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平仄规则

合集下载

对联的平仄基本格式

对联的平仄基本格式

对联又名春联、楹联。

是一种字数相等、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结构相同的文体。

其广泛用于纸书、木刻、石刻等,粘贴雕刻在显要的位置,简明易懂地表达了思想或介绍了事物的始末与走向。

第1节、 常用对联的平仄基础格式这里我们主要列出最常用的五言对联和七言对联的格式1、 五言对联的两种正格式1、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 七言对联的两种正格式(就是在五言对联的每句前加两个与原句平仄相反的字)1、 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 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意观察有两个特点。

1、 每联的上下两句相对应的位置的字的平仄是相反的;2、 每联的上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下句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

关于平仄是怎么推导出来的,相同于格律诗平仄的推导方法,以前我在《如何推出格律诗16种基本格式,记住16种变格式,解除死记硬背之苦》一文中讲过。

第2节、 五言、七言对联的平仄格式的变化在第一节里说的对联的正格式也是格律诗里的对仗格式,要求相对于对联比较严格。

现实中,对联相对于格律诗里的对仗略为宽泛一些,对联在非正格式情况下,奇数位置的字的平仄要求并不很严格(上下句最后一个字不能改变)。

偶数位置上的平仄不可以改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

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对联的结构是二二一,例如:“绿水_青山_翠”。

偶数位置的词的后一个字都在词的节奏点上。

当然,也有二一二结构的句式,例如:“微风_吹_弱树“的结构就是“二一二(二三)”。

为什么要说句子的结构呢?因为有人提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提法不够严谨,应该说词的节奏点“应该分明”(因为节奏点不一定都在偶数位置上)。

我感觉这一提法也是有道理的。

五言的第三个字和七言的第五个字也要视句型决定改变与否,因为有可能出现三连尾。

还有人讲,三连尾要放宽,必要时也可以使用。

理由是特定词组的要求,如地名祁连山,俄罗斯等将会永远被排除楹联之外;又有人说,三连尾在对联里是不允许的(句子的后三个字同为平声字或同为仄声字就称之为三连尾)。

对联的基本知识 平仄

对联的基本知识 平仄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讲究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富有音乐性和艺术性。

平仄是构成对联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汉语声调的两大类型,分为平声和仄声。

在古代汉语中,平声指平调,仄声指升降调。

平仄在诗词和对联中交替使用,使音节和谐而有变化。

在对联中,平仄有严格的规则和要求。

一般来说,上联的末尾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尾必须是平声,即“仄起平收”。

在对句中,平仄要相对,即相反的声调相互对立,形成工整的对仗。

有时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可以在个别位置上适当调整平仄,但要避免影响整体和谐。

在对联的创作中,掌握平仄的规则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巧妙地运用平仄的交错与对立,可以创造出优美的节奏和韵律,使对联具有艺术美感。

同时,通过对仗工整、意义相关的词语,能够突出对联的主题和意义,增强表达效果。

总之,平仄是对联的基本要素之一,掌握平仄的规则和技巧是创作优美对联的重要前提。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对联创作水平。

对联对平仄、音调有什么要求?

对联对平仄、音调有什么要求?

对联对平仄、音调有什么要求?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格式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

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

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字数相等,其实质上是“ 音节”相等。

即一个音节对应一个音节。

汉语之所以能实现“音节”相等,是因为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

音节、语素、文字三位一体。

汉语每个音节独立性强,都有确定的长度和音调,音调古有平、上、去、入四声,今有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四声,皆分平仄两大类。

平对仄即谓相拗。

这样,汉语的语素与语素之间(即字与字之间)就能建立起字数相等、平仄相谐的对仗关系。

而英语中,即使事物的名称、概念能够相对,单词的数量和词性能够相对,两个句子的句式能够相对,但其音节长短不一,独立性弱,可自由拼读,又无声调,故无法相对。

楹联大多数是写成文字,并且很多时候还要书写、悬挂或镌刻在其它建筑物或器物上。

因此,楹联对仗的第二层即是所谓文字相对。

文字相对意味着楹联不仅是语言艺术,又是装饰艺术。

作为装饰艺术的一副楹联,要求整齐对称,给人一种和谐对称之美。

汉字又恰好具备实现整齐对称的条件,它是以个体方块形式而存在的,方方正正,整整齐齐,在书写中各自占有相等的空间位置。

它具有可读性,又具可视性。

其方块构形,既有美学的原则,又包含着力学的要求。

它无论是横写与竖排,都能显得疏密有致,整齐美观。

而英文呢,它是拼音文字,每个单词长短不一,只表音,不表义,更无可视性,只能横排,不能竖排,无法从形体上实现真正的对称。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的平仄简表

