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特点及作用

合集下载

表现性评价特点及作用

表现性评价特点及作用

表现性评价特点及作用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特点:程继来( 1 )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完成一些实际的任务,诱导出学生的真实表现,以此评价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和能力的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任务或模拟的练习来引发学生真实的反应,由教师或高水平评定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

表现性评价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主要有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等。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如下:①有助于阐明学习目标真实的表现任务与复杂的学习目标匹配的程度比较高。

当把实际的任务呈现给学生或者告知学生家长时,会使学习目标更为清晰。

②可以评价学生“做”的能力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现性评价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要求其执行一定过程或创造出产品,这就可以对这种“做”的能力做出评价。

③注重知识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复杂的任务表现,特别是那些持续时间比较长的任务,通常要求学生使用许多不同的技能与能力。

表现性评价往往要求学生运用几个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及许多不同的能力。

( 2 )过程性评价作为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而提出的过程性评价,其“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过程性评价不是只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的评价,更不是单纯地观察学生的表现。

相反,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主要不是体现在评价结果的某个等级或者评语上,更不是要区分与比较学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表现。

从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来看,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亦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

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而不是最终给学生下一个结论。

浅谈表现性评价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浅谈表现性评价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浅谈表现性评价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和特点表现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品德修养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对于传统的定级评价(考试评价),表现性评价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更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状况。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表现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潜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二,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表现性评价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长,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表现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品德修养,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发展情况。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的学科,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和思考,同时进行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也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和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在思想政治课中,表现性评价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具体运用。

1.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并进行综合评价。

思想政治课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例如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参与社会调查等。

通过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和综合评价,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学生的表现和成长,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进行群体评价。

思想政治课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和作用,同时学生也可以相互评价、给予建设性的反馈。

表现性评价的理论研究概述

表现性评价的理论研究概述

表现性评价的理论研究概述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基于学生展示的表现和成果为基础,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评价的方式。

相比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理论的角度对表现性评价进行概述,包括其定义、特点、评价依据等。

一、定义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基于学生展示的表现和成果为基础,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方式。

表现性评价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向主动的学习者转变,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团队协作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二、特点1. 综合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不是单纯地评价学生在课堂考试中的成绩,而是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习成果、学习过程、个性特点、团队协作能力等。

表现性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挖掘和发掘学生的特长,评价的依据不是学生的数量和速度,而是学生的创造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 注重过程评价表现性评价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才能等。

过程中的反思和成长也是决定学生评价等级的重要依据之一。

4. 鼓励互动和合作表现性评价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互相补充,提高学习效果。

三、评价依据1. 学习成果学习成果是表现性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

学习成果不单独依赖于课程内容,还包括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想出来的新方法、新思路,这些都会影响最终的评价等级。

2.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的评价对表现性评价也非常重要。

反思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环,同学们应该不断总结自己的反思过程,并通过反思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3. 个性特点表现性评价注重学生的个性,因此一个学生的特长、兴趣和个性特点会被考虑在内。

学生的个性不是标准化的,因此评价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微调。

表现性评价是指在学生学习完一定的知识后

表现性评价是指在学生学习完一定的知识后

表现性评价是指在学生学习完一定的知识后,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实际任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表现性任务和对表现的评价。

它的评价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纸笔测验评价,是对学生能力行为进行直接的评价。

其特点有如下几点:1、评价时要求学生演示、创造、制作或动手做某事。

2、要求激发学生高水准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能。

3、使用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作为评价任务。

4、唤起真实情景的运用。

4、人工评分、人工评判而不是机器评分。

6、要求教师在教学和评价中担任新的角色。

我教的是初中数学课程,在教学中经常使用表现性评价。

教材在很多章节的教学内容后面都编排了一个表现性的课题学习内容。

我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设计教学实施过程,评分的步骤和标准,让学生很好的完成了课题学习,对学生实施了表现性评价。

最为典型的是,教学完《解直角三角形》后,让学生自制一个测角仪配以100米的皮尺,在校园内测量车岭邮电所后面的移动铁塔的高度。

小组内成员互相合作实施测量,事毕共用测量的原始数据,仿照我提供的上一届的优秀学生的实验报告,编制属于自己个性化的实验报告,我和学生再集体打分评价出优秀者。

在使用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曾遇到过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表现性评价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教学秩序易失控,教师费力不讨好,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2、对多数中下游的学生,书面表达的活动内容和实际的行为能力表现容易失真,教师不好准确把握。

