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三角形测试题及答案
(必考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必考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面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A. 3厘米、4厘米、7厘米B. 4厘米、3厘米、6厘米C. 6厘米、6厘米、12厘米2.三角形中,已知两条边长分别为1.8厘米和1.3厘米,第三条边可能长()。
A. 3厘米B. 3.2厘米C. 3.1厘米D. 0.5厘米3.在一个三角形中,其中两角之和是130°,另一个角是()。
A. 30°B. 40°C. 50°4.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6°,另一个锐角是()。
A. 144°B. 54°C. 44°5.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5厘米,10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可能是()厘米。
A. 5 B. 12 C. 18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那么另外两个内角分别是()。
A. 40°和60°B. 80°和20°C. 50°和50°7.下面三组木棒中()不能拼成三角形。
(单位:厘米)A.B.C.8.根据下列描述,一定是锐角三角形的是()。
A. 有一个内角是85°的三角形B. 有两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C. 其中最大的内角小于90°D. 等腰三角形9.下面三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A. 6cm、6cm、12cmB. 4cm、6cm、7cmC. 3cm、3cm、3cm10.下列各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A. 6cm 6cm 6cmB. 7cm 4cm 4cmC. 2cm 4cm 6cm11.莉莉用三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两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4厘米和7厘米,第三根小棒的长度不可能是()。
A. 3厘米B. 4厘米C. 5厘米12.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角,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A. 直角B. 钝角C. 锐角D. 等边二、填空题13.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6厘米和5厘米,第三条边比________厘米长,比________厘米短。
三角形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三角形基础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满足下列条件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4BC =,5AC =,6AB =B .13BC =,14AC =,15AB = C .::3:4:5BC AC AB =D .::3:4:5A B C ∠∠∠= 【答案】C【解析】【分析】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先要知道三条边的大小,用较小的两条边的平方和与最大的边的平方比较,如果相等,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详解】A .若BC=4,AC=5,AB=6,则BC 2+AC 2≠AB 2,故△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B.若13BC =,14AC =,15AB =,则AC 2+AB 2≠CB 2,故△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C .若BC :AC :AB=3:4:5,则BC 2+AC 2=AB 2,故△ABC 是直角三角形;D .若∠A :∠B :∠C=3:4:5,则∠C <90°,故△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2.如图,OA =OB ,OC =OD ,∠O =50°,∠D =35°,则∠OAC 等于( )A .65°B .95°C .45°D .85°【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OA =OB ,OC =OD 证明△ODB ≌△OCA ,得到∠OAC=∠OBD ,再根据∠O =50°,∠D =35°即可得答案.【详解】解:OA =OB ,OC =OD ,在△ODB 和△OCA 中,OB OA BOD AOC OD OC =⎧⎪∠=∠⎨⎪=⎩∴△ODB ≌△OCA (SAS ),∠OAC=∠OBD=180°-50°-35°=95°,故B 为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已知△ABD 和△ACD 关于直线AD 对称;在射线AD 上取点E,连接BE, CE,如图:在射线AD 上取点F 连接BF, CF,如图,依此规律,第n 个图形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A .nB .2n-1C .(1)2n n +D .3(n+1)【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条件可得图1中△ABD ≌△ACD 有1对三角形全等;图2中可证出△ABD ≌△ACD ,△BDE ≌△CDE ,△ABE ≌△ACE 有3对全等三角形;图3中有6对全等三角形,根据数据可分析出第n 个图形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详解】∵AD 是∠BAC 的平分线,∴∠BAD =∠CAD .在△ABD 与△ACD 中,AB =AC ,∠BAD =∠CAD ,AD =AD ,∴△ABD ≌△ACD .∴图1中有1对三角形全等;同理图2中,△ABE ≌△ACE ,∴BE =EC ,∵△ABD ≌△ACD .∴BD =CD ,又DE =DE ,∴△BDE ≌△CDE ,∴图2中有3对三角形全等;同理:图3中有6对三角形全等;由此发现:第n 个图形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12n n +.故选C.【点睛】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找出数字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4.五根小木棒,其长度分别为7,15,20,24,25,现将它们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如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 欲求证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这里给出三边的长,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详解】A 、72+242=252,152+202≠242,(7+15)2+202≠252,故A 不正确;B 、72+242=252,152+202≠242,故B 不正确;C 、72+242=252,152+202=252,故C 正确;D 、72+202≠252,242+152≠252,故D 不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三角形三边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5.如图,在ABC V 中,AB AC =,点E 在AC 上,ED BC ⊥于点D ,DE 的延长线交BA 的延长线于点F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E CE =B .12DEC BAC ∠=∠ C .AF AE =D .1902B BAC ∠+∠=︒ 【答案】A【解析】【分析】 由题意中点E 的位置即可对A 项进行判断;过点A 作AG ⊥BC 于点G ,如图,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1=∠2=12BAC ∠,易得ED ∥AG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判断B 项;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判断C 项;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结合∠1=12BAC ∠的结论即可判断D 项,进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A 、由于点E 在AC 上,点E 不一定是AC 中点,所以,AE CE 不一定相等,所以本选项结论错误,符合题意;B 、过点A 作AG ⊥BC 于点G ,如图,∵AB =AC ,∴∠1=∠2=12BAC ∠, ∵ED BC ⊥,∴ED ∥AG ,∴122DEC BAC ∠=∠=∠,所以本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C 、∵ED ∥AG ,∴∠1=∠F ,∠2=∠AEF ,∵∠1=∠2,∴∠F =∠AEF ,∴AF AE =,所以本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D 、∵AG ⊥BC ,∴∠1+∠B =90°,即1902B BAC ∠+∠=︒,所以本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属于基本题型,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11-3-1,在四边形ABCD中,∠A=∠B=∠C,点E在边AB上,∠AED=60°,则一定有()A.∠ADE=20°B.∠ADE=30°C.∠ADE=12∠ADC D.∠ADE=13∠ADC【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设∠ADE=x,∠ADC=y,由题意可得,∠ADE+∠AED+∠A=180°,∠A+∠B+∠C+∠ADC=360°,即x+60+∠A=180①,3∠A+y=360②,由①×3-②可得3x-y=0,所以13x y,即∠ADE=13∠ADC.故答案选D.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内角和定理.7.下列说法不能得到直角三角形的( )A .三个角度之比为 1:2:3 的三角形B .三个边长之比为 3:4:5 的三角形C .三个边长之比为 8:16:17 的三角形D .三个角度之比为 1:1:2 的三角形 【答案】C【解析】【分析】三角形内角和180°,根据比例判断A 、D 选项中是否有90°的角,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B 、C 选项中边长是否符合直角三角形的关系.【详解】A 中,三个角之比为1:2:3,则这三个角分别为:30°、60°、90°,是直角三角形; D 中,三个角之比为1:1:2,则这三个角分别为:45°、45°、90°,是直角三角形;B 中,三边之比为3:4:5,设这三条边长为:3x 、4x 、5x ,满足:()()()222345x x x +=,是直角三角形;C 中,三边之比为8:16:17,设这三条边长为:8x 、16x 、17x ,()()()22281617x x x +≠,不满足勾股定理逆定理,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常见方法有2种;(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2)三边长满足勾股定理逆定理.8.如图,在△ABC 中,AC=BC ,∠ACB=90°,点D 在BC 上,BD=3,DC=1,点P 是AB 上的动点,则PC+PD 的最小值为( )A .4B .5C .6D .7【答案】B【解析】 试题解析:过点C 作CO ⊥AB 于O ,延长CO 到C ′,使OC ′=OC ,连接DC ′,交AB 于P ,连接CP .此时DP+CP=DP+PC′=DC′的值最小.∵DC=1,BC=4,∴BD=3,连接BC′,由对称性可知∠C′BE=∠CBE=45°,∴∠CBC′=90°,∴BC′⊥BC,∠BCC′=∠BC′C=45°,∴BC=BC′=4,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C′=22+=22BC BD'+=5.故选B.349.把一副三角板如图(1)放置,其中∠ACB=∠DEC=90°,∠A=45°,∠D=30°,斜边AB=4,CD=5.把三角板DCE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15°得到△D1CE1(如图2),此时AB与CD1交于点O,则线段AD1的长度为()A13B5C.22D.4【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易知:∠CAB=45°,∠ACD=30°.若旋转角度为15°,则∠ACO=30°+15°=45°.∴∠AOC=180°-∠ACO-∠CAO=90°.在等腰Rt△ABC中,AB=4,则AO=OC=2.在Rt△AOD1中,OD1=CD1-OC=3,由勾股定理得:AD113故选A.考点: 1.旋转;2.勾股定理.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0),B(0,3),以点A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C,则点C的横坐标介于()A.0和1之间B.1和2之间C.2和3之间D.3和4之间【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点A,B的坐标求出OA,OB的长度,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即可得出OC 的长,再比较无理数的大小确定点C的横坐标介于哪个区间.【详解】∵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0,3),∴OA=2,OB=3,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AB=222+313=∴AC=AB=13,∴OC=13﹣2,∴点C的坐标为(13﹣2,0),<<,∵3134<-<,∴11322即点C的横坐标介于1和2之间,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弧与x轴的交点问题,掌握勾股定理、无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ABC≌△A E D,∠C=40°,∠E AC=30°,∠B=30°,则∠E AD=();A.30°B.70°C.40°D.110°【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BC≌△AED,∴∠D=∠C=40°,∠C=∠B=30°,∴∠E AD=180°-∠D-∠E=110°,故选D.1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2倍少20度,则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是()A.140o B.20o或80o C.44o或80o D.140o或44o或80o 【答案】D【解析】【分析】设另一个角是x,表示出一个角是2x-20°,然后分①x是顶角,2x-20°是底角,②x是底角,2x-20°是顶角,③x与2x-20°都是底角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设另一个角是x,表示出一个角是2x-20°,①x是顶角,2x-20°是底角时,x+2(2x-20°)=180°,解得x=44°,∴顶角是44°;②x是底角,2x-20°是顶角时,2x+(2x-20°)=180°,解得x=50°,∴顶角是2×50°-20°=80°;③x与2x-20°都是底角时,x=2x-20°,解得x=20°,∴顶角是180°-20°×2=140°;综上所述,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是44°或80°或140°.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难点在于分情况讨论,特别是这两个角都是底角的情况容易漏掉而导致出错.13.如图,已知A ,D,B,E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D = BE, AC = DF,补充下列其中一个条件后,不一定能得到△ABC≌△DEF 的是()A .BC = EFB .AC//DFC .∠C = ∠FD .∠BAC = ∠EDF【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逐项判断即可.【详解】∵BE =CF ,∴BE +EC =EC +CF ,即BC =EF ,且AC = DF ,∴当BC = EF 时,满足SSS ,可以判定△ABC ≌△DEF ;当AC//DF 时,∠A=∠EDF ,满足SAS ,可以判定△ABC ≌△DEF ;当∠C = ∠F 时,为SSA ,不能判定△ABC ≌△DEF ;当∠BAC = ∠EDF 时,满足SAS ,可以判定△ABC ≌△DEF ,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即SSS 、SAS 、ASA 、AAS 和HL .14.在直角三角形中,自锐角顶点引的两条中线为10和35,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 )A .3B .23C .25D .6【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详解】设AC =b ,BC =a ,分别在直角△ACE 与直角△BC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2222 10235,2a b b a ⎧⎛⎫+=⎪ ⎪⎪⎝⎭⎨⎛⎫⎪+= ⎪⎪⎝⎭⎩两式相加得:2236a b +=,根据勾股定理得到斜边36 6.==故选:D.【点睛】考查勾股定理,画出图形,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已知AE=AD ,AB=AC ,EC=DB ,下列结论:①∠C=∠B ;②∠D=∠E ;③∠EAD=∠BAC ;④∠B=∠E ;其中错误的是( )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只有④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解:因为AE =AD ,AB =AC ,EC =DB ;所以△ABD ≌△ACE(SSS);所以∠C =∠B ,∠D =∠E ,∠EAC=∠DAB ;所以 ∠EAC-∠DAC=∠DAB-∠DAC ;得∠EAD=∠CAB .所以错误的结论是④,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根据已知条件利用SSS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16.如图,已知AC=FE,BC=DE,点A,D,B,F 在一条直线上,要利用“SSS”证明△ABC ≌△FDE,还可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A .AD=FBB .DE=BDC .BF=DBD .以上都不对【答案】A【解析】∵AC=FE,BC=DE,∴要利用“SSS”证明△ABC≌△FDE,需添加条件“AB=DF”或“AD=BF”.故选A.17.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 )A.30°B.45°C.36°D.72°【答案】A【解析】∵AB=AC,BD=BC=AD,∴∠ABC=∠C=∠BDC,∠A=∠ABD,又∵∠BDC=∠A+∠ABD,∴∠BDC=∠C=∠ABC=2∠A,∵∠A+∠ABC+∠C=180°,∴∠A+2∠A+2∠A=180°,即5∠A=180°,∴∠A=36°.故选A.18.等腰三角形有一个是50°,它的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A.25°B.40°C.25°或40°D.50°【答案】C【解析】∵等腰三角形有一个是50°∴有两种可能①是三个角为50°、50°、80°;②是三个角为50°、65°、65°分情况说明如下:①当三个角为50°、50°、80°时,根据图①,可得其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DAB=40°;②当三个角为50°、65°、65°,根据图②,可得其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DAB=25°故故选:C① ②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19.如图,已知AB=AE,AC=AD,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 ≌△AED 的是( )A .BC=EDB .∠BAD=∠EAC C .∠B=∠ED .∠BAC=∠EAD【答案】C【解析】 解:A .∵AB =AE ,AC =AD ,BC =ED ,∴△ABC ≌△AED (SSS ),故A 不符合题意; B . ∵∠BAD =∠EAC ,∴∠BAC =∠EAD .∵AB =AE ,∠BAC =∠EAD ,AC =AD , ∴△ABC ≌△AED (SAS ),故B 不符合题意;C .不能判定△ABC ≌△AED ,故C 符合题意.D .∵AB =AE , ∠BAC =∠EAD ,AC =AD ,∴△ABC ≌△AED (SAS ),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如图,在菱形ABCD 中,60BCD ∠=︒,BC 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 于点F ,垂足为E ,连接BF 、DF ,则DFC ∠的度数是( )A .130︒B .120︒C .110︒D .100︒【答案】A【解析】【分析】 首先求出∠CFB=130°,再根据对称性可知∠CFD=∠CFB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D =∠ACB =12∠BCD=25°, ∵EF 垂直平分线段BC ,∴FB=FC ,∴∠FBC=∠FCB=25°,∴∠CFB=180°-25°-25°=130°,根据对称性可知:∠CFD=∠CFB=130°,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菱形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三角形全章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三角形全章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24分)1.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用两个正方形和n 个正三角形恰好可以进行平面镶嵌,则n 的值是( ).A .3 B .4 C .5 D .62.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E 是⊿ABC 的高的图是( )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 和9cm ,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 ) A .13cmB .6cmC .5cmD .4cm4.三角形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属于哪一类不能确定 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 ≠AB ,AD 是斜边上的高, DE ⊥AC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则图中与∠C (∠C 除外)相等的角的个数是(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6.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 ,则∠AOC+∠DOB=( )A 、900B 、1200C 、1600D 、18007.以长为13cm 、10cm 、5cm 、7cm 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画出三角形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8.给出下列命题: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②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 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④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 ⑤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 ⑥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
