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2.4 光的色散 教案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 2-4 光的色散 学案
2.4 光的色散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2.了解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分别由什么决定。
教学重点知道光的三基色是什么。
教学难点白光色散的成因教学过程一、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________后,被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而成的,太阳光是复色光。
3.色散的原因: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作用不同,对______的偏折作用最大,对_______的偏折作用最小。
4.雨后彩虹是下雨后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小水珠时发生形成的。
二、巩固练习①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可形成七色光。
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现象最早是由__________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__发现的。
②光的三原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种色光。
将三原色光重合在一起,呈现_____________光。
③当光照射在物体上时,物体会把一部分光__________,把另一部分光___________。
我们能看见的物体,是由于它能___________光线,因此所看见的物体的颜色是取决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几乎吸收_____________。
⑤白光是一种 ( )A、单色光B、复色光C、三原色光D、光谱⑥合成彩色电视机和计算机屏幕上艳丽画面的色光是 ( )A、红、绿、蓝B、红、黄、蓝C、黄、绿、蓝D、红、青、黄⑦只有红光照明的暗室中放一件蓝衣服,衣服将显示为 ( )A、红色B、蓝色C、黑色D、白色⑧大千世界,五光十色,关于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否 ( )A、太阳光是由多种光组成的确B、白光是单色光C、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文诗D、红光是单色光三、课后作业1、白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分成______________七种颜色。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2.4 光的色散 教案
第二章 2.4 光的色散一、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勤奋学习的情感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探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白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
难点:色散的原因。
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装有水的烧杯、玻璃砖、三棱镜、白纸、手电筒、三色陀螺、计算机等。
2、演示实验器材:强平行光源、三棱镜、光的三原色合成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包括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等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为基础,通过学生的探究小实验、学生的讨论与交流、教师点拨等方法,引入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色散的原因。
再通过“探究光的三原色混合”等学生实验,让学生体验建立“光的三原色”概念的过程。
本设计要突出的第一个重点是白光的色散。
方法是:结合实验现象和多媒体课件两方面信息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
实施教学时,创设情景引入,利用彩虹现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并鼓励他们利用现有的器材设法找到类似彩虹的彩色光带,活动中让学生在没有框定的情况下以多种方法去探索寻找,从而全方位释放学生的思维活动,体验活动中的愉悦及成功的满足感。
紧接着在同学间交流中加强协作,扩大视野。
通过实验和播放多媒体信息让学生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对环境和实验器材都要求很高,为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这一现象,教学时播放相关信息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后解释彩虹形成原因,作好知识的首尾呼应。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2.4 《光的色散》 教案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首次执教时间和地点】时间:【设计思路】(一)设计依据1.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颜色,而对彩虹类的现象见之不多,没有较为深入的思考,对其成因较难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感与满足感,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使物理学融入到学生生活中去,提高学习的能力层次,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推理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以及凸透镜成像,本节课涉及到光学部分的大多数内容但层次还不高,结合学生所学进行本堂课的设计与教学。
学生整体对本堂课兴趣比较高、少部分学生已经在之前了解过彩虹的形成,但还未提及色散的概念、个别学生由于对之前光的反射、折射和凸透镜成像的掌握不佳对本堂课会有畏惧心理。
拟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拟补,利用学生的前概念进行最近发展区式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前、课中与课后的三个环节进行设计。
2.课标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简称物理“课标”)与《上海市初中物理学科基本要求》中提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解决相关问题的品格与能力,新课标将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放到前所未有地高度。
也为本课题“三程”导向下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方向。
3.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
光的色散内容在一期课改教材中为选学内容,二期课改教材中为基础型课程中的教学内容,知识点要求为知道级。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因不同单色光折射本领不同引发的光的色散现象、三原色光和物体的颜色之谜。
