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语学习者拟声拟态词习得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2024年从隐喻的视角看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特性》范文

《2024年从隐喻的视角看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特性》范文

《从隐喻的视角看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特性》篇一一、引言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它们通过模仿声音或状态来丰富语言的表达。

这些词汇不仅在描述事物时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而且在表达情感和营造气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隐喻的视角出发,探讨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特性。

二、拟声拟态词的定义及分类拟声拟态词是日语中一种特殊的词汇,它们通过模仿自然声音或状态来描述事物。

这些词汇可以分为两大类:拟声词和拟态词。

拟声词主要用来模仿声音,如“かちゃん”(kachan,表示笑声);拟态词则主要用来描述状态或外观,如“ぐるぐる”(guruguru,表示旋转的样子)。

三、隐喻视角下的拟声拟态词特性1. 形象性与生动性:拟声拟态词通过模仿声音或状态,使得描述更加形象、生动。

例如,“ぽかぽか”(pokapoka,表示阳光照射下温暖的感觉)这个拟态词,通过模拟阳光照射在皮肤上的感觉,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温暖。

2. 情感表达:拟声拟态词在表达情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模仿声音或状态来传达特定的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等。

例如,“あぁ”(a'a'a'a,表示惊讶或感叹)这个拟声词,通过模拟声音来传达强烈的情感。

3. 文化内涵:拟声拟态词在日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们不仅可以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还可以反映日本人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例如,“かわいい”(kawaii,表示可爱)这个拟声拟态词,体现了日本文化中对可爱事物的喜爱和追求。

4. 隐喻的暗示性:许多拟声拟态词在运用中具有隐喻的暗示性。

它们不仅可以描述事物的表面特征,还可以暗示事物的内在性质或情感状态。

例如,“ゆらゆら”(yurayura,表示悠闲自得的样子)这个拟态词,通过模拟悠闲的状态来暗示人物的内心感受。

四、结论本文从隐喻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特性。

这些特性包括形象性与生动性、情感表达、文化内涵以及隐喻的暗示性。

浅析日语的拟声拟态词

浅析日语的拟声拟态词

浅析日语的拟声拟态词作者:王会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9期摘要:语言中的拟声拟态词都是通过象征性的语言来模仿和表达自然界以及人与动物的声音或者状态的词汇,由此二者可以统称为“象声词”。

两者存在异同,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

作为学习日语过程中的一个难题,简单了解其语音特征有助于以后的学习。

关键词:拟声词;拟态词;异同;语音特征作者简介:王会芳(1992-),女,汉族,河南省漯河市人,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1一、拟声拟态词定义1、拟声词:模仿实际生活中所听到的声音的一类单词叫作拟声词。

如例所示:1)犬がワンワンと吠える。

2)ドアをトントンとノックする。

3)窓をがたがたと開ける。

4)時計をカチカチと音を立てる。

在拟声词中特别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动物的叫声。

猫的叫声是ニヤ―ニヤー,牛的叫声是モーモー,猪的叫声是ブーブー。

以鸟为例,乌鸦的叫声是カーカー,麻雀的叫声是チューチュー,鸽子的叫声是クーク―。

2、拟态词:不只是模仿实际生活中的声音,而是凭借具体之感觉(即五感)来表示其样态的一类词叫作拟态词。

在表示下雨的情况下,小雨时用しとしと来表示,大雨时则用さあさあ来表示。

しとしと和さあさあ二者都是具体来表示下雨时的场景的单词,因此通过具体的声音来表示下雨的状态等这种单词的集合体叫作拟态词。

如例所示:1)子供がとことこと歩く。

2)父親がかんかんに怒る。

3)窓の外をぼんやりと眺める。

4)胸がわくわくする。

拟态词并不是直接转移其实际声音,也不是单独根据听觉来进行发音,而是综合考虑视觉嗅觉触觉等多方面的结果。

其中,触觉关系占很大比重。

例如,つるつる、ぬるぬる、ガサガサ、べたべた、すべすべ等词,很明显反映了触觉效应。

二、关于拟声拟态词的异同,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拟声拟态词的共同点就是其发音和意思之间具有有缘性。

但是拟声词是直接地描写实际声音的语言,具有直接的有缘性。

拟声拟态词给日语语言带来的丰富性

拟声拟态词给日语语言带来的丰富性

拟声拟态词给日语语言带来的丰富性作者:张强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11期摘要:拟声拟态词在日语词汇中应用广泛、数量极多且内涵丰富。

其表达效果是其他词汇所不能代替的,这为日语表达带来了极大的丰富性。

关键词:表达效果;丰富性;丰富程度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121-01在日语词汇中存在着一类十分丰富的词汇,其在表达的丰富性上有其他词汇所不能及的地方,这就是拟声拟态词,在文章中或是说话时,巧妙地运用这一类词汇,可以收到更加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恰如其分、深刻细微的表达效果,从而使语言表达极具丰富性。

首先我们先看一段这样的描写:太陽ポカポカいい天気。

たまにはひゅるるん風の吹くそんないい日の出来事で、よちよち歩きのみきちゃんが、わんわんを見てぎゃーぎゃーと泣き出して、お母さんはあははと笑い、ひょいと子供を抱え上げ、ぽんぽんと背中を叩いてあやしてみたが、みきちゃんなかなか泣き止まず。

在这一短文之中用到的拟声拟态词就有16个,如果将其去掉在表达上可能不影响原文的意思,但是在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上会大打折扣,特别是在描写动物叫声上。

