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酬李端校书见赠翻译赏析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唐诗三百中《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原文,《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原文翻译,《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一、《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原文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二、《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原文翻译韵译我早早地枕着竹席迎风纳凉,清虚的秋夜京城荡漾着月光。
一行秋雁高高地掠过了星空,千家万户传来了捣衣的声响。
看节候应该是到了更深夜阑,思念友人心灵相期睡觉也晚。
刚刚反复吟诵你送我的佳句,不觉乌鸦呱呱啼叫天已渐亮。
直译修长的竹枝早早迎接着秋风,淡淡的月华洒满了空城。
一只鸿雁向银河飞去,寂静的夜里,传来千家万户捣衣的砧声。
季节飞快地推移,转眼已秋冬,闲散里,我空怀着未曾了却的心意。
我反复吟诵你秀美的诗句,不觉天色将晓,已听见早鸦乱啼。
三、《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作者介绍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
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
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著有《韩君平诗集》。
提示:以上是唐诗三百中《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原文,《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原文翻译,《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作者介绍,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关于雪的古诗中《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原文,《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原文翻译,《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唐诗译文及鉴赏答案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唐诗译文及鉴赏答案《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由韩翃所写,是一首酬答诗,为了酬诗,而通宵未眠,足见彼此心期之切。
前半首写秋夜,声色俱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作者:韩翃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已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注解】1.簟(dian4):竹席。
2.澹:漂动。
3.空:形容秋天清虚景象。
4.砧杵(chu3):捣衣用具,古代捣衣多在秋夜。
5.心期:心所向往。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韵译】我早早地枕着竹席迎风纳凉,清虚的秋夜京城荡漾着月光。
一行秋雁高高地掠过了星空,千家万户传来了捣衣的声响。
看节候应该是到了更深夜阑,思念友人心灵相期睡觉也晚。
刚刚反复吟诵你送我的佳句,不觉乌鸦呱呱啼叫天已渐亮。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评析】这是一首酬答友人的赠诗,前半首写秋夜澄明清朗,声色俱全。
颔联属对,尤其自然秀逸。
颈联写更深夜阑,心期而不得入眠。
末联写吟咏赠诗,不觉已鸦噪天曙,结构颇为严密。
后半首写友人的心灵之交。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清新活泼,实属佳对。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赠答诗。
这首诗的第二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
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
上下句的串联叠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个幽远凄清的意境。
运用“列锦”,可以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作者介绍】韩翃( hóng)(754年前后在世),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唐代诗人。
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十三载(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