教材用大量的图片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了阐释,执教者在处理这些图片的提出上补充了一些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照片、视频。
对“你知道吗”的栏目进行了一定的拓展。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本节课,并且在课后能运用本节课知识完成相应的课后任务。
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2.4《光的色散》word教案
物理备课大师 【全免费】2.4 光的色散一、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初步认识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谱、单色光、复色光、三原色光等观点;(2)初步认识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解说简单的相关物体的颜色现象。
过程与方法(1)认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培育学生初步的察看剖析、实验能力,浸透经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2)经过小组实验、察看、议论活动,能概括决定的物体的颜色主要规律;(3)学生能依据实验目的、步骤和要求,使用给定的实验器械,达成较简单的实验任务;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主动参加学习活动,初步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亲和感;(2)养成主动关注四周世界,乐于思虑和想象的学习习惯;(3)形成乐于沟通、擅长合作的团队意识。
二、教课要点、难点要点:光的色散现象难点:物体的颜色三、教课过程情形引入:(教师描绘 ):在太阳光下,我们能够看到五颜六色的各种物体。
但是,在乌黑无光、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场所里,我们却什么也看不见。
假如有灯光的照耀,则光照到哪里,我们就能看到那边的物体及其色彩。
这一现象证了然一条什么规律?(指引概括 ):有光才有色,没有光就没有色。
(教师设问 ):为何我们四周的物领会体现出各种各种的颜色?今日让我们一同来揭开这光色之迷。
新课教课:光的色散现象:(ppt 展现 ):在暗室中将一束白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后,调整角度,将光谱再现与屏幕上。
(教师发问 ):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描绘 ):白光透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很多不一样颜色的光。
(教师指引 ):我们把这类现象称之为光的色散。
请同学依据光的色散原理图概括什么是光的色散?(学生概括 ):白光透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次序摆列的彩色光带的现象称之为光的色散。
(概括板书 ):光的色散现象把红、橙、黄、绿、蓝、靛、紫的次序摆列的彩色光带,称之为光谱。
物理备课大师 【全免费】单色光、复色光:(教师演示 ):( 1)将一束红光透过三棱镜后的光,调整角度,再现与屏幕上;(2)将一束绿光透过三棱镜后的光,调整角度,再现与屏幕上。
沪教版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上册《光的色散》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上册《光的色散》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以下知识:•了解什么是光的色散•描述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向和速度•了解Prism的形状及作用2.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教学重点为:•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理解Prism的形状及作用本节课教学难点为:•描述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向和速度3.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1.光的色散–什么是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光线穿过透明介质时发生的现象。
光的色散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透明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而产生的。
–什么是PrismPrism是一个三棱镜,它是将光分解为不同波长的颜色的关键。
2.Prism的作用–描述Prism的形状Prism是一个三棱镜,它有两个平面的入射面和一个斜面的反射面。
光线在进入Prism的一侧后,会被Prism的折射作用分解为不同波长的颜色,通过另一侧平面的折射和反射作用后获得了分散的光谱。
4. 教学策略本节课重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光的色散、Prism的形状及作用。
•实验法: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自主操作Prism,感受色散现象。
5. 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1.准备阶段–着手准备需要的教学资料。
–检查课件的正常运行。
2.导入阶段–引入光的色散的概念,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是如何发生的。
3.讲解阶段–讲解什么是Prism及其作用。
–介绍Prism的形状及原理。
4.实践阶段–让学生自主操作Prism实验,观察光的分散现象。
5.总结阶段–强化本节课所述的知识点,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解答学生的疑惑。
6.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作业,在课后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反思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1. 优点•通过引入实验教材,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操作Prism,感受色散现象,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更直接地理解Prism的形状及作用。
光的色散-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光的色散-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的色散是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不同波长的光由于折射率的不同而出现的分离现象。
2.探究拆色镜将白光分解为不同颜色的光的方法和原理。
3.了解光的三原色及其混合产生七彩光的原理与应用。
4.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应用到光的色散的现象,例如太阳出现彩虹的原因等。
二、教学重点1.光的色散的概念和原理。
2.拆色镜将白光分解为不同颜色的原理和方法。
