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doc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设计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演示:(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二)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1 一维碰撞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如图所示,A 、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 ,放开后A 球运动到最低碰后A 球静点与B 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 A =m B ,止,B 球摆角β=α,这说明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m B ,碰后A 球反弹、B 球向右摆动. 师:以上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结论:以上现象说明A 、B 两球碰撞后,速度发生了变化,当A 、B 两球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1.2 追寻不变量师: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v '、2v '. 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 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1)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2)222211222211v m v m v m v m '+'=+ (3)22112211m v m v m v m v '+'=+ 分析:①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②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2.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2.1 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 2.2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3 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 师:测量物体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 生:讨论。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2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一、教材分析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之一。
它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也适用于微观物体的高速运动。
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宇宙天体,无论内力是什么性质的力,只要满足守恒条件,动量守恒定律总是适用的。
动量守恒定律是研究粒子所必需的知识,它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喷灌装置、章鱼的运动、火箭发射等。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于本节的要求是“探究物体弹性碰撞的一些特点。
知道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这便要求教师通过课堂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总结出物体在弹性碰撞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并且能简单得区分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5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从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到了碰撞过程中的一些特点,为以后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材中先通过猜想假设出碰撞前后的不变量,然后结合具体实际问题,依据三个参考案例实验总结确定出不变量到底是哪些,让学生体验了探究自然规律的过程。
教材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经历对碰撞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实验技能训练与科学探究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教材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物体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运动类型,物理研究方法和遵循的一般规律,这为本节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而且对物体通过碰撞这种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的运动类型也有生活感性认知。
但是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于不变量的猜想可能比较困难,这不同于以往学习中的规律猜想,如果没有一定的逻辑推导,提出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是不变量是很突兀的。
教师应由浅入深,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逻辑猜想台阶,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总结反思和实验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碰撞的不同类型以及一维碰撞的实验方法。
(2)知道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探讨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35
实验:探讨碰撞中的不变量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明确探讨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大体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式.3、掌握实验数据处置的方式.(二)进程与方式一、学习按如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讨方式。
二、学习按如实验数据进行猜想、探讨、发觉规律的探讨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育学生踊跃主动试探问题的适应,并锻炼其试探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置,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式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想进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讨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论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表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讨教学难点速度的测量方式、实验数据的处置.教学方式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分组实验,讨论、交流学习功效。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打点计时器等教学进程一、碰撞现象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转变.例:两节火车车箱之间的挂钩靠碰撞连接。
两个物体的质量不同时,它们的速度转变情形也不一样.那么碰撞前后会有什么物理量维持不变?二、在实验中寻觅不变的量一、模型构建(1)碰撞的最简单情形-------- 一维碰撞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直线运动,碰撞以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2)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别离为m一、m二、碰撞前速度别离为v一、v二、碰撞后速度别离为v1/、v2/。
速度与设定方向一致取正值,不然取负值。
二、大体思路(1)质量虽然不变,但并非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咱们追寻的“不变量”。
而速度在碰撞前后是转变的(2)那么,两个物体各自的质量与自己的速度的乘积之和是不是不变量?m1v1 + m2v2 = m1v1’+ m2v2’?(3)或,各自的质量与自己的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之和是不变量?m 1v 12 + m 2v 22 = m 1v 1’2 + m 2v 2’2 ?(4)或许是两个物体的速度与自己质量的比值之和在碰撞前后维持不变?3、碰撞可能有很多情形(1)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相碰撞,两个质量相差差异的物体相碰撞。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创新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创新教学设计实验名称: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碰撞中的动量和动能在碰撞前后的变化情况,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实验材料:1.弹性碰撞小车(或其他碰撞实验装置)2.直尺3.计时器4.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将弹性碰撞小车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用直尺测量小车的初始速度并记录。