这就是这一类词汇给日语语言表达带来的丰富性。

一、对于同一事物的描写,不同的拟声拟态词的使用产生的不同表达效果在对下雨这一自然现象进行描写时,不同的拟声拟态词的运用体现的表达效果截然不同。

①朝から雨がざあざあ降っている。

(从早晨开始就大雨倾盆,下个不停)②春雨が音もなくしとしとと降っている。

(春雨悄无声息的淅淅沥沥的下着)③粒の雨がばらばらと降り出した。

(大雨点吧嗒吧嗒的落下来)④この雨はもう一週間もびしょびしょ降っている。

(这场雨已经连绵不断的下了一周的时间了)通过以上四个例句可以发现同样是对雨的描写,在用词上的美妙区别,前两个句子反映的是雨的大小,ざあざあ是倾盆大雨一泄如注的写照,而しとしとと则表现了细密缠绵。

日语拟态词的汉译研究——以《中日对译语料库》为基础

日语拟态词的汉译研究——以《中日对译语料库》为基础

日语拟态词的汉译研究——以《中日对译语料库》为基础佟玲【摘要】以天昭宁编著的《擬音語·擬態語辞典》为基础,对《中日对译语料库》中收录的日本文学作品及其汉语译文进行检索,然后参照田守育啓·ローレンス·スコウラップ的统语标准,对检索出的日语原文中的拟态词按统语特征进行分类,同时参照刘月华等的词性分类标准对相应汉语译文的词性进行分类,并将以上的分类结果,经过整理、统计及分析后,总结出文学作品中的日语拟态词汉译后在词性方面体现出的特点.【期刊名称】《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19)001【总页数】5页(P121-125)【关键词】日语拟态词;汉译;语料库;文学作品【作者】佟玲【作者单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语系,辽宁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6日语的拟声词、拟态词分别有各自的定义,根据天昭宁编著的《擬音語·擬態語辞典》(1982)[1]中的解释,拟声词是指人们哭、笑、吐口水、喝饮料和拍打时发出的声音及无生物在自然状态下或受外力作用下发出的声响,也叫做“写生词”;拟态词是指对包括人在内的有生物、无生物及自然界中事物的状态、现象、变化、动作和生长等用描写、象征的手法加以表现的词语,也叫做“拟容词”。

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从词性角度来看,基本属于副词,从统语角度来看,又可以细分为副词用法、动词用法、形容词/形容动词用法、名词用法、引用用法和文外独立用法[2]等。

所谓统语,就是规定词语的顺序,以形成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

反过来说,就是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对语序的要求。

与日语的拟声、拟态词概念相对应,在汉语中有“象声词”这一概念。

根据刘月华等的解释,“象声词是用语音来模拟事物或自然界的声音以及描写事物情态的词”[3]。

张谊生(2000)[4]曾提到“拟声词”这一概念,是指“模仿事物、自然界的声音”,但尚未查到拟态词这一概念。

而且汉语的象声词在词性划分上自成一类,与副词、形容词等地位相当。

日语中的拟声词和拟态词研究现状分析

日语中的拟声词和拟态词研究现状分析

日语中的拟声词和拟态词研究现状分析作者:王洪磊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4年第10期摘要:铃木孝夫(1962)以日语中数量庞大的拟声词和拟态词为例检证了日语的音韵交替与意义分化的关系。

根据铃木的理论,清浊音与词汇的意义无关,所谓音韵对立,即在不同两种意义下向相反方向作用的双重特性。

有坂秀世(1959)早于铃木论述了音韵特征,同时亦以拟声词和拟态词作为实例。

在有坂和铃木后,日语中的拟声词和拟态词研究呈现井喷之势。

本文试以当前研究者的角度对其做一概述。

关键词:音韵论;意义;拟声词;拟态词一、引言关于日语的音韵交替与意义分化的关系,铃木孝夫以日语中为数较多的拟声词和拟态词为例进行了检证。

在详尽分析后,铃木得出了如下结论:一般词汇中的清浊音并无任何表现价值,因而与词汇意义无关;音韵对立,即同时具有的两种意义次元下向相反方向作用的双重特性。

但在铃木的这一结论问世前,有坂秀世已经有过类似表述。

据有坂的理论,音韵具备其特有的体系与使命,音韵体系本来的使命便在于表示语言意义的区别,但由于受现实社会制度、音韵环境和发音目的观念的影响,两个音韵的相互区别,实际在区别语言意义方面作用较小。

综上,铃木与有坂关于音韵功能的论述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

但具体分析来看,铃木侧重实例论证,有坂则偏向理论分析,即铃木叙述理论在先是为了实例展开,而有坂基于理论举出实例,进而通过实例说明论证理论。

本文虽以有坂和铃木的论述为理论基础,但并非从音韵学视角论述拟声词和拟态词,而对有坂和铃木后对拟声词和拟态词的研究做一小结才是本文目的之所在。

二、调查对象、方法及结果发表1.调查对象。

日语专门杂志《言语》1985—1994年间各期中与日语拟声词和拟态词研究相关论文(日语拟声词和拟态词相关研究论文散见于各期,因此搜寻较为困难,本文仅对1985-1994年10年间的研究做一整理,作为本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调查方法。

通读相关论文,关注论文视角、论述过程及主要结论。

《中日“哭”“眼泪”拟声拟态词的对比研究》

《中日“哭”“眼泪”拟声拟态词的对比研究》

《中日“哭”“眼泪”拟声拟态词的对比研究》中日“哭”与“眼泪”拟声拟态词的对比研究一、引言中日两国的语言文化中,对于表达“哭”与“眼泪”的词汇有着丰富的表达方式。

