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那些火,浅谈
中医火疗的发展史
中医火疗的发展史展开全文火疗在祖国医学中具有悠久的历史。
这门医学科学,是我们祖先在劳动中发明创造出来的。
火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大约在五千年前就为人们所掌握了,那时候人们在用火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身体的某一部位,由于受到火的烘烤而感觉舒适或因此减轻了病痛。
于是通过反复实践而形成了火疗及灸疗,《内经》有云“针不及,药不达,火也”。
中医火疗,据传为我国著名道家、养生练丹术士魏伯阳所传承。
火疗属于自然疗法的一种,在民间比较盛行。
人们经常把酒点燃,用燃火的酒进行火疗按摩,达到通经活络、祛瘀止痛的作用,以治疗风、湿、寒、痛引起的病症。
中医火疗发展的记载: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一书,其内容经方药辨治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为主,尽管针灸条文不多,其中《伤寒论》载灸法7条,《金匮要略》2条,复出2条,全书实为7条,但是,对灸法的应用和禁忌证较之《黄帝内经》有所发挥。
从两晋至唐宋,是我国针灸医学史上灸法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火疗专著是三国时期曹翕(曹操之子)所撰写的《曹氏灸方》,共有七卷,惜已佚。
晋隋时期医学家陈延之,是提倡火疗的先驱之一,所撰《小品方》是我国古代一本重要方书。
他指出“夫针术,须师乃行,其灸则凡人便施。
为师解经者,针灸随手而行;非师所解文者,但依图说文则可矣;野间无图不解文者,但遂病所在便灸之,皆良方。
”表明火疗简便有效,易于推广。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之中,也载述了大量火疗内容,在灸法上,又增加多种隔物灸法,如隔豆鼓饼灸、隔泥饼灸、隔附片灸及隔商陆饼灸等。
在火疗防治范围上有较广的扩展。
权健火疗的介绍权健火疗,最初起源于古代宫廷,是古代宫廷御医根据中国传统医学脏腑、经络、气血理论和现代神经、循环、消化、代谢理论,在古代熏蒸疗法、民间热敷疗法、道教火烧疗法的基础上研究出的中医秘方。
权健火疗是经过加热与皮肤广泛接触、浸润,透过表皮,由真皮吸收渗透到体内的肌肉、骨骼及血液中去,使药物直达病灶,具有快速调理和辅助调理疾病的神奇功效,能调整整个神经系统,有效的激活体内细胞,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淤、消炎止痛、祛风通络、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中医告诉你啥是少火、壮火、虚火、实火、阴火、阳火
中医告诉你啥是少火、壮火、虚火、实火、阴火、阳火导读;少火、壮火、虚火、实火、阴火、阳火是中医传统理论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与说明。
体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1.火有常变之分火之常为阳气,平人身中之火即为阳气。
阳气为人身之大宝,能温养煦育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运行气血,蒸津化液,抵御阴寒,为生发之根本。
人身之火,要在暖脏腑而煦气血,具有生发活泼之机,《类经·阴阳类》说:“火,天地之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但阳和之火则生物,……火和平则气乃壮”。
少火为身中之阳气。
少火即指正常的、具有生气的火,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阳气。
因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少火之气壮”。
又说:“少火生气”。
少火源于饮食水谷,化于气血,因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气食少火”。
火之变动为贼邪。
体内阳气之变,即是邪火,火无外火,即因于此。
邪火之成,则在阳气失其正化。
《景岳全书·火证》说:“火为热病是固然矣,然火得其正即为阳气,此火之不可无亦不可衰,衰则阳气亏虚也;火失其正是以邪热,此火之不可有,尤不可甚,甚则真阴伤败也。
然阳以元气言,火以病气言”。
就是说人身之火失其正则为邪,戕伤脏腑,耗伤气血,亦即《类经·阴阳类》所说:“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之过则气反衰……壮火散气”。
所谓邪火,实为身中阳气之变,《景岳全书·传忠录》说:“以阳气为元气之大主,火为病气之变见”。
总之,火有常变,而火之变为贼邪,又与阳气不相容,因此,临证辨火之邪正甚为重要。
2.邪火有虚实之异邪火名称繁多,但俱可用虚实二字统之,即实火、虚火。
实火,指邪热炽盛的实证、热证。
以胃肠、心、肝胆实火最为常见。
其证候表现为高热、头痛、目赤、口苦、口干、渴喜冷饮、烦躁、腹痛拒按、胁痛、便秘、溲赤、口舌生疮、甚则吐血、衄血,或发斑、发疹,舌红,苔黄燥或起芒刺,脉数有力等。
中医对上火及简要的解释
中医对上火及简要的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上火不?上火啊,就好像身体里燃起了一把小火苗!咱平常可能会突然觉得嘴里苦苦的,哎呀,那可能就是上火啦。
就好
比你吃了好多辣辣的东西,嘴巴里就会有一种怪怪的感觉,这就是上
火在作祟呢!
中医里说的上火,那可复杂啦。
它可不单单是嘴巴苦这么简单哦。
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牙龈肿起来了,一碰就疼得要命,这也是上火
的表现呢!“哎呀,我的牙龈咋这么疼呀!”你可能会这样喊。
这就像
夏天里的炎热让人烦躁不安一样,上火也会让我们的身体不舒服。
还有啊,脸上突然冒出来几个痘痘,这也可能是上火的信号哟!“天哪,我这脸上怎么长痘啦!”你肯定会很郁闷。
这就好像平静的湖
面突然泛起了涟漪,上火让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这些不寻常的反应。
中医认为上火有好多原因呢。
可能是你最近压力太大啦,心情老是
很烦躁,这火就不知不觉地上来了。
就好像心里压了一块大石头,把
火给压出来了。
也可能是你吃的东西不太对,太油腻啦,太辛辣啦,
身体就受不了啦,上火就来啦。
“我就不该吃那么多辣的!”你可能会
懊悔。
那怎么对付上火呢?首先得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呀,别老是那么焦虑,开开心心的,火不就没那么容易上来啦。
然后饮食上也得注意,多吃
点清淡的,蔬菜水果啥的多吃点,给身体降降火。
“以后可得注意饮食啦!”你要这样告诉自己。
我觉得吧,中医对上火的解释真的很有道理。
我们得重视上火这个
问题,别小瞧了它,不然难受的可是自己呀!我们要按照中医的方法,好好调理自己的身体,让那小火苗别再轻易烧起来啦!。
风火痰瘀论
四、风火痰瘀的相互转化与临床表现
风、火、痰、瘀四大致病因子,既是独立的,又可是联合的,既能单独致 病,又能联合致病,临床辨证时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根据上述理由,痰与瘀的病理变化,似乎各有其因,然而追溯其本,痰来 自津,瘀本乎血,津血同源,在阴津阳气的病理变化后,津熬成痰,血滞为瘀, 说明痰瘀实为同源。
痰瘀同源理论,实始于《内经》。如《灵枢•邪客》说:“营气者,泌其津 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说明了津血同源,津液可以转化为血。《灵枢• 百病始生》说:“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 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医学入门》说:“痰 乃津血所成。”据上所述可以理解,津血可以成瘀,津液可以化痰。
火为五行之一,又为六气(六淫)之一,具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两种涵义。 生理的火,如少火、君火、相火、命门火,皆是机体生命动力,但生理火过亢, 也会伤害人体,如壮火食气、相火损阴等。病理的火,多来源于六淫(风、寒、 暑、湿、燥)化火,属于外火;还有阴虚生内热,甚至阴虚阳亢,属于内火, 二者均足以成为致病因素。此外,《内经》病机十九条中,属于热者有四条, 属于火者有五条。除此而外,五志化火亦属病理之火。
痰瘀既同出一源,故临床表现必然有共同之处。例如咳唾、痰血、痢疾、 带下、疼痛、积聚、神识模糊等症,都具有痰瘀特征。就以痰血、痢疾、带下 来说吧,凡红、紫、黑色的,多为血化,应从瘀论治;黄、白色的,多为津液 所化,应从痰论治。但实际这些病往往是赤白杂下,痰瘀互见。又如,痰瘀阻 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故常见疼痛;积聚多为痰瘀凝集所致; 神识模糊多为“痰迷心窍”、“瘀血冲心”、“蓄血发狂’’等所致。前人将许多疑难 病的病因总结为四句话:“怪病多痰”,“怪病多瘀”,“百病皆生于痰”,“百病 皆生于瘀”,可以作为痰瘀同源的病机和辨证的概括。
_傅青主女科_之_阴_阳_水_火论_辨证浅谈
