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120分钟,共120分)

注意事项:

1.试题卷分Ⅰ、Ⅱ两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Ⅰ卷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机读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Ⅱ卷答案用0.5毫米黑色或蓝色签

字笔全部填写到语文答题卷上。

3.注意书写工整,卷面洁净,书写欠工整、卷面不整洁不清晰的酌情扣分(1-5分)。

Ⅰ卷(共15题,34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2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声名雀起恪尽职守烘云托月摩挲

B.明星荧荧一筹莫展磬竹难书慰籍

C.震撼人心匮不成军额手称庆邂逅

D.妃嫔媵嫱饥肠辘辘羽扇纶巾萦绕

2.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窸窣.(sū)荒芜.(wú)宿.命(sù)剥.蚀(bāo)

B.炫.耀(xuàn)坍圮.(pī)嘈.杂(cáo)蝉蜕.(tuì)

C.熬.夜(áo)肆.意(sì)灼.烈(zhuó)譬.如(pì)

D.隽.永(juàn)炽(zhì)烈步履.(lǚ)教诲.(huì)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

(2)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3)女人的手指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A.启示傲然震动 B.启事傲然振动

C.启示毅然振动 D.启事毅然震动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我不住内心的悲痛,无声地流下泪来。

②八年不是一个小数目,八年内的一切,难道你只凭一双肉眼,就能出来吗?

③德国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战时饱受痛苦的伦敦妇女穿上节日的盛装,前去参加

活动。

A.克制辨别庆祝

B.抑制辨认庆祝

C.抑制辨认祝贺

D.克制辨别祝贺

5.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二天的夜晚,戏剧文学中的许多高大形象争先恐后

....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B.山上的石头奇形怪状,有的像猴子嬉戏,有的像双龙衔珠,有的似莲花盛开,真是巧.

夺天工

...。

C.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的慈禧太后栩栩如生

....,演得真是绝了。

D.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

..

学子

..。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都表示出休戚相关

....、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B.“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厂、交易所和游乐地尽管那么生气蓬勃

....,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读书,更接近真正的生活吗?

C.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理

...喻.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D.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

....,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是否能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B.通过“学会感恩”主题班会,使我受到很大的触动。

C.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的过程。

D.长时间的刻苦钻研是成功之母,也是培养独立思考水平的基本条件。

8.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

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蚓无爪牙之利

C.弊在赂秦也

D.赵尝五战于秦

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赂秦而.力亏

B.杳不知其所之.也

二败而.三胜苟以天下之.大

C.不赂者以.赂者丧

D.其.皆出于此乎

洎牧以.谗诛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0.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王毕.(灭亡) 蜀山兀. (山秃) 率.赂秦耶(率领)

B.戍卒叫.(呐喊) 燕赵之收藏

..焦土(可爱)

..(金玉珠宝) 可怜

C.始速.祸焉(招致)朝歌夜弦.(琴弦)呕哑

..(声音嘈杂)

D.四海一.(统一) 族.秦者(灭族) 几千万落.(座、所)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可谓智力

..孤危

B.其实

..百倍

C.思厥先祖父

..

D.瓦缝参差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每题3分,共12分)

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

顷之,延徽逃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德明曰:“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延徽曰:“彼自吾来,如丧手目;今往诣之,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既省母,遂复入契丹。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及称帝,以延徽为相,累迁至中书令。

晋王遣使至契丹,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且曰:“非不恋英主,非不思故乡,所以不留,正惧王缄之谗耳。”因以老母为托,且曰:“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故终同光之世,契丹不深入为寇,延徽之力也。

(《资治通鉴·后梁记》)

12.

A.颇知属文

..属文——

B.思母,欲告归

..告归——

C.累迁

..至中书令累迁——

D.延徽寓书

..于晋王寓书——

13.

A.①延徽有助焉.

②盘盘焉.,囷囷焉

B.①止于.

②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C.①彼手目复完,安.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①以.延徽为相

②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4.

④延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⑤

D.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延徽本来是作为后梁使者去契丹搬救兵,结果由于没当面行大礼而被扣留发

配去放马。

B.述律后的知人和契丹主的善任,使韩延徽在契丹国逐渐被重用,并发挥作用。

C.韩延徽本是带兵出使,却留在契丹,后虽逃回,却又因怕人妒嫉重返契丹,二三

其德,贪生辱节。

D.韩延徽大行不顾细谨,在复杂的形势下,灵活地处理了民族间的关系。

Ⅱ卷(共13题,86分)

三、翻译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7分)

16(1)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4分)(2)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3分)

四、名句默写(8分)

17(1)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4)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5),人亦念其家。,用之如泥沙。

(6)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7)人间如梦,。

五.语言表达题(7分)

18.给下面的报道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3分)

旨在全面提高青少年精神卫生意识,促进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公益活动——心理阳光工程今天启动。这一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卫生部疾控司、教育部社政司、中国青年报社共同发起。

在今天的启动仪式上,卫生部公布了201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中国精神卫生工作的主题为“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随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我国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凸现。我国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7岁以下青少年人群有3000多万,由于心理问题不能正确对待、解决,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困难以致悲剧的发生。