正确的命题有( )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计24分)9.如图,一面小红旗其中∠A=60°, ∠B=30°,则∠BCD= 。
10.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把一副常用的三角板如图所示拼在一起,那么图中∠ADE 是 度。
【基础卷】2020-2021学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 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三角形》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有一个角是90°的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2.把一个直角分成两个角,其中一个是锐角,另一个角一定是()A.直角B.锐角C.钝角3.一个三角尺上有()个锐角。
A.1 B.2 C.34.一个三角形其中两条边分别是6厘米和3厘米,剩下一条长度可能是()A.3厘米B.9厘米C.5厘米5.把一根9厘米长的吸管剪成3段(每段都是整厘米数),围成一个三角形。
可以有()种不同围法。
A.2 B.3 C.4 D.56.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是11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等边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7.下面四句话中错误的是()A.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B.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钝角C.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一定是锐角D.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8.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是()度。
A.30 B.60 C.90二.填空题(共10小题)9.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是25°,那么另一个锐角是°.10.用三根长5厘米的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按边分是三角形,按角分是三角形.11.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厘米和4厘米,另一条边的长可能是厘米。
1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比它的一个底角大15°,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角是°。
13.一个三角形最小的锐角是5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14.如图中是锐角三角形.15.锐角三角形有个锐角。
16.150°的角比直角大°,比平角小°.17.一个三条边长均为整厘米数的三角形,如果其中两条边的长分别为5厘米和11厘米。
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度最短为厘米,最长为厘米。
18.一个三角形内有个角,最多有个直角。
三.判断题(共5小题)19.两个锐角都相等的直角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判断对错)20.钝角三角形有三条高..(判断对错)2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判断对错)22.三根长度为1cm、5cm、6cm的木条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判断对错)23.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大于60度。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及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在菱形ABCD 中,点A 在x 轴上,点B 的坐标轴为()4,1, 点D 的坐标为()0,1, 则菱形ABCD 的周长等于( )A .5B .43C .45D .20【答案】C【解析】【分析】 如下图,先求得点A 的坐标,然后根据点A 、D 的坐标刻碟AD 的长,进而得出菱形ABCD 的周长.【详解】如下图,连接AC 、BD ,交于点E∵四边形ABCD 是菱形,∴DB ⊥AC ,且DE=EB又∵B ()4,1,D ()0,1∴E(2,1)∴A(2,0)∴AD=()()2220015-+-= ∴菱形ABCD 的周长为:45故选:C【点睛】本题在直角坐标系中考查菱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利用菱形的性质得出点A 的坐标,从而求得菱形周长.2.如图,在ABC 中,AB AC =,30A ∠=︒,直线a b ∥,顶点C 在直线b 上,直线a 交AB 于点D ,交AC 与点E ,若1145∠=︒,则2∠的度数是( )A .30°B .35°C .40°D .45°【答案】C【解析】【分析】 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可得ACB ∠度数,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AED ∠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同位角相等,即可求得2∠.【详解】∵AB AC =,且30A ∠=︒,∴18030752ACB ∠︒-︒==︒, 在ADE ∆中,∵1145A AED ∠∠∠=+=︒,∴14514530115AED A ∠∠=︒-=︒-︒=︒,∵//a b ,∴2AED ACB ∠∠∠=+,即2115754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综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平行直线的性质等知识内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如图,已知AB∥CD,直线AB,CD被BC所截,E点在BC上,若∠1=45°,∠2=35°,则∠3=()A.65°B.70°C.75°D.80°【答案】D【解析】【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C,在△CDE中利用三角形外的性质可求得∠3.【详解】解:∵AB∥CD,∴∠C=∠1=45°,∵∠3是△CDE的一个外角,∴∠3=∠C+∠2=45°+35°=80°,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解题的关键,即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④a∥b,b∥c⇒a∥c.4.如图,11∥l2,∠1=100°,∠2=135°,则∠3的度数为()A .50°B .55°C .65°D .70°【答案】B【解析】【分析】 如图,延长l 2,交∠1的边于一点,由平行线的性质,求得∠4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求得∠3的度数.【详解】如图,延长l 2,交∠1的边于一点,∵11∥l 2,∴∠4=180°﹣∠1=180°﹣100°=80°,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2=∠3+∠4,∴∠3=∠2﹣∠4=135°﹣80°=55°,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E 在AC 上,ED BC ⊥于点D ,DE 的延长线交BA 的延长线于点F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E CE =B .12DEC BAC ∠=∠ C .AF AE =D .1902B BAC ∠+∠=︒ 【答案】A【解析】【分析】 由题意中点E 的位置即可对A 项进行判断;过点A 作AG ⊥BC 于点G ,如图,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1=∠2=12BAC ∠,易得ED ∥AG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判断B 项;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判断C 项;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结合∠1=12BAC ∠的结论即可判断D 项,进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A 、由于点E 在AC 上,点E 不一定是AC 中点,所以,AE CE 不一定相等,所以本选项结论错误,符合题意;B 、过点A 作AG ⊥BC 于点G ,如图,∵AB =AC ,∴∠1=∠2=12BAC ∠, ∵ED BC ⊥,∴ED ∥AG ,∴122DEC BAC ∠=∠=∠,所以本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C 、∵ED ∥AG ,∴∠1=∠F ,∠2=∠AEF ,∵∠1=∠2,∴∠F =∠AEF ,∴AF AE =,所以本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D 、∵AG ⊥BC ,∴∠1+∠B =90°,即1902B BAC ∠+∠=︒,所以本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属于基本题型,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下列说法不能得到直角三角形的( )A .三个角度之比为 1:2:3 的三角形B .三个边长之比为 3:4:5 的三角形C .三个边长之比为 8:16:17 的三角形D .三个角度之比为 1:1:2 的三角形 【答案】C【解析】【分析】三角形内角和180°,根据比例判断A 、D 选项中是否有90°的角,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B 、C 选项中边长是否符合直角三角形的关系.【详解】A 中,三个角之比为1:2:3,则这三个角分别为:30°、60°、90°,是直角三角形; D 中,三个角之比为1:1:2,则这三个角分别为:45°、45°、90°,是直角三角形;B 中,三边之比为3:4:5,设这三条边长为:3x 、4x 、5x ,满足:()()()222345x x x +=,是直角三角形;C 中,三边之比为8:16:17,设这三条边长为:8x 、16x 、17x ,()()()22281617x x x +≠,不满足勾股定理逆定理,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常见方法有2种;(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2)三边长满足勾股定理逆定理.7.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AE平分BAD交BC于点E,且∠ADC=60°,AB=12BC,连接OE.下列结论:①AE=CE;②S△ABC=AB•AC;③S△ABE=2S△AOE;④OE=14BC,成立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C=∠ADC=60°,∠BAD=120°,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ABE是等边三角形,然后推出AE=BE=12BC,再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进行推理即可.【详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ADC=60°,∠BAD=120°,∵AE平分∠BAD,∴∠BAE=∠EAD=60°∴△ABE是等边三角形,∴AE=AB=BE,∠AEB=60°,∵AB=12BC , ∴AE=BE=12BC , ∴AE=CE ,故①正确;∴∠EAC=∠ACE=30°∴∠BAC=90°,∴S △ABC =12AB•AC ,故②错误; ∵BE=EC ,∴E 为BC 中点,O 为AC 中点,∴S △ABE =S △ACE=2 S △AOE ,故③正确;∵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C=CO ,∵AE=CE ,∴EO ⊥AC ,∵∠ACE=30°,∴EO=12EC , ∵EC=12AB , ∴OE=14BC ,故④正确; 故正确的个数为3个,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证得△ABE 是等边三角形是解题关键.8.如图,四边形ABCD 和EFGH 都是正方形,点E H ,在ADCD ,边上,点F G ,在对角线AC 上,若6AB ,则EFGH 的面积是( )A.6 B.8 C.9 D.1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DAC=∠ACD=45°,由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推出△AEF与△DF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于是得到DE 22EF,EF2AE,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在正方形ABCD中,∠D=90°,AD=CD=AB,∴∠DAC=∠DCA=45°,∵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EH=EF,∠AFE=∠FEH=90°,∴∠AEF=∠DEH=45°,∴AF=EF,DE=DH,∵在Rt△AEF中,AF2+EF2=AE2,∴AF=EF 2 AE,同理可得:DH=DE=22EH又∵EH=EF,∴DE=22EF=22×22AE=12AE,∵AD=AB=6,∴DE=2,AE=4,∴EH=2DE=22,∴EFGH的面积为EH2=(22)2=8,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图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9.如图,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BD是∠ABC的平分线,DE⊥BC于E,若BC=10cm,则△DEC的周长为()A.8cm B.10cm C.12cm D.14cm【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AAS”证明ΔABD≌ΔEBD .得到AD=DE,AB=BE,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关系,求其周长.【详解】∵BD是∠ABC的平分线,∴∠ABD=∠EBD.又∵∠A=∠DEB=90°,BD是公共边,∴△ABD≌△EBD (AAS),∴AD=ED,AB=BE,∴△DEC的周长是DE+EC+DC=AD+DC+EC=AC+EC=AB+EC=BE+EC=BC=10 c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SSS 、SAS 、ASA 、AAS 和HL )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6cm ,A 是正方体的一个顶点,B 是侧面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一只蚂蚁在正方体的表面上爬行,从点A 爬到点B 的最短路径是( )A .9B .310C .326+D .12【答案】B【解析】【分析】 将正方体的左侧面与前面展开,构成一个长方形,用勾股定理求出距离即可.【详解】解:如图,AB=22(36)3310++= .故选:B .【点睛】此题求最短路径,我们将平面展开,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就可以了.11.等腰三角形有一个是50°,它的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A.25°B.40°C.25°或40°D.50°【答案】C【解析】∵等腰三角形有一个是50°∴有两种可能①是三个角为50°、50°、80°;②是三个角为50°、65°、65°分情况说明如下:①当三个角为50°、50°、80°时,根据图①,可得其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DAB=40°;②当三个角为50°、65°、65°,根据图②,可得其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DAB=25°故故选:C① ②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0),B(0,3),以点A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C,则点C的横坐标介于()A.0和1之间B.1和2之间C.2和3之间D.3和4之间【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点A ,B 的坐标求出OA ,OB 的长度,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即可得出OC 的长,再比较无理数的大小确定点C 的横坐标介于哪个区间.【详解】∵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2,0),(0,3),∴OA =2,OB =3,在Rt △AOB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AC =AB ,∴OC 2,∴点C 2,0),∵34<< ,∴122<< ,即点C 的横坐标介于1和2之间,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弧与x 轴的交点问题,掌握勾股定理、无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3.满足下列条件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4BC =,5AC =,6AB =B .13BC =,14AC =,15AB = C .::3:4:5BC AC AB =D .::3:4:5A B C ∠∠∠=【答案】C【解析】【分析】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先要知道三条边的大小,用较小的两条边的平方和与最大的边的平方比较,如果相等,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详解】A .若BC=4,AC=5,AB=6,则BC 2+AC 2≠AB 2,故△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B.若13BC =,14AC =,15AB =,则AC 2+AB 2≠CB 2,故△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C .若BC :AC :AB=3:4:5,则BC 2+AC 2=AB 2,故△ABC 是直角三角形;D .若∠A :∠B :∠C=3:4:5,则∠C <90°,故△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14.如图,在ABC ∆中,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BC 于点E .ABC ∆的周长为19,ACE ∆的周长为13,则AB 的长为( )A .3B .6C .12D .16【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AE=BE ,∵△ACE 的周长=AC+AE+CE=AC+BC=13,△ABC 的周长=AC+BC+AB=19,∴AB=△ABC 的周长-△ACE 的周长=19-13=6,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其所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15.