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系的设计计算
舵的设计 1 船舶设备
![舵的设计 1 船舶设备](https://img.taocdn.com/s3/m/70812979680203d8cf2f2453.png)
舵的强度计算 估算舵机功率
的依据
1.水动力特性计算常按正车、倒车两种状态进 行,倒车一般起校核作用
三、舵的水动力特性计算
2.若已知各舵角所对应的 CL,CD,CP 值,则舵的 水动力计算为
合力系数 舵叶的合力 法向力系数 舵叶的法向力 舵叶的升力 对舵杆的力矩
C CL2 CD2
P
C
1 2
v2
AR
主要考虑: ➢最大厚度位置(有时要 考虑舵杆安装的要求 ) ➢舵的导边 ➢舵叶的强度 ➢舵叶的制造工艺
3.已知 b, tmax , t,就可得到舵叶剖面的线型
2.4平衡比e —影响舵机功率大小
1.对于一定形状和面积的舵叶,它是舵杆位置 的函数
2.选择的 e 目的,在于减小转舵力矩
思路:选择合适的 e ,适当地缩小舵杆
2.3舵叶剖面形状和厚度比 t
1.为了减小阻力和提高推进效率,几乎都采
用对称的流线型机翼剖面 美国的NACA翼型 ❖常用的有:P29图1-15: 苏联的HEЖ翼型
德国Jfs翼型
瑞典Nss翼型
❖选定了舵剖面的型式确定
b tmax
t
tmax b
2.3舵叶剖面形状和厚度比 t
2.t 对tCL,CP 的影响并不显著 P30图1-16 1-17 舵杆轴线位置不一定是最大厚度位置
❖单/双支承舵,常用于具有尾柱的海船(单桨单舵)
❖多支承舵,仅用于驳船或内河小船上且为平板舵
❖半悬挂舵,多用于双桨船上,近年来大型运输船 广泛采用
二、舵的参数确定(Ak , h,b, t ,e 等)
确定这些参数总的目标:
对既定的船体几何形状,使提供的
转船力矩大
转舵所需的 力矩小
2.1 舵面积 Ak
舵系计算书设绘通则
![舵系计算书设绘通则](https://img.taocdn.com/s3/m/80944c0f76c66137ee061962.png)
舵系计算书设绘通则前言本标准规定了“舵系计算书”的设绘通则。
本标准着重叙述了舵杆和舵叶的联接方式及其计算,特别是随着无键锥形联接方式日趋增多,关于这种联接方式的计算比较复杂,对整个舵系也影响较大。
本标准还着重叙述了舵叶结构的计算,因为在实际绘制舵叶结构图时,有时会发现舵叶结构的剖面模数不能满足规范所要求的抗弯要求,特别对那些具有切口的舵叶。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普通舵、悬挂式舵和半悬挂式半平衡舵等的“舵系计算书”编制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样图、相关标准等参考资料)。
1.2本标准适用于船舶舾装设计中,详细设计的设绘普通流线型舵的舵系计算书之用。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2.1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 CB/T743-1999船舶设计常用文字符号。
2.2 设绘依据图纸:a)设计任务书;b)船体说明书;c) 总布置图;c)艉部结构图。
3 基本要求3.1 舵系计算书是舵系设计的基本技术文件供设绘详细设计的舵系布置图、舵叶结构图及其零部件图之用,并作为供船东和船检审查的技术文件之一。
详细设计阶段的舵系计算书,应决定舵的类型、舵叶的几何参数、舵的支承型式及舵杆和舵叶的联接方式,计算舵的扭矩并决定舵机主要参数。
还应全面地对舵系所有的零部件、舵叶结构、舵杆和舵叶的联接方式,按相应的规范进行计算。
如果规范中没有相应的计算方法,则使用理论计算作补充,从安全、经济和便于施工等观点出发,决定各零部件的型式、尺寸和材料特性。
3.2 计算书应包括:a)满足船舶操纵性要求的舵的形式、舵叶的几何参数及其支承情况;b)进行舵的扭矩计算,并按相应的规范、本船的航区、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及扭矩计算结果,决定舵机的主要参数;c)进行舵系各个主要零部件的计算,并决定其结构尺寸、相互关系和材料特性;d)决定舵杆和舵叶的联接形式(法兰联接、有键锥形联接或无键锥形联接),并进行联接计算,决定各个联接零部件的结构尺寸、相互关系、材料特性和联接参数;e)进行舵叶结构的强度计算,并决定组成舵叶箱型结构的各块钢板的厚度和材料特性。
舵的设计0410
![舵的设计0410](https://img.taocdn.com/s3/m/d6ab165701f69e31433294d6.png)