对联的平仄简表

对联的平仄简表对联的平仄简表不了解对联的'平仄特点的朋友,敬请看过来,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份对联的平仄简表,非常具体的罗列出来了,欢迎大家学习!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五绝平起首句押韵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五绝仄起首句押韵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五律平起首句押韵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五律仄起首句押韵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七绝平起首句押韵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对联怎么讲究平仄

对联怎么讲究平仄

对联怎么讲究平仄对联怎么讲究平仄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变化,故统称为仄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联怎么讲究平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三个关键部位从严一、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

上、下联中最后一个字的要求应该严格。

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增”声字,也就是仄起平收。

例:西望瑶池降王母(仄)东来紫气满函关(平)——李鸿章二、词组的最后一个字。

词组是中国文字,也是对联文字的基本单位。

词组大多是由两个字组成,也有由三个字组成的。

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这一副对联里,上联的词组是:书山、有路、为径;下联的词组是:学海、无涯、作舟。

抓住词组的最后一个字,就是要求山和海、路和涯、径和舟一定要平仄相对。

这里除了径和舟因为是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上仄下平外,其他字的平仄只要相对就行,看,这副对联是做到了这一点的。

除了词组最后一个字外,其他的字可平可仄,请看书和学、有和无、为和作,有的是平对平,有的是平对仄。

三、长联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

长联由很多的句子组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平仄相对,这实际上是扩展了的词组的要求。

这一点我就不细说了。

综上所述,归纳到一点,就是在节奏点上,平仄一定要严。

对联平仄的宽严一、关于在上联或下联自身的句子里,词组要平仄交替这一条可放宽。

我认为,这一条可以这样要求,如能做到这一点,当然是好的,但应当放宽。

也就是说,在这方面不必强求一律,可严可宽。

这是因为:(1)成语在中国汉学的词组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它以精练的文字、丰富的内涵,在各种文学作品中,特别引入注目,对联也不例外。

可是在众多的成语中,有相当的成语词组,自身没有交替。

例如:黔驴技穷、貌合神离、愚公移山、登峰造极、力争上游、精打细算、群策群力等等,这些词组就没有交替,总不能把这么多、这么好的成语排斥在楹联之外吧?(2)中国的文字有几千年的历史。

对联平仄规则

对联平仄规则

对联平仄规则在对联中,平仄相谐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他在运用规则方面也有一定的讲究。

对联平仄规则对联是中国古老表意文字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 那么,平仄又是对联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说要出好联和对好联, 就必须掌握平仄, 没有平仄, 也就没有对联一说了: 不懂平仄, 对联也无从谈起; 不讲平仄, 决不是对联. 说到掌握平仄, 还是有规律, 有方法的.一, 要了解平仄, 就要先学习基本功. 主要掌握 <声律启蒙>, 这是很有必要的.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 <训蒙骈文>中, "天转北, 日升东. 东风淡淡, 小日蒙蒙. 野桥霜正滑, 江路雪初融......" 这些是学习对联者应该掌握的, 从中可以得到语音, 词汇, 修辞的训练. 特别是 <训蒙骈句> 词语平仄, 对仗工整, 对于对联修辞组句有很大的帮助. 可能有的文友认为, 对联只要有文字功底, 历史知识, 文学知识就可以了. 其实这仅仅是学好对联的必然条件, 但还必须真正了解平仄的基础知识, 没有了平仄制作对联就无从谈起.二,要运用平仄, 就应该掌握平仄的框架. 秃笔在1992年<对联和楹联异同的探讨>一文中, 曾谈到对联的平仄源于律诗, 而又区别于律诗, 因为律诗只有五言, 七言, 而对联在长期的发展中吸收了词曲的长短句逗等格律. 律诗成为格式化了, 而对联的句式, 音节则比较活, 比律诗平仄的运用更加活跃.一、句中平仄规则(以上联为例)一言句:仄二言句:仄仄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四言句:平平仄仄五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八言及八言以上的的平仄视节奏而定。

