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赏析

合集下载

广陵散古琴音乐赏析

广陵散古琴音乐赏析

广陵散古琴音乐赏析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而广陵散则是古琴曲中的经典之一,被誉为“琴曲之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对广陵散古琴音乐进行赏析,探讨其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广陵散,又称《广陵散》,据说是东晋时期的琴师嵇康所创。

嵇康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他的琴艺和音乐才华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广陵散》是他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古琴曲中最为著名的曲目之一。

这首曲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古琴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广陵散的曲调优美动人,曲子中融入了许多中国古代的音乐元素,如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这些音乐元素使得广陵散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同时也展现了古琴这一乐器的独特魅力。

广陵散的曲调流畅婉转,富有变化,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在演奏时,古琴演奏者需要通过手指的轻重、音符的长短来表现曲调的起伏和情感的变化,这对演奏者的技巧要求极高。

除了优美的曲调外,广陵散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据说,广陵散的曲谱上还有一些古代文人的诗句,这些诗句与曲调相得益彰,增添了曲子的艺术魅力。

同时,广陵散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曲子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因此,广陵散不仅是一首优美的音乐作品,更是一部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品。

在演奏上,广陵散的演奏者需要具备极高的琴艺和音乐修养。

古琴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乐器,其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都非常独特。

演奏广陵散需要琴者具备深厚的音乐理论知识,对古琴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方法有着深刻的理解。

同时,演奏广陵散还需要琴者具备丰富的情感和内心的表达能力,能够通过琴音传达出曲子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因此,广陵散的演奏者往往是经过长期学习和修炼,具备了极高的艺术修养和演奏技巧。

广陵散作为古琴音乐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音乐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广陵散的赏析,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其优美的音乐旋律,还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

浅析古琴曲《广陵散》

浅析古琴曲《广陵散》

浅析古琴曲《广陵散》
广陵散是古琴曲中最受人们欢迎的曲调之一,它有悠久的历史,被尊为古琴曲中的经典作品。

它是一首抒情歌曲,歌颂诗人孟浩然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离别家乡,跋涉三百里到广陵来到贵族家中当贴身侍从的传奇故事。

这首曲调被认为把野性与柔情糅合在一起,寓意深刻,具有鲜明而独特的特点。

古琴曲《广陵散》一经问世,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赏,成为古琴曲的经典作品。

《广陵散》的作者是古代中国著名的琴家、作曲家和文学家关汉卿,写于大宋时期,被认为是古琴曲中的经典之作。

《广陵散》的曲式以六度模式结构为主,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曲式优美而富有变化,在演奏中具有浓郁的感情,给听众带来极高的艺术享受。

在技术上,《广陵散》着重强调琴弦的抚弹,音色的调整,拨弦的抚摸,音色的调整,拨弦的抚摸,拨弦的抚弹及其他有关技巧的运用,通过这些技巧,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广陵散》的主旋律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曲调变化及其情绪抒发都非常真实,曲中融汇了多种节奏,如“放舒、静止、轻柔、波折、张劲”等,曲调和谐,旋律优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广陵散》所表达的情感也很深刻,表现出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与离别之情。

他对家乡的亲切思念,深深地沉浸在广陵之都时的诗意情思,以及他的心情跌宕起伏的变化,都以抒情的形式完美地刻画在曲中。

《广陵散》不仅具有纯净的抒情情调,而且充满深刻的诗意。

这首曲子能够唤起人们执着不懈的梦想,勇敢面对挑战,坚定追求精神,充满励志意义。

总之,《广陵散》是古琴曲中经典之作,是一首抒情歌曲,它深刻地表达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令人感动,也让人感到欣慰和自豪。

它不仅装点着古代中国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感染着当今人们的思想,亦成为艺术文化的瑰宝。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乐四首赏析整理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乐四首赏析整理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乐四首赏析整理
本文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课外古乐四首赏析,以下是对每首古乐的简要赏析:
古乐一:《广陵散》
- 内容简介:《广陵散》是中国古代琴曲之一,流传较广。

以其曲调悠扬、音色深沉著称。

- 音乐特点:曲调婉转动听,琴音如流水潺潺,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 情感表达:表达了作者对广陵美景的赞美与思念之情。

古乐二:《梁祝》
- 内容简介:《梁祝》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题材的琵琶曲,被称为东方腔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 音乐特点:旋律优美动人,音符跌宕起伏,曲调表达了爱情的激情与苦闷。

- 情感表达:描绘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展现了深情的爱与不舍。

古乐三:《阳春白雪》
- 内容简介:《阳春白雪》是唐代琵琶曲,以描绘冬日白雪纷飞的景象为主题。

- 音乐特点:旋律清新明快,琴音轻柔悠扬,给人以冬日阳光的温暖感觉。

- 情感表达:通过音乐表达了对阳春白雪纷飞美景的赞美和对寒冷冬天温暖迎接的喜悦。

古乐四:《流水》
- 内容简介:《流水》是中国传统古琴曲,以描绘流水潺潺的景象为主题。

- 音乐特点:曲调流畅如流水,音符宁静安详,给人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 情感表达:通过音乐表达了对流水的静谧与宁静的赞美,传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希望这份文档能对你了解七年级下册课外古乐四首赏析有所帮助。

