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
评定标准-传统村落评价认定体系
2、至今日常生活建筑营造较多应用传统材料、 传统工具和 工艺,采用的传统建筑形式、风格与传统风貌相协调,具 有传统禁忌等地方习俗,技术工艺水平有地域代表性,5-7分;
3、 至今日常生活建筑营造较少应用地域性传统材料、传统 工具和工艺,米用的传统建筑形式与风格或与传统风貌 定程度上协调,营造特色有地域代表性0-4分。
3、现存传统建筑(群)部分倒塌,但“骨架”存在,部分 建筑细部保存完好,有一定时期风貌特色,周边环境有一 定破坏,不协调建筑较多,4-7分;
4、传统建筑(群)大部分倒塌,存留部分结构构件及细部 装饰,具有一定历史与地域特色风貌,周边环境破坏较为
15
疋
性 评 估
严重,0-3分。
7
工艺美
学价值
现存传统建筑(群) 所具有的建筑造 型、结构、材料或 装饰等美学价值
3、建筑造型、结构、材料或装饰等不具备典型民族或地域 代表性,建造与装饰仅体现当地乡土特色,美学价值一般,0-4分。
12
疋
性 评 估
8
传统营 造工艺 传承
至今仍大量应用传 统技艺营造日常生 活建筑
1、至今日常生活建筑营造仍大量应用传统材料、 传统工具 和工艺,采用的传统建筑形式、风格与传统风貌相协调, 具有传统禁忌等地方习俗,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工
1、现存传统建筑(群)所具有的造型(外观、形体等)、 结构、材料(配置对比、精细加工、地域材料)、装修装饰
(木雕、石雕、砖雕、彩画、铺地、门窗隔断)等具有典 型地域性或民族性特色,建造工艺独特,建筑细部及装饰 十分精美,工艺美学价值高,9-12分;
2、建筑造型、纟口构、材料或装饰等具有本地域般特征, 代表本地文化与审美,部分建筑具有一定装饰文化,美学 价值较咼,5-8分;
徽派传统村落保护标准
徽派传统村落保护标准
徽派传统村落保护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尊重传统建筑风貌:不得改变传统建筑原有高度、体量、外形及色彩等建筑风貌,禁止各类破坏活动和行为,对影响传统村落整体风貌的建筑予以整治。
特别注意土石木等乡土材料的使用,并保持新建民居形制、高度、色彩等方面的传承和协调。
2.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与生态、生产、生活等三方面息息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认定工作,使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传播。
3. 整治和完善基础设施:包括村内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以及消防、防灾避灾等必要的安全设施。
同时要开展村落垃圾污水治理和河道综合治理,保护和修复水塘、水井、沟渠等设施。
4. 制定防火安全措施:按有关标准设置配备消防设施。
5. 强化系统思维、整体观念:坚持村落结构肌理与山水格局保护并重,使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成为传统村落最鲜明的标识。
6. 传承徽州文脉:以“文化自信”为引领,突出村落特色,以乡土教育为重要内容,挖掘村落历史环境遗存的故事感、情绪感,植入非遗的动态表演、活态体验,做好徽文化创新性发展。
7. 通过文旅结合等业态重构:重启村落内源发展动力,再建村落文化共同体,传承延续优秀文化。
总之,徽派传统村落保护标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建筑风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防火安全等方面,旨在保护和传承这些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
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一、村落传统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类别序号指标指标分解分值标准及释义满分得分定量评估1 久远度现存最早建筑修建年代明代及以前,4分;清代,3分;民国,2分;建国至1980年以前,1分。
4 传统建筑群集中修建年代清代及以前,6分;民国,4分;建国初至1980年以前,3分。
6 2 稀缺度文物保护单位等级国家级,5分,超过1处每处增加2分;省级,3分,超过1处每处增加1.5分;市县级,2分,超过1处每增加处1分;列入第三次文物普查的登记范围,1分,超过1处每增加1处0.5分。
满分10分。
10 3 规模传统建筑占地面积5公顷以上,15-20分;3-5公顷,10-14分;1-3公顷,5-9分;0-1公顷,0-4分。
20 4 比例传统建筑用地面积占全村建设用地面积比60%以上,12-15分;40-60%,8-11分;20-40%,4-7分;0-20%,0-3分。
15- 1 -例5 丰富度建筑功能种类居住、传统商业、防御、驿站、祠堂、庙宇、书院、楼塔及其他种类。
每一种得2分,满分10分。
10类别序号指标指标分解分值标准及释义满分得分定性评估6 完整性现存传统建筑(群)及其建筑细部乃至周边环境保存情况1、现存传统建筑(群)及建筑细部乃至周边环境原貌保存完好,建筑质量良好且分布连片集中,风貌协调统一,仍有原住居民生活使用,保持了传统区的活态性,12-15分;2、现存传统建筑(群)及细部乃至周边环境基本上原貌保存较完好,建筑质量较好且分布连片,仍有原住居民生活使用,不协调建筑少,8-11分;3、现存传统建筑(群)部分倒塌,但“骨架”存在,部分建筑细部保存完好,有一定时期风貌特色,周边环境有一定破坏,不协调建筑较多,4-7分;4、传统建筑(群)大部分倒塌,存留部分结构构件及细部装饰,具有一定历史与地域特色风貌,周边环境破坏较为严重,0-3分。
15- 2 -定性评估定7工艺美学价值现存传统建筑(群)所具有的建筑造型、结构、材料或装饰等美学价值1、现存传统建筑(群)所具有的造型(外观、形体等)、结构、材料(配置对比、精细加工、地域材料)、装修装饰(木雕、石雕、砖雕、彩画、铺地、门窗隔断)等具有典型地域性或民族性特色,建造工艺独特,建筑细部及装饰十分精美,工艺美学价值高,9-12分;2、建筑造型、结构、材料或装饰等具有本地域一般特征,代表本地文化与审美,部分建筑具有一定装饰文化,美学价值较高,5-8分;3、建筑造型、结构、材料或装饰等不具备典型民族或地域代表性,建造与装饰仅体现当地乡土特色,美学价值一般,0-4分。
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
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人文历史价值。
传统村落是我国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价值。
