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技术教育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劳动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

劳动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

劳动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技能水平。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
1. 劳动技能训练: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劳动技能,如手工制作、清洁卫生、园艺等。

2. 语文知识应用:将语文知识融入劳动实践中,如撰写劳动心得、讲述劳动故事等。

3. 团队协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完成共同的任务,如共同完成一项园艺工作等。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劳动技能训练:教师示范、讲解劳动技能,学生实践操作,教师给予指导和纠正。

3. 语文知识应用: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劳动实践中,如撰写劳动心得、讲述劳动故事等,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4. 团队协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5. 总结:总结学习成果,强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劳动习惯。

四、教学评价
1. 劳动技能评价:对学生的劳动技能进行评价,包括技能的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等。

2. 语文知识应用评价: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包括语言表达、写作能力等。

3. 团队协作评价: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协作意识、沟通能力等。

4. 综合评价: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成果等方面。

劳动技术教育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设计【VIP专享】

劳动技术教育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设计【VIP专享】

劳动技术教育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设计【VIP专享】《五月的田野》教学设计庞各庄乡任田小学阚晓颖五月的田野上,有黄黄的麦子,有青青的豆荚,有成群的鸭子,和小羊,还有快乐的我们。

闭上眼睛,我仿佛又看见了儿时的我。

对,那就是我们,赤着脚在五月的田野上,边玩边劳动。

这种劳动的快乐、这种劳动的幸福,离现在的孩子很远,但只要用心去读、去品,就一定能感受到。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体验劳动生活实践,使如今在溺爱中长大的农村孩子体会到长辈们的辛苦,从小塑造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环保、节约从娃娃抓起,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的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2.通过这种具有鲜明主题的乡村田园劳动生活情境氛围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劳动兴趣,为学生从小培养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3.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创设美好情境,陶冶情操,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设计理念】1、情境教学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就是创设特色情境。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根据情境教学的特点,对传统教学框架进行一定的突破、创新,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融综合性知识与地区特色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创造出紧扣主题的情景教学内容,赋予语文教材内容更深、更新的教育寓意和练习情趣。

2、语文源于生活,生活源于自然。

美丽的大自然给于了我们丰富多彩的可利用资源,空气、阳光、水、季节、气候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长江、大河、水库、山林、荒地、沟渠、田野等。

让学生走进自然,在这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劳动活动,即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劳动能力。

3、学校劳动技术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学生的劳动兴趣和习惯也是在学校劳动技术教育中养成的。

“教学末见乐处,必不我学”。

在少年阶段,正是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因此,在掌握劳动技能,增强体质的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是教师和学生都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

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融合课题

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融合课题

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融合课题
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融合课题
一、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人们对劳动教育越来越重视。

劳动教育在培养和提升人们的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语文学科本身就可以让孩子们在文字上提升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和注意劳动的意义,它可以用文字概括和描述劳动,以此来促进劳动教育。

二、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如何运用语文学科来支持和发展劳动教育。

三、研究内容
1、对比当前劳动教育的情况,了解其中的问题;
2、运用语文学科如何来推动和发展劳动教育;
3、改革劳动教育课程,结合语文学科来实现深度融合;
4、对劳动教育与语文融合后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5、提出改进建议,探索劳动教育与语文融合的可行性。

四、研究方法
以文献研究、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来研究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融合的相关问题。

五、设计要求
1、深入调研劳动教育的现状及相关理论研究;
2、结合实际,依据学校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下设不同的语文课题;
3、找出语文学科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新方法;
4、根据实践教学需要提出较适宜的教学要求;
5、提出现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劳动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

劳动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

劳动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劳动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一、引言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进行劳动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劳动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劳动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教材,以实践为主线,以合作为手段,以创新为目标。

这种设计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强调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劳动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劳动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等四个方面。

其中,劳动知识是指关于劳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知识;劳动技能是指从事各种劳动活动所需要的操作技能;劳动态度是指对劳动的认识、情感和价值取向;劳动习惯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良好的劳动行为方式。

2. 教学方法:劳动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法应采用探究式、参与式、体验式和评价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其中,探究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和发现劳动知识的过程;参与式教学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劳动活动中,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和艰辛,从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体验式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模拟、情境、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评价式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反馈、评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