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从P1,P2,P3,P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则点P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要使△ABP与△ABC全等,必须使点P到AB的距离等于点C到AB的距离,即3个单位长度,所以点P的位置可以是P1,P2,P4三个,故选C.16.如图,已知AC=FE,BC=DE,点A,D,B,F在一条直线上,要利用“SSS”证明△ABC≌△FDE,还可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A.AD=FB B.DE=BD C.BF=DB D.以上都不对【答案】A【解析】∵AC=FE,BC=DE,∴要利用“SSS”证明△ABC≌△FDE,需添加条件“AB=DF”或“AD=BF”.故选A.17.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的是()A.有一边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B.有一腰和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C.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D.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C【解析】A.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知有一边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故选项A不符合;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知有一腰和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故选项B 不符合;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知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选项C符合;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知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故选项B不符合.故本题应选C.18.△ABC中,AB=AC,∠A=36°,∠ABC和∠ACB的平分线BE、CD交于点F,则共有等腰三角形( )A.7个B.8个C.9个D.10个【答案】B【解析】∵等腰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只要能判断出有两个角相等就行了,将原图各角标上后显示如左下:因此,所有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只要判断出有哪几个三角形就可以了.如右上图,三角形有如下几个:①,②,③;①+②,③+②,①+④,③+④;①+②+③+④;共计8个.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求得各角的度数,掌握等角对等边与等边对等角定理的应用.19.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C 上,且BD =BC =AD ,则∠A 的度数为( )A .30°B .45°C .36°D .72°【答案】A【解析】∵AB=AC ,BD=BC=AD ,∴∠ABC=∠C=∠BDC ,∠A=∠ABD ,又∵∠BDC=∠A+∠ABD ,∴∠BDC=∠C=∠ABC=2∠A ,∵∠A+∠ABC+∠C=180°,∴∠A+2∠A+2∠A=180°,即5∠A=180°,∴∠A=36°.故选A.20.如图,在ABC ∆中,90C =∠,30B ∠=,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和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结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AD 是BAC ∠的平分线;②ADC 60∠=;③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④:1:3DAC ABC S S ∆∆=A .1B .2C .3D .4【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作图方式,可判断AD 是∠CAB 的角平分线,再结合∠B=30°,可推导得到△ABD 是等腰三角形,根据这2个判定可推导题干中的结论.【详解】题干中作图方法是构造角平分线,①正确;∵∠B=30°,∠C=90°,AD 是∠CAB 的角平分线∴∠CAD=∠DAB=30°∴∠ADC=60°,②正确∵∠DAB=∠B=30°∴△ADB 是等腰三角形∴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③正确在Rt △CDA 中,设CD=a ,则AD=2a在△ADB 中,DB=AD=2a ∵1122DAC S CD AC a CD ∆=⨯⨯=⨯,13(CD+DB)22BAC S AC a CD ∆=⨯⨯=⨯ ∴:1:3DAC ABC S S ∆∆=,④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画法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角平分线的绘制方法.。
四年级数学下册试题 - 5.3 三角形的内角和 同步测试题 人教版(含答案) (1)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 5.3 三角形的内角和》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1.美美同学做了一个直角三角板,其中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3倍。
较大的锐角是()A.30°B.60°C.22.5°D.67.5°2.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①把一个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表示的意义也不变.②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三个角是锐角.③比1.5大,比1.6小的小数只有9个.④一个大于1的数乘上一个小数,所得的积一定比原来的数小.A.0个B.1个C.2个D.3个3.下面各组中的三个角,不可能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的是()A.14°,86°,80°B.90°,16°,104°C.120°,54°,6°4.用一个放大10倍的放大镜观察一个三角形,放大后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A.1800°B.180°C.360°5.从一个三角形上剪下一个60°的角,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A.180°B.240°C.360°D.180°或360°6.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等于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之和,则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共6小题)7.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四边形的内角和是.8.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44o和38o,第三个角是o,它是一个三角形.9.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0°,另一个锐角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50°,它的一个底角是°.10.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32°和46°,第三个内角为°,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按角分类)11.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5°,另一个锐角是度.12.(1)在三角形ABC中,一个锐角是30°,截去这个角后(如图),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2)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其中一个锐角是65°,另一个锐角是°.三.判断题(共5小题)13.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要比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判断对错)14.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多有一个是钝角.(判断对错)15.三角形的最大内角可能小于60°.(判断对错)16.比的内角和大.(判断对错)17.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1小题)18.如图,其中∠2=∠3,求∠2的度数.五.应用题(共5小题)19.妈妈有一条等腰三角形的丝巾,已知一个底角是40°,这条丝巾的顶角是多少度?20.红红家有一块三角形的小菜园,菜园的最大角是120°,且最大角的度数是最小角的4倍,这块三角形菜地其他角的度数是多少?这块地的形状是一个什么三角形?21.在一个三角形中,∠1,∠2,∠3为三角形的三个角,已知∠1=45°,∠2比∠1大15°,求∠2和∠3的度数分别是多少.22.李爷爷家有一块三角形的菜地,菜地的最大内角是120°,是最小角的四倍,这块三角形菜地其它两个角各是多少度?按边分,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菜地?23.如图,等边三角形内有一个等腰三角形,∠1=∠2,∠3=∠4.求∠6.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按角分,是什么三角形?六.解答题(共2小题)24.如图1,有一个正方形.(1)∠1的度数是.(2)经过O点作一条射线(如图2),使得∠2=∠3,求∠2、∠3的度数?(3)你还能求∠4的度数吗?25.一个三角形中有3个内角∠1、∠2和∠3,它们的和是180°,其中∠1=35°,∠2的度数是∠1的2倍.∠3是多少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1.解:(180°﹣90°)÷(3+1)×3=90°÷4×3=22.5°×3=67.5°答:较大的锐角是67.5°。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五章三角函数单元测试(1)(含答案解析)
⾼中数学必修⼀第五章三⾓函数单元测试(1)(含答案解析)⾼中数学必修⼀第五章三⾓函数单元测试 (1)⼀、选择题(本⼤题共9⼩题,共45.0分)1.以罗尔中值定理、拉格朗⽇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为主体的“中值定理”反映了函数与导数之间的重要联系,是微积分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其中拉格朗⽇中值定理是“中值定理”的核⼼内容,其定理陈述如下:如果函数y=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在开区间(a,b)内可导,则在区间(a,b)内⾄少存在⼀个点x0∈(a,b),使得f(b)?f(a)=f?(x0)(b?a),x=x0称为函数y= f(x)在闭区间[a,b]上的中值点,则函数f(x)=sinx+√3cosx在区间[0,π]上的“中值点”的个数为参考数据:√2≈1.41,√3≈1.73,π≈3.14.A. 1B. 2C. 3D. 42.若α∈(π2,π),cos?2α=?13,则tan?α=()A. ?√33B. ?√3 C. ?√2 D. ?√223.cos20o cos40°?sin20°sin40°=()A. 1B. 12C. ?12D. √324.为了得到函数f(x)=sin(2x+3π4)的图象,可以将函数g(x)=cos2x的图象()A. 向右平移π4个单位 B. 向左平移π4个单位5.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2c?ba =cosBcosA,a=2√3,则△ABC⾯积的最⼤值为()A. √3B. 2√3C. 3√3D. 4√36.已知sinα?cosα=13,则cos2(π4α)=()A. 1718B. 19C. √29D. 1187.若将函数f(x)=sin(2x+φ)+√3cos(2x+φ)(0<φ<π)的图象向左平移π4个单位长度,平移后的图象关于点(π2,0)对称,则函数g(x)=cos(x+φ)在[?π2,π6]上的最⼩值()A. ?12B. ?√3228.若函数f(cos x)=cos2x+1,则f(cos30°)的值为()A. 12B. 32C. 72D. 49.3?sin110°8?4cos210°=()A. 2B. √22C. 12D. √32⼆、填空题(本⼤题共5⼩题,共25.0分)10.已知cos?(α+π4)=13,α∈(0,π4),则cos2α=________.11.已知△ABC的内⾓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B=π4,tan(π4A)=12,且△ABC的⾯积为25,则a+b=_________.12.函数y=√3sin2x?cos2x的图象向右平移φ(0<φ<π)个长度单位后,得到函数g(x)的图象,若函数g(x)为偶函数,则φ的值为___________.13.在ΔABC中,cosB+√3sinB=2,且cosBb +cosCc=2√3sinA3sinC,则a+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4.已知函数f(x)=sinxcos(x+π3)+√34,x∈[?π3,π6],则函数的单调减区间为___________,函数的值域为__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题共6⼩题,共72.0分)1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DAB=π3,AD︰AB=2︰3,BD=√7,AB⊥BC.(1)求sin∠ABD的值;(2)若∠BCD=2π3,求CD的长.16.已知函数f(x)=Asin(ωx+φ)(A>0,ω>0,|φ|<π2)的最⼩值为?3,若f(x)图象相邻的最⾼点与最低点的横坐标之差为2π,且f(x)的图象经过点(0,32).(2)若⽅程f(x)?k=0在x∈[0,11π3]上有两个零点x1,x2,求k的取值范围,并求出x1+x2的值.17.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向量m =(b,a?2c),n?=(cosA?2cosC,cosB),且n?⊥m .(1)求sinCsinA的值;(2)若a=2,|m |=3√5,求△ABC的⾯积S.18.化简,求值:(1)已知tanα=34,求tan(α+π4)的值;(2)sin20°sin40°?cos20°cos40°.19.在△ABC中,内⾓A,B,C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b、c,△ABC的⾯积为S⑴若c=2,C=π3,S=√3,求a+b;)=a,求⾓A;⑴若√3(bsinC?ccosBtanC20.如图,某住宅⼩区的平⾯图呈圆⼼⾓为120°的扇形AOB,⼩区的两个出⼊⼝设置在点A及点C处,且⼩区⾥有⼀条平⾏于BO的⼩路CD.(1)已知某⼈从C沿CD⾛到D⽤了10分钟,从D沿DA⾛到A⽤了6分钟,若此⼈步⾏的速度为每分钟50⽶,求该扇形的半径OA的长(精确到1⽶);(2)若该扇形的半径为OA=a,已知某⽼⼈散步,从C沿CD⾛到D,再从D沿DO⾛到O,试确定C的位置,使⽼⼈散步路线最长.-------- 答案与解析 --------本题考查导数运算、余弦函数性质,属于中档题.求出f(x)的导数,利⽤f′(x0)=f(b)?f(a)b?a,可得结合余弦函数性质易知⽅程在区间(0,π)内有2解,【解答】解:由知由拉格朗⽇中值定理:令f′(x0)=f(b)?f(a)b?a,即,由?√3π∈(?1,?12),结合余弦函数性质易知⽅程在区间(0,π)内有2解,故在区间[0,π]上的“中值点”有2个,故选B.2.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三⾓函数的化简求值,考查同⾓三⾓函数基本关系式和⼆倍⾓公式,是基础题.由已知可得tanα<0,再由⼆倍⾓公式和同⾓三⾓函数基本关系可得tanα的⽅程,解之可得答案.【解答】解:∵α∈(π2,π),且cos2α=?13,∴tanα<0,且cos2α=cos2α?sin2α=cos2α?sin2αcos2α+sin2α=1?tan2α1+tan2α=?13,解得tanα=?√2.故选C.3.答案:B本题考查两⾓和与差的三⾓函数公式,属于基础题.由题直接计算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cos20o cos40°?sin20°sin40°=cos(20°+40°) =cos60°=12.故选B . 4.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三⾓函数的图象变换规律,是基础题.根据题意,进⾏求解即可.【解答】解:,,⼜,∴只需将函数g(x)=cos2x 的图象向左平移π8个单位即可得到函数f(x)=sin?(2x +3π4)的图象.故选D . 5.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正余弦定理、三⾓形⾯积公式,两⾓和的正弦公式和基本不等式,属于中档题.先由正弦定理和两⾓和的正弦公式得出cosA =12,再由余弦定理和基本不等式解得bc ≤12,最后由三⾓形⾯积公式求得△ABC ⾯积的最⼤值.【解答】解:由已知可得(2c ?b)cosA =acosB ,由正弦定理可得(2sinC ?sinB)cosA =sinAcosB ,所以2sinCcosA =sinBcosA +sinAcosB =sin(A +B)=sinC ,由sinC ≠0可得cosA =12,则,由余弦定理可得12=b 2+c 2?2bc ×12=b 2+c 2?bc ,由基本不等式可得12=b 2+c 2?bc ≥2bc ?bc =bc ,解得bc ≤12,当且仅当b =c =2√3时,取等号,故△ABC ⾯积S =12bcsinA =√34bc ≤√34×12=3√3.故选C .6.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倍⾓公式、诱导公式以及同⾓三⾓函数基本关系的应⽤,属于基础题.由条件利⽤⼆倍⾓公式可得sin2α=81+cos(π22α)2=12+sin2α2,计算求得结果.【解答】解:∵sinα?cosα=13,∴1?2sinαcosα=1?sin2α=19,∴sin2α=89,则cos2(π4?α)=1+cos(π22α)2=12+sin2α2=1718,故选A.7.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变换规律、诱导公式和三⾓函数的性质.3]=2cos(2x+φ+π3),再根据图像关于点(π2,0)对称,得到φ=π6,得到g(x)=cos(x+π6),进⽽求出g(x)的最⼩值.【解答】解:∵f(x)=sin?(2x+φ)+√3cos?(2x+φ)=2sin?(2x+φ+π3),∴将函数f(x)的图像向左平移π4个单位长度后,得到图像的函数解析式为y=2sin?[2(x+π4)+φ+π3]=2cos?(2x+φ+π3).∵函数y=2cos(2x+φ+π3)的图像关于点(π2,0)对称,∴2cos(2×π2+φ+π3)=0,所以π+φ+π3=kπ+π2解得φ=kπ?5π6,k∈Z.∵0<φ<π,∴φ=π6,∴g(x)=cos(x+π6).∵x∈[?π2,π6],∴x+π6∈[?π3,π3],∴cos(x+π6)∈[12,1],则函数g(x)=cos(x+φ)在[?π2,π6]上的最⼩值是12.故选D.8.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倍⾓公式的应⽤,属于基础题.利⽤⼆倍⾓公式,然后求出函数值即可.【解答】解:∵f(cos x)=cos 2x +1=2cos 2x ,∴f(cos?30°)=2cos 230°32)2=32.故选B . 9.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三⾓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属于基础题.根据诱导公式与⼆倍⾓的余弦公式即可求出结果.【解答】解:原式=3?sin110°8?4cos 210°=3?cos20°8?2(1+cos20°)=3?cos20°6?2cos20°=12.故选C .10.答案:4√29解析:解:因为cos(α+π4)=13,α∈(0,π4),所以sin(α+π4)=2√23,所以cos2α=cos[2(α+π4)?π2]=sin2(α+π4) =2sin(α+π4)cos(α+π4)=2×2√23×13=4√29.答案:4√29由诱导公式可知cos2α=cos[2(α+π4)?π2]=sin2(α+π4),然后结合⼆倍⾓的正弦公式展开可求.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值的计算,利⽤三⾓函数的倍⾓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1.答案:5+5√5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两⾓和与差的三⾓公式的应⽤,考查正弦定理及三⾓形⾯积公式的应⽤,属中档题.依题意,根据两⾓和与差的三⾓公式求得tanA =13,进⽽得sin?A ,cos?A .⼜B =π4,求得sinC ,再结合三⾓形⾯积及正弦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因为tan?(π4?A)=12,所以1?tan?A1+tan?A =12,则tan?A =13,因此sinA =√1010,cosA =3√1010.所以sinC =sin (A +B )=sinAcosB +cosAsinB =√1010×√22+3√1010×√22=2√55,根据△ABC 的⾯积为25,得12absinC =12ab ×2√55=25,得ab =25√5,⼜由正弦定理得a sinA =bsinB ,得b =√5a ,联⽴{ab =25√5b =√5ab =5√5,所以a +b =5+5√5.