2.在小车前方的其中一固定位置放置一障碍物,并记录小车和障碍物的相对位置。
3.推动小车,记录小车碰撞障碍物前的速度和碰撞后的速度。
4.通过计算和观察得出碰撞前后的动量和动能的变化情况。
5.填写实验记录表格,包括碰撞前后速度、动量和动能的数据。
6.反复进行实验,改变碰撞物体的质量、形状等条件,观察不同条件下碰撞中的不变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碰撞物体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2.动能守恒定律:在完全弹性碰撞中,碰撞前后物体的总动能保持不变;在非完全弹性碰撞中,动能可能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但总能量依然守恒。
3.碰撞中的不变量:碰撞中的动量和动能是不变量,无论碰撞条件如何改变,总动量和总动能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探究碰撞中的动量和动能变化情况,揭示了碰撞中的不变量:动量和动能。
碰撞过程中,总动量和总动能是守恒的,即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这一结论对于理解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碰撞过程中能量转化和守恒规律有了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实验,我深刻领悟了实验的重要性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希望通过实验这一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深入理解物理规律,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愿学生们能在实验中收获知识,不断探索、发现和创新!。
高中物理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教学难点速度的测量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打点计时器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投影片)演示:(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不同号的台球运动状态不同)。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例:两节火车车厢之间的挂钩靠碰撞连接。
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二)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1 一维碰撞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如图所示,A 、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 ,放开后A 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 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 A =m B ,碰后A 球静止,B 球摆角β=α,这说明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m B ,碰后A 球反弹、B 球向右摆动. 师:以上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结论:以上现象说明A 、B 两球碰撞后,速度发生了变化,当A 、B 两球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1.2 追寻不变量师: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v '、2v '. 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 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1)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2)222211222211v m v m v m v m '+'=+ (3)22112211m v m v m v m v '+'=+ 分析:①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②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2.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2.1 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2.2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3 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 师:测量物体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 生:讨论。
教学设计2: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16.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碰撞有不同类型,知道一维碰撞的实验方法选择。
2.知道质量改变的方法,会测量物体的质量。
3.会猜想两个物体碰撞前后可能不变的物理量。
4.知道物块碰撞前后速度的测量方法。
5.知道两个原来连在一起的物体相互作用而分开也是一种碰撞。
6.会选择实验方案,安排操作步骤,知道实验所需物理量的测量和器材操作。
7.知道实验数据的记录,合理分析实验数据与猜想相结合,并得出结论。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合理选择实验方案和熟练操作的能力。
2.理解物块速度测量的转换替代思想是常用方法,会用转换方法测碰前,碰后的速度。
3.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发现规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运用实验方法探究一维碰撞中存在的不变量,体验到物理学习的科学价值。
2.通过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热情。
体验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1.猜想两个物体碰撞前、后保持不变的物理量可能的表达形式2.如何合理测量物块碰撞前后的速度?难点:1.如何创设从特殊到一般实验情境让学生能够猜想两个物体碰撞前、后保持不变的物理量表达形式。
2.运用转换替代思想测量碰撞前后物块的速度。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运用物理“科学探究”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
2.教学手段:演示实验引导、分组定量实验相结合,多媒体辅助。
【课前准备】1.深入体会特级教师黄国龙著作《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探究教学模式构建和策略探讨》2.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苗元秀老师“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选修3-5编写思想”一文。
3.教学环境:物理实验室,将准备好的分组实验器材先放置于学生桌下。
4.教学用具:演示视频,自制半定量研究一维碰撞实验装置,特大号象棋四个(配重后质量相等),用光具座纸盒子填细沙长槽,多媒体课件。
《16.1 实验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
同学们,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与以下视频中呈现出来的现象有关,请同学们观察【视频】好,同学们从视频中主要看到什么现象?(生:碰撞)对了。
火车的对接是通过碰撞来实现的,台球之间的相互碰撞改变了运动方向,微观粒子轰击其他粒子改变了能量甚至生成了新的粒子。
不难看出,自然界当中碰撞现象是极其普遍的,不仅存在于宏观世界,也存在于微观世界。
那么,研究碰撞所具有的的规律就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这堂课就来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碰撞中有没有不变量?如果有,它是什么样的不变量?【板书标题】【圈出不变量】那么,既然我们要通过实验找出两个物体在碰撞的过程中有哪个物理量是不变的,我们就必须要进行实验设计。
我们在进行实验设计时首先有个基本思路【板书并写“一、探究对象”】。
在现实生活中或者在现实情况当中,我们看到的物理现象其实是相当复杂的,所以我们在探究问题【探究下加点】的时候一般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
什么样的情况在碰撞当中是最简单的呢?就是两个物体碰前和碰后都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那我们就将其定义为“一维碰撞”。
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呢?一个台球正面撞击另一个台球就是一维碰撞。
【板画】大家能想到它的实质是什么?还是结合这个例子,你发现台球的速度和碰撞瞬间的受力方向是不是都在这条直线上呢?所以,一维碰撞的实质就是两个参与碰撞的物体碰撞瞬间所受合力与速度共线,并且这种情况是碰撞最简单的情况。
好,那么在一维的情况之下有哪些物理量跟运动是相关的呢?【板书:“二、探究内容相关物理量”】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在一维的情况,比如说这两个小球,运动前在同一条直线上,碰撞以后仍然在同一条直线上。
那么对于这两个物体来讲,相关的物理量就两个——质量和速度。
现在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设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为m1和m2,碰撞之前的速度是v1和v2,碰撞之后的速度是v1’和v2’【板书】,那我们在实验当中就要探究:质量和速度到底它们是单独不变还是组合在一起不会发生变化。
