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伟大与渺小
高中素材介绍近代文学家臧克家及其作品
介绍近代文学家臧克家及其作品臧克家同志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被誉为“农民诗人”。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近代文学家臧克家及其作品。
一、人物介绍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
山东大学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现代诗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二、文学作品《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乱莠集》、《从军行》、《淮上吟》、《随枣行》、《古树的花朵》、回忆录《我的诗生活》和《泥土的歌》、《十年诗选》《野店》、《蛙声》、《山窝里的晚会》、《海》、《炉火》、《我的诗生活》、为《泥土的歌》写的序言《当中隔一段战争》、《宝贝儿》、《生命的零度》、《有的人》。
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
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
这个时期,臧克家的诗篇幅短小,却颇具概括力。
他除有意识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
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
《有的人》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
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
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除了继续做短小隽永的小诗之外,臧克家还创作了一部人物传记体长诗《李大钊》。
这部长诗从多个角度,包括战斗、家庭等方面将一个革命先驱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格展现出来。
臧克家诗歌《有的人》赏析
臧克家诗歌《有的人》赏析《有的人》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写的。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
这一天,臧克家亲自前往鲁迅先生在北京曾经生活、工作过很多年的故居,缅怀这位中国文坛巨擘。
臧克家亲临其境,浮想联翩,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连串的联想,他有感于鲁迅先生在人民心中的份量,于1949年11月1日在北京挥笔写下《有的人》这首诗: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有的人》这首诗,是臧克家诸多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以高度凝炼的艺术手法,阐述了人的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真谛。
全诗分七节,通篇采用对比手法,把两种不同思想的人进行了比较,热情讴歌了“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通过鞭鞑“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从反面衬托以鲁迅为代表的所有“给人民作牛马”的人的高尚情操和伟大胸怀。
本诗第一节,对人的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进行开门见山的揭示:有的人虽生犹死,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人,虽然肉体生命尚未终结,实际上只是一堆会行走的肉。
有的人虽死犹生,那些象鲁迅一样肯给人民当牛作马的人,虽然死了,其精神生命则永垂不朽,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本诗第二节,通过两种人对人民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表达了诗人爱憎鲜明的立场。
一种人骑在人民的头上,自以为是世上最伟大的人,其实最渺小;一种人甘愿俯下身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实才是真正的伟大。
臧克家--伟大与渺小
【名家精品】伟大与渺小臧克家我们有太多的伟人。
写在历史上的被渲染过的,不必说他们了;和我们同时代,向我们显示伟大的,已经够数了。
这些人,凭了个人的阴谋机诈、凭了阴险与残酷,只要抓住一个机会使自己向高处爬一级,他是决不放弃这个初中语文视频机会的,至于牺牲个人的天良与别人的利害甚至生命,他毫不顾惜。
这些伟人的伟大,是用个人的人性去换来的,是踏在人民大众的骨骸上升高起来的。
当他站得高、显得伟大的时候,一般有肉没有骨头,有驱壳没灵魂的人中狗,便成群的蜷伏在他脚下,仰起头来望望他,便“伟大呵,伟大呵”的乱叫一阵子,当别人靠近他的时候,它们便狺狺狂吠起来,在壮主子的声威之余,自己仿佛也有威可畏了。
这些伟人与臣侯是相依为命,狼狈为奸的。
主子为了获取权势的兔,是不能没有走狗的,在走狗的瞳孔里,主子的尊容也许并非那样庄严,然而在他们口里又是另一回事了。
为了一块骨头,它们出卖了自己。
“王侯将相”的种子,已不能在新时代的气流中生长了,当大势已去,伟人不得不从半空里扔在实地上、民众前的时候,难怪希特勒自杀,而且自杀前还有疯狂的传说。
被别人蒙在鼓里,或被自己的野心蒙在鼓里,一旦鼓被敲破了,四面楚歌,他这才明白了,可是已经晚了。
个人英雄也就是悲剧英雄。
希特勒、墨索里尼已成过去了,他们的死法是多么有力的标语,佛朗哥,以及佛朗哥的弟兄们,读一读它吧!和伟大相反,我喜欢渺小,我想提倡一种渺小主义。
我说的渺小是最本色的,最真的,最人性的,是恰恰反乎上面所说的那样的伟大的。
一颗星星,它没有名字却有光,有温暖,一颗又一颗,整个夜空都为之灿烂了。
谁也不掩盖谁,谁也不妨碍别人的存在,相反的,彼此互相辉映,每一个是集体中的一分子。
满腹经纶的学者,不要向人民夸示你们的渊博吧,在这一方面你不是能手,因你有福、有闲、有钱,你对于锄头拿得动、使得熟吗?在别人的本领之前,你显示自己的渺小吧。