四、劳动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1. 创设真实的劳动情境: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社区、工厂、农田等场所,创设真实的劳动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劳动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劳动项目,自主制定劳动计划,自主完成劳动任务,自主反思劳动过程和结果。

劳动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劳动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劳动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劳动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劳动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劳动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定义和意义。

2.劳动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法与步骤。

3.以实践项目为基础的劳动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现代科技产品和创新设计,引起学生对劳动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兴趣,并与他们进行讨论,了解他们对劳动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解和认知程度。

2.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劳动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以及应用的方法和步骤。

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整合方法,如:科技展示、技能竞赛、创新设计等,并通过示例说明整合的优势和效果。

3.评价与反思(15分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评价和反思,以了解他们对整合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的方式完成。

4.实践操作(45分钟)选取一个实践项目,如自制电子产品或制作机械模型等,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相应的工作,如:电路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材料加工等。

同时,每个小组还需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如物理、数学等,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5.总结与展示(20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收获。

教师对他们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指导学生思考下一步的学习和实践方向。

四、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既包括实践操作的成果,也包括与学科知识的整合程度。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如: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

3.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五、教学资源1.实践项目相关的材料和设备。

2.多媒体教学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

3.相关学科教材和参考书籍。

六、教学延伸1.继续深化学生对劳动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解与认识,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和创新。

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策略

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策略

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策略在劳动教育必修课或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教育的基本程式为讲解说明——淬炼操作——项目实践——反思交流——榜样激励。

劳动教育要进入语文课堂,则必须“弃武修文”,引导学生在理解或创造文本的过程中受到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熏陶,得到劳模和普通劳动者的引领,体会勤俭节约、开拓创新的劳动精神。

实现某一项劳动素养之某一层级目标的过程,可能跨越了一节课、一个单元甚至一册教材。

所以,我们要发挥语文学科在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优势,采取渗透、渐进和隐性的课堂实施策略,真实地落实劳动教育。

(一)随堂渗透,整体中自然习得。

语文课堂应具有完整的生命,工具性与人文性紧密结合,不过目前存在一些破坏语文整体性的教学现象。

有的老师在训练语用之后骤然抬出人文主题,突兀的情感、态度和生硬灌输的价值观令学生自疑置身于语文天地抑或品社课堂。

有的老师唯取语文要素,弱化甚至忽视培育人文底蕴的学科功能。

还有的老师惯于单拎独取,异化目标,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本应在理解运用后才能获得的体验、感受或能力。

劳动教育要避免上述被割裂、被异化等问题的首要途径,就是教师要先进行语用方面的教学设计,见缝插针、因地制宜地安排劳动教育渗透点。

不能本末倒置,以劳动教育提纲掣领。

以二年级下册《千人糕》为例说明。

教学本课时,切忌开篇点题或收尾时硬扣帽子,直陈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教师先宜以题激趣,讨论糕名。

再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爸爸和孩子的对话,体会孩子由最初的“好奇”和疑惑,到后来的“不以为然”,直至最后“心服口服”“恍然大悟”的心情变化。

“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当学生由衷读好这些对话时,不但深入了解并能够“说好形成米糕的劳动过程”(语文要素),而且深刻体验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从而自然生发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劳动教育要素)。

课后,再引导学生了解和介绍其他物品的生产过程,进一步促进语文和劳动的实践性融合。

语文课融入劳动教育的教案(范文五篇)

语文课融入劳动教育的教案(范文五篇)

语文课融入劳动教育的教案(范文五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课融入劳动教育的教案(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课融入劳动教育的教案(范文五篇)》。

第一篇:语文课融入劳动教育的教案一、教材分析《美味凉菜我调制》是二年级劳动实践课的第三课,该活动课主要介绍凉拌黄瓜的做法,同时告诉学生凉拌菜的饮食知识,通过凉拌菜的劳动过程,让学生学会安全用刀、健康饮食等知识。

凉菜是家庭菜肴中一种简单易学的饮食,制作简单,易于操作,且能体现各类菜品的自然巧妙搭配。

学习制作凉菜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具有实践意义,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劳动能力具有实践意义。

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劳动教育在人才全面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加强创造性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对劳动课具有强烈的动手欲望和操作兴趣,但由于学生年纪较小,实践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课程设计应以学生兴趣为基点,强调安全劳动的操作概念,在安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形成学生健康饮食的概念,联系实际,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劳动创作力。