因此,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包括对村落历史文化底蕴、传统建筑、古代遗址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历史文化遗产的数量、保存状况、价值等,建筑风格的独特性、传世性、艺术价值等。
其次,自然生态价值。
传统村落通常处于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包括对村落自然资源的保护状况、生态环境的质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水质、空气质量、灌溉水源、生态环境保护程度等。
再次,经济发展价值。
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包括对村落经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就业机会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备性、村民收入水平、村落产业发展状况、旅游业发展情况等。
最后,社会文化价值。
传统村落是文化传承和社会参与的重要场所。
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包括对村落社会文化建设、社会服务、社会组织参与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文化活动的举办情况、社会服务设施的健全性、社会组织的活跃程度等。
以上是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价,可以全面、客观地了解村落的现状和潜力,并为相关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应根据各个村落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确定,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同时,评价指标体系应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比性,以便对不同村落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和评价。
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
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对传统村落进行全面评价和综合提升而设计的一套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包括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社区建设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环境保护类指标1.自然景观保护:评估传统村落周边的自然景观状况,包括土地利用状况、植被覆盖率、水域保护等。
2.文物保护:评估传统村落内文物建筑和遗址的保护状况,包括修复和保养状态、灾害风险等。
3.生态环境改善:评估传统村落内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垃圾处理情况、水质状况等,以及相关的环境治理措施。
4.生态旅游规划:评估传统村落周边生态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状况,包括旅游设施建设、游客流量控制等。
二、文化传承类指标1.历史文化价值:评估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包括建筑风格、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等方面。
2.传统建筑保护:评估传统村落内传统建筑的保护状况,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的保存情况和修缮质量等。
3.文化活动组织:评估传统村落内开展的文化活动的丰富程度和传承效果,包括传统节日、手工艺培训等。
4.传统文化教育:评估传统村落内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情况,包括传统技艺传承学校、传统文化展览等。
三、经济发展类指标1.农产品生产:评估传统村落内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和质量,包括农田利用率、农产品品质等。
2.乡村产业发展:评估传统村落内乡村产业的发展状况,包括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等方面。
3.农民收入情况:评估传统村落内农民的收入水平,包括农民就业情况、农民工收入等。
4.就业机会:评估传统村落内的就业机会情况,包括农村企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方面。
四、社区建设类指标1.社区管理机构:评估传统村落内社区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运行状况。
2.社区服务设施:评估传统村落内的教育、医疗、交通等社区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
3.社区活动组织:评估传统村落社区内开展的社区活动的丰富程度和社区居民参与程度。
4.居民生活质量:评估传统村落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包括居民收入、居民住房状况等。
评定标准-传统村落评价认定体系
国家级,5 分,超过 1 处每处增加 2 分;省级,3 分,超
文物保护单位 过 1 处每处增加 1.5 分;市县级,2 分,超过 1 处每增加处 1
等级
分;列入第三次文物普查的登记范围,1 分,超过 1 处每增
加 1 处 0.5 分。满分 10 分。
传统建筑占地
5 公顷以上,15-20 分;3-5 公顷,10-14 分;
-7-
合 计
冲突,几乎不能体现原有选址理念,0-4 分。
1 00
-8-
三、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指标体系
类序 指
别号
标
稀
1 缺度
丰
2
定
富度
量
连
3
评
续性
估
性
工
(群)所具有的建筑 艺美学价值高,9-12 分;
1
评
7 艺美学 造型、结构、材料
2、建筑造型、结构、材料或装饰等具有本地域一般特 2
估
价值 或装饰等美学价值 征,代表本地文化与审美,部分建筑具有一定装饰文化,美
