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湘教版必修二1.4地域文化与人口导学案学习专用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一章 第4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一章 第4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2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方案【教学理念】本节课的设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由教师提供资料,进行引导,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规律,并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发现和解决问题。

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着重从文化这一角度对人口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前承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后续城市与环境,而城市的发展又离不开文化的影响,因此从教材的承接来看,这一节起着衔接人口与城市的作用。

本课从内容上看,大大提升了学生探究、思考能力的培养,这不同于初中在教学上以记忆为主,并且增加了活动版块,说明在教学上,新教材更加突出了学生参与讨论和参与课堂。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对中国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当代中西方文化、人口增长的差异性也有所了解;2、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3、高一的学生在课堂参与上较高二高三活跃,开放式讨论可行性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阅读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背景与人口;中国文化与人口【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45分钟【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演示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一些视频、图片及文字材料,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贴近学生的理解水平。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导学案:1.4 地域文化和人口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导学案:1.4 地域文化和人口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学习目标:1.了解外国文化中的婚俗、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以及随社会的进步发生的变化。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能举例说明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3.激情投入,享受学习快乐。

激发自己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预习案一、文化和地域文化1.文化:2.地域文化:二、外国文化与人口1.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初婚年龄:发展中国家:,出生率高发达国家:,出生率低婚姻关系:发展中国家:西方国家:,会降低2.宗教对出生率的影响: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三、中国文化与人口1.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2.变化生育:从到从到职业选择:从“”到“”人口流动:从到“”探究案:探究一:现阶段西方国家人口出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探究二:我国传统文化中“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生育观,产生的背景是什么?探究三:我国人口政策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探究四:填表比较我国当前婚俗时尚和传统观念的差异。

资料:原爱尔兰法律规定禁止离婚。

因为有了这条规定,所以爱尔兰人对婚姻大事考虑得极为周密,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

久而久之,晚婚成为爱尔兰人的风俗。

1994年起爱尔兰规定分居5年以上才可以离婚,现在爱尔兰鼓励生育,孩子越多纳税越少。

所以现在爱尔兰人口有所回升。

爱尔兰于2002年7月25日公布了以2002年4月28日为基准日的人口普查报告。

报告结果表明:爱尔兰现有人口总数为3 917 336人,为1870年以来人口最多时期;1996年4月爱尔兰人口总数为3 626 087人,6年间人口增长8%,平均年增长率为1.3%。

爱尔兰首都都柏林1996年人口为1 058 264人,现人口为1 122 600人,增长6.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当堂检测1.1.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B.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C.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地区和国家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D.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域文化虽然有差异,但对人口发展的作用往往相同2.初婚年龄的大小不能影响()A.出生率B.人口自然增长率C.死亡率D.亲子年龄差距3.基本不影响生育的因素是()A.婚姻制度B.避孕技术C.文化和宗教D.自然因素4.我国婚姻法规定妇女的初婚年龄不得早于()A.22周岁B.25周岁C.23周岁D.20周岁5.下列属于外国文化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影响的是() ①婚俗②宗教③职业选择④人口流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6.婚俗对人口的发展影响很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出生率低C.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高D.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高7.有关婚姻的稳定程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比较稳定B.我国离婚率正逐年提高C.发展中国家生活贫困,不稳定D.美国再婚率比较低8.属于目前我国婚俗时尚的是() 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②男孩女孩都是后代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④只生一个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世界上反对人口增殖的宗教是()①佛教②基督教③伊斯兰教④犹太教A.①B.②③C.①②③④D.没有。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文综组张建娥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及原因。

教学难点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的形成。

教具准备教师:收集我国和西方欧美国家在生育观念、婚俗、宗教信仰以及对其人口发展影响的相关资料、部分人口数据资料、典型地域文化景观图片等。

制作课件。

学生:调查当地文化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预习新课。

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ppt)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这是受当地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

当今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有不少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受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

