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心理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影视艺术心理学

影视艺术心理学

影视创作者在体验生活时,只有对体验对象由实用的态 度转为审美的角度,超脱自己纯粹的切身体验,与自身体验 保持距离,能够跳脱出来,站在客观的角度去分析它,表现 它,才能对所要表现的事物有一个客观的、整体的、全面的 把握,才能发现体验对象的美——“审丑” 三、因人而异,因体验对象而别 (一)对不同部门的创作主体来说 1、体验生活的含义是不同的 2、入和出的时间、程度、具体要求也是不同的。 (二)针对体验和表现对象的不同,影视创作主体也要采取不 同的态度。
(二)创作心理定势的“正作用”和“副作用” (三)影视创作主体的心理定势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逐渐完 善、不断丰富和
人格即个性,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区别于他人的各种主要、 持久、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外显的行为特征、 内在的心理倾向以及身体的生理特征等方面的综合。 一、中西方人格结构理论述评 (一)西方主要的人格结构理论 1、古希腊希波克拉底——体液说 2、德国E.克雷奇默——体型说 上述只注重了人体的生理因素忽略了心理因素,十分偏颇。 3、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人格中的生物成分 自我——人格中的心理成分 超我——人格中的社会成分 4、荣格——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人的个性——“外倾型”“内倾型”
3、西方研究人格的目的在于认识人本身;中国古代人格理论在 于确立一种精神,一种使人类的道德自我得以完善的至高境 界。 二、影视创作主体的人格类型 (一)享乐型、理智型、理想型 1、本我占主导地位——享乐型 2、自我占主导地位——理智型 3、超我占主导地位——理想型 (二)道德自我完善型与审美型之差别 (三)内倾型与外倾型之别 一个人的人格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基本底色不变。 三、影视创作主体的人格二重性 生活与创作之间的判若两人;不同创作者身上的表现不同 四、人格与创作风格 风格即人格 (一)文如其人——人格与风格的一致。 (二)人格与风格的不一致

影视艺术心理学 (2)

影视艺术心理学 (2)

影视艺术心理学引言影视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影响和激发着观众的情感和心理。

影视艺术心理学研究了影视艺术对观众心理活动的影响,它是心理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领域。

本文将探讨影视艺术心理学的概念、应用以及研究方法。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概念影视艺术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影视作品对人类心理活动的影响的学科。

它通过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影视作品对观众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影响机制。

影视艺术心理学不仅研究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也探讨了影片制作者的意图和创作手法对观众的影响。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重要性影视艺术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介,能够通过情节、角色塑造、音效等手段直接触及观众的情感和心理。

了解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反应,有助于影片制作者更好地预测观众的需求和接受程度,提高影片的质量和影响力。

此外,影视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心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可以深入了解人类情感、认知和行为的特点和规律,为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范畴。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应用影视广告影视广告是通过影视媒体传播的广告形式,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广告制作者更好地理解观众的观影心理,并准确预测观众对广告的反应。

通过运用影视艺术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广告制作者可以更好地设计广告情节和表现手法,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影视教育影视作品在教育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

影视艺术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利用影视作品进行教学。

通过分析影视作品对观众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影响机制,教育工作者可以选择适合的影视作品,并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影视治疗影视艺术心理学还可以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

观看影视作品可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情感宣泄,对调节情绪、减轻压力和治疗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心理治疗师更好地选择适合患者的影视作品,并设计相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影视美学第五章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

影视美学第五章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

对于格式塔心理学来说,其研究的出发点是完形。完形从客体方面讲是一种结构,从主体方面是一种组织。完形是在知觉中呈现的,对完形的研究首先是对知觉的研究。“视觉不是对元素的机械复制,而是对有意义的整体结构式样的把握。”——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视知觉必须通过“简化”与“张力”这样两种组织方式,来对对象进行“整体结构式样的把握”。
知觉的特征:理解性
崔永元?
张曼玉?
陈佩斯?
人在感知某一事物时,总是依据既往经验力图解释它究竟是什么,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你看到了什么?我们总是用一种完形的方式来补足图形中的缺失或空白,是为了让它显得有意义。
三、镜像世界与视觉快感
拉康在1936年就提出了“镜像阶段论”,以新的视角和方法重新阐释了弗洛伊德的主体与客体的同化理论。拉康认为在镜像的态度上,人和猿存在根本的区别,猿对于映像在镜中的自己的影像往往是因为厌倦而逃离,而婴儿却常常拼命向镜子靠近,以便更清楚地看到镜中自己的影像。
一、复合形象与期待视界
先在结构
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先在结构”就是欣赏者个体在接受作品之前就已经具有由诸多主观因素组成的心理模式,这种心理模式与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知识素养、气质禀赋、兴趣习惯等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每个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时,都会不自觉地接受这种“先在结构”的制约和影响。 因为“先在结构”的影响,同样一件事,两个不同身份和个性的人,看到的东西会有很大区别。
第三节 期待视界与接受心理
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者与艺术作品之间是一种审美主客体关系,它是欣赏主体与艺术课题相互作用的过程。
视觉就是感知活动与大脑存储的知识进行对照,但是,这种对照不仅是与个人经验的对照——集体知识也出现在这一过程中。感知有很大的游移性,它一向是变动不居的:在新鲜印象的背后总是有不同的背景,或者说按照个人心理文化状态进行解释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凑趣的说,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看到了什么,恰恰相反:我们知道什么才会看到什么。 ——[匈]伊芙特·皮洛:《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