故答案为5+5√5.12.答案:π6解析:【分析】先将y =√3sin2x ?cos2x 化为y =2sin(2x ?π6),然后再利⽤图象平移知识,求出g(x),根据g(x)是偶函数,则g(0)取得最值,求出φ.本题考查三⾓函数图象变换的⽅法以及性质,将奇偶性、对称性与函数的最值联系起来,是此类问题的常规思路,属于中档题.【解答】解:由已知得y =√3sin2x ?cos2x =2(sin2x ?√32cos2x 12)=2sin(2x π6).所以g(x)=2sin[2(x ?φ)?π6],由g(x)是偶函数得g(0)=2sin(?2φ?π6)=±2,∴?2φ?π6=π2+kπ,k ∈Z ,∴φ=?π3kπ2,k ∈Z ,当k =?1时,φ=π6即为所求.故答案为:π6.13.答案:(√32,√3]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正、余弦定理,三⾓函数恒等变换的应⽤,正弦函数的性质,考查了计算能⼒和转化思想,属于中档题.由题意可得⾓B和边b,然后利⽤正弦定理,三⾓函数恒等变换的应⽤可求a+c=√3sin(A+π6),66<5π6,利⽤正弦函数的性质可求其取值范围.【解答】解:∵在ΔABC中,cosB+√3sinB=2,∴2(12cos?B+√32sin?B)=2,即2sin(B+π6)=2,所以B+π6=π2,B=π3,⼜cosBb +cosCc=2√3sinA3sinC=2√3a3c,所以ccosB+bcosC=2√33ab,故c?a2+c2?b22ac +b?a2+b2?c22ab=2√3即a=2√33ab,解得b=√32,∴由正弦定理可得bsinB =√32√32=1=asinA=csinC,故a=sinA,c=sinC,所以a+c=sinA+sinC=sinA+sin(2π3A)=sinA+√32cosA+12sinA=32sinA+√32cosA=√3sin(A+π63,π66<5π6,所以sin(A+π6)∈(12,1]∴a+c=√3sin(A+π6)∈(√32,√3].故答案为(√32,√3].14.答案:;[?√34,12]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两⾓和与差的三⾓函数公式、⼆倍⾓公式、函数的单调区间以及函数的值域,属于基础题.由题意化简可得,且,,由此即可得到函数的单调减区间以及值域.【解答】解:=sinx (12cosx ?√32sinx)+√34=14sin2x ?√32sin 2x +√34 =14sin2x +√34cos2x ,令,解得,,令k =0,可得,即函数的单调减区间为,此时,,即函数的值域为[?√34,12],故答案为;[?√34,12].15.答案:解:(1)由题意可设AD =2k ,AB =3k(k >0).∵BD =√7,∠DAB =π3,∴由余弦定理,得(√7)2=(3k)2+(2k)2?2×3k ×2kcos π3,解得k =1,∴AD =2,AB =3..(2)∵AB ⊥BC ,,,,∴CD =√7×2√77√32=4√3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余弦定理,⽐例的性质,正弦定理,同⾓三⾓函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特殊⾓的三⾓函数值在解三⾓形中的综合应⽤,考查了计算能⼒和转化思想,属于中档题.(1)在△ABC 中,由已知及余弦定理,⽐例的性质即可解得AD =2,AB =3,由正弦定理即可解得sin∠ABD 的值;(2)由(1)可求cos∠DBC ,利⽤同⾓三⾓函数关系式可求sin∠DBC 的值,利⽤正弦定理即可计算得解.16.答案:解:(1)由题意得:A =3,T2=2π,则T =4π,即ω=2πT=12,所以f(x)=3sin(12x +φ),⼜f(x)的图象经过点(0,32),则32=3sinφ,由|φ|<π2得φ=π6,所以f(x)=3sin(12x +π6); (2)由题意得,f(x)?k =0在x ∈[0,11π3]有且仅有两个解x 1,x 2,即函数y =f(x)与y =k 在x ∈[0,11π3]且仅有两个交点,由x ∈[0,11π3]得,12x +π6∈[π6,2π],则f(x)=3sin(12x +π6)∈[?3,3],设t =12x +π6,则函数为y =3sint ,且t ∈[π6,2π],画出函数y =3sint 在t ∈[π6,2π]上的图象,如图所⽰:由图可知,k 的取值范围为:k ∈(?3,0]∪[3 2,3),当k ∈(?3,0]时,由图可知t 1,t 2关于t =3π2对称,即x =83π对称,所以x 1+x 2=16π3当k ∈[32,3)时,由图可知t 1,t 2关于t =π2对称,即x =23π对称,所以x 1+x 2=4π3,综上可得,x 1+x 2的值是16π3或4π3.解析:(1)由题意求出A 和周期T ,由周期公式求出ω的值,将点(0,32)代⼊化简后,由φ的范围和特殊⾓的三⾓函数值求出φ的值,可得函数f(x)的解析式;(2)将⽅程的根转化为函数图象交点问题,由x 的范围求出12x +π6的范围,由正弦函数的性质求出f(x)的值域,设设t =12x +π6,函数画出y =3sint ,由正弦函数的图象画出y =3sint 的图象,由图象和条件求出k 的范围,由图和正弦函数的对称性分别求出x 1+x 2的值.本题考查了形如f(x)=Asin(ωx +φ)的解析式的确定,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象,以及⽅程根转化为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考查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以及化简、变形能⼒.17.答案:解:(1)由m⊥n ? ,可得b(cosA ?2cosC)+(a ?2c)cosB =0,根据正弦定理可得,sinBcosA ?2sinBcosC +sinAcosB ?2sinCcosB =0∴(sinBcosA +sinAcosB)?2(sinBcosC +sinCcosB)=0∴sin(A +B)?2sin(B +C)=0,∵A +B +C =π,∴sinC ?2sinA =0,所以(2)由(1)得:c =2a ,因为a =2,|m |=3√5,所以c =4,b =3,所以cosA =32+42?222×3×4=78,因为A ∈(0,π),所以sinA =√1?(78)2=√158,所以△ABC 的⾯积为=12bcsinA =12×3×4×√158=3√154解析:本题考查平⾯向量的数量积、垂直的应⽤、考查两⾓和与差的三⾓函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三⾓形⾯积公式的运⽤,考查计算能⼒和转化能⼒,属于中档题.(1)由⊥m n?,可得b(cosA?2cosC)+(a?2c)cosB=0,根据正弦定理可得,sinBcosA?2sinBcosC+sinAcosB?2sinCcosB=0,化简即可;(2)由(1)c=2a可求c,由|m |=3√5可求b,结合余弦定理可求cos A,利⽤同⾓平⽅关系可求sin A,代⼊三⾓形的⾯积公式S=12bcsinA可求.18.答案:解:(1)∵tan?α=34,∴tan?(α+π4)=tanα+tanπ41?tanα·tanπ4=34+11?34×1=7.(2)sin?20°sin?40°?cos?20°cos?40°=?(cos?20°cos?40°?sin20°sin40°)=?cos(?20°+?40°)=?cos60°=?1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两⾓和差公式,三⾓函数的化简与求值,属于较易题.(1)利⽤两⾓和的正切公式直接代值求解.(2)sin?20°sin?40°?cos?20°cos?40°=?(cos?20°cos?40°?sin20°sin40°),利⽤两⾓和的余弦公式求解.19.答案:解:,∴ab=4 ①,⼜c2=a2+b2?2abcosC,c=2,∴a2+b2?2ab=4 ②,由①②得a+b=4;(2)∵√3(bsinC?ccosBtanC)=a,∴∵√3(sinBsinC?sinCcosBcosCsinC)=sinA,∴?√3cos(B+C)=sinA,∴tanA=√3,⼜,.解析:本题考查解三⾓形和三⾓恒等变换,考查推理能⼒和计算能⼒,属于⼀般题.(1)利⽤三⾓形的⾯积公式和余弦定理即可求解;(2)由正弦定理和三⾓恒等变换公式得tanA=√3,结合范围即可求出A.20.答案:解:(1)设该扇形的半径为r⽶,连接CO.由题意,得CD=500(⽶),DA=300(⽶),∠CDO=60°,在△CDO中,CD2?+OD2?2CD?OD?cos60°=OC2,即,5002+(r?300)2??2×500×(r?300)×1 2=r?2,解得r=490011≈445(⽶).(2)连接OC,设∠DOC=θ,θ∈(0,2π3),在△DOC中,由正弦定理得:CDsinθ=DOsin(2π3θ)=OCsinπ3=√3,于是CD=3,DO=3sin(2π3θ),则DC+DO=√3+sin(2π3θ)]=2asin(θ+π6),θ∈(0,2π3),所以当θ=π3时,DC+DO最⼤为 2a,此时C在弧AB的中点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三⾓形在实际问题中的运⽤,属于中档题.(1)连接OC,由CD//OB知∠CDO=60°,可由余弦定理得到OC的长度.(2)连接OC,设∠DOC=θ,θ∈(0,2π3),由正弦定理,三⾓恒等变换可求DC+DO=2asin(θ+π6),θ∈(0,2π3),利⽤正弦函数的性质可求最⼤值,即可得解.。
三角形的判定测试题
三角形的判定测试题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条件可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A.有一个角是钝角B.有一个角是直角C.两边相等D.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答案:C.两边相等。
等腰三角形是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2、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已知其中一个锐角为40度,那么另一个锐角为多少度?A. 30度B. 45度C. 50度D. 70度答案:B. 45度。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为90度,因此另一个锐角为90度-40度=50度,选项B是正确的。
3、下列哪个条件可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A.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C.一个角是直角D.两个角是锐角答案:C.一个角是直角。
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二、填空题1、在三角形ABC中,AB=AC,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
答案:等腰。
因为AB=AC,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在三角形ABC中,如果AB=AC=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三角形。
答案:等边。
因为AB=AC=BC,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判断题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正确。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答案:正确。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全等判定专题训练题一、概念梳理全等三角形是指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即如果两个三角形满足对应的边长相等、对应的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是几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许多几何定理的基础。
二、判定方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几何学中的重要内容,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判定方法:1、边边边(SSS):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边角边(SAS):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对应边相等,并且这两条边的夹角也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及答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测试题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是()A、12.B、1 2.C、1 2.D、1 22、如图AB∥CD可以得到()A、4.B、3.C、2.D、C3、直线AB、CD、EF相交于O,则∠1+∠2+∠3()。
A、90°。
B、120°。
C、180°。
D、140°4、如图所示,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下列四种条件:①∠2=∠6②∠2=∠8③∠1+∠4=180°④∠3=∠8,其中能判断是a∥b的条件的序号是()A、6 7 2 3 5 1.B、3 2 4 15、某人在广场上练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A、第一次左拐30°,第二次右拐30°。
B、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C、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6、下列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A、ABCD。
B、DCBA。
C、AEDF。
D、FEAB7、如图,在一个有4×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阴影部分面积与正方形ABCD面积的比是()A、3:4.B、5:8.C、9:16.D、1:28、下列现象属于平移的是()A、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⑤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C、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AOC=100°,则∠AOD=8012、若AB∥CD,AB∥EF,则CDEF,其理由是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13、如图,在正方体中,与线段AB平行的线段有CD和EF。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测试题(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1.如图,∠1=100°,∠C=70°,则∠A的大小是()A.10°B.20°C.30°D.80°2.一副三角板有两个直角三角形,如图叠放在一起,则∠α的度数是()A.165°B.120°C.150°D.135°3.如图,在△ABC中,D是BC延长线上一点,∠B=40°,∠ACD=120°,则∠A 等于()A.60°B.70°C.80°D.90°4.在△ABC中,∠A=20°,∠B=60°,则△ABC的形状是()A.等边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5.如图,平面上直线a,b分别过线段OK两端点(数据如图),则a,b相交所成的锐角是()A.20°B.30°C.70°D.80°6.如图,一副分别含有30°和45°角的两个直角三角板,拼成如下图形,其中∠C=90°,∠B=45°,∠E=30°,则∠BFD的度数是()A.15°B.25°C.30°D.10°7.如图,图中∠1的大小等于()A.40°B.50°C.60°D.70°8.如图,在△ABC中,∠B=40°,∠C=30°,延长BA至点D,则∠CAD的大小为()A.110°B.80°C.70°D.60°9.如图,在△ABC中,∠A=50°,∠C=70°,则外角∠ABD的度数是()A.110°B.120°C.130°D.140°10.如图,△ABC中,∠A=40°,点D为延长线上一点,且∠CBD=120°,则∠C=()A.40°B.60°C.80°D.100°11.如图,点C在AB的延长线上,∠A=35°,∠DBC=110°,则∠D的度数是()A.65°B.70°C.75°D.95°12.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放置,若∠AOD=20°,则∠BOC的大小为()A.140°B.160°C.170°D.150°13.如图,一个矩形纸片,剪去部分后得到一个三角形,则图中∠1+∠2的度数是()A.30°B.60°C.90°D.120°14.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等于6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A.120°B.90°C.60°D.30°15.如图,在△ABC中,∠A=50°,∠ABC=70°,BD平分∠ABC,则∠BDC的度数是()A.85°B.80°C.75°D.70°16.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如图所示,若∠3=50°,则∠1+∠2=()A.90°B.100°C.130°D.180°二、填空题(共13小题)17.如图,点O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若∠BOC=118°,则∠A的大小是.18.如图,平面上直线a,b分别经过线段OK两端点(数据如图),则a,b相交所成的锐角是.19.如图,点D在△ABC边BC的延长线上,CE平分∠ACD,∠A=80°,∠B=40°,则∠ACE的大小是度.20.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尺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是.21.△ABC中,已知∠A=60°,∠B=80°,则∠C的外角的度数是°.22.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点C在EF上,AC经过点D.已知∠A=∠EDF=90°,AB=AC.∠E=30°,∠BCE=40°,则∠CDF= .23.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度.24.在△ABC中,三个内角∠A、∠B、∠C满足∠B﹣∠A=∠C﹣∠B,则∠B= 度.25.如图是一副三角板叠放的示意图,则∠α=.26.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β的两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特征三角形”,其中α称为“特征角”.如果一个“特征三角形”的“特征角”为100°,那么这个“特征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为.27.如图,在△ABC中,∠A=30°,∠B=50°,延长BC到D,则∠ACD= °.28.将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如果∠3=32°,那么∠1+∠2= 度.29.如图,在△ABC中,∠A=m°,∠ABC和∠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得∠A1;∠A1BC和∠A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2,得∠A2;…∠A2012BC和∠A2012CD的平分线交于点A2013,则∠A2013= 度.三、解答题(共1小题)30.(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2)请证明以上命题.三角形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1.如图,∠1=100°,∠C=70°,则∠A的大小是()A.10°B.20°C.30°D.8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100°,∠C=70°,∴∠A=∠1﹣∠C=100°﹣70°=3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一副三角板有两个直角三角形,如图叠放在一起,则∠α的度数是()A.165°B.120°C.150°D.135°【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2=60°;则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知∠2=∠1+45°=60°,所以易求∠1=15°;然后由邻补角的性质来求∠α的度数.【解答】解:如图,∵∠2=90°﹣30°=60°,∴∠1=∠2﹣45°=15°,∴∠α=180°﹣∠1=16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题时,注意利用题干中隐含的已知条件:∠1+α=180°.3.如图,在△ABC中,D是BC延长线上一点,∠B=40°,∠ACD=120°,则∠A 等于()A.60°B.70°C.80°D.9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知∠ACD=∠A+∠B,从而求出∠A的度数.【解答】解:∵∠ACD=∠A+∠B,∴∠A=∠ACD﹣∠B=120°﹣40°=8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沟通外角和内角的关系.4.在△ABC中,∠A=20°,∠B=60°,则△ABC的形状是()A.等边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C,即可判定△ABC的形状.