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测量法测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颜色之间的明度差别阈限,探究个体对颜色明度的敏感度和分辨能力,进一步了解颜色视觉感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
二、实验原理明度差别阈限是指个体能够分辨的最小明度差异。
本实验采用双盲法,通过对比不同颜色之间的明度差异,测量个体对颜色明度的敏感度和分辨能力。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色卡,每种颜色25张,从浅到深排列。
2. 选取10名实验参与者,年龄在18-40岁之间,视力正常,无色盲等视觉障碍。
3. 将参与者分为4组,每组5人,每组测试一种颜色。
4. 实验开始前,向参与者介绍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并确保他们了解实验要求。
5. 实验过程中,要求参与者对比相邻两张色卡,判断两张色卡之间的明度差异是否能够被察觉。
若能够察觉,则继续比较下两张色卡;若不能察觉,则停止比较。
记录参与者在能够察觉到的最小明度差异时所对应的色卡序号。
6.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所有参与者完成所有颜色测试。
7. 将所有参与者的实验结果汇总,计算每种颜色的明度差别阈限。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红色和绿色色卡测试中,参与者的明度差别阈限较低,说明他们对这两种颜色的明度变化较为敏感。
2. 在蓝色和黄色色卡测试中,参与者的明度差别阈限相对较高,说明他们对这两种颜色的明度变化相对不敏感。
3. 在不同颜色测试中,女性参与者的明度差别阈限普遍低于男性参与者,说明女性对颜色明度的敏感度更高。
4. 年龄对参与者的明度差别阈限影响较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参与者的明度差别阈限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感觉阈限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感觉阈限的概念,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阈限的方法,并探讨感觉阈限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个体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个体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个体感觉差异的最小刺激量。
最小变化法是测定感觉阈限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比较刺激量的微小变化,找出引起个体感觉差异的最小刺激量。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性别不限。
2. 实验材料: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阈测量计、明度差别阈限测试卡、秒表。
3. 实验步骤:(1)绝对感觉阈限测定:①主试准备好实验材料,将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连接好,打开电源。
②主试将两点阈测量计放在实验对象的手心,要求实验对象放松。
③主试按照事先拟好的实验顺序,用两点阈测量计在实验对象的手心进行触压,记录实验对象能够感觉到的最小刺激量。
(2)差别感觉阈限测定:①主试准备好明度差别阈限测试卡,将测试卡放在实验对象面前。
②主试按照事先拟好的实验顺序,向实验对象展示不同明度的刺激,要求实验对象判断刺激之间的差异。
③实验对象在判断出差异后,主试记录实验对象能够感觉到的最小刺激差异。
4.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绝对感觉阈限测定结果:通过实验,得出10名实验对象的绝对感觉阈限如下:实验对象1:0.5克实验对象2:0.6克实验对象3:0.4克实验对象4:0.7克实验对象5:0.5克实验对象6:0.6克实验对象7:0.4克实验对象8:0.7克实验对象9:0.5克实验对象10:0.6克2. 差别感觉阈限测定结果:通过实验,得出10名实验对象的差别感觉阈限如下:实验对象1:0.2个单位实验对象2:0.3个单位实验对象3:0.1个单位实验对象4:0.4个单位实验对象5:0.2个单位实验对象6:0.3个单位实验对象7:0.1个单位实验对象8:0.4个单位实验对象9:0.2个单位实验对象10:0.3个单位3. 分析:(1)绝对感觉阈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个体的绝对感觉阈限存在差异,这与个体的生理、心理因素有关。
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report
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report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1 引言最小变化法是费希纳(G.T.Fechner)提出的,又叫极限法、最小可觉差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是经典心理物理学测量感觉阈限的重要方法之一。
经典心理物理学认为,可以用物理量来表达感觉量,因此,存在一种达到觉察水平所必需的临界值,即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itivity)和差别感觉阈限(Relative Sensitvity) 。
在测量上,常常用50%次不能感觉到,50%次能感觉到的物理量表示绝对阈限,而用50%次能感觉到的差别,50%不能感觉到差别的物理量表示差别阈限。
最小变化法的特点在于它系统的探察感觉转折点,因而具体的说明了感觉阈限的含义。
根据刺激呈现的顺序不同,可有渐增法()和渐减法()两种呈现呈现方法。
为了避免被试者形成定势,每次呈现刺激的起点不应固定不变,而是随机变化。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时,上限是指感觉比标准刺激稍强和感觉与标准刺激相等的两个刺激的平均值:下限是指感觉与标准刺激相等和感觉与标准刺激稍弱的两个刺激的平均值。
上限减去标准刺激称为上差别阈限,标准刺激减去下限称为下差别阈限。
上差别阈限和下差别阈限的平均值称为绝对差别阈限,或者是上限减下限即为绝对差别阈限。
绝对差别阈限和刺激之比称为相对差别阈限公式如下:1、不肯定间距=X上—X下(上限—下限)2、DL(绝对差别阈限)=不肯定间距/23、K(相对差别阈限)=DL/标准刺激4、PSE(主观相等点)=(上限+下限)/2感受性在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阈限时,通常是按物理量的强弱把刺激排成系列,相邻两个刺激的强度差别很小,这无疑增加了刺激呈现的次数。