三、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凉拌菜的概念及做法,会做简单的凉拌菜。

养成安全使用厨房用具的习惯。

形成健康饮食的概念。

了解不同地域的凉拌菜文化。

四、教学重、难点会做简单的凉拌菜,会安全使用厨房用具。

五、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视频等。

2.学生准备:制作凉拌菜的原材料、各式调味品、砧板、刀、碗、盘子、围裙、手套等。

六、教学过程活动一:视频导入1.同学们好,我是来自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的林桂娥老师,今天我们一起要学习的劳动课是《美味凉菜我调制》,正式上课前,我们来观看一段夏天的视频。

2.播放视频:夏天的阳光、蝉鸣、荷花、孩子待在空调房、外出游玩、美食、冰淇淋、凉拌菜的各种混剪视频,配上欢快的音乐。

3.同学们,炎炎盛夏,你是怎么度过的呢?4.学生回答。

5.是啊,在炎热的夏天,海边、冰淇淋、空调,凉拌菜,一个都不能少,简单又美味的凉拌菜,就是一道解暑良方,它能让人食指大动,胃口大开。

劳动与语文整合教学设计

劳动与语文整合教学设计

劳动与语文整合教学设计劳动与语文整合教学设计可以通过劳动实践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教学内容:1. 劳动实践部分: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的劳动内容,如种植花草、整理图书馆、校园环境美化等。

2. 语文教学部分:根据不同的劳动实践内容设计相应的语文教学内容,如阅读相关的文章、进行写作练习、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选择劳动实践内容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选择适合的劳动内容,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

第二步:语文教学设计1. 阅读理解:选择与劳动实践内容相关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并进行问题答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劳动实践的经历,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关于劳动实践的日记、写一篇劳动实践的心得体会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口语表达:让学生进行劳动实践经验的口头表达,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进行班级演讲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步:实践活动根据教学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四步:整理反思根据劳动实践活动的结果,组织学生进行整理和反思,让他们总结并反思自己的劳动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总结能力。

第五步:展示交流根据劳动实践活动的结果,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交流,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劳动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六步:评价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通过劳动与语文整合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和劳动整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和劳动整合教学设计

劳动与技术教育和语文学科整合《呵护土地,健康你我》教学设计#|刘素敏玉田县明远小学《呵护土地,健康你我》教学设计:课题:四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呵护土地,健康你我》设计理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是语文教学一个新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校结合劳动实践基地——“红园”开展的一系列劳动实践活动正好给学生们提供了一次综合性学习的平台。

6月25日是中国土地日,土地资源与人类息息相关,宣传保护土地资源,减少土地污染破坏,是势在必行的。

在这个收获的时节,我设计了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将劳动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学科的融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而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树立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的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了解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要通过施肥进行补充,了解各种化肥的使用对土地的利与弊。

2、能力目标: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树立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的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在化肥使用对土壤带来的危害,宣传使用有机肥料,树立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的意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方式向大家介绍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二者相辅相成。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书设计:]呵护土地,健康你我收获果实正确施肥(张贴学生劳动(张贴学生收集到的(张贴学生完成照片和劳动体会)文字和图片资料)的文章等作品)。

劳动语文整合 教学设计

劳动语文整合 教学设计

劳动语文整合教学设计劳动与语文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将劳动与语文课程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设计。

它旨在通过实际劳动活动的参与和实践,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和提高。

下面我将介绍一种劳动与语文整合教学的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校园环境整治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学习与应用有关环保与整治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3.通过实际劳动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理解环保与整治的相关知识:回顾学生已学习的语文教材,提取与环保与整治相关的课文或诗歌,通过阅读、朗诵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环保与整治的重要性。

2. 环境整治计划的制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校园内一个环境问题,如乱扔垃圾、不整齐的植被等,制定一份整治计划。

计划中包括整治的目标、方法和时间安排,并要求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详细描述和解释。

3. 实际劳动活动:学生按照制定的整治计划,进行实际的劳动活动。

比如,清理乱扔垃圾的地方、修剪不整齐的植被等。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记录和描述。

4. 活动总结: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针对整治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

总结中包括活动的效果、经验和不足之处。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环保与整治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归纳总结相关知识。

