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54管理学原理 讲义 第十二章

合集下载

自考管理学原理00054全章节重点整理

自考管理学原理00054全章节重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00054管理的产生(1P36)(1)管理产生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2)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①为实现自身目的而进行的作业活动②为使作业活动变得更有效的管理活动。

★试述管理的必要性(1)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3)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管理: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管理的含义(1)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2)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3)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职能;(4)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5)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管理的特性(1P40)(1)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2)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3)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管理活动与作业活动的关系(1)管理活动的范围更广,它不仅贯穿于作业活动的始终,而且包括作业活动之前的调研、作业活动之后的教训总结等(2)管理活动比作业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3)管理人员的本职工作是管理活动而非作业活动★管理的职能(1P41)(1)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2)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3)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4)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

★管理的有效性是由效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和效果(目标达成度)来衡量的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管理者的分类(1P42)(1)按管理者所处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总裁、总经理、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者(部门主任、科室主管、项目经理、地区经理、产品经理、分公司经理);基层管理者(生产车间工作小组主管人员、医院妇产科的护士长等)(2)按管理者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及专业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管理学原理课件】PPT_第12章

【管理学原理课件】PPT_第12章
• 实际工作预览(realistic job preview,RJP)—— RJP将职位和工作环境的积极和消极的信息都进行 披露
2021/5/9
26
12 - 27
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
演讲 阅读 讨论
岗位轮换
视听材料
模拟和角色扮演
基于电脑的培训
行为学习法
辅导和教学
2021/5/9
27
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8
支持培训过程
• 形成一份职位说明书
• 包括了对该职位所需能力的列表,称之为职务资格明 细书 (job specifications)
• 有助于管理者对工作进行分类,从而使人力资源计划 更加具体的识别需求
2021/5/9
6
12 - 7
步骤2: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
• 预测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需要多少员工, 以及这些员工应该具有何种能力
- 深层多样化(deep-level diversity):雇员的心 理特性,包括个性、信念、价值观和看法
2021/5/9
13
12 - 14
多样化的重要性
•多样化成就优秀的商业意识
- 高管团队中女性最多的公司与女性最少的公司相 比,有更好的财务绩效
- 拥有某种形式多样化的团队与成员组成背景相似 的团队相比,面对复杂问题能更好的做出决策
- 多样化的劳动力更可能理解和回应同样多样化的 顾客需求
2021/5/9
14
12 - 15
么么么么方面
• Sds绝对是假的
12 - 16
美国联邦平等雇佣机会法律
• 1963年的同工同酬法案(Equal Pay Act of 1963)
• 1964年的公民权利法案(Civil Rights Act of 1964)

管理学讲义十二

管理学讲义十二
不足之处在于员工本身对公平的判断是极其主 观的,这种行为对管理者施加了比较大的压力;
期望理论
弗鲁姆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 认为只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
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特定的行动; 有效的激励取决于个体对完成工作任务以及接
受预期奖赏的能力的期望;
期望理论
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依赖于对下列三种联系的 判断: – 努力-绩效的联系:员工感觉到通过一定程 度的努力而达到工作绩效的可能性; – 绩效-奖赏的联系:员工对于达到一定工作 绩效后即可获得理想的奖赏结果的信任程度; – 奖赏-个人目标的联系:如果工作完成,员 工所获得的潜在结果或奖赏对他的重要性程 度;
激励力
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效价是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成果的偏爱程度,
或某种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带来的满足程度; 期望值则是某一具体行动可带来某种预期成果
的概率,即行为者采取某种行动,获得某种成 果,从而带来某种心理上或生理上满足的可能 性;
激励产生的根本原因
激励产生的根本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 外因是人所处的环境,被研究人员称为人的行
马斯洛理论的不足
我国管理学者对马斯洛的需要本身进行了讨论, 认为人类需要实际上具有多样性、层次性、潜 在性和可变性等特征;
双因素理论
又叫“保健-激励理论”,由赫兹伯格在20世 纪50年代提出;
研究的重点是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 研究方法是实证研究;
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提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 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一种是消极的X理论;另一种是积极的Y理论; 麦格雷戈认为,Y理论的假设比X理论更实际
有效,因此建议让员工参与决策,为员工提供 富有挑战性和责任感的工作,建立良好的群体 关系,有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00054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

00054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认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管理存在的必要条件(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一致认可的目标)。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目标。

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层次:上层、中层、基层)。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3.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它反映的是(必要性和目的性)。

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生产力】、社会属性【生产关系】)4.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的特点包括(一般性,多科性,历史性,实践性),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边缘科学)。

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其有效性,这一论述表明了管理的(实践性)5.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交换性、相互依存性、控制性。