广陵散琴曲赏析

广陵散琴曲赏析

广陵散琴曲赏析
(原创版)
目录
1.广陵散的历史渊源
2.广陵散的演奏技巧与特点
3.广陵散的艺术价值与影响
4.广陵散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正文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源于古代广陵地区,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据史书记载,广陵散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成型于汉代,鼎盛于唐宋,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被誉为“琴曲之冠”,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琴师和音乐爱好者。

广陵散的演奏技巧与特点独具一格。

它采用中国传统乐器古琴演奏,音色空灵清幽,意境深远。

广陵散的曲调悠扬,旋律优美,节奏跌宕起伏,富有变化。

在演奏过程中,琴师需运用多种演奏技巧,如揉、捻、抹、勾等,以呈现出丰富的音色和情感。

这些特点使得广陵散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国古典音乐的瑰宝。

广陵散的艺术价值和影响不言而喻。

这首曲子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古琴四大名曲”之一。

它曾受到众多文人墨客的喜爱,如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白居易等都曾为其赋诗。

广陵散还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古琴流派和琴曲都受到它的启发和借鉴。

在现代社会,广陵散依然具有很高的传承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将广陵散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举办各类古琴比赛和音乐会等。

同时,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和古琴爱好者开始关注和学习广陵散,希望能够将这一千年古曲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魅力。

总之,广陵散作为中国古代音乐的瑰宝,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独特的演奏技巧和艺术价值,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广陵散古琴曲鉴赏

广陵散古琴曲鉴赏

广陵散古琴曲鉴赏1. 哎呀,说到《广陵散》这首古琴曲啊,就好像你走进了一片历史的迷雾,随风听见千年前的战鼓和马蹄声。

就像有人说,它就像一部古老的故事书,每一声拨弦都在叙述一段远去的传奇,好像你眼前出现了一位侠士,仗剑而立,风中衣袂飘飘。

2. 《广陵散》嘛,整个曲调听起来就像是一股奔涌的江水,激昂中带着一丝丝悲壮。

那种高山流水之间的气魄,让人觉得就像是目睹了一场壮烈的战役,听到了风声猎猎,看到剑影重重。

古琴的音色里带着凛冽的冷意,就像一把利剑划破了沉寂的夜空。

3. 听这曲子,就好比你在暮色里看到一位白衣剑客,他独自面对强敌,明知结局已定,却依然毫不退缩。

曲子开始时缓缓的引子,就像是他在默默思考,准备迎接挑战。

然后中间那些急促的音符就像是刀剑相击的声音,一下子把你带入了战斗的场景,那种紧张感真是扑面而来。

4. 有人说,《广陵散》是一曲决绝之歌,是阮籍在那种天下动荡、命运无常的背景下所表现的孤愤。

就好比你看一个人站在风中,眼里满是不可妥协的光芒,但他又无比孤独,仿佛所有人都离他而去,他却依旧不肯低头。

5. 这首曲子听到后半段,就像是波涛中的一只小船,随着风浪漂泊,经历了风雨的考验,最终却在波涛中沉没。

那份壮烈和悲情,是一种让人无法逃避的宿命感,好像你心里涌起了万千感慨,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6. 最后啊,《广陵散》其实就是一种态度——一种不肯顺从、不愿低头的态度。

就像一个人明知前路坎坷,命运多舛,却依然勇敢面对,没有妥协,没有屈服。

听完之后,你会感受到一种英雄迟暮的悲凉,但也会有一种敬佩,敬佩那份坚持和勇气。

7. 有时候,《广陵散》的旋律就像是一条蜿蜒的小路,带着你不断深入那个遥远的时代。

你仿佛能看到那些在黑暗中前行的人们,尽管看不到前方的光亮,但他们依旧坚定地走下去,那是一种不屈的精神。

8. 当琴声变得高亢激烈时,你会感受到一种如火山爆发般的情绪,好像所有压抑的情感在这一刻尽数喷发而出。

就像是一个人在极度愤怒和无奈中,不再压抑,选择了以自己的方式呐喊和抗争。

广陵散琴曲赏析

广陵散琴曲赏析

广陵散琴曲赏析摘要:1.广陵散简介2.广陵散的历史渊源3.广陵散的艺术特点4.广陵散的现代价值5.结论正文:【1.广陵散简介】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一首脍炙人口的琴曲,属于古琴音乐的范畴。

这首曲子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因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广陵散被誉为“琴曲之冠”,成为古琴音乐的瑰宝。

【2.广陵散的历史渊源】广陵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其创作者为古琴家俞伯牙。

后来,经过历代琴家的传承和发扬,广陵散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风貌。

其中,明朝著名琴家严天池对广陵散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注释,使之更为完善。

在古代,广陵散是文人雅士喜爱的琴曲,代表着一种精神追求和审美趣味。

【3.广陵散的艺术特点】广陵散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艺术特点:(1)旋律优美:广陵散的曲调悠扬、抒情,旋律线条流畅,富有变化。

