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教学实录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附教案点评(通用14篇)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附教案点评(通用14篇)《枫桥夜泊》附教案点评篇1邓老师的教案实录: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
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板书课题:枫桥夜泊师:看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要问?生:枫桥在哪儿?生:在苏州城外的枫桥镇。
师:还有谁要问什么?生:夜泊是什么意思?生:夜晚,小船停泊在岸边。
师:就在那个夜晚,诗人张继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枫桥夜泊》,板书:张继。
师:这《枫桥夜泊》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
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
师:请大家翻开书自己读一读。
(生读诗)师:老师有个建议,请大家先看看注释,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这样你读起来一定会更出色。
学生自读古诗。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读师:读得还不错,要使诗歌读得有韵味,可以按照“平仄规律”来读。
一二声称为平声,遇到平声尽量把字的声音延长。
三四声称为仄声,仄声读的时候声音出来后马上收,读得短一点。
这样可以把诗读得更有韵味。
学生试读师:乌啼——,钟声——(生与师一起读,声音延长)师:月落,夜半,城外。
(生跟读,声音短促)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有些韵味)三、欣赏品味,想象悟情。
(一)欣赏景物,感受秋夜的寂静、凄凉。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张继来到枫桥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边听边想,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师范读。
师: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月亮就要落下的时候,一群乌鸦飞过来的景象。
师:她看见了月落,还听见了什么?(板书:月落)。
生:乌啼。
板书:乌啼。
师:还有谁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寒山寺,听到了钟声。
《枫桥夜泊》王崧舟教学实录
《枫桥夜泊》课堂教学实录(一)师:把头抬起来,把身子坐正,我们准备上课,可以吗?生:(齐声)可以。
师:好,上课。
生:起立。
师:孩子们好。
生:(齐声)老师好。
师:请坐。
请大家看大屏幕,请朝同一个方向看。
(大屏幕显示:枫桥夜泊)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听过这首歌吗?生:(齐声)听过。
师:好听吗?生:(齐声)好听。
师:喜欢听吗?生:(齐声)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这首歌20多年以前非常流行,我估计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听过,这首歌不但曲谱得好听,而且词也写得特别棒,我选了其中的两句,我们来看一看。
谁来读一读?高举你自信的小手。
大屏幕显示: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陈小奇《涛声依旧》生: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师:好听。
不但声音好听,读的感觉更好听。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师:你们一定注意到了,歌词当中有一个词,叫“无眠”,谁知道无眠是什么意思?生:我想应该是晚上睡不着觉的意思。
师:没错,大白话,睡不着觉。
谁能为无眠找一个近义词?生:无眠的近义词应该是失眠。
师:失眠,没错,找到一个。
继续找,谁找到第二个?生:愁眠。
师:愁眠,好极了!谁找到第三个?比如难以入眠,把它合成两个字,谁会?生:难眠。
师:好极了!找到3个。
再比如,不能入眠,把它合成两个字,谁会?生:不眠。
师:不眠,找到4个。
再比如,未曾入眠,把它合成两个字,谁会?生:未眠。
师:未眠,找到5个。
你听,不眠就是失眠就是愁眠就是难眠就是不眠就是未眠,用大白话来说,就是——生:(齐声)睡不着觉。
师:睡不着觉。
想一想睡不着觉的那个滋味,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句歌词。
大屏幕显示: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陈小奇《涛声依旧》生:(齐读)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枫桥夜泊》课堂教学实录
《枫桥夜泊》一、歌词导入师:上个世纪末有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这首歌不但曲子好听,歌词也写的非常出色。
大家看,这是其中的两句(课件出示)P“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着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师:谁来读一读?谁能为我解释解释无眠?(无法入睡,失眠,睡不着觉)师:那么我们还可以通过找近义词的方式来为无眠找到许多的解释?比方说不能入眠合成一个词即是(不眠)未能入眠合成一个词即是(未眠)难以入眠合成一个词即是(难眠)心中愁绪万千合成一个词即是(愁眠)师:总之就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呀,好的,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歌词,感受感受“无眠”的滋味。
师:那么,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钟声)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着我的无眠,这是哪的钟声呢?有一首诗这样写到,一起读一读: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这是哪儿的钟声呢?(寒山寺)(课件出示)P出示寒山寺的图片资料师:没错,这是寒山寺的钟声。
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诗人盼呀盼梦啊想啊,一等就是十年。
这钟声为何会有此巨大的魅力呢?大家来读一读这句诗“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
”(齐读)师:高启所写的也是寒山寺的钟声,可让人奇怪的是,每次经过枫桥,每次听到寒山寺的钟声,高启总会想起一个人,谁?(张继)师:张继是谁?你来说说,你也来说说。
(预习做的真充分呀!)(课件出示)P《枫桥夜泊》这首诗为他千古名作的补充资料。
