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这是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是优秀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揭题: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请学生自学课文。
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
(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枫桥: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4)小结: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
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理解课题。
教师: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枫桥夜泊》教案设计
《枫桥夜泊》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枫桥夜泊》,学生能够了解到该篇诗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主题,并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枫桥夜泊》,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和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包括唐代诗人张继的生平事迹和文化背景。
2. 诗歌赏析:分析《枫桥夜泊》的诗歌结构、意境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和艺术价值。
3. 诗歌朗诵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朗诵,并展开诗歌的讨论和交流,共同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课堂的主题是《枫桥夜泊》,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对夜晚的印象和感受。
2. 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通过简要的讲解,介绍唐代诗人张继的生平事迹和其与枫桥夜泊的关系,向学生展示出诗歌创作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3. 诗歌赏析(20分钟)分析《枫桥夜泊》的诗歌结构,包括诗的篇幅、韵律等方面。
然后重点解读诗中所展示的意境,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于夜晚的描绘和感受。
4. 诗歌朗诵与交流(15分钟)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句进行朗诵。
接着,组织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和交流,分享对于诗歌的理解、感受以及个人的感想。
5. 总结(5分钟)对于学生的朗诵表现进行肯定和总结,再次强调《枫桥夜泊》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激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枫桥夜泊》的背景、含义和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堂上的朗诵和交流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诗歌赏析的讲解和引导,培养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2022-12-15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13篇)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营造有利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来体味古诗的内容和情感,注意培养积极的审美情趣和体验古诗的含蓄美、韵味。
3、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螺旋上升。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能力目标:展开想象,培养研究、自学能力.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枫桥夜泊》教学软件,《涛声依旧》磁带。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诗词。
【教学过程】一、诗,颂秋词,兴趣导入1、背诵所学过的古诗。
2、交流资料:收集有关秋天的诗词。
板书:秋。
导语: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用词简洁明了,意味隽永。
例如我们背诵交流的秋诗秋词。
面对秋天,有的人看到的是硕果累累,丰收希望;有的人看到的是满目萧瑟,凄风苦雨。
景情相融,让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许多笔墨流芳百世。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古诗。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出深秋景色的美丽,这首诗让诗人流芳千古,这首诗让苏州的寒山寺名噪一时,无数的文人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这首诗也让苏州城中的枫桥一跃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它就是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
二、知诗人,感诗意,初识愁绪。
1、交流资料。
对诗人张继以及《枫桥夜泊》这首诗你知道多少?生拿出预先查好的资料交流。
a,张继个人简介b,枫桥,寒山寺的介绍c,《枫桥夜泊》题目的理解d,《枫桥夜泊》的写作背景2、观看《枫桥夜泊》课件。
过渡语:不错,通过资料我们对作者对张继有了了解,对这首诗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枫桥夜泊》教案15篇
《枫桥夜泊》教案15篇《枫桥夜泊》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的吟诗。
2、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3、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1、诗歌范例。
2、人手一份纸、笔。
3、古代江南水乡秋夜美丽的景色图片。
活动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难点: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和诗人的思乡情怀。
活动过程:1、出示挂图导入。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教师示范朗读。
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2)再次欣赏,引导幼儿结合挂图理解古诗的意境。
提问: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3)幼儿跟读。
3、了解古诗结构。
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
4、分句理解古诗。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玩玩的月亮落下了。
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5、学做小诗人。
(1)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