它以一种独特的音乐语言传达了古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2)和声丰富:广陵散运用了多种和声技巧,如颤音、泛音、按音等,使音乐表现更加丰富多样,呈现出一种空灵、清幽的意境。

(3)节奏自由:广陵散的节奏较为自由,强调演奏者根据自身情感和理解发挥。

这使得广陵散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为琴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4.广陵散的现代价值】在现代社会,广陵散依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首先,广陵散作为古琴音乐的代表作品,对于研究我国古代音乐史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广陵散所体现的文人精神、审美趣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可以启发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和谐。

最后,广陵散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艺术修养也有着积极作用。

【5.结论】广陵散是我国古代一首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艺术内涵的琴曲,代表着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趣味。

广陵散琴曲赏析

广陵散琴曲赏析

广陵散琴曲赏析
《广陵散》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的古琴曲,又名《广陵止息》。

原为流行于广陵地区(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这首大型琴曲至少在汉代已经出现,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

据《琴操》中所载,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

聂政发誓为父报仇,但行刺失败,遂上泰山刻苦学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

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

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为免连累母亲,便毁容自尽。

《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谱前记云:“今予所取者,隋宫中所收之谱。

隋亡而入于唐,唐亡流落于民间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复入于御府。

经九百三十六年矣!”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有的以与故事相应的情节取名,乐曲所表现的情绪,与这个悲壮的传说也确有不少相通之处。

从音乐角度来赏析,《广陵散》以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展现了古代琴曲的魅力。

全曲结构严谨,音乐形象丰富,通过琴弦的吟猱、泛音、揉音等技巧,表现出深邃、悠远的意境。

在音乐表现力上,《广陵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既能体现激昂慷慨的情感,又能展示恬淡宁静的意境。

综合来看,《广陵散》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独特艺术价值和强烈感染力的古琴曲,无论是从音乐性还是文化内涵上,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赏析。

写广陵散的诗

写广陵散的诗

写广陵散的诗
原文:
《琴曲歌辞·广陵散》
作者: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一、衍生注释:
“广陵客”:指善弹琴之人。

“渌水”“楚妃”:皆为琴曲名。

二、赏析:
这首诗开篇营造出欢快的饮酒弹琴氛围。

月照乌飞、霜凄风入的环境描写,增添了一丝清冷。

琴音先起渌水,后弹楚妃,美妙至极,一声响起,万物皆静,足见琴音的魅力。

结尾表达诗人奉使千里,想要
从此归隐云山的心愿。

整首诗将琴音之妙与诗人心境相融合,意境深远。

三、作者介绍:
李颀,唐代诗人。

他擅长七言歌行,诗以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

其诗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四、运用片段:
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我与好友相聚。

屋内烛光摇曳,好友抚琴而奏,那琴音恰似李颀诗中所写“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仿佛
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美妙的音律之中。

我陶醉其中,忘却了一切烦恼,不禁感叹:这琴音怎不让人沉醉?。

三国时期音乐家嵇康《广陵散》古典名曲赏析

三国时期音乐家嵇康《广陵散》古典名曲赏析

三国时期音乐家嵇康《广陵散》古典名曲赏析中国古典音乐历经时代沧桑,依然在不知不觉中触动了我们的灵魂,在那亘古不变的太阳下,跨越时间、空间,其悠扬的回音正如钻石一样――依然经典、永恒、温馨、浪漫。

这里有有古筝、笛子、二胡、琵琶、大鼓等民族乐器演奏的中国古典名曲。

当音乐自您的音箱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您可以清楚地瞧到,在空气中流动的、就是山、就是水、就是叶落、就是冬雪、就是千古的生命里,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那就是您从未经历过的中国古典音乐之美。

中国音乐起于何时?这个问题颇难确定,据古籍所载,伏羲女娲时,已有“琴”,“瑟”、“箫”的发明。

这时的“琴”即就是现在所讲的“古琴”之前身。

围绕古琴所作的诗所发生的故事不计其数,有诗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有故事为“伯牙善鼓琴,钟子岂善听,子岂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可见琴声乃心声,古琴在国乐中占有极高的地位。

“筝”之渊源于“瑟”,与“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因其在春秋国之际流行于秦,故史称“秦筝”。

“筝”之音色华丽优美,明亮抒情,歌唱性强,善于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

今天我们将“琴”、“筝”并置,呈现在您的眼前,愿您能在悠悠琴声中,领略到华夏民族博大精神的文化渊源及厚重的艺术底蕴。

这里分享音乐大师嵇康音乐作品古筝赏析。

嵇康(公元224年-263年,一作公元223年-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自幼聪颖,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

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尤为喜爱老庄学说。

早年迎娶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拜官郎中,授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司马氏掌权后,隐居不仕,拒绝出仕。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因受司隶校尉钟会构陷,而遭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嵇康与阮籍等人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名列“竹林名士”之一。

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

浅析古琴曲《广陵散》

浅析古琴曲《广陵散》

浅析古琴曲《广陵散》
古琴曲《广陵散》是一首流传至今的古琴曲,它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代文人在宴会上欢聚一堂的气氛。

