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教育社会学第六讲功能论共33页文档

合集下载

新编教育社会学课件

新编教育社会学课件
(一)宏观角度的研究 (二)中观角度的研究
(三)微观角度的研究
(四)综合角度的研究
第二节
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及其发展
赛宾斯、华德、杜威
• 一、早起经典代表人物:马克思、孔德、韦伯、曼海姆、涂尔干
二、学科成型时期
(一)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的转移 (二)教育社会学的早期发展
三、社会学化时期
(一)研究范式的转型 (二)现代教育社会学的创立
3、教师角色实践
(二)教师角色社会化的阶段:1、教师预期社会化 2、教师继续社会化 (三)教师职业倦怠:1、职业倦怠的两种观点 2、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
3、职业倦怠的过程 4、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5、改善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四)影响教师角色社会化的因素
第二节
学生的角色与角色行为
• 一、学生的社会位置与地位
2、社会代表着与同事角色的冲突
(二)教师群体内部的地位差别 (三)性别与教师的地位 (四)教师与非教学人员
四、教师的知识分子角色与角色地位
(一)教师的阶层身份特征:1、向上流动性 2、利益集团性 3、多重身份性 (二)教师的只是与权力
五、教师角色社会化
(一)教师角色扮演的过程:1、教师角色期待 2、教师角色领悟
• 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方法论
(一)依据方法划分的研究范式
1、实证研究范式 2、人文研究范式
(二)依据研究角度划分的研究范式
(三)依据理论或学派划分的研究范式
1、功能范式 2、冲动范式 3、互动范式
三、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第二节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过程
• 一、教育社会学研究中的科学环 • 二、研究课程的形成
三、为什么要学习教育社会学 从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四个角度分析

教育社会学第六章(03)PPT教学课件

教育社会学第六章(03)PPT教学课件

2020/12/10
18
一、社会组织的目标
2. 我国目标整合时需注意的问题:
• ①在制定组织目标时,要含有为个人所乐于接 受的一定的因素,要尽可能将与组织目标方向 一致的个人目标纳入组织目标之中。
• ②为保证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要加 强对个人目标选择的指导。
• ③当教师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时,要在 认真分析差隔形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 施修改个人目标。
2020/12/10
23
二、国外关于学校文化的研究
(一)沃勒的《教学社会学》 学校五方面的特征: ①属于次级文化; ②属于综合文化; ③对立与统合型文化; ④积极与消极功能兼具。 ⑤可有意安排或引导发展方向。
2020/12/10
24
二、国外关于学校文化的研究
(二)柯尔曼娱乐亚文化 ①年轻人在音乐和服装上有特殊的爱好; ②在文化态度上经常与成人世界相对立或
2020/12/10
12
三、在我国学校功能发挥中 存在的问题
• 1.我国学校社会化功能存在的缺欠 • 2.学校选择分配功能中存在的问题
2020/12/10
13
第三节 学校组织的目标 和结构
2020/12/10
14
一、社会组织的目标
(一)学校组织目标的构成 1.社会规定目标; 2.学生个人目标; 3.教师个人目标; 4.学校期望目标。
2020/12/10
15
一、社会组织的目标
(二)学校组织目标的差隔 1. 含义:指已经形成的学校组织目标和构 成学校组织目标的体系之间不一致的现象。 2.表现:学校组织目标的差隔主要表现在 学校及个人目标与国家规定的目标的差隔 上。
2020/12/10

《教育社会学》简答功能论的基本观点

《教育社会学》简答功能论的基本观点

《教育社会学》简答功能论的基本观点
功能论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它提出了一种社会组织的结构化方法,认为社会组织具有一定的功能,能够实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依据功能观点,教育的功能的完成涉及到几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稳定。

首先,教育社会学的功能论认为,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个人潜能,让他们利用自身特长,把有利社会发展的特长得到最大化发挥。