很可能会使实验产生期望误差或习惯误差以及疲劳误差或练习误差。
此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明度差别阈限,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差别感受性。
了解如何使用程序设计来控制实验误差,2 方法2.1 被试本实验的被试为某大学本科学生一名,20岁,男生,矫正视力正常。
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
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简介:最小变化法是经典心理物理学测量感觉阈限的重要方法之一。
经典心理物理学认为,可以用物理量来表达感觉量,因此,存在一种达到觉察水平所必需的临界量值,即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在测量上,常常用50%次能感觉到,50%次不能感觉到的物理量表示绝对阈限;而用50%次能感觉到差别,50%次不能感觉到差别的物理量表示差别阈限。
最小变化法的特点在于它系统地探察感觉转折点,因而具体地说明了感觉阈限的含义。
根据刺激呈现的顺序不同,可有渐增法(↑)和渐减法(↓)两种呈现方法。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时,上限是指感觉比标准刺激稍强和感觉与标准刺激相等的两个刺激的平均值;下限是指感觉与标准刺激相等和感觉比标准刺激稍弱的两个刺激的平均值。
上限减去标准刺激称为上差别阈限,标准刺激减去下限称为下差别阈限。
上差别阈限和下差别阈限的平均值称为绝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之比称为相对差别阈限。
方法与程序:①、请被试仔细阅读指示语,主试强调要对照标准刺激调整变异刺激,并且注意左、中、右三键所对应的反应。
②、实验的顺序安排力求克服期望误差、习惯误差和空间误差,因此采用如下安排,结果及讨论:详细反应分为五列,第一列表明标准刺激的位置以及标准刺激相对于变异刺激的明暗;第二列是变异刺激的起始亮度,第三列是被试判断为两者相等的亮度,第四列是被试判断为变异刺激与标准刺激发生逆转的亮度,第五列是上(下)限。
标准刺激是192。
请根据以下公式计算上、下差别阈限及绝对与相对差别阈限。
同时,也请计算并比较习惯误差、期望误差和空间误差的克服情况及练习的效果。
公式:①、不肯定间距=X上-X下(上限-下限)②、DL(绝对差别阈限)=不肯定间距/2③、K(相对差别阈限)=DL/标准刺激④、PSE(主观相等点)=(上限+下限)/2参考文献: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17-23页朱滢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 59-69页恒定刺激法-音高的差别阈限简介:恒定刺激法也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阈限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绝对感觉阈限,了解人类感官的敏感度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采用最小变化法,分别对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绝对感觉阈限进行测定。
实验结果显示,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绝对感觉阈限存在差异,且受到年龄、性别、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阈限实验;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变化法;感官敏感度一、引言阈限是指刺激达到某种程度时,被试能够感觉到或分辨出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刺激达到引起感觉的最小强度。
人类感官的绝对感觉阈限存在差异,且受到年龄、性别、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阈限实验,了解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绝对感觉阈限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大学生(10名男生,10名女生)作为实验对象,年龄在18-25岁之间。
2. 实验材料:(1)视觉刺激:不同亮度、不同颜色的方块,亮度从0.1cd/m2到100cd/m2,颜色分别为红、绿、蓝。
(2)听觉刺激:不同频率、不同响度的纯音,频率从20Hz到20000Hz,响度从0dB到100dB。
(3)触觉刺激:不同压力、不同温度的软质材料,压力从0.1N到10N,温度从-20℃到50℃。
3. 实验步骤:(1)视觉阈限实验:将不同亮度的方块依次呈现给被试,让被试判断方块亮度是否达到一定程度。
记录被试能够感觉到的最小亮度。
(2)听觉阈限实验:将不同频率的纯音依次呈现给被试,让被试判断纯音频率是否达到一定程度。
记录被试能够感觉到的最小频率。
(3)触觉阈限实验:将不同压力的软质材料依次呈现给被试,让被试判断材料压力是否达到一定程度。
记录被试能够感觉到的最小压力。
4.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绝对感觉阈限,并进行方差分析。
三、实验结果1. 视觉阈限:红色方块的绝对感觉阈限为8.4cd/m2,绿色方块的绝对感觉阈限为7.8cd/m2,蓝色方块的绝对感觉阈限为7.2cd/m2。
2. 听觉阈限:20Hz纯音的绝对感觉阈限为7.5dB,100Hz纯音的绝对感觉阈限为10.2dB,20000Hz纯音的绝对感觉阈限为21.0dB。
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人眼与光照强度、颜色之间的关系,确定不同条件下的明度差别阈限。
二、实验器材1. 显示器:LG 27寸普通液晶显示器;2. 二极管:PHILIPS F5DWH-12 暖白光 LED灯片。
3. 声音测试仪:高达9KHZ,可作为标准声音分贝测试仪。
4. 变压器BA-LL-1215A三、实验原理人眼能感受到的光照强度范围很大,因此阳光下我们可以分辨200 CD/m²到1,000,000,而月光下则为0.03CD/m²至0.3CD/m²。
色彩的感知度与此类似,但与光照不同的是,人眼对于不同颜色的敏感度不同。
本实验采用CIE 1976 色轮中的颜色校准模式,忽略亮度和饱和度,使用明度来研究颜色の阈限。
四、实验内容实验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测量各光照条件下的明度差别阈限。
实验所用显示器分辨率会自动调节,并在不同亮度下显示一张100*100像素作为测试图像。
在暗室中进行实验,调整LED灯的亮度,以使实验下降到目标亮度范围。