影视艺术心理学

影视艺术心理学

影视艺术心理学
近年来,影视艺术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行为以及哲学思想,从而主导着当代文化环境。

由于影视艺术对人类文化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人们对影视艺术心理学的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

影视艺术心理学是指研究影视艺术中心理因素及其对人们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影视艺术对社会文化、历史和政治的影响。

这一学科的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从影片和电视的艺术性的角度,探讨影视艺术的视觉效果如何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二是从心理因素出发,探讨影视艺术中的主题、情节、形象和语言如何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影视艺术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影响是深远的。

影视艺术能够增强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扩大人们的认知范围,促进人们建立联系,让世界更加美好。

通过影视艺术可以使人们更加清晰地理解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的文化差异,也能帮助人们培养对文化的尊重意识与敏感度。

另外,影视艺术也可以通过心理学的角度,探索人们的心理运作,激发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影视艺术可以激发人们的自我认知、自我调节以及其他自我理解能力,有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

此外,影视艺术还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新的想法、发展全新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影视艺术的影响涉及到许多领域,影视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
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影视艺术的本质和作用,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影视艺术,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发展,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影视艺术心理学

影视艺术心理学

你必须掌握的?—课程的理论框架
分为上下两部分:原理类与实际应用类 原理类 上编 心理学的流变与影视艺术心理研究之 概说 实际应用类

下编 多维视角下的影视艺术心理辨析
影视心理学的课程内容
导言 电影、电视研究与心理学结合——20世纪 文化、科学的表征和本质 上编 下编

电影、电视研究与心理学结合
一方面: 前者为后者提供新的研究领域。

例如: 角色分配、动机寻求、聚焦、电影剧本的 结构这样的电影、电视的专用名词成为了 心理学涉猎的课题和应用词汇。

更为重要的是:
用电影、电视的叙事特性和独特的影像语 言把人的心里无法理解的东西化解为平常 的、形象的故事,使其更容易理解。 案例观摩:《异度空间》
第一讲

导言
电影、电视研究与心理学结合——20世纪 文化、科学的表征和本质
电影、电视的内涵
生产方法:用视听语言进行的艺术创作 所属类别:艺术 研究对象是:人类生活和社会 目的:通过影视艺术作品鼓舞人们的心灵

心理学的研究
研究方法:注重实证 所属类别:科学 研究对象:心灵现象 目的:是通过科学的试验方法对心灵的现 象进行科学的把握和研究
影视艺术心理学
杨东暄 YDX2001@
我信奉并愿意终身恪守的一句教言:

伟大的老师们有一种非常特殊的质量:他 们不会因为自己懂什么就教别人什么。
因此 我希望知道:

你想了解什么?——你对这门课程的期待 为什么学习这门课?——本课程设置的意义 什么你必须掌握的?——本课程的理论框架
你必须掌握的课程的理论框架分为上下两部分原理类与实际应用类原理类上编心理学的流变与影视艺术心理研究之概说实际应用类下编多维视角下的影视艺术心理辨析影视心理学的课程内容电影电视研究与心理学结合20世纪文化科学的表征和本质上编下编导言上编心理学流变与影视艺术心理研究之概说第一章心理学与影视艺术构成第二章心理学是探究影视创作观赏心理的基础第三章格式塔理论与影像艺术心理的建构第四章精神分析学说与影视艺术原理下编多维视角下的影视艺术心理辨析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影像表达心理机制的形成影视审美心理探析影视叙事心理简论第一讲导言电影电视研究与心理学结合20世纪文化科学的表征和本质电影电视的内涵生产方法用视听语言进行的艺术创作所属类别艺术研究对象是人类生活和社会目的通过影视艺术作品鼓舞人们的心灵心理学的研究研究方法注重实证所属类别科学研究对象心灵现象目的是通过科学的试验方法对心灵的现象进行科学的把握和研究电影电视研究与心理学结合前者为后者提供新的后者的创 作领域和理论研究的深度。特别是从心理 层面为其理论发现探寻出根本的令人信服 的依据。

