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木兰诗》PPT优秀教学课件
![《木兰诗》PPT优秀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991154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c.png)
鸣但女不暮旦
啾闻声闻至辞
啾燕,爷黑黄
。山 娘山河
胡 唤头去
骑
。,
鸣但声不暮旦 溅闻,闻宿辞 溅黄 爷黄爷 。河 娘河娘
流 唤边去 水 女,,
——思乡怀亲
——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概
将朔万 军气里 百传赴 战金戎 死柝机 ,,, 壮寒关 士光山 十照度 年铁若 归衣飞 。。。
——不慕 荣华富贵 甘过普通 百姓生活
楚。) ➢⑥双兔傍地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同“贴”,粘贴)
一词多义
➢1、市 ➢①东市买骏马 (名词,集市) ➢②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2、帖 ➢①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 ➢②对镜帖花黄(动词,同“贴”,粘贴) ➢3、机 ➢①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②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机 智 、 谨 慎
既有女儿情怀
古 代 杰 出 的 巾 帼 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形 象
又具英雄气概
花木兰:深明大义、果敢坚强、 英勇善战、 不慕名利、谨慎机敏。既有女儿情怀,又具英 雄气概,古代杰出的巾帼英雄形象。
➢ 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 策勋:记功。 ➢ 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
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 容功劳极高。 ➢ 百千:形容数量多。 ➢ 强:有余。
译文: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 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3、“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解析: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整体感知
➢4、写木兰归家时一系列的举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解析:运用对偶与互文的修辞手法,描写木兰归家后的情景,“开、坐、
《木兰诗》PPT优秀教学课件
![《木兰诗》PPT优秀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60f08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f.png)
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 容功劳极高。 ➢ 百千:形容数量多。 ➢ 强:有余。
译文: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照功行赏)。 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 不用:不愿意做。 ➢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
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 机关。 ➢ 驰:赶马,快跑 ➢ 千里足:千里马。
卷卷有爷名。 ➢ 爷:父亲
译文: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 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赏析:夸张、顶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军情紧急。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 为,为此。 ➢ 市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 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译文: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 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 战马XXX的鸣叫声。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 戎机:指战争。 ➢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
道道的关,超出一座座的山。度, 超出。
译文: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 像飞过去一样快。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 辞:离开,辞行。 ➢ 暮:晚上 ➢ 但闻:只听见。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溅溅(jiānjiān):水流
激射的声音。
译文: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 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
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XXX。
➢ 胡骑:胡人的战马。 ➢ XXX:马叫的声音。
读清字音
唧唧( jī ) 机杼( zhù ) 军帖( tiě )
译文: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照功行赏)。 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 不用:不愿意做。 ➢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
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 机关。 ➢ 驰:赶马,快跑 ➢ 千里足:千里马。
卷卷有爷名。 ➢ 爷:父亲
译文: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 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赏析:夸张、顶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军情紧急。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 为,为此。 ➢ 市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 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译文: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 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 战马XXX的鸣叫声。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 戎机:指战争。 ➢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
道道的关,超出一座座的山。度, 超出。
译文: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 像飞过去一样快。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 辞:离开,辞行。 ➢ 暮:晚上 ➢ 但闻:只听见。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溅溅(jiānjiān):水流
激射的声音。
译文: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 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
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XXX。
➢ 胡骑:胡人的战马。 ➢ XXX:马叫的声音。
读清字音
唧唧( jī ) 机杼( zhù ) 军帖( tiě )
《木兰诗》优秀课件PPT
![《木兰诗》优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c68b1f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2.png)
课文导入
花木兰其人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 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 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 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 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 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翻译句子:
课文赏析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
一座座的山。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
铁甲战袍。
翻译句子:
课文赏析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雄雌两兔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爹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诸 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译: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不幸战死了,有的转战 数载胜利回来了。
课文赏析
文中运用互文手法描写的句子还有哪些?找出来并解释。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意思: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 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意思:打开每间房门,进去看看,坐坐。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意思: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第9课《木兰诗》课件(共26张ppt)
![第9课《木兰诗》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3c2e7e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8.png)
还朝辞官 家人团聚
—— 详 写
敢的性格的颂扬。隐含作者 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 恶。
好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女儿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
处 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找一找诗中出现的修辞,并列出代表句。
互文 顶针
比喻 对偶
复沓
排比
所谓“互文”,即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兼顾、 互相补充的。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 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 的是一件事。)
整体感知
指上文的“可汗”。 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 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
问(木兰)想要什么。
记最大的功。策勋,记功。
问所欲,木兰不用 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愿做。
尚书省的官。尚 书省是古代朝廷 中管理国家政事 的机关。
希望驰骋千里马。 驰,赶马快跑。
穿。
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 花黄。出门看火伴,火