治疗虽应平肝以顺气,亦须用大补肝肾阴血,方用顺经汤,在补肾之中用顺气之法以平肝逆。
经水未来腹先疼,经来多为紫黑块为热极而火不化,治虽应大泄肝中之火,但仅用泄火之法只可除热之标而不能除热之本,故用宣郁通经汤,以补肝之血而解肝之郁,利肝之气而降肝之火,标本兼治,取效神速。
经水忽来忽断,时痛时止是经期感受风寒,致肝气闭塞,疏泄失常,治法也是以加味四物汤补肝中之血,通其郁而散其风,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傅氏从肝而论治不孕,则主要着眼于调理人体五脏的生克制化关系,从整体的动态平衡入手,灵活运用养肝舒肝法来协调肝脾心肾诸脏间及与冲任带各奇经间的生理病理关系,使气血旺而经脉畅,胞胎之门自开而子宫易于摄精容物。
如治嫉妒不孕的开郁种玉汤,重用白芍、当归,配香附以开肝郁而通心肾之脉,舒肝气而宣脾气之困,四经之郁解,腰脐利则任带通达,而胞胎自启而受孕。
而治身瘦不孕的养精种玉汤,更是一补水平肝,壮水制火的基础方。
总之,傅氏调经种子之法别具特色,立足治本,善用补法,重视五脏间的生克制化关系,用药精简平和,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故奏功如响,对现代中医妇科仍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收稿2005204204;修回2005206220)《傅青主女科》之“阴、阳、水、火论”辨证浅谈曹 霞 曹治月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曹霞中医妇科诊所(710001) 傅青主,名山,山西人士,所著《傅青主女科》一书,有女科上、下卷,产后上、下篇4卷。
该书分经、带、胎、产;创理、法、方、药;辨证不落古人窠臼;制法不失古人准绳。
辨证思想细致精妙,其“阴、阳,水、火论”可见一斑;制方用药紧扣辨证而论治,分寸适宜,君、臣、佐、使,下药精准,确有独到之处。
对中医妇科临床实践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仅就傅氏的辨证思想浅谈一些自己的学习体会。
1 辨 证 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是中医的精髓。
傅氏在《女科》中谈经、带、胎、产,论证求因,辨阴、阳,论水、火,处处体现重视以阴阳为统领的辨证大法。
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六淫——火
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六淫——火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六淫——火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六淫——火(1) 火的概念:火(包括温、热)为阳盛之气所化生,故火热可以混称。
但火与热,在中医病因学中则同中有异。
火热旺于炎热的夏季,但不像暑邪那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其他季节中,因火热而致病者亦不少见。
温与火热,性质相同,只是在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别而已,故又有“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的说法。
正是由于温热同属外感热病的一类致病因素,故临床亦常温热并称,谓之温热病邪。
火热为病亦有内、外之分。
外来火热之邪,除直接感受温热病邪之外,亦可由风寒暑湿燥等外邪转化而来,此即所谓“五气化火”,五气之中,暑邪即是外来之火,称之为暑热,其余风、寒、湿、燥之所以能够转化,亦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 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火热邪气的表现,亦是将自然界中柴火燃烧而出现的火热上腾及红赤明亮现象,来比拟人体感受温热火邪时所出现的一系列病理反应及证候。
中医病因学认为,火热病邪有如下性质和致病特点:①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上炎。
②火易耗气伤津。
③火易生风动血。
④火热易致肿疡。
(3) 外感火热病邪的传变及常见病证一般认为,外感温热多属实热病邪,故其为病则成实热(或实火)证候。
温热之邪侵袭人体,其途径与部位亦是由肌表或口鼻而入。
其病理变化,首先是使肌表营卫失调,阳气郁阻,不得泄越,机体阳热亢盛,功能亢奋,正邪斗争剧烈,从而出现高热、恶热、喜冷、脉数等一系列火热征象。
若热在皮肤,迫津外泄故大汗出;热陷血脉,则血流加速,甚则血行逆乱而妄行,从而可见一系列动血、出血病证。
凡感受其他外邪(如风寒湿燥等)而成火热病证者,期间往往须经过一段化热病程,进而热极化火。
如外感寒邪入里,从阳而化热,热极而生火;或湿邪郁久化热,湿热郁结,而成痰火。
同样,风与燥亦可以从阳而化热化火。
温热、火邪能直接煎灼津液,内伤脏腑而出现一系列阴津亏耗,燥热内生之病证,临床可见口干、喜冷饮、大便干、小便短赤等症。
“导龙入海,引火归元”,浅谈中医治法中的“引火归元”
“导龙入海,引火归元”,浅谈中医治法中的“引火归元”中医有许多特色治疗方法,医家更是给它们起了文艺的名字。
逆流挽舟、提壶揭盖、增水行舟,这些治疗方法无不体现了中医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入观察,并将这些自然现象与临床相结合,创立了一个个行之有效的方剂。
今天谈谈“引火归元”这个治法。
引火归元又被称为“导龙入海”,为什么会有如此一个称呼呢?从火神派的开山鼻祖郑钦安说起。
何为“引火归元”?人体的阳气藏于肾中,当人体生病时,阳气不能潜藏,向上灼烧人体,导致多种疾病。
在治疗的时候,就是要将病理性的阳气引回肾中,因此称之为引火归元。
肾是人体的先天之本,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都是肾脏所住持,肾脏里面藏着人的真阴、真阳。
郑钦安将肾比作坎卦,坎两个阴爻加一个阳爻,所谓“坎中满”。
《易经》认为坎卦为乾卦一阳爻落在了坤卦之中,乾卦我们经常说以“龙”比喻。
因此郑老先生称肾中阳气为龙。
因此将火引入肾中,又被称为“导龙入海”。
什么情况可以“导龙入海”一.是阴精亏虚,肾水不足,阴不涵阳的虚火证。
肾阴不足,阳气偏于旺盛,阳气有易动,易上的性质,正常情况下肾阴充足,可制约阳气的“变动不居”。
肾阴不足,阳气就开始躁扰不安。
人体可出现头晕眼花,心烦气躁,手脚心热等情况。
舌红苔干燥少津液,脉象细数。
都是阴虚不足,阳亢于上的表现。
针对这种情况的治疗,需用大量的滋补肾阴的药物,先补充下部的肾水。
再用少量的引火药物,将这股邪火引入肾中。
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亦记载:“当用辛热杂于壮水药中导之下行,所谓导龙入海引火归原”。
二.是肾阳虚,命门火衰,阳气无根,虚阳上浮所致上热下寒证。
阴虚会导致阳亢,阳虚为什么也会导致阳亢呢?阳虚之后,相应的水就多了,就是阴气过盛。
水涨船高,潜在水里的阳气也跟着往上走。
紧跟着这股火就烧到了人体上面,上面的表现和阴虚一致,但人体下部却是冰冷不温,下肢水肿,甚至是全身水肿。
舌淡,有齿痕,苔白水滑,脉象表现则不一定,但重按一定软弱无力。
浅谈我对中医的认识
浅谈我对中医的认识在中医类院校里学习,虽然我不是中医类专业的学生,但是因为我对中医十分的感兴趣,所以我有意识地多接触了一些关于中医的知识和课程,并且又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中医的作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于中医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也许每个人对于中医的看法都不尽相同,但是对于它的基本思想都大体是一致的,我想分享一下我对中医的认识,以及要如何学习好中医。
要想学习好中医,就要对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和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中医是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法,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首先,通过中医与西医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特点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医主要是以人的整体观为主导思想,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就如同自然界的万物运行一样,只有每个部分每个环节都相互协调,相互统一才能维持自然界的正常有序的运行,而对于我们人体亦是如此,只有我们各个脏腑各个器官的共同配合才能保证人体的生理活动和谐的进行下去,我们的身体才不会出现异常。
所以我觉得中医最重要的是把一种自然的思想融入到我们平时的诊治中来。
其次,中医的发展史和我国古代的文化发展是分不开的。
古代的医学是人们在不断尝试和探索而总结出来的,从我们针灸最初使用的砭石,人们在通过对一些身体部位的刺激而产生出来的治疗效果,然后把它们记载下来,最后有后来的医家把他们不断地总结补充,就形成了我们现在学习的比较权威的针灸学。