这样,学生就能够有效地参与社会发展,为实现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次,教育社会学的功能论认为,学校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思想,帮助他们发展成健康社会成员,接受社会的真正价值观。

同时,学校也要维护社会的正义,发挥社会责任,防止社会滥用它的权力。

此外,教育社会学的功能论还认为,教育有助于社会稳定。

通过教育,学生们获得良好的社会知识和技能,参加社会生活,参与社会活动,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帮助社会实现稳定,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可以有效的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最后,教育社会学的功能论认为,教育在更大的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社会学的功能论认为,教育是将社会进步的新技术、新思想、新制度等传播给广大人民的有效手段,能够确保社会的发展平稳、平衡和持续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和进步。

总之,教育社会学的功能论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深远的,包括对学生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的促进等。

只有通过功能论的理论指导,才能有效实现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为实现社会的发展、平等和公正作出贡献。

教育社会学PPT

教育社会学PPT

01总体结构第一编学科元论第一部分学科论:事物共性研究第二部分问题论:事件专项研究第二编学科本论第三部分教育社会生态生境论第四部分教育社会生态结构论第五部分教育社会生态运行论第六部分教育社会生态功能论第七部分教育社会生态的存在形态第八部分教育社会生态的非生态化02学科范式第一部分学科论教育社会学学科学习-研究范式的性质1,实质:结构框架构件构式2,本质:理念构想观念价值3,全质:范式思路方法模式教育社会学科学习-研究范式的基本内容框架:思维对象的边界轮廓和结构关系教育社会生态的生境、结构、运行和功能理念:质性判断:实能应怎是:生存生产生活思路:思维的起点、进程和顺序从教育社会生态的生境考察到、结构、运行和功能分析教育社会学科学习-研究范式性质根本特征实质本位的研究1,客观反映范式:教育社会生态2,研究者价值祛除3,对应反映,超越性设计教育社会生态学习-研究范式本质理念教育社会生命形态的能动延续、再造和创新与教育社会的公平生活与有效生产教育社会生态学习-研究范式全质思路教育社会生态形态四是研究按着教育社会生态形态的环境、结构、运行和功能顺序,进行实是面目、能是猜想、应是建构和怎是设计的系统研究。

