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透明与不透明》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透明与不透明》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透明与不透明》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奇妙的光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主要内容是关于光的透明和不透明性质的知识。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将了解物体的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探索光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也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其他物体的透明与不透明特性,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特点。

- 掌握光在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观察和实验过程。

-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促进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 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特点。

- 光在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光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对光的一些基本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获取信息。

但是,他们在理解光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式和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一些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物体的注意和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图片上的玻璃、水杯、石头和木块,然后提问学生: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光在这些物体中是怎样传播的吗?2. 观察实验-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选择一个透明物体(如玻璃、水杯)和一个不透明物体(如石头、木块)。

- 学生用手遮挡住光源,观察光在物体中的传播情况,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 学生可以讨论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特点,并思考光在这些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3. 实验结果分享和总结- 学生小组之间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通过口头交流或展示实验记录。

4.11《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4.11《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1.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透明与不透明物质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0.透明与不透明物质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透明物质常用于观察实验现象,不透明物质常用于遮挡实验现象。
课后作业
1.请用透明和不透明物质的特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物品的用途。例如,为什么窗户使用玻璃而不是木头?
2.请列举五种透明物质和五种不透明物质,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特点。
3.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不同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光线的透过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2.鼓励学生分享学习透明与不透明物质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1.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透明与不透明物质的内容,强调透明与不透明物质的重点和难点。
2.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1.根据本节课学习的透明与不透明物质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1.介绍与透明与不透明物质相关的拓展知识,如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如新型透明材料的研究。
情感升华:
1.结合透明与不透明物质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板书设计
①透明物质的特点:光线能够完全穿透,如玻璃、水、空气等。

二年级上册科学《透明与不透明》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透明与不透明》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透明与不透明》教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透明与不透明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一些典型的物体,发现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不同透明程度材料的作用与运用。

3、体会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知道有些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并能分别说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材料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了解光照到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上,分别会产生什么现象。

教学准备:透明玻璃片、毛玻璃片、瓷砖片、不同透明度的灯泡以及线路和其他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透明的,哪些物体是半透明的,还有哪些物体是不透明的。

这些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玻璃、毛玻璃和瓷砖。

)同学们,这三种物体大家认识吗?大家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在这三种物体中,玻璃是透亮的,毛玻璃是半透亮的,而瓷砖是不透亮的。

3、引导学生了解什么叫透明,什么叫不透明?像玻璃这种物体,能透光的,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外面的,我们称之为透明物体。

而不透光的物体,就叫不透明物体。

介于透明和不透明之间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半透明物体。

4、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半透明的,有些却是不透明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

研究这些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5、板书课题:11、透明与不透明学生齐读课题。

二、根据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给物体分类1、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带一些东西到学校来,大家带来了吗?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拿出来,摆放在桌子上。

2、大家带来的这些物体,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不透明的,下面请大家来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用透亮与不透亮的标准,给这些物体分分类,看看哪些物体可以归为透亮的一类,哪些物体可以归为不透亮的一类,而哪些物体介于透亮与不透亮之间,归为半透亮的一类。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和区分透明与不透明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关于透明与不透明的定义及特点;另一部分是通过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区分透明与不透明物体。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充满好奇心。

但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可能对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区分透明与不透明物体。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区分透明与不透明物体。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运用实验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巩固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透明与不透明的物体,如玻璃、塑料、纸张等。

2.准备实验材料,如透明容器、不透明容器、水、彩笔等。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透明与不透明的物体,如玻璃、塑料、纸张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物体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有些物体我们可以看到里面的内容,称之为透明物体;有些物体我们看不到里面的内容,称之为不透明物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并解释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

同时,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如将透明容器装水,不透明容器装水,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8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8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透明与不透明的物体,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体验和理解这一概念。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没有明确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这一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区分透明与不透明的物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和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区分透明与不透明的物体。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

2.观察法: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和总结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

3.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体验。

4.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生活中的透明和不透明物品,如玻璃、塑料、纸张等。

2.学生准备:学生自带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杯子、玩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透明和不透明物品,如玻璃、塑料、纸张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你们能找出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吗?2.呈现(10分钟)教师让学生自带的物品进行观察和分类,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分开。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用自带的物品进行透明与不透明的实验,如透过玻璃看字、透过塑料变形等。