(2)学做小诗人。
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3)欣赏画欣赏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画。
活动反思: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听所感。
整个画面给人孤独、寂寞、忧愁、寂静的感觉。
教学设计中,抓住“愁眠”这个关键词展开教学,让幼儿说说这个愁眠的夜晚,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再结合诗人的心境,让幼儿展开想象,力求想象出画面,入情入境。
《枫桥夜泊》教案2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理解第1首诗的意思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通过查找的相关资料,介绍张继、高适和白居易的生平及作品。
2、指名读三首古诗,读准生字的字音:吟、残、瑟(说说易写错的字和字在诗中的意思)借助注释和字典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试着初步讲讲每首诗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范文第【1】篇〗《枫桥夜泊》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2、能力目标:展开想象,培养研究、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培养朗读能力、品词析句能力.学情分析:为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争取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同步,其一是让学生学习言语材料过程中的质疑,激起解惑的兴致与情绪,引发学生思维的“野马"在言语材料的“草原"中东奔西突;其二,对学生适时进行点拨,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并在与言语材料的“对话”中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其三,引导学生收扰思维的“野马”,依据言语材料得出最佳结论。
在教学古诗《枫桥夜泊》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诗人张继选词炼字的妙处,其中包括“落月”、“啼乌”、“寒霜”、“江枫”、“渔火"、“愁眠”等6个意象,通过创设意境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一位异乡游子在一个深秋夜晚的忧愁,孤独与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 导入新课,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
这首诗,它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
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座古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
你们知道吗,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城西,有一座桥,这个桥叫枫桥,在离枫桥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寺庙,这个寺庙就叫寒山寺.一座桥,一座寺,看似很平常的地方,凡是去苏州市的人大多要去看一看枫桥,要去听一听寒山寺的声音,甚至日本、韩国的朋友都特地来到中国苏州亲耳聆听一下那儿的钟声,用手抚摸一下那儿的桥,这是为什么呢?对,这是因为唐代诗人张继写了一首有名的诗,叫做《枫桥夜泊》。
这首诗,千百年来,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咱们将一同去感受。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枫桥夜泊》。
(2)理解诗文中的生词和句子,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感受诗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生词和句子的理解。
(2)诗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枫桥夜泊》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简要介绍诗人张继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大意。
(2)学生查找诗中的生词和句子,并与同桌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教师详细讲解诗中的生词和句子。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5. 朗读训练:(1)学生齐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分角色朗读,展现诗歌的情感。
6. 背诵练习:(1)学生自主背诵诗歌,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上台展示背诵成果,互相评价。
四、作业布置1. 抄写《枫桥夜泊》,加强记忆。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夜泊”的作文。
1.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2.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背诵情况如何?3.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4.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5. 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领悟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解题:2、()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躁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
一首诗让张继名垂千古,世界闻名。
3、展示书画,歌“枫桥夜泊”不朽失眠著佳作,千古名篇天下传!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古诗,品读“入境”。
1、读准字音,你读出什么感受?(凄凉……)2、师范读,生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3、这首诗写了些什么景物?(生答)1)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2)霜,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
品读这两句诗霜满天,地上霜(清冷的感觉),仿佛看到了什么?(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5、江枫“对”?——面对,相伴。
“对”是什么意思?此时,谁与谁对?谁和谁相伴?江风和渔火相伴。
张继有人相伴吗?体会了张继什么心情?(寂寞)6、“眠”——睡了?谁“眠”?江枫、渔火、船家、周围的一切都睡了。
诗人怎么样?(难以入眠)7、后半句1)“客”思乡寂寞钟声响起(课件)讲解作者遭遇,抓文眼“客”启发学生体会作者的想法和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想(体会寂寞愁苦)。