“系统特性中有效的管理总能带来“1+1>2”的效果”指的是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的观点:整体、“开放性”与“封闭性”、封闭则消亡、模糊分界、保持“体内动态平衡”、信息反馈、分级、不断分化与完善、等效。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管理运动”发生在(美国 )。

新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发展主要是(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代表的理论,如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业务流程再造、标杆超越法。

这些理论和方法共同的特点有(创新、突破式改进)2.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科学管理理论 )。

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的是(科学管理理论)。

00054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全

00054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泰勒给管理下的定义: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2.徐国华等人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3.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4.管理的特性:①管理是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②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③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5.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6.管理有效性的衡量:效率、效果7.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对此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要担当的角色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认为实际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在扮演十种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可概括为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三个方面的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①挂名首脑角色:管理者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业务时,如参加社会活动、宴请重要客户、带领有关领导参观企业。

②领导者角色:管理者激励、指导员工时。

③联络人角色:管理者与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

2信息传递方面①监听者角色:管理者通过各种媒介寻求和获取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组织和环境时。

②传播者角色:管理者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组织成员时。

③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向外界,如股东、消费者、公众、政府发布组织的有关信息时。

3决策制定方面①企业家角色:管理者积极利用外部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新市场时;②混乱驾驭者角色:当管理者处理冲突或问题、调解各种争端时;③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合理分配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时;④谈判者角色:当管理者为了组织的利益和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讨价还价、商定成交条件时。

〔7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技能②人际技能③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亚当斯密:①提出了提出了"分工协作原理"和"生产合理化"的概念;②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

00054管理学原理

00054管理学原理

分界的观点⑤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⑥信息反馈观点⑦分级观点⑧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⑨等级观点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理论的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作为标志2.管理学形式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6个阶段:①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1930)标准化,制度化②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1930——1950)重视人的因素③管理理论丛林(1950——1960)全面、系统、精确④战略管理(20世纪60年代以后)长远⑤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70年代以后)持续改进,参与⑥学习型组织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后)突破是改进,创新3.第一个明确地把管理作为生产的第四个要素而同土地,劳力,资本相并列的是萨伊4.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科学管理理论5.科学管理之父——泰罗6.泰罗在管理方面的主要著作《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7.科学管理理论要点: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③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坏境标准化④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⑤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里革命”⑥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⑦实行职能工长制⑧在管理控制上实行里外原则8.20世纪初,甘特提出图系统法9.吉尔布雷斯夫妇被人们称之为“动作专家”10.哈林顿.埃莫森提出提高效率的12条原则:①明确目的②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③虚心请教④严守规章⑤公平⑥准确,及时,永久性的记录⑦合理调配人,财,物⑧定额和工作进度⑨条件标准化⑩工作方法标准化(11)手续标准化(12)奖励效率11.法约尔管理理论的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2.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管理理论:①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②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③管理的十四原则④管理要素13.法约尔提出的管理职能:①计划②组织③指挥④协调⑤控制14.法约尔认为企业职能:①管理②技术③商业④财务⑤核算15.管理的十四原则:⑴分工⑵职权与职责⑶纪律⑷统一指挥⑸统一领导⑹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⑺个人报酬⑻集中化⑼等级链:管理机构中,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该建立关系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⑽秩序⑾公正⑿任用期稳定⒀首创精神⒁集体精神16.法约尔认为,一个良好的计划应具有①统一性②持续性③灵活性④精确性等特点17.法约尔被后人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18.马克斯.韦伯在管理方面的贡献是在《社会和经济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行政组织理论体系,由此被人们称为“组织理论之父”19.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利作为基础20..韦伯认为,存在三种纯粹形态的权利:①理性—合法的权利②传统的权利③超凡的权利21.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⑴明确的分工⑵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⑶人员的考评和教育⑷职业管理人员⑸遵守规则和纪律⑹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22.韦伯认为,这种高度结构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对人们进行强制控制的最合理的手段23.厄威克提出提出了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十条原则:⑴目标原则⑵专业化原则⑶协调原则⑷职权原则⑸职责原则⑹明确性原则⑺一致性原则⑻管理宽度原则⑼平衡原则⑽连续性原则24.克利克和厄威克合编的《管理科学论文集》25.有关霍桑试验的总结主要集中在他的两本书《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1933年)和《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1945年)26.1924年——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

00054_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00054_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一、什么是管理?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起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目标的过程。

著名学者对管理的定义有:1、赫伯特·A ·西蒙的“管理就是决策”。

2、小詹姆斯·H ·唐纳德利的·唐纳德利的“由一“由一个或更多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行动。

”3、弗里门特·E ·卡斯特的“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4、托尼·布洛格特的“管理就是筹划、“管理就是筹划、组织和控制一个组织和控制一个或一组人的工作。