M
1 N V0 L3 dC N 2
K ' CM ' T CI
AR L2 d ' K T Ld
'
I
1 4 L dCI 2
1 AR L ' ' T K
舵面积
1)如舵面积不变,则K‘的 增加将导致T’的增加;
2)增大舵面积可在T’不变 的情况下增大K‘,或在K‘不 变时,使T’变小; 3)对一般民船, K‘和T’之 间存在一个近似的线性惯性, 找到了其中一个,就可预估 出另一个。
2、悬挂舵:只有上支承而无下支承,其舵叶全部悬挂在船体外的舵杆 上。广泛应用。 3、半悬挂舵:指下支承的位置设在舵叶中间的舵。
三、按舵叶的剖面形状分
1、平板舵:也称单板舵, 仅用于小船。
2、流线型舵(又称复板舵): 海船广泛采用。 除了部分非自航船外, 绝大数机动船都采用流线型
舵的分类
舵与船体、螺旋桨组成有机的整体,考虑它们的相互影响,力求 降低航向阻力,提高推进效率。
舵设计的内容
舵的数目和形式的选择 舵的尺度和形状的设计 舵力及舵杆扭矩计算和舵机功率估算。
舵的几何要素
舵面积AR:舵叶的侧投影面积(如有部分舵叶露出水面,舵面积
指设计水线以下的舵的侧投影面积); 舵高(展长)h,舵杆轴线方向舵叶上下缘的垂直距离;
第二节 舵装置的分类
一、按舵杆轴线在舵叶宽度上的位置分
1、不平衡舵:又称普通舵,
适用于小船。 特点:舵叶全部位于舵杆 轴线之后,舵钮支点较多, 舵杆强度容易得到保证。 需要较大的转舵力矩。
2、平衡舵:海船广泛应用。
特点:①舵杆轴线位于舵叶的前后缘之间; ②舵杆轴线之前的舵叶起平衡作用,这部分的面积与舵叶全 部面积之比称为平衡比度或平衡系数,一般在0.2~0.3之间;
舵系计算书
![舵系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8ab8a76b011ca300a6c3908b.png)
总长 Lwl70.80m
垂线 间 长 Lpp67.00m
航 速 V14.81km/h
计算 速 度 VP18.52km/h(VP=1.25V)
吃 水 d5.51m
2、舵的型式及尺度:
型式:双支撑式平板舵
全船舵数:M = 2个
舵面积系数:µ=2.1%
单舵面积:Ad=µLd/M=5.64m2`
3.1.4正车时最大舵扭矩
3.1.5转舵力矩
3.2倒车舵水动力和舵机扭距计算
3.2.1舵压力
3.2.2压力中心至前缘的距离
3.2.3舵压力中心距舵轴的距离:
3.2.4倒车时最大舵扭矩
3.2.5转舵力矩
3.3操舵装置
实际选用转舵力矩为100KN·m的操舵装置。
4.舵杆计算:
根据CCS《钢质内河船舶入级与建造规范》(2002)的要求进行计算
7.材料:舵杆及法兰为#35锻钢;舵叶为CCSB
8.舵性能估算:回转直径
即Dh≈4.38L回转性能良好.
6.水平法兰(§3.2.8.2)
6.1连接水平法兰螺栓的个数:n=6
连接水平法兰的螺栓直径
实取d2=40mm加25.4%的裕度
6.2舵叶与舵杆的连接法兰厚度(§3.2.8.4)
法兰厚度应不小于螺栓直径,实取t=40mm
螺栓中心至法兰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螺栓直径的1.2倍,1.2×40=48mm
实取50 mm数:e=0.27
平衡面积 : A0= eAd=1.66m2
展 舷 比 : λ=1.61
舵极限角 : θ=35º
舵剖面形状: 平板舵
3、舵机扭矩计算
3.1正车舵水动力和舵机扭矩计算(乔塞尔公式):
3.1.1舵压力
第五章 舵系统设计(1)解读
![第五章 舵系统设计(1)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53e16d19e31433239689373.png)
ui 0
ui 0
i
相对应的负角度.
4.3
舵系统设计的一般要求 (1)一般要求 1) 应满足控制系统提出的最大舵偏角 max 。 和空载最大舵偏角速度 max 的要求. 2) 应能输出足够大的操纵力和操纵力矩,以 适应外界负载的变化,并且在最大气动铰链力矩状 态下,应具有一定的舵偏角速对舵面反操纵作用, 应具有有效的制动能力(或称刹车能应具有足够的 带宽,以满足弹上飞行控制系统的需要.体积小、 质量轻、比功率大、成本低、可靠性高及使用维护
液压和气压舵机而言,是指包含带活塞的连杆 和带舵面的操纵机构; 对电动舵机而言,应包括电动机的转子和带舵 面的减速机构.在负载状态下,必须把舵机的传动 部分看成一个整体环节研究.根据需要可以折算到 舵轴上分析计算,也可以折算到连杆上(或电动机 转轴上)分析计算. 现以液压舵机为例,直接给出不同类型负载状 态下的舵机传递函数,而略去中间推导过程.
