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为势(五):ECIRM战略模型解读

合集下载

企业战略决策模型

企业战略决策模型

企业战略决策模型企业的成功与否,往往离不开有效的战略决策。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根据内外部因素,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企业战略决策模型,以及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SWOT分析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战略决策模型,它通过评估企业的内部优势和劣势(Strengths和Weaknesses),以及外部机会和威胁(Opportunities和Threats),来帮助企业找到发展战略的方向。

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全面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自身的优势和弱点,并抓住市场机会,应对潜在的威胁。

二、波特五力模型波特五力模型是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用于分析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力,并制定相应的战略。

该模型包括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买方的议价能力、同行竞争的激烈程度、替代品的威胁以及进入障碍等五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评估,企业可以了解所处行业的竞争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策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三、BCG矩阵BCG矩阵是由波士顿咨询集团(BCG)提出的一种产品组合战略分析工具。

它将企业的产品分为四种类型:明星产品、问题产品、金牛产品和瘦狗产品。

明星产品是市场份额高而市场增长快的产品,问题产品是市场增长快但市场份额低的产品,金牛产品是市场份额高但市场增长缓慢的产品,瘦狗产品是市场份额低且市场增长缓慢的产品。

通过对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进行分析,企业可以合理配置资源,使得产品组合达到最佳效益。

四、价值链模型价值链模型是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用于分析企业在创造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确定在哪些环节上企业可以创造附加值。

价值链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营销、分销以及客户服务等环节。

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各个环节的成本和附加值,找到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的方法,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五、ESM模型企业战略模拟(ESM)模型是一种基于电子计算机的战略决策模型,它将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模拟和预测,帮助企业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

终于有人把华为战略解码BEM模型,说清楚了!

终于有人把华为战略解码BEM模型,说清楚了!

终于有人把华为战略解码BEM模型,说清楚了!在进入主题前,我们先简单聊聊DSTE(从战略规划到执行)体系。

DSTE对各功能部门(产品线、地区部、战略部、HR部、财经部、质量部等)的管理实现了有机的集成与协同,同时,它也是组织的绩效管理流程。

DSTE流程框架分四大阶段:战略制定、战略解码、战略执行与监控、战略评估。

针对这套流程,华为在经过多年的沉淀、迭代,形成了2套方法论:在SP环节,华为采用BLM模型;到了BP环节,华为则通过BEM模型进行战略解码。

其中,BEM模型的核心,是通过对战略逐层解码,导出可衡量和管理的战略KPI,以及可执行的重点工作和改进项目,并采用系统有效的运营管理方法,来确保战略目标达成。

BEM模型,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01企业的战略方向,是对“未来的仗要怎么打”问题的解答,是一种基于对未来的判断。

它是一种方向性的、全局的、高层次决策的谋略,也是对产品和市场的综合选择。

企业在明确战略方向时,应该采用含义明确的短语进行描述。

比如,“高效增长”。

如今,企业增长的概念被重新定义,很多企业不再追求简单粗暴的增长,取而代之的是“有质量”增长,因此,“高效增长”也被推至史无前例的地位。

再比如,“成为第一”。

商战是一场各种认知之间的较量,只有“成为第一”,才能在顾客心智中占据一个强有力的定位。

因此,许多企业的战略方向是“成为第一”,即使做不了全行业第一,也要做细分领域的第一。

企业用这类含义明确的短语进行描述,有利于组织内部所有员工达成共识,进行一致理解和便捷的沟通。

而战略运营定义,是对战略的具体化、可衡量的描述。

其目的是保障战略的范围和内涵得到准确、一致的定义,以避免对战略的理解偏差。

要求战略描述之间不重复、不遗漏。

主要的描述方法有:一,从CEO视角,对战略及其目标进行明确定义;二,以具体行动措施与中长期目标为主描述,概括核心内容。

可以采用BLM模型或SWOT分析等方法论来导出。

BLM模型,主要是通过“五看三定”方法生成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

21种战略制定和运营管理分析模型

21种战略制定和运营管理分析模型

21种战略制定和运营管理分析模型战略制定和运营管理分析模型是企业在制定战略和进行运营管理时常用的工具和方法。

下面列举了21种常见的战略制定和运营管理分析模型:1.SWOT分析模型:通过对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帮助企业确定战略目标和制定相应的策略。

2.PESTEL分析模型:对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和法律等因素进行分析,帮助企业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趋势,从而制定战略。

3.五力模型:通过分析产业中的买家、供应商、竞争对手、替代品和进入障碍等要素,帮助企业了解行业竞争力,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4.BCG矩阵:通过对企业产品线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进行分析,帮助企业决定投资和资源分配的优先级。

5. Porter的价值链模型:将企业的主要活动划分为支持活动和核心活动,通过分析每个活动的附加值,找出企业的竞争优势。

6.四个P模型:即产品、价格、推广和渠道,帮助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

7.领导者-追随者模型:通过分析市场中不同企业的竞争地位和策略,帮助企业确定自己的定位和竞争策略。

8.价值创新模型:帮助企业发现新的市场需求和创新机会,通过创造和提供独特的价值,获得竞争优势。

9.成本领先模型: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成本领先,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10.不同化模型: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11.资源基础理论:通过分析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找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制定相应的战略。

12.价值网格模型:通过分析不同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关系,寻找市场的利基和增长机会。