2)诗人在想什么?你能用语言表达作者的这种忧伤呢?不能,只能来读!三、读整首诗,诵读悟情。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情感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能力目标: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秋色和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尝试用本节学到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试着自学一首古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有关《枫桥夜泊》的图片、学生课前预习本节古诗。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唐代著名诗人张继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时,被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了,让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七言绝句。
自从张继的《枫桥夜泊》问世后,寒山寺因此就名扬天下,成为千古的旅游胜,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由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有什么问题,朗读后可提出来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纠正读音)3、理解课题:(1)教师:枫桥在哪里?(2)理解题目。
“枫桥”交代了什么?(地点)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教师板画“枫桥”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部的一座桥。
②。
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
枫桥也叫封桥。
)“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3)齐读古诗一二句,想想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同学说老师板书,并解释诗中的名词的意思, (愁眠:怀着旅愁,似睡非睡。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今苏州西枫桥附近的一座古寺,因唐初著名诗僧寒山曾住这里而得名。
夜半钟声:唐代寺院的半夜打钟声音。
)(4)再叫同学们上来试着解释一两句的意思,老师再讲解。
(“月落乌啼霜满天”,这是诗人夜泊时所见,点明了时间是深夜,季节是晚秋。
在江南秋夜的漫漫寂静之中,偶有乌鸦啼叫划破夜空,反而使周围的气氛显得更加宁谧深沉。
2024最新-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案设计5篇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枫桥夜泊》教案设计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如下是美丽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的《枫桥夜泊》教案设计5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枫桥夜泊》教案设计篇一诗意在对话中生成——《山行》与《枫桥夜泊》教学慈溪市周巷镇第二小学许金苗【教学内容】浙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15课《古诗四首》之《山行》与《枫桥夜泊》【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诗义。
2、透过意象,感受诗情。
3、比较阅读,体验意境。
【课前准备】搜集秋诗、秋词。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古诗以其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富有意趣的对话空间。
本课试图利用诗歌文本特点,搭建师生对话平台,引领学生走进诗人内心深处,进行一次充满情趣和美的对话。
【教学流程】一、诵秋感愁,渲染气氛。
师生交流秋诗、秋词,这些诗词中弥漫着一种较为普遍的悲秋情绪。
学生写“愁”字,说说“愁”字上头为何是个“秋”字的理解,建立秋景与秋思之间的联系。
二、《枫桥夜泊》,品悲秋滋味。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2、展开想象:诗人是怎样通过景物来表现愁思的。
大胆猜想:诗人为什么而愁。
意象统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朗读感悟:情境描绘中朗读,诗歌朗读中悟境。
三、《山行》,悟秋色可爱。
1、描绘诗人眼中的秋色。
2、比:杜牧的心境跟张继是否一样。
赏:欣赏红叶图片,谈感受,诵诗句。
悟:从一、二两句诗中体悟诗人的爱秋情怀。
四、整合拓展,升华诗意。
1、同样处在深秋,同样不得志,为何心境会如此迥然相异。
2、假如杜牧遇上张继,会对张继说些什么。
《枫桥夜泊》 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和背诵《枫桥夜泊》这首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中每个字词的含义,准确把握诗意。
感受诗人通过写景抒情所传达的孤寂忧愁之情。
2、难点体会诗歌中“钟声”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复杂心境。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难点语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所处的环境中,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宁静的夜晚钟声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聆听,然后提问学生听到钟声时的感受。
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古诗《枫桥夜泊》,并简单介绍诗人张继。
2、初读诗歌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理解诗意结合注释,让学生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先小组讨论,然后教师进行答疑。
重点讲解以下字词:“月落”:月亮落下。
“乌啼”:乌鸦啼叫。
“霜满天”:霜气弥漫在整个天空。
“江枫”:江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愁眠”:怀着忧愁入眠。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体会情感提问学生:从这首诗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从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入手,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等,体会诗人所处环境的孤寂和凄凉,从而理解诗人的忧愁。
重点分析“钟声”这一意象,让学生思考钟声在诗中的作用,体会钟声所传达的悠远和寂寥之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写景抒情的一首七绝。
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教学目标】1、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味道?。
2、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1、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愁”的心情。
2、培养朗读能力、品词析句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枫桥夜泊》的有关课件【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解诗题:1.师:同学们,在一千二百年前,有一位落榜学子的一首诗,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同时也让他自己名垂千古,这首诗就是张继的《枫桥夜泊》。
(板书课题)2、学生齐读课题。