2.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制定整治计划和实际劳动活动,让学生尝试解决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合作学习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治计划和实际劳动活动,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 引导学生回忆校园环境整治的相关知识,如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植被保护等。

2. 提问:你们觉得校园环境整治有什么意义和重要性?第二课时:学习环境整治知识1. 教师选取与环境整治相关的课文或诗歌让学生阅读。

2. 学生朗诵,并相关知识进行讨论。

语文学科渗透劳动教育课例

语文学科渗透劳动教育课例

语文学科渗透劳动教育课例
本课例将语文学科与劳动教育课程相结合,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具体内容包括: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1.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2.掌握常见的劳动技能和安全常识;
3.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4.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

二、课程内容:
1.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课程主题和相关的基本概念;
2.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实践活动,如园艺、制作手工艺品、维修电器等;
3.课堂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相互学习和交流;
4.总结反思:让学生对本课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课程实施:
本课程可以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等不同阶段进行,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爱好进行调整和设计。

例如,小学可以以种植蔬菜、植树造林等为主要内容;初中可以以维修电器、制作手工
艺品等为主要内容;高中可以以研究科技项目、设计发明等为主要内容。

同时,本课程也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与科学、数学、美术等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综合素质。

四、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经验,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

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劳技与语文整合课

劳技与语文整合课

劳技与小学语文整合课——《制作肥皂泡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尝试使用各种洗涤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观察肥皂泡的美丽与语文文本的理解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具准备】肥皂、洗衣粉、洗手液、洗发水等常见洗涤用品;人手杯水和根小木棒;吹泡泡的工具;语文课文29课《肥皂泡》的文本。

【教学重点】学习制作肥皂泡的方法;体会老舍文章的精彩之处。

【教学难点】洗涤剂的配比;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提问引起学生兴趣。

(1)师:是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吹出泡泡?(2)老师试着用清水吹泡泡,不成功。

师:可以用什么办法做出能吹出泡泡的水?(3)引导学生讨论:在水中加入什么可以让水变成泡泡水?(支持学生的各种想法,为学生提供他们想到的能添加的洗涤用品。

)2.制作泡泡水。

(1)教师讲解并示范制作的过程。

(2)请学生把自己要的洗涤用品加入装有清水的杯子里,并搅拌。

(3)比较加入不同洗涤用品的水有什么不同。

3.吹泡泡,观察泡泡五颜六色的美丽场景。

(1)用吹泡泡的工具来试试做的泡泡水能不能吹出泡泡。

(2)不断调整吹得力度,直到吹出泡泡。

(3)观察美丽的泡泡,说一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场景。

4.对照文本,体会作者的精彩描述。

(1)学习语文课文29课《肥皂泡》。

(2)体会一下作者吹出泡泡的方法与你的一样吗?(3)讨论:你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情景,作者描写的有哪些不同,有哪些相同?5.整理用具,回味全课。

(1)这一课你学会了什么?(2)这一课你又懂得了哪些描写的方法?6.作业:回家制作肥皂泡泡,观察并写下它们五彩美丽的样子. 【教学反思】。

学科劳动融合教案设计模板

学科劳动融合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例如:《语文与劳动融合——校园绿化活动》)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2. 通过劳动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

三、教学内容1. 语文:结合校园绿化活动,让学生学习相关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了解植物知识。

2. 科学:学习植物生长、生态平衡等相关知识。

3. 数学:学习测量、计算等数学知识,用于劳动活动中的实际应用。

4. 体育:通过劳动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校园绿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与植物相关的文学作品,为后续活动做好铺垫。

2. 语文教学(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与植物相关的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植物的赞美之情。

(2)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作者要赞美这些植物?这些植物有哪些特点?3. 科学教学(1)教师讲解植物生长、生态平衡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植物的重要性。

(2)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学习植物的生长习性。

4. 数学教学(1)教师讲解测量、计算等数学知识,让学生掌握劳动活动中的实际应用。

(2)组织学生测量植物的高度、宽度等数据,进行计算。

5. 体育教学(1)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如跑步、跳绳等,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在劳动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6. 劳动实践(1)教师讲解劳动活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安全。

(2)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校园绿化活动,如浇水、修剪、施肥等。

(3)在劳动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7.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次劳动活动,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分享劳动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技能、团队合作等。