”5、丹尼尔·A ·雷恩德“给管理下一个广义而又切实可行的定义,可以把它看成是这样的一种活动,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

”6、R ·M ·霍德盖茨的“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7、斯蒂芬·P 洛宾斯的“管理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8、恰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的“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的目标的过程。

”9、张尚仁的“管理指由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控制和组织的行为使之趋向预定目标的技术、向预定目标的技术、科学活动。

科学活动。

”10、戴金珊的“管理是管理者为使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合符已定的目标的而采用相应的方式所进行的活动。

”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管理或管理活动存在的必要条件:两个人以上的活动和一致的目标。

三、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答:管理是一门科学在于它本身具备系统的知识,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能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对事物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反复地对这些本质的正确性进行验证。

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详细章节讲义

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详细章节讲义

/难点决策难点、重点计划难点、重点组织重点领导难点激励难点、重点沟通控制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1.基础篇【1-4章】2.计划篇【5-6章】3.组织篇【7-9章】4.领导篇【10-12章】5.控制篇【13章】1. 2. 3.1. 2. 3. 4. 5.……第一节管理概述第二节管理者第三节管理学本章重难点分析一、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欲望资源矛盾协调*生产****管理(一)管理的产生1.一、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2.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人类活动一、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二)管理的必要性※1.2.3.二、管理的概念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管理的定义。

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三、管理的特性(征)(一)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二)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三)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四、管理的职能△1916共识的观点: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实现组织目标职能内容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领导(Leading)、控制(Controlling)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实现组织目标四、管理的职能△五、管理有效性的衡量*•管理的有效性由效率和效果来衡量。

•效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效果: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五、管理有效性的衡量*有效的管理效率:投入产出比效果:目标达成度怎样做……方式方法做什么……价值取向以比较经济的方法做有助于目标实现的事有效的管理:做好对的事结果:效果目标低浪费高成就资源利用目标实现五、管理有效性的衡量*谢谢一、管理者的概念与分类*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一、管理者的概念与分类1.(1(2(3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作业人员1.要有目标;2.要将别人组织起来;3.要激励他们;4.要检查评估工作一、管理者的概念与分类2.(1(2营销专业管理者二、管理者的角色Role二、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1939•••1973;•1983;•1995;••1998•管理者的三类角色10 10☞☞☞☞☞☞☞☞☞☞正式权力和地位三、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大一管理学十二章知识点

大一管理学十二章知识点

大一管理学十二章知识点作为一名管理学专业的大一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一个组织或企业。

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学习到管理学的十二章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管理学的核心内容。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十二章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管理是指通过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目标导向性、系统性、科学性、效益性和协调性。

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对于我们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框架非常重要。

第二章:管理思想与管理学派管理思想是指对管理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管理学派是一种关于管理的理论思想体系。

了解不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学派对于我们理解管理学的历史发展和不同的管理观念非常有帮助。

第三章:组织与组织管理组织是指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形成的、具有规模和结构的人们的集合。

组织管理是指对组织进行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

了解组织的结构和管理对于我们理解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非常重要。

第四章:领导与领导力领导是指通过影响和激励他人,使他们共同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领导力是一个人具备的在工作中影响他人的潜能或能力。

了解领导与领导力对于我们理解领导的职责和技能非常重要。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模型决策是指在面临多个选项时,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并采取行动的过程。

决策模型是指为了辅助决策制定和决策选择而设计的理论模型。

了解决策过程和决策模型对于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明智的决策非常重要。

第六章:沟通与沟通技巧沟通是指通过传递信息和理解信息,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的过程。

沟通技巧是在沟通过程中运用的技巧和方法。

了解沟通和沟通技巧对于我们在工作和社交中有效地沟通和交流非常重要。

第七章: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招聘、培训、评估和激励等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我们理解如何管理和发展人才非常重要。

第八章: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通过设定目标、评估绩效和给予奖惩等方式,追求个人和组织最大化绩效的过程。

管理学原理第十二章

管理学原理第十二章

管理学原理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管理人员的选聘、考评和培训本章基本结构:第一节管理人员的选聘第二节管理人员的考评第三节管理人员的培训第一节管理人员的选聘一、选聘的条件:管理愿望、管理能力二、选聘的方式:内部提升、外部招聘1、内部提升的优缺点:优点:(1)由于对机构中的人员有较充实可靠的资料,可了解候选人的优缺点,以判断其是否适合新的工作;(2)组织内成员对组织的历史和现状比较了解,能较快地胜任工作;(3)可激励组织成员的进取心,努力充实提高本身的知识和技能;(4)工作有变换机会,可提高组织成员的兴趣和士气,使其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情绪;(5)可使过去对组织成员的训练投资获得回收,并可判断其效益如何。