臧克家简介及作品
臧克家简介及作品1. 简介臧克家(1946年12月9日-)是中国著名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和作曲家。
他以其卓越的音乐才华和贡献受到广泛的赞誉,被誉为中国音乐界的传奇人物之一。
臧克家出生于中国河南省,自幼展现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他的音乐天赋在年幼时期便显露无遗。
臧克家于1963年进入中国音乐学院学习,主修作曲专业。
他在学院期间得到了一流的音乐教育,并且受到了多位杰出音乐家的指导。
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各种音乐比赛和演出,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臧克家在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职业音乐家,并开始了他杰出的音乐事业。
2. 主要作品臧克家的音乐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多个类型和风格。
他的作品既包括独奏作品,也包括室内乐、管弦乐和歌剧等大型作品。
臧克家的作品充满了中国音乐的特色,将传统和现代的融合得恰到好处。
以下是臧克家的一些代表作品:2.1 管弦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是臧克家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于1979年创作。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交响作品,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
这部作品通过音乐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黄河的热爱和对艰苦环境下的坚韧精神的赞颂。
•《丝绸之路》:这是臧克家的另一部重要管弦乐作品,于1988年创作。
《丝绸之路》讲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旅们的冒险故事,通过音乐将听众带入那个神秘而壮丽的时代。
•《喜洋洋与灰太狼》:这是臧克家为动画片配乐的作品之一,于1999年创作。
《喜洋洋与灰太狼》是一部寓教于乐的动画片,臧克家通过音乐给予了角色们生动而有趣的形象,成为了许多人童年的回忆。
2.2 独奏作品•《钢琴协奏曲》:臧克家创作了多部钢琴协奏曲,其中最著名的是《黄河钢琴协奏曲》。
这部协奏曲结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元素,展现出丰富的音乐情感和技巧。
•《小提琴协奏曲》:臧克家创作了几部小提琴协奏曲,这些作品将小提琴的独特韵味与中国音乐的特色相融合,为小提琴演奏家提供了优秀的演奏素材。
3. 荣誉和成就臧克家以其杰出的音乐创作和贡献享誉全球,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项。
臧克家二十八字作文
臧克家二十八字作文说起臧克家,可能有些人还不太熟悉,但要提到他那仅有二十八个字的作文,那可真是令人惊叹不已!当年,臧克家报考国立青岛大学,国文考试有两个题目,一个是,另一个是,要求考生任选其一作答。
臧克家选择了,他的作文全文是这样的:“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就这二十八个字,短小精悍,却饱含深意。
这二十八个字,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我还是个愣头青,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幻想,觉得自己能征服全世界。
我特别喜欢画画,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一名伟大的画家。
每天放学后,我总是迫不及待地跑回家,拿起画笔,在纸上肆意挥洒着我的梦想。
我画蓝天白云,画青山绿水,画那些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的奇妙景象。
我觉得,只要我不停地画,总有一天,我的作品会挂满世界上最著名的美术馆。
可是,现实总是喜欢给人泼冷水。
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场绘画比赛,我信心满满地参加了,觉得这是我一展身手的好机会。
我精心准备了一幅自认为无比出色的作品,交上去的时候,心里还美滋滋地想着肯定能拿个大奖。
然而,比赛结果出来的时候,我却傻眼了。
我连个安慰奖都没拿到,获奖的那些作品在我看来,也并没有比我的好多少。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世界突然变得灰暗无光,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绘画的天赋,是不是一直在追逐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幻光。
我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痛苦之中,甚至有一段时间,我把画笔扔到了一边,不再碰它。
我觉得自己就像臧克家那二十八个字里说的,如果把幻光看作幻光,就会沉入无边的苦海。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重新找回了自己。
那是一个周末,我百无聊赖地在街上闲逛。
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小巷子口,看到一个老爷爷在那里摆摊卖画。
那些画并不是什么名家大作,只是一些简单的风景画和人物画,但却有一种特别的魅力。
我忍不住走上前去,仔细地看着那些画。
老爷爷看到我感兴趣,就开始跟我聊天。
他跟我讲他年轻的时候也特别喜欢画画,但是因为生活的种种原因,没能成为一名专业的画家。
经典选读
团结的蚂蚁
个人离不开集体
大雁飞行时呈“V”字 形,这种省力的飞行 模式比孤雁单飞提 升了71%的飞行能力孤Biblioteka 难飞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曹雪芹 事实上我们全都是些集体性人物,不管我们愿意把自己摆在什么地方。 --歌德 最坏的集团是那只有一个成员的集团。 --萧伯纳 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
什么是伟大?