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重酬李少府见赠》全文翻译和赏析
《重酬李少府见赠》全文翻译和赏析《重酬李少府见赠》全文翻译和赏析《重酬李少府见赠》全文翻译和赏析《重酬李少府见赠》作品介绍《重酬李少府见赠》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0卷第25首。
《重酬李少府见赠》原文重酬李少府见赠作者:唐·孟浩然养疾衡檐下,由来浩气真。
五行将禁火,十步任寻春。
致敬惟桑梓,邀欢即主人。
回看后凋色,青翠有松筠。
《重酬李少府见赠》注释①李少府:李白有《赠从兄襄阳少府皓)诗,疑即一人。
此诗与《李少府与杨九再来》内容有相关之处,疑大抵作于同时。
②陶渊明《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负病颓檐下。
”又《辛丑岁夜行涂口》:“养真衡茅下。
”衡:衡门。
檐:全诗校:“一作茅。
”③《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④《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铎脩火禁于国中”注:“为季春将出火也。
”⑤《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⑥任:全诗校:“一作想,又作枉。
”⑦主:全诗校:“一作故。
”⑧回:全诗校:“一作还。
”⑨笃:竹。
《重酬李少府见赠》作者介绍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
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
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
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的。
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重酬李少府见赠》繁体对照養疾衡檐下,由來浩氣真。
刘长卿《酬李穆见寄》赏析
刘长卿《酬李穆见寄》赏析刘长卿《酬李穆见寄》赏析刘长卿的《酬李穆见寄》既描写了诗人盼客到来的兴奋和喜悦,又表现了诗人因家贫而不能盛情款待远方来客的歉然心情。
下面是该诗的赏析,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酬⑴李穆⑵见寄⑶孤舟⑷相访至天涯⑸,万转云山⑹路更赊⑺。
欲扫柴门⑻迎远客⑼,青苔⑽黄叶⑾满贫家⑿。
【注释】⑴酬:写诗文来答别人。
⑵ 李穆:刘长卿的女婿。
⑶见寄:写给刘长卿的一首诗。
⑷孤舟:孤独的船。
⑸天涯:犹天边。
指极远的地方。
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⑹云山:高耸入云之山。
⑺ 赊(shē):遥远。
⑻柴门:原指用荆条编织的门,代指贫寒之家;陋室。
这里借指作者所住的茅屋。
⑼远客:远方的来客。
⑽青苔:苔藓。
⑾黄叶:枯黄的树叶。
亦借指将落之叶。
⑿贫家:穷人家。
谦称自己的家。
【白话译文】你乘着一叶扁舟溯新安江而上,到这偏僻的地方来看望我;一路之上,在白云之下、山岭之间的迢迢水道上艰难地盘桓。
我多么想将这简陋的茅屋打扫干净,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我的房前屋后已生满碧绿的青苔,枯黄的树叶也落满了在我的院落。
【创作背景】李穆是刘长卿的女婿,颇有清才。
《全唐诗》载其《寄妻父刘长卿》,全诗是:“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
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
”它就是刘长卿这首和诗的原唱。
【赏析】刘长卿当时在新安郡(治所在今安徽歙县)。
“孤舟相访至天涯”则指李穆的新安之行。
“孤舟”江行,带有一种凄楚意味。
“至天涯”形容行程之远,和途次之艰辛。
不说“自天涯”而说“至天涯”,是作者站在行者角度,体贴他爱婿的心情,企盼与愉悦的情绪都在不言之中了。
李穆当时从桐江到新安江逆水行舟。
这一带山环水绕,江流曲折,且因新安江上下游地势高低相差很大,多险滩,上水最难行。
次句说“万转云山”,每一转折,都会使人产生快到目的地的猜想。
而打听的结果,前面的.路程总是出乎意料的远。
“路更赊”,这三字是富于旅途生活实际感受的妙语。
《送李端》的全诗翻译赏析
《送李端》的全诗翻译赏析《送李端》的全诗翻译赏析《李端公》是唐代诗人卢纶(一作严维)为友人李端而作的送别诗。
此诗抒写乱离中的离别之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送李端》的全诗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李端》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为客:指离家谋生。
空相向:空对着友人离去的方向。
参考译文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
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归来时只见暮雪在纷飞。
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我与你相识太迟。