3.光的三原色原理和七彩光的产生。
三、教学难点1.光的色散的折射率概念理解。
2.光的三原色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激光穿过三棱镜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透明介质中,不同波长的光是如何被分离的。
2. 操作实验•将白光照射到拆色镜上,观察其中的七彩颜色。
•教师向学生引导分析拆色镜将白光分解的方法和原理。
3. 习题练习•给学生练习分类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光的联想记忆。
4. 教学实践•以太阳出现彩虹的形式展示光的色散在物质工程上的应用,学生思考这种科学准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学生通过讨论、实验、课堂练习等多种学习方法,理解了光的色散的概念和原理。
•学生从操作实验、思考再到习题练习、课堂实践等环节,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物质工程相结合,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整节课需要学生对光的联想记忆进行分析,考察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理解。
同时,在展开习题练习之前,需要将新概念及时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具体分析和应用方面的具体情形,引发对于科学和技术的感性认识和主动思考。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需要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注意总结需求中的错误。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教案范文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理解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
2.掌握光的色散原理,知道三棱镜在光的色散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难点:三棱镜在光的色散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道美丽的彩虹,引导学生观察彩虹的颜色变化,提问:彩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颜色呢?从而引出新课《光的色散》。
2.学习光的色散现象(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2)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光的色散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3.学习光的色散原理(1)教师通过动画展示光的色散原理,让学生了解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
(2)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三棱镜在光的色散中的作用。
(3)教师通过实验演示三棱镜的色散作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4.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三棱镜对不同颜色的光的色散作用。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5.课堂小结6.作业布置(1)复习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分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后,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原理以及三棱镜在光的色散中的作用的掌握程度。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白光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白光是由很多种颜色组成的。
”(3)教师引导:“那我们如何证明这一点呢?”(4)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通过三棱镜来观察。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2.4 光的色散 教案 (2)
2.4 光的色散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第四节内容。
《光的色散》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为A级(知道级)。
本节内容的学习需要以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因不同单色光折射本领不同引发的光的色散现象和三原色光。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自然界中彩虹等光的色散现象,对这一现象也比较感兴趣,但对于彩虹形成的原因却并不了解。
八年级的学生多以感性认识为主,逻辑推理能力仍比较缺乏。
本节课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积极参与,通过小组合作,在实验、讨论、交流中,收获知识,体验光的三原色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合作学习尝试解释彩虹形成的原因。
通过情景创设、动手操作等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推理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力图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以“”情景——问题——活动”为教学的基本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原色。
2、过程与方法(1)经历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过程,感受观察、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色散的各种现象,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2)在合作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中,体会合作学习的意义,激发物理学习的兴趣。
(3)应用光的色散知识解释相关生活现象的过程中,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白光的色散难点:色散的原因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手电筒、装有水的圆形烧瓶、放大镜、三棱镜、玻璃砖、水槽、平面镜、三原色合成实验仪、Pad等。
2、演示实验器材:强平行光源、三棱镜、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等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通过创设情景(展示彩虹的图画、视频),促使学生思考看到彩虹现象的条件及成因,激发学习兴趣。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2.4 光的色散 教案