19.依照示例,另选对象仿写下列语句。(4分)

示例:你有你波涛汹涌的豪迈,我有我细流涓涓的从容;你习惯在高山间一泻千里,我喜欢在小村边缓缓流过。你是大江,我是小河。

六、现代文阅读(14分)

静夜听风

姜琍敏

静夜听雨,仅仅这几个字,就赋予我们多少诗意!最是那温馨的春夜,淅淅沥沥的细雨,抚着恬怡的春梦、绿肥红瘦的江南,是何等美妙意境?㈠

静夜听风可就大不同了。如果说前者宛如丝竹悠悠、清泉淙淙,后者则浑似江河破堤、大漠飞沙。尤其是无雨的冬夜,听虎啸龙吟般朔风动地而来,门窗劈啪,雨蓬呻吟,耳畔嗖嗖如有利箭飞掠,心头瑟缩似万马狂踏,落英狼籍。那心境,无论如何是找不到一丝美感来的。何况晚来的风总给人以凄凉的暗示,静夜的喧嚣声不免让人心惊肉跳。所以,我们难听到对夜风的欣赏或讴歌。尤其是不眠的长夜或病痛的僵卧中,听萧萧风过,黯淡的心境更如夏日雷雨将骤,飞沙走石,天昏地暗。㈡

当然,也有例外的人。诸如我,每于无眠之夜听风,便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风似乎会吹开记忆之门,听不同的风声,如同听到久远而淡忘的歌声,会将不同的往事纷纷乱乱地勾陈于

眼前,牵起种种沉溺的情愫,有时竟也因之温情绵绵甚或慷慨激昂。因为我与风,曾有过一段特殊的因缘。㈢

早年我下放煤矿,矿在太湖之中。按月休假。而休假前夜,总特别关注风情。因为交通全靠班轮,遇有6~7级风便要停航。夜来无风,睡眠便稳,有风则忧不能行,常至不寐。而假毕前夜,心情又正相反,夜风越大越是窃喜,为可在家多呆一日也。由是对风的感情忽喜忽憎,可谓自私无理,却又大可理解。这也是矿上大多数人的一般心态,算是一种特色。在矿上,我当过多年外线电工,常年在电杆甚至输电铁塔上爬上爬下。对风又别有一番敏感。高空作业,晴朗无风的日子总是顺利也舒畅得多。遇风,尤其是阴寒天,上得杆去冷而僵,不利索不说,危险也相对大些。杆顶的风比地上又格外尖利而硬朗,足可将尚未系上安全带的人吹落几十米外。所以我那时极厌风,而现在每听到某种风声,眼前常会活现杆上苦苦僵持的情景。不纯然是苦味,也有淡淡的自豪在心头。去年重回故地,见到我当年架起的电杆犹在那儿为人造福,那分感情更其甘洌。即使那时,在风中的电杆上,也有别人体味不到的独特情趣。那就是活干得顺手时,听那新扯起的四根长线,如琴弦般在风中铮铮放歌,嗡嗡有韵,奏出我的欢悦。人越高,如在几十米的铁塔上,那风越劲,“弦”上的音乐听来也越发清长动人,有时竟令我激动不已,操起大铁扳手,铿铿猛击粗长的银线,那气势,直若壮士临风,挥剑长啸大风歌!㈣毕竟才20出头,意气方遒呵!而今雄风犹在,我这气势却哪去了?连梦中也找不见它,却常从铁塔上飞落,惊醒一身冷汗。只有静静深夜,听着当年一样的风声,才会拾到几分一样的心情。悲欤,喜欤?㈤

风吹来多少记忆?风吹走多少故事!而风逍遥自在,无影无踪,来复去,去又来。我呢,该向谁追索飘逝的生命?㈥

20.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用两个词概括“静夜听风”的心境。(2分)

21.请根据第四段的内容,分两点概述我对风的复杂感情。(4分)

22.第五段末说:“悲欤,喜欤?”联系全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情?(4分)23.请从修辞角度,评点第二自然段中划线文字的语言特色及其作用。(4分)

六、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曹文轩在《前方》中说:“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统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情或联想?请以“正在的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③文体特征鲜明;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莘县一中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1.D (A、声名鹊起B、罄竹难书慰藉C、溃不成军)

2. C(A.剥.蚀(bō)B坍圮.(pǐ)D、炽(chì)烈)

3.A

解析:“启示”是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的意思;“启事”则是一种文体。“傲然”强调叶子在风雨中坚强不屈;“毅然”强调坚决、毫不犹豫,与语境不合。“震动”是颤动;“振动”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如钟摆的摆动。

4.B 克制:多指控制住自己的不正常的情感、欲望等并加以克服。

抑制:指把自己的正常或不正常的情感、欲望、内力或其他事物的发展势头强压下去。

辨别:偏重于分清不同事物的特点进而把他们区别开来。

辨认:偏重于分清事物的特点以便找出或认定该事物。

庆祝:指对大家共同的喜事进行一些活动以表示高兴或纪念,仅适用于大家共同的喜事。

祝贺:指对有喜事者道喜或表达良好的祝愿,不能用于自己的喜事。

5.A

6.D

7. C(A两面对一面B主语缺失D搭配不当)

8.A 被动句式

9.C

10.D

11.D

二、文言文阅读

12.D(寓书:寄信。“寓”有“寄”“托”之意)