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在战乱年月再见不知何时。
赏析《送李端》是唐代诗人卢纶创作的五言律诗。
此诗抒写乱离中的离别之情。
前两联写诗人在故乡衰草遍地的严冬送别友人,后两联记叙与友人离别之后,诗人在孤独寂寞中感叹自己少年孤苦飘零。
全诗情文并茂,哀婉感人。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
诗中夹杂了诗人多年漂泊之苦、朋友惜别之悲和与朋友相识甚晚之恨,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写得悲凄感人。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写送别的环境氛围。
时令已经是隆冬之际,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让人心中悲凉。
诗人和朋友在这个萧瑟的季节里即将分别,心情更加悲伤。
“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此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直抒诗人惜别时的悲伤心情,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首联这两句话为整首诗奠定了悲伤的感情基调。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这两句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
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离而去,由于天空浓云密布,天幕低垂,低沉阴郁,远望那条路,一直伸向远方,好像生出了寒云之外。
“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
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这一笔是情藏景中。
前路遥远,前路茫茫,这句满含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不舍之情。
古文赏读 苏轼 答李端叔书 原文 译文及赏析
古文赏读苏轼答李端叔书原文译文及赏析摘要:一、苏轼简介及地位二、原文及翻译三、文章赏析正文:一、苏轼简介及地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二、原文及翻译【原文】轼顿首再拜。
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髣髴其为人矣。
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独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
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
而足下终不弃绝,递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译文】苏轼敬谨地行礼致意。
早就听闻您的盛名,又在相识的人那里,时常看到您创作的诗文,虽然不多,但也足以勾勒出您的为人。
平时没有互通书信,疏于问候,这是我怠慢之罪,只好尽量弥补。
然而在您遭遇丧事之时,我却无法献上一字以表慰问。
直到子由(苏轼的弟弟)前来,我才收到您的来信,却又因懒散而没有立即回复,真是顽钝至极。
然而您始终没有弃我而去,接连不断地寄来书信,待遇越发隆重,使我深感愧疚,汗颜不已。
三、文章赏析这篇文章是苏轼写给李端叔的一封回信,表达了苏轼对李端叔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在信中,苏轼首先对李端叔的盛情款待表示感激,并对自己的怠慢表示歉意。
他提到自己因名声在外,受到人们的过分推崇,实则并无实才,却因应举得名,以至于陷入罪责。
苏轼在信中阐述了自己被贬谪后的生活状况,与渔樵为伍,常常被醉汉推骂,却自得其乐,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被人识破真面目。
他感慨地说:“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
韩翃《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韩翃《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十三载(754)进士。
宝应元年(762),淄青节度使侯希逸署为幕中从事、检校金部员外郎。
后归京闲居十年。
又入汴宋节度使幕任职。
建中元年(780),德宗以其有诗名,擢为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
韩翃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存诗较多,大都是送行赠别、流连光景之作。
高仲武评其诗曰:“韩员外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多士之选也。
”(《中兴间气集》)徐献忠曰:“君平意气清华,才情俱秀,故发调警拔,节奏琅然,每一篇出,辄相传布,亦雅道之中兴也。
”(《唐诗品》)有《韩君平集》行世。
【原文】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长簟迎风早 [1] ,空城淡月华 [2] 。