什么是渺小
?
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 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的火舌 活像一挂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 小小的丘陵.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 被大火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 了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 肯定要葬身于火海里了.”可万万没 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 毙,而是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向 河岸的方向滚去.蚁团在火舌舔动的 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不断发 出外层蚂蚁被烘焦后身体爆裂的声 响,但是蚂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外 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 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离开自己的岗 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向 对岸滚动,最终这个蚁群最核心的力 量得以保存下来。
我
生活态度
我们
行星
宇宙
中国梦
平凡的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期待着 梦想实现的那一天,当我们的个人 梦实现了,中国梦也就不远了
我
我们
奉 献
个人
生活态度
集体
我总觉得,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 是白来一场的。 ——席慕容
谢谢欣赏!
你、我、他——我们
个人与集体
英语(师范)3班 第四小组
渺小是要把人列在一列平等的线上, 臧克家( 1905年10月8日-2004年2 渺小是自大、狂妄、野心、残害的消 月 5日)[1]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 毒药,渺小是把人还原成人,是叫人看集 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山东 体重于看个人。当一个人为了群众,为 大学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 了民族和国家,发挥了自己最大可能的 现代诗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 力量,他便成为人民的英雄——新的英 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雄,这种英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牺牲了 曾任《诗刊》主编,他的第一部 自己,他头顶的光辉是从人格和鲜血中 放射出来的。 诗集是《烙印》,主要讽刺诗集 人人都渺小,然而当把渺小扩大到极 《宝贝儿》,文艺论文集《在文 致的时候,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新 艺学习的道路上》。 的英雄。 ——《伟大与渺小》
《有的人》课文原文
《有的人》课文原文《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的人》课文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的人》课文原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有的人》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49年11月1日。
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
臧克家亲身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这首诗就是之后诗人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有的人》赏析:这首诗手法非常简单,语言明快直接,观点立场鲜明、毫不含糊,其中所表达的观点也是一针见血,使人能够直接领会其中所包含的情感。
诗人从开篇到结尾,反复使用简明的对比手法来写两种人,这两种人相互对照和映衬,因此而使其中伟大的更伟大,卑劣的更卑劣。
这样的对比不是从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多角度展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诗人首先指出这样一种现象,然后从这个现象出发,再一一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从这两种人的灵魂、动机、行动、后果上来探究其原因。
之所以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是因为他“骑在人民头上”,而且感到自己的伟大;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但是“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这样的从灵魂深处是卑劣渺小的,从动机上讲是贪婪自私的,从后果上讲是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并与人民为敌的,所以,“人民把他摔垮”,“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有的人》读书心得(8篇)
《有的人》读书心得(8篇)《有的人》读书心得1一开始读这篇课文,感觉有点晕。