影视心理学重点讲义资料

影视心理学重点讲义资料

影视心理学第一章一、教学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知觉的特性和种类,掌握眼睛运动的基本形式与特征,并能够理解运动的知觉以及影视中的动觉创造。

1.感觉:人的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大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刺激物整体的反映或对刺激物之间简单关系的反映。

3.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①注视对象的差异性;②目标对象的动态性;③捕捉对象的需求性。

(2)知觉的整体性:①接近性;②相似性;③连续性;④封闭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人脑对物体形状特征的反映,称为形状知觉。

视知觉担当主导作用。

1)形状知觉与人们以往的经验图式相关。

※阿恩海姆:取决于刺激物的结构所拥有的力量与它唤起的有关记忆痕迹的力量,相互较量的结果。

2)形状知觉与完形性认知相关。

(知觉的整体性)3)形状知觉与物——景分离特性相关。

人们的知觉活动中,具有将物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功能。

※图与地一是大自然独特的物理现象。

——果实的成熟、花朵的授粉、昆虫的变色二是人为的区分现象。

——生存需要、自我保护本能、经验累计三是知觉者的心理现象。

——个人综合能力的差异体现※果实成熟变色——总结自然规律——人为区分——个人因素的差异(2)深度知觉:深度知觉是指人们观看景物时产生的距离知觉与立体知觉“深度知觉是以视知觉为主,与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双眼视轴的辐合正常情况,同一对象的注视视轴必须辐合。

辐合是指双眼视轴向注视对象合拢——指向同一方向。

※双眼视差双眼视轴的辐合变化使人产生距离知觉,双眼视差使人产生立体知觉。

500m——1300m,良好的立体知觉——立体知觉极限。

※物体因素与心理因素的影响a. 物体与背景的比例关系——相对论b. 心理的暗示影响——心理作用(3)方位知觉对物体所在位置方向和空间关系的知觉。

※前后、上下、深浅2、时间知觉(1)物理时间知觉与心理时间知觉时间是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表现,时间知觉正是对这一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影视心理学(第1章)

影视心理学(第1章)

2. 知觉的整体性 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
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 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1)接近性:诸多线条组成的图形中,相邻的线条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2)相似性:绿草坪上用红色的花朵组成某一种图案 3)连续性:寓言故事《盲人摸象》 4)封闭性:封闭或具有封闭倾向的刺激物容易被 知觉为一个整体。
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 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1)接近性:诸多线条组成的图形中,相邻的线条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2)相似性:绿草坪上用红色的花朵组成某一种图案 3)连续性:寓言故事《盲人摸象》 4)封闭性:封闭或具有封闭倾向的刺激物容易被 知觉为一个整体。
接近性
北斗七星
2. 知觉的整体性 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
时空认知的相对性特征,在影视再现与观赏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利用这 一特征,电影电视可以充分发挥其镜头语言的优势来展现时空的 浓缩与膨胀,形成特有的影视叙事节奏,创造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对观 众而言,也正是由于具备 了相对性认知时空的能力,才能正确地理解镜
头语言下的时空变化过程以及它所 代表的各种象征性寓意。
事物变化的纯主观性反映。
事件质量与数量的影响 ;个体兴趣与情绪的影响 ;个体知识与经历的影响。
第2节 动觉的产生与创造
一、眼睛运动的基本特征
一、眼睛运动的基本形式与基本特征 (一)眼睛运动的生理构造
电视扫描速度远大于眼睛的运动速度,人眼在观看 电视时,才会产生图像的运动感觉 ( 似动知觉 ) 。
(二)眼睛运动的基本形式与基本特征
3.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理解性的基本特征是用语词把事物标 志出来,赋予它一定的意义.
动机、期望、情绪、兴趣爱好、思维定势 甚至身体状况都对人的知觉理解产生影响。

08103影视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08103影视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08103影视艺术概论复习资料1电影诞生于1895年。