光的色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太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色光按不同比例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
(3)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观察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的主要方法。
(2)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最有效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科学家的生前故事的学习,感染科学巨人们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树立为真理、为人民而服务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光的色散2、难点色光的混合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自主学习四、教学器材:三棱镜、平面镜、水槽、色光的混合演示器五、教学过程1、引入喷泉在阳光下会形成彩虹,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吗?2、光的色散将三棱镜对着太阳光,呈现出七彩的光芒。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发生?解释现象:白色的光经过了三棱镜的折射,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上面的光从一侧到另一侧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这种现象就叫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发现的。
3、色光的混合提问:要是让你组织一场晚会,为了达到色彩缤纷的效果,你会用到几种颜色的灯光?科学家从阳光经过色散后得到的其中色光中找出了三种色光,并且由这三种色光的混合,可以得到其他所有颜色的光,这三种色光的颜色分别是红、绿、蓝,它们叫做“光的三原色”。
色光的混合规律见下图:色光的混合思考:用一个放大镜观察电视机的屏幕,会发现屏幕是由很多组微小的亮点组成,观察一下,每一组亮点都是由哪几种颜色的亮点组成的?学生分组实验体验色光的混合规律。
4、看不见的光(1)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光谱上红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紫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2.4 光的色散 教案
2.4光的色散教案一、任务分析本节课的内容相对难度不太大,学习内容需要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为基础。
学习不同单色光折射本领不同引发的白光的色散现象、三原色光和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
本节课主要要求学生从色光的颜色及物体的颜色两方面进行学习。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及作用,从而知道“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及“物体的颜色”。
初二的学生相对较活泼,对光的各种现象比较感兴趣,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各种活动给学生搭建平台,更好的学习光的色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白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颜色的成因。
2、过程和方法:(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过程。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感受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参与实验,萌发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体验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进一步感受实验对物理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
难点:色散的原因。
四、教学仪器:学生实验器材:手电筒、玻璃砖、三棱镜、平面镜、红外线光源、凸透镜、彩色玻璃。
演示器材:彩色轮盘、手电筒、三棱镜、电扇、多媒体课件、视频文件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内容包括色光的颜色和物体的颜色两部分。
通过“寻找彩虹”的活动及白光通过三棱镜的实验引出光的色散,了解发生色散的原因。
通过“陀螺转起来”的实验,体验色光的混合,建立“三原色光”的概念。
通过“变色小兔”的活动,知道物体颜色的成因。
本设计要突出的第一个重点是白光的色散。
首先,通过转动彩色轮盘时学生观察到轮盘呈白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寻找彩虹、三棱镜分解白光,学生了解到白光的色散及形成原因,从而感受到学生活动中的愉悦及成功的满足感。
其次,学生完成红外线折射的实验及通过播放“七彩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更好地理解单色光和复色光。
本设计要突出的第二个重点是三原色光。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2.4 光的色散 教案
第二章 2.4 光的色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4)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和“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
难点:色散的原因。
三、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手电筒、激光笔、三棱镜、白纸。
2、演示实验器材:强平行光源、三棱镜、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
(一)引入
播放录相1:“…光芒所到之处瑰丽多彩,可是,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生活中没有了色彩,(画面由彩色变黑白)对,就象这样,你是否感到有所遗憾?”30秒
(…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充满色彩的世界中)
播放录相2:“现在,让我们透过彩虹这一自然景观揭开光和色的面纱。
300多年前,人类对光的了解还很少,每当天空挂起一弯彩虹,人们就说…,要知道弄清彩虹本质的人可是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牛顿”37秒
(二)新课:
【白光的色散】
(今天,我们也来当一次小科学家,看看能不能利用身边的实验仪器,找出录相1录相2。