13.多国家竞争策略模型:帮助企业在多个国家之间制定战略,从而实现全球化经营。

14.业务模式画布:通过对企业的核心要素进行分析,帮助企业理解自身的业务逻辑和市场机会。

15.五菱模型:即人、活动、资源、规则和技术,帮助企业识别和管理价值创造的关键要素。

16.市场生命周期模型:通过对产品或服务在不同阶段生命周期的分析,帮助企业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战略模型介绍:SWOT分析法

战略模型介绍:SWOT分析法

战略模型介绍:SWOT分析法在现在的战略规划报告里,SWOT分析算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工具了,同样SWOT也是来自McKinsey咨询公司的。

SWOT分析代表分析企业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

因此,SWOT 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Why SWOT?可以通过分析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focus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

1、模型含义介绍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即优劣势)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

(1)机会与威胁分析(OT)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等诸多方面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过程的加快,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企业所处的环境更为开放和动荡。

这种变化几乎对所有企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环境分析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企业职能。

环境发展趋势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示环境威胁,另一类表示环境机会。

环境威胁指的是环境中一种不利的发展趋势所形成的挑战,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战略行为,这种不利趋势将导致公司的竞争地位受到削弱。

环境机会就是对公司行为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中,该公司将拥有竞争优势。

对环境的分析也可以有不同的角度。

比如,一种简明扼要的方法就是PEST分析(PEST下面会有详细介绍),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波特的五力分析(五力分析模型下面会有详细介绍)。

(2)优势与劣势分析(SW)识别环境中有吸引力的机会是一回事,拥有在机会中成功所必需的竞争能力是另一回事。

每个企业都要定期检查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这可通过“企业经营管理检核表”的方式进行。

企业或企业外的咨询机构都可利用这一格式检查企业的营销、财务、制造和组织能力。

战略管理五力模型分析

战略管理五力模型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各行业都得到了高速发展,耐火材料行业在高温工业高速发展的拉动和耐材行业各企业共同努力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全国耐火原材料产量从2000年的1000多万吨,到现在的每年6000多万吨,2012年耐火材料产量2818万吨,约占世界耐材产量的65%以上。

近年来,耐火材料出口量200万吨左右,2012年出口量203.97万吨。

到目前为止,已成为名符其实的耐火材料生产和出口大国,而耐火材料进口量只占国内耐材需求量的0.1%左右,足以说明我国耐火材料产品无论是数量、品种还是质量等方面,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高温工业生产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是,10年来,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教训是深刻的。

一是产能过剩问题。

2012年产能利用率仅在70%左右。

最明显的表现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行业内企业间无序竞争,竞相杀价;二是下游行业持续压低采购价格,无端拖欠货款。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于80年代初提出的,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

根据波特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大家熟知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ECIRM战略模型

ECIRM战略模型

ECIRM 战略模型——造就中国大公司的战略选择和不朽逻辑1、ECIRM 战略模型的提出自从1960年代安索夫开创企业战略学以来,迄今已出现了一个十大战略流派观点纷呈的所谓“战略管理理论丛林”。

各派理论观点各异,但共同的认识是:世界上不存在唯一正确的公司战略模型,需要的是因应各个企业的个性和约束条件作出合适的选择。

框文:公司战略的各种观点P19我们在系统研究欧美典型的蓝筹公司和中国本土的大企业成长经验之后,总结提炼出一个在中国商务环境下如何造就蓝筹公司的一般模式,我们称之为“ECIRM 战略模型”。

在ECIRM 战略模型中,E(Entrepreneur)是企业家,C(Capital)是资本,I(Industry)是产业,R(Resource)是资源,M(Management)是管理,它们构成为蓝筹公司战略不可或缺的五个要素或五个维度,共同耦合成为一个以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能力为核心的蓝筹公司战略模型——见图所示。

这是一个在中国商务环境下如何造就蓝筹公司的基本框架,是一个致力于打造蓝筹公司的企业家必须确立的系统经营思维。

一个持续地致力于五个方面均衡发育和发展并能做到五者之间功能耦合和系统协同的企业,可望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大蓝筹公司。

套用那个著名而又通俗的“木桶短板原理”,可以形象地解释这五个战略要素之于公司整体的意义。

即一个木桶究竟能盛多少水,不决定于箍成木桶的大多数木板的高度,而是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的高度。

如果我们把打造一个蓝筹公司比喻为致力于箍制一个盛水容量巨大(价值量)的木桶,那么ECIRM 就是箍制这个木桶不可或缺的五块木板。

五者之中,任何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的发展受到忽略或者出现功能残障,“短板原理”的作用就会效应凸现。

这样的公司永难成为真正的蓝筹公司。

ECIRM 战略版图2、ECIRM 战略模型中的五个要素其一、E (Entrepreneur )——企业家。

关于企业家,有众多基于不同角度理解的定义。

[VIP专享]分析工具LV5 ECIRM战略模型

[VIP专享]分析工具LV5 ECIRM战略模型

知识共分享!我是吕慧祥!在 ECIRM战略模型中,E(Entrepreneur)是企业家,C(Capital)是资本,I(Industry)是产业,R(Resource)是资源,M(Management)是管理,它们构成公司战略不可或缺的五个要素或五个维度,共同耦合成为一个以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能力为核心的公司战略模型。