11.透明与不透明-苏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1.透明与不透明-苏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1.透明与不透明-苏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透明和不透明。

2.能够将物品按照透明和不透明进行分类。

3.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区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

2.分类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a. 教学内容1.透明和不透明的定义及区别;2.物品的透明和不透明性质;3.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的实际应用。

b.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利用各种透明、不透明物品的例子来让学生认识这两种物品及其特点;2.观察实验法: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通过观察透明和不透明物品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来深入了解其特性;3.分组讨论法: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和认识,分组讨论透明、不透明的物品及其应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物品的区别和差异。

四、教学过程安排时间教学内容方法5分钟导入教师利用各种透明、不透明物品,为学生展示透明和不透明的差异;10分钟概念讲解通过差异性语言、图片内容来分别阐述透明和不透明的定义与区别;20分钟实验讨论小组分别进行透明、不透明物品相关实验,观察实验结果,讨论两种物品的特性;10分钟总结整体回顾学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透明、不透明的认识,拓宽学生的应用思考;5分钟作业布置发放作业,并且要求学生下节课认真回答作业问题;五、教学评估1.学生进行实验时是否能清楚分辨透明、不透明的物品;2.学生能否根据自身的认知,对透明、不透明物品做出简单的分类讨论;3.学生是否能够根据自身的认知,认真回答作业和课堂提问。

六、教学环节延伸1.视频观看:让学生观看与透明、不透明物品相关的视频,加深对其特性的理解;2.实地观察:带学生出校进行透明、不透明物品的实地考察,并记录物品的相关特点;3.艺术创作:让学生绘制透明、不透明物品的图像,以了解它们的不同之处。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透明与不透明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例子。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科学探究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但对于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

2.观察和实验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感知其特点。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透明与不透明的性质。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4.生活实例法:让学生举例说明透明与不透明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透明与不透明物体的生活图片和实验材料。

2.教学课件。

3.分组讨论的表格。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透明和不透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透明的玻璃、水杯和不透明的木头、纸张等。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性质。

然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将透明的水杯和不透明的小球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现象。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透明与不透明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实验结束后,各组分享实验结果。

4. 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透明和不透明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举例说明,如透明的水杯可以看见里面的内容,不透明的木头可以用来做桌子等。

小学科学11《透明与不透明》(教案)

小学科学11《透明与不透明》(教案)

小学科学11《透明与不透明》(教案)透明与不透明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透明和不透明是指光线是否能穿透物体。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透明和不透明的特征。

3. 学生能够使用不透明材料遮挡光线,探索光线穿透的条件。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透明杯、玻璃板、纸板、不透明杯、手电筒、不透明物体等。

2. 实验材料:水、油、砂糖等。

教学步骤:引入: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透明杯和一个不透明杯,并询问学生这两个杯子有什么不同。

2. 学生观察后,提出透明杯可以看见里面的物体,而不透明杯则看不见。

实验一:透明杯和不透明杯1. 教师给每组学生发放一个透明杯和一个不透明杯。

2.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透明杯和不透明杯的特点,完成以下实验要求:a) 描述透明杯和不透明杯的外观特征。

b) 用手电筒照射透明杯和不透明杯的底部,观察光线的穿透情况。

c) 总结透明杯和不透明杯的区别,以及光线在其中的表现。

实验二:探究不同材料的透明和不透明1. 教师展示一些材料,如玻璃板、纸板、塑料袋等,并询问学生这些材料是不是透明的。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以下材料的透明和不透明特征:a) 透明材料(如玻璃板、塑料袋等):能否看见通过它的物体。

b) 透明材料里放置不同物体时,观察其对光线的影响程度。

c) 不透明材料(如纸板、木块等):能否看见通过它的物体。

实验三:探究物体透明的条件1. 教师给每组学生发放一个不透明物体,如砂糖、酱油瓶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不透明物体对光线的遮挡情况,并思考以下问题:a) 不透明物体遮挡光线的效果如何?b) 如果在透明物体(如透明杯)里放入不透明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学总结: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透明和不透明的概念,并回顾实验的观察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光线在透明和不透明物体中的表现,以及物体透明的条件。