2.4光的色散教案-2021-2022学年沪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4光的色散---沪教版(上海版)八年级物理上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色光的三原色能混合成白光;2.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3.知道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做“白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和“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的”,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五彩斑斓的世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白光色散成七种色光;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的;教学难点:知道彩虹的成因;知道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教具与教法白光的色散实验装置,色光的合成演示仪,红、绿、蓝透明塑料片,红、黄、绿纸片,多媒体课件。
探究实验法、演示法、讨自主探究,总结规律活动一:探究白光被分解成七种色光(彩虹)老师:我们一起制作彩虹吧老师给每个探究小组准备了一个装在暗箱里的白光源,只在暗箱的前方开了一个小孔,方便光线集中向前方射出,一个玻璃三棱镜,一个白屏。
闭合开关,适当调整三棱镜和白屏的角度,就能在白屏上看到彩虹了。
实验结束后,老师引导孩子们,找到解决彩虹颜色暗淡的原因,并关掉教室的灯,验证彩虹确实更清晰了!我们刚刚找到小彩虹的过程,就是1666年,牛顿进行的物理学史上最美的实验——光的色散实验。
牛顿把太阳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色光的过程,叫做光的色散。
实质是:光的折射。
呼应:导入新课的彩虹的成因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彩虹的实质:光的色散。
老师:牛顿解开彩虹的美丽之谜,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
学习牛顿: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相信真理来源于实践的科学态度!接下来,老师引导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彩虹:喷泉彩虹、漩涡彩虹、湖泊彩虹、瀑布彩虹等。
老师:不仅大自然能给我们创造这么美丽的彩虹,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我们也能动手制作彩虹呢。
(展示我在周末录制的两段彩虹视频)1、用小平面镜、水、碗制作平面镜彩虹活动二、老师演示色光的混合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光的色散教案
一、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难度不太大,学习内容需要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为基础。
学习不同单色光折射本领不同引发的白光的色散现象、三原色光和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
本节课主要要求学生从色光的颜色及物体的颜色两方面进行学习。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及作用,从而知道“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及“物体的颜色”。
初二的学生相对较活泼,对光的各种现象比较感兴趣,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各种活动给学生搭建平台,更好的学习光的色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白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颜色的成因。
2、过程和方法:
(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过程。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感受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参与实验,萌发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体验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进一步感受实验对物理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
难点:色散的原因。
四、教学仪器:
学生实验器材:手电筒、玻璃砖、三棱镜、平面镜、红外线光源、凸透镜、彩色玻璃。
演示器材:彩色轮盘、手电筒、三棱镜、电扇、多媒体课件、视频文件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内容包括色光的颜色和物体的颜色两部分。
通过“寻找彩虹”的活动及白光通过三棱镜的实验引出光的色散,了解发生色散的原因。
通过“陀螺转起来”的实验,体验色光的混合,建立“三原色光”的概念。
通过“变
色小兔”的活动,知道物体颜色的成因。
本设计要突出的第一个重点是白光的色散。
首先,通过转动彩色轮盘时学生观察到轮盘呈白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寻找彩虹、三棱镜分解白光,学生了解到白光的色散及形成原因,从而感受到学生活动中的愉悦及成功的满足感。
其次,学生完成红外线折射的实验及通过播放“七彩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更好地理解单色光和复色光。
本设计要突出的第二个重点是三原色光。
学生通过观察手机显示屏,引入三原色光。
然后通过感受按不同颜色混合的风扇在快速旋转呈现的不同颜色体会三原色的组合应用。
也因此解释了彩色轮盘快速转动时呈白色的原因,做到知识的首尾呼应。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对光的色散原因的理解。
借助多媒体手段,使学生能将抽象的知识转为直观的图像信息,能够将问题简化,从而理解光的色散形成的原因。
本设计中物体的颜色虽然不是本节课的重点,但是却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
通过“变色小兔”的活动学生首先对物体的颜色留下直观的印象,结合“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解释小兔变色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物体颜色的理解。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
创设情景:快速转动彩色轮盘,学生发现轮盘呈现白色,使轮盘停止转动,呈现彩色。
提问:是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吗?
(二)新课
1、白光的色散:
(1)学生活动:寻找“彩虹”
利用桌边上给出的实验仪器,在白纸或仪器的某些部位找到“彩虹”。
简单记录方法并与大家分享。
(2)演示实验:教师演示白光的色散实验:利用手电筒作为光源将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在墙上出现一条彩色条纹。
(3)白光的色散现象:白光可以分解成红到紫连续排列的七种颜色的光。
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种颜色的光带叫光谱。
(4)问题:白光为什么会发生色散呢?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到白光色散的原因。
(5)思考:光谱中的七色分别再穿过三棱镜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学生活动:用红色激光穿过三棱镜,观察现象。
单色光:
(6)播放视频:将七种单色光再混合起来
复色光:
2、三原色光:
(1)问题:电脑、手机、电视的颜色是这样呈现的呢?