教育社会生态学习-研究范式基本特征1,对应真实性:主客观一致性2,全质综合性:实质本质有机统一3,形态完整性:结构性:形式内容4,理论系统性:逻辑性:辩证形式5,行动个体性:整体性、复合性学习-研究要求●行动参与性学习:个体性、共行性●实践反思性学习:目的性、批判性●展示内化性学习:外化性、内烁性●互动协商性学习:博弈性、自主性第一章研究学习主体一、研究学习主体的身份二、研究学习主体的立场三、研究学习主体的职责四、研究学习主体的权能五、研究学习主体的行为一、研究学习主体的身份1,实质:个人身份:自己私人2,本质:法人身份:角色身份代表者3,全质:完整身份:自己私人代表者(1)国民公民(2)他人家庭族群国家(3)人类:公共知识分子一、研究学习主体的身份准公共知识分子1立场2职责3权能4行为二、准公共知识分子立场1,研究学习者的基本立场无立场暗立场灰立场明立场2,准公共知识分子立场:明立场(1)全人类总体(2)全人类整体(3)全人类总体整体形态:个体三、准公共知识分子职责研究弘扬通识共识坚持维护公益公利发起参与公共行动尊重个体理念实践四、准公共知识分子权能研究认识权反思批判权表达辩论权自主行动权五、准公共知识分子行动坚持独立人格行动坚持批判反思行动创新设计建构行动本质形态:四是研究实是研究能是研究应是研究怎是研究四是研究的基本内涵实是研究:实然、实证、真实:完整能是研究:性质、猜想、价值:充分应是研究:规范、建构、模型:完备怎是研究:操作、设计、举措:可行四是研究的逻辑关系从实是研究、能是研究到应是研究再到怎是研究四是研究逻辑关系的依据教育社会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要求教育社会生态系统的实践性要求四是研究逻辑关系的意义实现主客观世界的科学统一实现科学认识与能动实践的统一研究对象与内容●教育社会生态人(元生态系统)●教育社会生态人(复合生态系统)教育社会生态人(元生态系统)●定义:生命形态人:教育生命有机体形态●以教育生命的客观律动为基础和依托,能动地参与、创造和享有有效生产和公平生活,自主地谋求更好生存与发展的教育生命有机体形态。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新编教育社会学(主编:马和民)第一篇: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论第一章导论教育社会学: 研究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的学科.●教育社会学的两种研究路径: 第一种,主要是以孔德/图尔干/斯宾塞维代表的学术渊源,偏重”社会事实”, 推崇事实判断和量化研究. 第二种是以韦伯为代表的,主要是偏重个体事实, 推崇价值判断和质化研究.●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1.整体性( 社会有机论,教育现象放于社会大系统进行分析)2.综合性(理解的教育是广义的噢究的视角和方法的综合性)3.现实性: 对本国本土教育事实的研究. 4. 实证性( 研究主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等手段获取教育事实资料)●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局限性: 1. 功能局限性(具有鲜明的合作性和依赖性,比如只能协助而不能代替各种具体的学科,不能独立的解决教育问题) 2. 地位局限性( 对社会学依附明显) .3. 应用局限性( 研究范式不具有普适性) .●美国人类学家米德把社会化的形态分为三类: 后喻文化- 儿童向成人学习;并喻文化-儿童或成年人都需要向各自的同辈人学习;前喻文化-成年人向儿童学习.●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宏观角度: 围绕教育功能展开, 研究重点在教育与社会结构/教育与社会不平等/教育与社会变迁/与人的社会化问题等.中观角度: 研究以学校为中心开展. 重点是学校科层制组织的性质/目标/结构/组成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微观角度: 一类是以英国学者杨为标志,形成知识社会学的研究.二类是采用现象学/象征互动论与俗民方法论等,以课堂和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形成学校教育的俗民志.综合角度的研究: 同时关注宏观和微观两种社会过程. 如, 美国波普尔的”隐性课程论” .●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发展萌芽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 成形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转型于20世纪50年代, 60年代后得到飞速发展.代表人物:孔德: 创造了”社会学”一词. 称这门学科为”实证哲学, 认为社会学是“对于社会现象所固有的全部的实证研究”。

教育社会学,讲义第六章 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内容:教育知识

教育社会学,讲义第六章 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内容:教育知识

第六章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内容:教育知识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显性知识和价值传递第二节隐形知识和学校生活第三节生活经验和日常生活学习目标掌握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的内涵运用课堂知识的社会控制原理,分析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总的社会控制现象运用反学校文化的理论,分析当前学校学生的失范行为第一节显性知识和价值传递课堂研究:课程知识应当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和有效性。

基本的教育事实:课程是社会价值的实现途径和课程所表达的仅仅是学生在学校应当学习的正式的信息一、课程的研究传统(一)作为课程知识的不同研究视角英国哲学家:知识就是力量个体如何获得知识,是一个标准的哲学研究课题怎样把广义的知识领域,有选择地形成课程知识?不同学者的分类有不同的分解学科知识的方式课堂的概念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学生实际获得的学习经验有计划的教学活动、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社会改造从课程编制和管理角度:依据国家标准,通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所认定的教育内容。

例如:我国的中小学课程二、课程的分析模式(一)课程作为一种科学工具的研究范式主要围绕课程编制和课程设计的角度进行研究步骤: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二)把课程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研究范式分析课程与社会的关系涂尔干《法国教育的演变》韦伯的《中国儒士阶层》1.功能主义范式:课程的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和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2.解释论范式课程不是教育目标所能限定的,在知识传递过程中被创造和建构出来的。