学价值较高,5-8 分;
3、建筑造型、结构、材料或装饰等不具备典型民族或
地域代表性,建造与装饰仅体现当地乡土特色,美学价值
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
一、村落传统建筑评价指标体系
类别 序号
指 标
久 1
远度 定
量
评 稀
估2 缺度
3
规
指标分解
分值标准及释义
现存最早建筑
明代及以前,4 分;清代,3 分;
修建年代
民国,2 分;建国至 1980 年以前,1 分。
传统建筑群
清代及以前,6 分;民国,4 分;
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pdf
代表性传承人 指标分解
传承情况
分值标准及释义 世界级 15 分;国家级 10 分;省级 5 分。
(多项不累加) 省级,每项 1 分;国家级,每项 2 分。满分 5 分。
至今连续传承 100 年以上, 15 分; 连续传承 50 年以上, 8 分。
全村参加 5 分; 30 人以上 4 分; 10-30 人 3 分; 10 人以下 2 分。
15 满分 得分
30
5/9
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3、村落保留了一定的集中连片格局,保持了较为完整的
骨架体系,能较为完整看出原有的街巷体系,传统设施基
本不使用,格局体系中不协调新建筑较多,影响了整体风
貌, 6-15 分;
4、传统区保持了少量的传统基本骨架体系,能零散看出
原有的街巷体系,传统设施完全不使用,传统区存在较多
指标
指标分解
分值标准及释义
1、现存传统建筑(群)及建筑细部乃至周边环境原貌保
存完好,建筑质量良好且分布连片集中,风貌协调统一,
仍有原住居民生活使用,保持了传统区的活态性, 12-15
分;
现存传统建筑(群) 2、现存传统建筑(群)及细部乃至周边环境基本上原貌
完整性 及其建筑细部乃至 保存较完好,建筑质量较好且分布连片,仍有原住居民生
满分 得分 4 6
10
20 15
1/9
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5 类别 序号
定 性 评6 估
占全村建设用地面 20-40% ,4-7 分; 0-20% ,0-3 分。
积比例
丰富度
建筑功能种类
居住、传统商业、防御、驿站、祠堂、庙宇、书院、楼塔 及其他种类。每一种得 2 分,满分 10 分。
评定标准_传统村落评价认定体系
国家级,5 分,超过 1 处每处增加 2 分;省级,3 分,超
过 1 处每处增加 1.5 分;市县级,2 分,超过 1 处每增加 稀缺度 文物保护单位等级
处 1 分;列入第三次文物普查的登记围,1 分,超过 1 处
每增加 1 处 0.5 分。满分 10 分。
5 公顷以上,15-20 分;3-5 公顷,10-14 分; 规模 传统建筑占地面积
估7
2、建筑造型、结构、材料或装饰等具有本地域一般特征, 12
学价值 型、结构、材料或
代表本地文化与审美,部分建筑具有一定装饰文化,美学
装饰等美学价值
价值较高,5-8 分;
3、建筑造型、结构、材料或装饰等不具备典型民族或地
域代表性,建造与装饰仅体现当地乡土特色,美学价值一
般,0-4 分。
1、至今日常生活建筑营造仍大量应用传统材料、传统工
满分 5 15
满分
30
得分 得分
3、村落保留了一定的集中连片格局,保持了较为完整的
骨架体系,能较为完整看出原有的街巷体系,传统设施基
本不使用,格局体系中不协调新建筑较多,影响了整体风
貌,6-15 分;
4、传统区保持了少量的传统基本骨架体系,能零散看出
原有的街巷体系,传统设施完全不使用,传统区存在较多
2 丰富度 估
类别 序号 指标
定
性
格局完
3
评
整性
估
指标分解 村落现有选址
形成年代 现存历史环境
要素种类 指标分解
村落传统格局保 存程度
分值标准及释义 明清及明清以前,5 分;民国,3 分;新中国成立后,1
分。 古河道、商业街、公共建筑、特色公共活动场地、堡寨、 城门、码头、楼阁、古树及其他历史环境要素种类。每一 种得 2 分,满分 15 分。
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
4、传统区保持了少量的传统基本骨架体系 ,能零散看出原有的街巷体系,传统设施完 全不使用,传统区存在较多新建不协调建筑 ,风貌非常混乱,0-5分。
附录四: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
、村落传统建筑评价指标体系
类
别
序
号
指标
指标分解
分值标准及释义
满
分
得
分
疋
量 评 估
1
久
远
度
现存最早
建筑修建年代
明代及以前,4分;清代,3分;
民国,2分;建国至1980年以前,1分。
4
传统建筑群
集中修建年代
清代及以前,6分;民国,4分; 建国初至1980年以前,3分。
6
2
世界级15分;国家级10分;省 级5分。
(多项不累加)
15
2
丰富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
省级,每项1分;国家级,每项2分。满分5分。
5
3
连续性
至今连续传承时间
至今连续传承100年以上,15分
;
连续传承50年以上,8分。
30
4
科学 文化 价值
村落选址、规划 、营造反映的科 学、文化、历史 、考古价值
1、村落选址、规划、营造具有典型的地域 、特定历史背景或民族特色,村落与周边环 境能明显体现选址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或历 史背景,有很高的科学、文化、历史、考古 价值,25-35分;
2、村落选址、规划、营造具有一定地域和 文化价值,村落与周边环境能体现选址所蕴 含的深厚的文化或历史背景,有较高的科学 、文化、考古、历史价值,15-24分;
安徽省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
12
科学文化价值
村落选址、规划、营造反映的科学、文化、历史、考古价值
1、有很高的科学、文化、历史、考古价值,8-12分;
2、有较高的科学、文化、考古、历史价值,4-8分;
3、科学、文化、历史、考古价值一般,0-4分。
12
13
协调性
与周边自然山水环境或田园风光的关系
1、村落周边环境保持良好,与村落和谐共生,4-6分;
2、村落周边环境有一定程度改变,但与村落较和谐,2-4分;
3、村落周边环境遭受较为严重的破坏,与村落建设相冲突,,0-2分。
6
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20分)
14
稀缺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级别
国家级3分;省级2分。(多项不累加)
3
15
丰富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
省级,每项0.5分;国家级,每项1分。满分1分。
1
16
附件2
安徽省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