与此同时,各种学说的形成也要归功于我们的不断探索。
例如阴阳学说,我们认为阴阳是宇宙中互相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中药去火显奇效,八大中草药降火知识全在这
中药去火显奇效,八大中草药降火知识全在这一、人体“上火”的原因人体内的“火”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火,属于一种肉眼无法识别的“火”,中医认为这种火能够给予人温暖与力量,是人类生存之能源。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体内有火证明有生的希望,人体内无火则是一种死亡的象征,因此,“火”在正常范围内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倘若超出正常范围就会表现出一定的病症,俗称“上火”与“邪火”。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火”有虚实之分,实火是人体内真火热增多,会对人体肝和肾造成程度的伤害,主要包括肝火与胃火两种,而虚火则表现出潮热盗汗等不良症状,有肾火和脾火之分。
但目前人们很少有实火,一大部分均处于“上火”的状态,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虚火,人体出现虚火的主要原因是体内寒湿过多所致,正如《黄帝内经》记载,热病者皆伤寒,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以上足以表明人体热病皆源自于湿寒,一旦人体湿寒过多,身体则会表现出明显的热症。
换句话说,人体内寒气过多,就会与热发生排斥反应,人体火热过多,进而出现上火症状。
而虚火多由寒症所致,以口腔溃疡为例,因火不归位而出现的一种口腔内科常见疾病,口腔溃疡与伤风感冒一样常见,大部分人均有过口腔溃疡的经历,而临床上多以复发性口腔溃疡为主,出现口腔溃疡后,患者的口腔会表现出周边红肿、表面发黄、溃疡面凹陷和疼痛等症状,通常第一次发病后,还会呈现多次发作等现象,有时口腔内能长出十余个,如同被火烧一般的疼,但口腔溃疡即使不治疗到后期也可能逐渐痊愈。
对于多次发作的患者来说,口腔溃疡多源于虚火上炎,患者体内阴阳未处于平衡状态,加上正气虚弱,就会在一生中反复出现口腔溃疡症状。
二、八大中药类别与降火功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反反复复出现“上火”现象,例如:喉咙干哑疼痛、口腔溃疡等均是“上火”所致,人们在出现以上症状后,多会选择吃一些消炎药物,一旦用药不当,很可能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可选择效果显著、对人体影响小的中药予以治疗,具备降火疗效的中草药物相对较多,文章主要介绍八大降火中药类型,并详细阐述不同中药的具体功效。
上火的由来、定义及其研究思路
上火的由来、定义及其研究思路谢冠群;钱俊华;范永升【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上火的由来、内涵定义以及开展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意义.方法:整理分析上火相关的古今文献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结果:中医火热历史悠久,理论内容丰富,但"上火"一词出现较迟,多散在于古代本草、医案等著作中.中医防治上火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明确了上火的概念,提出了开展上火的发病机制以及防治方法的研究思路.结论:系统开展上火的科学研究,有利于中医学术发展,对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Objective:To explore the origin,connotation and definition of "Shanghuo" and research ideas,methods and signifi-cance.Methods: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related to "Shanghuo" and epidemiolog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Re-sults:Fire-heat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has many theories,but the term"Shanghuo" came late,scatter-ing in the ancient works of herbal medicine and medical records.Chinese medicine has certain advantag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hanghuo".This paper raised the concept of "Shanghuo",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pathogenesis,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hanghuo" were putforward.Conclusion:Systematic research on Shanghuo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people′s health.【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7(012)012【总页数】3页(P2869-2871)【关键词】上火;定义;能量代谢;免疫;研究思路【作者】谢冠群;钱俊华;范永升【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杭州,31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上火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
浅谈郭维琴教授从虚、火、痰、瘀理论辨治老年高血压经验
浅谈郭维琴教授从虚㊁火㊁痰㊁瘀理论辨治老年高血压经验郑清华1,孟 伟2摘要 郭维琴教授认为老年高血压病位在肝肾,与脾关系密切,本虚标实是老年高血压病的证候特点,本虚责之于肝肾精血亏虚,肝阳亢盛,标实责之于郁火㊁痰浊㊁血瘀夹杂㊂治疗当肝㊁脾㊁肾同调,火㊁痰㊁瘀同治㊂本研究旨在总结郭维琴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经验㊂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虚火痰瘀;证候特点;郭维琴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3.22.037 高血压是我国老年人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之一,相关研究显示,全世界7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高血压发病率已经达到60%~70%,并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㊁致残率[1]㊂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着老年病人的生命健康[2]㊂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血管弹性下降,僵硬度增加,常表现西药单药控制容易耐药,血压控制不佳,联合用药又会使血压波动大,常出现夜间低血压㊂故如何平稳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老年高血压成为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㊂郭维琴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心血管病学科首席教授,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教师,从事心血管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运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相关疑难病症的临床经验,郭教授认为老年高血压病机根于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上亢而致眩;另外,肝肾阴血不足继损脾胃,生痰化湿,阻滞脉道,血行艰涩成瘀,痰瘀胶结郁久化火,血脉不通,脏腑失养而加重五脏虚损而加重眩晕,因而形成虚㊁火㊁痰㊁瘀之间的恶性循环㊂1 病机分析1.1 肝肾亏虚,肝阳上亢是老年高血压发病的根源高血压属中医学眩晕 头痛 范畴,‘素问㊃阴阳应象大论篇“云: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 ㊂郭教授认为老者多虚,此为导致老年高血压发病的始动因素㊂中医认为肾精是化气生血的基础,脑为髓海,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资助(No.2018YFC 1704100,2018YFC1704101);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 3+3工程 郭维琴名医传承工作站(No.2011-SZC -33)作者单位 1.