这些词汇不仅在发音上有所不同,而且在词义上也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本文旨在对比中日两国在拟声拟态词上的异同,探究两国文化对于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何差异。

二、日语中“哭”与“眼泪”的拟声拟态词在日语中,拟声拟态词被广泛运用来表达情感和自然现象等。

在表达“哭”与“眼泪”的词汇中,日语有着丰富的拟声拟态词。

例如,“泣く”(naku)是直接表达“哭”的动词,而“涙する”(namida suru)则更侧重于表达流泪的状态。

此外,还有一些拟声词如“ぽつぽつ”(potupotu)等,用来形容哭泣的声音。

这些拟声拟态词在日语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情感色彩。

三、中文中“哭”与“眼泪”的拟声拟态词中文在表达“哭”与“眼泪”时,也有着丰富的拟声拟态词。

例如,“哭”的拟声词有“呜呜”(wūwū)、“啜泣”(chuòqì)等,这些词汇都用来形容哭泣的声音和状态。

而表达“眼泪”的词汇如“泪流满面”(lèiliú mǎn miàn)则强调了流泪的状态和程度。

此外,中文还有许多形容词和成语用来描述不同的哭泣情景和情感状态。

四、中日两国拟声拟态词的对比分析(一)异同点1. 相似之处:中日两国的语言中都有丰富的拟声拟态词来表达“哭”与“眼泪”。

这些词汇在表达情感和状态上有着相似之处,如都强调了哭泣的声音、状态和程度等。

2. 不同之处:尽管两国的拟声拟态词在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例如,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更加细腻地描述了哭泣的情景和声音,而中文则更注重于表达情感状态和程度。

此外,两国在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习惯上也存在差异,导致在表达同一情感时可能选择不同的词汇。

(二)文化内涵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中日两国的拟声拟态词在表达同一情感时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日语中拟声词拟态词的效果

日语中拟声词拟态词的效果

日语中拟声词拟态词的效果作者:杨婕来源:《成长·读写月刊》2018年第04期【摘要】“どんよりとした空”(乌云密布的天空),“雷がごろごろと鳴る”(雷声滚滚)这样的描写中,或许只要读到“どんより”(乌云密布)“ごろごろ”(滚滚)时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

像表示乌云密布的“どんより”这个单词这样,将描写状态的单词称为“拟态词”,将表现雷声的“滚滚”这样模仿音声的单词称为拟声词。

日语中有许多拟声拟态词$拟声拟态词有其独特的语义特征拟志拟态词的语义不仅与词形存在对应关系在具体语境中拟声拟态词可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这一类的词在日语中被统称为“オノマトペ”词,是日语表现中不可缺少的存在。

拟声拟态词在日语词汇中虽不是主要的部分,但在日本人的言语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使用范围之广、频率之高成为日语的一大特色。

词汇一般都有相对稳定的形态,新的造词往往也依据这些形态。

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形态特点是以一个音节或两个音节词根作为基本形,然后通过反复,添加促音【、夕]、拨音【夕]、长音〔一〕形成多种形态。

日语中有着众多拟声拟态词,为什么日语中会有这么多拟声拟态词呢?其效果是什么呢?【关键词】日语;拟声词;拟态词;效果一、拟声拟态词的定义(一)拟声拟态词的前提关于日语拟声词拟态词的定义的讨论,在日本语言学者中间从未停止过。

目前有金田一春彦,小野正弘,山口中美等学者关于其定义的不同解读,但归根是对于自然界和人类声音的模仿的。

在这里引用国语词典(旺文社,第八版)中,对拟声词以及拟态词进行了定义。

词典中拟声词拟态词被定义为:表现外界的声音,人间和动物的声音,实物的样子和心情之类的直接感觉的词语。

再者,田守育弘的“オノマトペ語を楽しむ”(岩波书店,2002)一书中,把拟声词,拟音词,拟态词统称为“拟声拟态词”。

(二)拟声拟态词的使用那么拟声拟态词在生活中具体被怎样使用了呢?如前述的那样“乌云密布的天空”之类,平常的日常对话以外,以其效果为出发点使用最多的是像营养饮料广告的那样:“ダイッ一本”(栄養ドリンクCM)那样,广告和新闻的题目,商品名字之类的,是因为其具有简短而具有表现力的形态,更具有冲击的是,可以表现出事物全貌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中日拟声拟态词对照

中日拟声拟态词对照

中日拟声拟态词对照
《中日拟声拟态词对照》是一本对比中日两种语言中的拟声词和拟态词的书籍。

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语,例如“咕噜咕噜”、“哗啦啦”等等;拟态词则是模拟动作或状态的词语,
例如“跌跌撞撞”、“瑟瑟发抖”等等。

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日两种语言中的拟声拟态词的差异和共同点。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中日两种语言中的拟声拟态词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咕噜咕噜”、“哗啦啦”等等,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例如中文中的“咕噜咕噜”对应日语中的“ごろごろ”、“ぐるぐる”等等。

这本书对语言学习者和研究者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了解中日两种语言中的拟声拟态词的差异和共同点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对于研究者来说,这本书可以为他们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中日拟声拟态词对照》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籍,它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日两种语言中的拟声拟态词,从而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这两种语言。