3、对表现性评价的成绩,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育行政部门考核评定的影响,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对这种成绩的信度不高,觉得是可有可无的,多数还是倾向于对考试试卷成绩的认定。

4、对表现性评价活动过程各环节的评价标准等级的制定,需要教师较强的技术能力和研究精神。

这常常需要有经济的、价值观的,人格的各种力量的支撑。

尽管实施表现性评价有很多困难,从根本上来讲,我认为教师用好表现性评价的关键,首先还在于改革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教育教学业绩考核的“指挥棒”,其次是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和敬业心。

表现性评价特点及作用

表现性评价特点及作用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特点:程继来( 1 )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完成一些实际的任务,诱导出学生的真实表现,以此评价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和能力的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任务或模拟的练习来引发学生真实的反应,由教师或高水平评定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

表现性评价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主要有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等。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如下:①有助于阐明学习目标真实的表现任务与复杂的学习目标匹配的程度比较高。

当把实际的任务呈现给学生或者告知学生家长时,会使学习目标更为清晰。

②可以评价学生“做”的能力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现性评价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要求其执行一定过程或创造出产品,这就可以对这种“做”的能力做出评价。

③注重知识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复杂的任务表现,特别是那些持续时间比较长的任务,通常要求学生使用许多不同的技能与能力。

表现性评价往往要求学生运用几个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及许多不同的能力。

( 2 )过程性评价作为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而提出的过程性评价,其“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过程性评价不是只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的评价,更不是单纯地观察学生的表现。

相反,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主要不是体现在评价结果的某个等级或者评语上,更不是要区分与比较学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表现。

从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来看,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亦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

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而不是最终给学生下一个结论。

以表现性评价促进素养导向教学的初步实践

以表现性评价促进素养导向教学的初步实践

以表现性评价促进素养导向教学的初步实践
我们来了解表现性评价的定义和特点。

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实际学
习和生活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与传统的
笔试和口试相比,表现性评价更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发展,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素
养水平。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是多样性和个性化,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评价,更能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和特长。

我们来探讨表现性评价如何促进素养导向教学的实践。

表现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和赞赏学生的进步
和特长,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表现性评价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过实际观察和记录,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能力和表现,并针对性地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表现性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过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角色和表现,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并在评价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我们来探讨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方法。

老师需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和内容。

通过设定明确
的评价目标和内容,才能更好地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

老师需要及时、准确地记录学生
的表现。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小组活动的表现、完成作业的质量等方
面进行评价记录。

老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通过评价的反馈和指导,能够让学
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如何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表现性评价的理解与实施

表现性评价的理解与实施

表现性评价的理解与实施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评价手段,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表现性评价的理解与实施,以期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文章将首先介绍表现性评价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教育评价中的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表现性评价的设计原则、实施步骤和评价标准,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表现性评价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文章将总结表现性评价的优势与局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推动表现性评价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

二、表现性评价的理解表现性评价,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基础的评价方式。

它突破了传统纸笔测试的局限,侧重于评估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情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种评价方式强调的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表现性评价的理解需要把握其几个核心要素。

首先是情境性,即评价应该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这个情境应该尽可能地接近真实生活或专业领域,以便学生能够展示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其次是过程性,即评价不仅要看学生的最终成果,更要关注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过程和技能运用。

最后是标准参照,即评价应该基于明确的标准或目标来进行,这些标准或目标应该清晰地描述出学生应该达到的表现水平。

实施表现性评价,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和评价反馈等各个环节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需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和标准,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和实际操作的任务或项目。

在课堂实施阶段,教师需要创设出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同时也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在评价反馈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给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项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的评定,也指对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一些测验所无法反映的深层学习指标的评定。

表现性评价属于质性评价的范畴。

表现性评价比较适合于评定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科之间内容整合的能力以及决策、交流、合作等能力。

表现性评价 - 概述表现性评价是建立在对传统测验批判基础上的一种评价方式。

是指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项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的评定,也指对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一些测验所无法反映的深层学习指标的评定。

这种形式的评价要求教师观察学生的行为或对那种行为结果进行反思。

表现性评价属于质性评价的范畴。

表现性评价能测量出纸笔测验所不能测量出的技能。

比较适合于评定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科之间内容整合的能力以及决策、交流、合作等能力。

表现性评价 - 特点评价注重过程许多心理活动、认知活动相当复杂,往往结果虽同,但途径却不同,要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学习障碍,必须对过程加以认真的剖析。