星河秋一雁 [3] ,砧杵夜千家 [4] 。
节候看应晚 [5] ,心期卧已赊 [6] 。
向来吟秀句 [7] ,不觉已鸣鸦 [8] 。
【注释】[1]长簟(diàn):犹高竹。
簟:竹名,《初学记》卷二十八引《南越志》:“博罗县东苍州足簟竹,铭曰:‘簟竹既大,薄且空中,节长一丈,其直如松。
’”[2]淡:流荡貌。
月华:月光。
[3]星河:银河。
[4]砧(zhēn):捣衣石。
杵:用以捶衣的木棒。
[5]节候:季节气候。
[6]心期:心心相印,两相期许。
《南史•向柳传》:“柳曰:‘我与士逊(颜峻)心期久矣,岂可一旦以势利处之?’”卧:睡。
赊:迟。
[7]向来:犹刚才。
秀句:誉程近《秋夜即事》诗。
[8]鸣鸦:指天亮鸦啼。
【译文】我早早地枕着竹席迎风纳凉,清虚的秋夜京城荡漾着月光。
一行秋雁高高地掠过了星空,千家万户传来了捣衣的声响。
看节候应该是到了更深夜阑,思念友人心灵相期睡觉也晚。
刚刚反复吟诵你送我的佳句,不觉乌鸦呱呱啼叫天已渐亮。
【解读】程近,一作“程延”,生平不详。
这是酬答友人程近《秋夜即事》诗的。
此诗前半写秋夜景色,应程诗《秋夜即事》。
颔联清远纤秀,尤为新警,向为人所称道,查慎行曰:“‘秋’、‘夜’二字极寻常,一经炉锤,便成诗眼。
【诗歌鉴赏】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原文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原文翻译赏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原文翻译赏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原文代北有豪鹰,生子毛尽赤。
渥洼骐骥儿,尤异是龙脊。
李舟名父子,清峻流辈伯。
人间好少年,不必须白晰。
十五富文史,十八足宾客。
十九授校书,二十声辉赫。
众中每一见,使我潜动魄。
自恐二男儿,辛勤养无益。
乾元元年春,万姓始安宅。
舟也衣彩衣,告我欲远适。
倚门固有望,敛衽就行役。
南登吟白华,已见楚山碧。
蔼蔼咸阳都,冠盖日云积。
何时太夫人,堂上会亲戚。
汝翁草明光,天子正前席。
归期岂烂漫,别意终感激。
顾我蓬屋姿,谬通金闺籍。
小来习性懒,晚节慵转剧。
每愁悔吝作,如觉天地窄。
羡君齿发新,行己能夕惕。
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
回身视绿野,惨澹如荒泽。
老雁春忍饥,哀号待枯麦。
时哉高飞燕,绚练新羽翮。
长云湿褒斜,汉水饶巨石。
无令轩车迟,衰疾悲夙昔。
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翻译注释、校书:官名,即校书郎,掌校雠典籍。
参见《通典?职官》。
李舟,《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舟字公受,虔州刺史,陇西县男。
按:杜诗题中纪韵者,皆为排律,此篇为五古,不当纪韵,疑属刊误。
2、代北:即代州,辖区相当于今山西北部的代县、繁峙、五台、原平等县。
豪鹰:雄鹰。
3、“生子”句:谓毛色上有血点,为名鹰的特征之一。
4、儿:全唐诗校:“一作种。
”5、虎:原作“龙”,校云:“一作虎。
”据改。
汉《天马歌》:“虎脊两,化若鬼。
”(《汉书?礼乐志二》)6、名父子:名父之子。
7、流辈:同辈,同一流。
流,全唐诗校:“一作时。
”伯:最为出众者。
8、好:全唐诗校:“一作妙。
”9、白哲:肤色洁白。
汉乐府《陌上桑》:“为人洁白哲。
”0、足宾客:交游甚广。
、辉:全唐诗校:“一作?,一作煊,一作烨。
”2、众中:人群之中。
3、潜:暗中。
4、二男儿:指杜甫之子宗文、宗武。
5、元:全唐诗校:“一作二。
”6、万姓:犹百姓。
7、彩衣:老莱子孝养双亲,行年七十,常穿五色彩衣,作婴儿状,以博父母一笑。
岑参《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岑参(唐代)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
译文公府之中每日无事可办,我们同僚只是觉得清闲。
野草根根扎到柱下基石,青苔片片已将大门爬满。
砚水之中时而掠过鸟影,卷起帘子面对青天群山。
新的诗作至今尚未吟成,昨天夜间又在梦中东还。
注释李判官:指当时封常清幕下判宫李栖筠。
使院:即北庭节度使的官署。
公府:即岑参及其同僚的办公处。
柱础:柱子的基石。
门关:门闩。
饮砚(yàn):鸟影掠过,如饮砚水。
东还:东归。
诗人在西北边塞,故云。
创作背景唐天宝十三载(754年),诗人赴北庭都护府任职于封常清军幕,这首诗即是与同僚李栖筠的酬和之作。
当时值封常清受降回军之后,北庭一带暂时安定无事。
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期间幕府中闲静的生活。
赏析诗的首联中“日无事”、“只是闲”从两个方面点出“闲”字。
“日”、“只”都对“闲”加以强调。
“闲”是此诗所写的主要内容,也是此诗的基本情调,以疏谈的笔调引起全诗。
诗的中间四句用公府所见所闻的景物写闲静生活和闲适情调。
“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这两句写公府之内景物。
无人频繁往来,以致野草滋生、青苔蔓延,可见“公府日无事”,而诗人得以有足够时间对柱础间的草根、门关上的苔色作细致观察,可见“吾辈只是闲”这两句上句从形着笔,下句从色落墨,一“侵”一“上”,写出草根、青苔潜移默化的发展形态,刻画极细致入微。
“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这两句写公府之外景物。
前一句写飞鸟并不直接去写,却以鸟影掠过砚水来写,由府内自然转到府外,手法很高明。