当之后教师引导我们深入课文学习,我开始佩服作者能够用“有的人”来把鲁迅先生为主的这个群体和国民党统治来比较,构思巧妙,留给了我们读者更多思考的空间。
当然也留给我这个其中之一的读者思考的空间。
虽然课上教师提的问题我都不是怎样会回答,可是我会思考这篇课文与我的生活联系。
仔细想想,我们生活中的确也有“有的人”。
有的人,总是说自我会,其实根本不会。
有的人,实事求是,不会就是不会。
我记得教师说过,这就是我们班的学习氛围,或许我也是第一种“有的人”吧。
不仅仅是这些,我同样敬佩鲁迅先生。
我记得教师讲课的时候经常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句名言,让我们学得更快更好。
这句话写的就是鲁迅先生:对敌人冷眼相对,而对人民群众却像牛一样,默默无闻地做贡献。
虽然我只是初识鲁迅先生,但已经对这个人物留下了很深刻的记忆。
鲁迅先生对人民群众的关心从小做起,原本是做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之后却感悟到与其治身上的病倒不如治心里的病。
一生贡献给了人民,就靠笔杆子,“救”了许许多多的民众!鲁迅先生也是一棵野草,可是,当他被火烧了之后,春天到来,还会有更多更多的野草长出来,永生永息。
虽然野草并不惹人注意,可是野草是生命力旺盛的!我相信它总有一天会铺满我们肥沃的大地!当野草铺满我们的大地时,它就会让我们注意到它是存在的!它并不是弱小而娇气的!我喜欢作者所用的'暗喻修辞手法,更敬佩鲁迅这个人物。
《有的人》读书心得2《有的人》是当代诗人可家纪念鲁迅13周年的一首现代诗。
诗中批评了那些欺压人民的反动统治者,赞扬了那些甘为人民服务的人,进行了强烈的对比。
从而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为大家做贡献的精神。
诗中告诉了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
做人就要像自己活为多数人更好活的人一样,无私为集体奉献,为大家服务。
应融入集体,成为集体的一份子,为集体多贡献。
这才是做人的原则。
臧克家伟大与渺小读后感
臧克家伟大与渺小读后感
读完这篇文章啊,我就感觉自己像是个在迷宫里乱转的小老鼠,之前一直觉得伟大的人那肯定是站在高高的山顶,光芒万丈,渺小的人就只能在山脚的小角落里默默待着。
可臧克家老爷子不这么说,他像是个智慧的老导游,带着我在这两个概念之间弯弯绕绕地走了一遭,然后我才恍然大悟。
就说那些伟大的人吧,不是光靠喊着“我很伟大”就真伟大了。
真正伟大的人啊,是心里装着大家的,就像那些默默为社会做贡献的科学家,可能平时看着就是个戴着眼镜,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里捣鼓瓶瓶罐罐的普通人,但是他们的成果那可是能改变整个世界的,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这就是伟大,它不是什么虚头巴脑的头衔,而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对别人、对社会有益的事儿。
再看看那些渺小的人呢?文章里这么一分析,我发现那些只想着自己,自私自利的人,哪怕他看着再怎么威风,再怎么有钱有势,其实也是渺小的。
他们就像个永远填不满的小黑洞,只知道吸收,不知道给予。
这种人啊,哪怕站得再高,也是孤零零的,没有人心甘情愿把他们当回事儿。
这篇文章还让我想到生活里的一些事儿。
比如说那些在街边随手捡起垃圾的环卫工,他们可能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个做着平凡工作的渺小之人,但是他们每天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这城市没了他们那可就乱套了。
他们的伟大就藏在这日常的清扫里,这就告诉我们啊,伟大和渺小可不是靠外在的那些东西来评判的。
伟大与渺小臧克家阅读理解
伟大与渺小臧克家阅读理解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生感悟的诗歌。
其中,《伟大与渺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通过描述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伟大与渺小》这首诗中,臧克家用简洁明了的文字描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场景。
一种生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勤奋劳作,动物们也忙着觅食;另一种生活则是富贵人家过着养尊处优、奢侈淫靡的生活,无所事事。
这两种生活场景的对比,反映了人生的不同面貌和命运的无常。
在这首诗中,臧克家通过描述两种生活场景的对比,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认为,人生的伟大与渺小并不是由外在的物质条件所决定的,而是由个人的品德、行为和精神追求所决定。
那些勤奋劳作、积极向上的人,虽然生活艰辛,但他们的生命却充满了价值和意义;而那些追求物质享受、无所事事的人,虽然生活富裕,但他们的生命却毫无价值可言。
在《伟大与渺小》这首诗中,臧克家还通过描述一些具体的形象和比喻来表达他的思想。
例如,他形容那些勤奋劳作的人就像一只勤劳的蚂蚁,虽然生活艰辛,但却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团结协作来获得丰硕的果实。
而那些追求物质享受的人则像一只寄生虫,依靠别人的劳动成果来过着寄生般的生活,毫无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除了对比和形象描述外,《伟大与渺小》这首诗还运用了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例如,“伟大的是心头的太阳,不是高楼顶上的招牌。
”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伟大的生命的看法,即伟大并不是指外在的成就和荣誉,而是指内心的光明和力量。
总之,《伟大与渺小》这首诗通过对比、形象描述、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它启示我们不要被外在的物质条件所迷惑,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光明和力量,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要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不要成为只知道追求物质享受的寄生虫。