是可变的3.新马克思主义范式课程视为传递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和进行阶级关系再生产的工具4、结构主义范式把决定课程结构的代码和内隐于教育传递过程中的权利分配与控制方式之间的关系作为课程社会学研究对象。

分类和架构、集合型和整个型课程与社会控制1.知识具有社会特征2.课程内容反映了国家和政府进行社会控制的需要3.不能正确反映国家和政府进行社会控制的需要。

1、课程知识的社会性特征任何知识都要经过社会主导的价值观的过滤才能进入学校2、课程是国家重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观念载体。

教育功能论ppt

教育功能论ppt

有条件的正向功能论
“ 形成· 释 放 说”对 于 教 育 功 能现 象 的解 释 能力要 强 于 唯 正 向功 能论,它在相 当程 度上 纠正 了“唯 正 向 功 能 论”盲 目 夸 大甚 至 刻意 美化 教 育正 向功 能 的 偏 向,其 对 教育 功 能研究颇 具 启 发 价 值 之处 在于,它 力 图 从 动态 的、广域 的观 点来 考 察 教 育 的功 能现 象,不 仅 考 察其终端,而 且 考察 其始 端,考 察从 始端 向终端 运 转 的过程;不仅 析 及 教 育 因 素 的 制 约,而 且析 及社会 因 素 的 制 约,从 而 展示 了 教育 功 能现 象 的复 杂性。 尽管 如此, ”形 成· 释放 说”仍 存 有重 要缺 陷。其 一 是“教育 功能 的形 成”与“教育 功 能的释放”严格来 讲并不 是 一 对科 学概 念。这是因为“社 会 功 能系 指 可 见 的客 观 后 果”, “是 指 一 种社会 现 象 对 于 一个 它所 属 的更 为广 大 的系统 来说 所 具 有 的被 断 定 的客观 结果”。
涂尔干的“功 能· 目的 一 体观”
涂尔干曾给教育下过这 样一个定义,即: “教 育 是 年长的几 代人对社会生活方 面 尚未 成 熟的 几代人 所施 加 的影 响。其 目 的 在于使儿童 的身体、智力和 道德 状 况 都 得到 某 些激 励 与发展,以 适 应 整 个社 会 在 总 体 上对儿童 的要求,并 适 应儿童将 来 所处 的特定 环境 的 要 求。 ”涂尔干由此 定义推 论 出“教 育 的社会 性”,即“教 育 在 于 使 年 轻 一 代 系 统地社 会化”。此处所 谓 社 会化 是指形 成 “社会我”。在涂尔干看来,每个人身上都存 有 双重 人 格,其中 一种人 格 仅 由与个 体 自 身 及个 人生活 中的事 件 有 关 的整个 精神 状态 所 组 成,称 为“个体我”,另 一 种人 格则是 包 括 个体 在 内的社群 的思想、情感 和习 惯 的 体 系,这些 体 系 之 总和 便 是“社 会我”。涂尔干认为“塑 造社会我,这就是教 育的目的“。 不 言而 喻,“教 育 目 的”与“教育 功能”并 非 同义概 念。但 在涂尔干那 里,这 两 个概 念 的 内涵并 无 实质 性 区 别。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3. 發展學派理論-課程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習
者需求的滿足與動機的激勵,非止學科知識和 傳統文化的傳遞;個人主義的色彩較濃
4. 社會改良論-重視學生對於社會不平等、不公
平現象的分析與批判;改良意味較濃
2019/6/1
7
課程社會學之理論基礎-潛在課程 區分為三大學派(陳伯璋,1985)
1. 結構功能論-潛在課程為「學生在學校及班級
事先安排好的有意學習」
2019/6/1
9
3. 社會批判理論-潛在課程為「將影響或決定正式 課程內涵和特性所蘊含的價值、規範、與態度, 內化於教學過程中(包括有意及無意),而使學 生習得這些經驗,藉以完成社會化;或將這些經 驗轉化為自我意識的反省與批判,進而產生對現
狀改進的實際行動」
2019/6/1
*個人方面:指個人的人格特質和需求,又 稱 情意層面
*制度方面:指制度中的角色期望,又稱規 範層面
2 . Getzels提出之班級社會體系模式:影響人類 社會行為的因素有二
3 . 教學必須瞭解個人與制度方面的資源與限制, 源自能掌握成效2019/6/1
15
教學之社會學基礎-衝突論
1. 教學為一種制度化的領導;教師和學生
3.兩性平權主義學派
* 重視課程中不當性別意識型態的批判,以及如何建 立理想之兩性關係
2019/6/1
6
課程社會學之理論基礎-正式課程
1. 人文主義-此類課程重視傳統文化知識與價值
的傳遞,具保守主義的色彩
2. 社會效率論-強調科學管理技術在課程發展與
學校教育實施上的運用,目的在培育具備競爭 力的公民;強調課程對社會的經濟功能
2.重視教育中成功與失敗者之「社會性特徵」及 「階段分配情形」;較忽略基本要素中之課程、 活動、教學、與評量