ECIRM战略模型中的五个要素E(Entrepreneur)——企业家 这里所说的企业家,是指一个企业的经营主持者和最高管理者,是企业经营意志的源泉和灵魂。

所谓企业的经营意志,也就是奈特所讲的“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一个企业能否成长,第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主持这个企业经营的企业家是否具备足够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或者说第一决定性因素就是这个企业能否拥有一个具备足够素质、知识和能力的企业家。

东方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一个企业的兴衰,70%的责任在于企业家。

”西方管理学宗师德鲁克说:“一个企业组织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

” 美国管理学协会花了5年时间,对4000名企业管理者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中选出了1812名最成功的管理者,发现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一般应具备以下20种能力:(1)工作效率高;∙(2)有主动进取精神,总想不断改进工作;∙(3)逻辑思维能力强,善于分析问题;∙(4)有概括能力;∙(5)有很强的判断能力;∙(6)有自信心;∙(7)能帮助别人提高工作能力;∙(8)能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别人;∙(9)善于用权;∙(10)善于调动别人的积极性;∙ (11)善于利用谈心做工作;∙ (12)热情关心别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 (13)能使别人积极而又乐观地工作;∙ (14)能实行集体领导;∙ (15)能自我克制;∙ (16)主动果断;∙ (17)能客观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18)对自己正确估价,能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19)勤俭刻苦和具有灵活性;∙ (20)具有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知识。

战略规划与执行模型工具图解精选全文

战略规划与执行模型工具图解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战略规划与执行模型工具图解宏观环境分析产业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经营资源分析战略能力分析内部环境分析核心能力分析环境分析技术战略目标设定公司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战略评价与选择战略实施/执行战略控制PEST 模型: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

社会要素政治要素人口统计 世界贸易协定 Politics Society收入分配 垄断与竞争立法税收政策 人口流动性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变化 教育水平就业政策与法规 公司与政府关系未来的市 场及行业 变化趋势技术要素政府对研究的支出 政府和行业的技术关注 新产品开发经济要素商业周期劳动生产率变化技术工艺发展水平评估 优质品率 GDP 趋势 Economic Technology 通货膨胀 失业与就业 公司投资 贸易周期六力分析模型:六力分析的概念是英特尔前总裁安迪·格鲁夫(Andrew S. Grove),以波特的五力分析架构为出发点,重新探讨并定义产业竞争的六种影响力。

从战略制定的角度来看,六种力量决定着一个产业竞争的强度和潜在的盈利能力。

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讨价还价能力讨价还价能力分析“六种力量模型”的常用工具是战略集团分析。

战略集团是指在产业中同样的战略领域,遵循着相同或替代产品服务的威胁类似战略的公司群体。

运用战略集团分析可以使企业很好地了解战略集团的竞争状况以及某一集团与其他集团的差异点所在。

竞争对手分析模型:判断竞争对手行为常用的工具--市场信号。

它是竞争对手任何直接或间接地表明其战略意图、动机、目标、内部资源配置、组织及人事变革、技术产品开发、销售举措及市场领域变化的活动信息。

现行战略未来目标企业当前的竞争方式各管理层的目标和综合目标竞争对手是否满意目前的地位?竞争对手将有怎样的战略转移?竞争对手的弱点何在?竞争对手的反击报复行动及其最有影响力的因素如何?自我假设潜在能力关于自己企业及其所处产业的假设优势与劣势价值链分析模型: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分析法”(如下图),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

11种全球著名商业分析模型史上最全总结!

11种全球著名商业分析模型史上最全总结!

11种全球著名商业分析模型史上最全总结!前言:这些商业分析模型被全球著名咨询公司早先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的战略制定,有些已经old-fashioned,但大多的逻辑还在起作用。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无论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是企业必备的战略制定参考手册。

1、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的战略制定波特的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的战略制定。

波特认为在任何行业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无论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竞争的规则都包括在五种竞争力量内。

这五种竞争力就是企业间的竞争、潜在新竞争者的进入、潜在替代品的开发、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这五种竞争力量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

竞争对手企业间的竞争是五种力量中最主要的一种。

只有那些比竞争对手的战略更具优势的战略才可能获得成功。

为此,公司必须在市场、价格、质量、产量、功能、服务、研发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影响行业内企业竞争的因素有:产业增加、固定(存储)成本/附加价值周期性生产过剩、产品差异、商标专有、转换成本、集中与平衡、信息复杂性、竞争者的多样性、公司的风险、退出壁垒等。

新进入者企业必须对新的市场进入者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的存在将使企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样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公司投入相应的资源。

影响潜在新竞争者进入的因素有:经济规模、专卖产品的差别、商标专有、资本需求、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政府政策、行业内企业的预期反击等。

购买者当用户分布集中、规模较大或大批量购货时,他们的议价能力将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决定购买者力量的因素又:买方的集中程度相对于企业的集中程度、买方的数量、买方转换成本相对企业转换成本、买方信息、后向整合能力、替代品、克服危机的能力、价格/购买总量、产品差异、品牌专有、质量/性能影响、买方利润、决策者的激励。

替代产品在很多产业,企业会与其他产业生产替代品的公司开展直接或间接的斗争。

战略分析模型

战略分析模型

战略分析模型如何能够培养有效的战略思维方式,能够对问题进行高度结构化的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关键信息的分析,进而找出问题和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也许是很多家人在学习战略管理的时候经常自问的问题。

这就是学习战略分析模型的必要。

先概念性地简单介绍一些经典的战略分析模型(部分参考了“专业人力资源工作者的132项工具”一帖的讨论和其他文章的总结),这些战略分析模型其实大部分教科书上都有,只是需要总结和应用。