现在大家看,毫无疑问两个物体的质量是不会变的,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在地球上是1kg,到月球上仍然是1kg,但是这个不变的量不是我们今天研究问题当中所追寻的那个不变量【指标题】。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教案标题: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目标:1. 了解碰撞中的动能、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2. 理解碰撞中的不变量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3. 能够运用碰撞中的不变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 碰撞中的动能和动量2. 动量守恒定律3. 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难点:1. 碰撞中不变量的概念和应用2. 如何运用不变量解决碰撞问题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小车、弹簧、测量仪器等2. 教学课件:包括碰撞中的动能、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内容3. 实验指导书:用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或示例引入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兴趣。
讲解:1. 讲解碰撞中的动能和动量的概念,以及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条件。
2. 介绍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概念,包括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中的不变量。
3. 分析不同类型碰撞中的不变量,以及如何运用不变量解决碰撞问题。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测量碰撞中的动能和动量的变化,以及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和不变量的存在。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碰撞中的不变量的特点和应用方法。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不变量解决碰撞问题,加深对不变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碰撞中的不变量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及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查漏补缺,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际应用探究,拓展碰撞中不变量的应用领域。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对碰撞中不变量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提供相关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目,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教学环节设计灵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进行调整,确保教学效果。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设计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一、教学目标1.了解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了解碰撞中的动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3.掌握碰撞中的不变量的计算方法;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小球、弹簧、运动轨道、计时器等;2.教材:教科书相关章节、课外资料、实验报告等。
三、教学过程【引入】1.显示一个小球和一个弹簧,让学生观察小球在弹簧上的运动;2.引导学生思考:在碰撞过程中,有哪些物理量是不变的?3.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动量和动能的定义。
【探究】1.实验一:弹簧碰撞法a.布置实验任务:利用弹簧进行碰撞实验,观察碰撞前后的物理量变化。
b.学生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c.学生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动能守恒。
d.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2.实验二:小球碰撞法a.布置实验任务:利用小球进行碰撞实验,观察碰撞前后的物理量变化。
b.学生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c.学生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动能守恒。
d.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量和动能的计算,验证碰撞中的不变量。
3.实验三:运动轨迹法a.布置实验任务:利用运动轨道进行碰撞实验,观察碰撞前后的物理量变化。
b.学生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c.学生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动能守恒,并通过运动轨迹的变化研究不同类型碰撞形式的规律。
d.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碰撞所遵循的不变量。
【归纳】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碰撞中的不变量:动量、动能;2.教师解释和概括碰撞中的不变量及其应用。
【练习】1.教师提出一些碰撞实际问题,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解决;2.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拓展】1.教师提供一些更复杂的碰撞问题,让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探究,并向全班分享;2.鼓励学生了解碰撞在实际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和讨论,学生从实验中直观地观察到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和动能守恒,并掌握了碰撞中的不变量的计算方法。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碰撞中的动能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2.掌握用动量定律和动能定律解决碰撞问题的方法;3.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设备:弹簧测量仪、小车、弹簧、精密天平等;2.实验材料:木块等;3.实验环境:宽敞明亮的实验室;4.实验内容:碰撞中的不变量;5.实验指导书: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举例介绍碰撞中的不变量,引导学生了解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动量变化;2.实验前准备:清除实验环境,准备好实验设备和材料;3.实验步骤:(1)将弹簧测量仪固定在桌面上,将小车放在弹簧上;(2)调整弹簧测量仪的位置,使其可以测量小车的动量和动能;(3)给小车一个初速度,让其碰到墙上,记录碰撞前后小车的动量和动能;(4)反复进行实验,改变小车的质量和初速度,分析结果;(5)通过实验数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4.结论总结: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总结出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定律,并进行讨论。
5.实验总结:学生可以用笔记本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总结出实验的结论和启示,加深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理解。
四、实验结果分析:1.实验数据: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碰撞中的动量和动能确实是守恒的;2.结论讨论: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实验结果,解释碰撞中的不变量是如何起作用的,深入理解碰撞的物理规律。
五、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尝试设计不同类型的碰撞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同现象;2.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模拟软件来模拟碰撞过程,加深对碰撞物理规律的理解;3.学生可以展开碰撞实验的研究,探索碰撞的更多规律和应用。
六、课堂反思:1.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是否能有效引导学生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2.实验过程:实验中是否出现问题,学生是否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3.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否符合理论预期,学生是否能正确理解和分析实验结果;4.实验效果:学生对碰撞中的不变量是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是否提高了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优质获奖精品教案 (3)
16.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碰撞的不同类型以及一维碰撞的实验方法。
(2)知道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3)知道质量改变的方法,掌握物块碰撞前后速度的测量方法。
(4)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合理分析实验数据与猜想相结合,并得出结论。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案,学习根据要求设计实验的方法。
(2)通过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发现规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科学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以及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