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北京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通讯作者 孟伟,E -mail :136****************引用信息 郑清华,孟伟.浅谈郭维琴教授从虚㊁火㊁痰㊁瘀理论辨治老年高血压经验[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22):4242-4245.赖肾中精气滋养㊂老年人伴随生㊁长㊁壮㊁老的自然发展规律,肾中精气逐渐经历由盛到衰的变化,气血亦随之化生乏源,使得髓海不足,脑为之不满,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清窍失濡最终因虚眩晕,正如明代‘景岳全书“提到: 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十有八九 ㊂另外,朱丹溪在‘格致余论㊃养老论“: 六七十以后,精血俱耗,平时无事,已有热证 ㊂肝肾二脏,精血同源,肾藏之精有赖于肝血的填充,肝藏之血有赖于肾精的滋养,老年人之肾阴,易亏而难成,精不化血,水不涵木,阴不敛阳,肝阳上亢,扰及清窍而发眩晕㊂1.2 火㊁痰㊁瘀是老年高血压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因素老人体内郁火为引起血压升高的重要诱因㊂近年来,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很多空巢老人因缺少家人陪伴而郁郁寡欢,另外,部分老年人在其退休后感到自我价值缺失,心理上产生落差而抑郁不舒,郁久化火生热,表现为在外界因素刺激下易情绪波动,急躁易怒,火随气逆,并走于上,发于面部则表现为面红目赤,蹿损清窍及心神则表现为头晕头胀并伴血管搏动感㊁失眠多梦等症状㊂痰浊是水液代谢异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水液代谢以肺㊁脾㊁肾为主导的排除体内代谢废物的过程,肾者主水,老年人肾阳失于温化,体内水液因排出减少而聚湿成痰,痰随气逆,上阻于肺,水液失于输布发为口干,正如‘医贯㊃痰论“认为 肾虚不能制水,则水不归源㊂如水逆行,洪水泛滥而为痰;‘养老奉亲书“载: 老年脾胃虚弱,不能消纳 ,可见老年人本素气虚脾弱,在饥饱无常,喜食肥甘㊁嗜酒无度等饮食不节的人为因素诱发下,加重其运化失司,精微不化,而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最终化痰且生湿㊂若体内之痰与郁结之火结于血脉,痰火随气血循行而上攻,蒙蔽清窍则发为头晕且头胀痛伴昏沉不清,恰如元代朱丹溪谓 痰因火动,无痰则不作眩 ㊂另外,唐容川在‘血证论“中言: 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 ㊂可见,血瘀不仅是多种致病因素形成的病理产物,同时与痰浊生成关系密切㊂此外,老年人常因关节活动受限,缺少运动而形体肥胖,现代研究发现:超重㊁肥胖㊁中心性肥胖是血脂紊乱㊁胰岛素抵抗㊁动脉硬化等病理改变相关,最终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3]㊂肥人多痰湿,可见痰湿是老年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㊂‘医家必读“: 瘀血停蓄,上冲作逆,亦作眩晕 ,再次强调老年人因瘀致眩的病机十分常见,首先 气有一息之不通,则血有一息之不行 ,老年人因久病缠身,苦于身体不适与长期服药的经济压力而心情失畅,而因郁成瘀,所以加强老年人的心理关照及疏导亦是改善血行不畅的重要内容㊂再者老年人元气亏虚,行血无力,滞塞脉道而加重血瘀,正如王清任‘医林改错“言: 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㊂此外年老者基础疾病较多且病程长,病久入深,血伤入络而成瘀,表现为头眩头部刺痛且疼痛部位固定不移㊂郭教授认为高血压病的病情发展过程中虽存在气滞㊁气逆㊁气虚的不同,但血瘀始终贯穿于高血压发病的全程,故郭教授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重视活血化瘀[4]㊂目前,许多研究结果同样证实高血压病病人存在着血小板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血小板的黏附㊁聚集㊁释放反应增强[5-6]㊂综上可知,因虚可导致肝肾阴血不足,肝阳上亢成眩,因虚导致肝之疏泄失常成郁化火,因虚而气血运行障碍成瘀,因虚而影响脾肾水液运化及代谢障碍成痰,反之郁㊁痰㊁瘀日久化火,火随气逆而成眩,同时郁火㊁痰㊁瘀的存在亦增加脏腑负担,影响气血化生及循行,使得脑脉失养而成眩㊂故老年高血压常为虚㊁火㊁痰㊁瘀多因素共同致眩,但每种致病因素为主导侧重不同眩晕并有其伴随症状,如肾精亏虚,阴虚火旺,肝阳上亢常表现为头晕,头胀并能感到血管搏动感,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口干苦,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若痰浊蒙清窍常见头昏沉不清,终日困倦伴肢体酸沉,又如大便次数多,便质不成形,且有便后不爽等消化道症状,常合并舌淡胖有齿痕,苔腻,脉滑之症,若瘀血较重则病人表现为头眩伴头部刺痛,固定不移,舌暗红有瘀斑㊁脉弦等特点㊂郭教授根据病人头眩特点及相应伴发症状,确定当前首要致病因素,并对其相关药物的种类及剂量进行适量加减㊂2用药体系郭维琴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对老年高血压的辨治形成自己独特的用药体系,郭维琴教授强调老年高血压主因虚为本,火为标,痰瘀是虚和火共同产物,并且痰瘀是加重虚和火的因素㊂郭维琴教授在用药上喜对药㊁角药连用,欲通过药物间的多靶点,增效减毒的配伍,使其协同发挥肝㊁脾㊁肾同调,补虚泻实,并对痰瘀加以兼顾㊂2.1除病之源以补肾精肝血之虚郭维琴教授常用角药酒萸肉-枸杞子-牛膝㊂肝火旺盛究其病因归结于肾阴不足,水不涵木,专泻其火而不滋阴,无异舍本逐末,‘本草经疏“言: 枸杞子为补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之要药 ㊂张锡纯言 山萸肉酸敛之性,不独补肝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川牛膝 味甘微酸,性微温,原为补益之品,而善引气血下注,是以用药之下行者也 ㊂郭维琴教授认为枸杞子㊁酒萸肉㊁川牛膝为平补肾精肝血之品,三者皆有补而不峻的特点,山茱萸滋养肝肾且涩精,枸杞子滋养肝肾且明目,川牛膝补益肝肾且强筋壮骨,故三药相合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人因肾精不足引起的腰酸脚软,筋骨无力;因肾气失固引起的尿频㊁尿急以及肾精肝血不足引起视物昏花㊁或火热上攻引起牙龈出血等症状尤为适宜㊂肝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肝体柔和是肝气调达的前提,对于老年高血压常因情志因素而诱发,可加用赤白芍养血柔肝,活血通脉,清肝泻火,二者合用不仅可辅助降火,还可兼顾老年人心气不足㊁血行缓慢的生理特点,对于改善高血压及情志不畅都可奏效㊂2.2解病之标以泻火平肝安神2.2.1钩藤-菊花-夏枯草老年高血压多为久病体虚,虚阳上越而致,此时苦寒降火不宜过猛,恐其有重伤脾胃之嫌,因而适当配伍平肝降逆的药物可更好发挥降压之功,故选用钩藤配伍菊花㊁夏枯草㊂三者相合同入肝经,既善平肝息风以止痉,又能清肝泄热以降火,还可疏散肝热以明目,且防伤阴耗血而动风㊂但若老年病人初诊血压较高,且病人苦于肝火上炎相关症状,可加用天麻增其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现代研究证实:天麻㊁钩藤主要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同时拮抗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而发挥降压的治疗效果[7-8]㊂另外,老年者常伴眼目干涩,胀痛并有视物模糊之症,可适量加用决明子㊁蔓荆子㊁薄荷以清肝降火以明目,改善眼部相关疾患㊂2.2.2生龙骨-生牡蛎研究显示,睡眠的时间㊁质量与血压的升高和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有关[9]㊂张锡纯认为人身阳之精为魂,阴之精为魄㊂老年人因阴阳失衡,气虚血少,常因心神不宁,魂魄不安,多伴有入睡困难㊁多梦㊁早醒症状,并出现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的现象㊂故为减少血压升高的诱因,治疗应兼顾重镇安神[10]㊂故选用甘寒质重之龙骨安魂以镇惊,配伍咸寒质重之牡蛎强魄以潜阳,魂魄得宁则神志得安,睡眠方可得到改善㊂龙骨㊁牡蛎相须为用是平肝潜阳,重镇安神的代表药,郭教授认为心系疾病凡肝阳[11]㊁肝火上扰心神者