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之结构功能论

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之结构功能论
结构功能论在教育社会学 中的应用
• 结构功能论概述 • 结构功能论在教育社会学中的意义 • 结构功能论在教育政策中的应用 • 结构功能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 结构功能论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
01
结构功能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结构功能论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强调 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 关系和它们对整个社会系统稳定性的 贡献。
教育政策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教育政策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之一。通过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可以有效地缓 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的稳定。例如,通过制定保障教育公平的 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阶层之间的教育差距,从而缓解社会不公和不满情绪。
同时,教育政策也需要根据社会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如果教育政策不能及时调整和完善,就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混乱。
04
结构功能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学校组织结构的分析
学校组织结构
分析学校的组织结构,包括行政管理层、教学部门、学生事务部 门等,以及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组目标与功能
探讨学校组织的目标和功能,如何通过组织结构实现教育目标和社 会功能。
组织变迁与适应
研究学校组织如何适应社会变迁和教育改革,分析组织结构的调整 和变革。
02
结构功能论在教育社会学中的意义
教育与社会结构的关联
教育与社会分层
教育系统通过提供不同的教育机 会和资源,影响个体的社会地位 和职业发展,进而影响整个社会 分层结构。
教育与文化传承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通 过教育传递社会规范、价值观、 信仰等文化要素,维护社会稳定 和连续性。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促进经济发展
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科技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教育社会学第六章

教育社会学第六章

教师角色图
趋向于 奉行不平 等的原则 “掩饰自 我” “社会代表者”
教师 教师
“同事”
学生 教师
趋向于 “展现自
奉行平等 的原则
3. 教师的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是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 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和对立,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角色冲突的两种类型: 一种是角色间的冲突,即不同 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另一种是角色内的冲突,即由于 多种社会角色集于一人身上,而在他自身内部产生的冲突。
宝贝! 啊! 学生要象祖宗一样供起! 那教师呢? 教师像卖给人家的廉价高能的保姆! 那保姆呢! 保姆至少也要有尊严! 噢!明白了!
老师写的打油诗:
上告教委整死你;得罪校长治死你; 笨蛋学生气死你;野蛮家长打死你; 不涨工资穷死你;竞聘上岗玩死你; 职称评定熬死你;考试排名压死你; 教育改革累死你;假期培训忙死你; 光辉职业哄死你;一生辛劳病死你。
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指在个体社会化过程 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 要他人与偶像性重要他人。
1. 互动性重要他人
互动性重要他人是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 人。
79
80
三轮车夫
搬运工
教师的社会地位比他应得的低!
爸爸! 哎! 太阳下山你就回家了吗? 不行! 星星出来你还在哪里? 有学生! 那怎么加班费也不发? 领导扣啦! 再累也是白干就是吉祥的一家!
妈妈! 哎! 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吗? 那我都成神了! 那啥时候人家才不找茬? 等我不干了! 教师这碗饭能不吃了吗? 等你长大了! 保住工作咱们就是吉祥的一家!
师道尊严的含义: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 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教育社会学第六章 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知识(课程)