渺小与伟大
平时,我们很难将渺小和伟大集合于一体。
很多时候,伟大和渺小都各依附于一定的载体,伟大就是伟大,渺小就是渺小,既不相干,也不相系。
好像有一条鸿沟,将它们割裂开来,永远没有交叉并行或者合而为一的时候。
然而,汶川地震,却让渺小与伟大同时跨越了横亘在面前的鸿沟,或相互错位,或相互重叠。
于是渺小不再渺小,伟大不再伟大。
渺小与伟大,只有在灾难危险面前,才能真实而准确地显现他的全部含意。
汶川地震,像一柄利剑,撩开了人性之温情脉脉的面纱,将其本性本质毫无保留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于是,我们便看到了平常时候看不到的人性的阴暗和高尚。
她们如同一对异性双胞在地震的废墟上和赈灾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一万、十万、百万、千万……捐款箱前衣着华丽的高贵者们,脸上洋溢着救苦救难的大度和慈善。
他们笑了,他们欣慰了。
因为他们博得了民众的喝彩和掌声。
私下他们足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为中国为灾民竭尽赤子之力了。
百万,千万,的确不是个小数目。
对于年薪不足两万的普通百姓来说,这个数目足够他辛辛苦苦挣两辈子。
何况在中国,年薪不足两万的已算不得中国的贫民,因为比他们更低下更卑贱的人还有的是。
他们就更不知道要干几辈子才能拥有一百万乃至一千万。
更有甚者:拾荒的,乞讨的,残疾人……他们什么时候能拥有十万百万?尽管他们的收入很少很少。
但是,他们并不吝啬。
一十。
二十、一百……也许这些数字和十万百万比起来,渺小的如同大海里的一滴水。
也许他们捐出的这些微不足道的钱还不够衣冠华丽者的一顿饭钱,可是,他们是倾其所有。
他们捐出了自己的饭钱,药钱,养老钱……还有谁比他们更有爱心?还有谁比他们更懂得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还有谁比他们更襟怀坦白公正无私?没有。
绝对没有!尽管你们捐了很多很多,但你并不是倾其所有。
所以,在大灾大难面前,哪怕你捐了一百万一千万你都很渺小,只有他们,那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渺小的拾荒者和乞讨者才是这场大灾难中的佼佼者。
是他们将爱心发挥到了极致。
我们不妨就来看看这些胸怀菩萨心肠的乞讨者:这位叫徐超的乞讨老人,我们不知道他系何方人士,只知道他常在南京江宁金宝市场乞讨。
臧克家《有的人》诗读后感
臧克家《有的人》诗读后感《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写的一首诗。
下面为你们献上臧克家《有的人》诗,欢送大家阅读与参考,希望采纳。
鲁迅先生是我国的一位大文豪。
他的文章犀利而又贬低世俗;他的为人,更是不言而喻。
如今,鲁迅这个名字已经家喻户晓。
《有的人》是当代着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年周年写的诗。
这首诗用简朴的语言描述了鲁迅先生那崇高的自我献身精神与旧社会中那些反动统治者的丑态。
有的人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却犹如行尸走肉。
有的人一生为人民着想,这种人虽然生命不复存在了,可他们的精神却永驻人间。
有的人其在人民头上,人民把他摔垮;有的人愿为人民做牛马;有的人想流芳百世,却早已臭名昭着,有的人愿做野草,然而野草青青;有的人只为自己,大家看到他的下场;有的人甘为他人,人民把他举得很高很高。
鲁迅先生就是后者。
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是一株野草,有了他就有希望,他更是一位英雄,人民的英雄!他的一生都在为人民拼搏着,他点燃了几代发奋的星火,他用锐利的眼光为我们指引着前进的道路,他抨击黑暗、追求真理,他用尖利的笔刺向敌人,用温暖的大手抚慰同胞们。
鲁迅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那“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可贵精神将会世代相传。
既然鲁迅先生能为人民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而我们为什么不能呢!所以,我们要牢记“鲁迅精神”,将来做一个像鲁迅先生那样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我愿做“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人,我讨厌和痛恨欺压人民的人,作威作福。
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和反动派进行了鲜明的比照,告诉了我们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是多么地可耻。
谁会愿意做这种人呢?这种虽生犹死的人我们痛恨,那种虽死犹生的人我们赞美,他们的精神会使我们永远不忘,流传一代又一代。
他,就是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人们,我们热爱他,赞美他,感谢他,他们的精神我们要,使我们也能够做一个像鲁迅一样虽死犹生的人,使人民也时时刻刻为我们而想。
第22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鲁迅这类人的特征: 对人民的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生目的:为人民与腐朽势力作斗争,为革命 献身。 对社会的影响:捍卫人民的利益。
人民对其态度:牢记并爱戴他们。
请在文中找出与鲁 迅相对的一类人的 特点,并填写表格。
虽生犹死的人 鲁迅这样虽死犹生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 俯身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自读诗歌,要求:
思考:文中写了几种人?