25%
8)带舵面的操纵机构传递函数为
kch Wch ( s) 2 2 X (s) Tch S 2chTch S 1
( s)
kch max / X max 1.28
ch 0.05
Tch 1/ (2 fch )
fch 40( Hz )
9)弹上液压油源工作压力为;
(2)舵系统动特性计算 舵系统开环频率响应; K z K yD K FK e
s
根据计算方框图,得舵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W0 ( s ) s (TyD s 1)(TFK s 1)
K0 , ( 0) s (TyD s 1)(TFK s 1) K 0 K z K yD K FK ; 舵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5)最大舵指令(对应±30°)±6V. 6)舵系统等效传递函数为
30000吨散货船舵系计算书
![30000吨散货船舵系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29df754fe45c3b3567ec8bb3.png)
审 定日 期 2004.01标 检审 核校 对描 校编 制 吴 强描 打30000吨级散货船详 细 设 计舵系计算书JH403-230-01js上海佳豪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标记数量修改单号签 字 日 期总面积 m 2 0.6875 共 页 11 第 页1 会 签旧底图登记号 底图登记号1、概述本船为单甲板、双底层、艉机型、单机、单桨、单舵船。
航行在国内沿海港口。
本船装载货物以煤炭为主,兼运铁矿石谷物等散货。
2、计算依据本计算书是根据“2001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第2分册第3章第一节的有关要求进行计算的。
3、船舶的主要尺度及要素:总长L0a 178.00m垂线间长Lbp 170.80m型宽B 27.60m型深D 13.90m设计吃水d 9.60m服务航速v 13.5m4、舵的要素计算型式:半平衡半悬挂舵舵数量:1只4.1舵面积:A=A1+A2=25.26m2A1= A11+ A1ƒ==15.482m2A2= A22+ A2 ƒ==9.78m2ą1——系数0.33(正车),0.66(倒车)ą2——系数0.25(正车),0.55(倒车)A1ƒ=5.318 m2 A11=10.16 m2 A2 ƒ=1.425 m2 A2 2=8.357 m2正车:F=132×1.27×1.1×1.0×25.26×13.52=848.93KN 倒车:F=132×1.27×0.8×1.0×25.26×6.752=154.35KN 4.3舵杆扭矩T=F ·R NM式中:F —舵力 正车 F=848.93KN 倒车 F=154.35KNR —臂矩 m R=c 1(α1-β1)A A 1+ c 2(α2-β2)AA2 (m) 式中:A 1=15.482 m 2 A 2=9.78 m 2 c 1=78.32432.1614.2=+ c 2=22h A =2158.2815.2+=2.49β1=11A f A =482.15318.5=0.343 β2=22A f A =78.9425.1=0.146 正车时:R=3.78×(0.33-0.343)×235.25482.15+2.49×(0.25-0.146)×235.25753.9 =-0.03+0.1=0.07 m 又在正车时 R>A 101(A 1c 1+ A 2c 2)=26.25101⨯×(15.483×3.78+9.753×2.49)=0.328取R=0.328m 倒车时:R=3.78×(0.66-0.343)×235.25482.15+2.49×(0.55-0.146) ×235.25753.9 =0.735+0.389=1.124m∴正车时舵杆扭矩:T=F ·R=848.93×0.328=278.45KN.m 倒车时舵杆扭矩:T=F ·R=154.35×1.124=173.1 KN.m考虑船在风浪中及航行中受到的附加扭矩和舵系的摩擦扭矩。
舵系的直接计算法
![舵系的直接计算法](https://img.taocdn.com/s3/m/03694c4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d.png)
舵系的直接计算法
唐宁生
【期刊名称】《船舶》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本文给出了按船级社规定的模型计算舵和舵杆中的弯矩和剪力的公式.舵和舵杆被视为阶梯式变断面梁,且尾框底骨或挂舵臂处的支点被视为弹性支座.文中详细讨论了四种静不定结构的舵.