3、解题。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枫桥夜泊”是什么意思?生:夜晚在枫桥边停泊。
师:有补充的吗?生:把船停在枫桥边过夜。
师:谁停的?生:张继。
师:对,就在那个夜晚,张继把船停在枫桥边写下这首名扬千古诗,千百年来,《枫桥夜泊》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古诗。
二、初步感知,知诗人:1、了解诗人:(课件)张继,字懿[yì]孙,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公元七五三年考上进士, 做过监城判官和祠部员外郎等官职。
他所写的诗不事雕饰, 富有自然美,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2、了解创作背景:师:诗人张继为何半夜将船停泊在岸边,他是在游玩还是在回家的路上停留呢?原来张继仕途不第,赶考归来行至枫桥,见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闻钟声如鼓敲落心头,有感而发,写下《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枫桥夜泊》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诗中的生字、生词,提高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在诗中所传达的孤寂忧愁的情感。
掌握“泊”“愁”“眠”等重点字词的意思。
2、难点感受诗中意境,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领悟人生的哲理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所处的环境中,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3、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宁静的夜晚江边的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宁静的氛围。
提问学生:在这样的夜晚,你们会想到什么?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诗人张继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
3、初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标注生字生词的读音。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理解诗意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解释“泊”“愁”“眠”等字词。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5、感悟诗情让学生思考诗人在这样的夜晚为什么会有“愁”的情绪。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
6、诗歌赏析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和意境的深远。
7、背诵诗歌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背诵,通过小组竞赛、个人展示等方式检查背诵情况。
8、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描写夜晚景色或表达忧愁情绪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9、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10、布置作业让学生默写《枫桥夜泊》。
写一篇关于自己在某个夜晚的感受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
枫桥夜泊_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枫桥夜泊》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2)正确朗读并背诵《枫桥夜泊》;(3)理解诗歌的基本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2)通过对比阅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张继在诗中所表达的忧国忧民情怀;(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枫桥夜泊》,理解诗歌的基本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所表达的忧国忧民情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枫桥夜泊》诗歌朗诵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请简要介绍诗人张继。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朗读《枫桥夜泊》,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三)合作探究1. 小组讨论:诗歌中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2. 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对比阅读1. 学生朗读《枫桥夜泊》与《夜泊牛渚怀古》两首诗,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2. 学生讨论:两首诗在表达情感、意境方面有何异同?(五)拓展延伸1. 学生课后搜集关于张继的生平事迹,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2. 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夜泊”为主题的诗歌。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枫桥夜泊》的写作特点和情感表达。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完成课堂任务。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诗歌朗诵、创作等作业质量较高。
3. 诗歌鉴赏能力:学生在对比阅读、拓展延伸环节,能够较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21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组织古诗文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参与古诗文朗诵比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古诗文的热爱。
-开展古诗文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古诗文,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并组织诗歌创作展览或发表。
-参观博物馆和文化遗址: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古代文化,增强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朗读法: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诗文,通过声音感受诗的韵律和美感;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文的意象、意境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写作练习:学生撰写对诗文的感悟和鉴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枫桥夜泊》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古诗吗?古诗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3.信息化资源:
-与《枫桥夜泊》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源,如古诗文的朗诵、解读等;
-图片资源,包括枫桥、夜泊等相关的图片,用于辅助学生形象理解诗文;
-在线词典和文献资料,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查找相关信息。
4.教学手段:
-讲授法:教师对诗文进行详细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问答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导入部分:用一幅简洁的枫桥夜景图引起学生兴趣,旁边配以“《枫桥夜泊》”标题。
-基础知识部分:用简洁的文字列出诗的作者、背景、基本结构等信息。
-案例分析部分:用关键词和简短的句子概括诗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小组讨论部分:用一个圆形图标表示小组讨论,旁边写上“小组讨论:XX主题”。
-展示与点评部分:用一个舞台形状的图标表示课堂展示,旁边写上“课堂展示与点评”。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使学生感受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诗中的意象,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学会诗中的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枫桥夜泊》教案15篇
《枫桥夜泊》教案15篇《枫桥夜泊》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师: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精湛的语言文字艺术展示着它的文学魅力。
大家都读过许多的古诗,谁来给大家吟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诗。
(提2—3名学生吟诵)师: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同学请看。
(出示枫桥夜泊的画面)这幅图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生:清冷。
生:很美,真是小桥、流水、人家。
生:很幽静。
师:在唐朝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出示课件,板书、播放音乐)跟着音乐教师范读。
师:喜欢这首诗吗?生:喜欢。
师:想读吗?生:想。
师找2名学生读。
师:(正音多音字,“泊”,寺sì愁眠chóumián)师:读诗还要讲究节拍,那位同学来给这首诗画一下节拍。
(提名上黑板画节拍,并提2名按节拍读。
小组读。
齐读。
)师: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会读了,还需要知道什么?生:了解诗的意思。
生:知道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作者写诗的背景、时间、地点等。
师: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平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生: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
生:伙伴讨论交流。
生:借助书中的注释。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先自己学习,然后伙伴讨论交流,在学习和交流中去体会诗中的景,感悟诗中的情。
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然后提出问题。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
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5-8分)师:从刚才的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大家来交流一下。
生:我知道了诗题的意思,枫桥:在苏州西郊,夜:晚上。
泊:停船靠岸。
此诗是写在枫桥边夜晚停船的所见和所闻。
生:我有一个问题,诗中第一句说到月落乌啼这应是早晨的时候,而题目却是夜泊,到底是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古诗在意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3、感受并领悟古诗的意象和意境,体验诗人的愁眠之情。
教学过程:一、启:夜半钟声越千年。
1、陈小其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封尘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去烟。
谁知道无眠的意思?给无眠找一个近义词。
(失眠、愁眠、难眠、不眠)、教师启发,把难以入眠合成两个字,把难以入睡合成两个字,把不能入睡合成两个字。
大白话就是睡不着觉,再读这一句。
是谁在敲打我的无眠?这钟声是从哪儿来的2、200多年前,王士桢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指名读后点评。
这是古诗,要读出古诗特有的味道这是哪里的钟声?没错,这就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奇怪的是作者为了听寒山寺的钟声,昐啊想啊,一等就是十年。
这钟声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魅力呢?3、500多年前,高启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这是哪里的钟声?更让人奇怪的是,高启只要听到钟声,就会想到一个人,他是谁?张继何许人也?4、800多年前,陆游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从诗中可以看到,陆游曾经到过哪里,听到过什么,七年后他又到了哪里,听到了什么?如果把七年改成十年,诗人还会怎么想?师生对句:十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百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是钟声,所以在陈小其的笔下有这样的钟声,(生读)200多年前的王士桢有这样的钟声(生读)…………5、质疑问题来了,你的脑海里冒出什么问题。
为什么不同的诗人都会写到寒山寺的钟声?为什么四句诗中都提到了钟声?是啊,寒山寺旁边有那么多景物,为什么诗人只关注到了钟声。
为什么这钟声有这么大的魅力呢?其实所有的问题都和一首诗有关,都和一个人有关,这首诗就叫枫桥夜泊,这个人就是张继二、承:张继卧听寒山钟1、通读《枫桥夜泊》(1)、学生自由读,要求:反复读这首诗,把这首诗读通顺,读清爽。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多篇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多篇一、《枫桥夜泊》课文简介《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所作的一首七绝诗。
全诗写致力于政治事业的张继在夜晚到达枫桥,伫立江畔,一边明察秋毫,一边感受江南夜色,借此寄托了作者个人身世的悲怀。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秋夜婉转的美景,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和反抗外来压迫的豪迈胸怀。
全诗,无仄不平,格调悠然高远,以其音韵磨练和情感渲染,被誉为唐诗代表之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通过介绍《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大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理解力,使学生深刻领悟作者对祖国和家乡的深厚爱情以及他对振兴中华的追求,并借此启示学生,亲身感受诗歌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