2.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如语文、科学、数学等。

劳动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教案

劳动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教案

劳动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教案
1.了解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劳动教育的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理解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掌握如何将劳动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3.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2.如何将劳动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三、教学难点:
1.如何把握劳动教育的渗透点,将其融入语文教学;
2.如何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准备:
1.课件、黑板、白板、笔记本电脑等教具;
2.一些劳动教育活动的资料和案例;
3.学生的作业和评价表。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讲述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2.讲解:讲解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以及如何将劳动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3.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劳动教育的案例,与学生一起分析劳动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4.活动设计:设计一个劳动教育活动,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技能。

5.展示和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老师和同学进行评价,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帮助。

6.总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劳动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六、作业:
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理一份学习笔记;
2.设计一份针对自己的劳动教育项目,与同学分享。

三年级语文融合劳动教育教案

三年级语文融合劳动教育教案

三年级语文融合劳动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与劳动相关的基本词汇和句型,理解课文内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劳动实践,如种植、打扫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词汇:种植、浇水、施肥、除草、收获等与劳动相关的词汇。

2. 句型:描述劳动过程,如“我种植了一棵小树,每天给它浇水。


3. 课文内容:以劳动为主题,介绍各种劳动活动及其意义。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劳动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参与过的劳动活动,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

2. 新课学习:
(1)学习新词汇:通过实物、图片或动画等形式,展示与劳动相关的词汇,让
学生直观感受并理解其含义。

(2)学习新句型:通过例句讲解和模仿练习,让学生掌握描述劳动过程的句型。

(3)阅读课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各种劳动活动的意义。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劳动实践,如种植、打扫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意义。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词汇、句型和课文内容,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对词汇、句型和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劳动实践。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知识的巩固程度。

小学劳动与语文课融合案例

小学劳动与语文课融合案例

《中国美食》教学设计-----劳动与语文融合案例教学目标:1.认识“菠、煎”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炸”,会写“烤、鸭、”等9个生字,会写“美食、红烧”等6个词语。

2.能发现偏旁“火”“灬”的联系,并识记带有偏旁“火”“灬”的生字。

能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3.能说出自己家乡的美食,并和爸爸妈妈制作一道美食,完成美食导学单、“我来推荐家乡菜”表格和制作菜谱。

激发了解中国美食的兴趣,将中国美食文化传承下去。

教学重难点:1.能从汉字中发现规律。

2.通过介绍中国美食,学做美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任务——美食交流会1.联系生活,初谈美食(1)孩子们,前段时间受疫情影响,我们宅在家中两个多月,宅在家中的你们都在做什么呢?(学生交流)体育锻炼、线上学习、做家务、做美食……(2)课前,我们填写了美食导学单。

现在来分享一下吧,其他同学试着记一记每道美食的名字。

2.欣赏美食,激发兴趣中国美食就是这样种类繁多、色香味俱全,让人垂涎三尺。

中国美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有些外国人因为喜欢烤鸭,而爱上北京;因为喜欢火锅,而爱上成都......中国美食不仅拴住了外国有人的胃,更拴住了他们的心。

3.明确任务,探究美食中国的菜肴,以色艳、香浓、味美而著称于世,它造型别致、五彩缤纷、栩栩如生,让人回味无穷。

精巧绝伦的外观,还有那别有韵味的名字,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和欲望。

你们想开启一段探寻美食的分享会吗?今天我们先来了解各种美食,一起走进《中国美食》,感受中国美食的精华。

二、初读词语,情景识字——生活小菜篮1.根据图片,初识美食孩子们,看看这一道道美食,你认识吗?根据图片试着来读一读吧!2.交流字音,重点指导(1)轻声的字:“腐”字单独读第三声,放在“豆腐”这个词里则读轻声,一起读“豆腐”;“菇”单独读第一声,放到“蘑菇”一次中读轻声,我们再来读“蘑菇”。

(2)多音字:这些生字中还有一个多音字。

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融合 案例

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融合 案例

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融合案例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整合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案例。

该案例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引入了劳动教育元素,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劳动项目、制定劳动计划、实施劳动任务、总结劳动成果等流程,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素养。

同时,语文学科的阅读、写作、口语等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该案例的主要实施步骤如下:
1.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劳动项目,如校园环境整治、文化墙建设、植树造林等。