同时,有些行为不会有很清晰的结果,更要进行过程性评价。

评价多元化表现性评价主张评价方式的多元,如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时,不仅可以通过多种笔试形式,如班级内的课堂测试、单元结束时的阶段测验、学期末的年级考试等,也可以通过对学生日常作品的收集,如学生的作文、读书报告、日记、小制作、绘画等进行评价,或者通过教师的课堂观察和日常观察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或结果。

通过多渠道,运用多种方法获得学生学习的情况,就可以形成学习发展的全景,依据这些评价信息也可以互相验证,防止出现漏评或错评,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结论也能更具个性化,可以有效避免学生评价中长期出现的单一化和僵化的弊病。

评价范围扩大采用表现性评价则可以测量到较高级的认知活动、批判性的思维、问题解决的技能,使学生能综合所学的概念、规则,并将它们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之中,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兴起的一种评价方式,。

是指“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运用先前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

表现性评价是注重过程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与评价中受到普遍的重视和推广。

表现性评价特点1、评价时要求学生演示、创造、制作或动手做某事。

2、要求激发学生高水准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能。

3、使用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作为评价任务。

4、唤起真实情景的运用。

5、人工评分、人工评判而不是机器评分。

6、要求教师在教学和评价中担任新的角色。

表现性评价的原理面对真实或模拟的任务时,被评价者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创造性方案来解决问题,即建构一种原创性反应,因此,被评价者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是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对这一过程的评价也就是评价被评价者真正掌握或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表现性评价即是运用的这一原理。

在表现性评价中,学生要完成的一般是比较复杂的现实或接近现实的任务,往往需要他们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才能解决,因此解决问题时被评价者依靠猜测或答题技巧的成分较少,所以,运用表现性评价往往能够测评被评价者实际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1.它是对学习的直接测量这一点是相对传统的标准化测验而言的。

很多情况下,教师通过传统的测验并不能准确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对程序性知识的掌握。

因为通过传统测验,教师多是“推断”到了学生会“做”什么,却不能测到学生是否真正会“做”什么,二者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

如,从做选择题这个活动本身教师并不能看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水平,只能从测验的结果来推断学生的学习行为,这是间接评价。

而表现性评价则不同,它是通过学生在切实地“做(完成)”一些任务时的行为或表现来进行评价,如在即兴编故事中,教师当场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口头反应能力做评价。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兴起的一种评价方式。

是指“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运用先前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

表现性评价是注重过程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与评价中受到普遍的重视和推广。

表现性评价特点1、评价时要求学生演示、创造、制作或动手做某事。

2、要求激发学生高水准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能。

3、使用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作为评价任务。

4、唤起真实情景的运用。

5、人工评分、人工评判而不是机器评分。

6、要求教师在教学和评价中担任新的角色。

表现性评价的原理面对真实或模拟的任务时,被评价者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创造性方案来解决问题,即建构一种原创性反应,因此,被评价者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是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对这一过程的评价也就是评价被评价者真正掌握或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表现性评价即是运用的这一原理。

在表现性评价中,学生要完成的一般是比较复杂的现实或接近现实的任务,往往需要他们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才能解决,因此解决问题时被评价者依靠猜测或答题技巧的成分较少,所以,运用表现性评价往往能够测评被评价者实际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1.它是对学习的直接测量这一点是相对传统的标准化测验而言的。

很多情况下,教师通过传统的.测验并不能准确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对程序性知识的掌握。

因为通过传统测验,教师多是“推断”到了学生会“做”什么,却不能测到学生是否真正会“做”什么,二者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

如,从做选择题这个活动本身教师并不能看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水平,只能从测验的结果来推断学生的学习行为,这是间接评价。

而表现性评价则不同,它是通过学生在切实地“做(完成)”一些任务时的行为或表现来进行评价,如在即兴编故事中,教师当场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口头反应能力做评价。

浅谈表现性评价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浅谈表现性评价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浅谈表现性评价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和特点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言行举止、态度品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观察和记录,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

相比于传统的笔试、口试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更加注重对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评价,更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个性发展。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表现性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品德、态度、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鼓励学生的自主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2.突破了传统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而表现性评价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态度,更能够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

3.体现了教育的人本属性。

表现性评价更注重对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的照顾和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体现了教育的人本属性。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表现性评价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素质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的重要课程,而表现性评价正是能够更好地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1.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

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课程,表现性评价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情况,比如学生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对社会问题的思考等方面,能够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而表现性评价能够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比如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参与情况、在班级活动中的组织能力等方面,能够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