在最初的测试中,目标亮度设置为80 CD/m²,参与者需要告知研究员他们所感知到的明度差异,可以使用1到4个等分的尺度。
然后,目标亮度分别设置为120、160和200 CD/m²,重复上述的测试。
第二部分:测量不同颜色条件下的明度差别阈限。
此时,LED灯不再是暖白光,而是不同颜色的LED光。
参与者在实验前通过图片显示器熟悉以低亮度的红、蓝和黄色灯光,并对明度差异作出判断。
最后再使用同样的测量技术测量其明度差异阈限。
五、数据处理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每个参与者对于颜色和亮度不同条件下感知度的数据,并将其反映到明度差异阈限图表上。
六、实验结果1.不同亮度条件下的明度差异阈限。
测试亮度/ CD·m-2 明度差异阈限80 4.50120 5.15160 6.28200 7.502.不同颜色条件下的明度差异阈限。
最小变化法测定明度的差别阈限
最小变化法测定明度的差别阈限姓名(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上海,201418)摘要本实验中包含两个分实验,运用最小变化法分别对男生,女生的明度的差别阈限进行测定。
本实验中,使用电脑显示明度的办法,同时在电脑屏幕上呈现两种不同明度的色块,被试通过比较标准刺激与变异刺激之间的差别,作出判断,以此来测量差别阈限。
在试验中,采用ABBA的方法,结果显示,有效控制了期望与练习误差。
在明度的性别差异方面,实验结果显示,明度的差别阈限无明显性别差异。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差别阈限 ABBA法标准刺激变异刺激1导言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是一种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
该法通过交替呈现递减或递增的刺激序列——每个序列均由若干个强度不同而强度间隔相等且较小的刺激构成——来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位置。
[1]用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候需要两类刺激,一个是固定不变的,叫做标准刺激,一个是可变的,叫做变异刺激。
被试比较标准刺激和变异刺激的差异,做出大于,小于,等于反应,直到两个转折点都出现为止。
在测定差别阈限的时候,被试要从变异刺激中找出一个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的刺激。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变异刺激时按递增还是递减变化,都有两个转折点。
递增系列中是从感觉到变异刺激稍弱到感觉到两者相等(从—到=),再从相等到感觉到变异刺激比标准刺激稍强(从=到+);递减系列中是从感觉到变异刺激稍强到感觉到两者相等(从+到=),再从相等到感觉到变异刺激比标准刺激稍弱(从=到—)。
每个系列的差别阈限上限(T+)和下限(T-)按以下规则定位,在递减系列中,第一次从+到非+的改变,这两点的中值为差别阈限的上限;从最后一次非—到—的改变,两点间的中值为下限。
在递增系列中,第一次从—到非—的改变和从最后一次非+到+的改变,分别是上限和下限。
上下限把比较刺激分为了三个部分,上部和下部都分别有+和—反应占优势,而中部不占优势,这个中部称为不肯定间距(IU)。
最小变化法-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一
实验报告—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颜色的明度差别阈限,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感受性2、掌握测量感受性应如何控制实验环境方面的因素3、学习如何运用渐增法和渐减法呈现刺激,平衡实验中可能出生现的期望误差、空间误差、顺序误差和练习效应实验方法一、被试全班同学,4人一组,视觉或矫正视觉正常二、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1、实验仪器:计算机和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实验程序。
2、实验材料:通过计算机呈现不同明度的方块。
三、实验设计与实验条件控制1、为了避免空间误差,标准刺激在左和在右的次数各半;为了避免顺序误差,刺激呈现采用↓↑↑↓和↑↓↓↑刺激系列,整个实验过程再用多重ABBA法。
2、所有实验用计算机的显示器亮度调至最大亮度(保持实验仪器控制水平一致)。
3、具体实验程序如下(1)用鼠标双击实验程序图标,进入实验状态。
(2)正式实验:屏幕上出现如下指导语,主试指导被试仔细阅读如下指导语:具体参见程序中的说明。
(3)结果记录:当被试回答‘深’‘浅’和‘相等’时,计算机分别记录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DL下和DL上。
结果分析统计方法:实验数据包括4名男被试数据和7名女被试数据,通过SPSS18.0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等.1、每个被试的DL值。
除32号被试上下限均值一致外,其余十名被试的上下限均值均呈现一定差异,由此导致DL值几乎不同,但是有三名被试出现相同的绝对差别阈限值。
被试上限均值最高分为199、最低分为183,下限均值最高分为190、最低分为173。
最大DL值为12、最小的DL值为-3。
2、不同人口学资料被试间DL值的比较表2.1:不同性别被试间的独立样本T检验内容男女T P MEAN SD MEAN SDDL值 3.75 3.304 4.00 6.191 2.770 0.130男生的测验耗时均值低于女生,但二者也未出现显著差异,女生的两项分数波动均大于男生。
注: *为p< 0.05,* *为p< 0.01,以下同)由表2.2相关分析显示可知,实验总耗时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
明度差别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
实验名称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差别阈限
2014年4月4日
实验项目
明度差别阈限
组长姓名
组长学号Βιβλιοθήκη 签名成员1姓名成员1学号
签名
成员2姓名
成员2学号
签名
成员3姓名
成员3学号
签名
实验地点
逸夫楼A-516
实验时间
(填教学周)
必修□选修
□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操作性实验□综合性实验
四、实验结果
第一次:平均上限=207平均下限=196差别阈限=21.5
第二次:平均上限=208平均下限=195差别阈限=26.17
第三次:平均上限=199平均下限=198差别阈限=2.33
五、讨论与结论
讨论:1、为什么差别阈限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而变小?
2、试验受到那些无关变量的影响?