”师以上文字材料揭示了人口发展受什么因素的影响?生文化传统。

师什么是文化?生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师(总结)地理学关于文化的理解是较宽广的,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

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课件展示: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兵马俑”“荷兰风车”师以上材料是不是文化现象?生是。

师从以上两个地区的文化现象看,文化有没有地域差异呢?如果有,这种地区文化的差异现象称为什么?生有。

称为地域文化。

师(精讲)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如:有人称江南地区为“稻米文化”,称蒙古为“游牧文化”,称美洲印第安人创造的文化为“玛雅文化”等。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1.4 地域文化与人口4-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1.4 地域文化与人口4-湘教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化、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区别。

2.举例说明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分析产生影响的原因。

3.理解中国古今文化对人口影响的不同,并探究变化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总结归纳出不同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使学生学会对地理事物进行空间上的横向比较,提升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2.通过比较古今中国文化对人口影响的不同,及原因的分析,使学生学会根据时间的演进纵向比较地理事物,提升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资料搜集,运用生活实例,深刻理解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对身边五世同堂大家庭传统观念变化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被革新,激发学生对如何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考。

教学重点:不同文化背景对人口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地域文化与人口进行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并探究原因。

教学过程:
板书: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湘教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

湘教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

【课标】: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欣赏歌曲, 体会不同风格民歌的独特魅力, 感悟什么是文化和地域文化, 完成下列填空。

1.文化: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和的总和。

材料1: 在中国, 没有哪个地方像温州一样,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一次又一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也没有哪一个地方像温州一样, 有那么多人分布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据不完全统计, 在海外的温州人有40万;在国内创业的则有135万, 占了温州全市常住人口(912.7万)的1/5左右。

材料2: 温州地区人口迁移示意图。

(见课件)
思考: 1.温州的人口迁移与文化背景有何关系?
增长。

【学以致用】(充当时事评论员, 对当前个别人口文化现象进行辨析, 养成以辩证观和发展
观看待问题)
材料: 2019年11月15日, 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 即一方独生子女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
子。

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 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思考: 据你了解, 放开单独二胎政策有何积极意义?你如何看待计划生育政策?
【课堂反思】:
请根据你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试着构建知识网络。

2、对本节课你还存在哪些困惑?(与同学或老师交流)。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1.4 地域文化和人口-学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1.4  地域文化和人口-学案

地域文化与人口【学习目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文化和地域文化1.文化:人类在______________过程中所创造的____________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地域文化:在一定地域__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____现象。

二、文化背景与人口1.对人口发展影响较大的文化差异主要是______和______。

2.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1)初婚年龄A.发展中国家:______→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______→亲子年龄差距缩短→______人口增长。

B.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______人口的出生率。

(2)婚姻稳定程度: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够稳定,__________较高,再婚现象较多,会导致______________。

3.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扩大势力→一般不反对____________→____出生率。

四、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文化与地域文化1.下列有关文化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B.地域文化由于其发展的历史原因而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C.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D.只有精神上的东西才能称之为文化2.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B.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C.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D.地域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考查点2文化背景与人口3.下列属于外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的是()①婚俗②宗教③职业选择④人口流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文化发展到今天,人们的婚育观念已基本相同了B.德国人信仰基督教,人口增长率却很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说明一个地区人口增长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C.婚姻关系的不稳定使人口的出生率居高不下D.世界上的主要宗教大都反对人口的增殖5.婚俗中对人口出生率影响最小的是()A.初婚年龄B.父母包办婚姻习俗C.婚姻稳定程度D.经济发展水平考查点3中国文化与人口6.自古以来,有关人口问题的政策或观点,或多或少对我们现行的人口政策有着一定的影响。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设计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设计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人口素质的概念(2)了解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能力目标(1)结合实例,了解作为社会的人,其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2)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主动的,可以改善环境,也可以毁坏环境,其中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3.德育目标明确只有提高全民族、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最终实现环境保护。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提高全民族的人口素质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并付诸行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对生产和生活中典型事例的具体分析,说明人口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人口数量与环境》一节里,我们了解到:环境恶化与人口数量的增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但人口数量的多少并非是惟一的、决定性的因素。