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虽然表现性评价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评价标准不够明确。

由于表现性评价主要是依靠教师对学生的言行举止、态度品质等方面的观察和记录,因此评价标准不够明确,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和特点

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和特点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与其开展表现性评价〔performanee assessment〕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是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

如在非语言的心理测试中,要求被试者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实物而对被试者的某种技能进展评价;在工厂里,主管人员通过观察受雇者在完成一项特殊工作任务时的表现来对工人的工作作出评价。

直到20世纪40年代表现性评价才开始被教育测量学家关注并加以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开展,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

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The U.S.Offiee of Tech no logy Assessme nt ,1992〕将表现性评定界定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此定义主要有三层含义:〔1〕表现性评价,学生自己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即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不是选择答案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且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别〔如优秀、中等、合格或不合格〕;不提供被选答案,以便学生有充分作答的自由。

原因在于,表现性评价认为提供被选答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同一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途径,强行规定问题解决方案是不合理的。

〔2〕表现性评价,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表现性评定需要记录学生实际操作〔如学生的口头述、表演或舞蹈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外显行为〕或学业成果〔如论文、方案设计等〕,以此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如此进展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

这与传统评价中的资料收集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因为传统的学生评价只需要学生的卷面成绩。

但是,表现性评定所需资料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

表现性评价的理论研究概述

表现性评价的理论研究概述

表现性评价的理论研究概述表现性评价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动作和作品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评价和提供反馈。

表现性评价的理论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表现性评价的概念、特点、类型以及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对学生的行为和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价,以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况。

表现性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它包括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评价。

表现性评价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指导意见。

通过表现性评价,学生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调整。

二、表现性评价的特点1. 多样性:表现性评价可以评价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学习表现,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果等多个方面。

2. 及时性:表现性评价可以随时进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反馈。

3. 综合性:表现性评价是一种涉及多方面的评价方式,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4. 可操作性:表现性评价过程中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是直观的、可操作的,教师和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表现性评价的类型表现性评价包括对学生各方面表现的评价,可以分为学习态度评价、学习方法评价、学习习惯评价、学业成绩评价等。

学习态度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态度的表现,包括课堂纪律、对学习任务的接受程度、对教师指导的态度等。

学习方法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评价,包括学习策略、学习技巧、学习习惯等方面。

学习习惯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习惯和规律,包括学习积极性、学习自觉性、学习目标明确性等。

以表现性评价促进素养导向教学的初步实践

以表现性评价促进素养导向教学的初步实践

以表现性评价促进素养导向教学的初步实践素养导向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它追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素质,使其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表现性评价是素养导向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思考和表现,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旨在介绍表现性评价在素养导向教学中的初步实践,以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水平。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特点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其能力和素质的一种评价方式。

与传统的考试和测试不同,表现性评价更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表现,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表现性评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表现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自我评价,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2. 注重学生的过程和综合表现。

表现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态度,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3. 反馈及时准确。

表现性评价通过对学生表现的及时观察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促进其进步。

4. 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表现性评价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际需求,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和配合,提高评价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基于素养导向教学的定位,表现性评价可以发挥以下重要作用:2. 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表现性评价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投入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

1. 设计合适的评价指标。

在表现性评价中,评价指标的设计是关键。

教师可以根据素养导向教学的要求,制定与学生学习目标和任务相匹配的评价指标,体现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水平。

2.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在表现性评价中,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是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反思能力。

3. 提供正确的反馈。

在表现性评价中,提供正确的反馈是促进学生进步的关键。

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特点

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发展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是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

如在非语言的心理测试中,要求被试者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实物而对被试者的某种技能进行评价;在工厂里,主管人员通过观察受雇者在完成一项特殊工作任务时的表现来对工人的工作作出评价。

直到20世纪40年代表现性评价才开始被教育测量学家关注并加以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使用的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

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The U.S.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1992)将表现性评定界定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此定义主要有三层含义:(1)表现性评价,学生自己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即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不是选择答案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且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别(如优秀、中等、合格或不合格);不提供被选答案,以便学生有充分作答的自由。

原因在于,表现性评价认为提供被选答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同一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途径,强行规定问题解决方案是不合理的。

(2)表现性评价,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表现性评定需要记录学生实际操作(如学生的口头陈述、表演或舞蹈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外显行为)或学业成果(如论文、方案设计等),以此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则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