师:这留连的钟声到底和张继有什么关系?就让我们到诗中去寻找答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P课件出示课题)(B板书课题)(齐读诗题)二、整体感知师: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自由的读,反复的读。
要读的清爽、顺口(很好,老师看到许多同学读的很专心很投入)师:个人读:请位同学来读一读。
(嗯,你读出了这首诗的韵味与节奏)师:全班读:接下来,老师读课题与诗人,你们读诗句。
注意读出诗的节奏来。
在我们的配合之下,这首诗的韵味就呈现出来了。
师:当你读完这首诗,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绪?能不能用几个词形容形容?(忧愁,孤独,悲伤,凄凉……)把体会记在诗的旁边(生批注)师:我们读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会孤独吗?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会忧愁吗?那为什么读枫桥夜泊却孤独,忧愁呢?师:我们去诗中找一找答案吧,谁来为我解释解释枫桥夜泊是什么意思?(夜晚把船停在枫桥旁边)此时正值夜晚,应该是张继要休息睡觉的时候吧,可今夜张继睡着了吗?(没)诗里的哪个词直接了当的告诉你?(愁眠)(B板书:愁眠)请大家将这个词圈起来。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枫桥夜泊》。
(2)理解《枫桥夜泊》的诗意和背景,体会作者张继的羁旅之思。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通过诗歌来感受和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和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枫桥夜泊》。
难点:理解《枫桥夜泊》的意境和情感,学会通过诗歌感受和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其他诗歌,让学生学会通过诗歌感受和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张继及其作品《枫桥夜泊》。
2. 朗读:让学生朗读《枫桥夜泊》,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详细讲解《枫桥夜泊》的诗意和背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羁旅之思。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案例分析:分析其他诗歌,让学生学会通过诗歌感受和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背诵《枫桥夜泊》,并选择一首其他诗歌进行赏析。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枫桥夜泊》的正确朗读和背诵方法,是否理解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以及是否学会了通过诗歌感受和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表现,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枫桥夜泊》的情况,以及赏析其他诗歌的质量,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和情感的诗歌。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
互动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 术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 鉴赏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 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 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性认 识。
02
文本解读
背景介绍
创作背景
唐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 ,写下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国 情怀和羁旅愁苦的感慨。
诗人介绍
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枫桥夜 泊》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 ,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要 求运用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要求学生搜集并阅读其他张继 的诗作,写一篇关于张继诗歌 风格的短文
THANKS
感谢观看
《枫桥夜泊》教学实 录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课程导入 • 文本解读 • 课堂互动 • 拓展延伸 • 课程总结
01
课程导入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枫桥夜泊 》的诗意,掌握相关的文 学知识。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 析诗歌,提高审美鉴赏能 力。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
张继,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 杜甫等并称唐代十大诗人。
诗句解析
诗句内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解析
第一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第二句写 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第三句 写寒山寺外的景色,第四句写夜半钟 声的悠扬。
意境分析
意境描述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泊船图,通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等意象, 营造出凄清、寂寥的氛围。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秦建军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想像诗中描绘的秋色景色。
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4、学习诗人描写景物与抒情的方法。
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1、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江苏省苏州城西部,有一座桥,叫枫桥,有一个寺,叫寒山寺,一座桥一座寺,看似很寻常的地方,然而却成为令古今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直到今天,凡是去的苏州人们大多都要去枫桥和寒山寺去寻梦,甚至连日本朋友也会远涉重洋去亲耳聆听寒山寺的钟声。