教育社会学第六章 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知识(课程)



还可能背离家长的期望和高校的要求。
12
综合课程的优点

第一,克服了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比较容易贴近社 会现实和实际生活; 第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和拓宽了学习内容的 内涵和外延; 第三,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13
综合课程的不足

第一,教材编写问题,通晓各学科的人才稀少,教材的编写 有一定难度; 第二,师资问题,受专业细分的影响,学科教师难以胜任综 合课程的教学。
40


第四种结构主义范式的缺陷: 首先是“分类”与“构架”这两个关键概念的含义较为模糊, 可操作性低。 其次是这一范式尽管力图实现宏观与微观的统合,但最终也 只限于分析学校的权力与控制的问题。
41


课程社会学要确立一种新的范式,需注意的问题在于: 第一,应把“课程”的内涵限定在“法定文化”的层面上。 即内隐于“法定文化”的课程之中。 第二,应辩证地理解课程的社会本质。 第三,应对课程加以全方位的研究。 第四,研究方法应当兼收并蓄,并因具体研究对象而异。
23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 学内容的目的、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 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 第二,它是国家(有些国家是地方)制定的某一学段 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第三,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 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 第四,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 方案(课程)的开发者。 第五,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 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
37

教育社会学中功能主义理论和冲突主义理论的解释范围和不足

教育社会学中功能主义理论和冲突主义理论的解释范围和不足

2010级教育学2班张莹学号:10123044教育社会学中功能主义理论和冲突主义理论的解释范围和不足——以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分析【摘要】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教育系统中的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学科,属于社会学的研究范畴之中.教育社会学的三大理论流派中的“功能主义"和“冲突主义"的名称及其理论核心就是来自于社会学理论中“结构功能主义"和“冲突主义"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和冲突主义理论是教育社会学中最有影响,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的两大理论。

它们的解释范围有哪些呢?对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发展又分别有什么贡献和局限?本文讲通过举例,浅析这几个问题。

【关键词】教育社会学功能主义冲突主义【正文】一、教育社会学中的功能主义理论教育系统是社会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从社会学创建至今,大部分社会学家都很关心教育,他们用已有的社会学理论去推动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其中在当代盛行的美国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基础上,形成了最有影响的教育社会学一大理论流派-—功能主义流派。

功能主义起源于十九世纪英国社会理论家斯宾塞的有机社会论,后由涂尔干重新加以分析和完善,又发展到齐美尔的本源功能主义,直到帕森斯和默顿等为代表的现代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理论的最大特点就是,认为社会具有整体性的观点,认为社会是由功能不已的部分组成的整体,每个部分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他们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社会的存在。

功能主义的集大成者帕森斯逐步“完美”了功能主义理论,他提出的新的社会观认为每个行为只能从单纯的个体目的出发,而有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

个体的行为是从一定的个体需要出发的,但这些需要满足的后果超过个体的需要,出现了整体效应——实现了个体在系统中的功能,维持了社会的存在。

她的这种观点让教育者站在宏观的视角去观察分析教育领域中个体微观的行为——除了个体自身的动机外,还有背后的整体功能。

帕森斯在他的“整合、均衡”的理论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功能主义社会学的看家武器—以AGIL 图式为代表的一系列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功能主义理论对教育进行了古典性研究.他是从对内的一对外的和目的一手段的范式,来对整个社会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得出四个功能:适应(A:adaptation)、目标实现(G:goal attainment)、整合(I:integration)和模式维护(L:latence)。