日语拟声拟态词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日语拟声拟态词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功能:增强语言的 形象性和表现力, 使表达更加生动有 趣
PART THREE
认知语言学是一 门研究语言与认 知关系的学科, 旨在探究语言与 人类思维、认知
之间的联系。
认知语言学强调 语言与认知的互 动关系,认为语 言是认知的载体, 而认知是语言的
本质。
认知语言学的研 究领域包括词汇、 语法、语义、语 用等方面,旨在 揭示语言与认知 之间的内在联系。
PART FOUR
定义:通过分析词语的语义特征来理解其含义的方法。 作用:帮助我们理解日语拟声拟态词所表达的概念和意义。 具体分析方法:对比分析、语境分析、语义场分析等。 注意事项: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进行理解,避免过度解读或误读。
定义:通过分析语言使用场景来理解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意义 目的:探究日语拟声拟态词与语境的关联性 方法:观察实际语言使用中的语境,分析拟声拟态词的语义特征 作用:有助于深入理解日语拟声拟态词的认知语言学特点
描绘人物情感和心理状态 增强情节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创造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文学特色 表达作者对世界的认知和感悟
PART SIX
跨语言比较研究,探索拟声 拟态词的普遍规律和特点
深入探究日语拟声拟态词的 认知机制和语言学特征
结合实际应用,研究拟声拟态 词在日语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使
用情况
拓展研究领域,将日语拟声拟 态词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与其他
起源:日语拟声 拟态词的历史可 以追溯到古代日 本
发展:随着日本 文化的演变,拟 声拟态词逐渐丰 富和多样化
现代应用:在现 代日语中,拟声 拟态词被广泛应 用于日常对话和 文学作品中
研究价值:从认 知语言学的角度 分析日语拟声拟 态词,有助于深 入了解日语语言 的特点和日本文 化。

中日拟声拟态词的比较研究

中日拟声拟态词的比较研究

中日拟声拟态词的比较研究引言:中日两国语言中,拟声和拟态词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形式,通过模仿声音和动作来描写事物的特征。

本文将从中日两国的拟声拟态词的表达特点、使用范围以及语感上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

一、表达特点比较1.中文拟声拟态词的表达特点中文拟声拟态词以形容词、动词、副词等词性为主,通过模仿声音或动作的方式来描绘事物的特征。

例如,“咯咯咯”形容鸡叫声,“蹦蹦跳跳”形容人或动物跳跃的动作。

中文拟声拟态词通常由两个或多个相同或相似的字组成,重复的字形式增强了拟声效果。

2.日文拟声拟态词的表达特点日文拟声拟态词以假名为基本单位,通过重复、变形、组合等方式来表达声音和动作的特征。

日文拟声拟态词的构词方式比较多样,例如,“ピカピカ”形容闪烁的光,“ドキドキ”形容心跳的声音。

日文拟声拟态词的特点是简洁、生动,能够直观地传达出事物的特征。

二、使用范围比较1.中文拟声拟态词的使用范围中文拟声拟态词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

无论是形容自然界的声音、动物的叫声,还是描绘人物的动作、情感,中文拟声拟态词都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例如,“咕噜噜”形容水流声,“踌躇”形容犹豫的心情。

2.日文拟声拟态词的使用范围日文拟声拟态词同样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

日本文化中注重细节和传神,因此日文拟声拟态词的使用范围更为广泛。

无论是形容自然界的声音、动物的叫声,还是描绘人物的动作、情感,日文拟声拟态词都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例如,“ざわざわ”形容人群嘈杂的声音,“ドキドキ”形容紧张的心情。

三、语感上的差异比较1.中文拟声拟态词的语感中文拟声拟态词通常由两个或多个相同或相似的字组成,重复的字形式增强了拟声效果,给人一种连续、律动的感觉。

中文拟声拟态词的语感比较韵律感强,能够直观地传达出声音和动作的特征。

2.日文拟声拟态词的语感日文拟声拟态词以假名为基本单位,通过重复、变形、组合等方式来表达声音和动作的特征。

日文拟声拟态词的语感比较简洁、生动,能够直观地传达出声音和动作的特征。

日语拟声拟态词

日语拟声拟态词

要旨要旨オノマトペ(擬音・擬態語)はいつも外国人の日本語学習者にとって一難題であると思われる。

オノマトペの重要性について、「この種の言葉に頼らずには、日本人の会話そのものが成り立たない(P.24)」と飯島(2004)によれば、オノマトペは日本人にとってごく自然な言葉で、細かい感情や外の様子、音などを表現するのに非常に便利な言葉であろう。

しかし、ネーティブでなければ直感的にオノマトペを理解することが難しい。

丸暗記してもすぐ忘れられやすいだろう。

したがって、本研究は広範囲にわたってオノマトペの使用頻度を調査することを踏まえ、日本語教育に相応しいオノマトペを提出したいと考える。

調査方法について、2005年国立国語研究所によって公開された「2005年現代雑誌200万字言語調査語彙表」から副詞用法の擬声語・擬態語を抽出し、改めて語彙表をつくることで、オノマトペ教育に適する語彙を低度、中度、高度使用層の三段階に分けた。

そして、絵本、小説との調査を比較し、考察して見る。

調査結果として雑誌、絵本、小説といった三種類の調査資料に現れるオノマトペは普遍的で分かりやすく、書き言葉としても使えるものであると思われ、日本語教育では最重要語とする。