13.B(①焉:助词。②焉: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B.于:介词“在”;介词“比”C.安:哪里,怎么;D.以:“以……为”构成固定句式,可译为“把……

当做”;相当于“而”表顺承)

14.C(主要是延徽在契丹的所作所为,使契丹民族安居乐业,还有延徽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关键作用,就如他说的:“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

15.C(韩延徽滞留契丹不是主动的,逃回中原,又重回契丹是被逼无奈,况且他

在契丹不忘故乡,做了大量好事)

三、文言文翻译

16(1)、延徽能秉守节操不屈服,这是当今有贤德的人,怎能用让他到牧场中放牧的方式辱没他呢?应该以礼相待并任用他。(“奈何”1分,“辱以牧圉”句式(省略句式和介宾结构后置)1分,礼1分,句子通顺1分)

(2)、好象他从天而降,轻轻拍着他的背说:“之前你去了哪里?”(“拊”1分,“向者”1分,“何往”1分)

四.17.名句默写(略)

五.语言表达(共7分)

18.我国启动青少年心理阳光工程。(或“我国青少年心理阳光工程启动”)(3分)19.示例:(4分)

你有你色彩缤纷的娇艳,我有我色调单一的朴素;你喜欢在枝头争鲜斗艳,我喜欢在树下默默轻摇。你是鲜花,我是小草。

六.现代文阅读

20.(2分)凄凉(黯淡)、惊恐。

21.(4分)

①休假前后的风,常使“我”的感情忽喜忽憎。(意思对即可)

②野外作业时的风,既让“我”苦恼、厌恶,又让“我”欢悦、自豪(激动)。

22.(4分)

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

2017-2018下学期昆明黄冈实验学校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二;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本地农民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农民工。下图为2 010~ 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增速、外出农民工增速以及本地农民工增速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1O年农民工总量和外出农民工总量相等 B.2011年外出农民工增速降低值等于本地农民工增速上升值 C.2010--2014年农民工总量增速低于外出农民工增速 D.2010~2014年外出农民工以及本地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 2、该图表明我国农村 A.常住人口持续增加 B.未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 C.居民收入增速变慢 D.劳动力回流现象明显 3、从20世纪40年代起,墨西哥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1950年墨西哥的城市化率为42.6%,1970年增长到66.3%。欧洲城市人口比重从40%提高到60%经过了50年,墨西哥用了不到20年。2008年墨西哥城市化率增长到77. 2%。这可能会导致墨西哥 A.贫富差距明显缩小 B.工业化快于城市化 C.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 D.目前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三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为了进一步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2017年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横空出世。下图为2010年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三个城市外来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同特点是 A大多数来自西部省份 B均来自内陆省份 C均来自经济落后省份 D来自其邻近省份的较多 5、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有 ①粤港澳港口群是世界上通航能力最大、水深条件最好的港口群②优惠的国家政策 ③人口最多,人口红利丰厚④便捷的交通,“一小时城轨交通圈”建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010年5月,喀什设立经济特区。读下图回答6~7题。 6.与图中城市最初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自然条件是( ) A.气候条件优越 B.河流提供水源 C.矿产资源丰富 D.河流提供水运 7.近几年来,喀什市发展较快,关于其影响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资源的开发 B.军事地位突出 C.逐渐成为宗教中心 D.政治因素

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一第三次月考 物理试卷 第Ⅰ卷(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0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1~14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匀速行驶的公共汽车突然刹车,车上乘客会向前方倾倒,这是因为( ) A.当乘客随汽车匀速前进时已经受到一个向前的力,这个力在刹车时继续起作用 B.在刹车时,汽车对乘客施加一个向前的力 C.汽车具有惯性,因而使乘客倾倒 D.乘客因惯性而保持原运动状态,所以刹车时会向前倾倒 2.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若所受的一切外力都突然消失,则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该物体将( ) A.立即静止 B.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改做匀速直线运动 D.改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3.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惯性定律与惯性是相同的含义 D.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4.关于力学单位制说法中正确的是( ) A.kg、m/s、N是导出单位 B.kg、m、N是基本单位 C.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也可以是g D.只有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F=ma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则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方向与该时刻的加速度方向可能相反 C.只要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则物体的速率一定在改变 D.恒定的合外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可能会作匀速运动 6.在下列几组仪器中,用来测量国际单位制中三个力学基本量(长度、质量、时间)的仪器是( ) A.刻度尺、弹簧秤、秒表 B.刻度尺、弹簧秤、打点计时器

