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设绘通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锚链舱和首尖舱以上的水密舱室亦可使用动力舱底泵排水。
4.1.4尾尖舱以上的小围蔽舱室和舵机舱可设手动泵或动力舱底泵进行排 水,但居多数情况则可采用内径大于38mm的疏水管排至轴隧或尾机型船舶的 机舱内,但必须在管路上设置自闭式放泄阀。
4.1.5当管隧或轴隧长度小于35mm时,在后端设1只舱底水支管吸口。当 长度大于或等于35m时,在前、后端各设1只吸口。当船长超过60m时,建议 管隧或轴隧的舱底水吸入管内径大于65mm。4.1.6隔离空舱一般设置内径50mm的舱底水吸入支管。
首、尾端狭窄的货舱
货舱如果采用来交替装载液货及干货,则在货舱装载干货时必须将液货或 压载水的注入管和抽吸管采用双环盲通法兰隔断,也可以采用其他有效隔离装 置隔断,例如使用一可拆的短管,然后把管路的管端盲闭。而货舱在装载液货 或压载水时应将舱底水支吸管采用上述方法隔断。由于货舱是装载完全不同类 的货物,管路的接通或盲闭至关重要,应绝对正确,以免造成货损或事故。
a)GB/T4791-84船舶管路附件图形符号。
2.2设绘依据图纸:
a)设计任务书或技术规格书;
b)轮机说明书;
c)总布置图;
d)机舱布置图;
e)基本结构图;
f)机舱舱底、压载、消防管系原理图;
g)肋骨型线图。
3基本要求
3.1“全船压载、舱底水管系图 ”是反映全船压载、舱底水管系的选型及布置 状况的图样,并应能满足送审图纸要求以及作生产设计的依据。压载水管系的 设置主要使船舶能适应各种压载工况,保持适当的排水量、吃水、纵倾、横倾
本通则仅包含机舱范围以外的任何水密舱室中舱底水的排除,以及机舱范 围以外的压载水管系。4内容要点
本图样一般应有俯视图、侧视图、横剖面图、典型图以及管系附件表、材 料表、明细表与图形符号标识等组成。
4.1全船舱底水管系的布置要点:
4.1.1全船舱底水管系的设计布置必须符合船级社规范有关内容及其条款的 全部规定。
单层底船底向两舷升高≥5°
机舱
双层底
船舶船底向两舷升高<5°
内底板向两舷延伸形成舭污水沟
内底板向两舷升高
内底板向两舷延伸并不形成舭污水沟吸口位置
后端、中纵剖面处
后端、左右舷
左右舷
中纵剖面处
前端、后端
中纵剖面处吸口数量/只1各1各11至少11左右舷各设一只污水井每个井 内设1仅有1个货舱且货舱长度>35m
4.1.7为防止发生相互沟通,舱底水阀箱应为截止止回阀箱。所有舱底水吸 入管路,在与舱底泵吸入阀箱连接之前,不应与其他管路有任何连接。
4.1.8通过深舱的舱底水管路建议敷设在管隧内,若无管隧,则管路应设置 非滑动式膨胀接头,干货舱的舱底水管通过深舱时,应在该舱底水吸入管的开 口端附近装设认可型的止回阀。
4.1.9舱底水管应尽量避免通过双层底舱,如不能避免时,则通过双层底舱 的舱底水管的管壁厚度应按规范规定加厚。双层底舱内的管段应设置非滑动式 膨胀接头。安装完毕后,管路应按其所通过的舱所受的同样压力进行试验。
4.1.10舱底污水井一般由钢板焊接制成,其容积大小可视船体结构、管径大 小、吸口布置、焊接方便等各种因素决定,容积不得小于0.15m3。通常污水井底距船底外板高度约600mm~800mm,污水井盖板可参照CB189-83配置。
4.2.7压载水管系布置和压载舱吸口的数量,应使船舶在正常营运条件下的正浮 或倾斜位置均能排除和注入个压载舱的压载水。
4.2.8当压载舱的长度超过35m时,一般应在前后端均设置吸口。
4.2.9压载水管系的布置应避免舷外水或压载舱内的水进入货舱、机器处所 或其他舱室。
4.2.10压载水管不得通过饮水舱、锅炉水舱或滑油舱。如不可避免,则在饮 水舱、锅炉水舱或滑油舱内的压载管壁厚应符合各有关船级社的要求,并不应 有可拆接头。
4.1.11轴隧中的舱底水吸口应设置泥箱(泥箱按CB*3198-94)。泥箱应设置在花钢板附近易于接近的地方,并引一直管至污水井或污水沟。泥箱直管下 端不得装设滤网箱。
4.1.12货舱及除机舱和轴隧外的其他舱室舱底水吸入管的开口端,应封闭在 网孔直径不大于10mm的滤网箱内。滤网箱的流通面积应大于该舱底水吸入管 截面积的两倍。滤网箱的结构应能拆开,以便于滤网箱以及吸入管的任何接头 的清洗。