《广陵散》是一首古琴曲,其名称源于汉朝时期著名诗人苏轼的《江城子·除夜》中的“广陵散”一句。

《广陵散》以悠扬淡雅的曲调表达了宴会上宾客们的欢聚气氛,抒发了宾客们在宴会结束时的伤感情绪。

此曲的曲调节奏慢慢而优美,表现出宴会上宾客们欢聚一堂的宁静气氛。

《广陵散》由曲、词、弹三部分组成,曲调节奏慢慢而优美,弹奏技巧较为复杂,整首曲子以一种轻柔而温暖的旋律表现宴会上宾客们欢聚一堂的宁静气氛。

曲中弹奏的旋律优美动听,采用的技巧多样,令人耳目一新。

此曲的曲调慢而恬淡,节奏柔缓悠扬,表现出宴会结束时宾客们的伤感情绪,让人感受到宴会上的安静气氛,仿佛置身于宴会的现场。

《广陵散》是一首流传至今的古琴曲,它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代文人在宴会上欢聚一堂的气氛,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当时宾客们在宴会结束时的伤感情绪。

只要我们聆听这首曲子,就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在宴会上欢聚一堂的悠扬氛围,从而获得一种深刻而持久的艺术享受。

《广陵散》赏析

《广陵散》赏析

《广陵散》赏析一、《广陵散》背后的故事由于《广陵散》的内容、结构、曲风、韵律等各方面的音乐元素都与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有着深刻而本质的关联,所以在对其曲本身作阐述和分析之前,我选择了先对其历史进行追溯。

《广陵散》一曲,渊源已久。

东汉末至三国时,《广陵散》已在流行。

汉应璩(190~252)与刘孔才的书信中言及“听广陵之清散”。

魏嵇康的《琴赋》中提到的琴曲亦有《广陵止息》。

据《战国策》及《史记》中记载: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宰相侠累有宿仇,而聂政与严仲子交好,他为严仲子而刺杀韩相,体现了一种“士为知已者死”的情操。

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神奇秘谱》关于此曲的标题就是源于这个故事。

东汉蔡邕的《琴操》也谈到与该曲相关的历史故事:战国时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超过了工期还没有完成,就被韩王下令杀害了。

当时聂政还未降生,当他长大成人后,就问母亲:“父亲在哪里?”母亲就告诉了他父亲的遭遇。

聂政自此立下为父报仇、刺死韩王的誓愿。

首次行刺不成,聂政逃到泰山,向一个仙人学琴,历时十年。

因怕被人认出,他“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并击落满口牙齿。

重归韩国的聂政,已练成绝艺,弹起琴来,观者成行,马牛止听。

消息传到爱好听琴的韩王耳中,他马上召聂政进宫弹琴。

聂政将刀藏入琴中,当韩王聚精会神听琴时,拔出刀来,刺死韩王。

按当时的规定,杀君之罪,当诛九族。

聂政恐祸及母亲,就拿刀自毁其面,断其形体,所以无人知道刺客是谁。

后统治者将聂政暴尸于街市,重金悬赏。

一天,有位妇人抱着聂政的尸体哭道:“他就是聂政啊!为父报仇,知道要牵累母亲,所以才自毁其容。

我怎能为保一区区女子之身,而不宣扬我儿子的英名呢?”哭着哭着,因冤结陷塞绝脉而死。

尽管史学家们对其背后的历史故事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是一曲歌颂古代义士的悲歌,是浩如烟海的古代琴曲中最富有斗争性的一首。

而这种斗争性和悲壮的情感基调,正是我们赏析这首名曲的基础和归宿。

二、《广陵散》的结构和内容《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朱权《神奇秘谱》,共有四十五段,分为六大部分,即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

赏析《广陵散》

赏析《广陵散》


欣 赏 《 广 陵 散 》
工 尺 谱

赏 析 《 广 陵 散 》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一 般的看法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聂政刺韩 王》主要是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 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 《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 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 分。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 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 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划了 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 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 的正声主调, 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 正声 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体用。乱声主调则多用 于乐段的结束,它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 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 《广陵散》的旋律 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 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 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或许嵇康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 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 厚的感情。
《 广 陵 散 》 的 演 奏 者
景《 广 陵 散 》 的 创 作 背
嵇康灯下弹琴,忽有一人长丈余,著黑衣革带, 熟视之。乃吹火灭之,曰:“耻与魑魅争光。”尝行, 去路数十里,有亭名月华。投此亭,由来杀人。中散 (嵇康字)心中萧散,了无惧意。至一更,操琴先作诸 弄,雅声逸奏,空中称善。中散抚琴而呼之:"君是 何人?”答云;“身是故人,幽没于此,闻君弹琴, 音曲清和,昔所好,故来听耳。身不幸非理就终,形 体残毁,不宜接见君子。然爱君之琴, 要当相见, 君勿怪恶之。君可更作数曲。”中散复为抚琴击节日: “夜已久,何不来也?形骸之间,复何足计?”乃手击 其头曰:“闻之奏琴,不觉心开神悟,况若暂生。” 邀与共论音声之趣,辞甚清辨,谓中散曰:“君试以 琴见与。” 乃弹《广陵散》,便从受之,果悉得。 中散先所受引,殊不及。与中散誓:不得教人。天明 语中散:“相遇虽一遇于今夕,可以远同千载。于此 长绝,不能怅然。” ——《太平广记》三百十七引《灵鬼志》

