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陵散》赏析

若是时光可以倒转,那就追溯到东汉末期,若是情感可以重新复原,那就追忆到聂政刺韩。或许,人们只熟知荆轲刺秦,知晓他的决绝,悲痛他的悲痛,甚至对那首“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感慨万千,纵使最后他的失败,却也造就了他流传千古的美名。可是,这世上,若为帝王,谁人又不会担忧天天的暗杀,日日的刺杀呢,聂政不比荆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远比荆轲要柔弱淡雅的多,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他的剑便是琴,十年磨一琴,我曾想问,既然报仇,为何不以十年的苦练剑术换取最后的一搏,却要以如此淡雅的方式来以卵击石,可是,最后他却胜了,胜在了那份淡而处之的态度,他将他所有锋利的凤毛菱角全部磨去,可想而知,十年,夜夜磨心,那种撕心裂肺的疼,一忍便忍了十年。这样一个隐忍于世的人,他的情感到底寄于在了哪里,或许,也就只有那把琴了,五弦,十年,又有那怎样的情感才能奏出后人引以为绝响的乐曲——《广陵散》,它的不羁,它的狂放,就连宋代大儒朱熹也曾愤然指斥:“其声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意。”可是,这本就是一曲弑君曲,既然弑君何来和平一说,又何来凌君之意,难道您要在别人杀了您的生身父亲之后,依旧忍气吞声,毫无怨言,那怕是这人是无心的了,哪怕君王又如何,弑父之仇怎可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放下,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

过,我做不到,我想就怕是朱熹本人也是做不到的吧,若还是真做到了,我亦无话可说。《广陵散》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引子、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全曲的主体情绪显得激昂、愤慨。贯穿于“正声”和“乱声”部分。小序和大序部分则在较平稳的气氛中,初听,真是不觉得有丝毫激昂打斗的混乱感,倒是多一分淡雅的味道,不似《十面埋伏》般的一出曲声,便先声夺人,处处危机,又不似《高山流水》般倾泻而出,旨在山水,不在世俗,或许,它仅仅只是在叙述,叙述自己的故事,就如他潜心在琴,苦练十年日复一日磨掉自己的棱角,淡雅的抚琴罢了,纵使偶尔回想起那曾不堪的往事,痛苦的回忆,也只得深深埋藏在心里,这种隐忍的恨,只待最后的那一触即发,这正是为了布置正声和乱声的主调旋律的雏形。正声就开始突出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他虽不如荆轲般刚毅,可是他的不屈的,他的坚毅又低于得了何人,不是不恨,不是不忿,只是未到时候罢了。殆尽,全曲欣赏至此,才恍然它不愧是一曲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那样繁杂错落的曲声咄咄逼人,展现的正是那惊心动魄的场景,即“纷披灿烂,戈矛纵横”的战斗气氛。随后音乐又表现出壮阔豪迈、“怫郁慷慨”的气氛,那是一种最后的诀别,我一直都认为,聂政是淡雅的,可他的淡雅,是表现与人前的,他虽淡雅,并不代表着他就懦弱,若是真

当懦弱,便不会有那样的隐忍,更不会还那样的勇气在事成之后自毁容貌而自尽,他是有节气的,他的坚毅在他的骨血里,他将他的棱角指向了自己,圆润的一面给向了世人,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性格,才得以成功的最后一刺吧。其实,当我初次听说《广陵散》时,并不是因为聂政刺韩,而是因为一个人,一个让我真正觉得可以把不羁,把洒脱发挥的淋漓尽致的一个人,是一个我都会觉得《广陵散》就是他,他就是《广陵散》的错觉,此人便是嵇康。了解嵇康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的这样一位才子。竹林七贤,他为首,纵使到最后原本可以一同饮酒作乐,风花雪月的七人,一个个相继离去,要说他不痛心那是不可能的,他或许不怪他的同伴,他只怪这肮脏的世俗,或许这也正是到最后,他会选择决绝离去,而不是同流合污的最终原因。《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中记载,“嵇中散(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众所周知,《广陵散》是一曲最不和平,又是最欺君的乐曲,嵇康之所以在临死之际选择此曲,心境可想而知,他自己亦也是知道的,才会说出:“《广陵散》于今绝矣。”这般决绝的话,或许,他是认定了此生后世再也不会有如他这般的人儿。的确,现如今,我们所听到的《广陵散》也不过是经过了改变的,原味早已埋葬在

了几千年前,那般决然的意志,淡雅的心性,早已不复存在。世人存留《广陵散》,或许更多的只是为了留存它的故事,它的精神,以及它的不朽传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