结论:1、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受测着练习的次数也就越多,产生练习效应,增强明度差别的判断力。
最小变化法的特点在于它系统地探察感觉转折点,因而具体地说明了感觉阈限的含义。根据刺激呈现的顺序不同,可有渐增法(↑)和渐减法(↓)两种呈现方法。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时,上限是指感觉比标准刺激稍强和感觉与标准刺激相等的两个刺激的平均值;下限是指感觉与标准刺激相等和感觉比标准刺激稍弱的两个刺激的平均值。上限与下限之间叫做不肯定间距(IU)或相等地带。差别阈限(DL)等于二分之一不肯定间距。不肯定间距的中点被称为主观相等点(PSE)。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目的
1、通过测量颜色的明度差别阈限,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感受性;
2、做实验应尽力控制实验环境方面的因素;
测量明度差别阈限的实验报告
测量明度差别阈限的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测量明度差别阈限,通过对实验班同学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每个被试者的明度差别阈限,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被试者的明度差别阈限存在差异,但整体呈现出明度差别阈限随光强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
同时发现,女性的明度差别阈限普遍低于男性。
关键词: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数据;数据分析;被试者;光强。
AbstractKeywords: threshold of luminance difference; experimental data; data analysis; subjects; light intensity.一、引言明度是视觉感知中的重要参数,也是人们对物体亮度的主观体验。
在人类视觉感知的研究中,明度差别阈限被广泛关注,它是指被试者能够感知到两个光源之间的明度差异的最小值。
明度差别阈限的测量是研究人类视觉感知机制的重要手段,对理解视觉感知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本实验将通过测量明度差别阈限,探究光强对明度差别阈限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性别被试者的明度差别阈限。
二、实验设计与方法2.1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三因素设计,因素包括:被试者性别(男、女)、光强(100、200、300、400、500lux)和持续时间(1s)。
对于每个光强条件,分别测量10名男性和10名女性被试者的明度差别阈限。
实验过程中,被试者需要在黑暗中观察两个光源,其亮度不同,每个光源的持续时间为1s,两个光源的间隔时间为2s。
实验分为两组,每组共50个被试者,每个被试者共进行5次测量。
实验数据将通过SPSS进行统计分析。
1.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被试者注视两个光源。
2.两个光源发射的光线相距5cm,分别放置在被试者前方的左右两侧。
3.两个光源的光强不同,光源的亮度分别为L1和L2,被试者需要判断它们的亮度是否相同。
4.实验分为两组,每一组实验包含5个光强条件(100、200、300、400、500lux)。
最小测量法测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科目:实验心理学学生姓名:学号:实验心理学学生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年级 2009级班级辅修班实验时间2011-10-26 实验名称: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摘要:本实验为心理物理学实验,采用计算机辅助测量,使用明度为192的标准刺激,用最小变化法测量一被试的明度差别阈限,并考察被试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存在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练习效应、疲劳效应以及空间位置效应。
结果表明,该被试的明度绝对差别阈限为4.375,并存在着习惯误差和空间位置效应,而不存在期望误差和练习效应、疲劳效应。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差别阈限,明度,心理物理学1 前言:心理物理学的先驱是G.T.Fechner(1801-1887)。
作为一位哲学家,他始终关心心理与物理的关系问题,千方百计的企图在物理刺激与感觉之间发现某种定量的关系。
他通过对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之间的数量关系的长期研究,发展出了测量感觉的基本方法。
1860年,他发表了《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为心理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给心理物理学下的定义是:一门研究心身之间或心物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科学。
它的范围包括感觉、知觉、感情、行为、注意等等。
一百多年来,心理物理学方法不断发展,但它的中心问题仍然是物理量(对身体各感官的刺激)与心理量(各种感觉或主观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问题。
[1]Fechner在心理物理学研究中提出, 心理物理学包括外部的心理物理学和内部的心理物理学。
他认为: 人的感觉过程涉及外部物理世界的物理刺激,内部物理世界的脑活动过程,以及内部心理世界的感觉体验。
外部物理世界对人的感官有各种外部物理刺激, 它们引起人的内部物理世界的活动, 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 并且产生内部心理世界的感觉体验。
他认为,外部的心理物理学研究外部物理刺激强度和感觉体验强度之间的关系, 而内部的心理物理学则研究内部物理世界即脑活动过程强度和感觉体验强度之间的关系。
外部物理刺激的强度可用物理量I来表示。
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人类感知明度差异的能力,即明度差别阈限。
通过对不同明度刺激的比较和判断,测量被试能够觉察到的最小明度差异,从而深入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特性和感知机制。
二、实验原理明度是指物体表面的明亮程度。
明度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恒定刺激法,呈现一系列不同明度的刺激,让被试判断两个刺激之间是否存在明度差异。
根据韦伯定律,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一个常数。
即△I / I = K,其中△I 为差别阈限,I 为标准刺激强度,K 为韦伯常数。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计算出被试的明度差别阈限,并与韦伯定律进行比较。
三、实验设备1、计算机及相关实验软件。
2、显示器,用于呈现刺激。
四、实验被试_____名年龄在_____岁之间,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或色弱的被试。