希望各位有兴趣的家人能跟帖就相关的熟悉模型跟帖介绍和讨论,先谢谢大家的支持。

1、战略框架:公司层战略框架包括总战略框架和公司业务组合矩阵。

总战略包括稳定性战略、增长性战略、收缩战略和组合战略;公司业务组合就是的BCG 矩阵了。

2、基准化分析法(Benchmarking):将自身的状况与同领域内最好的状况相比较,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模仿行为。

要找出或制定评价指标,并对指标进行量化或打分。

3、SWOT分析法:S:strength,W:weakness,O:opportunity,T:threats。

具体操作是划一个大十字,分别在四个区间写上自身优势、自身劣势、外部机会、外部威胁。

进行各种因素的组合,找出应对方案。

4、波士顿(BCG)矩阵法:波士顿咨询集团在1970年创立,分两个维度评价现有业务(产品)――市场份额和成长性。

把现有业务分为:现金牛型(高市场份额,低成长性)、瘦狗型(双低)、明星型(双高)、问题型(高成长,低市场分额),进而安排业务组合。

5、GE矩阵法(又称九盒矩阵法):按市场吸引力和业务自身实力两个维度评估现有业务(或事业单位),每个维度分三级,分成九个格以表示两个维度上不同级别的组合。

两个维度上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确定评价指标。

6、价值能力导向模型:对九盒矩阵法的深化,在两个维度上进行细分。

这样,这个矩阵就可以不仅仅用来评价投资的业务了,还可用他来评价管理能力发展的优先次序等。

7、成本曲线法:BCG公司60年代发现,用于预测企业成本、价值等的发展趋势,横轴是时间,纵轴是成本,根据数据划出线,然后研究它的性质。

战略|一张图读懂战略的四个维度

战略|一张图读懂战略的四个维度

战略|一张图读懂战略的四个维度伤害你的是什么?对你造成伤害的,并不是你不理解的东西,而是你所理解的东西,并不像你所理解的那样。

这是马克吐温先生的名言。

战略,也是如此。

我不想再去浪费笔墨去论述战略有多么重要了!没有战略的企业,整个组织就是灵魂上的流浪汉!生意人和企业家的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战略二字。

清晰的好战略,才能让整个组织做到“力出一孔”,好战略塑造好组织。

如果没有做到第一,只有通过战略才能找到合适的方式成为第一。

然而,在充满巨变的时代,很多人认为战略已经没有必要,不过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告诫我们: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更要有战略耐性。

在一定程度上,很多企业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不重视战略,而是把“战略”一词给滥用了。

战略一词的风靡盛行,大大减低了大家的战略思考能力!很多经理人,对战略的错误理解要远远多于对战略的正确理解。

因此,一些CEO和事业部总经理们苦心积虑的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制定了一份“坏战略”。

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问题呢?我想这与很多企业家/经理人缺乏系统的战略学习有关。

很多高管层都是从技术岗位、销售岗位或者生产岗位一步步提拔上来的,他们往往是技术专家、销售专家或生产专家,并不是战略专家。

他们并没有深刻的战略管理实践经验,也没有系统学习过战略领域的专业知识,这很容易导致他们走入到一个非常大的误区:把所熟悉的局部的专业工作视为全局的战略,运营思维正在日益替代战略思维,他们以运营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当然,也有人认为自己或企业受到了“战略”的伤害,比如战略赶不上变化,战略无法落地,战略预判和未来实际差距太多等等。

四大战略拷问是什么?“战略罗盘”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回到“战略”这一本源上,对战略进行全面并深入本质的阐释,当这一入口被彻底的打通后,我们对战略上的诸多问题就能豁然开朗。

战略就是以持续拥有精彩未来,而对未来开展的探索旅程。

在这个探索旅程中,高管层需要确保整个组织奔跑在正确的航向上和正确的航路上。

战略目标解码模型

战略目标解码模型

战略目标解码模型
战略目标解码模型是一种用于解决战略目标的问题的模型。

战略目标是企业或组织在长期发展中所希望达到的重要目标,通常涉及到组织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以及战略性方向等。

战略目标解码模型的目的是帮助企业或组织明确其战略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和行动方案。

该模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收集信息:收集与企业或组织相关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信息,包括市场趋势、竞争对手分析、组织能力评估等。

2. 分析评估: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了解企业或组织当前的状态和潜在的发展机会。

3. 制定战略目标:基于分析和评估的结果,确定一系列符合企业或组织发展需要的战略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可衡量性、可实现性和相关性。

4. 制定战略计划:根据战略目标,制定详细的战略计划,包括资源配置、市场开拓、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措施和时间表。

5. 实施和监控:将战略计划付诸实施,并持续监控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

如果有需要,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

战略目标解码模型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并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路径。

通过合理制定和执行战略目标和计划,企业或组织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和变化,提高绩效和竞争力。

SWOT分析模型(详解)