高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9高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名篇名句默写(8分) 1、千呼万唤始出来,。(白居易《琵琶行》) 2、,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一去紫台连朔漠,。(杜甫《咏怀古迹》) 4、丛菊两开他日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6、剑阁峥嵘而崔嵬,,。(李白《蜀道难》) 7、子曰:“ ,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二、诗歌鉴赏(12分) 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元】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那刎颈交,却有几个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白朴,一生悠游不仕。 (1)诗人通过对渔夫形象的刻画,寄寓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2)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该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 首联、颔联主要借助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3分) 答: (2) 颈联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答: 三、文学名著(10分) 10、填空。(5分) (1)第五回,写贾宝玉神游,与全书第一回中出现的有关“石头”和“灵河岸边”的神话联系起来,并通过贾宝玉看到的“判词”,听到的“仙曲”,预示了《红楼梦》中众多女性的命运,即所谓“千红一窟(哭)”“ (悲)”。 (2)从第六回开始,以一进荣国府为契机,全面展开了《红楼梦》的故事。主要内容是之死和省亲。这两大事件,都发生在全书开卷不久,以惊人的豪华排场来表现当时的贾府正处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兴盛时期。 11、简答题(5分,任选一题)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人教版)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人教版)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 (共7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何处是江南 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 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 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蜀道难”之称,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止一处而已。“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时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方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第三次月考测试卷生物 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细胞中,同时含有叶绿体和中心体的是( ) A.心肌细胞 B.团藻细胞 C.青菜叶肉细胞 D.洋葱根细胞 2.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实例是( ) ①高尔基体膜形成的小泡与细胞膜融合②吞噬细胞吞噬病毒 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 ④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 ⑤变形虫伸出伪足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3.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4.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5.脂质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功能,下面有关脂质的生物学功能中,属于磷脂的是( ) ①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②是储能的物质③构成生物体表面的保护层 ④是很好的绝缘体,具有保温作用⑤具有生物学活性,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A. ①③ B. ⑤ C. ① D. ②④ 6.如图表示动物肌肉细胞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 A.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 B.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相同 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 D.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

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高一第三次月考 理科综合物理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Cu 64 Cl 35.5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6N 、3N 和8N ,其合力最小值为() A.1N B.3N C.13N D.0 15.一物体m 受到一个撞击力后沿不光滑斜面向上滑动,如图所示,在滑动过程中,物体m 受 到的力是() A 、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斜面的支持力 B 、重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 C 、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D 、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 16.汽车在两车站间沿直线行驶时,从甲站出发,先以速度v 匀速行驶了全程的一半,接着匀减 速行驶后一半路程,抵达乙车站时速度恰好为零,则汽车在全程中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A.v /3 B.v /2 C.2v /3 D.3v /2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摩檫力存在的接触面上,一定同时有弹力存在 B .有弹力存在的接触面上,一定同时有摩檫力存在 C .两个接触且相对运动的物体,其接触面之间一定有摩檫力存在 D .两个接触且没有相对运动的物体,其接触面之间一定没有摩檫力存在 18.在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过程中;有多位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 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v m

A.亚里斯多德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牛顿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9. 下列所给的图象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20.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力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物体的加速度越大,所受合力越大 B.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所受的合力也可能为零 C.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合力也可能很大 D.物体的速度为零,则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为零,所受合力也为零 21.如图所示,两个轻环a和b套在位于竖直面内的一段固定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在a和b之间的细线上悬挂一小物块.平衡时,a、b 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弧的半径.不计所有摩擦.小物块的质量和细线拉力上分别为() A. m B. 2m C.mg D.2mg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 22.(1)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主要步骤是 A.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 另一端系着绳套; C.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 一位置O.记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 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 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2020-2021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学期高一年级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阅读题(共6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风”“雅”以后有李杜 苏渊雷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继承了诗三百篇以来美刺①比兴的形式,楚骚一派芬芳悱恻的风格,汉魏乐府抑扬顿挫的章法,以及六朝民歌清新婉丽的语调,并加以变化运用,既继承又创新,写出了许多完整美好的诗篇,不但丰富了中国古 典诗歌的宝库,而且也树立起一块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风”“雅”以后有李杜。“风”偏于反映民情,是抒情的;“雅”偏于批评时政,是讽喻的。换一句话说,“风”大体是一种民歌,其中浪漫主义写作方法多一些;“雅”大体是一种叙事诗,其中现实主义写作方法多一些。因此,外国文学史上的理论(指“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搬到中国来,虽然也可以适用,但总觉得没有“风”“雅”两个字来得集中概括。而“骚”则兼有“风”“雅”之长,也就是兼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长。李杜作品同是从“风”“雅”“离骚”变化出来的,但李偏于“风骚”,而杜则偏于“骚雅”。李杜风格形成流派之后,即取“风”“雅”二字而

代之。从此,诗人由于性格和学识关系,不免有所偏向。其间唯号称“大家”的,得体兼风雅,追攀李杜,蔚为一代的“新声”。换句话说,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互相结合,相得益彰。就此点论,则“风雅”——李杜这条线,始终贯串于两千余年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中而未尝间断。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几乎同时出现在当时的诗坛,恰恰是那个充实而光辉时代的两面鲜艳无比的旗帜。他们有时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代;有时又以诗人特有的敏锐,带着沉郁顿挫的感情,描述着盛极而衰的苦难,并对苦难中的生灵寄予深切的同情。一句话,弥漫着当时整个诗坛的是一派积极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而李白和杜甫又恰恰是通过复杂的生活遭遇,各以特异的风格,在最大的一致上,展现了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动荡的灵魂。这就是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为什么能够在悠久的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始终站在诗歌艺术的最高峰,以全力陶铸灵魂、鼓舞人心的缘故。 注①美刺:实质上是对诗歌内容或赞美或讽刺。 1.下列对“蔚为一代的‘新声’”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指李白和杜甫创作的许多完整美好的诗篇。 B.指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既反映民情又批评时政的诗篇。