播放视频:观察电脑屏幕的颜色。
(2)三原色光:红、绿、蓝
(3)三原色光的混合:色光由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不同的颜色。
教师演示:风扇转起来,观察颜色
播放视频:色光的混合
结论:红光+绿光+蓝光=白光。
(4)问题:彩色轮盘快速旋转时为什么呈现的是其他颜色呢?
3、物体的颜色:
(1)学生活动:变色的太阳
透过纯红的玻璃片观察太阳的颜色;
透过蓝色的玻璃片观察太阳的颜色。
(2)教师:物体颜色的形成原因
(3)在教师的引导下解释太阳变色的原因。
(三)新课小结
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小练习。
板书设计:
2.4光的色散
一、白光的色散:白光可以分解成红到紫连续排列的七种颜色的光。
1、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
2、光的色散的原因:棱镜对各种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
3、单色光:
复色光:白光
二、三原色光:红、绿、蓝
三、物体的颜色:
透光物体的颜色是由能透过它色光的颜色所决定的;
不透光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反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的。
八、布置作业:
【试一试】小练习
九、教学反思
《光的色散》是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
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应该有兴奋点,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在课堂中找到兴奋点呢?对于这节课,我把兴奋点定位于光的色散的演示实验及物体颜色的成因两个地方,这两处恰好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光的色散实验利用三棱镜演示的效果不错,学生看得十分真切。
关于物体颜色的成因部分内容与生活联系很密切,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通过实验“变色的太阳”将课堂氛围引向高潮。
在这里如果有相应的蓝色和红色的玻璃效果将更好,自制的实验器材虽然能完成实验,但是透明度不是最好,但是学生依然很兴奋,加上实验后的引导回答,实验效果基本达到了。
本节课的内容决定了这节课的特点,总的来说,学生还是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本节课
内容的,学生普遍显得比较兴奋,这也许可以说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试一试】
1、夏天的雨后太阳出来了,天空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它是一条从红到的彩色光带,
这种现象叫做,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2、在各种不同色光中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叫做光的三原色光。
3、合成彩色电视机和计算机屏幕上艳丽画面的色光是()
A、红、绿、蓝
B、红、黄、蓝
C、黄、绿、蓝
D、品红、青、黄
4、白光是一种()
A、单色光
B、复色光
C、三原色光
D、光谱
5、雨后,人们有时能看见太阳光和小水珠在人间建造“鹊桥”——彩虹,这是()
A、光的反射
B、平面镜成像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6、下列物理事实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A、霓虹灯的灯光
B、彩色电视机的画面
C、色彩丰富的水彩画
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7、如图为光的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1和2两个区域应标的颜色分别是()
A、蓝色、白色
B、黄色、黑色
C、绿色、白色
D、黄色、白色
【拓展】:
1、透明体的颜色由它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红色玻璃只能让_____光通过。
2、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
该物体呈现______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______色
3、查阅资料:比较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的混合区别是?
4、查阅资料:为什么生活中黑色的花朵很少见呢?
2.4 光的色散学习活动卡
组别
活动一:寻找“彩虹”
根据老师提供的器材在白纸或所选仪器的某个部位寻找类似于“彩虹”的条纹,
请简单记录你的做法。
活动二:“风扇”转起来
由“红、绿、蓝”按不同比例制成的风扇叶子,观察转动时的颜色。
蓝色+绿色= ;
蓝色+红色= ;
绿色+红色= ;
三次组合转动时看到的颜色。
(选“相同”或“不同”)
活动三:“变色太阳”
透过红色玻璃片和蓝色玻璃片分别观察白纸上的太阳的颜色
1、透过红色玻璃观察到:太阳光芒呈色,中间圆形呈色;
2、透过蓝色玻璃观察到:太阳光芒呈色,中间圆形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