SWOT分析模型(详解)
SWOT 分析
SWOT分析
SWOT 分析
1: SWOT分析模型
SWOT分析模型(也称TOWS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 ■ 制定者
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 ■ 制定时间
20世纪80年代初期 ■ 适用场合
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收集资讯,分析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制定企 业战略。
SWOT 分析
2: 什么是SWOT分析
战略2:可以是聘用所需人才或培训自己的人员,使 他们具备这方面的技术能力。
(ST)战略
(WT)战略
是利用本企业的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的影响战 略。
是一种旨在减少内部弱点、同时回避外部环境威胁 的防御性战略。
案例1:得州仪器公司靠一个出色的法律顾问部门 (优势)挽回了由于九家日本及韩国公司分割本公 司半导体芯体专利权(威胁)而造成的近7亿美元 的损失。在很多产业中,竞争公司模仿本公司计划、 创新及专利产品构成对企业的一种巨大威胁。
SWOT 分析
OT分析主要运用以下两种方法
㈠: PEST法
PEST法
P-政策/法律
E-经济
◆政府稳定性 ◆劳动法 ◆贸易法 ◆税收政策 ◆经济刺激方案 ◆行业性法规等
◆经济周期 ◆GNP趋势 ◆利率/汇率 ◆货币供给 ◆通货膨胀 ◆失业率 ◆可支配收入 ◆经济环境 ◆成本
S-社会环境
T-技术
◆市场需求增长 强劲
环境机会是影响公司战略的重大因 素, 公司经营者应当确认并充分把握 每一个机会, 评价每一个机会给企业 带来的成长和列和利润空间。
环境威胁指的是环境中一种不利的发展趋 势所形成的挑战, 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战略 行为, 这种不利趋势将导致公司的竞争地 位受到削弱。
政策、经济、社会环境、技术壁垒、竞争 对手等, 对企业目前或未来造成威胁的因 素, 企业经营者应一一识别, 并予以规避 或采取相应的对策, 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

ECIRM战略模型在互联网+的应用使用方法

ECIRM战略模型在互联网+的应用使用方法

ECIRM战略模型在互联网+的应用使用方法在前面几天介绍了ECIRM战略模型的静态方法和动态方法,参见ECIRM战略模型在互联网+的应用:静态模型和ECIRM战略模型在互联网+的应用:动态模型。

今天将具体介绍ECIRM战略模型的使用方法,并根据小米的案例,指出小米成功之处,失败之处;利用ECIRM 工具分析小米成功与失败的内在因素。

一、ECIRM战略模型的使用方法:1、ECIRM战略模型的静态模型对企业诊断。

ECIRM的静态模型共有5个维度,23(对于互联网企业有24)个诊断点,对企业做诊断。

而这5个维度中,企业家的素质是最重要。

企业家维度是基础,企业家素质决定了企业的天花板中国的企业管理距离先进国家还有差距,因而缺乏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所以中国的民营企业中,通常民营企业的重大事项的决策权是企业家而不是职业经理人。

企业家的素质就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天花板。

如果企业老板缺乏对承诺的遵守,这家企业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为产业型企业。

从企业家维度需要考虑:成长历史、人品底线、能力构成、阅历胆识、自我革命、创新欲望、社交圈子、团队组合等多方面因素。

而很多投资人,对于早期投资最重要的就是看创始团队成员,也是因为人才是根本。

投人投错了,无论产业、技术多好,最后可能都是失败(我个人就有沉痛的教训)。

从资本、产业、资源、管理四个维度诊断,根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判断企业类型。

在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的企业家素质的判断之后,主要从资本、产业、资源、管理四个维度16个要素做诊断。

找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点所在的维度,判断企业的主要类型。

比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一款产品,那么这家公司就属于资源型企业。

如果公司的核心竞争里是平台,譬如Uber,利用这个平台整合私家车资源,并为更多的打车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提高车辆的利用率,这种类型的公司是通过整合现有产业资源,让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率而创造价值,就属于产业型企业。

判断企业的类型,是决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

战略框架模型介绍

战略框架模型介绍

战略分析模型如何能够培养有效的战略思维方式,能够对问题进行高度结构化的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关键信息的分析,进而找出问题和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也许是很多家人在学习战略管理的时候经常自问的问题。

这就是学习战略分析模型的必要。

先概念性地简单介绍一些经典的战略分析模型(部分参考了“专业人力资源工作者的132项工具”一帖的讨论和其他文章的总结),这些战略分析模型其实大部分教科书上都有,只是需要总结和应用。

希望各位有兴趣的家人能跟帖就相关的熟悉模型跟帖介绍和讨论,先谢谢大家的支持。

1、战略框架:公司层战略框架包括总战略框架和公司业务组合矩阵。

总战略包括稳定性战略、增长性战略、收缩战略和组合战略;公司业务组合就是的BCG矩阵了。

2、基准化分析法(Benchmarking):将自身的状况与同领域内最好的状况相比较,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模仿行为。

要找出或制定评价指标,并对指标进行量化或打分。

3、SWOT分析法:S:strength,W:weakness,O:opportunity,T:threats。

具体操作是划一个大十字,分别在四个区间写上自身优势、自身劣势、外部机会、外部威胁。

进行各种因素的组合,找出应对方案。

4、波士顿(BCG)矩阵法:波士顿咨询集团在1970年创立,分两个维度评价现有业务(产品)――市场份额和成长性。

把现有业务分为:现金牛型(高市场份额,低成长性)、瘦狗型(双低)、明星型(双高)、问题型(高成长,低市场分额),进而安排业务组合。

5、GE矩阵法(又称九盒矩阵法):按市场吸引力和业务自身实力两个维度评估现有业务(或事业单位),每个维度分三级,分成九个格以表示两个维度上不同级别的组合。

两个维度上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确定评价指标。

6、价值能力导向模型:对九盒矩阵法的深化,在两个维度上进行细分。

这样,这个矩阵就可以不仅仅用来评价投资的业务了,还可用他来评价管理能力发展的优先次序等。

7、成本曲线法:BCG公司60年代发现,用于预测企业成本、价值等的发展趋势,横轴是时间,纵轴是成本,根据数据划出线,然后研究它的性质。

10大战略理论模型,读懂50年以来的战略核心

10大战略理论模型,读懂50年以来的战略核心

10大战略理论模型,读懂50年以来的战略核心模型在手,方法我有!
一、战略管理概述
1.盲人摸象的隐喻及学派概述
2.战略的利弊
任何关于战略的讨论最终都会以“战略是一把双刃剑”的结论而结束。