人口的素质,尤其是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往往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1.4《人口素质与环境》的关系。

一、概念(板书)1.人口素质的概念(板书)人口素质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下,人口群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他们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和相互制约,各自反映了人口素质的某个侧面,共同构成了人口素质的整体。

2.人口身体素质(板书)人口身体素质是指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

人口素质的好坏,一方取决于遗传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环境因素。

即使是遗传因素,也受到环境的长期影响。

其中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环境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

二、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板书)1.社会环境因素(板书)人类创造并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经济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伦理道德等,是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

地理湘教版必修二 精品导学案: 第1章 第4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Word版含解析

地理湘教版必修二 精品导学案: 第1章 第4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Word版含解析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1.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地域文化: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二、外国文化与人口,从而影响人口发展出生率影响人口主教影响宗教:如拉丁美洲受天婚姻的稳定性初婚年龄婚俗地域文化⎪⎭⎪⎬⎫⎪⎩⎪⎨⎧⎩⎨⎧三、中国文化与人口1.表现:职业选择、生育、人口流动等方面。

2.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得到发扬光大优秀文化被革除;陋习传统文化中的家”从安士重迁到“四海为全民皆商”从“学而优则仕”到“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知识导学1.查阅资料,了解地域文化有关的知识。

明确地域文化对人口产生怎样的影响。

2.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主要的文化背景,看看不同文化对人口发展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疑难突破文化的含义剖析: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人类劳动创造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

广义的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种。

物质文化是指源于自然环境之中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文化,如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生产技术等,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比较密切,而且变化节奏较快,具有发展速度快、变化频率快的特点,是精神文化的基础。

精神文化是指在物质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观念等意识形态文化,如语言、文学、艺术、宗教、法律、风俗、制度等,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相对疏远,而且发展变化节奏较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保守性。

从与人口的关系看,精神文化和人口的关系较为重要。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往往对人们的生育、婚姻作出规定,影响人们的生育观念,从而影响人口的发展。

教学反思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精品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二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精品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二

题目:1.4 地域文化与人口【学习目标】1.了解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概念;2.举例说明婚姻和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3.分析中国文化变迁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课前预学】一.外国文化与人口1.地域文化:指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

2.影响人口发展因素:⑴婚俗:晚婚可人口的出生率;离婚率较高,一般可出生率。

⑵宗教:世界上主要宗教一般人口增殖。

二.中国文化与人口1.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育、、人口流动等。

2.变化:⑴。

⑵。

⑶。

⑷。

【课中·达标检测】1.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而表现出来的,即人们的生育目的、对生育子女数量和性别的看法。

下列观念反映深受传统农业文化影响的是()①“多子多福”②男性偏好③“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④重视子女质量⑤注重自我发展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2.下列因素中,对人口出生率影响不大的是()A.宗教信仰 B.初婚年龄C.婚姻的稳定程度 D.自然环境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都不赞成高出生率B.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普遍,一般会提高出生率C.初婚年龄偏低,则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扩大D.早婚早育有利于劳动力增殖,而人口压力会越来越大4.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较大,其中有利于控制人口增长的是(2009年会考)( ) A.早婚早育 B.多子多福C.晚婚晚育 D.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下令,民间婚娶,依《朱子家礼》进行,即男16岁、女14岁,听其婚配。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按照明太祖的法令,明朝会出现( )A.较高的出生率B.较高的死亡率 C.生育时间缩短D.亲子年龄差距增加6.明太祖颁布该法令的根本目的是( )A.顺应民意B.增加劳动力 C.鼓励垦荒D.奴化民众7.目前,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类似法令的是( )A.美国B.英国 C.德国D.非洲性别比是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量。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1.4《地域文化与人口》自主探究学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1.4《地域文化与人口》自主探究学案