【总页数】6页(P49-53,57)
【作者】唐宁生
【作者单位】708研究所,上海,20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64.36
【相关文献】
1.基于全船有限元建模直接计算法的3800TEU集装箱船总体强度分析 [J], 张小芳;施涛;郑莎莎
2.基于ABAQUS的海冰单元开发及冰载荷直接计算法 [J], 龚榆峰;张正艺;刘敬喜;董问;解德
3.|sinx|原函数的直接计算法 [J], 朱家桢;顾燕华;刘春平
4.舵系直接计算法设计 [J], 田野;张文斌;王平;于博;杨营;张光涛
5.基于ABAQUS的破损船舶静稳性曲线直接计算法研究 [J], 令波;张正艺;解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舵系设计分析
![舵系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fbcc0352ea551810a687f6.png)
1 )作用 在舵 杆上 的最大 弯距 ( N / m ) :
【 f 2 o + J
2 )支反 力 ( N ) :
: 2 :C R+ ( 3 ) ( 4 )
2 不同舵系布置的数学模型及受力分析
类型 一 :
作用 在舵 叶上单 位长 度 的舵力 ( 单位 : N / m ) :
J 。 : 舵踵 相对 于 z轴 的惯性距 ( a m 4 ) ;
C : 作用在 舵叶 上 的舵力 ( N ) ; C C 作 用在 舵 叶单 元上 的舵力 ( N ) ; E: 弹 性模数 ( N / m 2 )E = 2 . 0 6  ̄1 0 “N / m 2 ; G: 剪 力弹性 模数 ( N / m )G = 7 . 8 5 ×1 0 N / m 2 。
如 “ .
下舵销 的 中线 区域 ;
挂 舵臂 从 过 度 区域 到 上 舵 销 的 中心线 的距 离 ( m ) , 当 = O时 , 则此 时 转化 为 具有 一 个 弹性 支 点 的问题 , 按照 3 . 2 进
作 用在舵 叶单位 长 度上 的舵 力 P ( N / m ) :
=
3 支点 处 的弹性 系数 的确 定原 则
3 . 1舵 踵 对 于 舵踵 处的 弹簧系 数 :
Zc:
5 0
孚
作 用在 舵系结 构上 的力 : 1 )舵杆 上的 最大 的弯 距 ( N / m ) : M B = 0 2 )各支 点处 的支 反力 ( N ): F A =F A 2 :C R / 2 F A 3 = 0 。
=
( 1 )
,
“
3 )最 大剪应 力 ( N ) : Q : c 。 类 型六 : 作用 在 舵 叶单位 长度上 的舵 力 P 和 P R 。( N / m ):
民用船舶常规舵系设计的比较及分析
![民用船舶常规舵系设计的比较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c14337376baf1ffc4fad18.png)
-I-
摘要
集装箱船、巡视船等船型对快速性要求较高。对于船体水下附体 的抗空化性能设计者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舵系而言,常常 发生舵叶及挂舵臂局部的剥蚀现象,导致了船舶操纵性能的降低和额 外的修理。本文叙述了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舵系空泡问题,并 给出常规舵系设计在实船上的空泡预防措施。 关键词:舵面积,剖面翼型,舵系受力的直接计算,可靠性设计,空 泡预防
液压舵机设计计算
![液压舵机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286b54a2b160b4e767fcfe5.png)
液压舵机设计计算1. 目的通过对液压舵机各组成部分的设计、计算和验算确保本设计设计的液压舵机能满足船舶航行时转舵及安全的需要。
2. 适用范围本设计计算中的有关设计数据和内容,只适用于本设计中的液压舵机。
3. 引用标准本设计计算应用:a)GB7185—87《内河船液压舵机》b)GB11636—89《柱塞式液压舵机安装技术条件》 c)《液压传动设计手册》 d)《船舶材料手册》 e)《机械零件设计手册》f)《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之第三、十三章《操舵装置与锚机装置》 g)JB2183—77《液压缸内径系列和柱塞杆外径系列》标准 h)GB3004—85《船用往复式液压缸基本参数》标准 i)《液压舵机与液压起重机》相关内容4. 液压舵机的组成4.1转舵(推舵)机构;即液压能转化为转舵机械能的执行机构。
4.2操舵系统:即对液压流向和液体压力控制并能控制舵叶转向的系统。
5.设计计算5.1推舵机构的设计、计算和验算。