高一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十月月考 语文试题 命题教师:杨艳审题教师:钟琦 考试时间:2020年10月7日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作为宋代词人中的杰出代表,苏轼开创性地将“豪放”的词风与本属“婉约”的词体统一在了一起。这种统一,固然离不开苏轼横溢的天才,但当考察苏轼的宦迹行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豪放词的出现,无疑受了地域文化的强烈影响;豪放风格与词体的和谐统一,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创作者对不同地域文化进行整合的结果。 熙宁七年(1074年)十二月,苏轼到密州任知州,至熙宁九年(1076年)十一月离任。在密州的两年,苏轼词的创作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时期,虽然创作数量不如杭州时期多,但这时苏轼开始有意识地追求词体“自是一家”的面目,使自己的作品“一扫绮罗香泽之态”,在词的创作上真正走向了成熟。《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苏轼创作上的这些变化,与密州的民风以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密州,北宋时属京东路。《宋史?地理志》说京东路的人“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真,甚者失之滞固”,欧阳修也说“河朔之俗,不知嬉游”。并且,由于是孔子的故乡,京东路儒学相当兴盛,“专经之士为多”。密州一带的京东人在北宋以强悍勇武闻名。围猎是密州人生活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苏轼知密州后,便时常参与其中。 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对苏轼词风改变的影响力是不能低估的。作为苏轼革新词体的背景,文化氛围、地域民风以及文学传统,这些因素我们不能轻易地忽视。深沉厚重的儒学传统,会促使作者在词作中更多更深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怀抱;纯朴而“不知嬉游”的民风,也会促使作者进一步减少词这种体裁中固有的脂粉气;而以习武知兵为重要目的的围猎活动,慷慨悲歌的文学传统,更无疑会有助于作品豪壮风格的发扬。而苏轼在密州这一时段的创作,正体现出这一倾向。 可以说,是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促使苏轼自觉地以豪壮的声调、超越的意识入词,最终使词这种体裁完成了从伶工歌女之歌词向士大夫抒情言志诗体的转变,词体的疆域也因此而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所以,要清晰地认识词体的革新、转变,地域文化这一背景因素无疑应当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 (取材于吴德岗《地域文化与苏轼词的创作》)材料二 文学之有地域性,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文心雕龙》称北方的《诗经》“辞约而旨丰”“事信而不诞”;而南方的《楚辞》则“瑰诡而惠巧”“耀艳而深华”,明确提及地域与文学的关系。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考试卷 (优秀经典月考卷及答案详解)

1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2018-2019学年(下)高一年级(数学)第三次月考测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设集合{}012345U =,,,,,,{}035M =,,,{}145N =,,,则()U M C N ?=( ) A .{}5 B .{}0,3 C .{}0,2,3,5 D .{}0,1,3,4,5 2.计算:98 23log log ?= ( ) A 12 B 10 C 8 D 6 3.掷一枚骰子,则掷得奇数点的概率是( ) A. 61 B. 21 C. `31 D. 41 4.过点P(4,-1)且与直线3x-4y+6=0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 A.4x+3y-13=0 B. 4x-3y-19=0 C .3x-4y-16=0 D.3x+4y-8=0 5.正方体的全面积为a,它的顶点都在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A. 3 a π; B. 2 a π; C.a π2; D.a π3. 6.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 如果α⊥β,那么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 B. 如果α⊥β,那么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C. 如果平面α不垂直平面β,那么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 D. 如果α⊥γ,β⊥γ,α∩β=l,那么l ⊥γ 7.cos 2cos sin 2sin 5 5 y x x π π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 A 、 5,()1212k k k Z ππππ? ?-+∈??? ? B 、 3,()105k k k Z ππππ? ?++∈???? C 、 55,()126k k k Z ππππ? ?++∈??? ? D 、 52,()63k k k Z ππππ??++∈??? ? 8.直线3440x y --=被圆2 2 (3)9x y -+=截得的弦长为( ) A .22 B .4 C .42 D .2 9.要得到2sin(2)3y x π =- 的图像, 需要将函数sin 2y x =的图像( ) A .向左平移23π个单位 B .向右平移23π 个单位 C .向左平移3π个单位 D .向右平移3 π 个单位 10.已知点(-2,3), ( 2,0 ),则=( ) A 、3 B 、5 C 、9 D 、25 11..已知(,3)a x =, (3,1)b =, 且a b ⊥, 则x 等于 ( ) A .-1 B .-9 C .9 D .1 12.函数)sin(?ω+=x A y 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如下,此函数的解析 式为( ) (A ))322sin(2π+=x y (B ))3 2sin(2π+=x y (C ))3 2sin( 2π-=x y (D ))3 2sin(2π - =x y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函数5()2log (3)f x x =++在区间[-2,2]上的值域是 ; 14.已知向量)6,8(),2,2(-==b a ,则>=