《地域文化与人口》导学案
【学习目标】
阅读课本P22-23教材内容,了解地域文化对于人口发展的影响,能够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学习过程
【拓展阅读】
世界各主要国家法定结婚年龄
伊朗法定结婚年龄9岁;
荷兰法定结婚年龄12岁;
俄罗斯法定结婚年龄14岁;
法国法定结婚年龄15岁;
菲律宾法定结婚年龄16岁;
韩国法定结婚年龄:男18岁、女16岁以上。

未满20岁者,要申请结婚时必须有父母的同意。

女子在婚姻六个月内不能申请再婚,但有医生的妊娠诊断证明可作例外处理。

日本男18岁、女16岁;
巴西16岁;
中国大陆男22岁,女20岁
中国香港16岁;
中国台湾16岁;。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8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8

文化背景与人口 中国文化与人口
婚俗 宗教
婚育观 职业选择
人口流动
4/5
湘教 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8
教学反思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基本掌握了本节的基础知识,具 有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之处,比如在时间的控制上,要留给学生更充分的 思考、交流时间;在学生活动上,应该鼓励更多的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情分析
1 、高一的学生已经对中国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当代中西方文化、人 口增长的差异性也有所了解;
2 、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 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部分内容的学习;
3、高一学生在课堂参与上较高二高三更活跃一些,小组讨论可行性大。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5
湘教 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8
知识点三: 中国文化与人 口
1.播放《孔雀东南飞》 中的部分音频, 提出有 关古时婚育观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2.展 示 林 志 玲 图 片 和 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现 代的婚育观。 3.展示问题:中国文化 对人口的影响表现在 哪些方面, 具体有哪些 变化?学生结合教材 内容回答。 4.展 示 表 格 , 提 出 问 题,古代和现代文化产 生的社会背景和中国 文化对人口发展产生 的积极意义。 引导学生 思考完成。
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教学难点:文化的纵横对比和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教学难点]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教学媒体与教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印制作业[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在上一节课里,我们讲到社会文化因素中的文化要素会引起人口迁移,我们思考一下,文化因素除了对人口迁移有影响外,还会对人口的哪些方面有影响呢?(学生讨论)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新课《地域文化与人口》,来讨论一下,文化对人口各个方面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一、概念辨析【学生阅读】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和区别。

【讲解】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等,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中西方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存在着哪些差异性。

【资料分析】投影:发达国家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中国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比;发达国家和中国人口出生率对比。

提问: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说明了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也大大的高于发达国家。

【点拨】我们知道造成出生率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种,现在我们从文化方面入手,来探讨中西方文化对出生率的影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的出生率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分组活动】我们从中西方婚姻方面进行对比,思考婚姻因素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4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4

地域文化与人口一、说教材《地域文化与人口》这一节是本章的最后一节,在本章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是对前而内容的一个延伸,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影响人口的多方而凶素,让学生对地域文化有了正确的认识。

二、说学情通过前而几节课的学刊,学生对于人口方而的知谚{有了一定的认谚{,但是对于文化方而平时可能涉及的不多,也不了解。

尤其是学生对外国文化不够了解,也许只知道一些,所以应该多举一些外国文化对人口影响的实例。

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让学生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2、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3、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体会中国文化的不断进步。

四、说教法与学法l、教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2、学法:资料收集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五、说教学流程1、导入(1)通过呈现景观图片,如印度服饰、建筑、我国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通过一则资料,上海的丁克家庭调查报告,使学生能初步感受到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2、新课外国文化与人口(1)通过教师讲解,举一些外国文化与人口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通过婚俗、宗教两方面,举例“晚婚的爱尔兰妇女”)(2)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查资料及平时了解所得到的关于外国文化与人口的案例。