难点: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方法本节内容主要通过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从实验观察现象入手,引导学生确定研究的问题,并提出猜想,进而引导学生提出多种实验方案,并按选定的实验方案收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教学媒体计算机,投影仪,教科书,PPT课件,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滑块,打点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是对于动量守恒定律的引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得到关于碰撞前后具体的不变量。
【事件1】教师利用视频软件向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碰撞的视频,例如:1.汽车相撞;2.天体星体碰撞等,激发学生探究碰撞现象的兴趣。
进而让学生列举出自己了解的碰撞实例,教师说明:碰撞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且种类繁多、变化多端。
【事件2】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碰撞现象是极其普遍的,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
因此,碰撞很值得我们去研究。
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发现碰撞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总是要改变的,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演示:(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二)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1 一维碰撞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如图所示,A 、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 ,放开后A 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 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 A =m B ,碰后A 球静止,B 球摆角β=α,这说明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m B ,碰后A 球反弹、B 球向右摆动. 师:以上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结论:以上现象说明A 、B 两球碰撞后,速度发生了变化,当A 、B 两球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1.2 追寻不变量师: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 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v '、2v '. 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 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1)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2)222211222211v m v m v m v m '+'=+ (3)22112211m v m v m v m v '+'=+ 分析:①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②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2.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2.1 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2.2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2.3 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师:测量物体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生: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
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
★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
(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
变化.
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
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
(二)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1 一维碰撞
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
如图所示,A 、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 ,放开后A 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 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 A =m B ,碰后A 球静止,B 球摆角β=α,这说明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
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m B ,碰后A 球反弹、B 球向右摆动. 师:以上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以上现象说明A 、B 两球碰撞后,速度发生了变化,当A 、B 两球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1.2 追寻不变量
师: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 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
为1
v '、2v '. 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
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 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
(1)221
12211v m v m v m v m '+'=+ (2)2
222
1
12
22211v m v m v m v m '+'=+ (3)
2
2112211m v m v m v m v '
+'=+ 分析:
①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②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2.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
2.1 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
2.2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3 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
师:测量物体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
生:讨论。
总结:
速度的测量: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如利用匀速运动、平抛运动,并借助于斜槽、气垫导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等来达到实验目的和控制实验条件.课件:参考案例――一种测速原理
如图所示,图中滑块上红色部分为挡光板,挡光板有一定的宽度,设为L.气垫导轨上黄色框架上安装有光控开关,并与计时装置相连,构成光电计时装置.
当挡光板穿入时,将光挡住开始计时,穿过后不再挡光则停止计时,设记录的时间为t,则滑块相当于在L的位移上运动了时间t,所以滑块匀速运动的速度v=L/t.3.实验方案
3.1 用气垫导轨作碰撞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记录及分析(a-1)
碰撞前碰撞后
实验记录及分析(a-2)
实验记录及分析(a-3)
实验记录及分析(b)
碰撞前 碰撞后
质量 m 1=4 m 2=2 m 1=4
m 2=2
速度 v 1=0
v 2=0
1v '= 2 2
v '= - 4 mv =+2211v m v m
='+'221
1v m v m mv 2
=+2
22211v m v m
='+'2
222
1
1v m v m v/m
=+22
11m v m v ='+'2
211m v m v
实验记录及分析—(c )
碰撞前 碰撞后
质量 m 1=4 m 2=2 m 1=4
m 2=2
速度 v 1=9
v 2=0
1v '=6 2
v '= 6 mv =+2211v m v m
='+'221
1v m v m mv 2
=+2
22211v m v m
='+'2
222
1
1v m v m v/m
=+22
11m v m v ='+'2
211m v m v
3.2 用小车研究碰撞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桌面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
让小车A 运动,小车B 静止。
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个小车连接成一体(如上图)。
通过纸带测出它们碰撞前后的速度。
(三)课堂小结
1.基本思路(一维碰撞)
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可能有哪些? 碰撞前后哪个物理量可能是不变的? 2.需要考虑的问题
碰撞必须包括各种情况的碰撞;
物体质量的测量(天平);
碰撞前后物体速度的测量(利用光电门或打点计时器等)。
(四)作业:“问题与练习”1、2题
★教学体会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