2电影是一种光影的艺术。

光影理论是电影的基本原理之一。

电影得益于光影原理视觉残像原理的发现,。

3格里菲斯两大奠基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两大重要贡献1蒙太奇成为电影艺术手段2电影特有的时空艺术4苏联蒙太奇学派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5世界电影史上的两大传统1卢米埃尔写实主义2梅里爱技术主义(特技摄影,戏剧)6英国勃列顿学派是蒙太奇的真正创始人7电影的成熟期有声电影《爵士歌王》彩色故事《浮华世界》8类型电影最大特点:1重复性特征:1公式化情节2可预见性2定性化人物3图解式的视觉形象9西部片美国电影最古老的样式最为典型的美国电影,反应美国人的民族特征和精神倾向10法国新浪潮表现超现实的梦幻和潜意识以及无逻辑和无理性的意识活动代表人物特吕弗11现代派电影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野草莓》《红色沙漠》被西方电影界称为电影史上的第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一部彩色电影费里尼《八部半》12第一部电影《定军山》13第一部伦理电影《孤儿就祖记》14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三四十年代的电影15抗战电影16战后电影1717年电影18文革时期19新时期电影《马路天使》袁牧之费穆《小城之春》与国家政治相连样本戏1976~198420第五代导演1985年之后自觉的试验影片,发展到意向美学上的新层次21主旋律电影指能充分体现主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影片和与普通观众生活相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22港台电影主要分为1文艺片2动作片3喜剧片代表徐克王家卫许鞍华杨德昌吴宇森侯孝贤23台湾本土电影台湾新电影代表人物24影视艺术的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各种不同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同时还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的综合,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的综合25影视艺术是典型的交叉艺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空间艺术时间艺术静态艺术动态艺术再现艺术体现性艺术a影视艺术从绘画和雕塑尊重借鉴了造型艺术的特点和规律b影视艺术从音乐和舞蹈中吸取了抒情性和节奏性的特点c影视艺术对文学的借鉴d影视艺术与戏剧的关系更为密切26影视艺术有逼真性和假定性的关系a逼真性和假定性是辩证统一性b不同的艺术对假定性的要求不同c在不同体裁风格,片种样式的影视作品中对真实性和假定性的要求不同27画面电影电视的最小单位28长镜头1拍摄时间较长失少半分钟以上2长镜头一定是单镜头。

影视艺术心理学复习资料

影视艺术心理学复习资料

影视艺术心理学复习资料1.意识流电影(意识流包括感觉、思维、记忆、幻觉‘联想等。

而在电影的特定时空中,充斥着随意的跳跃、非理性的怪诞、无逻辑的闪接。

意识流电影的代表作有《野草莓》、《八部半》、《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等。

2.人本主义心理学:应是文本中人物性格之生成原理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创始人是马斯洛,这个学派被看做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西方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批判了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与动物相等同,以刺激反应的公式取代人的内在心理历程的研究,批判了精神分析心理学把病人与正常人相等同,以潜意识的功能取代人的整个心理生活的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研究活生生的、健康的人,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主张(1)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可能增加一个求知需要)(2)高峰体验学说: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人在实现自我的创造性过程中所处的一种短暂的最佳状态。

高峰体验的饿时候,是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快乐至极的感觉。

4.心理学研究中的“人格”理论与影视创作主体心理分析的关系(1)中西方人格学说述评弗洛伊德提出的以本能理论为基础的人格结构学说,他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

分析心理学家荣格对弗洛伊德这种以泛性为基础的人格结构学说进行了修正。

他认为,人格结构分为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

(2)影视创作主体的人格划分(简答,论述)创作主体的人格可以划分为享乐型(冠希?)、理智型(主旋律?)和理想型(文艺片?)。

本我、自我、超我这三种力在其人格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也不会完全相同,这样就会形成不同的人格类型。

创作主体的人格还可以划分为道德自我完善与审美型。

影视创作主体的人格特征还可以分为内倾向型与外倾型。

影视心理学

影视心理学

影视心理学第一章1.感觉:人的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大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刺激物整体的反映或对刺激物之间简单关系的反映。

3.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①注视对象的差异性;②目标对象的动态性;③捕捉对象的需求性。

(2)知觉的整体性:①接近性;②相似性;③连续性;④封闭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4.深度知觉:深度知觉是指人们观看景物时产生的距离知觉与立体知觉。

5.眼睛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注视、跳动和追随运动。

(1)注视——对关注事物的“孤立性”微调。

(2)跳动——对关注事物的“间歇性”搜索。

(3)追随——对关注事物的“平稳性”保持。

6.人的运动知觉主要包括四种形式: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发运动知觉与运动后效知觉,后两者也称为运动幻觉。