中国文化与人口(1)让学生自主分析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通过多方而来展现中国地域文化对人口发展影响变化情况,可以举一些实例,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节中唐代妇女的初婚年龄来加强了解。

(2)教师补充一些婚姻法的内容(3)探究:中国传统人口文化中有哪些陋刊被逐渐革除,哪些优良文化值得发扬光大。

总结:书本上活动题: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为什么能够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学生讨论)六、说板书设计。

[原创]地理1.4《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湘教版必修2)

[原创]地理1.4《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湘教版必修2)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学习目标】1、知道文化、地域文化的含义。

2、能够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分析产生影响的原因。

【学习重点】1、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及原因。

2、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的形成。

【学习过程】【结构预习】一、文化背景与人口1、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地域文化?文化与人口之间有什么关系?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能够对人口的发展持续的产生作用。

2、分析下列地理事物属于文化范畴的有哪些?黄山云海京剧地铁窑洞校园雕塑城市壶口瀑布五台山寺庙三北防护林未成年人保护法长城锡林郭勒草原【协作指导】1、阅读教材分析回答婚俗和宗教对人口发展有什么影响?俗影响出生率,初婚年龄大小、婚姻是否稳定影响人口的发展。

如许多发展中国家,早婚之风盛行,初婚年龄偏低,导致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从而加快了人口的增长,如南亚、非洲的许多国家属于此种类型;而在发达国家,受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家庭观念的影响,许多年轻人选择了晚婚乃至不婚、不育,加上婚姻关系的不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这些现象都会降低出生率,从而使人口发展缓慢,如英国、德国、北欧许多国家属于此种类型。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采取了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

如天主教影响下的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出生率最高的地区。

二、中国文化与人口【结构预习】1、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方面。

2、阅读教材回答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协作指导】3、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填写表中空格【拓展训练】1、下列有关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B.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传统性C.文化就是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D.精神上的东西才能称之为文化2、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B.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C.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地区和国家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D.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域文化虽然有差异,但对人口发展的作用往往相同3、属于目前我国婚俗时尚的是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②男孩女孩都是后代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男人④只生一个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学而优则仕”中的“仕”是指A.商人B.农民C.工人D.官吏5、我国传统农业社会里,牧民的居住观点是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B.安土重迁C.逐水而迁D.四海为家6、世界上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主要原因是A.养儿防老B.扩大教派的势力C.发展农业生产D.促进工业和商业的发展7、婚俗对人口的发展影响很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出生率低C.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低D.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低8、下列事物或现象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A.陕北民歌B.农田C.山东蓬莱常出现的海市蜃楼D.奥运会9、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B.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C.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地区和国家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D.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域文化虽然有差异,但对人口发展的作用往往相同10、下列因素中,对人口出生率影响不大的是A.宗教信仰B.初婚年龄C.婚姻的稳定程度D.自然环境11、能正确反映出农村、城市妇女生育子女与文化素质关系的描述是A.文化素质与生育子女数在农村呈正比例关系B.文化素质与生育子女数在城市呈正比例关系C文化素质越高,妇女生育的子女数相应减少D.文化素质越高,一般会降低妇女的生育能力。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导学案:1-4地域文化和人口(无答案)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导学案:1-4地域文化和人口(无答案)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4 地域文化与人口【学习目标】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重点难点】1.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2.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课堂导学】【活动】阅读下面的一段材料,回答问题“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这是受当地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

当今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有不少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

”1.以上文字材料揭示了人口发展受什么因素的影响?2.什么是文化?它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如何区分?3.从以上两个地区的文化现象看,文化有没有地域差异呢?如果有,这种地区文化的差异现象称为什么?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往往对人们的生育、婚姻作出规定,影响人们的生育观,从而影响人口的发展。

【自主学习】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了解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材料一:晚婚的爱尔兰妇女爱尔兰妇女有晚婚的习俗。

早在1926年,爱尔兰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更高达29.1岁,超过了当代提倡晚婚的其它所有国家。