受唐代以来律诗的影响,五言、七言句更多使用括号中的平仄格式。

对联仄起平收的规则

对联仄起平收的规则

对联仄起平收的规则
对联是一种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它由两句平行的诗句组成,通常是上联和下联。

对联在形式上要求仄平相间,平仄相对,字数相等,意义相对应。

对联的规则主要包括仄起平收、音律和意义相对等方面。

以下是对联仄起平收的规则。

一、仄起平收的定义仄起平收是指上联的末字和下联的首字在平仄上相反。

仄指的是声调降低的字,平指的是声调平稳的字。

起指上联的末字,收指下联的首字。

二、平仄的划分平仄是对字音的划分,平指音调平稳的字,仄指音调降低的字。

在古代汉语中,平声为一声,仄声为二声、三声、四声。

在现代汉语中,平声为一声和轻声,仄声为二声、三声、四声。

三、仄平相间的要求对联的上下联应该仄平相间,也就是上联的仄声要与下联的平声相对应,上联的平声要与下联的仄声相对应。

这样才能使得对联的平仄韵律和谐,给人以美感。

四、字数相等的要求对联的上下联应该字数相等,也就是说上联和下联的字数应该一致。

这样才能使得对联的结构平衡,美观大方。

五、意义相对应的要求对联的上下联应该意义相对应,也就是说上联和下联的意义应该相互呼应,相互对应。

上联往往为问句或主题句,下联则为答句或补充句,二者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呼应和衔接。

六、顺口溜和谐的要求对联的上下联应该在音律上和谐,也就是说上联和下联的读音应该搭配得宜,顺口溜。

这样才能使得对联更加流畅、生动。

对联仄起平收的规则是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通过这些规则的约束,可以保
证对联的平仄韵律和谐,结构平衡,意义相对应,顺口溜和谐。

在创作对联时,需要注意以上规则,才能写出优秀的对联作品。

对联的平仄要求

对联的平仄要求

对联的平仄要求在现代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

参见《平水韵部》。

首先,要了解平仄,必须从古代音调说起。

古代音分四声:平上去入。

其中,平分阴阳,即阴平和阳平。

再说现在的普通话。

现在的普通话有四个声调,这个不用多说。

现在的一声是古代的阴平,二声是阳平,三声是上声,四声是去声。

那么古代的入声字都哪去了呢?它们分别被分到了现在的四个声调中。

比如“黑(一声)石(二声)柏(三声)落(四声)”都曾经是入声字。

由于古人以平为平,上去入为仄,因此基本上,普通话的一声二声是平,三声四声是仄。

但现代人要区分平仄,必须要记住所有的曾经的入声字。

因为现在一声二声的字中存在大量的曾经的入声字。

记住所有的入声字是区分平仄的基本功。

要说规律,也是有一些的。

比如所有以ie ue为韵母的都是入声字,再比如只需记住“白”是入声,便知“柏、伯,怕,泊”等都是入声字。

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1、句脚平仄正格举例二句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对联平仄知识点

对联平仄知识点

对联平仄知识点
导读:对联在平仄上有什么要求呢?通常情况从三个关键部位去把控好!
第一: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

上、下联中最后一个字的要求应该严格。

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增”声字,也就是仄起平收。

例:
西望瑶池降王母(仄);东来紫气满函关(平)——李鸿章
第二:词组的最后一个字。

词组是中国文字,也是对联文字的基本单位。

词组大多是由两个字组成,也有由三个字组成的。

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这一副对联里,上联的'词组是:书山、有路、为径;下联的词组是:学海、无涯、作舟。