2种人:虽生犹死的人、 虽死犹生的人。
默读课文,
用直线在文中划出 鲁迅这类人的特征。
鲁迅这样虽死犹生的人
改“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 垮”为“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 他拽下来”好不好?
不好。
“摔垮”比“拽下来”更有力量感, 更能表明作者和人民对于反动派的 仇恨。
而且“垮”更表现了反动派应有的 下场。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尸首烂得更早。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活”--肉体还在 “死”--精神已亡
死--肉体不在 活--精神永存
该带着怎样的感情读两个“活”?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现代诗《有的人》读后感5篇_读后感
臧克家现代诗《有的人》读后感5篇_读后感《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
诗人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有的人读后感【一】我平时对一些诗歌就特别缺乏灵性,但是,臧克家的《有的人》这首诗却令我受益匪浅,印象极其深刻。
这首诗是为了纪念鲁迅先生逝去十三周年而写的,《有的人》整首诗结构简洁,题目新颖特别。
而且,通过写两种不同的人的对比,表达了鲁迅先生的战斗精神和奉献精神。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句话是在诗中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一节。
原先,我还不太明白意思,后来我终于明白了:有的人躯体还活着可是他的心已经死了这表达出了对这种人的鄙视有的人虽然躯体已经不在了,可是他们的精神还没有消失,是永存的,这又表达了对这种人的赞美。
鲁迅先生用自己那支”武器”;揭露了反动派种种的罪恶、坏事,可是他却没有被吓倒,而是继续写作。
令反动派害怕,老百姓安心地生活。
这不正是诗中所写的:”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生活。
”;在他的心里永远没有”退缩”;只有”向前”;。
鲁迅先生愿意帮助所有困难的人。
愿意做一株小小的野草,让人们烧尽,长出能绿的小草,使大地更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鲁迅将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了人民和社会。
这就正如诗中的”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做牛做马。
”;”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地下的或烧。
”;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啊!他,是一头耕牛;他,是一株野草;他,更是一位英雄.他,见证历史巨变;他,目睹风起云涌;他,更重燃了中国人上进的心火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他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著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臧克家简介与作品
臧克家简介与作品臧克家简介与作品⼀、简介臧克家(1905.10.8-2004.2.5)臧克家(1905年10⽉8⽇-2004年2⽉5⽇)[1]⼭东潍坊诸城⼈,曾⽤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东⼤学知名校友,是闻⼀多的学⽣,现代诗⼈。
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民代表⼤会第⼆、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第七、⼋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曾任《诗刊》主编,他的第⼀部诗集是《烙印》,主要讽刺诗集《宝贝⼉》,⽂艺论⽂集《在⽂艺学习的道路上》。
其短诗《有的⼈》被⼴泛传颂,且被选⼊六年级上册⼈教版第⼆⼗课;《闻⼀多先⽣的说和做》⼊选七年级下册⼈教版第⼗⼆课。
臧克家的诗⽼马总得叫⼤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句话,背上的压⼒往⾁⾥扣,它把头沉重的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咽,眼⾥飘来⼀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
有的⼈有的⼈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骑在⼈民的头上:“呵,我多伟⼤!”有的⼈俯下⾝⼦给⼈民当⽜马。
有的⼈把名字刻⼊⽯头,想“不朽”;有的⼈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烧。
有的⼈他活着别⼈就不能活;有的⼈他活着为了多数⼈更好的活骑在⼈民头上的⼈民把他摔垮;给⼈民作⽜马的⼈⼈们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头的名字⽐⼫⾸腐烂的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就不能活的⼈,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更好的活的⼈,群众把他抬举得很⾼,很⾼。