3.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问题,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索。

拓展思考:1.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更多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并总结不同物体的特点。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说课稿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说课稿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透明与不透明》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和区分透明与不透明的物质。

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能够区分生活中的透明与不透明物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能够区分生活中的透明与不透明物品。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发现和总结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情境导入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实验材料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

2.新课:教师讲解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发现透明与不透明的区别。

3.巩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透明与不透明概念的理解。

4.拓展:学生讨论透明与不透明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出环保建议。

5.小结: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透明与不透明概念的定义2.透明与不透明的区别3.透明与不透明在生活中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能力、讨论参与度等方面。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物体,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能够区分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物体。

2.通过实验观察,知道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三种物体透光能力的不同。

3.通过联系生活,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的作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4.通过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制作的产品,体会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1.知道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三种物体透光能力的不同。

2.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运用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三种物体。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运用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三种物体。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实验视频、礼物箱。

学生材料:(1)手电筒、透明板、磨砂板、不透明板、实验板。

(2)小纸箱(书房模型)、透明纸、彩色玻璃纸、彩色不透明纸、半透明纸。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想要吗?那就请你来猜一猜它是什么,猜对了,老师就把它送给你。

2.(出示礼物)黑盖子:能看见吗?磨砂盖:你能看见了吗?看得清楚吗?透明盖:现在,看清楚了吗?3.为什么前两次大家都没猜中,直到这次才猜中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透明与不透明(揭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猜礼物的游戏,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同时礼物盒盖子的透明度也直接关系到能不能看得清楚礼物、猜不猜得对,进而更激发起孩子们学习透明相关知识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认识透明、半透明及不透明物体及透光性的不同(-)认识透明、半透明及不透明物体1.(出示粉笔及黑塑料片)透过它,你能看见背面的粉笔吗?2•像这样的,透过它看不见背面东西的我们就把它称为不透明的。

(出示透明片)透过它,不仅能看见背面的粉笔而且看得很清楚,我们就称它为透明的。

(出示磨砂片)像这个,介于两者之间,可以看见但是看得不是很清楚,我们就称作半透明。

中班科学教案透明与不透明

中班科学教案透明与不透明

中班科学教案透明与不透明【引言】在中班科学教学中,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幼儿对于透明和不透明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因此,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让幼儿在观察和探索中逐渐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特点,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本篇文章将会介绍中班科学教案透明与不透明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科学教学,期望幼儿能够:1. 认识到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特点与区别;2. 能够观察并辨别不同材质的物体是透明的还是不透明的;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4. 提升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什么是透明和不透明物体?透明物体指的是能够使光线透过的物体,我们可以透过它们清晰地看到另一边的物体。

常见的透明物体有玻璃、塑料等。

相反,不透明物体指的是不允许光线透过的物体,我们无法透过它们看到另一边的物体。

常见的不透明物体有金属、木头等。

2. 观察和辨别透明和不透明物体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概念,可以进行一系列观察和辨别活动。

活动1:盲盒游戏准备一系列不透明的盒子,每个盒子里放入一个物体,然后挡住盒子的一面,让幼儿通过触摸物体的形状、大小、硬度等特点来猜测里面的物体是什么。

通过这个游戏,幼儿能够感受到不透明物体的特点和特殊性。

活动2:光线穿透实验为幼儿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和一些不透明的材料,如纸张、布料等。

将不透明材料分别放入玻璃容器中,然后透过玻璃容器观察是否可以看到不透明材料的颜色和形状。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能够明确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区别,并理解透明物体的光线穿透性。

【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帮助幼儿理解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特点;2. 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亲自动手触摸和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3. 比较法:将透明和不透明物体进行对比,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区别;4. 情景法:在游戏和实验中设置情景,促使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

幼儿园《透明与不透明》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透明与不透明》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透明与不透明》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透明与不透明,并能区分常见物品的透明与不透明性质。

2.激发幼儿对探索透明与不透明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分享,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知物体的透明与不透明,区分常见物品的透明与不透明性质。