抓住词组的最后一个字,就是要求山和海、路和涯、径和舟一定要平仄相对。

这里除了径和舟因为是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上仄下平外,其他字的平仄只要相对就行,看,这副对联是做到了这一点的。

除了词组最后一个字外,其他的字可平可仄,请看书和学、有和无、为和作,有的是平对平,有的是平对仄。

第三:长联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

长联由很多的句子组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平仄相对,这实际上是扩展了的词组的要求。

这一点我就不细说了。

综上对联的平仄知识点可归纳到一点,就是在节奏点上,平仄一定要严。

【对联平仄知识点】
1.对联的平仄简表
2.对联怎么讲究平仄
3.平仄春联大全
4.经典对联及对联故事
5.有趣对联-对联大全
6.新春对联2017年大门对联
7.迎春对联
8.龙年对联
上文是关于对联平仄知识点,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对联格律~平仄查询和资料

对联格律~平仄查询和资料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也交替)
正信起行真有佛;深心入解本无魔。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不交替)
平仄协调的要求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律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平仄方面的格律要求。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成了三平尾。又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三平尾或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不能只忌三平尾而不忌三仄尾。
心驰-有外-实迷-有;身处-空中-不见-空。
○○ △△ △○ △ ○△ ○○ △△ ○(○表平声, △表仄声。)
此联中,第一三五字不一定平仄相对,第二四六字皆平仄相对。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句式,除了律诗中的对仗句式外,还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如:
其中,“修”对“见”、“是”对“如”、“心”对“果”,就是重字相对。但是,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同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同一位置,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但有些虚词(之乎也者而矣哉,等等)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4.忌孤平或孤仄
忌孤平:诗律术语。律语大忌。指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用了仄声,全句除了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故称。唐人律诗最忌“孤平”。倘在上述句型五言第一字或七言第三字位置上遇到必须用仄声字的情形,则要采取“拗救”的办法。原无忌孤仄一说,现有联家由忌孤平反推。

对联平仄的要求及规律(经典4篇)

对联平仄的要求及规律(经典4篇)

对联平仄的要求及规律(经典4篇)平仄的要求篇一平仄相对音韵谐调如果说,对联要求做到字数相等、对仗工整是为了达到整齐的建筑美,那么要求平仄相对、音韵谐调则是追求有节奏的音乐美。

讲平仄合联律往往令初学者望而却步,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懂得汉语的一些音韵知识,按规律去试着作,循序渐进,也没什么难的。

1、汉语的平仄和节奏汉语平仄,说穿了就是按照汉字的四声来区分,平仄声不同的字交替使用,以达到音韵谐调,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汉字四声有新四声和旧四声之分。

现代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音标—)、阳平(音标/)、上声(音标v)、去声(音标)。

阴平、阳平声调不高不低,不升不降,读时可以拉长声;而上声、去声的声调有高有低,有升有降,且声音短促。

人们把阴平、阳平划归平声;把上声、去声划归仄声,这就是平、仄声的区别。

古汉语四声为平、上、去、入,其平声在现代汉语中分解为阴平、阳平二声,上、去二声与现代汉语一致,只有入声已消失,但在我国某些地区,如上海、广东,山西等地还部分地保留着。

古代汉语平、仄的划分是,平声属平声,上、去、入声属仄声。

要按照联律之要求写对联,除了明白什么是平仄以外,最好再了解点语音节奏方面的知识。

何谓节奏,节奏即有规律的重复。

世界上许多事物都具有节奏性,如山势的起伏、海潮的涨落、人肺的呼吸以及走路时脚步之起落等等。

节奏可以给人以快感和美感。

对联属于语言艺术,汉语语音本身就具有节奏性,所以对联在读法上也同样具有节奏性。

下面我们通过一副例联来分析一下其中的节奏: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这是武汉黄鹤楼上的一副七言联,联中每两字或一字划为一个音步,这样读起来具有明显的节奏感。

原来,汉字每一字就是一个音节,每两字或一字构成一个音步,这是联句、诗句的一种节奏规律。

四言的音步为二二式;五言音步为二二一式;七言为二二二一式,余者类推。

每一音步的第二字(单音步者即本字)处在节奏点上,可展现语音特色,尤为重要。

明白了语音节奏是什么,再谈平仄就容易理解了。

对联平仄常识

对联平仄常识

对联常识:对联平仄作者:佚名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一)平仄归类标准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