同学们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1200多年前,唐代诗人张继在这里写了一首十分有名的诗,叫《枫桥夜泊》。
课件播放3:枫桥夜泊(板书)《枫桥夜泊》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课件播放4)2、解题:师:齐读题目,注意“泊”的读音?师:结合注释理解题意。
生:夜晚,小船停泊在枫桥岸边。
师:就在那个夜晚,诗人张继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枫桥夜泊》二、一读读通,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效果放。
读准生字。
师:请大家翻开书自己读一读。
(生读诗)师:老师有个建议,请大家先看看注释,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这样你读起来一定会更出色。
学生自读古诗。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读2、指导朗读(课件播放5),读出韵味。
师:读得还不错,要使诗歌读得有韵味,可以按照"平仄规律"来读。
一二声称为平声,遇到平声尽量把字的声音延长。
三四声称为仄声,仄声读的时候声音出来后马上收,读得短一点。
这样可以把诗读得更有韵味。
学生试读师:乌啼--,钟声--(生与师一起读,声音延长)师:月落,夜半,城外。
(生跟读,声音短促)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5篇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5篇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案必须包含详细的教学步骤,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古诗枫桥夜泊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能力目标:展开想象,培养研究、自学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枫桥夜泊》教学软件,《涛声依旧》磁带。
2.学生准备:收集自己所喜欢的古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热忱引趣(回忆、背诵古诗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学生试背,教师适时点拨)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代诗歌更是国之瑰宝,非常珍贵,今天,让我们再来赏析一首古诗,好吗?这首诗的题目叫做《枫桥夜泊》(板书课题)二、故事导入,初步感知1、教师导入:一千二百多年前,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苏州城外的江边小船上,有一位满面愁容,非常憔悴的年轻人。
他叫张继,刚刚从京城赶考回来,由于科考落榜、名落孙山,他心里难受极了,于是怀着满腹的愁绪,收拾行囊,返回家乡。
这一天,他坐船来到了苏州城边,由于到的太晚,无法进城,所以只能睡在江边的小船上。
同学们,你们说他能睡的着吗?是的,他整夜无眠,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浓隽永的诗意美。
那情、那景、那种难以描绘的心情,让他不由自主地吟出一首他怎么也没想到的会流传千古的名篇,《枫桥夜泊》。
(播放课件,教师在音乐声中有感情地为学生讲述故事)2、教师范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美吗?生:太美了。
师:想读一读吗?那还等什么,在下面读一读吧!3、学生自由读:师:诗人没有想到,在科举考试时他的才华没有人欣赏,而在枫桥旁写的这首诗却会千古流传。
小学四年级《枫桥夜泊》教学实录
【小学四年级《枫桥夜泊》教学实录】(一)激趣、自由漫谈1、听歌曲《涛声依旧》的前两句,引出诗的题目和作者张继。
2、交流课前收集的善于这首诗和作者张继的有关资料。
学生1:我知道《枫桥夜泊》的意思就是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我还知道枫桥是一座单拱石桥,在江苏省苏州市。
这是我是网上找到的枫桥的图片。
学生2:我还知道枫桥也叫墨桥,由于很多诗人途经这里的时候,都曾留下过诗句,所以叫墨桥。
学生3:我来补充。
苏州不光有枫桥,还有很多桥。
苏州有桥300多座,现存293 座。
其中:有以食物命名的,如:水泼粉桥、鸭蛋桥等;有以动物命名的,如:狮子桥、麒麟桥等、有以植物命名的,如:花桥、草桥等;有以建筑物命名的:如:城桥、板桥等,特别有意思。
其中,枫桥是最著名的。
学生4:张继是中唐诗人,他写的诗留传下来的只有37首。
他的学生死年月资料上没有说明。
他在天宝12年中过进士,当过盐铁判官。
学生5:张继的老家有的说是湖北襄樊,有的说是河南南阳,要是河南南阳的话,说明和我们是老乡。
学生6:张继还当过检校祠部员外郎,他出过一本书叫《张校祠部诗集》。
学生7:我还知道张继死于洪州,他学生前有个愿望就是回到家乡,可临死也没实现,他的好朋友有刘长卿、顾况等,很多都是诗人。
学生8:我在网上读到了张继写的37首诗,很多都是游贤时写的,我猜测他是个爱旅游的诗人,其中我最喜欢《夜宿白马寺》(背),他的诗清丽自然,不追求华丽雕饰,有一种自然美。
〔评:用信息交流的形式谈对诗题和作者的有关了解,课堂更开放,内容更丰富,变师讲为学生谈,形式活,信息多。
〕2、说说我们学诗的经验。
(学学生说出:我们经常按解字词--说句意--学朗读的方法学古诗,教师提醒大家,如果有好的方法,也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
)(二)探究,研读漫谈1、小组合作学习诗句的意思,结合课后注释和占有的资料理解,朗读体会感情。
2、交流诗句的意思,交流时先交流前两句的学习情况,然后交流后两句。
《枫桥夜泊》王崧舟教学实录
《枫桥夜泊》课堂教学实录(一)师:把头抬起来,把身子坐正,我们准备上课,可以吗?生:(齐声)可以。
师:好,上课。
生:起立。
师:孩子们好。
生:(齐声)老师好。
师:请坐。
请大家看大屏幕,请朝同一个方向看。
(大屏幕显示:枫桥夜泊)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听过这首歌吗?生:(齐声)听过。
师:好听吗?生:(齐声)好听。
师:喜欢听吗?生:(齐声)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这首歌20多年以前非常流行,我估计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听过,这首歌不但曲谱得好听,而且词也写得特别棒,我选了其中的两句,我们来看一看。
谁来读一读?高举你自信的小手。
大屏幕显示: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陈小奇《涛声依旧》生: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师:好听。
不但声音好听,读的感觉更好听。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师:你们一定注意到了,歌词当中有一个词,叫“无眠”,谁知道无眠是什么意思?生:我想应该是晚上睡不着觉的意思。
