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

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6—47《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部分》,思考1、①什么是气候变化?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情况如何?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学生回答: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高一地理教案五篇

高一地理教案五篇

高一地理是中学阶段学习地理的重要阶段,因此精心准备一份教案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给大家介绍五篇最新精选的高一地理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地理教学。

一、教案一:《地球上的大洋》本篇教案由大洋学家张婧婧老师制作,包括了如下内容:大洋的基本特征、大洋的分类、海底地形和地震、海洋生物、海洋资源等多个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大洋在地球上的重要性,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案二:《气候与自然区划》这份教案由北师大教育学院地理系的教授所制作,包括了气候的概念、气候要素、气候分类、全球气候类型、中国气候类型、自然区划等多个内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候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理解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三、教案三:《城市与城市化现象》该教案由上海师范大学地理学科教授张峰所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发展史、城市化现象及其影响、城市规划与管理等方面,此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城市化现象对当代社会影响的重要性,为学生后续的城市发展研究与思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案四:《地球的水资源》由南开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景海鹰教授所编写,内容涵盖水资源的概念、地球水循环、全球水资源、中国地下水资源、水污染与治理等方面,教案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水资源的价值与重要性,了解水资源的(负影响)负面影响及其治理方法。

五、教案五:《中国地理信息系统》该教案由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系的刘雪萍老师所编制,其主要内容包括GIS技术概述、GIS数据的分类和获取、地理信息的处理和分析、GIS的业务领域和应用等方面。

此教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GIS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价值,也能够培养学生地理信息科技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地理信息相关领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五篇最新精选教案是高一地理教育的重要资源,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更能够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阅读能力,希望这五篇教案能够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帮助。

高一地理优秀教案(7篇)

高一地理优秀教案(7篇)

高一地理优秀教案(7篇)一、说教材《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第三章内容属于自然地理部分,是对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的展开,而本节内容是本章内容的重点,《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在学习了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气压带风带的基础上,对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__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

海水运动又对学习第五章自然地理坏境和人文地理的学习埋下伏笔,因此,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学情此阶段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地理知识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根据地图和材料,初步分析所学的地理知识。

但是,由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有限,空间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不能自主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再加上学生的知识面有限,生活阅历较浅、对重难点的地理知识不熟悉,不了解,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地理知识并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本节《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据此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提升读图、绘图以及在图上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2)运用案例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2)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3)学习洋流形成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难点:利用“全球风带与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依据:此部分知识难理解,难记忆,部分学生有知识缺陷五、教法与学法说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和地理科教学特点以及有关的教学规律,即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由宏观掌握到微观掌握的规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相统一规律,主要采取了读图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式教学法。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范文7篇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范文7篇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范文7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教学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引入新课)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联。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

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

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有哪些地理特征?板书一、区域的含义1、区域的概念: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⑴层次性。

即区域是有等级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又如漳州市既是福建省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芗城区、龙文区等。

(2)差异性。

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

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简单,区域内同一性大,区域间差异也小。

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跨纬度广,内部差异明显,根据气候等要素的区别,又可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3)整体性。

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并经过这种长期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区域的这种整体性是形成区域同一性的原因。

高一地理教案 高一地理教案【优秀10篇】

高一地理教案 高一地理教案【优秀10篇】

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高一地理学生教案七篇

高一地理学生教案七篇

高一地理学生教案七篇高一地理学生教案七篇高一地理学生教案都有哪些?地球内营力、地球内部活动构造作用对地球表层有显著影响,地球的外营力对地球表层的改变作用也非常明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一地理学生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一地理学生教案(精选篇1)教学重点1、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2、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3、城市功能分区。

4、中心地服务范围的特点及其商品等级和服务等级的关系。

教学难点1、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2、中心地理论。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补充图片。

知识与技能1、明确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掌握其分布特征。

3、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并理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在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中的重要性。

4、了解中心地的概念,掌握其数量与城镇规模的关系,并理解中心地理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讨,使学生学会分析城市分区及其土地利用情况的方法。

2、利用个案分析,归纳城市功能分区划分依据和研究过程。

3、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中心地”理论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明确城市区位选择、城市功能分区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结构思想。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不同聚落的景观图”师请学生观察城市与乡村的区别,并回答城市与乡村有何区别。

生(回答)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与乡学%科网村相比,城市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师(承转)为什么世界上有的地方城市多,有的地方城市少一个城市为什么建在这里,而不建在那里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必须了解城市的区位因素。

板书:一、城市区位分析推进新课师什么是城市区位生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间构成的空间关系。

高一学生地理教案七篇

高一学生地理教案七篇

高一学生地理教案七篇高一学生地理教案七篇高一学生地理教案都有哪些?地理学自身的发展和实践的需要,都要求它加强一体化,充分发挥地理学固有的综合性特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一学生地理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一学生地理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掌握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特性。

3.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成因与规律。

4.理解大气环流的作用。

[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教学方法]多媒体交互式演示讲解。

[--]大气环流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第二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充分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并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立体的、动态的图像呢这是一直以来的一个难题。

曾有人尝试过多种教学方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纬度,形体活动演示教学、边讲解边和学生一起画图的方式教学等等。

收效不同,但都不理想,突出的问题就是将近地面与高空混为一谈,没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因此不会灵活自觉地应用大气环流的知识解决问题。

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

也曾考虑利用学校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动态演示课件,但是时间、精力、能力有限,未能成功。

在网上教学资源库中有这部分内容,且设计精美贴近教学时,便立即进行了教学尝试,结果是喜人的。

学生乐于通过观察电脑动态演示,经过仔细思考,认真讨论后自己总结得出答案。

由于结论是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反复讨论得出的,并且头脑中有立体直观的动态图像,因此学生自我感觉思路清晰而严谨,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