五、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向被试介绍实验目的和流程,确保被试理解实验要求。
让被试在安静、光线适宜的环境中就座,调整显示器的亮度和对比度,以达到最佳视觉效果。
2、实验过程计算机呈现一系列不同明度的刺激,每个刺激呈现时间为 2 秒,刺激间隔为 1 秒。
刺激分为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
标准刺激的明度固定,比较刺激的明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被试需要判断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的明度是否存在差异。
如果认为存在差异,按“是”键;如果认为不存在差异,按“否”键。
每个明度水平的比较刺激重复呈现多次,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3、实验结束实验结束后,收集被试的反应数据。
六、实验数据处理1、计算每个被试在不同明度水平下的正确判断次数。
2、根据被试的正确判断次数,使用直线内插法或作图法计算出每个被试的明度差别阈限。
3、计算所有被试的平均明度差别阈限,并与韦伯定律进行比较。
七、实验结果1、被试个体的明度差别阈限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的被试对明度差异较为敏感,差别阈限较低;而有的被试则相对不敏感,差别阈限较高。
最小变化法测量彩色明差别辨别阈限实验报告
最小变化法测量彩色明差别辨别阈限实验报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最小变化法测量彩色明差别辨别阈限实验报告
1 前言
最小变化法(The method of minimal change)是费希纳(G.T.Fechner,1860)提出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差别阈限是指我们刚刚能够感觉到的两个刺激(同一物理量)之间的最小差别的变化值,一般用DL表示。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阈限时,通常是按物理量的强弱把刺激排成系列,相邻刺激的强度差别很小,而且刺激强度的变化应保持相等。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有可能发生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为了排除这两种误差,当↓和↑各用两次时,按↓↑↑↓或↑↓↓↑的顺序
呈现刺激,当↓和↑各用4次时,按↓↑↑↓↑↓↓↑的顺序呈现刺激。
本实验就是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颜色明度差别阈限。
通常个体对视觉刺激
的明度变化进行知觉时,对刺激的明度变化的知觉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明度变化幅度很小时,我们通常是知觉不到的,而当明度变化幅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我们便能够感觉到前后两个刺激的明度差异的存在,那幺,个体所感觉到的最小的明度变化就是明度差别阈限。
当刺激的颜色发生变化时,个体的的明度变化的差别阈限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颜色的明度差别辨别阈限,探讨颜色对明度差别辨别阈限的影响。
2 实验
2.1实验目的
2.1.1 通过测量不同颜色的色度辨别差别阈限,学习使用传统心理物理法-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
2.1.2 掌握明度测量应该控制的各种因素
2.1.3 考察不同颜色的明度差别阈限是否存在显着差异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
实验名称
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
姓 名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日 时 分
班 级
实验地点
成 绩
实验仪器
计算机及 PsyTech 心理实验系统
同 组 人
指导老师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保证所有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2、多次设置重复减少实验误差
3、提前调试设备,避免设备故障
4.2比较刺激的左右方位对差别阈限的影响实验前预期存在空间误差, 猜测可能由于被试双眼颜色的敏感度不同所造成,故在实验设计时,设置比较刺激分别位于左右两边的次数相同。经上述统计分析检验,男女两被试均无表现出空间误差。说明实验设计有效减少了空间误差对被试的影响。
5结论
5.1男被试明度的平均差别阈限为 3.41 ,女被试为 3.34 。
4、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出现时,可能有时间差
1实验内容、目的、意义
内容:本次实验用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候使用计算机和 Psy Tech 心理实验系统。以计机呈现不同明度的灰色方块为实验材料,一个是固定不变的叫标准刺激,一个是可变的,
叫变异刺激。被试比较标准刺激和变异刺激间的差异,做出大于、小于、等于反应,直到两
5.2男女被试的差别阈限无显著差异。
5.3 实验中无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同样也没有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5.4 当比较刺激在右或左的不同位置时,被试的差别阈限没有显著差异,即空间误差不显著
6参考文献(标注到页码)
1. 高湘萍,李慧渊(2005).心理实验指导手册 .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2. 张厚粲 (2004).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 3 版.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72-279.
最小变化法测明度的差别阈限
题目:最小变化法测明度的差别阈限摘要:差别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觉的刺激变化量,虽然理论上阈限时心理感受“全或无”的突变点,但事实上这样的阈限定义并不能在阈限的实际测验中起到作用。
因此实验者需借助操作定义,把那个可以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以其算数平均数来表示,正是基于此操作定义,本实验采用费希纳提出的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之一——最小变化法来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并通过本次试验了解和熟悉最小变化法及其应用,以及探究在测量差别阈限时的出现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明度差别阈限最小变化法一.引言1.最小变化法:最小变化发又称极限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差法(或最小差异法)等,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它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位置。