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

(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对联平仄查询]对联平仄 对联怎么分上下联

[对联平仄查询]对联平仄 对联怎么分上下联

[对联平仄查询]对联平仄对联怎么分上下联对联平仄对联怎么分上下联当人面向对联时,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

对联要注意声律相对,判断上下联是按照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声来区分的,上联是仄声,下联为平声,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悦耳动听。

1.按字调平仄分。

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

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

比如“家园似锦添春色(“色”是仄声),福运齐天赖党恩(“恩”是平声)”。

2.按左右方位分。

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

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3.按时序先后分。

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

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4.按语言习惯分。

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润杏桃万户红”。

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从来没有“寿福双全”、“雨风同舟”的说法。

5.按因果关系分。

就是“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6.按场面范围分。

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

从时间看,“年”比“月”长;按空间论,“城”比“院”大。

春联又名对联、门对,古时有“桃符”、“门帖”之称,是对联最早出现的形式。

清代《燕京岁时记·春联》对春联做了注释:“春联者,即桃符也。

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

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 最早的春联,是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上写的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明洪武元年春节前夕(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朱元璋命令全金陵城的公卿士庶,家家于除夕之日贴春联,并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春联。

对联的平仄要求及规则

对联的平仄要求及规则

对联的平仄要求及规则
平仄要求:
平仄是对诗句中字音的一种分类与规范,汉字的音节分为平声、仄声两类。

对于对联的平仄要求,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对联的上下联在平仄上要对称。

也就是说,上下联的平仄格式要相同,确保平仄对称,达到美感的协调。

如果上联是仄声,下联就应该是平声,反之亦然。

2.对敲对对联的平仄。

对敲是指对联的左边和右边每一字交互对比,要求仄仄对仄仄,平平对平平。

这样可以增强对联的韵律感,也是对联的特色之一
3.韵脚的平仄要求。

对联中的韵脚可以定义为对联的最后一个字或几个字,它决定了对联的结尾音节的平仄,对联的韵脚要求与诗歌的韵脚要求相同。

规则:
对联的规则主要是指对联的字数、字体、格式等方面的要求,下面是对联的规则:
1.上下联的字数要相同。

一般来说,对联的上下联的字数一般保持相等,要么都是四个字,要么都是六个字,一定要保持对称。

有时候也会出现限定字数的对联,比如五言绝句的对联,上联四个字,下联五个字。

2.对联的字体要统一、一般情况下,对联的字体要求统一,字体要端正规范,书写工整,不可歪斜或变形。

3.对联的格式要整齐划一、对联的上下联要求排列整齐,每一字的位
置要对齐。

一般来说,对联的上联放在右方,下联放在左方,两联之间要
有适当的间距。

对于对联的平仄要求及规则,可以总结为平仄对称、韵脚平仄、对敲对、字数一致、字体统一、格式整齐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规则来自于对联
的发展历程与传统惯例,在艺术形式中起到了保证对联韵律与美感的作用。

对联的格律要求

对联的格律要求

对联的格律要求一、基本概念1、格律---也称韵,指楹联在声调方面的基本要素。

它以平仄为载体,按马蹄韵要求平仄两两交替,或按意节点定韵平仄交替。

2、马蹄韵----是对联平仄运用的基本规则,即对联的声律规则。

对联的平仄每两字换一个声调,就像马蹄踏步那样两两交替,以两字(两个音节)或一字(一个音节)为一个节奏,节奏点在每个节奏的第二字(一字节奏,节奏点即为该字,诵读时各占一节奏),以此安排平仄重复两两交替。

例如:出句:日暮秋风起对句:月园孤雁鸣上联格律是:仄仄平平仄下联对的时候就格律相反:平平仄仄平字数再多,也是按两两交替无限延伸,就不会乱。

3、意节点---指不能断字的专有名词或人名。

意节点定韵,严格说来也是马蹄韵,它也是平仄交替,只不过是按不可分的专有名词或者人名意节点来句读,但这好像马蹄脚上多了个脚趾,不妨碍它按节奏平仄交替。

比如,成吉思汗中间不能断,那么它的落脚字就是仄,但是后面紧跟着的字必须是平,所以也是平仄交替。

4、平仄---指格律在楹联中的具体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简言之,平仄就是声调。