また、二種類の調査資料(雑誌と小説、雑誌と絵本、絵本と小説)に現れるものは基本的なものを学んでから知るべきのものであるとしたい。

そして、一種の資料のみに収録されているものは資料の属性による特徴語であると考えられるため、その特徴についても考察してみる。

最後に、日本語教育に従事する際にそれら特徴を活かし、それぞれを初級、中級、上級日本語のオノマトペ教育に提出できるように提案したい。

キーワード:オノマトペ、擬音語、擬態語、語彙、日本語教育「オノマトペ」對於外國日本語學習者來說一向是個難題。

根據飯島(2004)所言:「缺少這種語彙,日本人的對話是無法進行的。

」,由此可見「オノマトペ」對日本人來說是如此重要的語彙。

日语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日语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除上述文献外,还参考了李视岐所著的《日语外来语》;刘震宇、刘剑合携新解日语外来语》;李恩生的《运用日语外来语词汇》;陆松龄的《日语外来语的规律》以及金田一春彦编著的《日本语(上)》等文献资料。
这些文献资料对于研究外来语的独特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外来语的引入,给日语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一方面,日语词汇的数量有所增加,丰富了词汇的表达能力;增加了新的音节,出现了新的文字符号。各个国家也都在引用外来语,这些因素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外来语的出现,增加了同义词、同音词,加重了学习者的负担;战后更是出现了外来语的泛滥期。因此,如何正确使用外来语值得关注。通过理解外来语对日语的影响,认识到在日本,外来语将成为今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不能盲目的把大量使用外来语作为一种时尚,要在保留本国特色的同时,适当使用外来语,从而让外来语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综述题目:日语中的外来语
正文:
外来语作为当代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对外来语的认知也逐渐变得尤为重要。古代日本就从中国吸收了汉字和汉字词汇,十六世纪以后,日本又从其他国家吸收了大量的词汇,日本人自己也创造了和制外来语。外来语的引入对日语词汇、语音、表记及和语词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理解外来语对日语的独特影响,也变得极为重要。只有明确外来语的定义及范围,了解外来语在词汇、语音、表记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正确看待外来语,才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更好地运用外来语。
[6]秦延通.《新世纪日语外来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10月.p138-180
[7]张录贤.《便携新解日语外来语》.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p76-136
[8]李恩生.《运用日语外来语词汇》.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p68-96
[9]陆松龄.《日语外来语的规律》.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12月.p35-90

浅析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

浅析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
占 #’>D @’3ッM3ッM"如あっぷあっぷ%がっぽ がっぽ%わっさわ
っ さ #约 占 <’$ #’3んM8"如ぼんやり%やん わり%す んなり%げんな り#
约 占 <D 日语学者对拟声 拟态 词的&音 与义’也 做了 比较深 入的
研究$他们认为+&ア’表示大而明快 的声音%样态!具有扩散 性和延 展 性$&イ ’小 而 尖 的 音!小 的 事 情!直 快 的 状 态$
这一句的&つかつ か’不仅 告诉 我们走 进去 的人的 精神
状 态 是 &无 所 顾 忌 ’的 态 度 $ 而 且 动 作 是 &大 步 走 进 去 的 ’$ ;#0 の 人 が が あ が あ 鼾 を か い て%眠 る 1 は な かっ
た$,隔壁的人呼噜呼噜地打鼾!搞得我 一点睡意也没有了$ 这一句中的&があがあ’不 仅说明了呼噜 声较大!而且令
!关 键 词 "! ! 拟 声 词 $拟 态 词 $构 成 $特 征 $语 法 作 用 !中 图 分 类 号 "S<#! ! !文 献 标 识 码 "3! ! !文 章 编 号 "$""(#;"@<$!""#%"$$#"!"(#"!
!!任何一 种语 言 中都 存在 拟 声拟 态词!前者 是模 拟 听觉 的!后者是摹写视 觉的$一 般说来!拟 声拟 态词不 是客 观世 界声音%情状的简单再 现!而是 根据一 种特 定的 语言系 统对 客观世界的声 音%情状进 行一 番改 造的结 果$换句 话说!拟
!!""# 年 第 $$ 期 ! ! ! !! ! ! ! ! ! ! ! ! ! ! ! ! !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 第 ( 卷 第 $$ 期 #! !! ! ! ! ! ! ! ! ! ! ! ! !)&*+,-.&/01-&,1,2 3451,167+-71&,8&..929

浅析汉日拟声拟态词的对比学习

浅析汉日拟声拟态词的对比学习

浅析汉日拟声拟态词的对比学习作者:黄丽敏吴小平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20期摘要:针对拟声、拟态词的研究现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充分比较分析了汉日语言中拟声、拟态词的结构形式、句法功能、语义特征及语用特征,从而对拟声、拟态词有关语言和文化等方面因素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同时尝试从八个词头子音的象征意义,清音型、浊音型、促音型、拨音型、り音型、叠音型等六种不同形态所象征的意义去指导学生识记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意思,为中国人学习日语提供了一些有意义参考。

关键词:拟声词;拟态词;汉日对比1.引言日语拟声拟态词非常发达,被广泛的运用于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无论拥有数目之多,应用范围之广,还是使用频率之高,创作手法之灵活都是其他语言所无法比拟的。

那么何为拟声拟态词呢?日本语言学家天沼宁(1973)在其所编的《擬音語・擬態語辞典》中作出了以下定义:拟音语就是指用音声去表达人类的笑声、哭声,人类吐口水、吃东西、拍巴掌等等时候发出的声音,除人类以外的有生命的生物所发出的声音,自然界发出的声响,无生命的物体自然地或接受外力时所发出来的声响的词汇。