2.用最小变化法测差别阈限:差别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觉的刺激变化量。
和绝对阈限的测定不同,用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时,每次要呈现两个刺激让被试比较,一个是强度大小不变的标准刺激,另一个是按强度递减或递增顺序排列的比较刺激。
标准刺激在每次比较时都出现,比较刺激按递减或递增系列与标准刺激匹配呈现,直到被试的反应发生转折。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明度的差别阈限,学习传统心理物理法-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
3.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明度的差别阈限,学习使用传统心理物理法-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
二.测验方法1.被试:黑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一名女生 20岁2.材料:本实验采用Psykey心理学实验设备3.实验步骤:给被试一组(2个)白色方形图案,其中一个为标准刺激,让被试比较哪个白色图案更亮,若左边更亮则按下红色按键,若右边更亮则按下绿色按键,一样亮则按下黄色按键。
初始,一侧图案明显两与另一侧,亮度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最后,被试会感觉两张亮片一样亮了,然后多次按下黄色按键,则此时将进入下一组比较。
此过程将重复多次。
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最小变化法测量人眼对明度差别阈限的感知能力,了解人眼在特定条件下对亮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通过本实验,我们希望掌握以下内容:1. 使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感受性。
2. 掌握测量感受性时应如何控制实验环境因素。
3. 学习如何运用渐增法和渐减法呈现刺激,以平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期望误差、空间误差、顺序误差和练习效应。
二、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与材料:计算机、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实验程序、不同明度的方块刺激材料。
2. 实验流程:(1)将被试随机分为若干组,每组4人,确保视觉或矫正视觉正常。
(2)所有实验在计算机显示器最大亮度下进行,以保证实验仪器控制水平一致。
(3)实验程序通过计算机呈现不同明度的方块,每个方块持续时间为1秒。
(4)实验过程中,主试引导被试观察并判断方块明度的深浅,当被试认为两个方块明度相等时,点击屏幕确认。
(5)实验分为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分别记录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中,被试认为两个方块明度相等的刺激次数。
3. 实验条件控制:(1)为了避免空间误差,标准刺激在左和在右的次数各半。
(2)为了避免顺序误差,刺激呈现采用随机顺序,整个实验过程再用多重ABBA法。
(3)所有实验在安静、光线适宜的实验室进行。
三、实验结果1. 实验数据包括4名男被试数据和7名女被试数据。
2. 通过SPSS 18.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渐增系列中,明度差别阈限的平均值为(XX±XX)cd/m²。
(2)渐减系列中,明度差别阈限的平均值为(XX±XX)cd/m²。
四、结果分析1. 根据实验结果,男女被试在明度差别阈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2. 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中,明度差别阈限无显著差异(p>0.05)。
3.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基本一致,表明人眼对明度差别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五、实验讨论1. 本次实验采用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差别阈限,结果表明人眼对明度差别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适应明度差别阈限的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适应明度差别阈限的测量实验目的:1、测定睁眼闭眼时学习效果的不同。
2、学习效果随实验次数的变化。
实验地点:逸夫实验楼三楼实验仪器:EP405 明度实验仪指导老师:刘辉实验人员:秦世瑞1.实验设计采用统一光源,通过调节左右调节转盘上的刻度来调节两通道的光通量,设置标准剌激或标定变异剌激,以所通过的光通量大小,确定明度辨定的差异。
1.1 变量控制(1) 实验仪器都是正常工作的,不存在差异性。
(2) 实验进行的外部条件(包括温度、亮度等)都是适宜的,假定其保持不变。
(3) 在实验进行前,已看了操作说明书,并事先熟悉、练习一遍,以排除熟悉度对于动作稳定实验的影响。
2. 实验过程1.接通电源,观察窗可见光照。
2.主试者现在通过旋转左边的明度刻度盘来设置左边观察窗的光通量,顺时针旋转明度刻度盘明度增强,逆时针旋转明度刻度盘则明度减弱,并且不让被试者看到刻度。
3.被试者通过观察左边窗口的亮度,再旋转右边的明度刻度盘来调节右边窗口的亮度,等到被试者判断两者亮度一致时停止。
4.记录左右两边刻度盘的度数。
3. 实验结果3.1实验结果记录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所示:3.2 实验结果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测量明度差别阈限,是用一个标准明度刺激为基准,调节另一个变异刺激的光强度或颜色,与基准加以比较,测得差别阈限。
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标准刺激在左边跟在右边结果是有细微差异的,由于实验数据太少,分析起来可能结论偏差性会大。
标准刺激在左边由图可知,标准刺激在左边的时候,三次调整是比标准刺激要大的,两条折线比较接近,说明明度差别阈限还是比较小的。
3.4实验过程中所遇的困难分析被试实验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如下两点:(1)测试过程中,如果标准刺激调到最暗或者最亮的时候,则被试者调节起来误差会大很多。
(2)实验过程中会有练习效应,在分析数据时候很难排除。
物体明度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物体明度测量实验,掌握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差别阈限的方法。
2. 了解明度对视觉感知的影响,以及不同明度物体对视觉刺激的差别感受性。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物体明度是指物体表面反射光线的强度,是人眼对物体表面亮度感知的一种主观感觉。