而用一“饮”字,把鸟影掠过砚水好似啄水的形态写得既十分形象,又很有情趣。
这种闲情是只在“无事”时才有的。
后—句用“卷帘”把诗人的视线由府内转到府外,与上句是同样巧妙的手法。
而晴空之下,满目青山,场面却是松开阔极有边塞特征的。
这种逸致也是“无事”时才有的。
上下两句,由近及远,一动一静,均突出了闲静情趣。
司空曙简介_司空曙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司空曙简介_司空曙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司空曙(约720-790年),字文明,或作文初。
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东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代诗人。
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
大历年进士,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
性耿介,不干权要。
家无担石,晏如也。
尝因病中不给,遣其爱姬。
韦罪节度剑南,辟致幕府。
授洛阳主簿。
未几,迁长林县丞。
累官左拾遗。
终水部郎中。
曙诗有集二卷,登进士第,不详何年。
曾官主簿。
大历五年任左拾遗,贬长林(今湖北荆门西北)丞。
贞元间,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任职,官检校水部郎中,终虞部郎中。
曙为卢纶表兄,亦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其诗多为行旅赠别之作,长于抒情,多有名句。
胡震亨曰:"司空虞部婉雅闲淡,语近性情。
"(《唐音癸签》卷七)有《司空文明诗集》。
其诗朴素真挚,情感细腻,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长于五律。
诗风闲雅疏淡。
司空曙代表作品:《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司空曙。
古诗全文如下: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翻译】自从和老友在江海分别,隔山隔水已度过多少年。
突然相见反而怀疑是梦,悲伤叹息互相询问年龄。
孤灯暗淡照着窗外冷雨,幽深的竹林漂浮着云烟。
明朝更有一种离愁别恨,难得今夜聚会传杯痛饮。
《喜见外弟卢纶见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司空曙。
古诗全文如下: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
【翻译】静静的深夜四周没有相邻,居住在荒野因为家中清贫。
树上黄叶在雨中纷纷飘零,犹如灯下白发老人的命运。
自惭这样长久地孤独沉沦,辜负你频繁地来把我慰问。
我们是诗友生来就有缘分,更何况你我两家还是表亲。
《贼平后送人北归》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司空曙。
古诗全文如下: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孟浩然《重酬李少府见赠》古诗原文的意思赏析
孟浩然《重酬李少府见赠》古诗原文的意思赏析
孟浩然《重酬李少府见赠》古诗原文的意思赏析
古诗《重酬李少府见赠》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养疾衡檐下,由来浩气真。
五行将禁火,十步任寻春。
致敬惟桑梓,邀欢即主人。
回看后雕色,青翠有松筠。
导读:由冯绍峰、林依晨、陈晓东等人主演的古装青春偶像剧《兰陵王》现已播出,剧中兰陵王因救好兄弟须达而与雪舞假成亲,混入城中营救须达。
在北齐的`历史上是否有须达这个人呢?
在电视剧《兰陵王》中须达是兰陵王高长恭的好朋友,在一次征战中被北周的须达所俘,尉迟迥设下天罗地网,准备刑场处决斛律须达。
但兰陵王凭借过人的计谋还是将须达救出,命在旦夕的须达还是因伤势过重死去。
在北齐的历史上确实有须达这个人,须达即斛律须达是北齐大将斛律光的次子,斛律光自幼擅长骑射,武艺超群,被称为中国十大猛将之一,与霍去病等将领齐名。
斛律须达叶童他父亲一样骁勇善战,任中护军、开府仪同三司,最终却死在父亲斛律光前面,关于他的死因,史书上没有相关的记载。
《兰陵王》斛律须达剧照。
刘长卿《酬包谏议佶见寄之什》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
刘长卿《酬包谏议佶见寄之什》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1、作品介绍:《酬包谏议佶见寄之什》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8卷第113首。
2、原文:酬包谏议佶见寄之什作者:唐·刘长卿佐郡愧顽疏,殊方亲里闾。
家贫寒未度,身老岁将除。
过雪山僧至,依阳野客舒。
药陈随远宦,梅发对幽居。
落日栖鸮鸟,行人遗鲤鱼。
高文不可和,空愧学相如。
3、注释:①谏议:唐门下省、中书省各有谏议大夫四人,正四品下。
掌谏谕得失,侍从赞相。
见《新唐书·百官志》。
包佶:生卒年不详。
唐代诗人。
字幼正、闰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
历任秘书监、刑部侍郎、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居官严正,所至有声。