难民⽇头堕到鸟巢⾥,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陌⽣的道路⽆归宿的薄暮,把这群⼈度到这座古镇上。
沉重的影⼦,扎根在⼤街两旁,⼀簇⼀簇,像秋郊的⽲堆⼀样,静静的,孤寂的,⽀撑着⼀个⼤的凄凉。
满染征尘的古怪的服装,告诉了他们的来历,⼀张⼀张兜着阴影的脸⽪,说尽了他们的情况。
螺丝的炊烟牵动着⼀串亲热的眼光,在这群⼈⼼上抽出了⼀个不忍的想象:「这时,黄昏正徘徊在古树梢头,从⽆烟⽕的屋顶慢慢地涨⼤到⽆边,接着,阴森的凄凉吞了可怜的故乡。
“渺小及伟大”的写作指导及范文
“渺小与伟大”的写作指导与范文原题体现依据以下资料,选用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许多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我们的生命固然短暂并且渺小,可是伟大的全部都由人的手所造成。
(屠格涅夫)有信心的人,能够化渺小为伟大。
(萧伯纳)一粒砂尘是渺小的,它们造成了雄伟的泰岱,一株小草也是一支造物的小旗,一朵小花不也能够壮一下春的行色吗?(臧克家)资料解读这是三则名言组合的资料作文,第一则资料从伟大产生的本源进行剖析,“可是”一转,重在表现“伟大”并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源于个体创建,用我们短暂而渺小的生命去书写伟大而壮丽的篇章。
第二则资料从“怎么做”的角度进行论述,重申三个元素即自信、渺小、伟大,重点在于渺小化为伟大,自信无疑是一块法宝,此外也启迪人思虑,诸如信念、毅力、坚持、奋进等元素都是成就伟大的成功因子。
第三则资料从渺小的价值进行了剖析,该句选自臧克家《伟大与渺小》,用沙砾、小草、小花等意象,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伟大的组成元素,重申渺小的重要性,渺小是最本色的、最简单的,最人性的,只需将其放在适合的环境、适合的地点,就必定能绽开出绚烂的花朵。
整体来说,三则资料均环绕着“渺小与伟大”的话题睁开,何谓渺小,渺小就是渺小,渺小的特质是微细、被人冷视忘却、不足挂齿、地位低微、名不经传等。
何谓伟大,能够指人品的伟大、品行的崇敬、气象的恢弘、规模弘大、功业的卓著、灵魂的强盛、价值的彰显、超乎平常,令人敬仰。
范文带路在灰尘里开出花来高三 6 陶艳张爱玲曾说:“在灰尘中开出花来。
”灰尘比喻全部渺小的事物,但我们仍旧能够化渺小为伟大,正如五六个民族又组成了广博精湛的中华文明。
可能一个民族在这样的大集体眼前显得不足挂齿,但自古以来,哪个伟大不是由渺小演变而来的呢?古时的女子地位低微,在封建制度下也只可是渺小如灰尘,但李清照却不安于这种渺小,她的“位卑未忘忧国”,是何等伟大的胸襟啊,她依靠不屈于渺小的傲气,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地进行了细细纺织,化愁为美,创建出千古传唱的词作珍品。
介绍臧克家作文200字
介绍臧克家作文200字Zang Kejia is a well-known Chinese writer and poet, born in 1973.臧克家是著名的中国作家和诗人,出生于1973年。
He is best known for his unique writing style, which combines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ith modern themes.他以独特的写作风格而闻名,将传统的中国文化与现代主题相结合。
Zang Kejia's works often explore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emotions and relationships, delving into the struggles and triumphs of ordinary people.臧克家的作品经常探讨人类情感和关系的复杂性,深入挖掘普通人的挣扎和胜利。
One of Zang Kejia's most famous works is the novel "The Old House," which tells the story of a family's struggles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 China.其中,臧克家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小说《老房子》,讲述了一个家庭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奋斗故事。
The novel explores themes of resilience, family bonds, and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upheaval on ordinary people.这部小说探讨了坚韧、家庭纽带以及政治动荡对普通人的影响。
In addition to his novels, Zang Kejia is also known for his poetry, which often reflects his deep love for his homeland and the beautyof nature.除了小说,臧克家还以其诗歌而闻名,诗歌常常反映出他对家乡的深深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美丽。
伟大与渺小
伟大与渺小
臧克家
【期刊名称】《同学少年》
【年(卷),期】2016(000)008
【摘要】和伟大相反,我喜欢渺小,我想提倡一种渺小主义。
一个浪花是渺小的,波浪滔天的海洋就是它集体动力的表现,一粒砂尘是渺小的,它们造成了巍峨的泰岱,一株小草也是一支造物的小旗,一朵小花不也可以壮一下春的行色吗?