新编教育社会学-第六讲:功能论

新编教育社会学-第六讲:功能论

第二节 教育与个体社会地位升迁

5、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基本关系
• 简析: P406表13-2-3 社会特征与教育的关系 • 上述图表实际上表达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1)社会流动的 方式影响着个体角色与地位的获取途径,进而影响到教育的价值 与功能;(2)由于社会流动方式的不同,教育的价值与功能也 有别,因而使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发生变化,例如传统社会的教育 并不具有就业训练的需要,因而其教育目标是培养统治阶级的后 备力量、其教学内容便重人文学科;(3)社会流动的频率或数 量也与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存在密切关系。此外,一个社会的用人 制度、人才选拔模式等往往反映了社会流动的总趋势,而这将强 烈地影响到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内容、进程。 • 总之,社会流动会在多方面影响到教育制度。在现代社会里,社 会流动率的不断提高,社会流动形式的多样化,促进了教育的大 发展、教育机会的均等化,也促使教育改革的不断拓展。
• 教育成为影响社会流动的主因素其前提是:


第二节 教育与个体社会地位升迁

二、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的理论分析
• 家庭:家庭是社会化的摇篮。

当前家庭社会化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是家庭的教育功能弱 化:学校教育的制度化是家庭教育功能的拓展,但不是意味着 家庭教育功能的减少。第二是家庭教育本身存在着问题,例如: 今天十分普遍的‚四过现象‛(过多照顾、过高期望、过度保 护、过分爱护)。
• 学校:家庭以外的最主要的社会化媒介是学校,学校 是将儿童从家庭引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 • 邻里:邻里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社会,这是儿童成长的 第三个重要的微观社会环境。 • 同辈群体 • 大众传媒
第三节 教育制度的功能理论

合法化理论

合法化理论事实上是对社会化理论和分配理论的深化, 它所强调的是,教育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观念形态,它 们用现代的词汇使现代社会的本质、人员组织和知识 合理化。教育的合法化理论提出了有关学校教育功能 的两个基本概念:第一,作为有关人员和知识的理论, 制度化教育除了培养和分配学生外,还直接影响社会; 第二,制度化教育的合法化效果为每个人(包括受过 教育和未受过教育的人)重新建立起现实,即他可以 重新进行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判断和身份追求。

教育社会学功能理论

教育社会学功能理论
)代表人物
涂尔干(法国) 帕森斯(美国)

涂尔干
帕森斯

涂尔干:他是法国的社会学家,也是一位教
育学家,1858年生于法国东北部Epinal城。24 岁时,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后,任教中学 六年,并曾一度赴德国进修,回国后在学术界 发表一些论文。1887年波尔多大学聘他担任社 会科学教授,除教书外,陆续写了三本社会 学——社会分工论(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Society,1893),社会学方法论(The Rules of Socialogical Methods,1895),自杀论 (Suicide:A Study in Sociology ,1897),并于 1896年创办“社会学年刊”。1902年主持巴黎 大学文学院的教育学讲座。此后他就一直在巴 黎大学,讲授社会学和教育学,1917年病逝, 享年59岁。

从功能主义的观点,涂氏认为教育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 一样具有维系社会生存的目的。换言之,教育是社会不 可或缺的一种功能;教育实施乃是在于迎合社会需要, 其目的除了使个人社会化之外,就社会而言,在使社会 体系中的各组成份子有一种制度上的和谐 (institutional compatibility)。涂氏说“社会只有 在其成员具有充分的同质性(homogeneity)时,才能生 存,教育可以及早养成儿童共同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相似 品格,以延续并加强这种同质性。可是另一方面,如无 某些歧义性(diversity)存在,则一切合作将无可能。 教育透过其本身之分化与专精化,而维持此种必要的歧 义性。”由此可见,教育不仅使个人“社会化”且同时 完成“个性化”。由社会化所形成的同质性使社会成员 具有共同的观念、态度与行为,作为建设社会的共同基 础,由个性化所导致的歧义性,使个人发挥潜力作为社 会分工的基础,并使文化创造成为可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精编WORD版