【解答】解:∵∠A=20°,∠B=60°,∴∠C=180°﹣∠A﹣∠B=180°﹣20°﹣60°=100°,∴△ABC是钝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比较简单,求出∠C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平面上直线a,b分别过线段OK两端点(数据如图),则a,b相交所成的锐角是()A.20°B.30°C.70°D.8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b相交所成的锐角=100°﹣70°=3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一副分别含有30°和45°角的两个直角三角板,拼成如下图形,其中∠C=90°,∠B=45°,∠E=30°,则∠BFD的度数是()A.15°B.25°C.30°D.1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先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BDF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Rt△CDE中,∠C=90°,∠E=30°,∴∠BDF=∠C+∠E=90°+30°=120°,∵△BDF中,∠B=45°,∠BDF=120°,∴∠BFD=180°﹣45°﹣120°=1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如图,图中∠1的大小等于()A.40°B.50°C.60°D.7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1=130°﹣60°=7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是基础题,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在△ABC中,∠B=40°,∠C=30°,延长BA至点D,则∠CAD的大小为()A.110°B.80°C.70°D.6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CAD=∠B+∠C=40°+30°=7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是基础题,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在△ABC中,∠A=50°,∠C=70°,则外角∠ABD的度数是()A.110°B.120°C.130°D.14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的,∠ABD=∠A+∠C=50°+70°=12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ABC中,∠A=40°,点D为延长线上一点,且∠CBD=120°,则∠C=()A.40°B.60°C.80°D.10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C=∠CBD﹣∠A=120°﹣40°=8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点C在AB的延长线上,∠A=35°,∠DBC=110°,则∠D的度数是()A.65°B.70°C.75°D.95°【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D=∠DBC﹣∠A=110°﹣35=7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是基础题,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2.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放置,若∠AOD=20°,则∠BOC的大小为()A.140°B.160°C.170°D.150°【考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互余的关系,进而得出∠COA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放置,∠AOD=20°,∴∠COA=90°﹣20°=70°,∴∠BOC=90°+70°=160°.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OA的度数是解题关键.13.如图,一个矩形纸片,剪去部分后得到一个三角形,则图中∠1+∠2的度数是()A.30°B.60°C.90°D.120°【考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解答.【解答】解:由题意得,剩下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所以,∠1+∠2=9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等于6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A.120°B.90°C.60°D.30°【考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60°,∴另一个锐角的度数=90°﹣60°=3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在△ABC中,∠A=50°,∠ABC=70°,BD平分∠ABC,则∠BDC的度数是()A.85°B.80°C.75°D.7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先根据∠A=50°,∠ABC=70°得出∠C的度数,再由BD平分∠ABC求出∠ABD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的和解答.【解答】解:∵∠ABC=70°,BD平分∠ABC,∴∠ABD=70°×=35°,∴∠BDC=50°+35°=8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角和内角的关系,熟知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16.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如图所示,若∠3=50°,则∠1+∠2=()A.90°B.100°C.130°D.18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设围成的小三角形为△ABC,分别用∠1、∠2、∠3表示出△ABC的三个内角,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整理即可得解.【解答】解:如图,∠BAC=180°﹣90°﹣∠1=90°﹣∠1,∠ABC=180°﹣60°﹣∠3=120°﹣∠3,∠ACB=180°﹣60°﹣∠2=120°﹣∠2,在△ABC中,∠BAC+∠ABC+∠ACB=180°,∴90°﹣∠1+120°﹣∠3+120°﹣∠2=180°,∴∠1+∠2=150°﹣∠3,∵∠3=50°,∴∠1+∠2=150°﹣50°=10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用∠1、∠2、∠3表示出△ABC的三个内角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二、填空题(共13小题)17.如图,点O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若∠BOC=118°,则∠A的大小是56°.【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1+∠2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C+∠ACB的度数,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BOC中,∠BOC=118°,∴∠1+∠2=180°﹣118°=62°.∵BO和CO是△ABC的角平分线,∴∠ABC+∠ACB=2(∠1+∠2)=2×62°=124°,在△ABC中,∵∠ABC+∠ACB=124°,∴∠A=180°﹣(∠ABC+∠ACB)=180°﹣124°=56°.故答案为:5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18.如图,平面上直线a,b分别经过线段OK两端点(数据如图),则a,b相交所成的锐角是3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b相交所成的锐角的度数是100°﹣70°=30°.故答案为:3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9.如图,点D在△ABC边BC的延长线上,CE平分∠ACD,∠A=80°,∠B=40°,则∠ACE的大小是60 度.【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由∠A=80°,∠B=40°,根据三角形任意一个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得到∠ACD=∠B+∠A,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计算即可.【解答】解:∵∠ACD=∠B+∠A,而∠A=80°,∠B=40°,∴∠ACD=80°+40°=120°.∵CE平分∠ACD,∴∠ACE=60°,故答案为6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关键是根据三角形任意一个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20.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尺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是75°.【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含30°角的三角尺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得出平行线,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对顶角相等得出∠2=45°,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如图,∵含30°角的三角尺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重合,∴AB∥CD,∴∠3=∠4=45°,∴∠2=∠3=45°,∵∠B=30°,∴∠1=∠2+∠B=30°+45°=75°,故答案为:75°.【点评】此题考查三角形外角性质,关键是利用平行线性质和对顶角相等得出∠2的度数.21.△ABC中,已知∠A=60°,∠B=80°,则∠C的外角的度数是140 °.【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60°,∠B=80°,∴∠C的外角=∠A+∠B=60°+80°=140°.故答案为:14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点C在EF上,AC经过点D.已知∠A=∠EDF=90°,AB=AC.∠E=30°,∠BCE=40°,则∠CDF= 25°.【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由∠A=∠EDF=90°,AB=AC.∠E=30°,∠BCE=40°,可求得∠ACE的度数,又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CDF=∠ACE﹣∠F=∠BCE+∠ACB﹣∠F,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AB=AC,∠A=90°,∴∠ACB=∠B=45°,∵∠EDF=90°,∠E=30°,∴∠F=90°﹣∠E=60°,∵∠ACE=∠CDF+∠F,∠BCE=40°,∴∠CDF=∠ACE﹣∠F=∠BCE+∠ACB﹣∠F=45°+40°﹣60°=25°.故答案为:25°.【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3.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75 度.【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180°求解.【解答】解:如图.∵∠3=60°,∠4=45°,∴∠1=∠5=180°﹣∠3﹣∠4=75°.故答案为:75.【点评】考查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24.在△ABC中,三个内角∠A、∠B、∠C满足∠B﹣∠A=∠C﹣∠B,则∠B= 60 度.【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先整理得到∠A+∠C=2∠B,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B﹣∠A=∠C﹣∠B,∴∠A+∠C=2∠B,又∵∠A+∠C+∠B=180°,∴3∠B=180°,∴∠B=60°.故答案为:6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基础题,求出∠A+∠C=2∠B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是一副三角板叠放的示意图,则∠α=75°.【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首先根据三角板度数可得:∠ACB=90°,∠1=45°,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2的度数,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可得答案.【解答】解:∵∠ACB=90°,∠1=45°,∴∠2=90°﹣45°=45°,∴∠α=45°+30°=75°,故答案为:7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6.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β的两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特征三角形”,其中α称为“特征角”.如果一个“特征三角形”的“特征角”为100°,那么这个“特征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为3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新定义.【分析】根据已知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β的两倍得出β的度数,进而求出最小内角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α=2β,α=100°,则β=50°,180°﹣100°﹣50°=30°,故答案为:3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新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根据已知得出β的度数是解题关键.27.如图,在△ABC中,∠A=30°,∠B=50°,延长BC到D,则∠ACD= 80 °.【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30°,∠B=50°,∴∠ACD=∠A+∠B=30°+50°=80°.故答案为:8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8.将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如果∠3=32°,那么∠1+∠2= 70 度.【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分别根据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各内角的度数及平角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3=32°,正三角形的内角是60°,正四边形的内角是90°,正五边形的内角是108°,∴∠4=180°﹣60°﹣32°=88°,∴∠5+∠6=180°﹣88°=92°,∴∠5=180°﹣∠2﹣108° ①,∠6=180°﹣90°﹣∠1=90°﹣∠1 ②,∴①+②得,180°﹣∠2﹣108°+90°﹣∠1=92°,即∠1+∠2=70°.故答案为:7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各内角的度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9.如图,在△ABC中,∠A=m°,∠ABC和∠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得∠A1;∠A1BC和∠A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2,得∠A2;…∠A2012BC和∠A2012CD的平分线交于点A2013,则∠A2013= 度.【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易证∠A1=∠A,进而可求∠A 1,由于∠A1=∠A,∠A2=∠A1=∠A,…,以此类推可知∠A2013=∠A=°.【解答】解:∵A1B平分∠ABC,A1C平分∠ACD,∴∠A1BC=∠ABC,∠A1CA=∠ACD,∵∠A1CD=∠A1+∠A1BC,即∠ACD=∠A1+∠ABC,∴∠A1=(∠ACD﹣∠ABC),∵∠A+∠ABC=∠ACD,∴∠A=∠ACD﹣∠ABC,∴∠A1=∠A,∴∠A1=m°,∵∠A1=∠A,∠A2=∠A1=∠A,…以此类推∠A2013=∠A=°.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推导出∠A1=∠A,并能找出规律.三、解答题(共1小题)30.(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2)请证明以上命题.【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直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结论即可;(2)画出△ABC,过点C作CF∥AB,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A,∠B+∠BCF=180°,再通过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故答案为:180°;(2)已知:如图所示的△ABC,求证:∠A+∠B+∠C=180°.证明:过点C作CF∥AB,∵CF∥AB,∴∠2=∠A,∠B+∠BCF=180°,∵∠1+∠2=∠BCF,∴∠B+∠1+∠2=180°,∴∠B+∠1+∠A=180°,即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三角形全章测试题(含答案)
《三角形》全章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30分)一、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2 cm ,3 cm,5 cmB. 3 cm,3 cm,6 cmC. 5 cm,8 cm,2 cmD. 4 cm,5 cm,6 cm2.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图是()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别离为4cm和9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A.13cm B.6cm C.5cm D.4cm4.三角形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D.属于哪一类不能肯定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AB,AD是斜边上的高,DE⊥AC,DF⊥AB,垂足别离为E、F,则图中与∠C第5题图(∠C除外)相等的角的个数是()A、3个B、4个C、5个D、6个6.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路,使直角的极点重合于O,则∠AOC+∠DOB=()第6题图A、900B、1200C、1600D、18007.以长为13cm、10cm、5cm、7cm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画出三角形的个数是()(A)1个 (B)2个 (C)3个 (D)4个8.给出下列命题: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②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④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⑤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⑥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
正确的命题有( )A.1个B.2个C.3个D.4个九、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35º,则该多边形是正()边形。
(A)8 (B)9 (C)10 (D)1110、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A、形状相同的三角形B、面积相等的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周长相等的三角形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计32分)11.如图,一面小红旗其中∠A=60°, ∠B=30°,则∠BCD= 。
高中数学必修五解三角形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五解三角形测试题及答案1.在三角形ABC中,如果C=90度,a=6,B=30度,那么c-b的值是多少?选项:A。
1 B。
-1 C。
2/3 D。
-2/32.如果A是三角形ABC的内角,那么下列函数中一定取正值的是什么?选项:A。
XXX3.在三角形ABC中,角A和角B都是锐角,并且cosA>sinB,那么三角形ABC的形状是什么?选项: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4.在等腰三角形中,一条腰上的高为3,这条高与底边的夹角为60度,那么底边的长度是多少?选项:A。
2 B。
3 C。
3/2 D。
2/35.在三角形ABC中,如果b=2sinB,那么角A等于多少?选项:A。
30度或60度 B。
45度或60度 C。
120度或60度 D。
30度或150度6.边长为5、7、8的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是多少?选项:A。
90度 B。
120度 C。
135度 D。
150度填空题:1.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如果C=90度,那么sinAsinB 的最大值是1/4.2.在三角形ABC中,如果a=b+bc+c,那么角A的大小是60度。
3.在三角形ABC中,如果b=2,B=30度,C=135度,那么a的大小是2.4.在三角形ABC中,如果5.在三角形ABC中,如果AB=2(6-2),C=30度,那么AC+BC的最大值是5.解答题:1.在三角形ABC中,如果acosA+bcosB=ccosC,那么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