7.电影是以1/24秒的间歇运动来制造光影运动的幻觉。

电视是以每秒传送25帧画面的频率进行转换。

8.视觉惰性是指,当物体运动速度足够快时,人眼无法辨别其分解动作,只能看到连续运动的整体状态。

9.人的视觉残留特性表现为:当刺激人眼的光信号消失后,人的脑海中不会马上消除光信号留下的痕迹,而存在一段保留时间。

10.与快镜头相对应的另一种创造动觉的技术是慢镜头。

这种技术也被称为“时间的特写”。

第二章1.能够被人眼所感知的光大体可归结为三种:直射光、投射光和反射光。

2.论述光的寓意与抽象。

P40(联系作品或生活实际,举例加以解释。

)第三章1.色彩感觉的三种基本特性:明度、色调、色饱和度。

2.色彩与文化习俗。

P69(联系实际论述色彩与文化习俗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阴阳五行说与色彩的关系。

)第四章1.图像:观察者感受一组复杂的刺激,能够认出它是属于经验过的某一类客体,这组刺激就成为一个图像。

2.记忆:记忆是人脑保持信息和再现信息的心理过程。

(了解就行)语义记忆和情节记忆的区别:语义记忆就是,外界信息是以语言符号的形式,也包括语言意义即语义被储存在人的大脑中。

影视心理考试题及答案

影视心理考试题及答案

影视心理考试题及答案影视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主要通过哪些方式表现?A. 语言B. 动作C. 表情D. 以上都是答案:D2. 影视作品中色彩的使用对观众心理有何影响?A. 无影响B. 影响观众情绪C. 影响观众认知D. 以上都是答案:D3. 影视作品中音乐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营造氛围B. 强化情感C. 推动剧情D. 改变人物性格答案:D4. 影视作品中,哪种类型的镜头最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A. 远景镜头B. 中景镜头C. 近景镜头D. 特写镜头答案:D5. 影视作品中,哪种剪辑手法最能表现时间的流逝?A. 交叉剪辑B. 连续剪辑C. 匹配剪辑D. 跳切剪辑答案:D6. 影视作品中,哪种叙事结构最能体现人物心理的复杂性?A. 线性叙事B. 非线性叙事C. 多线叙事D. 单一叙事答案:B7. 影视作品中,哪种类型的电影最能反映人物的心理变化?A. 喜剧片B. 动作片C. 剧情片D. 恐怖片答案:C8. 影视作品中,哪种类型的电影最能体现人物的心理冲突?A. 爱情片B. 科幻片C. 战争片D. 心理惊悚片答案:D9. 影视作品中,哪种类型的电影最能展现人物的心理成长?A. 成长片B. 纪录片C. 历史片D. 冒险片答案:A10. 影视作品中,哪种类型的电影最能体现人物的心理变化?A. 喜剧片B. 悲剧片C. 悬疑片D. 传记片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影视作品中,哪些元素可以影响观众的心理感受?A. 光线B. 色彩C. 音乐D. 剪辑答案:ABCD2. 影视作品中,哪些手法可以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A. 内心独白B. 表情变化C. 行为举止D. 环境设置答案:ABCD3. 影视作品中,哪些因素可以影响人物的心理发展?A. 社会环境B. 家庭背景C. 个人经历D. 他人影响答案:ABCD4. 影视作品中,哪些技巧可以增强人物心理的表现力?A. 镜头语言B. 色彩对比C. 音乐配合D. 剪辑节奏答案:ABCD5. 影视作品中,哪些元素可以揭示人物的心理动机?A. 对话内容B. 行为选择C. 表情变化D. 环境反应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影视作品中如何通过镜头语言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影视作品赏析与心理分析 复习材料

影视作品赏析与心理分析 复习材料

影视作品赏析与心理分析林雪课程概述•影视作品的表达——我们真的是在看电影吗?•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反观与反思,成为经验•荣格的心理分析——我们真的只是旁观者吗?•痛苦与快乐的平衡——电影中的我们的生活启示(理想、教育、创伤、死亡、爱情……)如何欣赏?•剧情(故事)•叙事手法(如何讲故事)•画面(电影是运动的图像)亮度、色彩、大小、动作、速度、方向•言语(对白的设置)•音乐(表达的情绪)•1、常规线性叙事。