3.作为一门学科的战略管理
二、设计学派
1.概述及基本模型
2.前提条件
3.适用环境及其贡献
三、计划学派
1.概述及基本模型
2.前提条件
3.适用环境及其贡献
我们不必再否定战略规划的同时一并否定战略计划人员。

计划人员在推动战略形成这个黑箱中
起着重要作用,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四、定位学派
1.三个鼎盛时期及基本工具
定位学派认为战略形成是一个分析过程。

其关心的中心问题:企业如何在商战中胜出?所以定位学派以竞争为基础,为了赢得竞争,必
须抢占有利位置、形成优势或者制造壁垒等等。

定位学派的基本理论工具(第二鼎盛时期)
定位学派的基本理论工具(第三鼎盛时期)
2.前提条件
3.适用环境及其贡献
……
上千份文章内容PPT/PDF源文件,点击头像进入主页购买后打包下载。

战略实施的五种模型

战略实施的五种模型

战略实施的五种模型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战略来保持竞争优势。

然而,战略制定并不是足够的,企业还需要实施这些战略。

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采用五种不同的模型,以确保战略的成功实施。

第一种模型是“目标导向模型”。

这种模型强调企业需要明确目标,并将所有的战略和行动与这些目标相一致。

企业需要确保所有的决策都是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以确保战略的成功实施。

第二种模型是“资源导向模型”。

这种模型强调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其资源,以实现战略目标。

企业需要评估其资源,并确定如何最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来实现战略目标。

第三种模型是“流程导向模型”。

这种模型强调企业需要优化其流程,以确保战略的成功实施。

企业需要评估其流程,并确定如何最好地优化这些流程来实现战略目标。

第四种模型是“人员导向模型”。

这种模型强调企业需要关注其员工,并确保员工具备实现战略目标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企业需要评估其员工,并确定如何最好地培训和发展这些员工,以确保战略的成功实施。

第五种模型是“文化导向模型”。

这种模型强调企业需要建立一种文化,以支持战略的成功实施。

企业需要评估其文化,并确定如何最
好地建立一种文化,以确保战略的成功实施。

企业需要采用一种或多种模型来实施其战略。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确保战略的成功实施,并保持竞争优势。

ECIRM战略模型中的五个要素

ECIRM战略模型中的五个要素

ECIRM战略模型中的五个要素ECIRM战略模型中的五个要素[编辑]E(Entrepreneur)——企业家这里所说的企业家,是指一个企业的经营主持者和最高管理者,是企业经营意志的源泉和灵魂。

所谓企业的经营意志,也就是奈特所讲的“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一个企业能否成长,第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主持这个企业经营的企业家是否具备足够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或者说第一决定性因素就是这个企业能否拥有一个具备足够素质、知识和能力的企业家。

东方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一个企业的兴衰,70%的责任在于企业家。

”西方管理学宗师德鲁克说:“一个企业组织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

”正因为这样,人们总是把克莱斯勒的复兴、GE的强大归因于企业家艾科卡和韦尔奇。

总之,一个企业倘若要成功,首先必须拥有一个卓越的、志存高远的企业家。

目前阶段,中国企业还无法形成组织化的结构系统,没有一个自身良好运行的system;巴菲特看重的不是一个公司里有没有天才企业家,而是有没有一个system、组织效率。

中国只能靠企业家个人英雄打天下。

这源于各自的经济结构不同。

西方的企业家不那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西方有成熟的经理人市场可以随时替代。

但是中国没有经理人市场,企业家往往是不可替代的。

因此中国看一个企业有没有未来应该重点观察它的企业家。

企业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呢?这是一个永远都无法定量检测的问题,更多地只能依赖于定性描述。

美国管理学协会花了5年时间,对4000名企业管理者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中选出了1812名最成功的管理者,发现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一般应具备以下20种能力:(1)工作效率高;(2)有主动进取精神,总想不断改进工作;(3)逻辑思维能力强,善于分析问题;(4)有概括能力;(5)有很强的判断能力;(6)有自信心;(7)能帮助别人提高工作能力;(8)能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别人;(9)善于用权;(10)善于调动别人的积极性;(11)善于利用谈心做工作;(12)热情关心别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13)能使别人积极而又乐观地工作;(14)能实行集体领导;(15)能自我克制;(16)主动果断;(17)能客观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18)对自己正确估价,能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19)勤俭刻苦和具有灵活性;(20)具有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为势(五):ECIRM战略模型解读2013-10-10和君汇——造就中国大公司的战略与逻辑文/王明夫1、ECIRM战略模型的提出自从1960年代安索夫开创企业战略学以来,迄今已出现了一个十大战略学流派观点纷呈的所谓“战略管理理论丛林”。