师:没错,大白话,睡不着觉。
谁能为无眠找一个近义词?生:无眠的近义词应该是失眠。
师:失眠,没错,找到一个。
继续找,谁找到第二个?生:愁眠。
师:愁眠,好极了!谁找到第三个?比如难以入眠,把它合成两个字,谁会?生:难眠。
师:好极了!找到3个。
再比如,不能入眠,把它合成两个字,谁会?生:不眠。
师:不眠,找到4个。
再比如,未曾入眠,把它合成两个字,谁会?生:未眠。
师:未眠,找到5个。
你听,不眠就是失眠就是愁眠就是难眠就是不眠就是未眠,用大白话来说,就是——生:(齐声)睡不着觉。
师:睡不着觉。
想一想睡不着觉的那个滋味,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句歌词。
大屏幕显示: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陈小奇《涛声依旧》生:(齐读)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枫桥夜泊》。
(2)理解《枫桥夜泊》的诗意和作者的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升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意象和表达手法的分析。
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枫桥夜泊》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简单介绍诗人张继及其创作背景。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停顿和语气。
(2)分小组进行背诵练习,加强记忆。
3. 文本解析:(1)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难点句子。
(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如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等。
4. 讨论与思考:(1)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2)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朗读、讨论等活动。
2. 诗歌理解:学生是否能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分析意象和表达手法。
3. 朗读与背诵:学生是否能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
五、教学延伸1. 推荐学生阅读张继的其他诗歌,进一步了解其文学成就。
2. 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色为题材的诗歌,培养创作能力。
3.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提高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枫桥夜泊》原文及注释。
2. 图片:枫桥夜泊的景象。
3. 多媒体:诗人张继的介绍视频。
4. 参考资料:有关《枫桥夜泊》的解读文章。
七、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枫桥夜泊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停顿。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 理解诗句的意思。
2. 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3. 培育同学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力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师: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精湛的语言文字艺术展现着它的文学魅力。
大家都读过很多的古诗,谁来给大家吟诵一首自己最喜爱的最观赏的诗。
(提23名同学吟诵)师: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同学请看。
(出示枫桥夜泊的画面)这幅图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生:清冷。
生:很美,真是小桥、流水、人家。
生:很幽静。
师:在唐朝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会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出示课件,板书、播放音乐)跟着音乐老师范读。
师:喜爱这首诗吗?生:喜爱。
师:想读吗?生:想。
师找2名同学读。
师:(正音多音字,"泊',寺s愁眠chu min )师:读诗还要讲究节拍,那位同学来给这首诗画一下节拍。
(提名上黑板画节拍,并提2名按节拍读。
小组读。
齐读。
)师: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会读了,还需要知道什么?生:了解诗的意思。
生:知道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写诗的背景、时间、地点等。
师:你们平常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平常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生: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
生:伙伴争论沟通。
生:借助书中的解释。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先自己学习,然后伙伴争论沟通,在学习和沟通中去体会诗中的景,感悟诗中的情。
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然后提出问题。
(同学自主合作学习,老师参加部分小组的学习,把握学情。
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5-8分)师:从刚才的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大家来沟通一下。
生:我知道了诗题的意思,枫桥:在苏州西郊,夜:晚上。
泊:停船靠岸。
此诗是写在枫桥边夜晚停船的所见和所闻。
生:我有一个问题,诗中第一句说到月落乌啼这应是早晨的时候,而题目却是夜泊,究竟是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枫桥夜泊优秀教案(8篇)
枫桥夜泊优秀教案(集锦8篇)枫桥夜泊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全诗。
2、在诗句中体会淡淡的旅愁。
3、比比谁收集的古诗多。
二、教学准备:课件、搜集有关乡愁的古诗词。
三、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在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缓缓春风,在余光中笔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折头,你在那头。