市县镇(乡)村
类别
序号
指标
指标分解
分值标准及释义
满分
得分
村落传统建筑评价(40分)
1
久远度
建筑(群)建造年代
清代及以前,4分;民国,3分;建国初至1980年以前,1-2分。
4
2
稀缺度
文物保护单位等级
国家级,3分,超过1处每处增加0.5分;省级,2分,超过1处每处增加0.5分;市县级,1分,超过1处每增加处0.5分。满分4分。
7
11
格局完整性
村落传统格局保存程度
1、街巷体系完整,没有不协调新建筑,9-12分;
2、街巷体系较为完整,不协调新建筑少,不影响整体风貌,6-9分;
3、有一定的集中连片格局,不协调新建筑较多,影响了整体风貌,3-6分;
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研究
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研究传统村落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承载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建筑文化。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过度开发、环境污染、文化流失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构建一套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尤为重要。
构建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公平性原则。
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总体指标、分类指标和具体指标。
总体指标包括传统村落的整体环境、文化价值和保护现状等方面;分类指标是对总体指标的细化,包括自然环境、文化遗产、社会经济等;具体指标则是针对每个分类指标的详细评价标准。
在指标选取过程中,我们应考虑传统村落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特殊性。
具体而言,指标应涵盖自然环境、文化遗产、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同时要突出对传统村落特色和价值的评价。
数据采集是构建指标体系的关键环节。
对于各项指标,我们需要通过实地调查、文献资料分析和专家评估等方法获取可靠、准确的数据。
同时,应注重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挖掘,以便更好地反映传统村落的实际情况。
运用构建好的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可以对现有传统村落进行评估和鉴定。
以下是一个具体案例分析:某传统村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优美的自然环境。
在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评估时,我们应遵循以下步骤:收集数据:通过实地调查、文献资料分析和专家评估等方法,获取该传统村落的基础数据和相关信息。
计算得分:根据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和评分标准,计算该传统村落各指标的得分。
综合评价:将各指标得分进行加权平均,得到该传统村落的总分。
根据总分,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等级,如优秀、良好、一般等,以反映其整体保护和发展状况。
通过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对其他传统村落进行评估和鉴定。
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和目的,灵活运用评价指标体系,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和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
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
传统村落是我国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
建筑风貌。
对于评价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情况,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
的评价指标体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传统村落评价指标。
一、历史价值评价指标
1.历史建筑保护情况:评估传统村落中的历史建筑是否得到了适当的
保护,包括建筑的原始性、完整性和局部修缮情况。
2.历史人文价值:评估传统村落中的历史人文遗存,如文化节庆活动、传统习俗以及村落的历史人物等,体现了传统村落的独特文化。
二、保护措施评价指标
1.规划管理:评估传统村落是否拥有适宜的规划管理制度,包括村庄
规划、村规民约等,以及相关的监督机制。
2.整体性保护:评估传统村落是否得到了整体性的保护,包括环境整治、水系保护、道路修缮等方面,体现了对整体村落特征的保护。
3.民居保护:评估传统村落中的民居建筑是否得到了适当的维护和保护,包括修缮情况、用材情况、建筑风格等。
三、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1.生态环境:评估传统村落中的生态环境状况,包括水质、空气质量、生物多样性等情况,反映了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经济发展:评估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农业生产、旅游业
发展等方面,反映了传统村落的经济活力。