各派理论观点各异,但共同的认识是:世界上不存在唯一正确的公司战略模型,需要的是因应各个企业的个性和约束条件作出合适的选择。

我们在长期以来完成100多家中国企业战略咨询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欧美典型的大公司和中国本土的大企业成长经验,然后总结提炼出一个在中国商务环境下如何造就大公司的一般模式,我们称之为“ECIRM战略模型”。

在ECIRM战略模型中,E(Entrepreneur)是企业家,C(Capital)是资本,I(Industry)是产业,R(Resource)是资源,M(Management)是管理,它们构成为大公司战略不可或缺的五个要素或五个维度,共同耦合成为一个以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能力为核心的大公司战略模型——见图所示。

这是一个在中国商务环境下如何造就大公司的基本框架,是一个致力于打造大公司的企业家必须确立的系统经营思维。

一个持续地致力于五个方面均衡发育和发展并能做到五者之间功能耦合和系统协同的企业,可望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大型公司。

套用那个著名而又通俗的“木桶短板原理”,可以形象地解释这五个战略要素之于公司整体的意义。

即一个木桶究竟能盛多少水,不决定于箍成木桶的大多数木板的高度,而是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的高度。

如果我们把打造一个大公司比喻为致力于箍制一个盛水容量巨大(价值量)的木桶,那么ECIRM就是箍制这个木桶不可或缺的五块木板。

五者之中,任何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的发展受到忽略或者出现功能残障,“短板原理”的作用就会效应凸现。

这样的公司永难成为真正的大公司。

2、ECIRM战略模型中的五个要素其一、E(Entrepreneur)——企业家。

关于企业家,有众多基于不同角度理解的定义。

萨伊认为:企业家是生产活动的组织协调者;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创新者;德鲁克认为:“企业家是革新者,是敢于承担风险的人、有目的地寻找革新的源泉、善于捕捉变化并把变化作为可供开发利用的机会的人”;柯斯纳认为:企业家是发现机会的人;Leibenstein认为:企业家是克服X无效率的人;诺斯说:“企业家是制度变迁的英雄”。

在各种定义中,我们认为经济学家奈特和卡森的“企业家”定义,应该算是最深刻和最道破本质的。

奈特说:企业家是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去做的人。

卡森说:企业家是专门就稀缺资源的配置作出判断性决策的人,是“市场的制造者”。

我们这里所说的企业家,是指一个企业的经营主持者和最高管理者,是企业经营意志的源泉和灵魂。

所谓企业的经营意志,也就是奈特所讲的“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一个企业能否成长成为蓝筹公司,第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主持这个企业经营的企业家是否具备足够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或者说第一决定性因素就是这个企业能否拥有一个具备足够素质、知识和能力的企业家。

东方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一个企业的兴衰,70%的责任在于企业家。

西方管理学宗师德鲁克说:一个企业组织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

正因为这样,人们总是把克莱斯勒的复兴、GE的强大归因于企业家艾科卡和韦尔奇,把联想的成长和海尔的成功归因于企业家柳传志和张瑞敏。

针对企业的成长,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经理封顶”定理,其通俗表述为:一个企业再好好不过它的经理,一如金字塔再高高不过它的塔尖。

这就是说,企业家(经理)的思维、知识和能力,构成为企业成长的极限。

而有许多闪烁着东方智慧光芒的论断,也昭示着同样的道理,比如:“先有非凡之人而后才有非凡之事”,“道行有多高事业有多大”,“烙饼再大大不过烙它的锅”等等。

总之,一个企业倘若要成就为一个蓝筹公司,首先必须拥有一个卓越的、志存高远的企业家。

套用“先有非凡之人而后才有非凡之事”的说法,即:先有蓝筹素质的企业家而后才可能有蓝筹企业。

企业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呢?这是一个永远都无法定量检测的问题,更多地只能依赖于定性描述。

美国管理学协会花了5年时间,对4000名企业管理者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中选出了1812名最成功的管理者,发现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一般应具备以下20种能力:(1)工作效率高;(2)有主动进取精神,总想不断改进工作;(3)逻辑思维能力强,善于分析问题;(4)有概括能力;(5)有很强的判断能力;(6)有自信心;(7)能帮助别人提高工作能力;(8)能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别人;(9)善于用权;(10)善于调动别人的积极性;(11)善于利用谈心做工作;(12)热情关心别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13)能使别人积极而又乐观地工作;(14)能实行集体领导;(15)能自我克制;(16)主动果断;(17)能客观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18)对自己正确估价,能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19)勤俭刻苦和具有灵活性;(20)具有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知识。

以上20条,有的属于才能,有的属于个性,还有的则属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社会能力。

在日本,则有企业家需要具备“十项品德”和“十项能力”的说法。

其中,“十项品德”包括:∙使命感。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完成任务的坚强信念。

∙∙信赖感。

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保持良好关系,互相信任与支持。

∙∙诚实。

在上下级和周围关系中,都能真心真意,以诚相待。

∙∙忍耐。

具有高度的忍耐力,不随便在群众面前发脾气。

∙∙热情。

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事与下级体贴关心。

∙∙责任感。

对工作敢于负责任,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性。

对任何事情都要主动,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完成。

∙∙进取心。

能在事业上积极上进,不满足于现状,始终保持勇往直前的精神。

∙∙公平。

对人对事都秉公处理。

∙∙勇气。

对于危险的工作能亲自动手,有向困难挑战的勇气。

在国外研究界,关于企业家素质要求的类似说法还有不少。

它们虽各不相同,但究其精神实质则大同小异,反映出人们关于一个企业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础素质有着基本的共识。