那么,在诗人张继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2、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你已对这首诗做了哪些了解?师小结,并解释题目《枫桥夜泊》及张继。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了解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3、引导初读古诗。
并评价,在书上做好标记。
4、理解诗句。
(1)“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意思。
生回答师小结: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紧密关联的景象。
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周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遍布着满天霜华。
(2)“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思。
问:为何愁眠?联系这两句的景色想一想。
(出示课件)板书:愁眠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老师引读:1、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因此: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2、同学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也会触景生情,因此: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3、全部的人看到这样的情景,都会和诗人有同感,因此: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3)“姑苏城外寒山寺”的意思。
(4)“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思。
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
这“夜半钟声”不但烘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低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5、朗读全诗,引导背诵。
6、诗中的感情。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枫桥夜泊》,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枫桥夜泊》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枫桥夜泊》,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激发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张继以及《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2.2 诗词字词解析分析《枫桥夜泊》中的关键字词,解释其含义和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
2.3 诗词意境分析通过讨论、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枫桥夜泊》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2.4 诗词鉴赏方法教授学生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自主欣赏其他古典诗词。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以图片、音乐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枫桥夜泊》的诗意境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诗词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枫桥夜泊》,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3 诗词解析分析《枫桥夜泊》的诗意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枫桥夜泊》中的关键字词和意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5 诗词鉴赏实践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典诗词进行鉴赏,运用课堂所学的鉴赏方法。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作业完成评价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彼此的作业,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
第五章:教学总结5.1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枫桥夜泊》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古典诗词的理解。
5.2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精选11篇)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枫桥夜泊》教学实录(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枫桥夜泊》教学实录,欢迎大家分享。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篇1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
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千百年来,《枫桥夜泊》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将一同去感受。
(板书课题)师:请齐读课题。
……关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生:枫桥在哪里……枫桥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这座桥叫做枫桥?……师:其实,枫桥是江苏省苏州城外的一座小石拱桥。
夜──泊?“夜”是什么?(夜晚),“泊”呢?(停泊),那“夜泊”就是──?谁用自己的话把这题目的意思说说?生: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旁边。
师:很好!谁把船停泊在枫桥?生:作者张继。
师:就在那个晚上啊,他写下了这名扬千古的诗句。
来,我们再读课题!生:枫桥夜泊!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师:《枫桥夜泊》是一首非常美的古诗,在学习之前,老师先好好地读给大家听听,好吗?(播放动画,教师诵读古诗。