5.1.1根据GB7185—87《内河船液压舵机》标准,本设计采用:四缸两柱塞拨叉式液压舵机。
结构简图如图所示。
5.1.2根据GB7185—87《内河船液压舵机》标准。
a)公称扭转为72t ·m b)工作舵角 35。
c)转舵时间(一弦 35至另一弦 30),正常航段≤28(s )。
5.1.3根据GB7185—87《内河船液压舵机》标准。
a)设计压力为1.25倍最大工作压力。
b)受压零部件1.5倍设计压力试验。
5.1.4选择油缸5.1.4.1根据JB2183—77《液压缸内径系列和柱塞杆外径系列》选择液压缸缸孔直径为Φ250mm 。
则柱塞杆直径为Φ250mm 。
当转舵角为 0时柱塞受力分析如图:轴力图 轴应力σ=21A A F n-N F =n F N F =l M 2=57.02720⨯=631.6 KN柱塞面积A 1=π42d =0.049 2m2A ≈0.25⨯0.15=0.0375 2m σ=54.9 MP σ设计=1.25σ=68.7MP σ零件= 1.5σ设计=103.0 MPσ钢45=598 MP 符合式中:N F —舵柄对柱塞的作用力 n F —液压对柱塞的作用力 当转舵角为 35时柱塞受力分析如图:272057.0=⨯N FN F =631.6 KNNx F = 35cos ⋅N F =517.4 KNNy F = 35sin ⋅N F =326.3 KN轴力图M=x F ny ⋅ M max =500⨯ny F mm=90.6 MP弯矩图剪力图σmax =21A A F nx -+1215.025.064234⨯-⨯d d M π=1215.025.06425.0225.06.900375.0049.04.51734⨯-⨯⨯+-π =45.0+93.3 =138.3 MPσmax 零件=1.25⨯⨯5.1σmax =259.3 MP <598 MP 符合 τ=21A A F ny -=0375.0049.02.181-=15.8 MPτ零件=1.25⨯⨯5.1τ=29.6 MP推舵机构示意图1、2—油缸 3—舵柄 4—舵轴 5—舵柄柱销 6—油缸柱销 舵柄半径R 5.1.4.2油缸工作压力计算: M=2αηcos 1⨯⨯⨯⨯R p A I720=4 35cos 85.0057.0049.0⨯⨯⨯⨯⨯I P 工作压力I p =18511.62m kN=18.5 MP设计压力P=1.25I p =23.1 MP 式中:1A —缸孔面积2m P —工作压力 R —舵柄半径0.26m η—推舵机构效率0.85 α—转舵角 35± 5.1.4.3油缸所需流量Q 的确定。
舵设计
![舵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d0eeb802d276a201292e19.png)
6.4 舵设计中有关参数的选择
• 舵剖面形状和厚度比
剖面形状对升力系数有较 大的影响;
NACA00XX,00表示对称 剖面,xx表示厚度百分比
6.4 舵设计中有关参数的选择
• 舵剖面形状和厚度比
NACA型,升力系数较大,阻力系数较小,前 缘不太肥,对提高螺旋桨的推进效率有利,安 装于螺旋桨正后方
6.1 概述
• 影响船舶操纵性的因素
船舶的主尺度、形状、航速、重量及其分布
• 由使用性、快速型、经济性、浮性、稳性等决定
采用的操纵系统形式和特性
• 改变船体首尾的局部形状; • 设置一定的鳍状附体 • 操纵装置
操纵装置
• 升力操纵装置
– 普通舵、襟翼舵、组合舵、转柱舵、主动舵
第三章 舵的设计
![第三章 舵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6578ba29b89680202d82511.png)
生作舶回转中的舵力下降
一是:船舶绕旋回圈中心进行回转时,在舵 叶处存在一个漂角,使水流的有效流入角减小。
二是:船舶在回转中绕自身转心运动时,使 舵叶附近的水流对舵的冲角减小。
6、首部形状
球鼻艏的安装相当于增加了首部中线面面 积,使直线稳定性变差,回转性改善。总体来 说首部对操纵性影响不是太显著,只有特殊船 型如破冰船的首部才会对回转性显著影响。
二、特种操舵装置
二、特种操舵装置
襟翼舵
二、特种操舵装置 转柱舵
二、特种操舵装置 组合舵
二、特种操舵装置 组合舵的形状
(1)满足操纵性要求
不同类型的船舶对操纵性要求不同:
➢远洋船-- 航向保持性为主,对回转性要求不高。
一般直线稳定性好的船,航向不容易偏离,航向保持性也好; 舵效好的船,小舵角转首性好,也容易保持航向; 直线稳定不好的船,频繁操舵,使舵工疲劳,航速降低,而且在风浪
中也难以操纵。
➢沿海船和进出港频繁的海港工作船,对回转性有特殊要求。
一、舵的几何要素
4.展弦比λ 舵高与舵宽之比
矩形舵:舵高h在机翼中称为翼展、 舵宽b称为翼舷。 λ=h/b 非矩形舵:λ=h2/ Ad 5.平衡系数k K为舵轴前面积与整个舵面积之比值。