福建省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福建省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1分) 1. (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当前世界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指:温室效应、酸雨和光化学烟雾 B . 白色污染就是指白色的垃圾产生的污染 C . 纯碱、小苏打均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但必须控制其含量 D . 不慎误食BaCl2 ,可服用稀H2SO4解毒 2. (2分) (2018高三上·曹县期中) 下列根据化学事实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3. (2分) (2015高一上·潍坊开学考) 用饱和的FeCl3溶液制取Fe(OH)3胶体,正确的操作是() A . 将FeCl3溶液滴人蒸馏水中 B . 将FeCl3溶液滴人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

C . 将FeCl3溶液滴人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 D . 将FeCl3溶液滴人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 4. (2分)已知Ksp(AgCl)=1.8×10﹣10 , Ksp(AgI)=1.0×10﹣16下列关于不溶物之间转化说法错误的是() A . AgI比AgCl更难溶于水,所以AgCl易转化为AgI B . 两种不溶物的Ksp相差越大,不溶物就越容易转化为更难溶的不溶物 C . 常温下,AgCl若要在NaI溶液中开始转化为AgI,则NaI的浓度不低于×10﹣11 mol?L﹣1 D . AgCl不溶于水,不能转化为AgI 5. (2分) (2016高一上·天门期中)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①硫酸、烧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②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⑤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稀释浓H2SO4时,将水慢慢倒入浓H2SO4中,并不断搅拌. A . 只有②④⑥ B . 只有③④⑥ C . 只有①③⑤ D . 只有①②③⑤ 6. (2分) (2015高二下·沁县期中) X、Y、Z、W、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只有Z是金属,W的单质是黄色固体,X、Y、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吮吸(shǔn) 涎皮(yán)敕造(chì)百无聊赖(lài) B.讪讪(shàn) 庠序(xiáng)俨然(yǎn) 少不更事(jīng) C.折本(shé)干瘪(biě) 谬种(miù) 沸反盈天(fèi) D.蹙缩(cù)驯熟(xùn) 两靥(yàn)鸡豚狗彘(z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暄执着踌躇众说纷纭 B.慰藉隽永朦胧眼花瞭乱 C.鞭笞赋予萦绕出神入化 D.窟窿穹隆缥缈叹为观止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的功绩仿佛早就为时间所______,他也从不向别人说起自己光荣的过去。 ②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并在空间繁殖,目前已成为载人航天领域中一个_____解决的严重问题。 ③一座占地面积相当于600个足球场,融商务贸易、金融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地下城刚刚______专家论证,预计6月初破土动工。 A.淹没亟待经过 B.湮没急需通过 C.湮没亟待通过 D.淹没急需经过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著名的雄辩家,在辩论时常常无所不用其极,或巧妙设喻,或巧设圈套,逻辑严谨,酣畅犀利,让对方无从辩驳。 B、同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如果说,孔子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教诲,那么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口若悬河,机智而雄辩。