)(掌声。
)师:谢谢同学们!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生:想!师:为了让你们能读得更好些,周老师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待会,同学们先一个人自由地读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明白了吗?生:明白啦!师:打开书,第111页,开始吧。
(课件:诗文,配以《春江花月夜》的音乐。
)(生自由读古诗。
)师:从大家刚才琅琅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学习古诗的热情!谁来做这节课第一个给大家读古诗的同学?(一女生读,较好。
)师:谢谢你给大家开了个好头!谁再来?(一男生读,较有情感。
)师:有模有样,不错……你来!(又叫了两个女生读。
)师:你的声音真是太美了,太好听了!师:都想读,都能读了是吗?生:是的!三、赏析品味,体会意境师:可是,同学们啊,要读好古诗,光是读通了,读顺了,这还远远不够,还应该──生:读出感情来。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1.2 教学年级五年级1.3 教学时间40分钟第二章:教学准备2.1 教学材料《枫桥夜泊》全文相关背景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2.2 学生预习让学生提前预习《枫桥夜泊》,了解作者张继和诗歌背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枫桥夜泊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简介作者张继和诗歌背景。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内容,解释生僻词语。
3.3 深入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4 欣赏与创作学生闭眼聆听《枫桥夜泊》的朗读,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学生尝试创作以“夜泊”为主题的短诗。
第四章:课堂小结与作业4.1 课堂小结强调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4.2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枫桥夜泊》的意境和情感。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鉴赏和分析。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了解教学效果。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分享反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5.2 改进方向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继续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第六章:教学活动延伸6.1 课后活动组织一次古诗朗诵比赛,让学生选择《枫桥夜泊》或其他古诗词进行朗诵。
开展古诗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古诗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6.2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加古诗朗诵比赛,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了解和参与。
家长可以在家中鼓励孩子阅读古诗文,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
第七章:评价与反馈7.1 学生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古诗朗诵比赛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7.2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价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 _1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
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千百年来,《枫桥夜泊》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咱们将一同去感受。
(板书课题)师:请齐读课题。
关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生:枫桥在哪里枫桥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这座桥叫做枫桥?师:其实,枫桥是江苏省苏州城外的一座小石拱桥。
夜──泊?夜是什么?(夜晚),泊呢?(停泊),那夜泊就是──?谁用自己的话把这题目的意思说说?生: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旁边。
师:很好!谁把船停泊在枫桥?生:作者张继。
师:就在那个晚上啊,他写下了这名扬千古的诗句。
来,咱们再读课题!生:枫桥夜泊!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师:《枫桥夜泊》是一首非常美的古诗,在学习之前,老师先好好地读给大家听听,好吗?(播放动画,教师诵读古诗。
)(掌声。
)师:谢谢同学们!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生:想!师:为了让你们能读得更好些,周老师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待会,同学们先一个人自由地读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明白了吗?生:明白啦!师:打开书,第111页,开始吧。
(课件:诗文,配以《春江花月夜》的音乐。
)(生自由读古诗。
)师:从大家刚才琅琅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学习古诗的热情!谁来做这节课第一个给大家读古诗的同学?(一女生读,较好。
)师:谢谢你给大家开了个好头!谁再来?(一男生读,较有情感。
)师:有模有样,不错你来!(又叫了两个女生读。
)师:你的声音真是太美了,太好听了!师:都想读,都能读了是吗?生:是的!三、赏析品味,体会意境师:可是,同学们啊,要读好古诗,光是读通了,读顺了,这还远远不够,还应该──生:读出感情来。
师:古诗虽然短小,但往往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要学好古诗,咱们就得细细地去体会这其中的感情,接下来,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枫桥夜泊》的诗意和诗歌结构。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运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张继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讲述《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心情。