皆可使用,对心律失常病人可安神定悸,复其心律,意同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用于老年高血压病可通过介以潜之,降其上亢之阳,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异曲同工之妙㊂2.3辅以活血祛瘀通络㊁健脾化痰祛湿以改善预后2.3.1丹参-红花-鸡血藤老年高血压若伴发头痛及心前区疼痛且舌暗红有瘀斑,舌下络脉迂曲青紫,脉弦涩之症,郭维琴教授常加用丹参㊁红花㊁鸡血藤以活血通络,改善血瘀之象,此三药来源于郭士魁名老中医所创降压通脉方,其中丹参性寒主降,行而不伤,有利于营血新生[12],红花㊁鸡血藤性温主升,补而兼行㊁补而兼通,三者寒温相参㊁升降相伍,共奏破宿血,补新血,化瘀止痛之功㊂另外,部分高血压病人病久入络常出现肢体麻木㊁手抖头摇㊁顽固性头痛,之象,郭维琴教授认为此为虚风内动,非虫类药不可搜风剔络,可加用全蝎㊁蜈蚣㊂全蝎㊁蜈蚣能迅速缓解络脉痉挛,尤其对于顽固性头痛,常用全蝎3~6g与蜈蚣2~3条可通络止痛,解决脉管浓㊁黏㊁凝集之象,虫类药对老年高血压病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益㊂2.3.2白术-茯苓-半夏‘金匮要略“记载: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㊂郭维琴教授强调老年人脾胃本虚,用药应特别注意固护脾胃,若苦寒药过用,易重伤脾胃,痰湿中阻加重头晕㊂脾喜燥恶湿,结合苓桂术甘汤与半夏白术天麻汤,郭维琴教授选用半夏㊁白术㊁茯苓协同发挥燥湿化痰㊁健脾利水之功㊂郭维琴教授欲通过白术㊁茯苓健脾补中,恢复脾运以除生痰之源,并用白术㊁半夏燥湿之性祛除阻碍脾运之痰湿,以期助脾运化水谷及水湿㊂另外,茯苓㊁白术还可通过利水减少血容量而发挥降压的作用,茯苓还可宁心安神,对于心脾气血两虚之心悸㊁失眠可有一定改善作用㊂郭维琴教授发现老年高血压因痰湿碍胃常有病人出现恶心呕吐㊁食欲下降之症,对于舌苔垢厚,湿重于热之象,郭维琴教授多以霍佩合用,芳香化湿,健脾和胃以止呕,若痰蒙清窍较重,并伴有痰蒙清窍之嗜睡㊁健忘,加用石菖蒲助其化湿和胃,醒神益智㊂因此三味性偏温燥,存在耗伤阴液之嫌,故用量不宜过大㊂3病案举隅病人,男,60岁,2021年10月15日首诊,以 发现血压升高10余年,血压波动1月 为主诉就诊㊂病人10余年因劳累后头晕,发现血压升高,休息后可好转,平素血压波动在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100 mmHg,因症状不明显未予系统治疗,近1个月血压无明显诱因再次升高,伴头晕,目干涩,睡眠不实,食欲好,二便正常㊂舌暗质胖,苔薄白腻,脉沉弦,寸口盛,尺脉不足㊂结合病人症状及舌脉,诊断:眩晕,证属肝阳上亢,瘀痰阻络㊂郭维琴教授认为本例病人高血压病程长,日久入络,血瘀之症要兼顾,在方中可适当加用一些活血化瘀之药常可起到降压效果,另外,病人虽有舌胖,苔白腻,痰湿之症存在,但病人食欲可,二便正常,可见痰湿程度相较于阴虚阳亢及血瘀之症不甚明显,因虑化痰祛湿之药多偏于温燥,恐其加重阴液耗伤,故首剂主治以平肝潜阳,活血化瘀,组方:钩藤15g,菊花10g,夏枯草12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赤芍15g,白芍15g,丹参20g,红花10g,鸡血藤30g,山萸肉12g,生山药15g,桑寄生15g,石斛10g,当归15g,合欢皮20g,远志6g,炒枣仁15g㊂7剂,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服㊂2021年10月22日,二诊病人诉药后血压较前有所改善,基本在140/90mmHg以下,睡眠好转,眼干减轻,头部前额不适,食欲好,二便正常㊂耳鸣㊁头晕㊁眠差㊂舌胖,有齿痕,苔薄腻,脉沉细弦,病人服药1周后,血压较前下降,头晕㊁睡眠㊁眼干减轻,肝阳上亢㊁肝肾阴虚程度减轻,辨证准确,效不更方,复诊继续以平肝潜阳为主,结合舌体胖,有齿痕,苔薄腻,考虑为痰湿上蒙清窍所致㊂所以方中加了天麻㊁炒白术㊁半夏㊁茯苓健脾化湿,川芎交通上下,升清降浊㊂此外,病人舌质不暗,血瘀好转,故去方中活血化瘀之药(赤芍㊁丹参㊁红花㊁鸡血藤),具体组方:钩藤15g,菊花10g,蔓荆子10g,夏枯草12g,天麻15g,炒白术12g,半夏10g,茯苓15g,川芎10g,合欢皮20g,远志6g,炒枣仁15g,当归15g,石斛10g,山萸肉12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g㊂7剂,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服㊂按语:本例病人年过半百,因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亢扰清窍表现为头晕㊁耳鸣,波及心神,出现失眠;肝肾精血不足,目窍失养,表现两目干涩㊂肝阳亢盛日久,煎灼血中阴液而致脉道干涩,血行不畅而生瘀,加之久病入络表现为舌质暗,内有血瘀之像㊂肾为五脏之根,肾虚日久脾亦虚,故病人出现舌体胖大,苔薄白腻等脾虚之象㊂郭维琴教授认为脉沉㊁尺脉不足为肾虚之象,脉弦㊁寸口盛为肝阳上亢之象㊂郭维琴教授强调老年人降压需要兼顾体质虚弱这一生理特点,用药不可过猛,攻补兼施,肝脾肾同调㊁气血神同治才有望帮助病人实现缓慢㊁平稳降压的目的㊂参考文献:[1] 陆惠华.对我国老年高血压流行病学趋势的认识[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07(6):376-377.[2] 王宣淇,李宁秀.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及老年高血压防治[J ].医学综述,2011,17(11):1674-1677.[3] POWELL -WILEY T M,POIRIER P,BURKE L E,et al.Obes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 ].Circulation,2021,143(21):e984-e1010.[4] 王亚红,王刚,肖文君.郭维琴教授从心论治活血化瘀治疗高血压[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7):1487-1488.[5] 夏云,戴闺柱.血5羟色胺在某些心血管病中的作用[J ].中华医学杂志,1987,67(2):115.[6] 周志泳,左保华,常清康,等.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J ].中国高血压杂志,1994,2(4):248.[7] LI Y,YU R,ZHANG D,et al.Deciphering the mechanism of theanti -hypertensive effect of isorhynchophylline by targeting neurotransmitters metabolism of hypothalamus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J ].ACS Chem Neurosci,2020,11(11):1563-1572.[8] LIU W,WANG L,YU J,et al.Gastrodin reduces blood pressure by intervening with RAAS and PPAR γin SHRs [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5(2015):828427.[9] BANSIL P,KUKLINA E V,MERRITT R K,et al.Associationsbetween sleep disorders,sleep duration,quality of sleep,and hypertension: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2005to 2008[J ].J Clin Hypertens(Greenwich),2011,13(10):739-743.[10] 张永玲,范文涛.张锡纯应用龙骨㊁牡蛎药对经验[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5):869-871.[11] 李倩倩,樊晓丹,赵一霖,等.郭维琴教授巧用对药角药辨治心系疾病[J ].环球中医药,2021,14(1):125-128.[12] 秦胜利,秦政,沈丹.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45例[J ].世界中医药,2012,7(2):121.