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设绘通则
1.1本标准规定了 “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 ”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 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1.2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的 “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 ”设绘。技术设 计和施工设计亦可参考使用。
2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
2.1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 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 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4.2.13压载舱内的吸入管不允许有气囊存在,以防止吸入困难。
4.2.14对于遥控操作的压载水系统,遥控阀应设置在相对应的压载水舱之
4.2.15通常压载水总管及其支管管内的流速以不小于2m/s进行设计。而压 载泵排出管不大于3m/s的流速进行设计。
4.2.16布置在货舱、煤舱内及其他易受碰损处的压载水管,均应具有可靠 的,便于拆装防护罩。
有些货船有时会要求在某一指定的货舱内载运危险货物。在设计舱底水系 统时应充分考虑到防止由于操作疏忽而使危险货物进入安全区域。常用的简单
有效的措施是采用双环盲通法兰并附设警告牌。当货舱内载运危险货物时,应 考虑专用的排水设施,例如专用舱底泵。在布置专用舱底泵时应考虑由于舱底 水管路的沟通,专用舱底泵所在的舱室就构成危险区域,故该舱底泵不应设在 机舱内。一个比较方便的排水设施,是在载运危险货物的货舱内设置喷射器用 于抽除舱底水。但不论采用何种设施,都必须提交船级社认可。
4.1.13通常舱底水吸入总管及其支管管内的流速不小于2m/s进行设计,而 舱底泵排出管以不大于3m/s的流速进行设计。
4.1.14布置在货舱、煤舱、锚链舱内及其他易受碰损处的舱底水管,均应具 有可靠的,便于拆装的防护罩。
4.1.15货舱的排水
货舱内舱底水吸口布置应在船舶正浮或横倾不大于5°时能正常地排除积 水。布置的位置和数量如下表述:货舱情况
4.1.16客船的排水
1.舱底水总管不得布置在距舷侧1/5船宽的范围内。当舱底泵或舱底泵与舱 底水总管的连接管布置在距舷侧1/5船宽范围内时,则此连接管上应装设止回 阀。
2.任何1台动力舱底泵能用于任何舱室排水,与舱底排水设备有关的分配阀 箱或阀等在布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可达性。在距舷侧1/5船宽外侧的舱底泵或其 与舱底水总管连接的管子损坏时,不应使舱底水系统丧失作用。若仅有1组管 子为各泵共用时,则控制舱底水管的阀应能自舱壁甲板以上操作。
4.2.11压载管系不应与干货舱及机炉舱的舱底水管和油舱管系接通,但泵与 阀箱之间的连接和泵的排出舷外管除外。
4.2.12根据CCS规定,干货舱或油舱(包括深舱)可能用作压载舱时,压载管系应装设盲板或其他隔离装置。但4000DWT及以上的非油船和150总吨及 以上的油船,不得在任何燃油舱内装载压载水。饮用水舱兼作压载舱时,为避 免两个系统相互沟通,也应符合这一要求。含油压载水的排放,应符合有关防 止船舶造成污染的规定。此外,在燃油舱和压载水舱的布置时,应力避燃油管 通过压载水舱或压载水管通过燃油舱,以杜绝压载水被燃油污染。
c)混合式:
介于上述两种方式之间。可以把需要排水的舱室分成两组或三组,再用2根或3根分总管与舱底泵相连接。
4.1.3如果首、尾尖舱作为干舱处理,以及锚链舱均应装设舱底水支管及吸 口,并可采用手摇泵或喷射泵排水。手摇泵或喷射泵的布置位置,应考虑吸入 和排出管路的水阻力损失,手摇泵舱底水吸口至泵高度应低于7m,喷射泵舱底水吸口至喷射泵高度建议低于2m。喷射泵排出管的弯头数量尽可能少,并且喷射泵排出口处应有至少0.6m长的直管段,以避免由于阻力增加而不能排水。