2.2 诗歌朗读与解析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3 诗歌意境感受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表达自己对诗歌意境的感受。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以问题导入,询问学生对枫叶和夜晚的联想。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激发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兴趣。
3.2 诗歌背景介绍使用多媒体展示诗人张继的画像和简介。
简述《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诗歌背景的思考。
3.3 诗歌朗读与解析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情感的表达和诗句的节奏。
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词语的意思。
3.4 诗歌意境感受播放轻柔的音乐,展示枫桥夜泊的图片或视频。
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诗歌描绘的场景中。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4.2 创意表达邀请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用多种方式诠释诗歌意境。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课堂总结总结诗歌《枫桥夜泊》的主题和意境。
强调诗歌中的自然景观和诗人情感的表达。
5.2 学生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第六章:扩展学习6.1 相关诗歌介绍介绍其他描写夜晚和枫叶的诗歌,如《夜泊牛渚怀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Teaching record of Night Mooring in Fengqiao枫桥夜泊教学实录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时间地点:20xx年11月于宜昌(xxx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xxx小学教研成果展示会在此召开)记录整理:潜江市杨市小学漆翠芳(未经本人审阅)师:同学们,当你们高兴或忧伤时,你会怎样表达?生1:读诗。
生2:读诗。
师:我们的古人也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请同学们读读这几首诗。
(生齐读《鸟鸣涧》、《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师:不同的诗,表达不同的情怀。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夜晚水乡幽美的景色又勾起作者哪些遐想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师:“泊”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生:停泊。
师: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生:夜晚。
师:夜晚给我们的感觉是怎样的?生:静谧。
师: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谁再来读一读题目?(指名学生读)师:你读出了夜的感觉,读出了泊的情怀。
真不错。
二、通读感知,读通读顺师:张继的《枫桥夜泊》,泊出了怎样的情怀呢?请大家拿出课文,自由朗读《枫桥夜泊》,注意注音的生字要认真拼读,先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师出示古诗,生自由读)师:同学们读得太投入了,老师真不忍心打断大家。
谁愿意做今天课堂上第一个为我们朗读诗歌的人呢?(生1朗读)师:你的声音真好听,谢谢你为我们带了个好头。
(生2朗读)师:只要做到字字入梦,句句入心,一定能读好。
(生3朗读)师:读得不错!字字有交代。
比如,“愁眠”的“愁”是翘舌的,“寒山寺”的“寺”是平舌的,真是读得一丝不苟!谁再来读一读,不但清清爽爽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
(生4朗读全诗)师:有味道!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
我也想读。
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我读,后三个字你们来读。
(师生合作朗读完全诗,全场掌声)师:好!味道出来了。
还想读吗?现在,分男女生读。
男生读前四字,女生读后三字。
(男女生合作朗读全诗)师: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师生合作朗读全诗)师:读出了节奏,读出了味道,我们还要读出自己的理解。
请同学们结合诗的注解,也可以看看屏幕上的插图,自由读诗歌,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可以同桌先交流一下。
(生自学自读,同桌交流)三、感“眠”悟“愁”,“对”出愁思师: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读懂了什么?生1:月亮已落下,乌鸦不停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映衬着船上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
师:你在用心灵思考,你有诗人的潜质。
谁再来说?生2: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悠扬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师:好词好句不断从你的心里流出来。
谁再来说说?生3:第一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景象。
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师: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你们刚才的话连起来,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同学们,闭上眼睛,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
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
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带着我们的感悟,齐读诗歌!(生齐读)师: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时候,本该是干什么的时候?生:睡觉。