(按照正常时间模式叙事)•2、多线性叙事。

(影片有很多个小故事组成,在一个时间段由其中的一个故事串联起其他故事)例:《爱情麻辣烫》•3、回忆叙事。

(按照主人公或非主人公的回忆进行现实与回忆的交叉叙事)例:《铁达尼号》•4、环形结构叙事。

(影片的开头与影片的结尾相互辉映)•5、乱线性叙事。

(整部影片毫无逻辑性,所有片段、情节、人物全部搅乱,让人无从得知现在过去和将来)•6、重复线性叙事。

(整部影片在时间上会有一个重复的时间点,每个故事都会从这个时间点上再次开始)如何析?•影片分析与自我分析•触动或者冷漠•过去的经验是观影的基础•不要抗拒或者忽视自己的感受•任何的欣赏都需要慢慢地沉淀平凡的爱创造不平凡的感动•《放牛班的春天》•法国凯撒奖最佳电影音乐、最佳音响奖•入围奥斯卡、金球奖•英国影艺学院最佳外语片项目奖•2004年上映•剧情:•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Pierre Morhange,雅克-佩兰饰)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戴迪亚-费拉蒙饰)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马修(Clement Mathieu,杰勒德-尊诺饰)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马修是一个不得志的音乐家,他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

•到任后马修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马修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影视作品赏析与心理分析 复习材料

影视作品赏析与心理分析 复习材料

影视作品赏析与心理分析林雪课程概述• 影视作品的表达——我们真的是在看电影吗?•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反观与反思,成为经验• 荣格的心理分析——我们真的只是旁观者吗?• 痛苦与快乐的平衡——电影中的我们的生活启示(理想、教育、创伤、死亡、爱情……)如何欣赏?• 剧情(故事)• 叙事手法(如何讲故事)• 画面(电影是运动的图像 )亮度、色彩、大小、动作、速度、方向• 言语(对白的设置)• 音乐(表达的情绪)• 1、常规线性叙事。

(按照正常时间模式叙事)• 2、多线性叙事。

(影片有很多个小故事组成,在一个时间段由其中的一个故事串联起其他故事)例:《爱情麻辣烫》• 3、回忆叙事。

(按照主人公或非主人公的回忆进行现实与回忆的交叉叙事)例:《铁达尼号》• 4、环形结构叙事。

(影片的开头与影片的结尾相互辉映)• 5、乱线性叙事。

(整部影片毫无逻辑性,所有片段、情节、人物全部搅乱,让人无从得知现在过去和将来)• 6、重复线性叙事。

(整部影片在时间上会有一个重复的时间点,每个故事都会从这个时间点上再次开始)如何析?• 影片分析与自我分析• 触动或者冷漠• 过去的经验是观影的基础• 不要抗拒或者忽视自己的感受• 任何的欣赏都需要慢慢地沉淀平凡的爱创造不平凡的感动• 《放牛班的春天》• 法国凯撒奖最佳电影音乐、最佳音响奖• 入围奥斯卡、金球奖• 英国影艺学院最佳外语片项目奖• 2004年上映• 剧情:• 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Pierre Morhange,雅克-佩兰饰)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戴迪亚-费拉蒙饰)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马修(Clement Mathieu,杰勒德-尊诺饰)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 马修是一个不得志的音乐家,他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

影视心理学复习题

影视心理学复习题

影视心理学复习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眼睛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是注视、跳动、追随运动。

2、按照人们对影视空间的知觉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可视空间、相对空间和心理空间。

3、电影是以 1/24 秒的间歇运动来制造光影运动的幻觉;电视则以每秒 25 帧的频率传送画面。

4、心理分析学也称为精神分析学,是19世纪末由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而之后的美国心理学家阿德勒和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等人都对其理论做了修改和补充。

5、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影视再现与观赏的过程,就是人们进行图像处理与识别的过程。

6、记忆是人脑保持信息和再现信息的过程。

7、观察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创立的一种学习理论。

8、集体潜意识理论是由荣格提出来的。

9、马斯洛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与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等。

10、1964年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其《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了期待理论。

11、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12、人眼的残留特性表现为:当刺激人眼的光信号消失后,人的脑海中不会马上消除光信号留下的痕迹,而存在一段保留时间。

13、表象是双重编码的,既可以是图像编码,也可以是语言编码。

14、荣格提出审美经验和艺术创造取决于人类的集体潜意识,即美感来源于艺术幻想。

二、单选题(每空1分,共10分)1、20世纪初,大众传播学者以心理学界的刺激-反应本能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传播功能( C )A、培养理论B、涵化理论C、子弹论D、社会学习理论12、期待性情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A )A、悬念B、虚构C、科幻D、谜 3、( D )是电影的本质。