缺点:(1)所能提供的人员有限,尤其是关键的管理者,当组织内有大量空缺职位时,往往发生“青黄不接”的情况;(2)会造成“近亲繁殖”;(3)组织内没有被提升到的人的积极性将会受到挫伤。

2、外部招聘的优缺点:优点:(1)有较广泛的来源以满足组织的需求,并有可能招聘到第一流的人才;(2)可避免“近亲繁殖”;(3)可避免组织内没有提拔到人的积极性受挫,避免造成因嫉妒心理而引起的情绪不快或组织成员间的不团结;(4)由于大多数应聘者有一定的经验,可节省在培训上所耗费的大量时间和费用。

缺点:(1)由于不了解应聘者的实际情况,不容易对应聘者作出客观评价,有时会造成很大的失望;(2)应聘者对组织的历史和现状不了解,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3)如果组织中有能胜任的人未被选用,则从外招聘会使他们感到不公平,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

三、选聘的程序和方法1、组织内实施2、组织机构外实施四、选聘应注意的问题1、选聘的条件要适当表12-22、主持选聘的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并且具有伯乐式的慧眼;3、注意候选人的潜在能力;4、正确对待文凭与水平的关系;5、敢于启用年轻人。

第二节管理人员的考评一、管理者考评的必要性和要求1、必要性2、考评的要求二、考评方法的演变1、传统的个人品质考评2、对管理者绩效的考评3、按管理者的标准进行考评三、管理者考评的方式和方法考评方式:1、自我考评2、上级考评(最常见)3、群众考评考评方法:1.考试法2.成绩记录法3.对比法4.自我考评法第三节管理人员的培训一、人才生命周期的含义正如一个产品有其产生、形成、发展和衰退的周期一样,组织中的人才也有其生命周期。

管理学原理-第十二章

管理学原理-第十二章
• 1、管理创新的环境
(1)外部环境:政府调控、市场环
境、资源环境、投入机制、制度基础。
三、管理创新的环节
• 1、管理创新的环境
(2)内部环境:组织的创新意识、 组织的体制和机制、组织素质和实 力、组织生存与发展目标、组织的 创新氛围。
小资料:企业内外部创新环境
企业 创新 市场环境 意识 企业素质 和实力 投入机制 企业创新外部环境
三、管理创新的环节
• 3、管理创新的内容(客体) (3)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指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系 统中各成员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 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 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内容。
三、管理创新的环节
• 3、管理创新的内容(客体) (4)组织机构和结构创新 组织机构的创新主要是指组织内部横向 分工的创新;组织结构创新主要是指组织 内纵向分工的创新。
返回
一、管理创新的概念
• 3、所谓管理创新,是指将新的管理要素 或要素组合列人管理系统,使之具有新 的功能,以达到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 的目的,包括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 理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 创新。
一、管理创新的概念
• 4、管理创新的类别 (1)按照规模:局部创新与整体创新。 (2)按照战略:消极防御型创新与积极 攻击型创新。 (3)按照组织时期:自发创新与有组织 的创新。
三、管理创新的环节
• 3、管理创新的内容(客体) (5)环境创新 环境创新不是指组织为适应外界变化 而调整内部结构或活动,而是通过组织 积极的创新活动去引导环境的变化,去 改造环境,从而达到环境的变化朝着有 利于组织的方向发展。
四、管理创新的过程
• 1、 管理创新的过程 美国当代著名创造学奠基人奥斯本提出创意的 三个阶段是:寻找问题;寻找构思;寻找解答。 西方一位创造学家曾经把产生和运用新设想的 方式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像探险家那样去 寻找新材料;(2)像艺术家那样去把原材料转化 为新设想;(3)像法官那样去评审设想;(4)像 勇士那样去把设想变成现实。