因疾辞官,卒于故里。
封丹阳郡公。
天宝六年及进士第。
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
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
晏罢,以佶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
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居官谨确,所在有声。
大历十二年(777)信贬岭南。
②佐郡:司马为郡守之佐。
此时刘长卿贬睦州司马。
顽疏:顽钝粗疏。
③殊方:异域。
④鸮鸟:即鹏。
⑤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
刘长卿名与之相同。
4、作者介绍: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
宣城(今属安徽)人。
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
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
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
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
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
韩翃《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原文及赏析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唐] 韩翃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分类标签: 唐诗三百首作品赏析这是一首酬赠诗。
友人程近写了一首《秋夜即事》赠给诗人,诗人写此诗作酬答。
诗人酬和友人,以友人的诗题和诗,描写了秋夜清远疏淡的景色,意境开阔,同时写出时序更迭引起诗人心事未了的惆怅。
前四句就卧病的心情来取景渲染、寂寥的砍夜之景与诗人的寂寥心情相吻合。
“长簟迎风早”是说秋风过早地来到庭院,长簟被秋风吹得窸窣咋响。
一个“早”字写出卧病之人对秋风的突出感受。
“迎风”二字写出一片萧瑟的声响,达声音更衬托出秋意的浓重和秋夜的沉寂。
“空城澹月华”,是说空寂约城中洒满了淡淡的月光。
“空城”并非说城中空无所有,“空”是寂静之意。
空城寂寂,月色凄迷,是对诗人心情的绝妙写照。
“星河秋一雁”,是说一只孤雁划过秋夜的天空向银河飞去。
“星河”是寂寥的,“一雁”是孤独的,“秋”夜是清冷的,三种事物连缀成文,构成幽深的意境,使人感触到诗人心境为孤凄。
“砧杵夜千家”,是说时当秋季,人们开始准备寒衣了,故而千家万户都传来了捣衣声。
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
诗人巧借秋声秋色以渲染愁怀,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颈联转入叙事,写出悲秋的原因。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节候”,这两个字承接着前四句所写的秋声秋色。
“看”和“应”均为揣测之辞,全句意思是说,看来节候大概已入晚秋。
此句使用揣测之辞与下句的“卧”字相关照,“卧”是卧病在床,故对节候不能作定论。
一个“卧”字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道出悲秋的原因:由于卧病,而使心愿落空。
美好的心愿不能实观,疾病缠身,又临深秋,可见诗人的悲哀心情,跃然纸上。
此联叙事是前四句景物描写的感情依凭,使以上的景物有了精神支柱。
尾联“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二句意谓,深夜吟诵您的秀美诗句,兴味颇浓,不知不觉已是天晓鸦鸣。
以扶病之身而能长夜吟庆不倦,自是因为诗句美好,作为酬赠之作,已尽了题意。
杜甫《酬高使君相赠》古诗原文的意思赏析
杜甫《酬高使君相赠》古诗原文的意思赏析杜甫《酬高使君相赠》古诗原文的意思赏析古诗《酬高使君相赠》年代:唐作者:孟浩然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
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
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
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
作品赏析【注解】:【鹤注】公初到成都,寓居浣花溪寺。
时高适为彭州刺史,以诗寄赠,而公酬以此诗也。
古寺僧牢落①,空房客寓居②。
故人供禄米③,邻舍与园蔬④。
双树容听法⑤,三车肯载书⑥。
草《玄》吾岂敢⑦,赋或似相如。
(此诗逐联分答,与高诗句句相应。
空房客居,见无诗书可讨。
邻友供给,见非取资僧饭。
但容听法,则不能设难。
未肯载书,亦何处翻经乎。
未则谢草《玄》而居作赋,言词人不敢拟经也。
)①《洛阳伽蓝记》:“凡有古寺名僧德众。
”《上林赋》:“牢落陆离。
”②秦嘉诗:“独坐空房中。
”《成都记》:草堂寺,在府西七里,寺极宏丽。
僧复空居其中,与社员外居处逼近。
赵清献《玉垒记》:公寓,沙门复空所居。
③《杜臆》:敌人,当指裴冕。
《公孙弘传》:敌人宾客仰衣食,奉禄皆给之。
《晋书·山涛传》:“禄赐俸秩,散之亲故。
”④后汉陈忠疏:“邻舍比里。