2.在三角形ABC中,证明:b-a/c = c-b/a。
3.在锐角三角形ABC中,证明:XXX>XXX。
4.在三角形ABC中,如果a+c=2b,A-C=π/3,那么sinB 的值是1/2.1.在△ABC中,若 $\log(\sin A) - \log(\cos B) - \log(\sin C) = \log 2$,则△ABC的形状是()A。
直角三角形 B。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三角形考试卷测试检测题练习题附答案
第5单元三角形一、认真审题,填一填。
(每小题3分,共24分)1.【新情境】为了避免梦梦长时间低头看书,妈妈给她买了阅读支架,让她抬头阅读,保护颈椎。
如图,书本放在阅读支架上不晃动是应用了()。
2.如右图,一张三角形纸片被撕去了一个角,这个角是()°,原来这个三角形是一个()三角形,也是一个()三角形。
3.如下图,典典从家去爷爷家走第②条路最近。
第②条路比第①条路近,是因为两点间所有连线中()最短;第②条路比第③条路近,是因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
4.我国的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系统“天琴”,需要三颗卫星以极高的精度组成周长为51万千米的等边三角形。
组成的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万千米,它的每个内角是()°。
5.如图,把一个等边三角形沿一条边上的高剪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直角三角形中最小的一个内角是()°。
6.【新角度】天天准备用图钉固定硬纸条做一个三角形。
他最少应该准备()根硬纸条,准备()个图钉。
如果有2根硬纸条分别长3 cm和5 cm,那么另一根硬纸条最长为()cm(取整数)。
7.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0°,则它的底角是()°。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40°,则它的顶角是()°。
8.【说理题】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长4厘米、8厘米,那么它的第三条边是()厘米,你的理由是()。
二、仔细推敲,选一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面图形中,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的画法不正确的是()。
A. B. C. D.2.龙龙有4根小棒,2根3厘米长,1根4厘米长,1根5厘米长,用其中的3根围成三角形,可以围出()种不同的三角形。
A.2B.3C.4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不可能是等腰三角形C.最大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4.【新角度】张爷爷想用一根长13分米的竹片制作一个三角形的风筝框架,如果第一次从4分米处锯断,第二次锯的位置可以是()。
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五章 基本图形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基本图形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D)A.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B. 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C. 对于简单的随机样本,可以用样本的方差去估计总体的方差D. 若x2=y2,则x=y2.如图,若要用“HL”证明Rt△ABC≌Rt△ABD,则还需补充条件(B)A. ∠BAC=∠BADB. AC=AD或BC=BDC. AC=AD且BC=BDD. 以上都不正确(第2题图) (第3题图)3.如图,在Rt△ABC中,∠ACB=90°,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若CD=5 cm,则EF=(A)A. 5 cmB. 10 cmC. 15 cmD. 20 cm4.将一把直尺与一块三角尺按如图的方式放置,若∠1=40°,则∠2的度数为(D)A. 125°B. 120°C. 140°D. 130°(第4题图) (第5题图)5.如图,在坐标平面上,△ABC与△DEF全等,其中A,B,C的对应顶点分别为D,E,F,且AB=BC=5.若点A的坐标为(-3,1),B,C两点在直线y=-3上,D,E两点在y轴上,则点F到y轴的距离为(C)A. 2B. 3C. 4D. 56.如图为一张方格纸,纸上有一灰色三角形,其顶点均位于某两网格线的交点上,若灰色三角形面积为5.25 cm2,则此方格纸的面积为(B)A. 11 cm2B. 12 cm2C. 13 cm2D. 14 cm2(第6题图) (第7题图)7.如图,在Rt△ABC中,∠C=90°,AC=4,BC=2,分别以AC,BC为直径画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A. -4B. 10π-4C. 10π-8D. -8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O为对角线AC的中点,过点O作射线OM,ON分别交AB,BC于点E,F,且∠EOF=90°,BO,EF交于点P.有下列结论:(第8题图)①图形中全等的三角形只有两对;②正方形ABCD的面积等于四边形OEBF面积的4倍;③BE +BF=2OA;④AE2+CF2=2OP·OB.其中正确的结论有(C)A. 1个B. 2个C. 3个D. 4个9.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3 cm,动点M自A点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1 cm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N自A点出发沿折线AD→DC→CB以每秒3 cm的速度运动,到达B点时运动同时停止.设△AMN的面积为y(cm2),运动时间为x(s),则下列图象中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是(B)(第9题图)10.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其面积标记为S 1,以CD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以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标记为S 2,…按照此规律继续下去,则S 2015的值为(C )(第10题图) A. ⎝ ⎛⎭⎪⎫222012 B. ⎝ ⎛⎭⎪⎫222013C. ⎝ ⎛⎭⎪⎫122012D. ⎝ ⎛⎭⎪⎫122013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已知直线l 1,l 2,l 3互相平行,直线l 1与l 2的距离是4 cm ,直线l 2与l 3的距离是6 cm ,那么直线l 1与l 3的距离是10_cm 或2_cm .12.如图,已知矩形ABCD 的边长分别为a ,b ,连结其对边中点,得到四个矩形,顺次连结矩形AEFG 各边中点,得到菱形I 1;连结矩形FMCH 对边中点,又得到四个矩形,顺次连结矩形FNPQ 各边中点,得到菱形I 2……如此操作下去,得到菱形I n ,则I n 的面积是⎝ ⎛⎭⎪⎫122n +1ab .(第12题图)13.如图,若将边长为2 cm 的两个互相重合的正方形纸片沿对角线AC 翻折成等腰直角三角形后,再抽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沿AC 移动.若重叠部分△A ′PC 的面积是1 cm 2,则移动的距离AA ′等于22-2_cm .(第13题图) (第14题图)14.如图,点P 是矩形ABCD 内的任意一点,连结PA ,PB ,PC ,PD ,得到△PDA ,△PAB ,△PBC ,△PCD ,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S 1,S 2,S 3,S 4,给出如下结论:①S 1+S 2=S 3+S 4;②S 2+S 4=S 1+S 3;③若S 3=2S 1,则S 4=2S 2;④若S 1=S 2,则点P 在矩形的对角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__②④__(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15.如图,矩形OABC 在第一象限,OA ,OC 分别与x 轴,y 轴重合,面积为6.矩形与双曲线y =k x(x >0)交BC 于点M ,交BA 于点N ,连结OB ,MN .若2OB =3MN ,则k =__2__.(第15题图)16.如图,边长为n 的正方形OABC 的边OA ,OC 分别在x 轴和y 轴的正半轴上,A 1,A 2,A 3,…,A n -1为OA 的n 等分点,B 1,B 2,B 3,…B n -1为CB 的n 等分点,连结A 1B 1,A 2B 2,A 3B 3,…,A n -1B n -1,分别交y =1n x 2(x ≥0)于点C 1,C 2,C 3,…,C n -1,当B 25C 25=8C 25A 25时,则n =53.(第16题图)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共66分)17.(本题6分)已知:∠MON =40°,OE 平分∠MON ,点A ,B ,C 分别是射线OM ,OE ,ON 上的动点(A ,B ,C 不与点O 重合),连结AC 交射线OE 于点D .设∠OAC =x °.(1)如图①,若AB ∥ON ,则①∠ABO 的度数是__20°__;②当∠BAD =∠ABD 时,x =__120__;当∠BAD =∠BDA 时,x =__60__.(2)如图②,若AB ⊥OM ,则是否存在这样的x 的值,使得△ADB 中有两个相等的角?若存在,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第17题图)解:(1)①∵∠MON=40°,OE平分∠MON,∴∠AOB=∠BON=20°.∵AB∥ON,∴∠ABO=∠BON=20°.②∵∠BAD=∠ABD,∴∠BAD=20°.∵∠AOB+∠ABO+∠OAB=180°,∴∠OAC=120°.∵∠BAD=∠BDA,∠ABO=20°,∴∠BAD=80°.∵∠AOB+∠ABO+∠OAB=180°,∴∠OAC=60°.(2)①当点D在线段OB上时,若∠BAD=∠ABD,则x=20;若∠BAD=∠BDA,则x=35;若∠ADB=∠ABD,则x=50.②当点D在射线BE上时,∵∠ABE=110°,且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只有∠BAD=∠BDA,此时x=125.综上可知,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得△ADB中有两个相等的角,且x=20,35,50,125. 18.(本题6分)如图:已知BC平分∠ACD,且∠1=∠2,求证:AB∥CD.(第18题图)证明:∵BC平分∠ACD,∴∠1=∠BCD,∵∠1=∠2,∴∠2=∠BCD,∴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9.(本题6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P在AD上,且不与A,D重合,BP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CD,AB于E,F两点,垂足为Q,过点E作EH⊥AB于点H.(第19题图)(1)求证:HF=AP.(2)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AP=4,求线段EQ的长解:(1)证明:∵EQ ⊥BO ,EH ⊥AB ,∴∠EQN =∠BHM =90°.∵∠EMQ =∠BMH ,∴△EMQ ∽△BMH ,∴∠QEM =∠HBM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 =90°=∠ABC ,AB =BC .又∵EH ⊥AB ,∴EH =BC .∴AB =BC .在△APB 与△HFE 中,∵⎩⎪⎨⎪⎧∠ABP =∠HEF ,∠PAB =∠FHE ,AB =EH ,∴△APB ≌△HFE ,∴HF =AP .(2)由勾股定理,得BP =AP 2+AB 2=42+122=410.∵EF 是BP 的垂直平分线,∴BQ =12BP =210, ∴QF =BQ ·tan ∠FBQ =BQ ·tan ∠ABP =210×412=2103. 由(1)知,△APB ≌△HFE ,∴EF =BP =410,∴EQ =EF -QF =410-2103=10103. 20.(本题8分)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①,在边长为a (a >2)的正方形ABCD 各边上分别截取AE =BF =CG =DH =1,当∠AFQ =∠BGM =∠CHN =∠DEP =45°时,求正方形MNPQ 的面积.(第20题图)小明发现:分别延长QE ,MF ,NG ,PH 交FA ,GB ,HC ,ED 的延长线于点R ,S ,T ,W ,可得△RQF ,△SMG ,△TNH ,△WPE 是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②).请回答:(1)若将上述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无缝隙,不重叠),则这个新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a __. (2)求正方形MNPQ 的面积. (3)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图③,在等边△ABC 各边上分别截取AD =BE =CF ,再分别过点D ,E ,F 作BC ,AC ,AB 的垂线,得到等边△RPQ .若S △RPQ =33,则AD 的长为__23__. 解:(1)a .(2)∵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的和为a 2,正方形ABCD 的面积也为a 2.∴S 正方形MNPQ =S △ARE +S △BSF +S △GCT +S △HDW =4S △ARE =4×12×12=2. (3)23. 21.(本题8分)联想三角形外心的概念,我们可引入如下概念:定义:到三角形的两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叫做此三角形的准外心.举例:如图①,若PA =PB ,则点P 为△ABC 的准外心.(1)应用:如图②,CD 为等边三角形ABC 的高,准外心P 在高CD 上,且PD =12AB ,求∠APB 的度数.(第21题图)(2)探究:已知△ABC 为直角三角形,斜边BC =5,AB =3,准外心P 在AC 边上,试探究PA 的长.解:(1)若PB =PC ,连结PB ,则∠PCB =∠PBC .∵CD 为等边三角形的高,∴AD =BD ,∠PCB =30°.∴∠PBD =∠PBC =30°.∴PD =33DB =36AB . 这与已知PD =12AB 矛盾,∴PB ≠PC . 若PA =PC ,连结PA ,同理可得PA ≠PC .若PA =PB ,由PD =12AB ,得PD =BD , ∴∠DPB =45°.故∠APB =90°.(第21题图解)(2)∵BC =5,AB =3,∴AC =BC 2-AB 2=4.①若PB =PC ,设PA =x ,则x 2+32=(4-x )2,x =78,即PA =78. ②若PA =PC ,则PA =2.③若PA =PB ,由图知,在Rt △PAB 中,不可能,故PA =2或78. 22.(本题10分)如图①,把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各边四等分,连结各分点得到16个小正三角形.(1)如图②,连结小正三角形的顶点得到的正六边形ABCDEF 的周长=__6__.(2)请你判断:命题“六个内角相等的六边形是正六边形”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你把它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是假命题,请在图①中画图说明.(第22题图)解:(1)∵正六边形的各边长都等于1,∴周长=6×1=6.(2)命题“六个内角相等的六边形是正六边形”是假命题,反例如解图①②等.(第22题图解)23.(本题10分)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CD =5,对角线BD 平分∠ABC ,cos C =45. (1)求边BC 的长;(2)过点A 作AE ⊥BD ,垂足为点E ,求tan ∠DAE 的值.(第23题图) (第23题图解)解:(1)过点D 作DH ⊥BC ,垂足为H .在Rt △CDH 中,由∠CHD =90°,CD =5,cos C =45, 得CH =CD ·cos C =5×45=4. ∵对角线BD 平分∠ABC ,∴∠ABD =∠CBD .∵AD ∥BC ,∴∠ADB =∠CBD .∴∠ABD =∠ADB ,∴AD =AB =5.于是,由等腰梯形ABCD ,可知BC =AD +2CH =13.(2)∵AE ⊥BD ,DH ⊥BC ,∴∠BHD =∠AED =90°.∵∠ADB =∠DBC ,∴∠DAE =∠BDH .在Rt △CDH 中,DH =CD 2-CH 2=52-42=3.在Rt △BDH 中,BH =BC -CH =13-4=9.∴tan ∠BDH =BH DH =93=3. ∴tan ∠DAE =tan ∠BDH =3.24.(本题12分)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 =10,sin A =45,点E 在AB 上,AE =4,过点E 作EF ∥AD ,交CD 于点F .(第24题图)(1)菱形ABCD 的面积为__80__.(2)若点P 从点A 出发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着线段AB 向终点B 运动,同时点Q 从点E 出发也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着线段EF 向终点F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①当t =5时,求PQ 的长;②以点P 为圆心,PQ 长为半径的⊙P 是否能与直线AD 相切?如果能,求此时t 的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解:(1)过点B 作BN ⊥AD 于点N ,如解图①.∴BN =AB ·sin A =10×45=8, ∴S 菱形ABCD =AD ·BN =10×8=80.(第24题图解)(2)①过点P 作PM ⊥EF 于M ,如解图②.由题意可知AE =4,AP =EQ =5,EP =AP -AE =1.∵EF ∥AD ,∴∠BEF =∠A ,∴sin ∠BEF =PM EP =sin A =45,解得PM =45.在Rt △PME 中,EM =EP 2-PM 2=12-⎝ ⎛⎭⎪⎫452=35,则有MQ =5-35=225.在Rt △PQM 中,PQ =PM 2+MQ 2=⎝ ⎛⎭⎪⎫452+⎝ ⎛⎭⎪⎫2252=25,即PQ 的长为2 5.②能.过点P 作PH ⊥AD 于H ,交EF 于G 点,如解图③,(第24题图解)则PH =45t ,PE =t -4,PG =45(t -4),EG =35(t -4),∴GQ =EQ -EG =t -35(t -4)=25t +125,∴PQ 2=PG 2+GQ 2=⎝ ⎛⎭⎪⎫45t -1652+⎝ ⎛⎭⎪⎫25t +1252.若以点P 为圆心,PQ 长为半径的⊙P 与直线AD 相切,则PH =PQ ,则有⎝ ⎛⎭⎪⎫45t 2=⎝ ⎛⎭⎪⎫45t -1652+⎝ ⎛⎭⎪⎫25t +1252,整理,得t 2-20t +100=0,解得t 1=t 2=10.此时t 的值为10.。
必修5《解三角形》综合测试题及解析【教师版】