[教学过程]课前复习:让我们用绘制简图的方式来回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新人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案(精选5篇)

新人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案(精选5篇)

新人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案(精选5篇)新人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下面我们来聊一下地理教案吧。

新人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周长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滑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的大小教学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教学具器材地图导学过程批注(一)新课引入课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肃而不失亲切。

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二)新课讲授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黑板文字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事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2、小时候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1:太阳是圆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一样,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来,说不出来也不要紧,告诉学生以后我们会研究;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的,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问题2:实话实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

高一年级地理教学教案设计5篇

高一年级地理教学教案设计5篇

高一年级地理教学教案设计5篇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接下来是关于高一年级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年级地理教学案例设计1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过渡:人类是在土地上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因此,土地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物质基础,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的方式不同,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等不同类型。

商业区的形成: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

商业活动在某地发展起来后会带来众多的消费者,这,又会吸引饮食、交通、邮电、银行等其他的服务,这些方便的服务设施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和服务,这就是集聚效应。

通过集聚效应,商业区逐渐形成。

商业区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设问:西安市的商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引出中心商务区: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发达。

住宅区的形成:住宅是一天中居民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在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有的城市,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此处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对比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工业区的形成:工业区是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的。

这些工业专业化程度高,且有很强的协作性。

由于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要求,故工业区要靠近交通便捷的地带来布置厂房、仓库等设施。

以上3个区是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城市地域结构。

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有以下3种。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习题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气旋与反气旋
二、教学目的:
1.知识性目的:使学生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的运动及天气特征;
2.能力性目的:使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台风、伏旱等天气现象) ,并能判读气压分布图;
3.思想性目的: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三、教学重点:
1.气旋与反气旋的成因及特点;
2.气旋与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特征。

四、教学难点:气旋与反气旋的运动特点。

五、教具准备:自制CAI教学课件(光盘)。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大气的运动,我们知道,大气的水平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风。

那么,在风的形成过程中,要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

)
[演示]教师用鼠标点出水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学生回答后,教师点出风的受力分析图。

[导入]教师点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强调由于地球冷热不均因而形成了许多高低不同的气压区,而且各气压区的等压线均成不规则
的闭合状。

那么,在这些气压中心气流是怎样运动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用鼠标点出课题)。

[新授内容]气旋与反气旋(动画效果)
一、气旋:(通过对下面三幅图的演示进行讲授)
[教法]
1.北半球的气旋(图一)
[演示]教师点出北半球的气压区(强调: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做低气压)
[提问]在这一低压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
[回答]由四周指向中心,并与等压线垂直。

[演示]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鼠标点出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箭头。

[讲述]北半球低压区的气流,由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气流从四周向中心汇聚并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这种运动就好比江河中的旋涡,故称为气旋。

[演示]教师讲授时,用鼠标点出代表气流运动的旋转箭头(动画)。

[强调]北半球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2.南半球的气旋(图二)
[演示]用鼠标点出南半球的等压线图,并点出由四周指向中心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虚线箭头。

[提问]南半球低压区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会产生什么运动呢?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画出。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在草稿纸上画南半球低压区气流的运动。

[演示]教师用鼠标点出代表气流运动的四个旋转箭头(动画),并要求学生对照检查自己所画内容是否正确。

[讲述]南半球低压区的气流从四周向中心汇聚并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运动,叫南半球的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3.气旋的天气特征(图三)
[讲述]由于气旋的气流是从四周向中心积聚,中心空气被迫抬升.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大气中的水汽容易凝云致雨。

[演示]用鼠标点出气旋的天气,并演示气旋天气形成的动画过程。

(配有风声和雨声音响效果)
[举例]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录像]播放有关台风的录像资料。

二、反气旋(通过对下面三幅图的演示进行讲授)
[教法]
1.北半球的反气旋(图四)
[演示]教师用鼠标点出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图(强调高气压)。

[提问]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呢?
[回答]由中心指向四周且与等压线垂直。

[演示]用鼠标点出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虚线箭头。

[讲述]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北半球高压区气流自中心向四周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这种运动与气旋相反,因而叫反气旋。

[演示]用鼠标点出北半球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动画效果)。

2.南半球的反气旋(图五)
[演示]教师首先用鼠标点出南半球等压线分布图,然后点出从中心指向四周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箭头(虚线)。

[学生活动]让同学动手在草稿纸上画出南半球高压区气流的运动方向。

[演示]教师点出高气压区中代表气流运动方向的旋转箭头。

[讲述]在南半球的高压区气流自中心向四周逆时针方向运动,即南半球的反气旋,其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3.反气旋的天气特征(图六)
[讲述]由于反气旋的气流是从中心向四周流散,中心流散的空气由高空空气来补充,气流下沉、气温升高,难以形成降雨。

[演示]用鼠标点出反映反气旋天气形成的动画过程。

[举例]伏旱,冬季寒潮。

[小结]请学生回答并完成以下表格
[练习]三道选择题,由学生举手回答。

[结束]播放天气预报录像。

点评:本节课教学设计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作者自始至终运用多媒体设施教学,展示气旋与反气旋动态图,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分析气旋与反气旋的成因、运动特点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特征,突出了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突破了难点,这在运用传统教学手段中是难以实现的。

在教学过程中,本设计重视演示提问、学生活动、讲述等环节,体现了积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

作者通过教学手段的优化,尤其是声形并茂的地理现象及其成因动画过程的演示,有利于促使学生对地理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牢固掌握及灵活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发散性思维与动手等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