3.社会文化发展:评估传统村落的社会文化发展状况,包括教育、医疗、文化活动等方面,反映了传统村落的社会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历史价值评价、保护措施评价和可持续发展评价三个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客观评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情况,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推动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印发《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印发《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已撤销),财政部,建设部(已撤销),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2.08.22•【文号】建村[2012]125号•【施行日期】2012.08.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印发《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建村[2012]1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委、农委)、文化厅(局)、文物局、财政厅(局):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建村[2012]58号),为评价传统村落的保护价值,认定传统村落的保护等级,我们编制了《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现印发给你们。
请依据该指标体系,结合传统村落登记信息,对本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价值进行评价认定,按照统一的分值要求推荐国家级传统村落。
推荐名单请于2012年9月10日前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
各地可参考该指标体系确定地方级传统村落的评价依据和分值认定标准。
试行过程中有何问题或建议,请与以下人员联系: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鞠宇平************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岳青************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姚丞************财政部经济建设司赵树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2012年8月22日附件: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
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
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文化价值:评价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从村落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传统产业、民间艺术等方面进行考量,评估村落对于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2.生态环境保护:评价传统村落的生态环境保护主要从水资源的保护、土壤保护、植被保护等方面进行考量,评估村落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保护措施是否得力。
3.社会经济发展:评价传统村落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从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进行考量,评估村落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促进村民增收和村落可持续发展。
4.公共设施配套:评价传统村落的公共设施配套主要从交通运输、教育、医疗、出行便利等方面进行考量,评估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便民程度,提高村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5.社会管理与组织:评价传统村落的社会管理与组织主要从村民自治、文化保护、社区服务等方面进行考量,评估村民的组织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提高村落的管理水平和社会和谐度。
以上是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的一些主要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提供给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估结果,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传统村落是中国丰富多样的乡村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貌,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资源。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的价值,评价认定指标体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下面将进一步探讨与传统村落相关的评价认定指标体系。
1. 历史文化价值是传统村落评价认定的核心因素之一。
传统村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评估其历史文化价值,需要考察村落的渊源、传统建筑、文物古迹等。
村落的渊源与文化背景反映了其在历史变迁中的地位和作用,传统建筑体现了当地的建筑风格、构造技术和村落居民的生活方式,古迹则展示了村落的历史变迁和乡土文化的传承。
2. 生态环境保护是传统村落评价认定的重要指标。
传统村落通常位于自然环境较为优美的地区,具备自然资源丰富和生态系统完整的特点。
安徽省传统村落认定办法
附件1安徽省传统村落认定办法为规范有序开展省级传统村落认定工作,完善省级传统村落名录,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及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有关工作要求,制定本办法。
一、认定原则(一)全面普查。