教育的社会功能精编WORD版

教育的社会功能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不是一种自在的自然存在,而是为培养人而人为构建的社会活动系统,教育因满足人与社会的需要而产生,也随着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同时,教育也是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方面,教育被社会发展所制约。

主要表现在: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另一方面,教育业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

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系统,它首先承担育人的功能,并通过育人功能进而实现其社会功能,影响和保障社会的延续与发展。

教育的社会功能,说的就是教育在社会发展、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其主要的社会功能就是推动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流动,实质是通过教育培养的人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的作用。

那么,教育的社会功能具体有哪些呢?从社会有机体构成要素的角度来谈教育的社会功能,也是几个主要的教育社会功能,即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从教育推动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流动的方面看,教育的社会功能也可分为两大部分,即,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其中,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一、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领域。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促进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改变;可以帮助劳动者形成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观点、态度、行业习惯。

教育社会学功能论

教育社会学功能论

教育社会学功能论功能主义教育社会学说对我国教育体制的启示【摘要】在教育社会学短短的八十多年历史上,功能主义学说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本世纪五十年代这一学说曾一度成为教育社会学领域的研究主流。

该学说在探讨教育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分析教育的社会化、社会选择以及社会分层功能方面做出过重大的贡献。

功能主义学说的不少理论观点至今还在影响着教育社会研究者们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本文试图对这一学说理论发展的脉络作一概略的阐述,并以该学说的一些观点为基础,分析和反思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不足和问题。

Abstract:Functionalism theor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educational sociology which has a short history of more than 80 years. In the 50s of this century,this theory has become a mainstream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sociology. This theory has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social stability,the analysis of the education socialization,social choice and the function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Many viewpoints of functionalism still affect the discussion of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ies in education.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have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theory.Based on the ideas of this theory,the shortcomings and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were analyzed.【关键字】功能主义;教育社会学;教育体制Keywords:Functionalism,educational sociology,educational system一、早期功能主义教育社会学说教育社会学一产生,就具有强烈的功能主义色彩。

社会学概论-功能理论授课课件

社会学概论-功能理论授课课件

2、显功能与潜功能
“部分”所发挥的“功能”中,有些是作用 明显的功能,这样的功能属于“显功能”。但有 时,“部分”发挥特定功能时还会隐含着一些未 经设计的、意料之外的功能,这样的功能,属于 “潜功能”。
“潜功能”,既可以是“正功能”,也可能 是“负功能”。
但新的问题是,如何确保政府在“政治活动” 中不发生贪污受贿,权钱交易,不司其责等破坏 经济活动秩序的行为呢?
3、社会整体的整体价值观需要及部分所担负的文 化功能
(2)“精神文化活动”是满足社会整体的整体性 价值观需要的部分
社会整体的“整体性价值观”需要,是社会整 体的最重要的需要。它使以“宗教活动”为主要 内容的精神文化活动“部分”出现。
第二节 功能理论的内容
整体的需要与部分的功能 部分担负功能的内容 部分担负功能的类型 社会整体的“状态”
1、社会整体的物质需要与部分担负的经济功能。
(1)社会整体的物质需要 功能理论的整体需要,是在“类比生物有机体”
的基础上提出的。因此,它被看作是一种“与整 体俱来”的自然性质的需要。
“社会有机体”,维持整体“有机体存在”的 物质性需要,是“整体存在”最基本的需要。
经济活动的功能,是通过按照市场制度和 经济法律发生经济行为得以实现的。
社会“整体的需要”与“部分的功能”示意图 精神文化活动
整体性价值观
政治活动
政府 政治经济法律制度
经济活动
经济行为与经济关系
精神文化的 创造、教育者
企业家,工人, 农民,商人
1、正功能与负功能
“组成部分”发挥的功能中,对社会整体的 需要或存在的必要条件的实现有积极作用的功能 ,属于 “正功能”。反之,“部分”所发挥的 则属于“负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