拟态语就是用音声象征性地去描述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无生命的物体、自然界的事物的有用、现象、变化、动作、成长等等时候的状态、样子的词语。

日本人为何如此爱用拟声拟态词呢?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二是日语的大多数动词的含义都太过简单含糊,所以需要拟声拟态词来辅助它补充其含义上的不足。

如:英语表示各种笑的动词有很多(例如:smile,titter,chuckle,grin,snigger,laugh,giggle,simper),而日语中表示笑的动词却只有“笑う”一词,若要表示出以上英语动词所表示的各种笑,就必须要靠拟声拟态词来弥补“笑う)”含义上的不足。

拟声拟态词的形象性和具体性发挥着巨大的语用功能。

使用得当的话,可以使语言表达准确、形象、生动活泼。

日语翻译毕业论文范文

日语翻译毕业论文范文

日语翻译毕业论文范文一、论文说明本团队专注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具体价格信息联系二、论文参考题目《我是猫》中的日语被动式表达与翻译思路:在日语学习中,日语被动句一直是一个难点。

迄今为止,国内众多的日语学者和专家,从日语研究和学习的角度出发,多次发表了系统探讨和分析日语被动句的论述文章,为母语是汉语的日语学习者更好的掌握日语被动句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而翻译作为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是用语言再创作的艺术,涉及两种或以上截然不同的语言、文字,通过对。

题目:日语连体修饰汉译问题思路:本论文是关于日语连体修饰节和被修饰名词(在本文中将其表示为“V连+N”的形式)与其翻译后形成的中文译文在句子结构上的对比研究。

在日常学习中,人们一般容易认为日语中的“V连+N”和中文的“定语+体词性中心语”之间应该存在着强烈的对应关系,事实上日语的“V连+N”与其翻译后形成的中文句子在结构上不对应的句子为数不少。

这些复。

题目:日语长句的汉译技巧思路:日语文章中多出现冗长的句子。

尤其是长连体修饰语使得句子主语、宾语复杂化,句子结构层次多样化。

在笔者的日汉翻译实践中,日语长句往往成为翻译的难点,阻碍翻译进程。

学术论文的翻译尤为如此。

为解决这一难题,在本文中,笔者从自身的翻译实践——『放送通訳における同時通訳と時差通訳の比較』中举出典型例句,详细分析了日语长句的汉译技巧。

题目:论汉语“使字句”的日语翻译思路:学习日语的人一提到日语学习和日语研究,必然会谈到日语的“使役句”和中日两种语言中“使役句”的对比。

我作为一名日语学习者,在学习翻译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汉日语“使役句”翻译之难。

汉语“使役句”具有复杂多样的表达方式暂且不说,仅就被看作汉语中最典型的“使役句”——“使字句”,其汉译日的过程就颇费斟酌。

同样的“使。

题目:刍议日语科技文翻译思路:科技文在各种语言中都占有特殊的地位。

N1日本语能力考试拟声拟态词

N1日本语能力考试拟声拟态词

あっさり:清淡,简单あっさりと断る。

/断然拒绝.いらいら:焦急,烦躁待ち人が来なくていらいらする。

/等的人还没来所以很焦急。

うっかり:不留神,漫不经心うっかりと間違える。

/不留神弄错了。

うっすら:稍微,隐约うっすらと見える。

/隐约可以看见。

うっとり:出神,入迷うっとりと見とれている。

/看得入迷。

うとうと:迷迷糊糊うとうとと眠る。

/迷迷糊糊睡着了。

うろうろ:徘徊,转来转去うろうろ歩き回る。

/徘徊。

うんざり:厌烦,厌腻毎日同じ料理でうんざりする。

/每天同样的菜都腻了。

がたがた:发抖,哆嗦,不稳,不紧がたがた震える。

/震动。

がっかり:失望,灰心試合に負けてがっかりする。

/比赛输了很失望。

がっくり:突然无力体力ががっくりと落ちる。

/突然身体无力掉了下来。

がやがや:喧闹,吵嚷がやがや騒ぐ。

/吵吵嚷嚷。

きちんと:好好地,整整齐齐きちんと片付ける。

/收拾得整整齐齐。

きっかり:恰,正きっかり合う。

/恰好合适。

ぎっしり:满满地予定がぎっしりと詰まる。

/预定排得满满的。

きっぱり:断然,干脆きっぱり断る。

/断然拒绝。

きらきら:闪耀,耀眼きらきら輝く。

/闪闪发光。

ぎりぎり:极限,到底ぎりぎり間に合う。

/勉强赶上。

ぐうぐう:呼噜呼噜,打鼾声ぐうぐうと寝た。

/呼呼大睡。

ぐずぐず:磨蹭,慢吞吞ぐずぐずと返事を延ばす。

/磨磨蹭蹭耽误了回信。

くっきり:清楚,鲜明くっきり見える。

/清楚的能看见。

ぐっすり:酣睡貌ぐっすり眠る。

/酣睡。

くどくど:罗嗦,絮叨くどくどと愚痴を言う。

/罗罗嗦嗦地发着牢骚。

くよくよ:想不开,耿耿于怀くよくよ気にする。

/耿耿于怀。

ぐるぐる:团团转ぐるぐると回る。

/团团转。

げらげら:哈哈げらげら笑う。

/哈哈大笑。

ごたごた:混乱,乱七八糟部屋の中がごたごたしている。

/房间里乱七八糟。

こつこつ:勤奋,孜孜不倦こつこつと働く。

/勤奋的工作。

こっそり:悄悄,偷偷こっそり抜け出す。

/悄悄地溜出。

ごろごろ:隆隆,轰隆轰隆,无所事事家でごろごろしている。

日语中的拟声词和拟态词

日语中的拟声词和拟态词

- 160-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研究日语中的拟声词和拟态词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二中学/韩影【摘要】拟态词和拟声词的定义,广义的来说拟声词是拟态词和拟声词两者的总称。