一、舵的几何要素
6.厚度比Z 舵剖面的最大厚度与舵宽的比值
7.面积比μ 表示舵面积与船体垂线间长LBP和设计 吃水d的乘积之比值
1、舵力的概念
由机翼理论可知舵的水动力特征。
水流以α角冲向舵时,产生升力L和
阻力D,其合力R分为法向力F和切向力A。
我们称法向力F为舵力。舵力F的大小可用
1A*冰区要求下的舵系设计
![1A*冰区要求下的舵系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2e95da49649b6648d747b0.png)
1 引言
我公 司为瑞 典格 特兰航 运公 司承 建 了具
本 船 入 D V 级 社 ,舵 系 的 计 算 根 据 N 船
DN 规 范 P.C .S c4V seso rt n V t h 1 e . e slfr ci a d 5 A c
I e Br a n S r i e c e ki g e v c 和 Pt Ch S c 3. 3. e 2
IE 1 C 一 A 冰级 要求 的船 舶 ,舵板 和隔板 的厚
2 1 区要 求 下 的 舵 系设 计 A冰
舵 系 ( u d r ytm)由 舵 ( u d r r d e s s e rd e )
度应不 小 于对尾部 区外 板要求 的厚度 ,舵杆 和舵 叶上端 要求设 置 冰刀或 等效 的防冰装 置 以保证 在 冰带压力 下正 常使用 。本船 采用冰 刀保护 。舵 系 的计 算包 括舵 叶厚度 、舵杆 直 径 、舵销 直径 、舵机功 率等 ,将 由规 范规 定 决定 。按 照规范规 定 ,用于舵 系计算 中的最 大 服 务 航 速 在 I E 1 求 下 不 能 小 于 C 一A 要
2 1 I 一 A 冰 区 船 级 符 号 的定 义 . CE 1
6
本船 采用单 桨单 舵 ,舵设在 尾部 船 中 , 并设 在螺旋 桨后 以获取 桨后 的高速 水流 。本 船 的舵 采用 的是半 悬挂 平衡舵 ,并 带有舵球 冰 刀 ,舵 叶剖 面采 用N A 0 8 型 。本 船 AC 0 1 线 舵 系设 计 时 计 算 主 要使 用 的是D V N 的 N U I U L 软 件 。本 船航 行 布 置 见 尾 A T C SHU L 部侧影 图1 。
有1 A 冰级标 志 、双 壳船 体 设计 、适 合 冬 季 航行 于北 欧海域 的5 0 WT 1 0 8 D 成品 油轮 ,本 船入D V N 的船 级 。 目前世 界上 达到此 类 冰级 要求 的大 吨位油船 为数 不多 ,这也是 国内第 次 建 造 大 吨 位 的 适 合 冰 区航 行 的 成 品 油 轮 。 1 区要 求 下 的船舶 舵 系设 计 对舵 系 A冰 受力需 要额 外考 虑冰层 挤压 的压力 。本文 通 过 对5 0 WT 品油 轮 在 1 区要求 下 1 0D 成 8 A冰 的舵 系设计 计 算分 析 ,讨论 了1 区条 件 A冰 下 的舵系设 计 的特殊性 。本船 的舵采 用是 半 悬 挂 平 衡 舵 ,舵 叶 剖 面 采 用 N A 0 8 AC 0 1线 型 。本船设 计航速 为1 .k 。 50 n
舵系计算书——精选推荐
![舵系计算书——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cae2288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70.png)
舵系计算书一、概述:JHC667A-230-01JS共 3 页本船舵系按中国船级社《内河小型船舶建造规范》(2006)对B 级航区船舶的有关要求进行选配。
本船设悬挂平板舵一门。
二、船舶主要参数:总长:Loa=13.50m甲板宽:B=2.80m设计吃水:d=0.50m 垂线间长:Lpp =11.90m型深:D =0.90m计算航速:V =12km/h三、舵要素:舵面积:A=0.244舵面积系数:u=4.1舵宽:b=0.58展舷比:λ=0.724舵前缘距舵杆中心a=0.145平衡比:e=0.250舵型:悬挂平板舵m2%mm四、舵杆:1、由《规范》7.2.2.2 规定舵杆直径应不小于35mm。
本舵实取舵杆直径D =60mm,材料为#25优质碳素钢。
五、舵叶:1、由《规范》7.2.4.1规定平板舵的舵板厚度应不小于5mm。
实取舵叶板厚度为:t =5mm2、由《规范》7.2.4.1 规定平板舵舵叶上增设加强筋实取角钢L63×63×5 双复作加强筋。
六、人力操舵装置传动零件1、舵链直径由《规范》7.2.5.2 规定舵链(索)直径应不小于7~9 mm。
本舵实际选用φ7-6×7+FC-1570钢丝绳。
2、传动拉杆由《规范》7.2.5.3规定舵的传动拉杆直径应为舵链直径的1.2倍,即d′=9~11mm本舵实际传动拉杆直径为 d =9mm 的圆钢。
七、舵柄、舵柄毂本船的舵柄、舵柄毂参照中国船级社《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第1篇第3章的要求进行计算。