根据1951年爱尔兰的人口普查资料,50岁女性从未结过婚的占同龄女性的26%。

在爱尔兰,由于女性晚婚而少生的孩子,在数量上超过了因避孕而少生的孩子。

当前爱尔兰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为零。

爱尔兰法律规定禁止离婚。

因为有了这条规定,所以爱尔兰人对婚姻大事考虑得极为周密,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

久而久之,晚婚成为爱尔兰人的风俗。

材料二:计划生育为何在印度行不通印度其实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早在1952年就提出要节制生育。

但由于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人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日渐增多。

印度几乎全民信教,虽然教派不同,但每个宗教几乎都鼓励多生育。

更为重要的是,印度的教派冲突此起彼伏,每个教派都不想限制自身的人口数量,以免处于劣势。

例如,为了安抚穆斯林(约占总人口的12%),印度政府一直对其实行比较宽松的人口政策,结果不但使穆斯林人口增长迅速,而且还使其他教派尤其是印度教徒(约占总人口的82%)极为不满。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课堂导学案1.4地域文化和人口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课堂导学案1.4地域文化和人口

1.4地区文化与人口导教案【学法指导】1、阅读教材22——23页,认识教材有关内容;参照资料和地图册,达成导教案。

2、用彩色笔,把要点、难点和问题标志出来,并做好商讨、展现准备,同时要仔细思虑,擅长发问和总结【学习目标】1、认识的基础上划分文化与地区文化的观点;2、能举例说明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3、弘扬我国悠长的历史和绚烂的文化。

【学习重难点】文化和地区文化的观点;中国文化与人口。

【预习案】预习一:文化与地区文化(阅读教材22页)1、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建的和的总和。

2、地区文化则是指在22页)的特定文化现象。

预习二:文化背景与人口(阅读教材1、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1)初婚年纪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2)婚姻稳固程度:2、宗教对人口的发展的影响:预习三:中国文化与人口1、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此刻、、等方面。

2、跟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发生以下变化:(1)从到;(2)从到;(3)从“”到“”;(4)从安土重迁到“”。

3、中国传统人口文化中的一些恶习被渐渐革除,代表_________________发展方向的优异文化获得弘扬光大。

【研究案】研究一:理解并掌握文化和地区文化的观点,并辨析以下哪些属于文化范围:黄山云海、布达拉宫、京剧、未成年人保护法。

研究二:物质文化是拥有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有关的文化内容和物质形式,精神文化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规范人们社会行为、表现人们感情的文化内容。

你能判断哪些事物或现象表现的是物质文化,哪些事物或现象表现的是精神文化?教育和授课、“神州”五号飞船、法律字典、潍坊“风筝节”、光盘和电脑研究三:从地区文化对人口的影响的角度剖析拉丁美洲人口出生率高的原由。

研究四:判断以下各题是从哪个角度说明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的?(1)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有温州人的地方就能开辟市场。

(2)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内陆的流感人口已达2.6亿,十年间增加80%,均匀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流感人口。

湘教版必修二1.4地域文化与人口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二1.4地域文化与人口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二1.4地域文化与人口导学案口的出生率。

(2)婚姻稳定程度: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够稳定,________较高,再婚现象较多,一般会____________。

4.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扩大势力→一般不反对____________→高出生率。

思考晚婚的习俗对人口自然增长有何影响?二、中国文化与人口1.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职业选择、____________等方面。

2.变化⎩⎪⎨⎪⎧ 从早婚早育→从多育多子→ 从“学而优则仕”→“ ”从安土重迁→“四海为家”判断1.地域文化的形成既有长时期的发展过程,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2.中国古代“学而优则仕”,其中“仕”指工人。

()3.在当代社会,“多子多福”属于婚俗新观念。

()4.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的变化会促进文化交流。

()探究点一文化背景与人口结合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日本、德国以及一些工业大国,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推崇少生或者晚育,甚至有人还不准备生育,导致其人口增长率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2019年的统计结果显示,世界上离婚率最高的国家是美国。