狭义的来说拟声词是摹拟事物的声音来表示它所运载的信息的词(拟声词受到狭义限制的时候较多),拟态词是模仿自然界的状态、人的动作和心理的一类词。

大体说是这样。

但实际上两者无法区别的时候也有。

所以一般情况下就直接叫做拟声拟态词。

【关键词】拟声词 拟态词 特征日语的拟声拟态词被看作是外国人学习日语的一大难点。

它数量大,出现频率高,报纸杂志上随处可见,广播电视节目里不绝于耳。

日本人少了它就无法完整、顺畅地表达许多细微的感觉。

日语的拟声拟态词是日本人根据日语的语音特点创造出来的,再其产生过程中受到了社会心理习惯、文化传统的重大影响。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拟声拟态词确实是一个难以掌握的问题。

以下将对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特点做一点探讨。

一、拟声拟态词的定义1.拟声词。

模仿外界声音而产生的,用来表达听觉印象的词叫做拟声词。

拟声词可以分为无生物“音”,的“拟音词”和表示生物“声”的“拟声词”。

如:○木地やさんはろくろをギリギリ回しながら、おもちゃを作ってゆく。

(拟音)/木刻工吱吱地摇着旋床制作玩具○牛が牧場でモウモウと鳴っている。

(拟声)/牛在牧场地哞儿哞儿地叫着。

但是这些词一般都不那么严格区分。

2.拟态词。

用声音来象征地表示现实声音之外的人或事物的动作、状态的词叫做拟态词。

拟态词也可细分为三类,即表示无生物状态的拟态词、表示生物状态(动作容态)的拟容词和表示人类心理状态的拟情词。

如:○彼は腹が立って、手紙をビリビリに引き裂いた。

(拟态)/他生气了,把信刷刷地撕碎。

○バタバタと廊下を走り回る。

(拟容)/在走廊吧嗒吧嗒地来回跑。

○大役を無事に済ませて、ホットした気持ちだ(拟情)/顺利完成了重任,心情很轻松。

这些词一般也不那么严格区别。

二、拟声词和拟态词的异同拟态词在广义上被视为拟声词的一种(《大辞林》,1988年),两者在性质、形态、用法等方面基本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仍有不同之处。

日语专业文献综述

日语专业文献综述

文法の变貌―無題化文献综述专业:日语班级:08日语1班作者:*** 指导老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南昌 330038)摘要:日语作为世界上比较特殊的语言之一,有很多独特之处。

其中最特殊的地方即为日语主语经常被省略。

本文就日语无题化的研究历史、表现、原因和日语主语存在的必要性加以说明。

关键词:主语;省略;主语废止论;表现;原因主语是我们经常使用的语法术语,它是句子成分之一。

在笔者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主语似乎不成为问题,但在日本语法学界它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概念,曾经引起20世纪甚嚣一时的“主语论争”。

争论的核心焦点是:“何谓主语”、“日语中有无主语”“ハ和ガ区别何在”“ハ的意义、职能”“主语和主题的区别”等。

关于日语中有无主语的争论,立场最鲜明,观点最极端的是三上章的“主语废除论”。

即使在21世纪,“主语废除论”也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

笔者在本文中首先翻阅大量资料,分析了目前日语主语无题化的研究现状。

可以说,句子中的主语省略是诸语言的普遍现象。

它涉及到语义学、句法学、篇章学、文体学、语用学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

同汉语、英语相比,日语句中的主语大量地、经常地被省略掉又显示出日语语言的特殊性。

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从内向外看或从外向内看,日语的谓语有明显的方向指向性。

2、复杂、发达的敬语表达方式暗示了主语的存在。

3、日语授受表达句式中的潜在的人称指向特点决定了句中主语要经常被省略掉。

1 日语主语无题化的研究现状1.1 主谓中心说大槻文彦、森重敏、大久保忠利、鈴木重幸以及学校文法等认为,主谓关系是句子中的主要成分。

鈴木重幸在论文中写到:「主語と述語は文の成立の基本的なモメントであって、基本的にはそれだけで文が成り立つ。

」学校文法也明确指出:「主語と述語……文を组み立てる最も中心的な部分である。

」按照句子的主谓结构关系,学校文法把日语句子分成三类。

○私は中学生です。

(单文)○ゆりは香りが高い。

(复文)○海は深く、水も美しい。

谈中国日语教育中拟声词、拟态词的指导

谈中国日语教育中拟声词、拟态词的指导

④ l 馒鳆c 二 出来
⑤ 延 々三 畴 同 屯加 加 手 毛/ 匕 匕 、 屯 墨} )\ 口 、 于
守。

圭、 南允 力 、 /
B 匕 扬 扬扎 c ? : 主
斌 合 终 扫 , 畴 c 、 ) I 王 。
A: 南扎 c 7 ( 土 亨 圭世 允…)
发现 , 很多时候和 日本朋友交谈时 , 如果对方使 用 了才/7 卜