2.难点: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游戏法。

四、教学准备1.收集各种透明与不透明的物品,如玻璃、塑料、纸张、布料、陶瓷等。

2.自制透明与不透明的教具,如透明盒子、不透明盒子、手电筒等。

3.多媒体课件,展示透明与不透明物体的图片和视频。

4.幼儿操作材料,如透明和不透明的卡片、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透明与不透明物体的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哪些东西是透明的?哪些东西是不透明的?2.认识透明与不透明教师出示一些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它们的特点。

引导幼儿理解透明的概念:能透过物体看到后面的东西。

不透明的概念:不能透过物体看到后面的东西。

教师用手电筒照射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让幼儿观察光线的透过情况,进一步加深对透明与不透明的理解。

3.区分透明与不透明物品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从收集的物品中找出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并分类摆放。

请各小组的代表介绍他们找到的透明和不透明物品,并说明理由。

教师对幼儿的分类进行点评和总结。

4.游戏环节“找朋友”游戏:教师将透明和不透明的卡片分别发给幼儿,让他们找到与自己卡片相同性质的“朋友”。

“猜猜看”游戏:教师将一个物品放在不透明的盒子里,让幼儿通过触摸和描述来猜测物品是透明的还是不透明的。

5.总结与延伸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和区分方法。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透明与不透明的物体,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找一找家里有哪些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并和家长一起分享自己的发现。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
12、在晚上你会选择哪一个手电筒呢?
13、在探究不同物体的透明程度时我们刚刚用的方法是“对比”方法,也是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哟。你们学会判断了吗?那老师考考你们!
生:1号是透明的,2号是半透明/不透明的
生:1■号灯很亮,2号灯不怎么亮!
通过实验设计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确透明的概念
三、应用
1、是的,我们选择透光性更强的透明手电筒。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物体的透明与不透明。(板书课题)
7、判断物体的透明程度除了这样的方式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帮助我们判断,比如这个有颜色的正方体小木块。
8、我们把小木块放在杯子的后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依次透过不同的杯子观察小木块,看不见的就是不透明的物体,看不清的就是半透明物体,看清楚的就是透明物体。
9、小朋友的猜测有否正确,我们把它点亮看一看。
10、请小朋友说说你观察到2种手电筒的光线特点?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6、11、小结:1号是透明的,透光能力很强,2号是半透明的,透光能力没有1号强,这是为什么呢?2号灯是半透明的,透光能力减弱,因为有一些光线被挡住了。因此,相同材料做成的不同物品,它们的透明程度也存在差异,并且物体不同的透明程度会影响透过光的强弱。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性质后明确生活物品选择材料的原因。
四、总结与作业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老师考考你们掌握了没有?(基
础性练习)
3、看来今天的知识同学们掌握的
为下节课作铺垫
很好了!老师要加大难度了,请同学们回家照着老师的做一做,找3个相同的透明水瓶,在2个的表层分别做下面的处理,一个加上半透明材料,一个加上不透明材料,同时放在太阳下晒相同时间,观察水瓶中水的温度变化。
5、看来小朋友们已经能很好的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小姜最近也遇到了困难,她的家里最近正在装修,有些拿不定主意,想要小朋友们帮忙选一选哪种透明程度的门比较合适?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透明与不透明》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特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身边的物体充满好奇,喜欢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问题。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透明和不透明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特性。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特性。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运用观察法和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认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若干,如玻璃球、塑料瓶、木块等。

2.实验材料:水、杯子、筷子等。

3.教学课件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如玻璃球和塑料瓶,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的这些物品有什么区别?能说出来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品有些是透明的,有些是不透明的。

接下来,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一杯水和一只筷子,提问:“如果把筷子放入水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透明与不透明》。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或黑板,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透明和不透明的定义、特性以及生活中的实例。

小学科学411《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411《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411《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透明与不透明:探索光的奥秘一、引言科学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

透明与不透明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它关乎光的传播和物体的性质。

通过本篇教学设计,我们将通过多种任务和实验活动,帮助学生探索光的行为和物体的透明性相关概念。

这将引导学生走进光的世界,理解光的传播与物体透明性的原理。

二、学习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什么是透明、什么是不透明,并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

2. 学生了解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对光的穿透性的差异。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辨不同物体的透明性,并解释原因。

4.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透明性的结论。

三、教学步骤1. 了解透明与不透明任务1:观察物体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一些物体,将它们分为透明和不透明两组,并解释选择的原因。