教学要求:1.培养学生的文学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能力。
2.让学生掌握诗歌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相统一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认知能力。
三、课堂设计1.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山水画,介绍秋江的美景,让学生感受到江南秋夜的清幽,为下一步讲解诗歌创作背景作铺垫。
2. 诗歌创作背景教师简单介绍唐代张继生平经历和《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枫桥夜泊》的诗歌背景,知道这首诗是作者的切身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具体分析(1)句式分析教师要求学生默写这首诗词,然后分析每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意义,介绍作者运用词语来表达人生感慨的技法。
(2)意象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意象,包括江流、枫树、月光等,帮助学生领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悟。
(3)文化意味分析通过句式分析和意象分析引出本诗涵盖的大文化背景,包括历史文化、地理文化、习俗观念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
4.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其他李白、杜甫等唐代诗人的诗歌,分析比较文化差异和现代生活的连续性,让学生感悟古代文化的魅力,从中汲取启示,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5. 课堂小结教师简单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归纳所学知识,同时启示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认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过去辉煌。
《枫桥夜泊》的教案(通用9篇)
《枫桥夜泊》的教案(通用9篇)《枫桥夜泊》的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枫桥夜泊》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枫桥夜泊》的教案篇1一、导入:1、学生齐读课题。
2、破题。
师:枫桥夜泊是什么意思?生:夜晚在枫桥边停泊。
师:有补充的吗?生:把船停在枫桥边过夜。
师:谁停的?生:张继。
师综述:张继把船停在枫桥边过夜而写下这首诗,因为这首诗,让一座小小的寺庙和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桥盛名起来,也让张继名垂青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感觉一下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1、自由读课文。
2、学生汇报。
生1:有点伤感。
生2:有点凄凉。
生3:感觉诗人有点忧愁与寂寞。
师:读诗的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诗也有自己的感觉。
我的感觉想通过我的朗读表达出来。
师如情入境的朗读博得听课老师的集体鼓掌。
师:请你们也把你们的感觉放进去,读出你的味道。
学生自由读诗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师: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生1:月落、乌啼、寒山寺、江枫、渔火。
生2:我来补充:还有霜满天。
生3:客船。
生4:还有钟声。
老师适时出示归纳了景物名称的课件。
师:看这些都是诗中景物,,这些景物汇集在一起就成了这首诗。
如果把这首诗读成一个字,一个表达作者情感的字,是什么字?生:愁。
师:请大家带着愁读,边读边品味,拿出笔,看诗人通过哪些描写突出这个字的?生批划读后汇报。
生:我从乌啼中体会出来的。
乌鸦就在哭蹄,感觉很伤心。
师:读读这句。
生读。
适时品析月落乌啼霜满天。
(适时品析月落乌啼霜满天。
)师:这句还有什么体会?生:霜满天中的霜让我觉得很寒冷。
师:一个霜让我想起李白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霜明明是在地上的,这里怎么说霜满天?仔细读读、品品,看能否品出什么?(老师课件出示对比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落乌啼霜满地......生:第一句好,感觉得很冷。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枫桥夜泊》。
(2)理解《枫桥夜泊》的诗意和背景,了解作者张继的基本情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通过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诗歌的美,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枫桥夜泊》的诗意和背景。
2.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境的深入理解。
2. 诗歌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枫桥夜泊》的原文和注释。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作者张继的简介。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枫桥夜泊》的朗诵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张继的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歌打下基础。
2. 学习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自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教师讲解诗歌的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3.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如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等。
(2)学生讨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 应用拓展(1)学生尝试创作以“夜”为主题的诗歌,运用所学的手法和技巧。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借鉴。
5. 总结反馈(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诗歌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的理解能力,如对诗意、意境、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3. 创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创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手法运用、创意发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培养朗读能力、品诗诗句能力,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感受诗的自然美和语言艺术美,正确对待愁。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旅游能让我们纵情山水,浪迹天涯,也最能让人增长见识,也最容易使人放松。
你去过哪些地方旅游?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那里有什么最吸引你?