① , 灭 中 、 } = l 尢咳 电亨 已男 人 瞵 允l 至 、
氖 c 一允 。 二 )
就很难 准确 地把 握对方要表达 的意 思。例如 : ( 两个人一起 去浴 室 , A是 1本人 , 3 B是 中国人 。 )
拟 声 词 和拟 态 词 ( 称 为 才 / 7 统 本 人 的 日常生 活 中 。 才 /7
) 繁 地 出 现 在 日 性 的 词 , 本 人 可 以通 过 直 觉 理 解 , 是 对 于 外 国 人 来 说 , 频 1 3 但 才 的 学 习 比其 它 语 言 表 达 方 式 要 难 很 多 。在 中 国 , 日

会有生 硬、 自然 的感觉 。笔者在 日 不 -足取 r 境 的 日语学 习者说 日语 , 3 ) 本 留学期间 , 也曾遭遇 过 因为对 才/7 掌握 不够而苦 恼
, 们 说 的 我 的 事 情 。那 时 就 想 到 , 果 能 正 确 使 用 才 /7 如
老人
1、 ) 匕I
对 歌、 小说 、 纸 、 志等 广 泛 的 领 域 里 被 频 繁 使 用 。从 才 / 7 读者有身 临其境 的感 觉。那么 , 于不在 日本 的 日语 学习者 报 杂 , 的使用范 围之广 、 数量之多上来 看 , 就可 见其丰 富性 。据 来说 , 该如何教授才 /7 应 , 统计 , 收录在各类 才/ 7 , 辞典里 的现 代 才 /7 , 大 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日语学习者拟声拟态词习得研究文献综述
查阅相关文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国内外关于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研究众多,但大多围绕其音形特征及身体性、感觉性等特色丰富开展。

其中,国内研究也多集中于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特征规律介绍、中日互译,文化比较等方面,关于其习得教育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笔者通过对其与日本学界相关研究的梳理对比,发现国内相关研究在语言意识、基本词汇等方面的欠缺以及对非专业日语学习者的忽视等问题。

感于日语拟声拟态词习得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笔者对国内外相关论文进行整理,结合国内研究形势,对在日本学界丰富发展的拟声拟态词基本词汇研究进行比较介绍。

一、国内研究现状
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界就展开了针对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在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特征规律介绍、中日翻译,中日语法比较、文化比较等方面(庞玉林,1982;彭飞,1983;侯仁锋,1987;白晶,1999;王冠华,2003;侯德富、李耀2007等)。

尽管学界对于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特征有众多共识探讨,然而,针对中国学习者的习得教育问题却鲜少人问津。

直到2009年后,针对于中国学习者的习得情况、教学情况等的研究才开始崭露头角(张冉,2010;冉毅、岛田秋,2012;欧阳健、洪蓓,2013;黄丽婷,2015等)。

笔者将目前研究分为:教材考察、习得情况及学习资源开发这三个方面进行评述。

1.教材考察方面主要有:
(1)肖东娟(2011)针对21册教材(中国的三类教材、12册,日本人编写的给留学生用的一类教材、3册,日本的一类教材、6册)中收录的拟声拟态词的总量、形态、意义等进行量的调查。

研究提出:中国教科书中拟声拟态词收录不足,对拟声拟态词缺乏体系性的说明,相比日本教科书缺乏丰富性。

(2)冉毅、岛田秋(2012)对《日语教程》等三类国内广泛应用的专业日语教材中的拟声拟态词进行考察发现:专业教材中拟声拟态词总量少,相应例句少,专门练习少;教材中未设置拟声拟态词的学习单元,学生对其重视度低,语义概念把握迷糊,口语运用能力弱;高级阶段教材中拟声拟态词数量虽有增多,然而此时已错过学习者音声唱读训练最佳期等学习问题。

提出应从语音学习阶段导入教学,且应针对初中级学习者进行音调唱读训练、节奏感的音声训练、专题联想造句、对译速译等训练。

研究以实践3年的效果问卷数据证实了教学模式的合理性可行性。

2.习得教育方面主要有:
(1)张冉(2010)以教科书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为基准,对50名已通过1级能力测试的中国的日语学习者进行调查测试,对拟声拟态词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作了总结分析。

调查表明:对拟声拟态词音韵形态特征认识浅薄、难以理解富含感性抽象意义的拟声拟态词词义、无法区分意义相似的拟声拟态词的微妙差异是习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对拟声拟态词的体系化认识和中文翻译的不恰当是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

(2)欧阳健、洪蓓(2013)以32名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7次作文语料(224篇,共计130743字)为研究材料,对其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的总量、分布、频率、意义等进行分析。

他们发现:学习者的日语拟声拟态词的使用频率整体较低;比起拟声词,学习者更偏向使用拟态词,所用拟态词主要集中在对人物的动作、状态的描写;语法上看,用法主要集中于拟声拟态词的动词、副词用法,名词及复合名词的用法较少。

3.学习资源开发方面主要有:
(1)黄丽婷(2015)结合日语拟声拟态词中辅音的有无声音对应不同语感、褒贬义的音韵特征,提出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学习拟声拟态词困难的原因在于:1.中日辅音分类体系差异(日语中以声带的震动,有声音无声音区别词义,汉语中以送气的强弱,送气音不送气音来区别词义);2.日语中音韵与词义关联大,汉语中音韵词义关联小。

研究指出中国的日语教育
普遍注重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发音、构成、文法等外形上的指导,忽略了音韵与词义之间的规律性。

应在学习日语的初级阶段,让学习者了解汉语和日语这两种音声体系的区别,并对日语拟声拟态词的音韵与词义的规律进行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