然后,请学生讨论透明和不透明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2. 探讨透明性任务2:制作透明度阶梯为了更好地了解透明度的不同级别,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透明度阶梯。

首先,提供一些不同透明度的物体,如玻璃、纸张、塑料袋、金属板等,然后,请学生按照透明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这些物体,并用数字标记。

最后,请学生对透明度的概念进行讨论和总结。

任务3:探索玻璃学生将进行一系列实验,以探索玻璃这种常见的透明物体。

他们可以观察、感受、测量和比较玻璃窗、眼镜、瓶子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玻璃样本。

通过实验,学生将思考玻璃为何透明,是如何让光线穿过的。

3. 理解不透明性任务4:探究不透明物体学生将进行实验,观察不透明物体对光的穿透情况。

请学生选择几个不透明的物体,如黑板、玩具块等,并用橡皮泥或纸板遮挡其中一部分,将受遮挡和未受遮挡的部分置于光源下,观察两者的差异。

学生需要思考为什么不透明物体不会让光线穿过。

任务5:造一个山洞学生将在教室内制造一个简单的山洞。

请学生使用废纸堆或其他可以堆积的材料堆积成山形,然后在山洞后方放置一个光源。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奇妙的光第二课透明与不透明一、目标制定的依据课标要求:1.科学知识目标:没有对应的学段目标。

2.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3.科学态度目标: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第四单元《奇妙的光》,第二课《透明与不透明》。

在课标中虽然没有对应学段的知识要求,但这节课从辨别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开始,让学生直观感受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区别之处,进而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透明材质的物体,哪些地方用不透明的材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分析:光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但却也是抽象的、不具体的。

上节课学生知道了光可以让人看到物体。

这节课让学生知道有透明、不透明、半透明这三种材质的物体,它们透光效果不同,导致看到东西的效果不同。

通过大量的对比、分析,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能够准确分辨透明物体、半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

2.通过观察与比较,能够说出生活中不同情况下为什么用透明材质或者不透明材质。

三、学习重点:1.通过实验,能够准确分辨透明物体、半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

2.通过观察与比较,能够说出生活中不同情况下为什么用透明材质或者不透明材质。

四、学习难点:通过观察与比较,能够说出生活中不同情况下为什么用透明材质或者不透明材质。

五、教学准备:教材、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课件、每小组一张练字纸、一张卡纸、一个透明塑料袋、每小组一个透明灯泡,一个磨砂灯泡六、学习过程:。

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教案)

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教案)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第四单元第11课时教学设计二.根据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给物体分类1.怎样辨别物质是否透明呢?2.实验:隔着这些东西看木块,辨别它们是透明的、半透明的、还是不透明的?三.观察灯泡1.出示两种类型的灯泡——白炽灯泡,磨砂灯2.提出问题:观察两种灯泡的玻璃有什么不同?3.通上电后,提出问题:比较两种灯泡发出的光有什么不同?4.引导学生总结两种玻璃的特征:四.透明、不透明物体的应用出示生活中的不同物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透明的,哪些情况下选择不透明的。

1.透明伞和不透明伞2.纸质书皮和塑料包书皮总结:书皮的危害,应该怎么办?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看,尽量少用塑料书皮,或着不用书皮。

3.可视和不可视储物箱1.思考交流——怎样辨别物质是否透明呢2.做一做:小组合作并进行记录。

1.认识两种灯泡:白炽灯泡,磨砂灯2.观察交流:形态上的区别:白玻璃、透明;磨砂玻璃、半透明3.观察交流:发出的光是白色的;发出的光是黄色的4.交流展示——完成总结:根据生活的经验,总结归纳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选择。

1.伞:下雨时可以选择透明伞和不透明伞;在夏季太阳下遮阳时,要选择不透明伞。

2.纸质书皮包裹严实,需要自己写清书名;塑料包书皮透明,可以直接看清书名。

3.说一说你是怎么利用收纳箱的?说出其优缺点:可视储物箱,容易分辨箱内的物品;不可动手完成实验,交流记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以问题促观察,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并及时总结交流的好习惯。

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思考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现象的习惯。