全面开展传统村落调查摸底,按照“一村一档”建立传统村落基本信息库,建立、补充修正和完善村落基本信息、传统建筑、村落选址和格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人居环境等关键内容,村落全貌、主要街巷机理、重要的传统和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的照片和文字说明要详实,并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传统村落信息系统登记录入相关信息()。
(二)应保尽保。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粹,是承载和体现乡村文明的重要载体。
对于普查中发现的传统村落,经认定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应纳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三)专家评估。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省财政厅、省国土厅、省农委、省旅游局组织专家,按照《安徽省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对各地申报材料进行评估。
专家意见作为认定省级传统村落的重要依据。
二、认定标准省级传统村落认定以《安徽省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为标准。
指标体系包括村落传统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村落选址和格局评价指标体系、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指标体系。
三、申报材料(一)申报文件。
申报省级传统村落文件由市级住房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上报。
(二)传统村落材料。
《传统村落调查登记表》及有关材料。
(三)自评分值表。
《安徽省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自评分值表。
(四)申报PPT文件。
包括村落的地域和民族特色、选址、格局、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
四、认定程序(一)评价。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组织专家,依据《安徽省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登录《中国传统村落信息系统》,并结合各地申报材料进行评价。
专家组提出省级传统村落建议名单。
(二)审定。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对专家组提出省级传统村落建议名单进行审定,确定拟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
安徽省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
安徽省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
一、历史文化价值指标
传统村落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文化价值是评价认定的重要指标之一、这包括传统村落的历史建筑、古迹、文化遗址等方面的保存情况,以及传统村落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传统建筑保护指标
传统村落的建筑是其特色和魅力所在,传统建筑的保护是传统村落评价的核心指标之一、这包括传统建筑的完整性、原始性以及传统建筑的维修保护情况等方面。
三、生态环境指标
传统村落作为农村居民的生活场所,其生态环境的良好与否是评价认定的重要指标。
这包括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保护情况,以及传统村落周边的生态环境是否受到破坏等方面。
四、社会经济发展指标
传统村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是评价认定的重要指标之一、这包括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以及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等方面。
五、居民生活质量指标
传统村落的居民生活质量是评价认定的重要指标之一、这包括传统村落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情况,以及传统村落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条件等方面。
综上所述,安徽省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历史文化价值
指标、传统建筑保护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和居民生活
质量指标等方面。
通过评价认定,可以全面了解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建筑保护情况、生态环境情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居民生活质量,为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
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它是对传统村落的各项要素进行系统评价和认定的一种指标体系。
该体系主要包括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传承、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村落规划设计、村民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指标。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
首先是历史文化传承方面的指标。
传统村落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传承者,其历史文化价值是评价的重要标准。
其中包括村落历史沿革、历史建筑的保存情况、文物保护等指标。
村落的历史沿革要能够清晰地追溯到古代,并且有较为完整的文物和历史建筑保存下来,这能够证明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
此外,村落还应该有完善的文物保护措施,能够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其次是自然生态环境方面的指标。