【总页数】1页(P31-31)
【作者】臧克家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渺小与伟大
2.种渺小种子育伟大信仰——重读《梅岭三章》
3.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才能成就自己的伟大
4.伟大的渺小:中微子和它的朋友们——记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王贻芳、陆锦标
5.伟大的渺小——田沁鑫版《四世同堂》
的“群像写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家精品】
伟大与渺小
臧克家
我们有太多的伟人。
写在历史上的被渲染过的,不必说他们了;和我们同时代,向我们显示伟大的,已经够数了。
这些人,凭了个人的阴谋机诈、凭了阴险与残酷,只要抓住一个机会使自己向高处爬一级,他是决不放弃这个初中语文视频机会的,至于牺牲个人的天良与别人的利害甚至生命,他毫不顾惜。
这些伟人的伟大,是用个人的人性去换来的,是踏在人民大众的骨骸上升高起来的。
当他站得高、显得伟大的时候,一般有肉没有骨头,有驱壳没灵魂的人中狗,便成群的蜷伏在他脚下,仰起头来望望他,便“伟大呵,伟大呵”的乱叫一阵子,当别人靠近他的时候,它们便狺狺狂吠起来,在壮主子的声威之余,自己仿佛也有威可畏了。
这些伟人与臣侯是相依为命,狼狈为奸的。
主子为了获取权势的兔,是不能没有走狗的,在走狗的瞳孔里,主子的尊容也许并非那样庄严,然而在他们口里又是另一回事了。
为了一块骨头,它们出卖了自己。
“王侯将相”的种子,已不能在新时代的气流中生长了,当大势已去,伟人不得不从半空里扔在实地上、民众前的时候,难怪希特勒自杀,而且自杀前还有疯狂的传说。
被别人蒙在鼓里,或被自己的野心蒙在鼓里,一旦鼓被敲破了,四面楚歌,他这才明白了,可是已经晚了。
个人英雄也就是悲剧英雄。
希特勒、墨索里尼已成过去了,他们的死法是多么有力的标语,佛朗哥,以及佛朗哥的弟兄们,读一读它吧!
和伟大相反,我喜欢渺小,我想提倡一种渺小主义。
我说的渺小是最本色的,最真的,最人性的,是恰恰反乎上面所说的那样的伟大的。
一颗星星,它没有名字却有光,有温暖,一颗又一颗,整个夜空都为之灿烂了。
谁也不掩盖谁,谁也不妨碍别人的存在,相反的,彼此互相辉映,每一个是集体中的一分子。
满腹经纶的学者,不要向人民夸示你们的渊博吧,在这一方面你不是能手,因你有福、有闲、有钱,你对于锄头拿得动、使得熟吗?在别人的本领之前,你显示自己的渺小吧。
用你的精神的食粮去换五谷吧。
发号施令的政治家,你们也能操纵斧柄如同操纵政柄吗?将军们,不要只记住自己的一个命令可以生杀多少人,也要想想农民手下的锄头,可以生多少禾苗,死多少野草呵。
当个人从大众中孤立起来,而以自己的所长傲别人所短,他自觉是高人一头;把自己看做群众里面的一个,以别人的所长比自己的所短时,便觉得自己是渺小。
人类的集体是伟大,我常常想,不亲自站在群众的队伍里面是比不出自己高低的;我常常想,站在大洋的边岸上向远处放眼的时候,站在喜玛拉雅山脚下向上抬头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的渺小。
因此,我爱大海,也爱一条潺潺的溪流:我爱高山,也爱一个土丘;我爱林木的微响,也爱—缕炊烟;我爱孩子的眼睛,我爱无名的群众,我也爱将军虎帐夜谈兵─—如果他没有忘记他是个人。
我说的渺小是通到新英雄主义的一个起点。
渺小是要把人列在一列平等的线上,渺小是自大、狂妄、野心、残害的消毒药,渺小是把人还原成人,是叫人看集体重于个人。
当一个人为了群众,为了民族和国家,发挥了自己最大可能的力量,他便成为人民的英雄─一新的英雄,这种英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牺性了自己,他头顶的光圈,是从人格和鲜血中放射出来的。
人人都渺小,然而当把渺小扩大到极致的时候,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新的英雄。
这世纪,是旧式的看上去伟大的伟人倒下去的世纪;这世纪,是渺小的人民觉醒的世纪;这世纪,是新英雄产生的世纪。
我如此说,如此相信。
【妙点指津】
本文阐述的道理与作者写的诗《有的人》的主题是一致的。
文章在总体结构上采用的是并列式。
在论述所谓的“伟大”时,采用的是递进式:先说“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的种种表现,进而阐述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这些“伟人”将会成为过去。
在论述“渺小”时,采用的是递进式:先说什么是“渺小”,再举例论证什么是“以别人的所长比自己的所短时,便觉得自己是渺小”,进而阐述了“渺小是通到新英雄主义的一个起点”、“渺小的人民能成为新的英雄”的道理。
这样写来议论就有条有理,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