这和传统评价中的资料收集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因为传统的学生评价只需要学生的卷面成绩。

但是,表现性评定所需资料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

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特点

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发展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是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

如在非语言的心理测试中,要求被试者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实物而对被试者的某种技能进行评价;在工厂里,主管人员通过观察受雇者在完成一项特殊工作任务时的表现来对工人的工作作出评价。

直到20世纪40年代表现性评价才开始被教育测量学家关注并加以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

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The U.S.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1992)将表现性评定界定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此定义主要有三层含义:(1)表现性评价,学生自己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即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不是选择答案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且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别(如优秀、中等、合格或不合格);不提供被选答案,以便学生有充分作答的自由。

原因在于,表现性评价认为提供被选答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同一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途径,强行规定问题解决方案是不合理的。

(2)表现性评价,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表现性评定需要记录学生实际操作(如学生的口头陈述、表演或舞蹈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外显行为)或学业成果(如论文、方案设计等),以此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则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

这与传统评价中的资料收集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因为传统的学生评价只需要学生的卷面成绩。

但是,表现性评定所需资料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

2、表现性评价: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的选择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现需要自主性 学习动机、开放性学习环境、探究性学习过程, 表现性评价正式通过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学 习过程的变革及交互作用来达到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的,其中变革机制就是评价机制。
它不同于纸笔测验,它关注学生生活,注重知 识建构的个性,情境性、社会性,着眼于学生 在全程中的持续发展和及时反馈。
1、纸笔测验不利于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纸笔测验里,学生将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 械训练、简单重复中,对所学内容难免一知半 解。 在以纸笔测验为导向的评价方式下,教师为分 数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学生在没有安全感 的环境下,威胁、最终期限、指令、压力性评 价、强制性目标等促使学生内在动机趋于瓦解, 思维潜能受到压抑。 传统的评价方式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格格不入,学习方式的变革呼唤评价方式的 变革。
表现性评价与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
1、纸笔测验不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有很大的相关,在 某种程度上,评价方式决定学习方式。 在纸笔测验中学生学习是接受性的,竞争的内 化知识单元,在短期内根据考点采取表层记忆 的方式,学生不愿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质疑, 不愿在小组合作氛围下进行互助学习、交流、 展示、总结、评估。 在此中所测定的情感也是被迫脱离个人意志的 虚情假意,以获取分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观点: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过程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其一,对新信息的理 解是通过应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的; 其二,从记忆系统所提取的信息也是按具体情况而 建构的。 学习者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 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但是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 以是理解更加全面、丰富。

表现性评价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运用

表现性评价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运用

表现性评价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运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而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表现性评价的运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力,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意识的全面发展。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特点
表现性评价是指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进行评价,着重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表现和努力程度,而非仅仅看成绩。

与传统的成绩性评价相比,表现性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自律能力和积极性等方面,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

1、锻炼学生的集体意识:评价学生的集体贡献等非个人表现,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中共同合作,共同进步,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

2、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付出程度,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带动其他同学参与课堂活动。

3、注意表扬积极行为:评价学生表现出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行为,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积极表现,为学生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其积极向上的能量。

4、纠正不良行为:评价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缺点,为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培养正确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1、能够全方位评价学生的表现,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评价。

2、可以课堂活动为主线,将评价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体验。

3、能够激发学生的自我动力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4、注重学生的集体表现和个性体验,不仅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同时也能够重视每个个体的特点和个性。

表现性评价方法

表现性评价方法

表现性评价方法
表现性评价是一种活动式评价方法,它旨在通过实践来评价学生能力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表现性评价包括对学生真实表现的实时评估,而且它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评估。

表现性评价的优势在于能够及时评估学生,明确发挥最大的学习能力,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反馈。

而且,学生可以在实际表演中培养社会技能,更好地理解学习知识。

它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激发他们的热情,为他们的未来树立起信心。

另一方面,表现性评价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学生会有自我表现冲突,当学生感到沮丧时,他们可能不会表现出最佳水平。

另外,设计表现性评价项目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并且可能会因学生水平和经验不一样而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因此,表现性评价提出了一个从实践中评价学生能力掌握情况的新方法,它具有优缺点,因此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状况和需求灵活使用评价方法,以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特点:程继来
( 1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完成一些实际的任务,诱导出学生的真实表现,以此评价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和能力的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任务或模拟的练习来引发学生真实的反应,由教师或高水平评定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

表现性评价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主要有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等。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如下:
①有助于阐明学习目标
真实的表现任务与复杂的学习目标匹配的程度比较高。