《管理学》第12章 激励

《管理学》第12章 激励
无 不满意 无 无不满 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有 激励
《管理学》 大连科技学院
有 不激励
MANAGEMENT
《管理学》 大连科技学院
双因素理论与需求层次论关系
MANAGEMENT
需要层次论针对人类的需要和动机;而双因素论则针 对满足这些需要的目标和诱因。 将两者结合起来看,保健因素相当于需要层次中的 低低层次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仅能消除不满,但不能导 致满足。激励因素则相当于需要层次中的高层次需要,这 类需要的满足才能真正导致满意感,真正有效、持久、充 分地激励人们。
《管理学》 大连科技学院
三、成就需要论
MANAGEMENT
• 麦克兰对人的需要及其在管理学上的意义研究了二十多年, 他指出:
有着强烈成就感需要的人,是那些倾向于成为企业家 的人; 有着强烈依附感需要的人,是成功的“整合者”; 有着强烈权力需要的人,经常有较多的机会晋升到组 织的高级管理层;
《管理学》 大连科技学院
动机
行为
个人目标
外在刺激
行动条件
《管理学》 大连科技学院
人性假设
MANAGEMENT
1. 经济人假设
2. 社会人假设
4. 复杂人假设
3. 自我实 现人假设
《管理学》 大连科技学院
激励理论种类
MANAGEMENT
《管理学》 大连科技学院
激励理论种类
MANAGEMENT
激励理论 内容型
着重点 针对激励的原因与起激励 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进 行研究。 从行为控制着手,着重探讨 如何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 研究从人的动机产生到最 终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
MANAGEMENT
赫茨伯格曾获得纽约市立学院的学 士学位和匹兹堡大学的博士学位, 以后在美国和其他30多个国家从事 管理教育和管理咨询工作,是犹他 大学的特级管理教授,曾任美国凯 斯大学心理系主任。

《管理学原理00054》2014年版白瑷峥主编第12章 沟通

《管理学原理00054》2014年版白瑷峥主编第12章 沟通

单选题:工作指示、命令、会议纪要、年度报告 等属于 A.斜向沟通 B.平行沟通 C.上行沟通 D.下行沟通
【2015年4月考题 ,本题1分】
答案:D
单选题:通过命令方式传达上级的政策、计划、 规定等信息的沟通方式是 A.上向沟通 B.下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 C.横向沟通 D.斜向沟通
【2014年10月考题 ,本题1分】
(二)上行沟通(自下而上)
常见有:设置意见箱、汇报会、接待日、信访制等。
(三)平行沟通(同级或部门间)
优点:使办事程序和手续简化,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使组织各个部门之间相互了解,有助于培养整体观念和合作 精神,客服本位主义倾向。增加职工之间的互谅互让,培养 友谊,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使成员提高工作兴趣,改善工 作态度。 缺点:头绪过多、信息量大、易于造成混乱;也有可能成为 职工发牢骚、传播小道消息的途径,造成涣散组织士气的消 极影响。
【2010年7月考题 ,本题1分】
答案:C
简答题:简述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
答案:(一)沟通要有认真的准备和明确的目的 性(二)沟通的内容要确切(三)沟通要有诚意 (四)沟通方式要适合(五)沟通渠道要拓宽
第四节 有效沟通的技巧
一、下行沟通的技巧
三、沟通的作用 *
案例分析题:结合案例,分析沟通的作用 是什么?
【2015年4月考题 ,本题5分】
(一)沟通是保证决策科学的基本前提
决策依靠及时、完整、准确的信息。
(二)沟通是改善人际关系的基本手段
良好畅通沟通渠道能提高组织凝聚力。
(三)沟通是改变员工行为的重要方法
良好的上传下达能获得员工理解支持。
(四)沟通是适应外部环境的重要途径

管理学原理00054(白瑷峥主编)重点要点

管理学原理00054(白瑷峥主编)重点要点

管理学原理00054(白瑷峥主编)重点要点第一篇基础篇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概述一、管理的产生与必要性㈠管理的产生(领会):1.管理产生于欲望无限性与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的协调2.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㈡管理的必要性(领会):1.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3.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管理的概念(识记):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组织是管理的载体,管理的实质是协调)管理的特性(识记):㈠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㈡管理工作即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㈢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管理活动分为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两个方面,管理活动与作业活动的关系:两者既密切相关,又有明显区别。

管理活动的范围更广,它不仅贯穿于作业活动的始终,而且包括作业活动之前的调研、作业活动之后的经验教训总结等;管理活动比作业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

作业活动一般是作业者自己负责自己的工作,做好本职工作即可。

而管理活动中,不仅管理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对作业人员的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管理人员的本职工作是管理活动而非作业活动。

)四、管理的职能(识记):计划、组织、领导、控制㈠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㈡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㈢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㈣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监督检查活动。

五、管理有效性的衡量(领会):㈠效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㈡效果:目标达成度第二节管理者㈠管理者的概念(识记):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㈡管理者的分类(识记):⒈按层次不同分: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⒉按从事专业不同:专业管理者、综合管理者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识记):人际关系方面、信息传递方面和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举例说明管理者扮演的角色(领会):1.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角色:监听者、发言人、传播者3.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的技能(识记):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管理学原理12

管理学原理12

管理学原理1. 引言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的基础,是研究和实践管理的理论体系。

它系统地分析和阐述了管理的本质、任务和功能,揭示了管理的规律和原则,为管理者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本文将介绍管理学原理的第12个原理,探讨其重要性和应用。