《广陵散》赏析(十大古乐之4)

《广陵散》赏析(十大古乐之4)

《广陵散》赏析(十大古乐之4)《广陵散》赏析 (十大古乐之4)《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这首琴曲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该谱《广陵散》序称此曲谱为“隋宫中所收之谱”,可以推断是一首相当古老的琴曲。

关于这首琴曲的来历,现存文献中有一些记载。

李善《文选》注提到魏应璩《与刘孔才书》中有“听《广陵》之清散”之句;西晋傅玄的《琴赋》中有“马融谭思于《止息》”句;嵇康《琴赋》也提到前人所作琴曲《广陵止息》。

甚至在《碣石调?幽兰》谱后所列琴曲名中,也明确记有以《广陵止息》为全名的琴曲。

可见,《广陵散》并非嵇康所作,而是汉魏时期已经流传的琴曲。

据《乐府诗集》卷四十一“楚调”解题,汉魏相和大曲中的器乐曲(但曲)中,就有《广陵散》。

如果将今存《广陵散》谱的曲体结构与相和大曲的结构相比较,可以发现《广陵散》的序(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三大部分,尚保留着相和大曲的三部结构。

而今存《广陵敬》谱最后的“后序”八段,原是独立曲段,汉魏时《广陵散》之所以称为《广陵止息》,就是因为《止息》段与前面的“序一正声一乱”部分,构成了“二曲合套”的结构。

《神奇秘谱》引《琴书》称袁孝尼偷听嵇康弹《广陵散》,“止得三十三拍,后孝尼会《止息》意,续成八拍”。

而今日所存《广陵散》谱的“后序”八段的第一段标题,就是“会止息意”(另,“小序”三段又名“止息”)。

这就是《广陵散》在汉魏时是以《广陵止息》为名的原因。

当然,今存《广陵散》琴谱,已经过历代琴人的加工,非汉魏原貌。

此曲的曲情和作者是一千多年来争论的焦点。

一说是根据《唐书?韩滉传》,认为是嵇康自己创作,影射王凌、毋丘俭等四人先后在广陵对司马昭的策反,一说是根据《晋书?嵇康传》,认为是嵇康从古人学来的,内容是描写“聂政刺韩王(或韩相)”故事。

相传,嵇康曾游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

至半夜时分,忽然有客诣之,称是古人,并与嵇康共谈音律。

后索琴弹奏,乃《广陵散》,其“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

古琴曲广陵散赏析及演奏视频

古琴曲广陵散赏析及演奏视频

古琴曲广陵散赏析及演奏视频《广陵散》是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因此赏析此乐曲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介绍一下古琴曲《广陵散》赏析的相关内容吧!古琴曲《广陵散》赏析《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的古琴曲。

根据刘东升的《中国音乐史略》,《广陵散》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

据说,《广陵散》这一旷世名曲,因聂政刺韩相而缘起,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绝世。

因而古曲《广陵散》的背后,实际上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

《广陵散》的各曲段分为井里(聂政故乡)、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峻迹、微行,与聂政刺杀韩相的整个过程大致相切合。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中记载,聂政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勇士。

当时韩国大臣严遂(字仲子)与韩相韩傀(字侠累)产生了仇隙。

严仲子花重金试图收买聂政去刺杀侠累。

聂政原本为一市井“屠狗辈”,因要赡养老母,故拒绝了严仲子的厚礼。

后来聂政的母亲离世,聂政在安葬母亲之后,对严仲子说自己本来是市井之徒,而严仲子作为“诸侯之卿相”,不远千里,驱车前来以重金邀请。

此番礼遇,聂政自然要回报,因此他“将为知己者用”,誓死报答严仲子。

严仲子说自己的仇人是韩相侠累。

他一直想请刺客去刺杀侠累。

但侠累是韩国国君的叔父,宗族盛多,周围防卫森严,恐不易得手。

聂政随即答应了严仲子的请求。

聂政仗剑只身前往韩国邑都。

到了邑都后韩相侠累正在府中。

侠累虽然有大量侍卫层层保护,但聂政还是如探囊取物般刺杀了侠累。

《史记》中只用了简略的语言描述了惊心动魄的刺杀场面,“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

聂政大呼不止,又连杀数十人。

聂政最后把剑指向了自己,割面,剜眼,剖腹。

聂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有人认出自己而连累严仲子。

后聂政被暴尸于市,可无人认得他。

韩国国君以百金悬赏提供线索的人。

古琴曲《广陵散》的传说后来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有刺客刺杀了韩相而被暴尸街头,就怀疑是自己的弟弟聂政所为,于是聂荣立即动身到韩国去探询究竟。