(收稿日期:2022-08-20)(本文编辑王雅洁)基于Framingham 风险评分对强直性脊柱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预测分析王健美1,郭丽环2,胡植双1,赵严亮1,勾 威1,王 钒1摘要 目的:基于Framingham 风险(FRS )评分预测强直性脊柱炎(AS )病人未来10年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程度,进一步探讨AS 病人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和可能的危险因素㊂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AS 病人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收集病人基本信息资料及体征检查结果㊁实验室指标㊁影像学指标,应用FRS 评分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依据患病风险程度将病人分为3组:低危组(FRS 评分<10%)㊁中危组(FRS 评分10%~20%)㊁高危组(FRS 评分>20%),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AS 病人并发心血管疾病风险高的危险因素㊂结果:120例AS 病人低危㊁中危㊁高危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别为53.33%㊁29.17%㊁17.50%;3组间吸烟比例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 )㊁C 反应蛋白(CRP )㊁25羟基维生素D [25(OH )D ]㊁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显著性因素与AS 病人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㊁LDL -C ㊁CRP ㊁25(OH )D 是AS 病人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的影响因素(P <0.05)㊂结论:AS 病人并发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与吸烟㊁LDL -C ㊁CRP ㊁25(OH )D 有关㊂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心血管疾病;Framingham ;C 反应蛋白;25羟基维生素D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3.22.038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目前无特效治愈方式,治疗和预后现状较差,而并发循环系统疾病是AS 的首要病死原因[1]㊂作为慢性炎症性疾病,AS 易伴随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累及心血管系统㊂有研究表明,AS 病人与健康人群相比患动脉粥样硬化㊁外周血管疾病㊁缺血性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更高,基金项目 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第一批)自筹经费基金项目(No.2021013045)作者单位 1.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河北廊坊065000),E -mail :***********************;2.天津市天津医院引用信息 王健美,郭丽环,胡植双,等.基于Framingham 风险评分对强直性脊柱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预测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22):4245-4249.而合并心血管疾病可进一步增加AS 病人不良预后风险[2]㊂因此,分析早期预测评估AS 病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预防尤为重要㊂心血管疾病发生相关因素较多,C 反应蛋白(CRP )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关系密切[3]㊂AS 病人普遍缺乏25羟基维生素D [25-dihydroxy vitamin D ,25(OH )D ],研究证实,25(OH )D 缺乏可能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介导免疫炎症,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可能性[4]㊂但是,目前CRP ㊁25(OH )D 等因素是否影响AS 病人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尚不明确㊂Framingham 评分(Framingham Nisk Score ,FRS )在评估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中应用较为广泛,通过性别㊁年龄㊁血脂㊁血压㊁吸烟情况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评估和危险分层,已被证实可预测。
中医解释上火
也许有人会说,中医还有黄连泻火,生地滋阴降火,黄柏引火下行、大黄清火,这都是火,你为什么只谈一个阳气呢?
其实,什么是上火?就是火在上,寒在下。因此,这样的上火,就是阳气不足于下,而虚火上炎于头面,出现头面耳眼目口鼻喉的各种火热症状,如痤疮、咽喉肿痛、扁桃体炎、面红、眼红、耳中生疮、牙龈炎,口腔内生溃疡以及头晕、头痛等。明白了这个道理,扶阳即可治疗此类病症,根本不需要用苦寒的消炎药,其结果是闭门留寇,反生大病。实际上有没有真正的上火呢?当然有,真正的上火小便灼热,口渴饮冷,稍微用点苦寒药就好了,何需治疗数月数年。
其实,很多两广人确实身有感触!看今天的媒体就知道,广告一个劲儿地在鼓吹降火、去火、排毒,结果导致世人盲目去火,越去越火,产品畅销,于是奸商大行其道,如此者害人如麻,面色越来越暗,脸上的痘痘越来越多,可不醒哉!
为什么在临床上我多用温阳类药物,如附子、干姜、肉桂等?其实正是结合了这个特点。临床上的大量病例的治愈也证明了这种作法是有实际效果的,而且很神奇。比如,一位慢性咽喉炎20年的病人,用温阳潜阳的方法,吃了八付药,咽喉不适的症状就消失了,这就是药适应了其阳虚证的特点。医圣张仲景有句话:“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知道了病人的病证所犯在哪儿,为什么不随证用药呢?病有阴阳,证有阴阳。用阳药是因为阴证,反之,用阴药是因为阳症。所谓随证治之,就是这个意思。为什么现在用附子多,其实是因为阴证多。有些人不愿意承认目前阴证多见的事实,因为近代温病学的观点就认为阳证多而阴证少。这样的观点统治了数百年,至到现在还非常地盛行。我认为,随着五运六气的变化,天地的气机在不停地变化。因此在不同的时期,出现了不同的病症,医生当然就随机而改变思路。我重视阳气,并非什么病都要温阳,只是强调千万不要忽视阳气的状态而已。用阴用阳,随证处方,如此而已。
古今医家论“火”
古今医家论“火”古今医家论“火”黄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註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盖阳亢则火壮而生气反衰,阳和则火平而气壮盛矣。
如火壮于内则食气,气盛于内则食火。
食犹入也,言火壮则气併于火,气盛则火归于气,气火之合一也。
如火壮于外则散气,火平于外则生气。
】南方生热,热生火。
【註南方主夏令,故生热。
夫火生热,今以在天之热而生火,正阴阳不测之变化。
】调经论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胜,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胷中,故内热。
【註饮食劳倦则伤脾,脾主肌肉,故形气衰少。
水谷入胃,由脾气之转输,脾不运行,则谷气不盛。
上焦不能宣五谷之味,下焦不能受水谷之津,胃为阳热之腑,气留而不行,则热气熏于胷中而为内热矣。
】气交变大论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疟,少气欬喘,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
【註火盛则剋金,故金肺受邪。
疟,暑热病也。
壮火食气故少气,肺受火邪故喘欬也。
肺朝百脉,阳脉伤则血溢于上,阴脉伤则血溢于下。
嗌燥者,火热铄金也。
肾窍耳,水竭则肾虚而耳聋也。
中热者,热淫于内也。
肩背者,肺之俞。
火运太过,诸戊运也。
】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
【註金运不及,则所胜之火气乃行。
肺俞在肩背,故民病肩背。
鼽嚏,肺病也。
血便注下,火迫血液下注也。
】五常政大论升明之纪,正阳而治,德施周普,五化均衡。
其气高,其性速,其用燔灼,其化蕃茂,其类火,其政明曜,其候炎暑,其令热,其臟心。
【註火位南方,故正阳而治。
火主阳气,故德施周普。
阳和之气四布,五化俱以均平,皆感火之化也。
火气炎上,故其气高。
火性动急,故性速。
烧炙曰燔灼,火之用,万物蕃茂,夏长之化也。
凡在地之火,皆与之同类。
明曜,火布之政。
炎暑,乃夏之候。
在天为热,火之令。
在臟为心。
】赫曦之纪,是谓蕃茂。
阴气内化,阳气外荣,炎暑施化,物得以昌。
中医中的湿与热
浅谈中医中的湿与热【摘要】在人体内湿和热的代谢是物变的主要因素,人体恒温是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状态,人体65-70%的是水,水的代谢是湿的平衡状态,所以围绕湿和热的物质代谢建立中医理论。
这种湿热紊乱可以用中草药调治,这样可以使中草药在治病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物质化施治。