专题复习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sin C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为:(1)a ∶b ∶c =sin A ∶sin B ∶sin C ;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2R等形式,以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2.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_A ,b 2=a 2+c 2-2ac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余弦定理可以变形为: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3.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abc 4R =12(a +b +c )·r (R 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 ,r .4.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注意解的情况.如已知a ,b ,A ,则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两类问题在解三角形时,正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角及任一边,求其它边或角;(2)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求其它边或角.情况(2)中结果可能有一解、两解、无解,应注意区分.余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2)已知三边,求各角. 两种途径根据所给条件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主要有两种途径:(1)化边为角;(2)化角为边,并常用正弦(余弦)定理实施边、角转换.高考模拟1.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a =1,B =45°,S △ABC =2,则b 等于___5___.解析 ∵S =12ac sin B =2,∴12×1×c ×sin 45°=2. ∴c =4 2.∴b 2=a 2+c 2-2ac cos B =1+32-2×1×42×cos 45°. ∴b 2=25,b =5.2.在△ABC 中,A ,B ,C 为内角,且sin A cos A =sin B cos B ,则△ABC 是____等腰或直角____三角形.解析 由sin A cos A =sin B cos B 得sin 2A =sin 2B =sin(π-2B ),所以2A =2B 或2A =π-2B ,即A =B 或A +B =π2,所以△ABC 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3.已知α∈R ,sin α+2cos α=102,则tan 2α等于____-34____. 解析 ∵sin α+2cos α=102,∴sin 2α+4sin α·cos α+4cos 2α=52. 化简,得4sin 2α=-3cos 2α,∴tan 2α=sin 2αcos 2α=-34.4.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已知8b =5c ,C =2B ,则cos C 等于___725_____.解析 先用正弦定理求出角B 的余弦值,再求解.由b sin B =c sin C,且8b =5c ,C =2B , 所以5c sin 2B =8c sin B ,所以cos B =45. 所以cos C =cos 2B =2cos 2 B -1=725.5.已知tan β=43,sin(α+β)=513,其中α,β∈(0,π),则sin α的值为___6365___.解析 依题意得sin β=45,cos β=35;注意到sin(α+β)=513<sin β,因此有α+β>π2(否则,若α+β≤π2,则有0<β<α+β≤π2,0<sin β<sin(α+β),这与“sin(α+β)<sin β”矛盾),则cos(α+β)=-1213,sin α=sin[(α+β)-β]=sin(α+β)· cos β-cos(α+β)sin β=6365.6.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已知a 2-c 2=2b ,且sin A cos C =3cos A sin A ,求b =___4___.解析 在△ABC 中,sin A cos C =3cos A sin C ,则由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有a ·a 2+b 2-c 22ab =3·b 2+c 2-a 22bc ·c ,化简并整理得2(a 2-c 2)=b 2.又由已知a 2-c 2=2b ,则4b =b 2,解得b =4或b =0(舍).7.若α,β∈⎝⎛⎭⎫0,π2,cos ⎝⎛⎭⎫α-β2=32,sin ⎝⎛⎭⎫α2-β=-12,则cos (α+β)=___-12__. 解析 ∵α,β∈⎝⎛⎭⎫0,π2,∴-π4<α-β2<π2,-π2<α2-β<π4,由cos ⎝⎛⎭⎫α-β2=32和sin ⎝⎛⎭⎫α2-β=-12得α-β2=±π6,α2-β=-π6,当α-β2=-π6,α2-β=-π6时,α+β=0,与α,β∈⎝⎛⎭⎫0,π2矛盾;当α-β2=π6,α2-β=-π6时,α=β=π3,此时cos (α+β)=-12.8.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高线,AD =BC ,角A ,B ,C 的对边为a ,b ,c ,则b c +cb 的取值范围是__[2,5]___.解析 因为AD =BC =a ,由12a 2=12bc sin A ,解得sin A =a 2bc ,再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12⎝⎛⎭⎫b c +c b -a 2bc =12⎝⎛⎭⎫b c +c b -sin A , 得b c +cb=2cos A +sin A ,又A ∈(0,π), 所以由基本不等式和辅助角公式得b c +cb 的取值范围是[2,5].9.(2010·江苏卷)某兴趣小组要测量电视塔AE 的高度H (单位:m).如示意图,垂直放置的标杆BC 的高度h =4 m ,仰角∠ABE =α,∠ADE =β. (1)该小组已测得一组α,β的值,算出了tan α=1.24,tan β=1.20,请据此算出H 的值;(2)该小组分析若干测得的数据后,认为适当调整标杆到电视塔的距离d (单位:m),使α与β之差较大,可以提高测量精度.若电视塔的实际高度为125 m ,试问d 为多少时,α-β最大? 解 (1)由AB =H tan α,BD =h tan β,AD =H tan β及AB +BD =AD ,得H tan α+h tan β=Htan β,解得H =h tan αtan α-tan β=4×1.241.24-1.20=124.因此,算出的电视塔的高度H 是124 m. (2)由题设知d =AB ,得tan α=Hd .由AB =AD -BD =H tan β-htan β,得tan β=H -h d ,所以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 tan β=hd +H(H -h )d≤h2H (H -h ),当且仅当d =H (H -h )d ,即d =H (H -h )=125×(125-4)=555时,上式取等号,所以当d =555时,tan(α-β)最大.因为0<β<α<π2,则0<α-β<π2,所以当d =555时,α-β最大.故所求的d 是555m.10.(2012·江苏卷)在△ABC 中,已知AB →·AC →=3BA →·BC →.(1)求证:tan B =3tan A ;(2)若cos C =55,求A 的值. (1)证明 因为AB →·AC →=3BA →·BC →,所以AB ·AC ·cos A =3BA ·BC ·cos B , 即AC ·cos A =3BC ·cos B ,由正弦定理知AC sin B =BC sin A ,从而sin B cos A =3sin A cos B ,又因为0<A +B <π,所以cos A >0,cos B >0, 所以tan B =3tan A . (2)解 因为cos C =55,0<C <π,所以sin C =1-cos 2C =255, 从而tan C =2,于是tan[π-(A +B )]=2,即tan(A +B )=-2,亦即tan A +tan B 1-tan A tan B =-2,由(1)得4tan A 1-3tan 2A =-2,解得tan A =1或-13, 因为cos A >0,故tan A =1,所以A =π4.11.△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b cos C +c sin B .(1)求B ;(2)若b =2,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 解 (1)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得 sin A =sin B cos C +sin C sin B ,①又A =π-(B +C ), 故sin A =sin(B +C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② 由①,②和C ∈(0,π)得sin B =cos B . 又B ∈(0,π),所以B =π4.(2)△ABC 的面积S =12ac sin B =24ac . 由已知及余弦定理,得4=a 2+c 2-2ac cos π4.又a 2+c 2≥2ac ,故ac ≤42-2,当且仅当a =c 时,等号成立.因此△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2+1.《解三角形》综合测试题(A )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为o45和o60,若o45角所对的边长是6,则o60角所对的边长是 【 A 】A .B .C .D . 答案:A .解析:设o60角所对的边长是x ,由正弦定理得o o6sin 45sin 60x=,解得x =.故选A .2.在ABC ∆中,已知a =10c =,o30A =,则B 等于 【 D 】 A .o 105 B .o60 C .o15 D .o105或o15 答案:D .解析:在ABC ∆中,由sin sin a c A C =,得sin sin c A C a ==,则o 45C =或o135C =.故 当o45C =时,o105B =;当o135C =时,o15B =.故选D .3.在ABC ∆中,三边长7AB =,5BC =,6AC =,则AB BC ⋅的值等于 【 D 】A .19B .14-C .18-D .19- 答案:D .解析:由余弦定理得49253619cos 27535B +-==⨯⨯,故AB BC ⋅= ||AB ⋅ ||cos(BC π )B -=1975()1935⨯⨯-=-.故选D .4.在ABC ∆中,sin <sin A B ,则 【 A 】 A .<a b B .>a b C .a b ≥ D .a 、b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答案:A .解析: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2sin sin a b R A B ==,得sin 2a A R =,sin 2bB R=,由sin A <sin B ,得<22a bR R,故<a b .故选A .5.ABC ∆满足下列条件:①3b =,4c =,o 30B =;②12b =,9c =,o60C =;③b =, 6c =,o 60B =;④5a =,8b =,o30A =.其中有两个解的是 【 B 】A .①②B .①④C .①②③D .②③ 答案:B .解析:① sin <<c B b c ,三角形有两解;②o<sin60c b ,三角形无解;③b =sin c B ,三角形只有一解;④sin <<b A a b ,三角形有两解.故选B .6.在ABC ∆中,已知2220b bc c --=,且a =7cos 8A =,则ABC ∆的面积是 【 A 】A .2B C .2 D .3 答案:A .解析:由2220b bc c --=,得(2)()0b c b c -+=,故2b c =或b c =-(舍去),由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及已知条件,得23120c -=,故2c =,4b =,又由7cos 8A =及A 是ABC ∆的内角可得sin 8A =,故1242S =⨯⨯82=.故选A . 7.设a 、1a +、2a +是钝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B 】 A .0<<3a B .1<<3a C .3<<4a D .4<<6a 答案:B .解析:设钝角为C ,由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可知C 的对边为2a +,且cos C =222(1)(2)2(1)a a a a a ++-+⋅⋅+(3)(1)<02(1)a a a a -+=+,因为>0a ,故1>0a +,故0<<3a ,又(1)>+2a a a ++,故>1a ,故1<<3a .故选B .8.ABC ∆中,a 、b 、c 分别是三内角A 、B 、C 的对边,且4a =,5b c +=,tan tan A B ++t a n t a nA B =⋅,则ABC ∆的面积为 【 C 】A .32 B . C D .52 答案:C .解析:由已知,得tan tan tan tan )A B A B +=-⋅,即t a n ()A B +=又A 、B 是ABC ∆的内角,故o 120A B +=,则o 60C =,由2224(5)24(5)c c c =+--⨯⨯-ocos60,解得72c =,故32b =,故113sin 4222ABC S ab C ∆==⨯⨯=.故选C . 第Ⅱ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9.在ABC ∆中,1sin 3A =,cos 3B =,1a =,则b =_________.解析:由cos B =,得sin 3B ===,由sin sin a b A B =,得b =1sin 31sin 3a BA==10.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 =b =o 120B =,则a =______.解析: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b a c ac B =+-,即2o62cos120a =+-,即24a +-0=,解得a =(舍去负值).11.如果ABC ∆的面积是222S =C =____________.答案:o30.解析:由题意得2221sin 2ab C =cos C C =,故tan C =,故o30C =.12.ABC ∆的三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o60A =,1b =,三角形的面积S =sin sin sin a b cA B C++++的值为____________.. 解析:由o 11sin sin 6022S bc A c ===4c =.由余弦定理得22a b =+22cos c bc A - 13=,故a =故sin sin sin a b c A B C ====,由等比性质,得sin sin sin sin a b c a A B C A ++==++14.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向量1)m =- ,(cos ,sin )n A A =,若m n ⊥,且cos cos sin a B b A c C +=,则B =____________.答案:6π或o30.解析:由m n ⊥ 得0m n ⋅=sin 0A A -=,即sin 0A A -=,故2sin()3A π-0=,故3A π=.由cos cos sin aB b A cC +=,得sin cos sin cos A B B A +=2sin C ,即2sin()sin A B C +=,故2sin sin C C =,故sin 1C =,又C 为ABC ∆的内角,故2C π=,故()()326B AC πππππ=-+=-+=.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本题满分12分)在ABC ∆中,已知2a =,c =o 45A =,解此三角形.解: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222c A C a ==⨯=o 60C ∠=或o120. 当o60C ∠=时,o o 180()75B A C ∠=-∠+∠=,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b a c ac B =+-o46224=+-⨯=+1b =.当o120C ∠=时,o o 180()15B A C ∠=-∠+∠=,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b a c ac B =+-o46224=+-⨯=-1b =.故1b =,o60C ∠=,o75B ∠=或1b =,o120C ∠=,o15B ∠=.17.(本题满分14分)a 、b 、c 是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S 是ABC ∆的面积,若4a =,5b =,S =c .解:由11sin 45sin 22S ab C C ==⋅⋅⋅=sin C =,则1cos 2C =或1cos 2C =-.(1)当1cos 2C =时,由余弦定理,得211625245212c =+-⋅⋅⋅=,故c =;(2)当1cos 2C =-时,由余弦定理,得211625245612c =++⋅⋅⋅=,故c =综上可知c .20.(本题满分14分)在锐角ABC ∆中,边a 、b 是方程220x -+=的两根,A 、B 满足2sin()A B +0=,解答下列问题:(1)求C 的度数;(2)求边c 的长度; (3)求ABC ∆的面积.解:(1)由题意,得sin()A B +=,因ABC ∆是锐角三角形,故o 120A B +=,o60C =;(2)由a 、b 是方程220x -+=的两根,得a b +=2a b ⋅=,由余弦定理,得22222cos ()31266c a b ab C a b ab =+-=+-=-=,故c =(3)故1sin 2ABC S ab C ∆==12222⨯⨯=.《解三角形》综合测试题(B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ABC ∆中,已知sin 1B =,3b =,则此三角形 【 D 】A .无解B .只有一解C .有两解D . 解的个数不确定答案:D .解析:由sin 1B =得o90B =,只知一边3b =,故三角形解的个数不确定.故选D .2.在ABC ∆中,已知o60A =,19b =,ABC ∆的面积S =,则a 等于 【 C 】 A .84 B .48 CD答案:C . 解析:由o 11sin 19sin 6022S bc A c ==⋅⋅=84c =,故222a b c =+o 2cos60bc - 5821=,故a =故选C .3.在ABC ∆中,o60A =,a =b =B 等于 【 A 】 A . o45 B .o 135 C .o 45或o135 D . 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A .解析:由正弦定理可求得sin B =<b a ,故o <60B A =,故o45B =.故选A . 4.在ABC ∆中,sin sin sin cos cos B CA B C+=+,则ABC ∆一定是 【 B 】A . 锐角三角形B . 直角三角形C . 钝角三角形D . 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B .解析:由已知根据正、余弦定理得22222222b c a a c b a b cac ab+=+-+-+,整理得2222()()b a b c a c -+- ()bc b c =+,即233()()()()b c a b c bc b c bc b c +=+++=+,故22222a b bc c bc b c =-++=+,故ABC ∆为直角三角形. 故选B .5.在ABC ∆中,lg lg lg(sin )a b B -==-B 为锐角,则A 为 【 D 】 A . o90 B . o45 C . o60 D . o30 答案:D . 解析:由已知得sin a B b ==,又B 为锐角,故o45B =;又sin sin a A b B ==,故1sin 2A =,故o 30A =.故选D .6.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 、b 、c 分别是三内角A 、B 、C 的对边,设2B A =,则ba的取值 范围是 【 D 】 A . (2,2)- B . (0,2) C .D. 答案:D .解一:因2B A =,故o o 1801803C A B A =--=-,故o o o o o o o 0<<900<2<900<1803<90A A A ⎧⎪⎨⎪-⎩,解得o30<o <45A,故sin 2cos sin b BA a A==∈,故选D . 解二: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22cos sin sin b B A A a A A ===,因02<<B π,故022<<A π,即0< 4<A π,又A B C π++=,故3C A π=-,由题意得032<<A ππ-,故63<<A ππ,又04<<A π,故64<<A ππ<cos <A<2cos <A ,即2cos A ∈,即ba∈.故选D . 7.在ABC ∆中,若3sin 4B =,10b =,则边长c 的取值范围是 【C 】A . 15(,)2+∞B . (10,)+∞C . 40(0,]3D . (0,10)答案:C .解析:由正弦定理可得40sin 3c C =,因0<sin 1C ≤,故400<3c ≤.故选C . 8.在ABC ∆中,若223coscos 222C A a c b +=,则a 、b 、c 的关系是 【 A 】 A .2a c b += B . a b c += C . 2b c a +=D . a b c ==答案:A . 解析:由已知得1cos 1cos 3222C A a c b ++⋅+⋅=,即(1cos )(1cos )3a C c A b +++=,由正弦定 理,得sin (1cos )sin (1cos )3sin A C C A B +++=,故sin sin cos sin A A C C +++sin cos C A3sin B =,即sin sin sin()3sin A C A CB +++=,又sin()sin AC B +=,故sin sin A C += 2sin B ,由正弦定理,得2a c b +=.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横线上)9.三角形一边长为14,它的对角为60,另两边之比为8:5,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答案:解析:设另两边的长为8x 和5x ,由余弦定理,得222o2(8)(5)14cos6080x x x +-=,解得2x =,则另两边的长为16和10,故此三角形的面积为o11610sin 602S =⨯⨯⨯=10.在ABC ∆中,50a =,o 30B =,o120C =,则BC 边上的高的长度是__________.答案:.解析:由已知得o30A =,由正弦定理得o o 50sin 30sin120AB=,解得AB =BC 边上的高12AD AB == 11.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和3,它们的夹角的余弦值是方程25760x x --=的根,则此三角形的 面积S 为___________. 答案:6.解析:由方程解得3cos 5α=-,则4sin 5α=,故1453625S =⨯⨯⨯=.12.在ABC ∆中,已知2220b bc c --=,且a =7cos 8A =,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___.解析:由2220b bc c --=,得2b c =;由余弦定理2222cos b c a bc A +-=,得2246c c +-7228c c =⨯⨯⨯,解得2c =,故4b =,故1242S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本题满分10分)在ABC ∆中,已知3sin 5A =,sin cos <0A A +,a =5b =.求c .解:因为sin cos <0A A +,且3sin 5A =,故4cos 5A ==-;又a =5b =,故由2222cos a b c bc A =+-,得2224525()5c c =+-⨯⨯⨯-,即28200c c +-=,解得2c =或10(c =-舍去).故2c =.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由3sin 5A =求出cos A ,应注意根据sin cos <0A A +先判断cos A 的正负,以防产生漏解.18.(本题满分14分)设锐角三角形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2sin a b A =. (1)求B 的大小;(2)求cos sin A C +的取值范围.解:(1)由2sin a b A =根据正弦定理,得sin 2sin sin A B A =,故1sin 2B =.因ABC ∆为锐角三 角形,故6B π=.(2)1cos sin cos sin()cos sin()cos cos 662A C A A A A A A πππ+=+--=++=++2A)3A π=+.由ABC ∆为锐角三角形,知<<22B A ππ-,而226B πππ-=-3π=,故<<32A ππ,故25<<336A πππ+,故1<sin()<232A π+,<)23A π+3<2.故cos sin A C +的取值范围是3()22.。
第五章三角形测试题
= 0, 5 。 /C= 0 , LB D: 7 。则 A
1. 9 如图 6 中,D上B , A C于 D, 要使 AA D AA D, B  ̄ C 若根据 “ L 判定 , H ” 还需加条件 2. 0 如图 7A ,C与 B D相 交于点 0,A=O O O 则 图中共有 O B, C= D,
1. 三角形 的两 边分别 是 5和 9 则第三边 的取值 范围是 3若 ,
. .