音乐欣赏——《广陵散》赏析

音乐欣赏——《广陵散》赏析

《广陵散》赏析若是时光可以倒转,那就追溯到东汉末期,若是情感可以重新复原,那就追忆到聂政刺韩。

或许,人们只熟知荆轲刺秦,知晓他的决绝,悲痛他的悲痛,甚至对那首“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感慨万千,纵使最后他的失败,却也造就了他流传千古的美名。

可是,这世上,若为帝王,谁人又不会担忧天天的暗杀,日日的刺杀呢,聂政不比荆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远比荆轲要柔弱淡雅的多,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他的剑便是琴,十年磨一琴,我曾想问,既然报仇,为何不以十年的苦练剑术换取最后的一搏,却要以如此淡雅的方式来以卵击石,可是,最后他却胜了,胜在了那份淡而处之的态度,他将他所有锋利的凤毛菱角全部磨去,可想而知,十年,夜夜磨心,那种撕心裂肺的疼,一忍便忍了十年。

这样一个隐忍于世的人,他的情感到底寄于在了哪里,或许,也就只有那把琴了,五弦,十年,又有那怎样的情感才能奏出后人引以为绝响的乐曲——《广陵散》,它的不羁,它的狂放,就连宋代大儒朱熹也曾愤然指斥:“其声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意。

”可是,这本就是一曲弑君曲,既然弑君何来和平一说,又何来凌君之意,难道您要在别人杀了您的生身父亲之后,依旧忍气吞声,毫无怨言,那怕是这人是无心的了,哪怕君王又如何,弑父之仇怎可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放下,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我做不到,我想就怕是朱熹本人也是做不到的吧,若还是真做到了,我亦无话可说。

《广陵散》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引子、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

全曲的主体情绪显得激昂、愤慨。

贯穿于“正声”和“乱声”部分。

小序和大序部分则在较平稳的气氛中,初听,真是不觉得有丝毫激昂打斗的混乱感,倒是多一分淡雅的味道,不似《十面埋伏》般的一出曲声,便先声夺人,处处危机,又不似《高山流水》般倾泻而出,旨在山水,不在世俗,或许,它仅仅只是在叙述,叙述自己的故事,就如他潜心在琴,苦练十年日复一日磨掉自己的棱角,淡雅的抚琴罢了,纵使偶尔回想起那曾不堪的往事,痛苦的回忆,也只得深深埋藏在心里,这种隐忍的恨,只待最后的那一触即发,这正是为了布置正声和乱声的主调旋律的雏形。

广陵散琴曲赏析

广陵散琴曲赏析

广陵散琴曲赏析
摘要:
1.广陵散简介
2.广陵散的历史渊源
3.广陵散的演奏技巧
4.广陵散的艺术价值
5.广陵散的当代传承
正文:
【广陵散简介】
广陵散,又称《广陵止息》,是一首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琴曲。

作为中国古典音乐的瑰宝,广陵散代表着古琴音乐的高峰,成为后世琴人传颂不衰的艺术杰作。

【广陵散的历史渊源】
广陵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其雏形为当时的“士志于琴”的琴歌。

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广陵散在唐代达到了成熟的艺术高度。

唐代著名琴师颜师古将广陵散定型为十大段落,成为流传至今的版本。

【广陵散的演奏技巧】
广陵散的演奏技巧丰富多样,融汇了古琴音乐的韵律、节奏、音色等诸多要素。

演奏广陵散要求琴师具备深厚的功底和技艺,通过双手指法的细腻运用,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广陵散的艺术价值】
广陵散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广陵散是中国古代音乐的瑰宝,对于研究古代音乐史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广陵散独特的演奏技巧,为古琴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最后,广陵散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广陵散的当代传承】
尽管历史悠久,但广陵散在当代依然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

在众多琴师的努力下,广陵散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通过举办古琴音乐会、讲座等活动,广陵散的魅力得以传播给更多人,使其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总之,广陵散作为一首传世琴曲,无论在历史渊源、演奏技巧还是艺术价值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广陵散琴曲赏析

广陵散琴曲赏析

广陵散琴曲赏析【原创实用版】目录1.广陵散简介2.广陵散的历史渊源3.广陵散的艺术特色4.广陵散的现代传承与发扬5.结论正文【广陵散简介】广陵散,又称《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一首脍炙人口的琴曲,属于“古琴”音乐范畴。

它的名字源于古代的广陵地区,即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一带。

这首琴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了中国古琴音乐的瑰宝。

【广陵散的历史渊源】广陵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其源头可说是古代的“士”阶层,这些文人雅士擅长弹琴、操琴,以抒发情怀。

到了汉代,广陵散逐渐流传开来,成为宫廷音乐的一部分。

唐代是广陵散的鼎盛时期,众多文人墨客争相演奏,使得广陵散在当时的音乐界具有极高的地位。

宋代以后,广陵散逐渐式微,但仍被视为古琴音乐的经典之作。

【广陵散的艺术特色】广陵散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严谨:广陵散的曲式结构严谨,具有明显的起承转合,富有变化。