国庆节的时候,老师去苏州旅游了。
老师去了苏州,你猜我为什么要去苏州?
生1:因为听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很美,是人间天堂。
生2:我听说苏州园林建筑特别美。
生3:苏州可能有你的朋友(家人)
师:同学们非常有想象力。
其实我去苏州不为别的,而是因为一首小诗。
因为它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不辞千里,只身去了苏州一个小镇——枫桥。
二、研读古诗,体会意境
你想看看这首小诗吗?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以前读过这首小诗吗?你可以轻轻地读一读。
(每人发下带有注释的纸)
老师啊,就因为读了这首小诗,一直期盼着到枫桥去看看,今年的国庆长假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在那儿,我碰到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他们和我相同,都是因为读了这首小诗,而前去游览的。
这首小诗有这么大的魅力吸引我与那么多的游客前去,请大家再轻轻地读这首诗,猜一猜,到底它的独特表现在哪呢?
预设:
生1:我猜可能是诗中描绘的景,我觉得这首诗中景写得挺美的。
(师随机板书)
生2:我猜可能是诗中所表现的情打动了老师。
师:有人说,诗画同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这首诗到底写了哪些景呢?
请同学读读这首诗,在纸上点一点美景
交流:请同学们讲讲你读到的景,每人只能介绍一个。
生1:诗中写到了月亮,它写到月落,说明月亮从升起,现在已经在慢慢落下去了。
写了动感。
生2:诗中还写到了乌鸦在啼叫。
生:半夜,鸟儿都睡了,乌鸦为什么还在叫呢?生1:我来说。
我推测可能是夜里有风,风一
吹,树枝就会晃动,睡在树上的乌鸦是被惊醒的。
生2:我不同意××的意见,我认为乌鸦是被钟声吵醒的。
生3:不对,没敲钟的时候乌鸦已经在叫了,我想,秋天的夜晚那么冷,乌鸦一定是被冻醒的。
生4:乌鸦还有一种可能是被吓醒的,月亮一落,天地间变黑了,就吓醒了树上的乌鸦。
生5:我不同意。
乌鸦睡了,看不见天变黑,所以应该是冻醒的。
生6:我还在书上看到过,"乌啼"的另一种说法是指乌啼桥。
师:同学们讨论的这么热烈,我也想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之中去,同学们看,这是月相变化图(课本显示)这是上弦月,弓朝东;这是下弦月,弓朝西,上弦月半夜就落下去了,月亮一落,刚才还很明亮,现在却变黑了,很可能是天地间的明暗变化惊醒了乌鸦,王维在《鸟鸣涧》中有句诗:月出惊山鸟。
既然然月出会惊山鸟,我推测月落也可能会惊乌鸦。
不过,同学们的分析都很有道理。
生3:我还从诗中看到当时外面有着厚厚的霜,说明时间已经是深秋了。
师:你觉得冷吗?你能读读霜满天的味来吗?
师:看到月落,乌啼,霜满天,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么样一副图?
生:我发现诗中还写到了一种植物,枫树,它长在江边,在晚风的吹动下,树叶正在摇动呢
生:诗人还写了渔火,渔火就是渔船上打鱼人用来照明的灯。
生:我发现诗中还写到了钟声,这是听到的声音。
(点击音乐)师:同学们分析得真是头头是道啊。
你瞧,这首诗28个字写了月亮,乌鸦,秋霜,江枫,渔火,钟声,描绘了一副非常清幽
的情景,令人神往。
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首诗,读出它独特的美。
(自由读,个别读)
师:刚才有同学说可能是诗中所表达的情吸引了老师,那么这首诗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
愁,什么叫愁?(烦恼)
谁在愁呢?(诗人张继)
他为何而愁呢?
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力,猜一猜他为什么要愁?