C、易中天讲三国时,不时串用“CEO”“民营企业”等现代词汇,这些词汇的串用让他把枯燥的学术讲得生龙活虎,引人入胜。 D、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讲,“90后”的作家的作品确实还显稚嫩,与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作家相比,“90后”的作家确实只能望其项背。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凭借NBA的一部宣传片,姚明完成了从单纯的“体育明星”转变到“体育、娱乐明星”。B.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的状况。 C.有尽之言能传无穷之意,诀窍就在“言”是经过精选的,有典型性,能代表或暗示出许多其他的东西。 D.广电总局任司长点名批评"大嘴"宋祖德,同时强调加强管理的目的是希望建立促进整个影视传媒产业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工作。 6、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一书共分为七篇,其中多数为论辩文章。孟子的文章富于雄辩,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同时他又善于运用比喻等手法,将抽象道理具体化,使文章引人入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B、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他创作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写,后40 回为高鹗所续。 C、《祝福》选自《呐喊》,作者是鲁迅,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是《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是《野草》,还有杂文17部。 D、海明威是美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在《老人与海》中,作者通过主人公桑地亚哥塑造了“硬汉”性格。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文艺不能单纯娱乐化 王蒙 近年来,我们的文艺事业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包括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精神需要,以及文化服务的扩大与广大受众的参与。与此同时,也有一种现象令人担忧,就是好作品淹没在平庸、苍白、空心、浅薄以及炒作、消费化、单纯娱乐化的作品当中。 文学艺术当然有娱乐消费的功能,但它们更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精神瑰宝、精神能量的表现,它体现着也充实着、提升着受众的灵魂。我们应该有鲜明的、权威的、富有公信力的评论,这种评论能入情入理、立意高远、令人信服:它们应该告诉世人哪些文学作品是真正优秀的乃至杰出的。卖得最多的一定是好的吗?不一定。点击率和受到时人夸赞也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要有一套理论与价值标准,要有对于真正好作品的体贴与把握,热情与信心,要取法乎上,攀登精神生活的高峰,不能任由那些准广告式炒作式与跟风套话式的所谓评论大行其道。同时,还要告诉受众,有些作品其实不是最好的,但却是可以包容的;与此同时,评论家有权利也有义务指出:这些作品是有着相当令人遗憾的方面的,是可以讨论的,是可以提出与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古国水准更加相称的要求与期待的。 传播在文艺推广方面的作用非常大,媒体不能带低俗这个头。现在传媒上有些说法是在跟着那些风格轻佻低下的“娱记”的风向走,接受了很多境外趸入的使严肃的文艺工作者相当反感的说法。尤其是电视节目里,许多都是计划好了的,到了某个地方,要让参与者和观众流泪。如果感情变成了兜售手段,怎么可能还有真诚的文艺呢?怎么可能还有真诚的眼泪呢?还有走光卖萌之类的,令人不齿。有的演员干脆在舞台上向观众要掌声,甚至以掌声能带来好运将观众的军,未免有失文艺的尊严与风度。我们的文艺不能浸泡在营销计谋、人云亦云与装腔作势的浑水里,传媒不能成为娱乐市场的附庸,不要与娱乐市场合谋,而要有一个正大光明、高尚庄重、对文学艺术与历史负责的态度,我们的传媒要去呼唤经典、呼唤真正的好的文艺作品。 现在外国人办一个奖,口气大、规格高、人气旺。法国的龚古尔奖、英国的布克奖、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奖,还有诺贝尔奖等等,这些评奖活动都有极高的规格。于是就有一些朋友、同行,把作品的评价寄托在国际奖项上,令人深思。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我们的文艺需要有国家主体的高端评奖,也要在条件成熟时举办世界性的至少是华文作品的评奖,形成我们自己在文艺方面的评价体系与全球影响力。说到底,这方面的推进有助于显现我们的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有助于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提高志向境界,激励创造力与精益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历史)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次月考——历史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 A.1898~1900年B.1901~1911年 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 2.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 C.物质生活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3.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反映了()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 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C.西装传人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 D.西方饮食文化传人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 4.1840年鸦片战争后,北京的六国饭店是较高档的西餐饮食店,是中国达官贵人摆阔气的地方,所谓“海外珍奇费客猜,两洋风味一家开。外朋座上无多少,红顶花翎日日来”。晚清宫廷、王府和民国时期政府要员的官邸,或设有“番菜房”,或聘有番菜烹调师,有的甚至发展为“器必洋式,食必西餐”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都市西餐业的兴旺,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这一文化模式的体验②国人崇洋心理越来越浓③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也引起了中国近现代饮食生活的较大变化④体现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5. 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6.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A.报道国内外大事 B.娱乐 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 7.1925年,浙江绍兴吴老太爷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 A.西式洋楼里,穿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B.轮船往来黄浦江上,汽车穿梭在马路上 C.报童手持报纸叫卖 D.居民正在用油票和布票购买“洋油”和“洋布” 8.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剧摄制于19世纪末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D.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 9.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主要反映了中国当时什么社会现象() A.崇洋现象 B.洋货倾销严重 C.全盘西化 D.学习西方迫切 10.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是() ①轿子②马车③轮船④汽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民族危机的困境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C.文学革命的影响 D.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12.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拥有它,谁就能支配他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把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欧洲人对黄金这种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欧洲人迫切的生活需要 B.新航路开辟的主观原因 C.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因素 D.欧洲黄金产量严重不足 13.新航路的开辟从本质上反映了() A.从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B.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D.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14.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之为“扩张的时代”,主要原因是() A.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B.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时代开始 C.东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D.狂热的宗教传播和宗教征服 15.下列关于麦哲伦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路线,正确的是() 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16.我们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其主要依据是() A.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也意味着世界市场雏形开始B.价格革命引起的社会分化 C.揭开了殖民扩张之路 D.冲击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 17.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血腥掠夺,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增强殖民者国家实力 B.满足殖民统治者奢侈生活 C.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D.加强了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物质基础 18.英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商业的利益,争做世界霸主,而采取的政策是() A.圈地运动B.重商主义 C.对外殖民D.奴隶贸易 19.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飞速提高,从本质上说明了() A.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战胜封建主义农业文明是一大进步B.工业革命使工人生产积极性倍增 C.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的一切因素 D.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产生成效 20.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产生的新兴工业不包括() A.电力工业B.煤炭开采业 C.石油化工工业 D.飞机制造业 21.彼得?盖伊在起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 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 22.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 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54分) 1. (4分) (2019高三上·武威期末) 下图为①②③④四地年内昼长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①②③④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 . ①④②③ B . ①②④③ C . ③②④① D . ④②③① (2)有关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①地一年中无极昼极夜现象 B . ②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 C . ③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不变 D . ④地一年中无太阳直射 2. (4分) (2019高一上·齐齐哈尔月考) 下图为某地北京时间3月21日13时20分的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 A . 广州日出比上海早 B . 南极中山站有极昼现象 C . 该地有太阳直射现现象 D . 北京白昼时间长于上海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 . (100°E,0°) B . (140°W,0°) C . (140°E,0°) D . (100°W,0°) 3. (2分)受地球自转和物体惯性的影响,在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将发生偏转。则在北半球的射箭比赛中,运动员为准确命中靶心,瞄准点应在靶心的(提示:需要考虑重力因素)() A . 右侧 B . 上方 C . 左上方 D . 右上方 4. (2分) (2020高一上·上海期末)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我国很多地区,清明是人们祭祖扫墓、郊外踏青的日子,这一天 A . 太阳直射赤道