1. 4 在一个 直角三角形 中 , 如果两个 锐角的 比为 2 3 那么两个锐 角中 , :, 较大锐角 的度数是
1. 5 有一个 角是 3 。一条直 角边相等 的两个 直角三 角形 0,
定全等” . )
对全等三角形.
A B 图 4
C
B
D 图 5
C
。
B
p
C
A
B
图 6
/B =
.
— —
图 7
/ C=
2 . AA C中 , A= , A一 C= 0 , Ⅱ 1在 B 3 LB 3 。贝 /A=
—
,
—
.
2 . AA C中 ,B= c A 8 m那 么 B 2在 B A 6 m,C= c C长的取值范 围是
《 新课程导学》 适 七 级 生 读. 学( 师 版. 册) .合 年 学 阅 数 北 大 下
题号i 一
得分 I
四 总 分
第五 章 三 角形 测试 题
Ⅱ
一
、
选择题 ( 每小题 3分 , 3 共 0分 ) )
: C=2 3 5 ::
1 1
1 满足下列条件 的AA C中 , 。 B 不是直角三角形 的是 (
三角形测试卷含答案
1、2、3、4、5、6、7、第11、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至少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A .等边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如图,/仁55°,A./3=108 °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满分120分,限时120分钟)3分,共30分))B .等腰三角形D .锐角三角形)则/ 2的度数为(°C. 54 D. 55°10、如图,AD是厶ABC的角平分线,点O在AD上,且OE丄BC于点E,/ BAC=60 ° / C=80 ° 则/ EOD的度数为()A .20°、填空题(共B.30°C. 10 D . 15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 分)1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那么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是12、如图,AD丄BC于D,那么图中以AD为高的三角形有_________ 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B、面积相等的三角形D、周长相等的三角形)A、形状相同的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的内部B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的内部C •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的内部D.三角形必有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 . 2cm, 3cm, 5cm B. 7cm, 4cm, 2cmC. 3cm, 4cm, 8cmD. 3cm, 3cm, 4cm已知△ ABC中,/ A=20 ° / B= / C,那么三角形△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试通过画图来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个直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C .一个钝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D为垂足,ABC 是(钝角三角形高线在三角形的内部D •正三角形13、如图,△ ABC中,/ ACB >90° AD丄BC,BE丄AC,CF丄AB,垂足分别为D、E、F,则线段是厶ABC中AC边上的高.9、A. 35° B .55°B •一个等腰三角形一定不是锐角三角形D .一个等边三角形一定不是钝角三角形/ C=55 °则/ ABC的度数是()14、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___15、十边形的外角和是________ °16、若三角形的周长是60cm,且三条边的比为3: 4: 5,则三边长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17、(本题8分)求正六边形的每个外角的度数.C. 60° D .70°18、(本题8分)如图,一个六边形木框显然不具有稳定性,要把它固定下来,至少要钉上几根木条,请画出相应木条所在线段. AF22、(本题10分)如图,在△ 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 ADC的周长比厶ABD的周长多5cm, AB与AC的和为11cm,求AC的长.共有_____ 个三角形.(2)按上面的方法继续下去,第n个图形中有__________ 个三角形(用n的代数式表示结论)23、(本题10分)如图,在△ ABC中,/ ABC=66 ° / ACB=54 ° BE是AC上的高,CF是AB上的高,H是BE和CF的交点,求/ ABE、/ ACF和/ BHC的度数.20、(本题8 分)已知:如图,/ B=42° / A+10° = Z 1,Z ACD=64°求证:AB // CD。
解三角形练习(测试)题(含答案)
解三角形练习(测试)题1.R t △ABC 是一防洪大堤背水坡的截面图,斜坡AB 长为12m,,它的坡角为45°,为了提高防洪能力,现将背水坡AD 的坡度改为32,则BD 长为 2.如图,某市在城区改造中,计划在一块三角形的空地上种植某种草皮美化环境,已知这种草皮的售价为a 元/㎡,AB=20m,AC=24m,∠BAC=150°,则购买这种草皮至少得 元。
3.如图,一架梯子斜靠在墙上,若梯子底端到墙的距离AC =3米,3cos 4BAC ∠=,则梯子长AB = 米.4.如图河对岸有一古塔AB ,小敏在C 处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30°,向塔前进20m到达D ,在D 处测得A 的仰角为45°,则塔高为 米。
5.一艘轮船由海平面上A 地出发向南偏西40º的方向行驶40海里到达B 地,再由B 地向北偏西20º的方向行驶40海里到达C 地,则A 、C 两地相距 海里。
6.如图,在Rt △ABC 中,∠CAB =90°,AD 是∠CAB 的平分线,tan B =21,则CD ∶DB= . 7.如图,如果△APB 绕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30°后得到△A 'P 'B ,且BP =2,那么PP '的长为____________.(不取近似值. 以下数据供解题使用:sin15°,cos15°) 8.如图,在Rt △ABC 中,∠ACB=900,CD ⊥AB 于D ,若BD :AD=1:3,则tan ∠BCD= 。
8.9.计算:sin60°+sin45°+︒-︒30tan 60tan 1= . 1sin 60cos302-= . 10.已知α为锐角,且tan (90°-α)=3,则α的度数为( )A .30°B .60°C .45°D .75°A CB D 第1题 CA B 第2题 A B C 第3题 _ A _ B _ D _ C 第4题 第5题 第6题第7题 第8题 C BD11.在Rt △ABC 中, ∠C =90︒,AB =4,AC =1,则cos A 的值是 ( )AB .14CD .4 12.如图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A 为对称中心,若∠C=90°,∠B=30°,BC=1,则BB ’的长为( )A .4B .33 C .332 D .334 13.如图,在Rt △ABC 中,∠C =90°,∠A =30°,E 为AB 上一点且AE :EB =4:1,EF ⊥AC 于F ,连结FB ,则tan ∠CFB 的值等于( )A BCD14.数学活动课上,小敏、小颖分别画了△ABC 和△DEF ,数据如图,如果把小敏画的三角形面积记作S △ABC ,小颖画的三角形面积记作S △DEF ,那么你认为( ).A .S △ABC >S △DEFB .S △ABC <S △DEF C .S △ABC =S △DEFD .不能确定15.王师傅在楼顶上的点A 处测得楼前一棵树CD 的顶端C 的俯角为60 o , 又知楼房与大树的水平距离为10m ,楼高AB=24m ,则树高CD 为( )A .()31024-mB .⎪⎪⎭⎫ ⎝⎛-331024mC .()3524-m D .9m 16.计算:⑴cos 230°-tan60°·sin45°+sin 230° ⑵01)41.12(45tan 32)31(-++---⑶ 1tan 45-. 32cos458-+17.已知,如图,∠ABC=∠BCD=90°,AC=15,sinA=54,BD=20, 求∠D 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三角形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北师大版第五章《三角形》自测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在△ABC中;∠A是锐角;那么△ABC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2.如果三条线段的比是①1∶4∶6②1∶2∶3③3∶4∶5④3∶3∶5那么其中可构成三角形的比有_________种.()A.1B.2 C.3D.43.尺规作图的画图工具是()A.刻度尺、量角器B.三角板、量角器C.直尺、量角器D.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4.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判断△ABC≌△A′B′C′的是()A.A B=A′B′BC=B′C′∠A=∠A′B.∠A=∠A′∠C=∠C′AC=B′C′C.∠A=∠A′∠B=∠B′∠C=∠C′D.A B=A′B′BC=B′C′△ABC的周长等于△A′B′C′的周长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B.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C.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6.如图;在△ABF中;∠B的对边是()A.AD B.AE C.AF D.AC7. 如图;BD=DE=EF=FC;那么_________是△ABE的中线.()A.AD B.AE C.AF D.以上都是8.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的是()(1)7 cm、5 cm、11 cm(2)4 cm、3 cm、7 cm(3)5 cm、10 cm、4 cm (4)2 cm、3 cm、1cmA.(1)B.(2) C.(3)D.(4)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9.在△ABC中;∠A=3∠B;∠A-∠C=30°;则∠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10.在△ABC中;AB=6 cm;AC=8 cm那么BC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11.如图;已知OA=OB;点C在OA上;点D在OB上;OC=OD;AD与BC 相交于点E;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___对.12.已知△ABC中;∠A∶∠B∶∠C=2∶3∶4;则∠A、∠B、∠C的度数为.1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m;第三边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1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和2;那么它的周长为___________.15.五条长度分别是2;3;4;5;6的线段;任选3条可以组成.16.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3∶5;则这三个内角的度数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三角形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在△ABC中,∠A是锐角,那么△ABC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2.假如三条线段的比是①1∶4∶6②1∶2∶3③3∶4∶5④3∶3∶5那么其中可构成三角形的比有_________种.()
A.1B.2 C.3D.4
3.尺规作图的画图工具是()
A.刻度尺、量角器B.三角板、量角器
C.直尺、量角器D.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
4.依照下列已知条件,能判定△ABC≌△A′B′C′的是()
A.A B=A′B′BC=B′C′∠A=∠A′
B.∠A=∠A′∠C=∠C′AC=B′C′
C.∠A=∠A′∠B=∠B′∠C=∠C′
D.A B=A′B′BC=B′C′△ABC的周长等于△A′B′C′的周长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B.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C.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6.如图,在△ABF中,∠B的对边是()
A.AD B.AE C.AF D.AC
7. 如图,BD=DE=EF=FC,那么_________是△ABE的中线.()
A.AD B.AE C.AF D.以上差不多上
8.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的是()
(1)7 cm、5 cm、11 cm(2)4 cm、3 cm、7 cm
(3)5 cm、10 cm、4 cm (4)2 cm、3 cm、1cm
A.(1)B.(2) C.(3)D.(4)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9.在△ABC中,∠A=3∠B,∠A-∠C=30°,则∠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10.在△ABC中,AB=6 cm,AC=8 cm那么BC长的取值范畴是___________.
11.如图,已知OA=OB,点C在OA上,点D在OB上,OC=OD,AD与BC 相交于点E,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___对.
12.已知△ABC中,∠A∶∠B∶∠C=2∶3∶4,则∠A、∠B、∠C的度数
为.
1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m,第三边a的取值范畴是___________.
1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和2,那么它的周长为___________.
15.五条长度分别是2,3,4,5,6的线段,任选3条能够组成个三角形.它们的边长分别是.
16.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3∶5,则这三个内角的度数为。
三、(16分)作图题(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17.(6分)如图所示,△ABC,作出△ABC的三条高.
18.(10分)已知线段a,b,求作△ABC,使AB=BC=a,AC=b.
四、解答题(共44分)
19.(12分)在△ABC中,已知∠ABC=66°,∠ACB=54°,BE是AC上的高,CF是AB上的高,H是BE和CF的交点,求∠ABE、∠ACF和∠BHC的度数.
20(10分)已知,M是AB的中点,MC=MD,∠1=∠2,若AC=8 cm,求BD 的长度.
21.(10分)如图,已知△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
22.(12分)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找
出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并说明它们什么缘故是全等的.
五、探究题(12分)
23.(12分)一个三角形的两边b=4,c=7,试确定第三边a的范畴.当各边均为整数时,有几个三角形?有等腰三角形吗?等腰三角形的各边长各是多少?
附:参考答案
一、1.D2.B3.D4.D5.C 6.C 7.A 8.A
二、9.90°30°60°
10.2cm<BC<14cm
11.4
12.∠A=40°
13.|m-3|<a<m+3
14.10
15. 7个.它们的边长分别是:(2,3,4),(2,4,5),(2,5,6),(3,4,5),(3,4,6),(3,5,6),(4,5,6).
16. 20°、60°、100°
三、17.如图
18.如图
四、19.解:在△ABC中∠A+∠ABC+∠ACB=180°
∠ABC=66°∠ACB=54°
因此∠A=60°
在Rt△ABE中,∠AEB=90°
因此∠ABE=90°-∠A=30°
同理可得∠ACF=30°
由此可得:∠BHF=60°
因为∠BHF与∠BHC是互为补角.
因此∠BHC=120°
20.解:M是AB的中点
21.解:设∠A=x°,则∠C=∠ABC=2x°依照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x+2x+2x=180
解得:x=36
∴∠C=72°在△BDC中,
∵∠BDC=90°
∴∠DBC=180°-90°-72°∴∠DBC=18°
22.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
△ABD≌△ACD
△ABE≌△ACE
△BDE≌△CDE
理由:
D是BC的中点
五.当一个三角形的两边b=4,c=7时,第三边a的范畴为:7-4<a<7+4即:3<a <11.当各边均为整数时,第三边可能为:4、5、6、7、8、9、10.因此共有7个三角形.当a=4或a=7时,那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其各边长分别为:4、7、4;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