通过上下起伏的声调平衡,从而产生抑扬顿挫的声韵魅力。

下面会具体说明声调,这里先讲概念。

5、格律依据---分为古韵(平水韵)和今韵(中华新韵)两种。

今韵,也称新韵。

其声调就是汉语拼音的四声。

第一声:阴平,和第二声:阳平,统称为平声。

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统称为仄声。

如:清(阴平)情(阳平)是平声,请(上声)庆(去声)是仄声。

需要补充的是,汉语拼音中还有一声:轻声。

如:妈妈,读声第一个字是第一声,而第二个字是紧随其后,拼音是不标声调的,这就是轻声。

这一般都归在平声。

归纳一下:今韵平仄:阴阳归平,上去归仄。

古韵,声调也分为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声。

上去入各为一卷,为仄声。

平声因字多,又分为上平声和下平声两卷,上下平,为平声。

好在对联只究平仄,不分上去声和上下平,所以我们只要记住平、仄就行。

对联常识:对联平仄

对联常识:对联平仄

对联常识:对联平仄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一)平仄归类标准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

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

(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对联平仄规则

对联平仄规则

第一种:……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种:……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一)句中平仄规则举例一言句:旧(仄)新(平)二言句:诗癖(平仄)画痴(仄平)看水(仄仄)听泉(平平)三言句:独生子(平平仄)特种兵(仄仄平)龙胆草(平仄仄)马兰花(仄平平)四言句:四方来宝(仄平平仄)八路进财(平仄仄平)恩来立志(平平仄仄)马到成功(仄仄平平)五言句: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无钱请退之(平平仄仄平)--五言句律诗格之一百花开盛世(仄平平仄仄)双燕入农家(平仄仄平平)--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八方盈正气(平平平仄仄)四化涌春潮(仄仄仄平平)--五言句律诗格之二六言句:梅报九州春讯(平仄仄平平仄)--六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处处明山秀水(仄仄平平仄仄)家家笑语欢歌(平平仄仄平平)七言句:莺歌燕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虎跃龙腾向未来(仄仄平平仄仄平)--七言句律诗格之一诸葛大名垂宇宙(平仄仄平平仄仄)--七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碧海红霞辉玉宇(仄仄平平平仄仄)东风旭日荡神州(平平仄仄仄平平)--七言句律诗格之二八言句以上多为拆分句,拆分后按每个分句的字数套用上述规则即可。

不再举例。

(二)句脚平仄规则举例二句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仄平)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仄仄)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

(平平)三句联: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平仄仄)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仄平平)四句联: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仄平平仄)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

双字对联平仄规

双字对联平仄规

对联平仄规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规则: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平仄规则
1. 对联的定义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的文学创作形式。

它通过两行对仗的句子组成,一般前后呼应对应,形成一种和谐而美妙的韵律。

而对于对联的创作,平仄规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平仄的定义
平仄是指汉字的音调高低,即平声和仄声。

平声指的是声
调相对较低或持平的音调,而仄声则相对较高。

在对联的创作中,平声和仄声的运用是决定对联平仄韵律美的关键因素之一。

3. 对联平仄规则
在对联的创作中,要求各句平仄相对,既不能过于平调,
也不能过于高亢。

下面是对联平仄的一些基本规则:
•规则一:前后句平声和仄声应交替使用,以保持平衡和美感。

•规则二:对联中的字数要保持一致,以使句子结构完整。

•规则三:平声字和仄声字要恰当地搭配,使整个对联在平仄上保持和谐。

•规则四:在整体平仄上要保持韵律感,避免出现平淡或过于鲜明的情况。

•规则五:对联中的平仄要与字义相配合,以增强表达的美感和深度。

4. 平仄韵律示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对联平仄规则,以下是一个示例:
前山寒雨人欲寐,后山春风鸟初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