传统村落作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其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评价认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村落周边的自然风貌、植被覆盖率、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指标。
传统村落应该保持原始的自然景观,不受人为破坏,能够提供健康的生态环境给居民和游客。
此外,村落应该有完善的水源保护措施,确保居民和游客的用水安全,同时也要保护村落周边的生物多样性,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最后是村落规划设计和村民生活保障方面的指标。
传统村落的规划设计应该符合传统建筑风格和环境要求,同时也要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这包括村落的道路交通、水电供应、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和村落的居住环境、社区服务等方面的指标。
村落的道路交通要便利,能够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水电供应和垃圾处理要有良好的设施和管理措施,确保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另外,村落应该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社区服务,满足居民的需求。
综上所述,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是对传统村落的综合评价和认定的一个指标体系,其指标主要包括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传承、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村落规划设计、村民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更好地认定传统村落的价值和发展方向,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印发版本
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印发版本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传统村落发展、保护和利用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的一套指标体系。
它是根据传统村落的特点和现实需求,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状况和保护理念制定而成。
下面将介绍一份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的印发版本,共计1200字。
一、自然环境1.生态环境:评估村落周边的自然环境,包括植被覆盖率、水源保护状况、土壤保护等情况。
2.保护区域:评估村落周边是否有自然保护区、生态重点区等,以及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效果。
二、文物保护1.建筑风貌:评估传统村落内传统建筑的数量、分布和保存状况,包括村落的整体布局和建筑群的风貌。
2.建筑物保护:评估传统建筑的材料、结构和维修状况,以及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
三、文化传承1.传统技艺:评估传统村落内的传统手工艺品、工艺品、乡土工业等的传承情况和传承人数。
2.传统活动:评估传统节日、庆典、民俗活动等的传承和发展情况。
四、社会经济1.居民生活:评估村民的生活水平、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状况。
2.旅游发展:评估村落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接待能力,以及旅游对村民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五、管理与规划1.管理机构:评估村落的管理机构设置和管理能力,以及管理人员的背景和素质。
2.规划制度:评估村落的规划制度和规划能力,以及规划对村落保护和发展的指导作用。
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原则1.科学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基于科学的分析和调研,兼顾多方面因素,具备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2.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综合考虑自然环境、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社会经济、管理与规划等多个方面。
3.可比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具备可比性,可以对不同传统村落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评估。
4.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具备可持续性,能够监测和评估村落的长期发展和变化情况。
指标评价等级划分为了对传统村落进行评价和排名,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评价等级划分标准。
评价等级一般包括优秀、良好、一般和不达标等级。
不同等级的评价结果将作为指导传统村落发展和保护的依据,为相关政策和项目的制定提供参考。
传统古村落的评价及保护
传统古村落的评价及保护——以安徽省西递宏村为例葛立傲摘要:在传统文化不断被破坏的今天,传统古村落的保护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在保护古村落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其外部的保护,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古村落的评价,只有我们分析,评价完问题,才能从其遇到的问题而加强保护。