2. 管理学原理12: 激励与激励体系激励与激励体系是管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原理,它涉及到管理者如何通过激励来影响员工的行为和业绩,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一个有效的激励体系可以帮助管理者激发员工的动力和创造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3. 激励的类型激励可以通过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来实现。

内在激励是指源于个人内部的动机和满足感,如成就感和认可感。

外在激励是指源于外部的奖励和激励手段,如薪酬激励和晋升机会。

4. 设计激励体系的原则设计一个有效的激励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目标一致性:激励体系的目标应与组织的目标一致,以确保员工的行为和业绩符合组织的战略方向。

•公平公正:激励体系应公平公正,避免偏向或歧视,保证员工的公平竞争和激励机会。

•可衡量性:激励体系应具备可衡量性,即员工的绩效和激励应能够明确地衡量和评估。

•可激励性:激励体系应具备可激励性,即员工能够感受到激励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产生积极的工作动机。

•灵活性:激励体系应具备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员工的需求和期望。

5. 激励的实施步骤实施一个有效的激励体系需要经过以下步骤:1.确定激励目标:明确组织的目标和员工的期望,确定激励的方向和内容。

2.设计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绩效考核、晋升机会等。

3.评估激励效果:定期评估激励的效果和成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4.激励沟通和反馈:及时向员工沟通激励政策和措施,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6. 激励体系的案例分析以公司X为例,该公司通过制定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以及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来激励员工。

通过这些措施,公司X成功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实现了组织的目标。

7. 与启示管理学原理12强调了激励与激励体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00054-管理学原理

00054-管理学原理

第一局部自学指导第1章:管理与管理学一.主要容1.管理的产生与必要性。

2.管理的概念、特性、职能与管理有效性的衡量。

3.管理者的概念与分类,管理者的角色、技能,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

4.管理学的概念、特点与其学习方法。

二.重点1.管理的概念、特征、职能。

2.管理者的分类、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3.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

三.难点1.管理的特征、职能。

2.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3.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

4.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第2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开展一.主要容1.管理学产生前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2.古典管理理论。

3.行为科学理论。

4.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5.当代管理理论的开展。

二.重点1.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

2.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与行政组织理论的根本观点。

3.霍桑试验的结论、行为科学的建立与开展。

4.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特点。

三.难点1.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2.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特点。

3.当代管理理论开展的趋势。

第3章: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一.主要容1.组织环境的概念、分类、特点。

2.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3.组织环境分析的容与方法。

4.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功能与根本容。

5.组织文化塑造的途径。

二.重点1.组织环境的概念、特点。

2.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3.组织环境分析的方法。

4.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功能与根本容。

5.组织文化塑造的途径。

三.难点1.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2.五力模型分析法、SWOT分析方法。

3.组织文化塑造的途径。

第4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一.主要容1.管理道德的概念、特征。

2.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3.培育管理道德的途径。

4.社会责任的含义。

5.两种不同的社会责任观。

6.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的关系。

7.社会责任的具体表达。

二.重点1.管理道德的概念、特征。

2.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3.培育管理道德的途径。

4.两种不同的社会责任观。

5.社会责任的具体表达。

三.难点1.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管理学原理第12章激励

管理学原理第12章激励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1、人是寻求社会需求的:人是由社会需要 而引起工作的动机,并通过同事的关系 而获得认同感;
2、员工对同事们的社会影响力比管理者给 予的经济诱因及控制更为重视;
3、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 会需要的程度而改变。
管理方式
❖ 管理方式:提供社会交际的机会。 ❖ 管理重点:重视个人需要和领导行为的研究。 ❖ 典型的实践:梅约的人际关系学说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第二节 人性的假设
➢ 对人的认识
——对人本身的特性的认识(人性假设) v 人性假设是指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需要、劳动态度
和工作目标等的基本估计。
——对人所处的环境特性的认识
一、“经济人”假设(X理论)
❖ 提出者:由美国学者McGregor 1960年在其所
著的《企业的人性面》一书中提出的。
❖ 基本观点: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
第十二章 激励
参考教材
❖ 《管理学原理》,主编潘栋梁,现代教育出 版社,2012年1月出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篇领导篇——第十二章沟通学习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沟通的概念与必要性、要素与特点,明确有效沟通的基本原理与条件,理解沟通在管理中的重要性;掌握沟通的原则与过程,了解沟通的类型和形式,知道构成组织信息网络的五种基本结构;清楚组织沟通中所特有的障碍及克服沟通障碍的途径;掌握改善人际沟通的技巧。

第一节沟通概述一、沟通的概念及必要性从一般意义上讲,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之一。

从管理角度讲,沟通是为了完成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即通过沟通,使组织成员对组织的任务与目标获得了解并最终达成共识。