由《规范》3.2.10.1规定矩形舵柄在距离舵杆中心线1.5D1处的剖面对其垂直轴的剖面模数应不小于W=0.14(1- 1.5D1/R)D13 cm3 式中:D1=4.9cm R=40cm则:W=13.44cm3实际舵柄的剖面模数不小于13.44cm32、舵柄毂由《规范》3.2.10.1规定44mm实取h=50mm舵柄毂的高度h≥0.9D1 =舵柄毂的外径D0≥1.8D1 =88mm实取D0=100mm1JHC667A-230-01JS共 3 页八、舵机扭矩计算舵叶来流速度:正航时, Vr = V=3.33m/s 倒航时, Vr'= 0.6(Vr)=2.00m/sa=0.15mA=0.24m2b=0.58mα=35°sinα=0.573舵上水压力Pn、舵上水压力中心距舵叶前缘的距离Xb、水压力对舵杆扭矩M:正航计算:Pn = [20sinα/(0.2+0.3sinα)〕AVr2 kgf=83.4kgfXp = (0.195+0.305sinα)b m=0.21mM = 9.8Pn(Xp-a) N.m =56.8N.m倒航计算:2Pn'= [20sinα/(0.2+0.3sinα)〕AVr'kgf=30.035kgfXp'= Xp =0.21mM'= 9.8Pn'(b-a-Xp') =64.9N.m由正、倒航计算,舵杆最大扭矩Mmax =64.90N.m现舵扇半径R =0.40m因此,拉舵钢丝绳上的最大拉力为:P =61.94/0.40=162.24N现取钢丝绳安全系数n=6则选钢丝绳允许负荷为Pˊ= 6×162.24 =973.447N现本舵实际选用φ7-6×7+FC-1570钢丝绳,其破断拉力为P0=25.5kN,此值大大超过实际受力,故满足要求。
舵系计算书.龙de船人
![舵系计算书.龙de船人](https://img.taocdn.com/s3/m/c5847000f78a6529647d538f.png)
3.1.2
197.8mm
式中 MB=34107.5N·m T=22160.2N·m
实取:Dc=200mm,#25船用锻钢
3.1.3
43.52N/mm2
14.13N/mm2
49.93N/mm2<158 N/mm2
式中 MB=34107.5N·m DC=200mm T=22160.2N·m
2.4
2.4.1
图中:l1=1.8ml2=0.52m
l3=2.5ml4=0.22m
l=l3+l4+l2=3.24m
计算载荷P
正车:P=F/l3=38539.56N/m
倒车:P=F/l3=8478.68N/m
2.4.2
34107.5N·m
式中 F=96348.9N取FA=0.1F FC=0.6F
2.4.3
本计算书根据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2001)第2分册第3章要求计算。
1.1
总 长LOA79.650m
设计水线长LWL77.500m
垂 线 间长LPP75.800m
船 宽B14.000m
型 深D6.200m
设 计 吃水d5.000 m
设计航速V10节
1.2
型 式:普通双支点平衡舵
舵面积:A=6.26m2Af=1.5m2
1.445×107N/m
式中 I5=18706cm4l5=2.0m (取自规范计算书)
2.4.4
57809.3N
2.4.5
4mm
3
3.1
3.1.1
正车:Dt=4.2(T/KS)1/3=107.001mm
式中:正车时的舵杆扭矩T=22160.2N.m
舵系设计分析
![舵系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3550309b6648d7c0c7463c.png)
舵系设计分析作者:孙程程来源:《硅谷》2014年第02期摘要随着船型开发工作的进行,舵系设计越来越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
但是由于我们在这方面积累的数据、经验不多,使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
因此通过查阅资料、规范,汇总出现在造船界常用的十种类型的舵系布置,并且针对十种类型的舵系布置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
关键词舵系布置;数学模型;受力分析;弹性系数中图分类号:U66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2-0106-021 计算符号说明L:舵叶的高度(m);l10,l20,l30,l40:舵系系统中各个单元的长度(m);l50:舵踵的长度(m);J10,J20,J30,J40:舵系系统中各个单元相对于x轴的惯性距(cm4);J50:舵踵相对于Z轴的惯性距(cm4);CR:作用在舵叶上的舵力(N);CR1,CR1:作用在舵叶单元上的舵力(N);E:弹性模数(N/m2)E=2.06×1011 N/m2;G:剪力弹性模数(N/m2)G=7.85×1010 N/m2。