它以优美的旋律、独特的节奏和丰富的表情,展现了音乐的韵律美。

2.意境深远:广陵散所表现的意境深远,既有抒发壮志豪情的气魄,又有婉约柔美的诗情画意。

它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使听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3.技巧丰富:广陵散的演奏技巧丰富多样,包括吟、猱、绰、注等,这些技巧使得琴曲更具表现力,同时也为演奏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广陵散的现代传承与发扬】时至今日,广陵散依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为了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许多古琴演奏家和音乐家都致力于广陵散的研究和推广。

通过举办音乐会、讲座等活动,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到广陵散的魅力。

此外,一些音乐学院还将广陵散列入教学大纲,培养新一代的古琴演奏人才,使得这一古老的琴曲得以薪火相传。

【结论】广陵散作为中国古琴音乐的经典之作,不仅见证了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变迁,更承载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广陵散曲子欣赏

广陵散曲子欣赏

广陵散曲子欣赏一、广陵散是啥广陵散可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一首曲子呢。

它的名气可大啦,就像那种超级巨星一样,在音乐的历史长河里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传说这曲子背后还有故事呢,有人说和聂政刺杀韩王有关,这就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又酷炫的面纱。

二、广陵散的旋律这曲子的旋律很有特点。

它不是那种温温柔柔的小曲儿,而是充满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

有时候听起来就像有千军万马在奔腾,那种节奏的强烈感能让你的心跳都跟着加速。

但有时候呢,又会有很悠扬的段落,就像在讲述一个古老而又动人的故事,每个音符都好像带着感情似的。

三、广陵散的演奏乐器广陵散主要是用古琴演奏的哦。

古琴这东西可讲究了,它的音色那叫一个独特,深沉又悠远。

当用古琴弹奏广陵散的时候,就好像是人和琴合为一体,在倾诉着古老的传说和情感。

每一根琴弦的震动,都像是在诉说着曲子的灵魂。

四、广陵散的文化意义在古代,广陵散可不仅仅是一首曲子。

它代表了当时的音乐文化的高峰,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审美和情感。

在现代呢,它也是我们了解古代音乐文化的一把重要钥匙。

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音乐世界的大门,我们可以透过这首曲子去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而且啊,它还对后世的音乐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很多现代的音乐作品里都能找到广陵散的影子,只不过是换了一种现代的方式来呈现。

五、广陵散的欣赏方式1. 安静的环境听广陵散的时候,一定要找个安静的地方。

最好是那种周围没有什么嘈杂声音的角落,比如在自己的小书房里,拉上窗帘,点上一盏小台灯,让自己完全沉浸在曲子的世界里。

这样你才能更好地捕捉到每一个音符的微妙变化。

2. 了解背后的故事在听之前,先去了解一下广陵散背后的故事。

知道了聂政的英勇事迹,再去听曲子,你就会发现那些旋律里好像都有了画面感。

每一段音乐都像是在描绘故事中的一个场景,这样听曲子就会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深度。

3. 多听几遍广陵散不是那种听一遍就能完全理解的曲子。

要多听几遍,每一遍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嵇康广陵散赏析

嵇康广陵散赏析

嵇康广陵散赏析《广陵散》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首大型琴曲,是中国音乐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鼓琴曲,嵇康在临死前弹奏这首曲子,让《广陵散》被人们所知道。

嵇康除了在文学上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研究魏晋时期的资料,在音乐上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嵇康从小喜欢音乐,对音乐有特别的感应能力,在乐器演奏上有极高的天赋。

说嵇康在联系弹琴的时候几乎是无师自通。

嵇康对于琴和琴曲的嗜好,让人们对他产生了种种猜测,嵇康也伴随着他的音乐给后人留下一段段美丽的传说。

嵇康有一张非常名贵的琴,为了这琴,他把自己的家业卖了,向尚书令讨了一块玉,把玉切成薄片镶在琴上,嵇康对这张琴十分热爱,日夜守护者它,有一次,嵇康的好友山涛开玩笑,在嵇康睡觉的时候说要剖琴,嵇康用生命相威胁,才让爱琴逃过一劫。

嵇康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琴曲,可以看出嵇康的影响力有多大。

传说有人看到嵇康晚上的时候到山上采药,冬天的时候用长发保暖,夏天的时候就用编稻草当衣服,正是因为嵇康这种表现,那种不拘小节的洒脱,让他在音乐上被越来越多的人注意。

嵇康弹奏的《广陵散》是嵇康加工而成的曲子,在长期的流传中,就像民歌一般影响着人们,正是因为嵇康在临死前弹奏了这首《广陵散》这样有名的乐曲才被人们知道,嵇康的名字也一直与《广陵散》联系在一起。

嵇康晚上住在仙台,游山玩水一天之后,正准备好好休息放松一下的嵇康,突然听见在山谷的深处传来悠悠扬扬的琴声,嵇康觉得很好奇,大半夜的为什么会有在弹琴,而且琴声又透出如此孤寂的味道,让人想要知道这个弹琴的人。

不如我去拜访一下这位在深夜弹琴的音乐家,于是嵇康就决定放弃休息,他随着声音一路走去,来到一家茅草屋前,远远的就看见屋内有一盏孤灯,在风中摇曳着辉光,想必就是这家了。