调查显示,有孩子的夫妻的离婚率要比没有孩子的夫妻低,社会学家们认为没有孩子是很多夫妻离婚的原因之一,至少有66%的离异家庭是没有孩子的。

材料三约85%的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他们视避孕为不道德的行为,反对节育和堕胎。

近年来菲律宾人口快速增长,自然增长率为2.36%,每年约有170万婴儿出生,按这种速度,菲律宾在未来的30年内人口将增至1.7亿左右。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文化现象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具体表现是什么?(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3)菲律宾历史上一直信奉天主教,但近年来人口才快速增长,这说明什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差异对出生率的影响现象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婚俗初婚年龄的大小发展中国家早婚盛行,生育时间延长提高出生率发达国家晚婚甚至不婚、不育降低出生率婚姻的稳定程发展中国家较稳定提高出生率度发达国家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降低出生率宗教为了扩大势力,一般不反对人口增殖提高出生率1.西方国家人口出生率较低的婚俗方面的原因是()A.婚姻关系很稳定B.妇女生育年龄偏低C.亲子年龄差距不断缩短D.晚婚甚至不婚、不育探究点二中国文化与人口读“我国人口增长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理解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一、文化背景与人口
1.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总和。

2.地域文化: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____________现象。

3.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 (1)初婚年龄
①发展中国家:初婚年龄____________→妇女生育年龄提前→________________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加快了人口的增长。

②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________人口的出生率。

(2)婚姻稳定程度: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够稳定,________较高,再婚现象较多,一般会____________。

4.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扩大势力→一般不反对____________→高出生率。

思考
晚婚的习俗对人口自然增长有何影响? 二、中国文化与人口
1.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职业选择、____________等方面。

2.变化⎩⎪⎨⎪⎧
从早婚早育→ 从多育多子→
从“学而优则仕”→“ ”
从安土重迁→“四海为家”
判断
1.地域文化的形成既有长时期的发展过程,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 )
2.中国古代“学而优则仕”,其中“仕”指工人。

()
3.在当代社会,“多子多福”属于婚俗新观念。

()
4.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的变化会促进文化交流。

()
探究点一文化背景与人口
结合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日本、德国以及一些工业大国,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推崇少生或者晚育,甚至有人还不准备生育,导致其人口增长率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2019年的统计结果显示,世界上离婚率最高的国家是美国。

调查显示,有孩子的夫妻的离婚率要比没有孩子的夫妻低,社会学家们认为没有孩子是很多夫妻离婚的原因之一,至少有66%的离异家庭是没有孩子的。

材料三约85%的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他们视避孕为不道德的行为,反对节育和堕胎。

近年来菲律宾人口快速增长,自然增长率为2.36%,每年约有170万婴儿出生,按这种速度,菲律宾在未来的30年内人口将增至1.7亿左右。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文化现象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具体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菲律宾历史上一直信奉天主教,但近年来人口才快速增长,这说明什么?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差异对出生率的影响
1
A.婚姻关系很稳定B.妇女生育年龄偏低
C.亲子年龄差距不断缩短D.晚婚甚至不婚、不育
探究点二中国文化与人口
读“我国人口增长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出现在________年前后,结合其他学科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生育文化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职业选择、人口流动方面的文化取向发生了哪些变化?
中国人口文化的变化及意义
要改变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现象,关键是要综合给力。

不仅要宣扬新型文化生育观,从法律、制度、政策等方面着手,消除性别歧视,而且要完善社会各项福利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解除老百姓“无男不好养老”的担忧。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2~3题。