2 不同舵系布置的数学模型及受力分析类型一:作用在舵叶上单位长度的舵力(单位:N/m):(1)舵系结构的受力情况:1)舵杆上的最大的弯距(N/m):MB=0。
2)各支点处的支反力(N):FA1=FA2=FA3=CR/3,FA4=0。
3)对于流线型的舵叶,作用的舵叶上的弯距(N.m):MR=CRl/24。
类型二:作用在舵叶单位长度上的舵力PR10和PR20(N/m):对于弹性支点处的弹簧系数Zp按照公式(6)进行计算。
类型三:作用在舵叶单位长度上的舵力PR(N/m):作用在舵系结构上的力:1)舵杆上的最大的弯距(N/m):MB=02)各支点处的支反力(N):FA1= FA2= CR/2 FA3=0。
类型四:作用在舵叶单位长度上的舵力PR(N/m):对于弹性支点处的弹簧系数Zc按照公式(5)进行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舵系的设计计算
1. 目的
通过对舵系的各组成部分的设计、计算和验算确保本设计设计的舵系能满足船舶航行实现转向及安全的需要。
2. 适用范围
本设计计算中的有关设计数据和内容,只适用于本设计中的舵系。
2. 舵系计算分析
本设计采用双舵销半平衡舵,从图可知舵梁有三个支座,因此它是一个一次静不定梁系,也就是说由静力平衡条件的二个方程式无法求得三个支反力。
为此我们去掉一个“多余”支座(通常取为弹性支座),而代以“多余”支反力,使梁系成为静定梁系。
这样即可求得另外二个支座的支反力(为“多余”支反力的函数)。
可以计算梁及弹性支座的变形能,b V 和s V 系统的总变形能
s b V V V +=。
根据最小变形能定理可得到一个补充方程:
0=∂∂a
R V
(1) 这样就可以由(1)求得弹性支反力a R 。
再由二个静力平衡方程式即可
求得另二个支反力b R 和c R 。
接着就可按材料力学的方法作出断面剪力和弯矩图了。
因为 ⎰=l
z b d z EI z M V 02)
(2)
(
所以 ⎰∂∂⋅=∂∂l z a
a b
d R z M z EI z M R V 0)()()(。
又因梁是由几个不同断面的梁段组成,所以又可写成:
zi n
i l b d EIi
zi M V ∑⎰
==1
21
2)
(, ∑⎰=∂∂⋅=∂∂n i l z a
a b
i d R zi M EIi zi M R V 10)()(
弹性支座a 的支座变形能a
a
s Z R V 2
21=,
所以
a
a
a s Z R R V =
∂∂ (1) 式可写为:
a
a zi a n
i l Z R
d R zi M EIi zi M +∂∂⋅∑⎰
=)()(1
1
(1a ) 式中 )(z M ,)(zi M —距原点z 处的断面变矩)(z M 和第i 段梁的距第i 段梁原点zi 断面弯矩)(zi M ;
)(z I ,Ii —距原点z 处的断面惯性距)(z I 和第i 段梁段数;
a Z —弹性支座a 的支座弹簧常数。
按规范给出的公式计算。
求弹性支座a 的支反力a R
a R =
R
c
M a M Q Q K M K M K Q K Q K c a ⋅+⋅+⋅+⋅2121
式中 );,,,,(4242a R R Z I I l l F K =。
),();,,,();,,,();,,,(424242424242422211l l F K I I l l F K I I l l F K I I l l F K c c a a M M M M Q Q Q Q ====
又 。
611421222124;2
1
;
)(;;)2
1
(1l P M l Q M M l P R M R R P Q Q R P M M l Q l Q l R l R c c a c c c b c a c b c c a a c ⋅==
--=--++=++---=
3.主要参数(见图表)
(单位:kN ,kN ·cm)
1l =509cm ;2l =391cm ;4l =712.5cm ;1d =41 cm ;1Q =1046 kN ;2Q =670 kN ;
c M =c P =0;A M =266 207 kN ;舵机扭矩T M =72 000 kN ·c m ;a Z =1 445 kN ; E=20 600 kN/2cm 。
因为双舵销梁系的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在舵杆水平法兰处不但有弯矩,而且还有扭矩:7l P R M c c T ⋅-=∆。
因此水平法兰的设计应同时考虑弯矩
)(T T M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