4.2.6SOLAS及各船级社规范对首尖舱排水均有规定。而CCS规定:低于干舷甲板的防撞舱壁(客船为限界线下的防撞舱壁)只允许通过一根管子,以处 理首尖舱内的液体。所以若首尖舱作为压载舱,管子也只能是一根。而且该管 子通过该舱壁处必须设置一只能在干舷甲板(客船为舱壁甲板)以上操纵的截 止阀。该截止阀阀体应直接安装在首尖舱内的舱壁上,并带有指明阀开或关的 装置。但除客船外的船舶也可以装在防撞舱壁的后侧,其条件是在一切营运情 况下该阀易于接近,其所在处所不是装货处所,且不必设置在干舷甲板以上进 行控制的机构。该阀应为钢质、青铜或其他认可的延展性材料,不能采用普通 铸铁或类似材质。甲板操纵装置可以是小轴传动,也可以是液压或气动操纵。
4.1.2舱底水管路布置一般有3种形式:
a)支管式:
对从各需要排除舱底水的舱室引出的每个吸口舱底水支管通过截止止回阀 或截止止回阀箱,经舱底水总管接至舱底泵。因此,支管式一般需耗用较多的 管子材料。
b)总管式:
适用于设有管隧的中、大型船舶,即从各需要排水的舱室的吸口引出支 管,通过截止止回阀(如不设置截止止回阀,则吸口应是止回吸口)接至管隧 中的总管,该总管通至机舱,经机舱内的舱底水总管与舱底泵连接。由于总管 式的阀布置在管隧内,因此阀需要遥控操作。
和一定的航行性能,以及减少过大的弯矩和剪切力。舱底水系统是重要的保船
系统,它不仅要求船舶在正常航行时对水密舱室生成的舱底水能有效地排除 (机器所处的含油舱底水须经分离油分后排出),而在应急情况下,对wenku.baidu.com密舱 室在有限进水情况下也能有效地排水。
压载水管系有常规压载水管系和油船、化学品船设置的专用压载水管系之 分。本通则不包含专用压载水管系。
3.大型客船当设有应急舱底排水系统时,该系统应独立于主舱底排水系统。 应急舱底泵以及它与舱底水总管之间的连接管均应布置在距舷侧1/5船宽线的 船内侧。当船浸水时能用于任何舱室排水,在这种情况下,应急舱底水系统所 需的阀应能在舱壁甲板以上操作,并设有开启关闭的指示装置。
4.1.17载运危险货物处所的排水
5.3图纸的比例通常与总布置图的比例一致,必要时也可局部放大或缩小。
5.4所有管路的标识要明确不重复,附件明细表中的编号应与图样上一致, 并注明名称、规格、型号、材料、数量和功能要求。5.5管子材料明细表中,应 明确管子规格及等级、名称、材料牌号和数量。
4.2.17根据管系布置具体情况,需要时,压载管系中应采用滑动式膨胀接头 或Ω形管子弯头,以吸收由于船体变形而造成的管子伸缩量。
5图面要求
5.1管系布置中管路、附件的图形符号应符合GB4791-84的规定。
5.2图纸幅面原则上采用A3,横向长度可按GB4476.1-84规定放长。视图可分俯视图、侧视图,必要时应加横剖面图。
可以是总管式,也可以是环形总管的压载总管布置在管隧内。为此使压载 总管和阀均呈干式布置,便于维修保养。
4.2.5某些船舶如运木船、散货船、液化气船等通常在货舱内设置有顶边压 载水舱,呈总管式或环形总管式的压载总管可以布置在顶边压载水舱内,亦可 布置在双层底压载水舱内。顶边与双层底压载水舱之间能否相连通,应由船体 稳定性计算来决定。居多数情况,都考虑在顶边压载水舱下部装一只舷侧阀, 使该阀以上的压载水能籍重力排出。
一般一根总管的方式适用于1000t以下的小型船舶。双总管方式适用于稍 大一些的船舶,吨位一般不超过5000t。对于更大的船舶,尚需要另增设扫舱吸口。
4.2.3环形总管式在中、大型船上已被广泛采用。实质上是双总管式,只是 在两根总管首端连通而言,这种方式一般配有两台压载泵。
4.2.4管隧式和半管隧式则是在船的双层底内设一管隧,一般设在船纵中 处。
4.2全船压载水管系的布置要点:
4.2.1对于压载舱数不多的小型船舶,且压载管径较小,一般可采用支管式 布置。采用这种方式时,压载泵设在机舱内,集合管设于机舱前壁或后壁,集 合管至压载泵用总管连接,集合管至各压载舱用支管连接,在压载水阀门安装 位置处可进行集中操纵,不必遥控。
4.2.2采用总管式布置,是沿船长方向敷设总管,由总管向各压载舱引出支 管,在支管上安装阀及吸口。阀门一般采用遥控阀门,可以是小轴传动,也可 以是液压或气动遥控阀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