B . 上海夜长昼短 C . 华北春意盎然 D . 南极出现极昼 5. (2分)假如黄赤交角增大到25°,则() A . 寒带范围缩小 B . 温带范围扩大 C . 温带范围缩小 D . 热带范围缩小 6. (2分) (2013高一上·贵州期中) 科学家们发现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度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A . 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 . 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 . 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 . 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7. (4分) (2019高一上·黑龙江月考) 读某海岸附近的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示情况盛行的是() A . 海风 B . 陆风 C . 海陆风

(新)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公主岭二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卷Ⅰ、Ⅱ两部分,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本试卷答案必须作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在答卷上将姓名、班级、座位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4.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 27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遒.(qiú)劲遏.(è)止彷.徨(fáng)橘.(jú)子洲 kuò)B.彳亍 ..(chì chù)颓圮.(pǐ)瓦菲.(fēi)寥廓.( C. 凄婉.(wǎn)火钵.(bō)长篙.(gāo)岁月稠.(chóu) D.凌侮.(wǔ)漂泊.(bó)百舸.(gě)笙.箫(shēng)2.下列句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⑴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的诗歌作品的。 ⑵戴望舒把对“丁香姑娘”深厚的感情在他的《雨巷》里,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⑶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 诗的意象。 A.品位灌注揣摩 B.品位贯注揣测 C.品味灌注揣摩 D.品味贯注揣摩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还需注意培养和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 B.有无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我们能否取得进步的重要条件。 C.昨天她去超市买了些茄子、黄瓜、苹果、蔬菜和肉等,留着今天吃。 D.对这种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我们应予以严厉打击。 4.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戴望舒,现代诗人,被称为“雨巷诗人”,诗风低回婉转,情意深长, 追求意象的朦胧,艺术感染力很强。 B、徐志摩,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著名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 夜》、《猛虎集》。《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在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 C、艾青,现当代诗人。诗集《归来的歌》、《雪莲》获中国作家协会全 国优秀新诗奖。被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历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 左丘明所作。它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共2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每题3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

高一年级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年级月考试卷(语文) 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贬损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五四”运动以来,几乎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传统与时尚。以前在比较研究中有一种强人政策,即拿自己文化的精华与对方文化糟粕相比,以显示自己文化的优越性,英国人在比较英国文化与德国文化时常这样做,德国学者在将德国文化与英国文化作比较时也用这一方式。比如,尼采说英国文化是懒惰的猪猡文化,英国学者则说德国文化是浪漫的、非理性的。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不用强人政策,而用矮人政策,即以自己之糟粕与外人之精华相比,越比越矮。胡适把中国文化的简单概括为裹小脚加鸦片烟,西方文化则被他简单地概括为民主、科学、自由、人权;鲁迅认为中国国民性是奴性,而西方人的反抗心理则是其个人独特个性的表现,竞争体现其社会年轻,充满活力。自全盘西化的口号提出后,有一个信念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腐朽的封建文化,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不可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引导出源头活水,真正能救中国的文化、价值只能来自西方,这是当时第一流的知识分子的共识,包括社会主义者陈独秀、自由主义者胡适,还有无政府主义者,乃至大文豪巴金、鲁迅。“五四”时期,这些文化激进主义者都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认真地反省民族文化的弱点,抨击民族灵魂中的缺陷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有些人却采取了十分情绪化的偏颇态度,他们在审视自己民族的文化时,掺进非常严重的自贱自虐心理,觉得自己的民族什么都不如别的民族,从而产生一种彻底的悲观主义,文化激进主义遂转变为民族虚无主义。 任何文化,既有相似性一面,又有民族性一面。不同的民族文化,原本应当相互尊重,相互吸纳,因为任何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19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却流行一种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文化优越轮,甚至像黑格尔这样的大学者,也是欧洲中心主义者。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序言中就说:“世界文化史的关于中国方面的记载,正还是一张白纸。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上没有一句说到中国社会的范围。”正是基于这种文化理念,在外国人的著作中,对中国人的民族个性有许多丑化的描述。 文化发展繁荣有两个源头:一个是传统文化,一个是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我们应该积极吸收,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我们如果没有全球意识,就不可能站在全世界的高度来看文化的发展,我们的文化也就不可能发映时代要求,从而就会游离于当代人类文化发展的轨道之外,这样的文化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但是,吸收外来文化,绝不能人为地斩断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这样做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我们认为对待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是十分错误的,十分有害的。 继承与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不是对传统一味顶礼膜拜,奉若神明。而应该用科学的、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它,分析它,批判地继承,积极地发展,这才是新世纪炎黄子孙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选自《中国文化论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五四”运动以来,贬损自己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传统与时尚,甚至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在比较研究中也用矮人政策。 B.德国学者在将德国文化与英国文化作比较时拿自己文化的精华与对方文化的糟粕相比,以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