2. 学生根据项目特点和个人能力制定劳动计划,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量等。

3. 学生分组或单独完成劳动任务,同时记录劳动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和感受,形成劳动日志。

4. 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的阅读、写作、口语等能力,撰写劳动感悟、劳动报告等。

通过这种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案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劳动素养和技能提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这种融合模式也可以为其他学科与劳动教育的整合提供借鉴和参考。

- 1 -。

劳动教育语文学科融合实践活动

劳动教育语文学科融合实践活动

劳动教育语文学科融合实践活动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劳动教育和语文学科融合的那些超有趣的事儿。

你能想象劳动就像一场语文大冒险吗?这可不是我在瞎扯哦。

劳动教育就像是一位神秘的魔法师,而语文学科则是那充满魔力的魔法棒。

当它们俩凑在一起的时候,就像哈利·波特施展出了一个超级炫酷的魔法。

比如说,种地这件劳动。

这就好比是我们在大地上书写一篇篇绿色的作文。

那锄头就是我们的笔,泥土就是纸张,种子呢,就是一个个充满希望的文字。

我们在田地里精心布局,就像在作文里安排段落结构一样,哪里种上豆角,哪里种上西红柿,就如同决定作文里先写什么情节,后写什么情节。

再看看打扫卫生这个劳动。

扫帚在地上挥舞,那动静就像是在演奏一场大型的交响乐,扫帚是指挥棒,灰尘就是音符。

而我们在打扫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做一场生动的口头作文。

你看,我们一边打扫一边念念有词:“嘿,灰尘君,今天就是你们的末日啦,看我扫帚大侠如何把你们统统消灭。

”这和我们在语文课上的口头表达训练简直一模一样,只不过场地从教室变成了脏兮兮的角落。

还有做手工劳动呢。

这就像是在搭建一个语文的梦幻城堡。

那些小零件、小材料就像一个个汉字,我们要用自己的创意把它们组合起来。

就像把汉字组合成优美的诗句一样。

我曾经做一个小木屋手工,那感觉就像是我在创作一篇关于森林小屋的童话。

每一块木板的拼接都是情节的推进,屋顶上的那片小树叶装饰,就像是童话里的魔法元素。

在劳动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问题,这就像是语文阅读理解里的难题。

比如种地时遇到害虫,就如同在文章里发现了逻辑矛盾。

我们得像分析文章一样去分析害虫出现的原因,是土壤太肥沃了吸引了它们,还是周围环境有什么特殊之处?然后想出解决办法,这就像是在文章里修正错误一样。

而且啊,劳动后的成果分享就像是一场语文朗诵会。

我们骄傲地讲述自己劳动的过程和收获,就像在朗诵自己创作的最得意的诗歌。

听众们的笑容和掌声就是对我们这篇“劳动作文”的最高评价。

劳动与语文整合教学设计

劳动与语文整合教学设计

劳动与语文整合教学设计一、引言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而语文教育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关键。

将劳动与语文进行整合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从整合教学的意义、目标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整合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劳动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通过整合语文教育,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思维沟通,提高实践能力和语文能力。

2. 促进学习兴趣的培养:劳动与语文的整合教学能够通过具体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3. 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劳动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而语文教育则可以帮助学生将自己的创新想法进行语言表达和沟通,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 提高学习的实效性:通过整合教学,将劳动与语文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三、整合教学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整合劳动和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劳动活动,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提高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劳动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劳动活动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调,通过整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四、整合教学的实施策略1.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实践任务:在整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 结合文本进行语文学习:在劳动活动中选择与语文学习内容相关的文本,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形式,将劳动活动与语文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月的田野》教学设计
庞各庄乡任田小学阚晓颖
五月的田野上,有黄黄的麦子,有青青的豆荚,有成群的鸭子,和小羊,还有快乐的我们。

闭上眼睛,我仿佛又看见了儿时的我。

对,那就是我们,赤着脚在五月的田野上,边玩边劳动。

这种劳动的快乐、这种劳动的幸福,离现在的孩子很远,但只要用心去读、去品,就一定能感受到。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体验劳动生活实践,使如今在溺爱中长大的农村孩子体会到长辈们的辛苦,从小塑造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环保、节约从娃娃抓起,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的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2.通过这种具有鲜明主题的乡村田园劳动生活情境氛围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劳动兴趣,为学生从小培养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3.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创设美好情境,陶冶情操,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设计理念】
1、情境教学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就是创设特色情境。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根据情境教学的特点,对传统教学框架进行一定的突破、创新,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融综合性知识与地区特色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创造出紧扣主题的情景教学内容,赋予语文教材内容更深、更新的教育寓意和练习情趣。

