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第三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社会意识、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
社会心理:人们 对社会现象的普遍感受和理解 ,是社会 意识 的一种形式。
社 会 意 识
2、智能性要素(渗透性要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 ①科学技术并不是直接生产力,而只是潜 在生产力; ②科技可以渗透到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劳动者中转化为生产力; ③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科技是推动生产 力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二)生产力的特征 1、客观性 (1)它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的既得力量。 (2)它是由客观的物质要素构成的。 2、属人性
历 史 观 的 基 本 问 题
首要问题是:二者何为第一性?谁决定谁?
只 能 有 两 种 相 互 对 立 的 看 法
主张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
宿命论
主张社会意识 决定社会存在
历史唯心主义
唯意 志论
(二)为什么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对整个社会生活的 最高概括。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贯穿于 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的 问题。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作为从 总体上研究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任何一种 社会历史观都不能不回答的基本问题。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 所有历史观问题的前提。
(三)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1、唯物史观的创立,宣告了唯心主义的彻底破产。 2、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 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哲学 发展为完备的、彻底的科学体系。 3、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4、唯物史观的创立,为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研究 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它们第一次有 可能成为科学。 5、唯物史观的创立,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正 确的方针、政策、路线,帮助人们树立共产主义 的人生观,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第一节 社会基本 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 社会生活的一切 会 物质方面、物质 社会 存 过程、物质条件 存在 在 的总和 与 社 会 意 社会生活的一切 识 意识要素、观念 的 社会 形态、精神现象 关 意识 及其过程的总和。 系 问 题
①人的密度不能说明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
②人口的增长或减少不能说明为什么某一 个社会制度恰好由某一个新的社会制度来 代替。 3、人口因素作用的性质 它对社会的发展起影响作用,但不起决定 作用。
(1)人口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2)人口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3)人口也不是社会革命的原因。 (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一 政治结构及其构成 (一)政治结构的定义 它是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 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
政 治 结 构
实体因素: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 庭、监狱等。
规章与准则:政权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 和规程等。
(二)国家的起源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 (三)国家的本质 它是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是一个 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它是由军 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机构所组成,暴力 是它的主要特征。
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一)地理环境 (二)人口因素
(三)生产方式
(一)地理环境 所谓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地理 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二)地理环境的作用 1、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 地理环境提供人类生存的场所 地理环境提供人类所必须的物质资料的 来源
2、不同的地理环境给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 经济发展带来特色。 3、地理环境作用的性质 地理环境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但对社会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再次,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生产关系中 其他方面的关系。它决定了生产过程中人们的地 位和相互关系。 (三)生产关系的特征 1、客观性 2、历史性
三、阶级
(一)阶级的含义: 所谓阶级,就是指一些大的社会集团, 由于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二)阶级的本质: 阶级是特定生产关系的承担者,是在特 定的经济结构中处于特定地位的人们的共同 体。
1、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 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首要前提
2、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3、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 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第二节 经济结构
所谓经济结构,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 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一 生产力的含义及其构成
(一)生产力的含义
它包括: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生产工具系统, 马克思把它形象地比喻为生产的骨骼系统和肌肉 系统;发动这些工具进行生产的动力系统和能源 系统;为产品的运输、贮藏和其他目的所必须的 辅助性的劳动资料系统如管道系统等; 但是,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具 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劳动资料的主干。生产工 具是人所达到的劳动生产率的最重要的标志,是 衡量人类征服自然的尺度。
第三章 人类社 会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 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 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 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 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 觉性和能力。
教学要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二 马克思主义以前历史观的根本缺陷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 1、神学的历史观 2、人本主义历史观 3、主张精神或观念是历史本质的历史观 (二)唯心史观的理论缺陷: 1、只停留在思想动机上,并把思想动机看作是 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否认思想动机背后物 质原因的决定作用。 2、把历史看成是由少数英雄任务创造的,否认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3、社会性
4、历史性
二 生产关系
(一)生产关系的含义: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 程中形成的,同一定生产力相适应 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它是人们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它决定着人们之间在政治、思想、 文化等其它方面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反映的是生产劳动中人 与人的关系。
(二)生产关系的构成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 成的解 决社会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改造和影 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反映的是生产劳动中人与自然的 关系。
(二)生产力的构成
1、实体性要素:
(1)劳动者——生产力系统中“人”的 要素,也是最活跃、最首要的要素。 (2)劳动对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 能加工,使之变为使用价值满足人类社会 需要的物质资料。
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第一,它是人们进行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第二,劳动对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整 个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三,劳动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产力的 发展水平。 (3)劳动资料——是指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 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 是人与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体。
1、马克思从动态的角度分析:生产关系由生 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 消费。
2、斯大林从静态的角度分析:生产关系由三 个方面构成 (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2)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 相互关系
(3)产品的分配形式
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 核心,在生产关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呢? 首先,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通常是指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即生产资料归谁所 有,由谁支配的问题。它通过人和物的关系 表现出人与人的关系,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 如何结合的关系,通过这种结合把可能的生 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它是生产关系体系 中的决定性方面。 其次,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生产关 系的性质。
目前中国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 ●旱灾严重。 ●水灾严重。 ●野生动植物破坏严 重。 ●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土地荒漠化。
黄天北京城
沙尘暴带来的
沙尘暴中的人们
(二)人口因素 有生命的个人存在是历史的第一个前 提。人口因素指的是人口的数量、质 量、构成、分布密度和增长速度等。
正如马克思所说:“全部 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 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 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 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 对其他自然的关系。”
2、人口因素的作用
(1)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 要前提。 (2)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2、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第四节 社会的观念结构
一 观念结构的定义 观念结构是由各种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系 统,包括哲学、政治法律思想、宗教观念、 艺术思想等有确定规范的系统化的社会意识 及其联结方式。与政治的上层建筑相对应, 观念结构被称为“观念的上层建筑”、“思 想的上层建筑”或“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
1、社会意识与意识的关系 相同点:社会意识的发生和意识的发生是一 个过程。 不同点:社会意识是与社会存在相对应的范 畴,它包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观念形态 及其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它是人们对社 会存在的反映。意识主要是和物质相对应的 哲学范畴,意识可以在个人头脑中盘旋,但 社会意识必须是在人们的精神交往中形成的 人们的共同意识才能成为社会意识。。
地理环境决定论及其错误:
①地理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斯鸠
—— “气候的权力强于一切权力” —— “热带民族的懦弱往往使他们陷于奴隶地 位,而寒带民族的强悍则使他们保持自由的地位。 所有这些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②错误原因: ●因为地理环境的状况与变化不能决定社会制度 的性质及其变更。 ●因为地理环境的作用与怎样被利用,要取决于 社会发展的水平,取决于社会条件。
(1)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
(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受生产力 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3源自文库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才 能对人类历史发挥作用。
地理环境对社会的发展不起最主要的决定 作用 ①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 替 ②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受生产 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的 ③地理环境的作用和影响的大小,必然受 社会制度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