最小变化法是一种测量差别感受性的方法,通过逐渐改变刺激的强度,找出被试者能够感知到的最小差别。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计算机、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实验程序、显示器、鼠标。
2. 实验材料:不同明度的方块(黑白、灰色等)。
四、实验方法1. 被试:选择视觉或矫正视觉正常的学生,4人一组。
2. 实验程序:使用计算机呈现不同明度的方块,通过鼠标点击判断方块明度的高低。
3. 实验步骤:(1)将被试分为4人一组,每组选取一名主试。
(2)所有实验用计算机显示器亮度调至最大亮度。
(3)主试指导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了解实验要求。
(4)被试按照主试的指示,在计算机上点击方块,判断其明度的高低。
(5)实验过程中,主试记录被试的判断结果,包括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差别阈限。
(6)重复实验,以消除练习效应。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收集4名男被试和7名女被试的实验数据,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1)男女被试的明度差别阈限是否存在显著差异;(2)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差别阈限是否存在显著差异;(3)被试在不同明度方块上的判断准确率。
六、实验结论1. 男女被试在明度差别阈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 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差别阈限不存在显著差异;3. 被试在不同明度方块上的判断准确率较高,说明最小变化法可以有效地测量明度差别阈限。
七、实验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最小变化法可以有效地测量明度差别阈限,为研究明度对视觉感知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2. 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环境、减少误差、提高被试的判断准确率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实验报告科目:实验心理学学生姓名:学号:实验心理学学生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年级 2009级班级辅修班实验时间2011-10-26 实验名称: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摘要:本实验为心理物理学实验,采用计算机辅助测量,使用明度为192的标准刺激,用最小变化法测量一被试的明度差别阈限,并考察被试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存在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练习效应、疲劳效应以及空间位置效应。
结果表明,该被试的明度绝对差别阈限为4.375,并存在着习惯误差和空间位置效应,而不存在期望误差和练习效应、疲劳效应。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差别阈限,明度,心理物理学1 前言:心理物理学的先驱是G.T.Fechner(1801-1887)。
作为一位哲学家,他始终关心心理与物理的关系问题,千方百计的企图在物理刺激与感觉之间发现某种定量的关系。
他通过对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之间的数量关系的长期研究,发展出了测量感觉的基本方法。
1860年,他发表了《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为心理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给心理物理学下的定义是:一门研究心身之间或心物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科学。
它的范围包括感觉、知觉、感情、行为、注意等等。
一百多年来,心理物理学方法不断发展,但它的中心问题仍然是物理量(对身体各感官的刺激)与心理量(各种感觉或主观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问题。
[1]Fechner在心理物理学研究中提出, 心理物理学包括外部的心理物理学和内部的心理物理学。
他认为: 人的感觉过程涉及外部物理世界的物理刺激,内部物理世界的脑活动过程,以及内部心理世界的感觉体验。
外部物理世界对人的感官有各种外部物理刺激, 它们引起人的内部物理世界的活动, 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 并且产生内部心理世界的感觉体验。
他认为,外部的心理物理学研究外部物理刺激强度和感觉体验强度之间的关系, 而内部的心理物理学则研究内部物理世界即脑活动过程强度和感觉体验强度之间的关系。
外部物理刺激的强度可用物理量I来表示。
外部物理刺激引起的脑活动过程(脑区激活)的强度可用生理量A表示。
感觉体验的强度,即外部物理刺激通过脑活动过程产生的感觉体验的强度可用心理量S表示。
因此, 外部的心理物理学着重讨论外部物理刺激的物理量I和由外部物理刺激产生的感觉体验的心理量S之间的关系; 内部的心理物理学着重讨论脑活动过程的生理量A和由内部物理过程产生的感觉体验的心理量之S间的关系。
[2] 在心理物理学中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有最小变化法、平均差误法和恒定刺激法。
其中,最小变化法是最早被用来研究感觉阈限的方法。
人们曾使用过最小变化法来测量音高的感觉阈限,视觉长度的差别阈限等。
最小变化法是把有感觉和无感觉的转折点作为阈限,因此,它曾被认为很好的表达了感觉阈限的概念:在阈限以下人们一无所知。
但是,阈下知觉的存在表明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而且由于在用最小变化法实验时,被试可能会产生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使实验结果不可靠,因而,最小变化法已被淘汰,现在人们使用阶梯法来进行感觉测量。
[3]作为教学实验,本试验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心理物理学的理解,同时掌握最小变化法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本实验使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明度差别阈限,一共进行8个系列,预期被试可能会产生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同时也可能出现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以及空间位置效应。
2 方法:2.1 被试:华中师范大学本科女生一名,21岁,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或色弱,右利手,以前未参加过类似实验。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2.2.1 仪器17寸纯平显示器一台,配有红黄绿按键板一个,靠背椅一张。
2.2.2 刺激材料使用大学生实验心理学实验软件。
在20cmⅹ15cm的黑色背景中同时呈现两个4.8cmⅹ4.8cm的灰色方块,其中一个为标准刺激,明度为192,另一个为变异刺激。