当把实际的任务呈现给学生或者告知学生家长时,会使学习目标更为清晰。

②可以评价学生“做”的能力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现性评价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要求其执行一定过程或创造出产品,这就可以对这种“做”的能力做出评价。

③注重知识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
复杂的任务表现,特别是那些持续时间比较长的任务,通常要求学生使用许多不同的技能与能力。

表现性评价往往要求学生运用几个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及许多不同的能力。

( 2 )过程性评价
作为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而提出的过程性评价,其“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过程性评价不是只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的评价,更不是单纯地观察学生的表现。

相反,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主要不是体现在评价结果的某个等级或者评语上,更不是要区分与比较学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表现。

从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来看,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亦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

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而不是最终给学生下一个结论。

过程性评价有如下特点:
①关注学习过程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方式又会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式,通过对于学习方式的评价,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到深层式的方向上来。

比如,过程性评价中的学生自评、互评的方法,可以使学生逐步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真正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其结果是形成“深层式学习方式——高层次学习结果——深层式学习方式”的良性互动。

②重视非预期结果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丰富多样的,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经历,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

过程性评价则将评价的视野投向学生的整个学习经验领域,认为凡是有价值的学习结果都应当得到评价的肯定,而不管这些学习结果是否在预定的目标范围内。

其结果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经验的丰富性大大增强。

应当指出的是,过程性评价也会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与传统评价所不同的是,这里的结果是过程中的结果,并且其评价标准不是预设的,而是目标游离和价值多元的。

比如,学生自己的一些非正式的学习活动,如与人谈话、浏览网络、看电视或者阅读一些教师所列书单上没有的书籍,等等,都可能引发新的思考,这些新思考往往成为新思想、新发现的重要来源。

( 3 )发展性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念。

发展性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育价值观,评价者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的过程。

它的核心思想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内容、过程、方法和手段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评价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具体到学生评价上,便集中体现为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念和方法。

这一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有以下突出特点。

①发展性评价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并在实施中制订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②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
③发展性评价是注重过程的
④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⑤发展性评价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⑥发展性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⑦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作用:
表现性评价
现性评价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有益的学习方法。

学生表现性评价从发展的角度,注意了不同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注意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力,发展他们的个性,展示他们的才能,使几乎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由于评价的多元性,使得每位学生从不同方面得到了激励,从而使他们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够持久的保持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深层理解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表现性评价的及时反馈功能更是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获益,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通过它得到了沟通和改进。

最后由于表现性评价的系统性,使得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如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实验、课外小实验等得以顺利开展,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过程性评价
1、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终结性评价通常用来总结一个较长阶段的已告段落的教育活动,而过程性评价则伴随着教育活动进行,两者功能各异。

由于教育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教育过程的结束,过程评价因为具有反馈及时,提出问题及时,调控管理及时等优势而显得特别重要。

在“重结果更重过程”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在采用两种评价方式的同时,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在过程性评价中,我们应用较多的是定性评价,绝大多数学生也希望用较多的定性评价去取代大量的定量评价,它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理想,而定量评价则容易使学生为分数而学,成为分数的奴隶。

为了追求高分,学生势必陷人“题海战术”而不能自拔,但它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一种追求“完美”的良好的学习心理态势,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教师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使我们对教育教学效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所以这两种评价方式只是侧重点不同,却分别具有各自的优势。

所以我觉得应该减少对学生的定量评价,除了半期考试和期末考试仍采用定量评价外,平时的过程性评价基本上都采用定性评价。

3、教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自我评价及批评能力,使学生学会自己教育自己,全面、公正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同时发扬教学民主,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互相激励,不断上进。

发展性评价
1、发展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发展性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让学生不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因而使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

例如不少学生在小结中写道:“‘我的作品’这个项目能够让我知道自己原来有那么多的优秀作业。

”;“我发现物理实验其实是一个很有趣、很有成功感的学习过程。

”……另外,学生在进行评价时,看到自己在不断进步,以及同学、家长和老师写上的赞赏、鼓励的字句,都能够使他们形成一股强大的学习动力,激励他们继续前进。

2、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就是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地、独立地思考问题,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物理思维策略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否具有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是否能够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否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否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等。

3、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
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多方面评价,激活了学习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交往的能力,激励了学生奋发向上、互相合作与竞争,从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尤其促进了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化品质,促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学会合作与交往,促进学生在新型的人际关系与学习交往中得到和谐发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