A、色彩B、声音C、图像D、运动 4、知觉的基本特征是:选择性、理解性和( C )A、恒常性分散性B、相似性接近性C、完整性恒常性D、连续性封闭性 5、人眼的色彩感知功能主要依赖于( C )A、杆状细胞B、球状细胞C、锥状细胞D、粒状细胞 6、色彩的基本特征从心理学的概念来看,分为( B ) A、明度、亮度、色调 B、明度、色调、饱和度 C、亮度、色调、饱和度 D、色调、纯度、饱和度7、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发表了《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所看到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艺术心理学复习资料1.意识流电影(意识流包括感觉、思维、记忆、幻觉‘联想等。

而在电影的特定时空中,充斥着随意的跳跃、非理性的怪诞、无逻辑的闪接。

意识流电影的代表作有《野草莓》、《八部半》、《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等。

2.人本主义心理学:应是文本中人物性格之生成原理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创始人是马斯洛,这个学派被看做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西方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批判了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与动物相等同,以刺激反应的公式取代人的内在心理历程的研究,批判了精神分析心理学把病人与正常人相等同,以潜意识的功能取代人的整个心理生活的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研究活生生的、健康的人,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主张(1)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可能增加一个求知需要)(2)高峰体验学说: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人在实现自我的创造性过程中所处的一种短暂的最佳状态。

高峰体验的饿时候,是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快乐至极的感觉。

4.心理学研究中的“人格”理论与影视创作主体心理分析的关系(1)中西方人格学说述评弗洛伊德提出的以本能理论为基础的人格结构学说,他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

分析心理学家荣格对弗洛伊德这种以泛性为基础的人格结构学说进行了修正。

他认为,人格结构分为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

(2)影视创作主体的人格划分(简答,论述)创作主体的人格可以划分为享乐型(冠希?)、理智型(主旋律?)和理想型(文艺片?)。

本我、自我、超我这三种力在其人格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也不会完全相同,这样就会形成不同的人格类型。

创作主体的人格还可以划分为道德自我完善与审美型。

影视创作主体的人格特征还可以分为内倾向型与外倾型。

外清型的影视创作主体:向外发展,他们乐观开朗,喜欢交际、冒险、遇事果断,适应能力强,善于应付环境的变化,经常表现出一种客观的形态。

作为创作者和作为普通人的这些人格的二重性,表现在许多创作主体的身上,也呈现出不同的存在方式。

5.皮亚杰学派:影视创作欣赏中的“同化”和“顺应”(1)发生认识论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是缘起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缘起于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的客体。

(2)“同化”和“顺应”理论皮亚杰认为,人在认识客观事物之前,都有一个认知心理结构或经验图式,一切外在的刺激都只有经过主体“图式”的“同化”或“顺应”才能被认识。

“同化”和“顺应”是两种对立统一的心理机制。

“同化”是指主体在认识客观的过程中,将客体纳入主体原有的“图式”之中,使主体原有的心理结构获得进一步的巩固和丰富,引起“图式”量的变化。

“顺应”指主体面对不能“同化”的客体,则改变原有的图式去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使图式发生质的变化。

6.后现代心理学产生的背景(理解)“后现代主义”一词是20世纪60年代中叶在建筑学中最先使用的概念。

后现代主体思潮是对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风格等方面的认识和分析,是近二十年来各种哲学思潮、艺术观点、建筑风格、社会心态的汇集。

7格式塔理论格式塔:德文“Gestalt”音译,这个词在德文中指“整体”,也被用作“形式”或“形状”的同义词。

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就是人的这种整体感知的能力,并认为人脑或心灵天生有这种将零碎、片段进行“完形”,主动综合成整体的能力,所以,格式塔心理学又被称为完形心理学。

电影、电视中充满的是一系列时空的片段,是众多个别画面,但在观众的头脑里,一个个完整的、严密的而又令人信服的情节和事件从这些片段和分离的画面组合中产生出来,而且情节、事件的内涵远远大于个别成分相加之和。

心灵的感知能够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或者可以反过来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心理感知能力的新发现。

这是格式塔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了的。

格式塔心理学主要有三位代表人物:一是这一学派的创始者马克思*惠特海默;二是这一学派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顿悟学说”的提出者沃尔夫冈*苛勒;三是这一学派理论最主要的宣传者库特*考夫卡。