”颜延之《陶征士诔》:“伊好之洽,接阎邻舍。
”湛方生诗:“茹彼园蔬,饮此春酒。
”⑤《翻译名义集》:娑罗树,东西南北四方各双,故曰双树。
方面悉皆一荣一枯。
《涅槃经》:世尊在双树间演法。
⑥旧注:《法华经》:长者以牛车、羊车、鹿车立门外,引诸子出离火宅。
王勃《释迦成道记》:“牛羊鹿之三车出宅。
”注:“《法华》三车,喻也,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俱以载运为义。
前二乘方便设施,唯大白牛乘,是实引重致远,不遗一物。
”【钱笺】《唐慈恩窥基传》云:基师,姓尉迟氏,鄂国公其诸父也。
奘师因缘相扣,欲度为弟子,基曰:“听我三事,方誓出家。
”奘许之。
行至太原,以三车自随,前乘经论箱袠,中乘自御,后乘食馔。
道中,文殊菩萨化为老人,河之而止。
此诗正用慈恩事也。
言如容我双树听法,亦许我如慈恩三车自随,但我只办用以载书耳。
唐诗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赏析及注释
唐诗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赏析及注释作品介绍《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的作者是岑参,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00卷。
原文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作者:唐·岑参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
注释①天宝十四载((755)作于北庭。
李判官:指李栖筠。
使院:节度使官署。
“使院即事”为李原赋之题。
②吾徒:我辈。
③门关:门门。
④饮砚:谓官衙中无人,鸟儿常飞入饮砚池之水。
作者介绍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
南阳(今属河南)人。
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
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
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
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
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其诗题材广泛,长于七言歌行。
岑参的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
岑参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
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有《岑嘉州集》。
繁体对照卷200_10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見呈岑參公府日無事,吾徒只是閑。
草根侵柱礎,苔色上門關。
飲硯時見鳥,卷簾晴對山。
新詩吟未足,昨夜夢東還。
《酬乐天咏老见示》赏析
《酬乐天咏老见示》赏析《酬乐天咏老见示》赏析刘禹锡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除了这些成就之外,诗人刘禹锡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
下面是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的赏析,欢迎阅读。
酬乐天咏老见示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赏析】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多有不便,从这点上说,他们是同病相怜了,面对这样的晚景,白居易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并且写了《咏老赠梦得》一首给刘禹锡(字梦得):“与君俱老矣,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於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馀。
”刘禹锡读了白居易的诗,写了《酬乐天咏老见示》回赠:“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第一部分分头两句:“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意思是说:人谁不顾虑,不怕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你呢?下四句:“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意思是说:身体消瘦衣带常常紧缩,头发稀疏帽子便自动偏斜,为了爱惜眼睛而废弃书籍不读了,经常请医生调理、治疗,是为了延年益寿。
这一部分是承接白居易原诗而来的,表示了对白居易的“咏老”思想情怀的回应,说明在对“老”的看法上颇有同感。
读来极为亲切。