【关键词】中医理论;湿热;分析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28-01中医是由许多学说组合而成的一门学科,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运气学说、气化学说、六经学说、三焦辩证、卫气营血辩证、湿热辩证、升降辩证、气血辩证、虚实辩证等。
中医理论中对于湿与热的论述在建立中西医衔接方面有着关键的作用。
1 西医理论中的湿与热《生理学》曰:人体种脏器温度不等,一般肝脏、心脏的平均温度在38.0℃,胃的平均温度在37.6℃,口腔在37.2℃,腋下在37.0℃,睾丸在36.0℃,可在人体内也和地球一样有热带、温带、寒带之区别。
《气象学》曰:天气变化的异常现象称鄂尔尼诺现象,这样鄂尔尼现象在人体内也经常出现,造成局部湿和热的代谢紊乱,这种鄂尔尼诺现象在人体内持续旧久,则可以导致人体局諿脏器细胞的内环境产生恶变,细胞内环境发生恶度,则可以导致dna 实变,成四个碱基对的键突变,则导致dna复制出异常蛋白质,这是肿瘤恶变的根本。
可以说良性肿瘤物是局部湿热代谢失调所致,而良性肿物的恶性变是局部细胞内环境恶性变,使dna实变的结实。
dna是遗传基因,但dna并不都是先天带有缺欠,潜伏一定的期才复制异常蛋白质,恶性肿物的蛋白质是后天续发的,利用中草药调湿热代谢,控制细胞内环境的恶变,可以控制肿瘤生成。
2 对于中西医理论中湿与热的分析总观中医学各家学说,在不言之下也都在调治人体内湿热的代谢平衡,如桂枝汤治伤风,伤风而产热大于散热,当人体感受风寒之后,毛孔,汗腺闭塞,使热辅射受阴,体内产热大于散热,桂枝白芍同用起到了解表散热的作用,如果日久表不解入里,则阳胃经出现鄂尔尼诺现象,“阳明之谓病,胃家实是也”治则用大承气汤,急下阳明有数条,存津液保胃气。
中医火的分类
中医火的分类
1. 实火呀,那可真是来势汹汹!就好像夏天里最炽热的太阳,烤得人难受。
比如说你吃了好多辛辣食物,突然就上火了,嘴里长泡、牙龈肿痛,这就是实火在作祟呢!
2. 虚火呢,就有点像那若有若无的小火苗。
好比你最近劳累过度,身体弱弱的,然后就容易出现虚火,比如晚上睡觉盗汗啊,这就是虚火惹的祸呀!
3. 心火可不得了哇!就像心里烧了一团火。
你想啊,当你为某件事着急上火,心烦意乱,这不就是心火在熊熊燃烧嘛。
像舌尖生疮很多时候就是心火的表现呢!
4. 胃火也不是好惹的呀!就如同肚子里有个小火炉。
要是你暴饮暴食,或是喝酒太多,胃火就可能冒出来啦。
口臭、便秘可能就是胃火在搞鬼哦。
5. 肺火呀,就仿佛肺部有一团热气。
哎呀,当你老是在干燥的环境里,或者感冒咳嗽老不好,很可能就是肺火在捣乱哟。
像咳嗽带黄痰,那常常就是肺火的例子呢!
6. 肝火啊,那感觉就像肝脏燃起了怒火。
比如说你最近老是生气发火,或者压力特大,这肝火就可能“噌”地上去啦。
眼睛发红、头晕头痛,就是肝火的威力呀!
7. 肾火呢,就像是肾脏里有点小火在焖烧。
要是你性生活过度啦,或者身体太虚,肾火可能就起来啦。
比如说耳鸣呀,这可能就是肾火在提醒你呢!
8. 那还有相火呢,这可不好描述啦,但就感觉身体里有股不太安分的火气。
就像你莫名其妙地觉得燥热,又找不出具体原因,说不定就是相火在捣鬼呢!
我觉得呀,中医对火的分类可真是太神奇了,让我们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身体的状况,也能更好地去应对和调理呢!。
浅谈“火郁发之”
浅谈“火郁发之”浅谈“火郁发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本论原是阐述五运之郁的治疗,张景岳说:“天地有五运之郁,人身有五脏之应,郁则结聚不行,乃致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化不化,而郁病作矣……大抵诸病多有兼郁,此所以治有不同也。
”从临床看,外感者六气皆可火化,内伤者阳盛、阴亏皆可表现为火热。
可以说,火热为病特多,且如景岳言“多有兼郁”。
火性炎上,喜升发,郁则不得升发而火病转盛,故必须发之”。
景岳又说:“凡火郁之病,为阳为热之属也,其脏应心、小肠、三焦。
其主在脉络,其伤在阴分。
凡火所居,其有结聚敛伏者,不宜蔽遏,故当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其窗,如揭其被,皆谓之发,非独止于汗也。
”火有虚实,虚火由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所致,《内经》所谓:“阴虚生内热。
”论其治,唐·王冰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又有“引火归源·导龙入海”法。
实火又分内外,属内者,亦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
《内经》说:“阳盛生外热。
”“气有余便是火。
”当属此类。
属外者,多是感受外邪所致,其中温热邪气为主,风寒暑湿燥皆可化火,所谓“五气化火”。
实火为病,或为阳盛,或为邪热,热势激荡,耗伤气血阴阳,同时使正气拂郁,并往往正邪互郁,或郁在表,或郁在里,或郁在局部,若仅只以苦寒清泄为治,很难使疾病痊愈。
这就是《内经》“火郁发之”的机理所在。
故而历代医家为临床创制了大量“火郁发之”的方剂。
如麻杏甘石汤、升阳散火汤、防风通圣散、黄连上清丸、清震汤、海藻玉壶汤、火郁汤、荆防败毒散,等等。
皆以疏透宣发之品,开郁达邪,比如掀瓦救火,火有出路,不致横窜蔓延,同时又以苦寒清泄火热,愈期当速。
若火热郁于局部,攻冲肿痛,或与痰瘀结为有形,更是火郁明证,治疗必须遵“火郁发之”之则,才能痛止肿消,有形消平。
否则徒用专一清解,病必难除。
临床中常用的反佐法,是从反面来辅助主药,起着更好的疗效。
浅谈中医对发热的辨证
市场上的 中药饮片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以次充好 ,
以假乱真 , 以及掺人杂质等 , 如果不严把饮片验收关 , 就无法保
3 中药饮片的储 存管理
一
证 中药的临床疗效。因此 , 做好人库前 的验收是保证 中药饮片
■ 0固囤国曾自圈回国窜
足三阳经之交会穴 , 位居巅顶 ,头为精 明之府 ”取之不仅可 宁 “ , 神定志 , 而且 与神 门、 三阴交配合 , 更有协调 阴阳 , 沟通上下之 意。从治疗结果看治疗组 明显优于对照组 , 治疗组疗效 与病程
有一定关系 , 即病 程越短 , 疗效越好 , 因此对进入更年期而 出现 果 ,缩短更年期时 间。年龄在 5 O岁 5 岁之 间的患者痊愈率 5
5 万而热不退为白血病 , 解毒热 即退 , 白血球数据亦降而康 复。
感 冒发 热 , 不是 外来 的细菌 或病毒侵入体 内 , 更不 是调节 体 温的中枢神经失控 , 只是身体 的表皮 、 毛孔被蔽 塞而已 , 分为 伤风、 伤寒、 中暑 、 、 伤 湿 热等 , 中医学谓之表证 , 细菌、 病毒根本
兼恶风。 风寒有阴阳之分 , 恶风惟属阳经 , 故三 阴经无恶风之证 , 风 为 阳邪 , 寒为 阴邪也 。
2 树脂类 不超过 3 杂质含量超标是 当前中药质量下降的重 %; %. 要 表现 , 一些不法商人为 了牟取暴利 , 在许 多药 材 中增加非 药 用部 分 , 或掺 泥沙 、 滑石 粉 、 食盐 、 铁钉 、 竹签等 , : 芪掺茎 、 如 黄 酸枣仁掺 核 、 菟丝子 掺泥沙 、 山茱 萸掺果 核 、 蝎肚子 里掺 泥 全 沙、 冬虫夏草体 内插入铁钉或竹签等 , 入库前必须认真识别 。 1 检查药材 的色泽 . 4 检查 药材的色泽 ,一是药材本 身 色泽 , 货色泽鲜艳 , 新 质地较好 , 老货色泽加 深 , 有效成分含量 减少。如款冬花放置 时间过长 , 花的颜 色不鲜艳 , 碎片变多 , 党 参存储 时间过长 , 颜色变暗 、 虫蛀 。二是查看是否染色 , 商家 常 把陈货人工染色 , : 如 丹参染红、 石斛染黄等 。 三是色泽 过白, 过 于鲜艳 , 并伴 有味加重等情况 , : 如 党参 、 桔梗 、 天麻 、 山药 、 淮 枸
浅谈寒包火理论探源及其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
浅谈寒包火理论探源及其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摘要】寒包火理论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其在肺系疾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首先介绍了寒包火理论的定义及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然后探讨了寒包火理论的历史渊源。
接着,文章详细分析了寒包火理论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包括在肺炎、哮喘、肺结核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文章总结了寒包火理论在肺系疾病中的意义,以及对其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寒包火理论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肺系疾病的治疗效果,还有助于丰富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寒包火理论,肺系疾病,肺炎,哮喘,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理论,疗效,临床研究,探源,历史渊源,意义,进一步研究。