师:诗人张继睡着了吗?生:没有。
师:诗中哪个词说明了他没有睡着?生1:愁眠。
生2:愁眠。
生3:愁眠。
师:“愁眠”是什么意思?生1:难眠。
生2:不眠。
生3:未眠。
师:想想愁眠的滋味,再读这个词。
(生齐读“愁眠”)师:有点愁,再读。
(生齐读“江枫渔火对愁眠”)师:诗人为什么愁呢?生1:他赶考落榜。
生2:亲人离去。
生3:有烦心的事。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下资料。
(大屏幕出示,指一名学生读)《不朽的失眠》张晓风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
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
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
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
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
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
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
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
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
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
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
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
惟有他,张继,睡不着。
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的他。
(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已验伤,有何不可?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
有乌啼,粗嗄嘶哑,是乌鸦。
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
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
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的,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种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
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福气去睡眠的一个……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
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
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
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
钟声那么美丽,但钟声自己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
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来。
我说“照抄”,是因为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管他是谁。
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
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生1:失落。
师:请你带着失落的语气读一句。
(生1朗读)生2:难过。
师:带着难过的语气读。
(生2朗读)生3:心痛。
师:带着心痛的语气读。
(生3朗读)生4:绝望。
师:带着绝望的语气读。
(生4朗读)师:带着我们的理解,齐读第一句。
(生齐读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师:同学们,你们注意过这个看起来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对”字吗?什么是“对”?为什么要用这个“对”?大家看——(大屏幕出示)对①对待;对付。
如:对事不对人。
②面向;朝着。
如:对着高山。
③对面的;敌对的。
如:对手。
④使两个东西配合或接触。
如:对对联。
——见《现代汉语小词典》(第4版)师:这是我从《现代汉语小词典》中摘录下来的一些义项。
想一想,你选第几个?(生看屏幕,思考)师:有选第一个的吗?(无人举手)师:没有。
有选第二个的吗?(生部分举手)师:好,有十多个。
你们为什么选第二个?生:张继因为睡不着觉,所以能看到这些景色,他是面向着这些景色的。
师:有道理。
那么,第三个有人选吗?(生无人举手)师:也没有。
第四个呢?(生部分举手)师:哦,有二十多个吧。
为什么选第四个呢?生1:我觉得这些景色是配合愁眠的。
师:也就是说,在诗人的眼中,仿佛乌鸦也跟着他一起——生2:忧愁。
师:仿佛江枫也跟着他一起——生3:无眠。
师:仿佛渔火也跟着他一起——生4:孤独。
师:说得好!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啊!月落是愁,乌啼是愁;江枫是愁,渔火是愁。
一个看起来极其普通、极其简单的“对”字,“对出”的是诗人心中的无限——生1:寂寞。
生2:孤独。
生3:忧愁。
生4:凄凉。
生5:我觉得这里还可以理解为“伴”,他伴着忧愁无法入眠。
师:有道理。
可见,理解词语不能生搬硬套。
正因为忧愁伴着他,于是,情动于中而辞发于外,《枫桥夜泊》就这样诞生了!(音乐响起,教师范读全诗)(掌声)(学生随着音乐齐诵全诗)师:(伴着音乐)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了整个天地;江枫凋零,渔火点点,钟声划破了凄清的夜空。
在这个孤独而寂寞的晚上,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在心里轻轻地念道——(随着音乐,学生再次齐读全诗)师:(随着音乐,高声朗诵)姑苏城外寒山寺——生:(随着音乐,高声齐读)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随着音乐,低声朗诵)姑苏城外寒山寺——生:(随着音乐,低声齐读)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音乐消失,轻声朗诵)姑苏城外寒山寺——生:(轻声齐读)夜半钟声到客船。
(掌声)师:此时此刻,此情此境,张继最需要谁来陪伴?生1:他最需要父母的殷殷关切。
生2:他最需要朋友的对酒当歌。
生3:他最需要妻子的嘘寒问暖。
生4:他最需要孩子的欢声笑语。
师:可是这里只有?生1:江枫渔火对愁眠。
生2:江枫渔火对愁眠。
生3:江枫渔火对愁眠。
四、钟声叩心,释放愁怀师:这一“对”,是他心中无限的忧愁,无限的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