为此,沟通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是沟通最重要的前提;二是要达成共同的协议,只有形成了协议才叫做完成了一次沟通,否则,不能称之为沟通;三是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即沟通的内容不仅仅是信息,还包括更加重要的思想和情感。

沟通在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是不可缺少的。

而在组织管理中,沟通之于组织,就好比血液循环之于生命有机体一样不可或缺。

一个组织如果没有沟通,这个组织就根本无法正常运转,更不用说发展了。

这是因为:第一,如果上下级之间缺乏沟通,那么一方面上级的指令、决策、计划无法传递给下级,更谈不上有效的贯彻执行;另一方面,下级的信息也无法反馈给上级,使上级难以进行有效的决策,或者说,决策的依据就不足。

第二,组织内部部门之间如果缺乏沟通,就不可能做到行动的协调一致,难以进行有效的配合。

第三,个人之间如果缺乏沟通,就缺少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合作,不仅难以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难以提高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第四,在组织外部,如果缺少了组织与客户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沟通,就不可能广解顾客的需求、市场的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难以立足,甚至会被市场淘汰。

可见,沟通是组织得以生存、运行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自然也是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沟通的要素与特点(一)沟通的要素沟通包括四个基本的要素。

1.信源信源,也称信息发送者。

在一个沟通过程中,总有一方是信息的主动发送者,发送者需要向接受者传递信息或者需要接受者提供信息。

2.信息内容信息内容,即沟通的内容。

组织中沟通的信息内容多种多样,既包括上级下达的指令、计划、决策,下级上报的报告、反映的情况、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又包括非正式场合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谈心等。

作为沟通内容的信息,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还可以是非语言方式的。

3.信宿信宿,即信息的接收者。

在沟通的不断循环过程中,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的身份会不断改变,无论是沟通双方的哪一方,都既要充当信息的发送者,又要充当信息的接收者。

4.信道信道,即信息交流的渠道。

不同沟通渠道的沟通效率是不一样的。

对组织而言,不仅要建立完整的沟通渠道,而且还要使沟通渠道保持畅通无阻。

例如,某报纸刊登一则招聘广告,广告中的职位、条件、待遇就是信息的内容,这些信息是通过这份报纸登载出来的,我们阅读报纸上这条广告也就是接收了广告者所力图反映的某种信息。

这个例子说明,信息沟通就是发送者通过一定的渠道将特定内容的信息传递给接收者的过程。

(二)沟通的特点沟通以人际沟通为主要形式,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因素对沟通的影响很大心理因素首先会影响信息发送者发送信息所选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沟通形式。

比如,当信息发送者对接受者有好感时,他会详细、完整,甚至不厌其烦地解释需要传递的信息,反之,则有可能生硬、模糊地传递信息。

其次,心理因素也会影响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理解和把握。

同样一句话,在不同人的口中,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会代表不同的信息。

与此相对应的是,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听起来,会有不同的理解,除了个人能力、水平、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主要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所以,沟通不是简单、机械式的语言传递,而是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的人际交流。

2.沟通既是信息传递过程,又是感情交流过程正因为沟通中人的心理因素会起作用,因此,伴随信息传递产生的是人与人之间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如果沟通得好,不仅有利于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传递,而且有利于人与人之间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对组织、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组织在建立沟通网络、选择沟通方式时,应十分注意沟通对情感交流、人际关系创造所起的积极作用。

3.沟通主要以语言为载体人与人的交流中,语言是最基本的工具,这里所说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甚至可以是体语,如一个动作、一种手势等。

选择何种语言进行沟通,对沟通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选择的形式要适当。

例如,领导者下达一项指令,可以用文件形式,可以派秘书传达,也可以亲自传达,其效果往往不一样,领导者亲自传达,其下级还可以从其体语,如表情、语气、动作等方面感受、判断这一指令的意义。

4.在人际沟通过程中会出现沟通障碍这种障碍不仅是由于信息渠道(即传递)的失真或错误,而且还是人所特有的心理障碍。

三、沟通的作用沟通是组织得以生存、运行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自然也是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一个组织中,沟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沟通是保证决策科学的基本前提决策的依据是信息,科学的决策离不开及时、完整、准确的信息。

领导者能否及时获取完整、准确的信息,关键在于沟通的效率。

(二)沟通是改善人际关系的基本手段组织内人际关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与是否能形成良好的沟通有着极大的关系。

如果组织内部有着畅通的沟通渠道、畅所欲言的氛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就容易形成一个令人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心,进而增加组织的凝聚力。

(三)沟通是改变员工行为的重要方法理解是接受的前提,在一个组织内部,一项决策、一项措施能否得到切实贯彻落实,关键在于下级是否真正接受,这就需要良好的上下沟通,获得广大职工的理解、支持,否则,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即使下级违心接受,也只能是消极执行,不可能有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沟通是适应外部环境的重要途径组织同外部的沟通是组织沟通的董要内容之一,通过沟通,组织可以从外界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所需的信息。