本文以安徽西递宏村为例,研究古村落的价值,分析,评价古代村落,研究古村落的保护方法。
关键字:古村落,聚居环境,遗产价值,保护利用一:前言在城市化与商业化倾向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传统古村落是保留较大历史改革,具有特色的民俗民风。
虽历史悠久,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与使用的村落。
古村落是乡村建设发展的缩景,也是传统文化的遗迹,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和建筑特色。
例:安徽的西递宏村,徽州呈坎古村落,岭南传统水乡古村落等均属此类二:传统古村落的价值评价传统古村落评价的指标体系综合历史悠久性,保护完整性,建筑的乡土性,环境协调性和文化传承的典型性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从而保证传统古村落的独特价值(表一)[ 1 ] (1)历史的悠久性。
对于传统古村落来讲,时间价值是最能反映遗产的珍贵性指标,西递宏村古村落的评价具有时间跨度较大的特征,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
而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但现在大部分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2)保护的完整性。
完整性要求传统古村落必须具有完整的村落形态,具有完整的时间序列和完整的人文生活三个特点。
而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3)建筑的乡土性。
聚落环境和传统居民不是刻意保护的结果,而是在人们长期生活中得以保存的空间。
传统古村落居民生活的现代化,使传统古村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之改变的就越是传统古村落及建筑形式,有的村落在变革中保存下来,成为靓丽的风景线(4)环境的协调性。
环境的协调性是传统古村落“天人合一”的重要体现,传统古村落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村落及其周边景观环境具有独特的协调性,并将这种理念渗透到村落建设中去,并构架起与景观环境完全协调的村落(5)文化传承的典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科学文化价值
村落选址、规划、营造反映的科学、文化、历史、考古价值
1、有很高的科学、文化、历史、考古价值,8-12分;
2、有较高的科学、文化、考古、历史价值,4-8分;
3、科学、文化、历史、考古价值一般,0-4分。
12
13
协调性
与周边自然山水环境或田园风光的关系
1、村落周边环境保持良好,与村落和谐共生,4-6分;
1、仍大量应用传统材料、传统工具和工艺,3-4分;
2、较多应用传统材料、传统工具和工艺,2-3分;
3、较少应用地域性传统材料、传统工具和工艺 0-2分。
4
村落环境、格局评价(22分)
9
久远度
村落现有选址形成年代
明清及明清以前,3分;民国,2分;新中国成立后,1分。
3
10
丰富度
现存历史环境要素种类
古河道、商业街、公共建筑、特色公共活动场地、城门、码头、楼阁、古树及其他历史环境要素种类。每一种得1分,满分7分。
6
7
工艺美学价值
现存传统建筑(群)所具有的建筑造型、结构、材料或装饰等美学价值
1、具有典型地域性,建筑细部十分精美,工艺美学价值高,4-6分;
2、具有本地域一般特征,美学价值较高,2-4分;
3、不具备地域代表性,仅体现当地乡土特色,美学价值一般,0-2分。
68Leabharlann 传统营造工艺传承至今仍大量应用传统技艺营造日常生活建筑
4
6
完整性
现存传统建筑(群)及其建筑细部乃至周边环境保存情况
1、保存完好,分布连片集中,风貌统一,有原住居民生活,5-6分;
2、保存较完好,分布连片,有原住居民生活,不协调建筑少,4-5分;
3、部分倒塌,部分建筑细部保存完好,不协调建筑较多,3-4分;
4、大部分倒塌,存留部分细部装饰,周边破坏较为严重,0-3分。
7
11
格局完整性
村落传统格局保存程度
1、街巷体系完整,没有不协调新建筑,9-12分;
2、街巷体系较为完整,不协调新建筑少,不影响整体风貌,6-9分;
3、有一定的集中连片格局,不协调新建筑较多,影响了整体风貌,3-6分;
4、少量的传统基本骨架体系,较多新建不协调建筑,风貌非常混乱,0-3分。
12
村落环境、格局评价
5
20
依存性
与村落及其周边环境的依存程度
1、与村落特定物质环境紧密相关,不可分离,4-6分;
2、与村落空间具有一定依赖性,活动组织与村民联系密切,2-4分;
3、遗产可不依赖村落保持独立传承,0-2分。
6
合计
100
连续性
至今连续传承时间
至今连续传承100年以上,3分;连续传承50年以上,1.5分。
3
17
规模
传承活动规模
全村参加1分;30人以上0.5分;30人以下0.2。
1
18
传承人
是否有传承人
有,1分;无,0分。
1
19
活态性
传承情况
1、传承良好,具有传承活力,5分;
2、传承一般,无专门管理,3分;
3、传承濒危无活力,1分。
4
3
规模
传统建筑占地面积
5公顷以上,4-6分;3-5公顷,2-4分;0-3公顷,0-2分。
6
4
比例
传统建筑用地面积占全村建设用地面积比例
60%以上,-6分;40-60%,4-5分;20-40%,3-4分;0-20%,0-3分。
6
5
丰富度
建筑功能种类
居住、传统商业、防御、驿站、祠堂、庙宇、书院、楼塔及其他种类。每一种得1分,满分4分。
2、村落周边环境有一定程度改变,但与村落较和谐,2-4分;
3、村落周边环境遭受较为严重的破坏,与村落建设相冲突,,0-2分。
6
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20分)
14
稀缺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级别
国家级3分;省级2分。(多项不累加)
3
15
丰富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
省级,每项0.5分;国家级,每项1分。满分1分。
1
16
附件2
安徽省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
市 县 镇(乡) 村
类别
序号
指标
指标分解
分值标准及释义
满分
得分
村落传统建筑评价(40分)
1
久远度
建筑(群)建造年代
清代及以前,4分;民国,3分;建国初至1980年以前,1-2分。
4
2
稀缺度
文物保护单位等级
国家级,3分,超过1处每处增加0.5分;省级,2分,超过1处每处增加0.5分;市县级,1分,超过1处每增加处0.5分。满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