生1:我猜他可能是忧国居民,我们读过《示儿》,知道很多诗人都非常爱国
生2:我猜是他可能远离家乡,在思念亲人,客船两字说明他在异乡。
生3:我猜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乌鸦在凄惨地啼叫,他无端地有些伤感。
生4:我猜是因为秋天到了秋天本来就是个萧条的季节,他想到自己已经上了年纪了。
生5:我猜他可能是因为听到了钟声,突然之间觉得自己的人生很空虚,想去做和尚
师:你猜得挺有道理的,可能听了钟声,张继会有一闪而过想出家的念头,但请大家放心,据我了解,他没出家,后来还成了盐铁判官。
生6:我猜他太寂寞了而发愁,那么冷的夜晚,他一个人在船上,没有人和他说话,没有人陪他聊天,他一个人非常孤独,怎
么也睡不着,因此发愁。
师:诗的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愁绪,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诗,看看从诗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很愁?(视实际情况定,若学生在分析愁的时候已经谈到了景,就不再讲)
你愿意再读读这首诗吗?读出张继的愁(个别读,读给同桌听,读给全班同学听,全班齐读)
同学们猜得都合情合理,在朗诵时也读出了张继这种这种深深的愁。
对于张继为什么会愁,还有一个富有诗意的传说呢!想听吗?
(师随机讲述张继落榜小故事)
同学们,假如真有时空隧道,假如时间真能倒流,你想对这位失意的张继说些什么?
生1:失败是成功之母,别灰心。
师:你平时失败时这么鼓励过自己吗?是啊,如果没有这位考不上的张继,那诗的历史上就又少了一首好诗。
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为我们来道破
生2:就凭你这首诗,足以证明你才华过人,再努力一把吧,相信再过三年你一定能考上
生3:张继你的诗写得多棒啊,
师:是啊,张继,你瞧,因为你的诗,使这个曾经荒野之地变成了人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到那驻足停留,每年还有日本友人会在除夕夜去寒山寺听钟声。
师:同学们的安慰是多么温暖啊。
当然关于张继落榜的故事也只是后人的一种推测罢了。
师:同学们,张继愁的时候就写诗,你平时愁了都干些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古今中外的名人愁了都做些什么?
李贺为怀才不遇而愁,写下了《马》,
陆游为国家战乱而愁,写下了《示儿》给自己的孩子。
闻一多为祖国不能统一而愁,写下了《七子之歌》。
师:你会唱吗?(生唱了,其它同学情不自禁地也唱起来,课堂上飘出歌声)这些是文学作品,还有没有别的呢?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性格古怪,她愁了就爱哭,她愁了还去葬花
康熙愁了就去微服私访。
姜太公愁了就去钓鱼,有个歇后语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钓,他不是真的去钓鱼,而是为了散心消愁。
画家朱耷愁了就画画,他画的画也带着愁意,他画了呆滞的小鸟,萧条的村庄,我还知道凡高愁了画过《向日葵》。
德国有个皇后叫德拉库尔,她为看不到自己的样子而愁,叫了很多能工巧匠,想了很多办法,后来发明了镜子。
爱因斯坦愁的时候睡不着觉,他想,如果人以光的速度奔跑,结果会怎么样,后来就发明了狭义相对论。
李白愁了就喝酒作诗。
什么借酒消愁愁更愁
师:你还知道哪些带愁的诗句?
?生1: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生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生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生4: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
头。
……现在呢,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生5:移舟泊烟诸,日暮客愁新。
生6: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生7: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三、结题:
因为这首小诗,使原先不起眼的枫桥和寒山寺成了千古名胜,每年除夕夜有许多人都去听钟声,还有许多日本游客不辞千里远涉重洋来寒山寺,那儿还有一个博物馆里面有张继的铜像,传说摸摸他的右手食指,就能提高写作水平呢!如果有机会,请大家也选择一个深秋的寒夜,到苏州去看一看那渔火,望一望那月落霜天,听一听那夜半钟声,感受一下这诗中愁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