这一点对所有正处在信息化时代的各类组织都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了解顾客的需要,遵循市场的规律,把握市场动态,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此外,还必须让市场了解本企业的产品,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望。

所有这些,都需要企业与市场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也正因为如此,当今广告业才兴旺发达,它是企业与用户间沟通的重要手段。

一句话,闭门造车,对外界不闻不问,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四、沟通的原则与过程(一)沟通的原则沟通具有社会性,与其他社会活动一样,都有着必须遵循的原则。

只有沟通双方都承认并尊重这些原则时,沟通才有可能协调、顺利地进行。

1.尊重原则受尊重是人的高层次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自尊心,都有受尊重的需要,都期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注意和欣赏,包括给予尊重、赞美、赏识和承认地位。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强烈的欲望便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慕。

”这种需要如果得到满足,就会增强人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反之则会使人失去自信,产生自卑,甚至影响人际交往。

因此,在沟通中首先要遵循相互尊重的原则。

尊重原则要求沟通者讲究言行举止的礼貌,尊重对方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对方的思想与言行方式。

这里既包括要善于运用礼貌用语,如称呼语、迎候语、致谢语、致歉语、告别语、介绍语等;也包括遣词造句的谦恭得体、恰如其分,如多用委婉征询的语气;还包括平易近人、亲切自然的态度。

当然,对方的尊重不仅仅表现在沟通形式上,更表现在沟通中所交流的信息和思想观念上,要把对方放在平等的地位,以诚相待,摈弃偏见,要讲真话。

正如古人所说:“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相容原则在沟通中难免会发生意见分歧,引起争论,有时还会牵涉到个人、团体或组织的利益。

如果事无大小,动辄就激昂动怒,以针尖对麦芒,则双方心理距离就会越拉越大,正常的沟通就会转化为失去理智的口角,这种后果显然是与沟通的目的背道而驰的。

因此,沟通中心胸开阔、宽宏大量,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至为重要。

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重大问题,应力求以谦恭容忍、豁达超然的大家风度来对待各项工作中的分歧、误会和矛盾,以谦辞敬语、诙谐幽默、委婉劝导等与人为善的方式,来缓解紧张气氛,消除隔阂。

这种相容的品格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立身处世的一种美德,君子应能“忍人所不能思,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事实证明,沟通中得理且让人,态度宽容、谦让得体、诱导得法,会使沟通更加顺畅并赢得对方的配合与尊重。

3.理解原则理解是人际沟通的基本途径和润滑剂。

由于人们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各异,其人生经历、思想观念、性格爱好、心理需要、行为方式、利益关系等不同,所以,在沟通中对同一事物常会表现出不同的看法、情感和态度,尤其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更会反映出从特定地位和立场出发的价值观念与利益追求,因而,必定会给沟通带来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冲突。

如果双方缺乏必要的相互理解,各执一端,互不相让,不仅会导致沟通失败,还会影响双方的感情,一切合作与互助就无从谈起了。

(二)沟通的过程沟通的过程就是信息的发送者将要发送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渠道传送,信息的接收者在接到信息之后,对信息进行理解,按接收到的信息采取行动,并给予信息反馈。

1.信息的发出信息沟通过程是从信息的发出和发送开始的。

发送者具有某种意思或想法,但需要纳入一定的形式之中才能传送,此即为编码。

编码中常用的符号有语言、文字、图片、照片、手势等。

编码最常用的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除此之外,还有体语,即身体语言(如表情)和动作语言(如手势)等,通称为非语言沟通。

2.信息的传递这是指通过一条连接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双方的渠道、通道或路径而将信息发送出去。

传送信息可以通过谈话、演讲、信函、报纸、电话、电视节目等来实现。

不同的沟通渠道适用于传递不同的信息。

比如生产主管布置生产作业,使用报纸或电视节目传递信息显然不合适。

沟通过程有时需要兼用两条甚至更多的沟通渠道。

例如面对面交谈可以同时使用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动作语言;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可以口头汇报之后再提供一份书面材料。

在现代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一条沟通渠道通常可以同时传送多种形式的信息,例如计算机网络可以把语言、文字、图像、数字等融合在一起传送,这大大便利了复杂信息的传送。

同时也应注意到,信息传送中的障碍也是经常会出现的,例如电话中断。

沟通渠道选择不当,或者沟通渠道超载,或者沟通手段本身出现问题等,都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中断、失真或根本无法传送至接收者。

3.信息的接收信息的接收是指从沟通渠道传来的信息,需要经过接收者接收并接受之后,才能达到共同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