而上述这些条件,也是国外培育、考核和选拔企业家的基本标准。

经济学家们也对企业家的资质与能力问题进行过重要的论述。

马歇尔认为企业家的能力应该为“利用资本的经营能力”,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预测生产和消费趋势的能力,而且要提供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发现能改进旧产品的生产方法;二是领导才能和说服能力;三是统驭能力:能够建立并维持秩序。

熊彼特在强调企业家的创新能力的同时,还指出企业家必须具备说服他人和感染他人的能力,必须具备足够的体力和魄力。

柯兹纳从发现市场机会的角度强调了企业家必须具备洞察力。

奈特则从应对不确定性的角度论述企业家的能力。

他指出,企业家要承担不确定性,必须具有对固定合同收入的保证能力,这一能力又具体包括以下三种能力:一是洞察他人能力的能力,以此能力借以建立起相应的组织;二是让别人相信自己能力的能力;三是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即凭借优良的预见和判断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在佩罗斯看来,企业家的资质应该包括:创见、取得信任的说服力、野心、冷静的判断力、预见、发现机会的能力等。

综合经济学家们的看法,企业家应该具备这样一些资质和能力:预见力、创新力、洞察力、判断力、说服力、感染力、统驭力、魄力、体力、雄心、野心、胆识、谋略、冒险精神,等等。

从造就大公司的角度上说,我们认为,企业家最不可或缺的素质和能力应该是:雄心壮志、胆识、决断力、号召力、统驭力和体力。

其二、C(Capital)——资本。

企业的组建与诞生,需要有资本的投入。

企业的持续成长,需要有持续的资本供给。

一个企业从诞生到分阶段地一步步成长,再到最后成就为大型的蓝筹公司,必定是一个“融资——投资——再融资——再投资”的规模不断放大的资本循环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伴随着大量收购、兼并、重组、合资、战略结盟等活动的资本扩张过程。

在企业成长的任何一个阶段,只要资本供血中断或出现资本短缺,企业都有可能在走向蓝筹理想的过程中因此而前功尽弃、中途夭折。

而那些已经成为蓝筹公司的大企业,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大规模的资本吞吐。

惟其能维持大规模的资本吞吐能力,它们才能维持其在产业竞争中的领导性地位。

实证研究表明,一个企业能否或能以一个什么样的速度成长为一个大蓝筹企业,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它动员和吸纳资本的能力和效率究竟有多大。

大多数大型蓝筹公司的成长史,实质上就是持续地和大规模地动员和吸纳社会资本的结果。

惟其能够持续地和大规模地动员和吸纳社会资本,它们才得以形成足够量级的资本规模去追逮或承接大型的产业机会(比如工业革命时期从事远洋贸易和铁路建设的机会,今天进入航空航天和石油化工产业的机会等,都极其倚赖资本规模)。

亦惟其能够持续地和大规模地动员和吸纳社会资本,它们才得以以过人的资本优势培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吞并或挤垮竞争对手、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先占性地控制产业资源。

在ECIRM模型中,“C--资本”要素的质地优劣可以归结为三点:(1)资本规模,即资本量的大小,包括公司的存量资本多少、市值规模大小、需要时候可望实现的融资额多少等。

(2)资本成本或曰资本价格,即公司占用的存量资本成本和增量融资成本。

(3)资本生成的速度,即融资的时效性。

努力做到资本生成规模大,成本低,速率快,应该是所有公司在改善资本要素的品质方面所致力于追求的目标。

人们也可以依据这三个指标来衡量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成长质量。

围绕资本生成的“规模-成本-速率”要求,我们倾向于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考察一个特定公司之“C--资本”要素的质地优劣:(1)公司现有的或曰存量的资本实力(含存量资产和现有资金)。

(2)公司的资信质地,比如资产的质押能力强还是弱,财务报表情况是否符合资本提供者的要求,公司是否具备上市条件等。

(3)公司的融资渠道,即公司在银行信贷、证券市场、商业信用和风险投资等方面的融资渠道是否畅通。

(4)公司的信誉。

1912年,古稀之年的JP摩根在接受联邦法院就托拉斯问题的调查中,和联邦法院首席顾问昂特迈耶的一段精彩对话,可以说是关于公司信誉在资本要素中份量的最好注脚。

昂特迈耶:“商业信用难道不是首要以货币或财产为基础的吗?”摩根:“不是首要的,先生。

首要的是诚实的性格。

”昂特迈耶:“比货币重要还是比财产重要?” 摩根:“比货币和任何其它东西都重要,是货币所买不到的。

”(5)契应金融市场偏好的主题或概念,比如当金融市场偏好科技概念的时候,公司是否具备这个概念?这直接决定了此一时段的市场资本是否流向和能以什么样的规模、成本和速率流向该公司。

(6)公司的资本运作能力,比如相应的专业人才、经验、胆魄、执行力等。

(7)资本的赢利模式:是收取固定收益还是分享剩余收益,是分享经营利润还是寻求资本增值?总之,大蓝筹公司或者竞争为王,或者垄断制胜,终究离不开源源不断的和大规模的资本供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