1. 引言1.1 浅谈寒包火理论的定义寒包火理论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是指人体内部环境的阴阳平衡状况。
寒代表阴,是指体内阴气过重,导致寒凝而致病;火代表阳,是指体内阳气过盛,导致火炎而致病。
寒包火理论认为,健康的状态应当是阴阳平衡,阴阳失调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寒包火理论通过调理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寒包火理论在中医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被视为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贯穿于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整个过程中。
寒包火理论是总结中医临床经验的重要理论,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医生通过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和疾病症状,运用寒包火理论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寒包火理论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医学典籍,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
这些典籍中详细记载了寒包火理论的相关内容,揭示了阴阳失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后世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随着时代的发展,寒包火理论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寒包火理论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寒包火理论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医理论中,寒包火理论被视为阴阳理论的延伸和发展,并且在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谈寒包火理论探源及其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
浅谈寒包火理论探源及其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摘要】寒包火理论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对于肺系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首先从寒包火理论的起源和在中医古籍中的体现入手,探讨了这一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演变。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寒包火理论在肺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实践,并探讨了其临床意义。
结论部分总结了寒包火理论在肺系疾病治疗中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化对这一理论的认识和应用提供了思路。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寒包火理论在肺系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在现代医学中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寒包火理论、肺系疾病、中医古籍、现代医学、应用案例、临床意义、治疗、启示、研究方向。
1. 引言1.1 探源背景寒包火理论作为中医理论中重要的辨证方法之一,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寒包火理论及其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
对于寒包火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还存在许多不明确和有待探讨的问题。
有必要对寒包火理论的起源进行深入探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古代中医文献中梳理寒包火理论的形成过程,探讨其在古代医学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在现代医学中的演变和应用情况,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寒包火理论在肺系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寒包火理论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背景下,寒包火理论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还可以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肺系疾病中,寒包火理论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肺部是人体的气道之门,与呼吸和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寒包火理论可帮助医生分析病因病机,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深入研究寒包火理论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健康医疗模式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医的火,总体上可以分为实火和虚火
1.实火是指阳热亢盛之火邪,邪火炽盛引起的实热证。
症见高热,目赤,渴喜冷饮,烦躁,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甚或吐血、鼻出血(热迫血妄行)。
2.虚火一般是指阴虚而导致火升的病理现象。
阴虚有五脏之阴偏虚与精血津液亏损等不同情况。
阴虚则阳气相对的亢盛,易于导致虚火上升,故虽见火升征象,实为阴虚所引起。
临床表现为咽喉干痛,颧红,心烦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二)细分为相火,君火,命门之火,阴火,龙雷之火
1.君火:指心火
2.相火:①君火与相火相互配合,以温养脏腑,推动人体的功能活动。
一般认为,肝、胆、
肾、三焦均内寄相火,通常指的是肝而其根源则在命门。
相火宜潜藏不妄动。
②朱丹溪的相火论里指寄居于肝肾二脏的阳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但是如果
妄动就变成体内的贼火,是一种食气的相火,会耗伤人体的阴精,是指人体功能过
于亢奋的一种病理状态。
按:两种其实都大同小异
3.命门之火:又称命火、真火、真阳、元阳、元气、先天之火等。
是人体生命活动力的本元,
是性机能和生殖能力的根本,一般认为是肾阳。
4. 阴火:为李东垣所论,历来争论颇多,教科书上的解释是:火由内伤而来是脾胃内伤引
起的虚性或本虚标实的火热邪气。
比较少用,因为大家都不是很懂
5.龙雷之火:丹溪、唐宗海等认为是阴虚之火。
景岳、李用粹则认为是阳虚之火。
这个争议也很大,也很少涉及,很少用,只有某些医家会去用这个来解释,一
般都会对它阐释,也一般指肝胆之火,只要知道有这个名词就行了
6.郁火:①泛指阳气郁结化火的证候。
症见目赤,口疮,胁痛,大便秘结,小便赤,舌红苔
黄,脉数实等。
②指情志抑郁,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出现内热证。
症见胁痛,失眠,易怒,舌尖红,
口苦,脉弦数等
7.阳虚浮火:阳虚到一定程度出现先火热症状,表现为自觉发热,欲脱衣揭被,面色浮红如
妆,躁扰不宁,口渴咽痛,头部汗出,脉浮大无力或数而无力等颇似火热的证候
但是触之胸腹必然不灼热,且下肢厥冷,渴不多饮或欲饮热,咽部不红肿,面色
亦非满面通红,并见疲乏无力,小便清长,或尿少而浮肿,大便不燥,甚至下利
清谷,脉按之无力,舌淡,苔白等里虚寒的证候
注:这个一样颇似火热症状,但是不能用寒凉药退火,这就是方说的,不能用退火
药的情况,要用温热药:四逆汤类方,我们应该要主要,患者面色浮红,但是呈
局限性,不是实火的慢面通红,同时,应该注意胸部并不热,四肢还是冷的,一
般见于重病的后期。
(三)火分属与五脏六腑就成了五脏火,六腑火也就是心火,肝火,小肠火等等,然后在分虚实,就成了一个证型了,比如说心火旺盛,肝火上炎,实际上就是指心实火,肝实火,只是四个字有文学色彩而已。
(四)火证的治疗原则
若是实火,就要以泻火为主,佐以滋阴药,若是虚火,就用滋阴清火药,要是虚实夹杂,就用滋阴和泻火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