2.对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影响较大的文化观念是()
A.早婚早育B.男女都一样
C.多子多福D.学而优则仕
3.控制人口性别比升高应采取的可行措施有()
①强化舆论宣传,进一步树立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文明婚育观念②政府从国外大量引进女性人口,降低性别比,缓解“婚荒”③制定促进性别比平衡的法律法规④建立社会保障及利益导向制度,逐渐减小家庭对子女的依赖程度,给予生育女儿户奖励和补偿,从根本上解决男性偏好问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3题。

①俄政府将妇女每生育1个婴儿得到的补贴提高到1万卢布,对18个月以下的婴儿每月的补贴也由500卢布增加到800~1 000卢布。

②宋代法定婚龄要求“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

③日本国会在1948年通过了《优生保护法》,以应对战后婴儿激增及有力的公共保健政策所致死亡率下降而带来的人口快速增长的冲击。

④到20世纪70年代,由(印度)中央统一严密管理计划生育工作,这种没有缓冲带的高压政策不仅与婚姻法等碰撞,而且引起了政治骚乱,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甚微且被迫中断。

1.从各国政府关于婚育的政策看,政策制定时妇女生育率最低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政策制定时的亲子年龄差距最小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政策制定时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内地的流动人口已达2.6亿,十年间增长80%,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个是流动人口。

有数据表明,中国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不到30岁,“80后”年轻人正逐渐成为流动人口的绝对主力。

阅读材料回答4~5题。

4.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变化是()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5.促使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庞大的人口压力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
D.工商业者成为光荣的劳动者
6.根据表格资料,回答问题。

注:
(1)世界新增人口至少________%分布在亚洲,拉丁美洲新增人口约是北美的________倍。

(2)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而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请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答案精析
自主学习区
一、
1.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2.特定文化
3.(1)①偏低生育时间②降低(2)离婚率降低出生率
4.人口增殖
思考
晚婚必然造成晚育,还会缩短育龄妇女的生育时间,使亲子之间年龄差距拉大。

妇女的晚婚习俗,会大大降低人口的出生率,导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降低。

二、
1.生育人口流动
2.晚婚晚育只生一个全民皆商
判断
1.√ 2.× 3.× 4.√
互动探究区
探究点一
探究导引
(1)说明了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

晚婚甚至不婚、不育者多,可以降低人口的出生率。

(2)婚姻家庭不稳定,导致居民生育意愿不强,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慢。

(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不只是宗教,近年来的人口快速增长还与经济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等因素有关。

跟踪训练
1.D[要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同的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区分开。

]
探究点二
探究导引
(1)1960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
(2)严格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子多福到只生一个。

(3)在职业选择方面观念的变化是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在人口流动方面观念的变化是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跟踪训练
2.C 3.D
达标检测区
1.A 2.B 3.A[第1题,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俄罗斯政府鼓励生育是因为出生率低,即妇女生育率低;宋代鼓励早婚,加上没有相应的节育政策,导致妇女生育率高;(日本)“人口快速增长”说明当时妇女的生育率较高;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是限制生育,说明妇女的生育率较高。

第2题,宋朝的法定婚龄很小,将导致亲子年龄差距小。

第3题,俄罗斯鼓励生育是因为出生率长期偏低导致老龄化严重。

]
4.C 5.B[第4题,我国人口流动日趋活跃,他们外出的主要目的是务工和经商。

第5题,这些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6.(1)64.8 5.26
(2)欧洲: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的思想观念盛行,离婚率高。

亚洲:早婚早育,多子多福的思想观念盛行,离婚率低。

解析第(1)题,先把每个洲的新增人口计算出来,然后用亚洲的新增人口数除以各洲新增人口数累加起来的和,即可得亚洲新增人口占世界新增人口的百分比。

亚洲新增人口约为0.699 77亿,世界总新增人口为1.080 64亿,计算出亚洲新增人口占世界的64.8%,拉丁美洲新增人口0.114 18亿,北美新增人口仅0.021 7亿,可计算出拉美新增人口约是北美的5.26倍。

第(2)题,地域文化主要从婚育观念、婚姻的稳定程度等方面来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