越走越近,琴声的悠扬越加让嵇康欲罢不能,他迫切的想要见到这位弹琴的乐师。

走进茅草房,嵇康轻叩房门,主动报上姓名,一个美丽的女子从屋内走出来,伴随着一股淡淡的香气,眼前这位谜一样的女子让嵇康心中充满疑虑,他有太多问题想要向面前这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弄清除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陵散》赏析
若是时光可以倒转,那就追溯到东汉末期,若是情感可以重新复原,那就追忆到聂政刺韩。

或许,人们只熟知荆轲刺秦,知晓他的决绝,悲痛他的悲痛,甚至对那首“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感慨万千,纵使最后他的失败,却也造就了他流传千古的美名。

可是,这世上,若为帝王,谁人又不会担忧天天的暗杀,日日的刺杀呢,聂政不比荆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远比荆轲要柔弱淡雅的多,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他的剑便是琴,十年磨一琴,我曾想问,既然报仇,为何不以十年的苦练剑术换取最后的一搏,却要以如此淡雅的方式来以卵击石,可是,最后他却胜了,胜在了那份淡而处之的态度,他将他所有锋利的凤毛菱角全部磨去,可想而知,十年,夜夜磨心,那种撕心裂肺的疼,一忍便忍了十年。

这样一个隐忍于世的人,他的情感到底寄于在了哪里,或许,也就只有那把琴了,五弦,十年,又有那怎样的情感才能奏出后人引以为绝响的乐曲——《广陵散》,它的不羁,它的狂放,就连宋代大儒朱熹也曾愤然指斥:“其声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意。

”可是,这本就是一曲弑君曲,既然弑君何来和平一说,又何来凌君之意,难道您要在别人杀了您的生身父亲之后,依旧忍气吞声,毫无怨言,那怕是这人是无心的了,哪怕君王又如何,弑父之仇怎可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放下,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
过,我做不到,我想就怕是朱熹本人也是做不到的吧,若还是真做到了,我亦无话可说。

《广陵散》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引子、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

全曲的主体情绪显得激昂、愤慨。

贯穿于“正声”和“乱声”部分。

小序和大序部分则在较平稳的气氛中,初听,真是不觉得有丝毫激昂打斗的混乱感,倒是多一分淡雅的味道,不似《十面埋伏》般的一出曲声,便先声夺人,处处危机,又不似《高山流水》般倾泻而出,旨在山水,不在世俗,或许,它仅仅只是在叙述,叙述自己的故事,就如他潜心在琴,苦练十年日复一日磨掉自己的棱角,淡雅的抚琴罢了,纵使偶尔回想起那曾不堪的往事,痛苦的回忆,也只得深深埋藏在心里,这种隐忍的恨,只待最后的那一触即发,这正是为了布置正声和乱声的主调旋律的雏形。

正声就开始突出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他虽不如荆轲般刚毅,可是他的不屈的,他的坚毅又低于得了何人,不是不恨,不是不忿,只是未到时候罢了。

殆尽,全曲欣赏至此,才恍然它不愧是一曲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

那样繁杂错落的曲声咄咄逼人,展现的正是那惊心动魄的场景,即“纷披灿烂,戈矛纵横”的战斗气氛。

随后音乐又表现出壮阔豪迈、“怫郁慷慨”的气氛,那是一种最后的诀别,我一直都认为,聂政是淡雅的,可他的淡雅,是表现与人前的,他虽淡雅,并不代表着他就懦弱,若是真
当懦弱,便不会有那样的隐忍,更不会还那样的勇气在事成之后自毁容貌而自尽,他是有节气的,他的坚毅在他的骨血里,他将他的棱角指向了自己,圆润的一面给向了世人,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性格,才得以成功的最后一刺吧。

其实,当我初次听说《广陵散》时,并不是因为聂政刺韩,而是因为一个人,一个让我真正觉得可以把不羁,把洒脱发挥的淋漓尽致的一个人,是一个我都会觉得《广陵散》就是他,他就是《广陵散》的错觉,此人便是嵇康。

了解嵇康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的这样一位才子。

竹林七贤,他为首,纵使到最后原本可以一同饮酒作乐,风花雪月的七人,一个个相继离去,要说他不痛心那是不可能的,他或许不怪他的同伴,他只怪这肮脏的世俗,或许这也正是到最后,他会选择决绝离去,而不是同流合污的最终原因。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中记载,“嵇中散(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

”众所周知,《广陵散》是一曲最不和平,又是最欺君的乐曲,嵇康之所以在临死之际选择此曲,心境可想而知,他自己亦也是知道的,才会说出:“《广陵散》于今绝矣。

”这般决绝的话,或许,他是认定了此生后世再也不会有如他这般的人儿。

的确,现如今,我们所听到的《广陵散》也不过是经过了改变的,原味早已埋葬在
了几千年前,那般决然的意志,淡雅的心性,早已不复存在。

世人存留《广陵散》,或许更多的只是为了留存它的故事,它的精神,以及它的不朽传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