在学习的过程不断的渗透情感价值观教育,逐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探究家庭装修中材料的选择家庭装修中不同的地方选用的材料是不同的,为什么这么选择呢?出示图片:1.阳台的门窗选择透明的玻璃2.卫生间的门选择选择半透明的玻璃3.收纳柜的门选择选择不透明的木板4.装饰柜的门选择透明的玻璃5.如果你有一间小书房,你会选择什么材料来制作书房门、书柜门、窗帘呢?请你们来说一说你的理由。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一)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一)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一)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通过“光能透过哪些物体”的实验活动,启发学生根据材料透光性质不同,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三种。

2(培养学生关心人们是如何运用各种材料的透光性改善生活的。

3(“影子”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当光照射在不透明物体上,会成影子。

4(让学生通过亲自实验发现影子的形状随着光源与物体之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了解一些材料的性质,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光源与物体之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教学过程一、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时会怎么样,先观察,说出图中的三种物体有什么不同(生答)看得见,看不见,透明与不透明象这种玻璃物体,透过面的,而且可以从玻璃里看到外面的,我们把它称为透明物体。

不透光的叫不透明物体。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透明与不透明的知识。

二、物体的透光程度进行分类1(分组讨论,光能透过哪些物体,2(确定你们组的研究问题,怎样研究,3(小组同学如何分工,请大家思考。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评论,老师到小组间听取大家的意见。

)师:看来不少小组已经有研究方案了,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4(交流研究结果用玻璃镜子,说出玻璃是透明的物体。

一同学将一张白纸立在桌子当屏幕,另一个同学拿着手电筒。

说出透光的情况。

让学生说出这是半透明的物体。

拿一张不透光的纸牌。

让学生说出这是不透明的物体。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采用不同透光的程度材料。

(P26)在家庭装修过程中,玻璃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材质。

除了居室门窗的运用之外,玻璃开始广泛用于居室的墙壁、地面、屋顶及隔断的空间装饰。

玻璃装饰图案设计的多样性,使居室更加富有个性,或玲珑剔透,或富丽堂皇,或典雅甚至神秘。

三、实验“影子”观察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会有什么现象,四、小结通过学习交流,我们知道透明的物体能让光通过,半透明的物体只能让部分的光通过,不透明物体不能让光通过。

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使用材料,以便接收到想要的或需要的光线数量。

二年级上册科学《透明与不透明物质》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透明与不透明物质》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透明与不透明物质》教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透明物质和不透明物质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PPT幻灯片;
2. 实验材料: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如玻璃杯、纸张、塑料袋等);
3. 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的物体,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认为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
探究(15分钟)
1. 分组实验:每组选取一个透明物质和一个不透明物质进行观察;
2. 指导学生观察物质的外观、光线透过程度等特点;
3. 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为什么有些物质透明而有些物质不透明。

认识理论(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 讲解透明物质和不透明物质的定义;
3. 讲解透明物质和不透明物质的特点。

拓展应用(20分钟)
1. 在PPT幻灯片上展示不同的物体,让学生用手举起来判断是透明还是不透明;
2. 引导学生思考透明物质和不透明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

总结归纳(5分钟)
1. 回顾课程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2. 提出问题:你们能用透明物质和不透明物质的特点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吗?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对实验的参与程度和结果记录的准确性;
2. 针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设计者
XXX(您的姓名)
日期:XXX-XX-X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能按照物体和透光程度对物体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把本组的发现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三)科学知识目标:
①能说出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依据。

②能正确说出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现象。

二、教具准备:
①手电筒、②一瓶矿泉水、③玻璃杯、④书本、
⑤黑色布料、⑥报纸、⑦卡片纸、⑧白纸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时会怎么样?
学生回答
(二)活动一:
1、提问:光能透过哪些物体?
老师:让教室的光线暗一些,做好分工合作,并提示操作方法,提示后再让学生做实验。

(与桌面平行,与物体保持适当的距离,且距离不变)
学生实验并分类记录:
2、教师领着学生总结:提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个概念。

3、日常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三)活动二:影子
1、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会有什么现象?
2、将蜡烛前后、左右、上下移动时,小兔的影子有没有变化?
四、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课下小组学习,做影子游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