被试距离屏幕50cm。
刺激一共呈现八组,标准刺激按照左左右右右右左左的位置呈现,变异刺激的起始明度随机。
组内时间间隔为500ms,组间间隔时间为2000ms。
2.3 实验设计与实验程序:Fechner提出的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有三种: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最小变化法来测量明度差别阈限。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其特点是按物理量的强弱把刺激排成系列,各相邻刺激的强度差别很小而且相等;刺激呈现的顺序有两种不同的操作方式,按从强到弱的顺序叫渐减法(用↓表示);按从弱到强的顺序呈现叫渐增法(用↑表示)。
[4]被试需判断变异刺激与标准刺激的强度差别,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有可能发生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如果有的被试习惯于前面几次刺激引起的感觉,那么,在用渐减法测定时,刺激强度必须减到远在他的实际阈限以下时他才感觉不到。
这就产生了使阈限值降低的误差;当用渐增法测定时恰好相反,刺激值必须增到他的实际阈限以上时他才感觉得到,这是就产生了阈限值提高的误差。
如果有的被试期望转折点迅速到来,用渐减法测定时就会产生阈限值偏高的误差;用渐增法测定时就会产生阈限值偏低的误差。
为了避免这种常误(有一定倾向的误差)对所测阈限准确性的影响,在测定一个被试的阈限时,用渐增和渐减的次数要相等,并以二者的平均这作为所测结果。
[4]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是否产生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这在不同的被试之间存在着差异:有的被试有习惯误差,有的被试有期望误差,有的被试则二者都没有。
为了检查被试是否有期望或习惯误差,↑和↓的顺序还需要作适当的安排;因为在多次的测定过程中,往往会受练习或疲劳的影响而发生前后阈限值不一致的情况。
要检查↑和↓所测结果是否有差别,就要使二者受练习或疲劳影响的程度相等,也就是说使二者在测定顺序上机会均等(假设练习或疲劳的作用随测定次数增多而等速变化)。
[5] 本实验是采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明度差别阈限,需要两类刺激,一类固定不变叫做标准刺激,另一类的刺激量是可变的,叫做变异刺激。
测定差别阈限时,要求被试从变异刺激中找出一个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的刺激来,也就是使变异刺激和标准刺激相匹配。
在匹配时,无论变异刺激按渐增或渐减的顺序变化,都有两个转折点:渐增时从感觉到变异刺激比标准刺激稍弱到感觉到二者相等;再从相等到感觉到变异刺激比标准刺激稍强。
渐减时从感觉到变异刺激比标准刺激稍强到感觉到两者相等,再从相等到感觉到变异刺激比标准刺激稍弱。
感觉到稍强和相等的两个刺激的平均值称为上限,感觉到相等和稍弱的两个刺激量的平均值称为下限。
上限减去标准刺激成为上差别阈,标准刺激减去下限成为下差别阈。
上差别阈和下差别阈的平均值称为绝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之比成为相对差别阈限。
[2]在本实验中给定一标准的明度刺激(明度为192的灰色方块),变异刺激按最小变化法排成系列,分别以递增和递减的顺序呈现。
为了消除定势的影响,变异刺激呈现的起始明度由电脑随机选择。
实验共分成8组,被试的任务是判断标准刺激与变异刺激的明度差别,然后选择不同的按键做出反应。
在递增系列中,当被试认为变异刺激的明度强于标准刺激时,则该组实验结束并进入下一组;在递减系列中,但被试认为变异刺激的明度小于标准刺激时,则该组实验结束并进入下一组。
为了平衡被试的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练习效应、疲劳效应以及空间误差,本实验对标准刺激的呈现位置做出了安排,即标准刺激在八组中的位置依次为左左右右右右左左,同时,变异刺激按照↑↓↓↑↑↓↓↑的顺序呈现。
2.4 实验程序:实验开始时,被试首先阅读屏幕上呈现的指导语:“实验开始时,请你紧盯注视点并判断屏幕上呈现的两个灰色方块的亮度,如果你认为左边的方块亮,则按红色键,如果你认为一样亮,则按黄色键,如果你认为右边的方块亮则按绿色键。
明白实验要求后即可开始实验。
”实验正式开始时,黑色的屏幕中间会呈现两个灰度不同的方块,其中一个的下方写有蓝色的“标准刺激”,两个方块的下方写有黄色的“请比较两者的亮度”。
被试即按照指示语的要求来按键判断标准刺激和变异刺激的亮度。
在递增系列中,当被试认为变异刺激的明度强于标准刺激时,则该组实验结束并进入下一组;在递减系列中,当被试认为变异刺激的明度小于标准刺激时,则该组实验结束并进入下一组。
当一组实验结束后,屏幕上出现黄色的“下一组”,则被试进入下一组实验。
本实验一共分为8组。
实验中,呈现递增系列时,电脑会自动记录被试判断变异刺激比标准刺激“相等”和“亮”的转折点,呈现递减系列时,电脑会自动记录被试判断变异刺激比标准刺激“相等”和“暗”的转折点。
全部实验结束后,电脑会报告被试在八个系列中的转折点和变异刺激的起始明度。
3 实验结果:按照实验设计中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被试在8个系列中的明度差别阈限的上下限以及绝对差别阈限(见表1):详细反应记录标准刺激始等终上/下限左亮 153 186 190 189.50/185.50左暗 225 194 177 194.50/177.50右暗 225 191 187 191.50/187.50右亮 158 196 200 199.50/195.50右亮 153 193 195 194.50/192.50右暗 222 188 186 188.50/186.50左暗 229 187 184 187.50/184.50左亮 153 191 193 192.50/190.50综合8个系列的实验,该被试的平均上限为192.25,平均下限为187.50,则平均绝对差别阈限为2.38,平均相对差别阈限为1.24%。
为考察被试是否存在习惯或期望误差,分别将递增和递减的4个系列合并求平均值,并分别计算递增递减系列的绝对差别阈限,结果见表2:表2:递增递减序列的差别阈限比较呈现方式递增递减上限194 190.5下限191 184DL 1.5 2.75注:DL代表绝对差别阈限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被试在递增系列中的绝对差别阈限高于在递减系列中的绝对差别阈限,表明被试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着习惯误差。
为考察空间位置对绝对差别阈限的影响,分别将标准刺激在左和在右的系列合并求平均值,并分别计算标准刺激在左和在右的绝对差别阈限,结果见表3:表3:标准刺激的空间位置对差别阈限影响标准刺激在左在右上限191 193.5下限184.5 190.5DL 2.75 1.5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被试在标准刺激在左的系列中的绝对差别阈限高于标准刺激在右的绝对差别阈限,表明在实验中存在着空间位置的误差。
为考察测定顺序对差别阈限的影响,分别将前四个和后四个系列合并求平均值,并分别计算前四个系列和后四个系列的绝对差别阈限,结果见表4:表4:测定顺序对差别阈限的影响顺序前4 次后4次上限193.75 190.75下限186.5 188.5DL 3.625 1.125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被试前4个系列和后4个系列的绝对差别阈限有差异,即被试在实验中存在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