8 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直接经验这里的直接经验其实就是意识。

(2)格式塔定律a.接近律。

b.相似律:这些相似的元素可以是形状、大小、颜色、强度等物理属性。

c.方向的连续性:知觉的这种能力也使得我们可以令人迷惑的背景中找出有意义的形状来。

d.求简律:也称简单原则。

e.图形—背景感知:证明了意识的存在和力量。

一般来说,对象中被知觉为图形的那一部分有分明的轮廓,封闭得比较好,范围较小,常在背景的上面和前面。

而背景常常是没有明确界限的空间和时间,显得不那么确定而且没有清楚的结构,背景所包含的范围也较大,好像在图形的后面以一种连续不断的方式展开。

拍摄照片时,很多情况下利用图形和背景的关系来突出主体。

f.闭合律。

g.好图形律。

h.大小恒常性。

(3)格式塔疗法为解开“顿悟”之谜提供了一种思索的途径。

“顿悟”四个特点:a.顿悟严重依赖环境条件b.顿悟跟随在一个阶段的尝试和错误之后产生c.顿悟是一种质变,它无需要的积累d.顿悟是可以迁移的,特别是在类似课题中可以高度迁移9 创造性思维。

10 整体原则知觉不是感觉诸要素的总和,而是对客观食物的一种整体的把握。

整体大于部分相加之和。

11 格式塔理论对审美心理研究的贡献1916年,德国心理学家雨果*闵斯特堡写出了《电影:一次心理研究》1932年,德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汉姆的《电影作为艺术》1963年,法国的让*米特里的《电影美学与心理学》11精神分析法精神结构的组织原则是较高水平总是包含较低水平,因此,人的各种高级或复杂活动实际上包括了简单的动物本能,即生的本能或死的本能。

巴黎派认为:引发疾病的主要原因由是心理因素,并和性有密切关系。

12 研究方法概述(解读作品,人格分裂)(1)自由联想法。

(2)梦的解析法—释梦梦可以满足人的一些愿望,有些梦满足的是简单的肉体需要,但许多的梦满足的愿望要复杂深奥得多。

深藏在无意识中的一些愿望,在睡眠的轻松状态下想要闯入意识。

如果这些愿望成功了,意识就会被压抑,这会唤醒睡眠者。

未来保护睡眠,无意识的思维会制造一些干扰因素将这些愿望伪装起来,变成一些不太刺激的因素。

如果通过自由联想,就可以将梦的内容回想起来,就是可以识别躲在意识之后的真实内容,进而刺探到无意识世界。

(3)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法13 (1)潜意识理论无意识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前意识: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潜意识:指根本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2)本能理论。

(3)心理结构和个人行为的形成a.本我是人格中原始的。

b.自我是本我在与现实的接触中分化出来的那部分心理结构。

c.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监督组我的。

弗洛伊得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是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

P114页(4)自我防御的方法对焦虑的自我防御方法的阐释,是由弗洛伊得和他女儿共同完成的。

最常见的防御方法有八种,分别是:压抑,反向作用、投射、否认(文饰)、转移、自居作用、升华、倒退。

14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还有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

情节:是人格结构中的一个独立单元,本书就带有强烈的情绪,能在个体内部产生独特的驱动力。

虽然情节是潜意识的,却能够影响意识的活动。

情节的形成依赖集体潜意识、原型和个人的经验三方联系。

15 心理结构理论(1)意识(2)个体潜意识(3)“集体潜意识”在荣格的心灵结构图中,集体潜意识位于最深层得那一部分,是人类共同的先天遗传,是从人类祖先就开始的经验积淀,是变异极其缓慢因而也是个体始终都无法意识却又始终都在影响个体人格形成和行为方式的心理内容。

荣格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分析和各种各样的深化研究,本能不是弗洛伊德说的本能,而是指先天的行为倾向,人类的先天思维倾向则是原型。

16 电影研究从经典理论进入现代理论阶段由法国电影理论家克里斯蒂安*麦茨将他们的理论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相结合,创造了电影第二符号学。

麦茨的代表作是1975年发表的《想象的能指:精神分析与电影》,拉康的著作是《精神分析的四个基本概念》17 麦茨和《想象的能指:精神分析与电影》克里斯蒂安*麦茨是法国学者罗兰*巴特的学生,当代法国最有影响的电影理论家,迄今为止最深刻的一位电影理论家。

18 电影和电视中的四种时间(简答)P178(1)电影放映、电视观看的时空(2)主体感受到的时空(3)屏幕上展现的电影时空(4)通过同其他人或同诸个事件的交互作用而导出的时空,增强或减弱其心理体验19 银幕与屏幕:不同传播途径之接受心理(P243)20 幻想世界与纪实空间:影视信息接受的不同心理过程21 影视受众研究的社会心理学思考(1)影视受众环境(2)影视受众心理(3)影视受众的群体活动(4)影视受众心理表现(5)受众群体力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