2、语文源于生活,生活源于自然。

美丽的大自然给于了我们丰富多彩的可利用资源,空气、阳光、水、季节、气候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长江、大河、水库、山林、荒地、沟渠、田野等。

让学生走进自然,在这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劳动活动,即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劳动能力。

3、学校劳动技术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学生的劳动兴趣和习惯也是在学校劳动技术教育中养成的。

“教学末见乐处,必不我学”。

在少年阶段,正是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因此,在掌握劳动技能,增强体质的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是教师和学生都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

【教学准备】
配乐:《春天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小诗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朗诵小诗<<我从田野走来>>(幻灯片配乐).
我从田野走来,
风筝牵动我轻盈的脚步;
我从田野走来,
心儿随着蝴蝶跳舞;
小鸟在我的头顶歌唱,
风儿在我的面颊轻抚;
我听见天空对我说:你好啊!大自然的客人!
我听见田野对我说:欢迎你!把脚步留住!
哦!我爱这美丽的田野,
爱这儿的小草和大树;
我爱这美丽的田野,
爱这儿的野花,蚱蜢和泥土!
爱这的每一处!每一处!每一处!
同学们,在老师朗诵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什么了呢?生说.
老师今天就带同学们到五月的田野去看一看,好不好?
(师生一起把课堂移到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
师:五月的田野上,有黄黄的麦子,有青青的豆荚,还有快乐的我们。

我们赤着脚,撒着欢儿的奔跑在青黄相间的田野上,撵鸭子、赶羊,我们边玩边劳动,这是多美的生活啊。

你们羡慕吗?那就让我们也去体验这美妙的田园生活吧!我们继续学习——五月的田野(齐读课题)。

下面谁来说说自己在劳动实践基地劳作时的独特体会?学生们从第一天翻地浇水开始说起,进而播种施肥,再有天天探望,倾心期盼种子快快发芽的迫切心情,又说道见到第一抹嫩芽时的惊喜,还有诗意的孩子说道:“看着这一簇簇新绿在我们的辛勤浇灌下,渐渐浓郁,就好像亲手养育了一个娇嫩的孩子,看到一个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传奇在我们面前演译。

”学生们真正感觉到了“我劳动,所以我快乐”。

二、朗读“五月的田野”
我们美丽的校园散发着恬静淳朴的乡村气息。

这里,绿树成荫,花香扑鼻,鸟语花香,处处洋溢着一种生机勃勃的美,处处流露出一种自然的鬼斧神工。

最使人感觉生机盎然的是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这
里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体会劳动技术教育之美的梦想剧场。

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读出五月的田野的心声吧。

(学生在阳光下,在菜地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三、走进“五月的田野”
同学们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都发现了很多自己喜欢的地方,与你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告诉他们你为什么喜欢这里.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出示图片:麦田和豆荚的图片) 黄黄的、青青的”是写颜色柔美好看.衬托出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
☆它们甜甜地笑了.
表面上是写麦子和豆荚的快乐,实际上是写乡下孩子们的快乐。

(指导朗读)景色是美的,心里是甜的,笑容也是舒心的,快乐的.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试着读一读吧!
☆孩子们的童年乐趣表现在哪些方面?
1 光着脚走在田埂上.
“五月的风暖暖的,油光光的泥土软软的……冒出来,真舒服。