后六句诗意思产生了巨大的转折,诗情一振而起,“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xiao)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头两句“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是说人老了经历的'事多,理解也深刻透彻,看人也像看山河一样,一目了然,有很深的洞察力。
下两句“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思考深刻,浓缩着人生的精华;认识全面,充满着一种辩证思想;感情深挚,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真情关爱和真诚劝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酬李端校书见赠翻译赏析
《酬李端校书见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司空曙。
其古诗全文如下:绿槐垂穗乳乌飞,忽忆山中独未归。
青镜流年看发变,白云芳草与心违。
乍逢酒客春游惯,久别林僧夜坐稀。
昨日闻君到城市,莫将簪弁胜荷衣。
【前言】这首诗首联言初夏时分,忽然想起山中隐逸生活的乐趣,可惜公务在身,不能归去。
颔联借写时序变化,年华流逝,来抒发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尾联点明主题劝勉归隐之辞,同时也是诗人心曲的表白,是自勉之辞。
此诗是一首酬赠诗,借物抒情,表达思归之情,但并未流露哀伤之感,而是笔调轻松,意味醇厚,达到了“中和之美”的较高境界。
作者写自己厌倦仕途是出于本性,劝李端坚守初衷是出于真情,正因有如此襟怀,才写出此笔文字,方达到此种境界。
【鉴赏】这首七言律诗自明清以来,各种选本多有选录,如唐汝询《唐诗解》、沈德潜《唐诗别裁》、王夫之《唐诗评选》、王尧衢《古唐诗合解》等。
王夫之评此诗曰:“温润为中唐首唱”。
此语甚为恰当。
“绿槐垂穗乳乌飞,忽忆山中独未归”。
首联言初夏时分,忽然想起山中隐逸生活的乐趣,可惜公务在身,不能归去。
“绿槐垂穗”,为初夏景物,“乳乌飞”,乌生子,且已能飞,亦初夏时事,这一句借自然界的动植物来点明时令。
下句说“忽忆山中”,说明以前曾在山中隐居过,“独未归”的“独”字用得妙,是说心虽有忆而身独未归,乃蒙李端见赠,能不兴归去之叹。
“独”字还隐约透出作者当官的孤独苦闷之情。
“青镜流年看发变,白云芳
草与心违。
”颔联借写时序变化,年华流逝,来抒发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上句言揽镜自照,发现自己黑发已成白发,于此显示流年的更替,下句的“白云芳草”,是隐逸生活的象征,皎然《诗式》即将皇甫冉、刘长卿等山水隐逸诗人说成“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以为己有”(《诗式》卷四“齐梁诗”条),诗人笔下的天边白云天涯芳草,都属望中渺远之物,“与心违”,是说心忆山中而身不得归,即身心相违。
此联白云映青草,白发对青镜,对比入妙,而感情的抒发冲淡平和,一派“温润”之色。
“乍逢酒客春游惯,久别林僧夜坐稀”。
此联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王尧衢认为“逢酒客春游,此亦山中事也。
乍逢,见偶逢着而即游也,惯字,内有习惯之意。
”(《古唐诗合解》卷六)唐汝询则说这两句为“虽多酒客之游,已少林僧之语”。
(《删定唐诗解》卷二十一)细玩诗意,上句写在朝之事,正好与下句山中之事相对,应以后说为当,因为“春游”二字,只能理解为在朝当官期间,闲暇时春游,若在山中,日日皆可春游,不须特意提出,而且“酒客”“林僧”属于两种类型的人物,若认为二句写一件事,诗意难通。
颈联的意思是:现在我有时逢到酒客,和他们一起春游,已成习惯,而像过去在山中那样,与林僧夜坐清谈的机会,反而稀少了。
说的也是厌倦仕途,向往山林,而语气依然从容不迫。
“昨日闻君到城市,莫将簪弁胜荷衣”。
尾联劝诫李端,点明主题。
李端原在山中隐居,最近忽然来到城市,诗人以为他有求仕之意,所以劝诫说:不要认为簪弁(簪弁是为官的标志,此指做官)就比荷衣好(荷衣,楚辞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本指人品高洁,后为隐者代
称),这两句是劝勉李端归隐之辞,同时也是诗人心曲的表白,是自勉之辞。
沈德潜说这首诗:“言己系于一官,不能遂白云芳草之心,未勉其(指李端)坚守初服,勿萦情于簪弁也”。
对该诗题旨的剖析,可谓精当。
此诗是一首酬赠诗。
“大历十才子”的应酬诗除一部分歌颂达官贵人者外,大都写时序的流逝、节物的更迭、人事的升沉离合等等,大都贯穿着伤时悯乱的情绪,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
合乎中国美学“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规范。
这首诗也是借物抒情,只不过感情更进一步淡化,虽也写流年变迁,人事离合,表达思归之情,但并未流露哀伤之感,而是笔调轻松,意味醇厚,达到了“中和之美”的较高境界,王夫之说它“温润为中唐首唱”,就是从这一角度来看的。
这首诗能达到这种境界,与作者及李端的身世、性格有很大关系。
《唐才子传》说司空曙“性耿介,不干权要,家无甔石,晏如也”。
李端“弹琴读《易》,登高望远,神意泊然,初无宦情,怀箕颍之志”。
可见,司空曙写自己厌倦仕途是出于本性,劝李端坚守初衷是出于真情,他们都不是那种“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或想走“终南捷径”的人,正因有如此襟怀,才写出此笔文字,方达到此种境界。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