想像泥土从脚趾缝冒出来的感觉.边读边想像.
2 做柳鞭,竹笛. 撵鸭子,赶羊群,撒着欢地跑.
自己做的柳鞭和竹笛,吹着不成调的曲子,可是大自然的声音是那么的动听;它洋溢着我们童年的快乐;用小小的柳条鞭,赶着成群的鸭子和羊,在美丽的田野上快乐地奔跑,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呀!
3给小兔割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家里有喜欢的小动物做朋友吗?你平常想着它们吗?)
在乡下孩子的眼中,鸭子,羊儿还有小兔都是他们生活中的伙伴和朋友,他们在田间自在玩耍的同时,总是不忘喂饱他们的好朋友,尽管他们是那么忙碌,甚至有些累,可是心里总是高兴的,是快乐的.这是一种多么朴实而又真挚的感情啊!
4 自己做饭吃.(理解喷香,先联系生活实际,再回到课文中)
忙碌了半天,孩子们累了,也饿了,在五月的晴空下,在这醉人的风景里,自己亲手做的饭即使不是什么美味佳肴,也有着特殊的滋味,难怪孩子们会觉得自己做的饭菜是喷香的,是可口的呢!
……
四、融入“五月的田野”
1.教师范读,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那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读的有感情呢?要
想读的有感情,我们心中必须要有感情,我们心中的感情就来自文字,需要我们理解文中的景、文中的情。

老师想先来给大家读一读,愿意听吗?听的时候请你们闭上眼睛,用耳朵、用心来听,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教师配乐朗诵)
生:我看到了青青的豆荚,黄黄的麦子。

生:我闻到了淡淡的花香,还有泥土的芬芳……
2.指导朗读,引起情感共鸣。

师:五月的田野多美啊,孩子们的生活真是充满了乐趣。

请你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孩子们的快乐体现在哪里?
(生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实际在劳动实践基地体会“我们光着脚在田埂上走……真舒服。

”时可引导学生和自己的童年生活对比,想象当时孩子们的样子;再通过朗读,抓住“冷不丁、冒”等词语体会光脚走在田埂上的乐趣。

★“折一根柔软的柳条……撒着欢儿的跑。

”是什么感受?学生可能说:高兴、开心、自由自在……带着这一种心情读一读这两句。

★“把鸭子撵到……青草真嫩。

”先读读文中的语句。

从中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从中体会孩子们的懂事和勤劳。

★结合课文想一想,农村除了养鸡养鸭,还养什么?学生可能马上答出:小兔子。

读读相关句子。

“从麦田的沟沿上……又有青草吃了”引导学生分析出“心里真高兴是因为小兔子有青草吃”体会到孩子们的懂事和勤劳。

3.指导背诵,深化情感。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我们的课后练习中还要求我们背诵呢。

那怎样才能背诵的又快又好呢?这可要讲方法。

回忆一下,第三自然段讲了我们在田野上做什么?
出示小黑板:
踩泥土——做笛子和鞭子——撵鸭子、赶羊——为小兔子割草
师:喜欢哪部份就想把它背下来,然后再把这几部分连在一起,这一整段不就背下来了吗?(指名背)
师:我们边玩边劳动,要是累了、困了怎么办呢?请同学们继续读4、5自然段,看谁的感情把握的最好。

五、升华感情,布置“劳动”任务.
在乡下孩子的眼中,丰收的麦田,即将成熟的豆荚,这青黄一片,构
成了田间最美丽的风景,加上五月的暖风,灿烂的阳光,一切都那么美好,那么生机盎然,那么让人心醉……哦!心里头真是---(生说)!真的是一种美的享受啊!
我们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老师都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了我们在劳动实践基地快乐劳作的情景,一幕一幕的画面在脑海中化为一首《劳动最光荣》的赞歌。

下面谁来说说在劳动实践基地这个梦想剧场,你都创造了、见证了那些奇迹?
学生朗读自己的劳动日记:
劳动技术教育课一开始,同学们走教室,像快乐的鸟儿飞向劳动实践基地。

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一字儿排开,把满地的杂草拔得一干二净,又挥动铁锨,翻起地来,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一张张充满稚气的小脸蛋上滚下一串又一串晶莹的汗珠,一只只白白嫩嫩的小手上磨出了水泡,一双双雪白的运动鞋顷刻间成了黑白相间的泥土高跟鞋……整地结束,同学们回到教室,教室里沸腾起来了, 大家谈论着劳动的滋味,只见有的同学在劳动中手刺破了,有的同学鞋子踩脏了,还有的同学胳膊被虫子咬得红肿了……
同学们感悟的很深刻,有自己的一套独特心得,真好。

《五月的田野》立足的是广阔天地,放飞的是美丽梦想。

我想这节课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我建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放松身心,投入大自然的宽厚怀抱,用眼睛去欣赏天地美景,用耳朵去倾听天籁之音,用心去收集田野里的奇珍异宝。

然后把你的快乐更全面地记录下来,我们一起分享好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