同“贴”。 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军中的同伴。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 分辨。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动弹。
眯着眼。 靠近、临近。 跑。 怎么。
你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英雄人物吗? 上下求索的屈原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为了新中国前进的董存瑞……
我国古代还有一位著名的女英雄——花木兰。 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千百年来,她巾帼英雄的形 象家喻户晓。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 飒爽英姿。
木兰诗(完整版)ppt课件
![木兰诗(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3e36e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7.png)
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木兰诗与民族文化的关联
木兰诗作为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诗歌,与中国的民族文化紧 密相连,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民族文化的传承
诗歌通过描绘木兰的故事,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 如忠孝观念、家国情怀等。
民族文化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木兰诗所传承的民族文化也在不断 发展和创新,为现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意义。
通过对战场、军营、家庭等环境 的细致描绘,营造了诗歌的背景 和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动作描写的运用
通过描绘木兰骑马、射箭、杀敌 等动作,展现了她的英勇和矫健, 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鲜活。
心理描写的运用
通过描绘木兰在战场上的心理活 动和情感变化,展现了她的内心 世界和精神风貌,增强了诗歌的
深刻性和内涵。
THANK YOU
爱国主义情怀 木兰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着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这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 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对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的贡献
传承中华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提供文化认同
木兰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传承有助 于培养文化自信。人们可以更加 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 统,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心。
02
反映了古代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她们在战
争中的贡献和牺牲。Βιβλιοθήκη 诗歌的创作目的03
通过木兰的故事,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英勇无畏精神的赞颂。
作者生平及成就
作者不详
对后世的影响
关于《木兰诗》的作者,历史上没有 明确的记载,一般认为它是北朝时期 的一首民间叙事诗。
《木兰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 刻的社会意义,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9课《木兰诗》课件(共39张PPT)
![第9课《木兰诗》课件(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5e4555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8.png)
词义诗意 请大家默读诗歌,对照课下注释,理解诗意, 了解文章所讲述的故事。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句意,有疑惑的 地方可先标注在书上。
2.概括出每段话的大意。
重点积累
一、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二、古今异义
1.卷卷有爷名
(古:父亲
同“贴” 今:父亲的父亲)
2.赏赐百千强 (古:有余
今:强壮,强大)
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副词,只,仅仅
乐府民歌
也叫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 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也叫做“乐府”。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 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 考查政治得失。萧梁时把“乐府”从官署名称变为诗体,其中 有文人创作的诗歌,又有民间歌辞,于是将都能合着乐曲歌唱 的歌辞统统称为“乐府”。
唧、织、息、思、忆
韵脚:i
பைடு நூலகம்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 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 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译: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再贴上花黄。
概括段意
第一节:“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第二节:“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第三节:“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第四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第五节:“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第六节:“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第七节:“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第9课《木兰诗》课件(共33张ppt)
![第9课《木兰诗》课件(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2f1cb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6.png)
《木兰诗》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木兰诗
全班齐读课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杵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 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 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爹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 马,从此替爹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 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 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诗》
通假字要知道
(1)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贴,贴上。
(2)著我旧时裳。 “著”通“着”,穿。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木兰诗》
古今异义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1)木兰当户织
古义: 门 今义: 窗户
古义: 父亲 (2)卷卷有爷名
今义: 爷爷
古义: 买 (3)愿为市鞍马
今义: 城市
第一部分(①—③):写木兰替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④):概写木兰多年的征战生活。 第三部分(⑤⑥):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
第四部分(⑦):以比喻作结,盛赞木兰的才智。
《木兰诗》
课文赏析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1.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
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 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 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 发问,木兰的回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表 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
比喻: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夸张: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对偶: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PPT精品课件
![《木兰诗》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5c79b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0d.png)
● 由于木兰诗出自北朝,而木兰是北朝人氏,便可以考证出木兰并非汉 人可能性极大,其君主自然也是北朝少数民族割据政权领袖,而南北朝又 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那么最有可能的一种假设就是: 北朝的少数民族政权领袖受汉文化影响也乐于接受“天子”这个称呼。
复沓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 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 视,愿为父亲分担压力;“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 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
● 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 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 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 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十二类中的七类里,雅乐在 《郊庙歌辞》类,《铙歌》十八曲在《鼓吹曲辞》类,民歌主要在《相和 歌辞》、《舞曲歌辞》和《杂曲歌辞》类。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 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 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
重点字词释义
旦:早晨。 去:离开 但:仅,只是。 溅溅:水流声。
重点字词释义
戎机:战事。 度:越过。 朔:北方。 金柝:烧饭、打更的器具。 铁衣:铠(kǎi)甲
重点字词释义
强:有余 不用:不做、不愿做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 驰:赶马快跑 郭:外城 扶将:扶持
重点字词释义
著:穿。 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帖:同“贴”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火伴:军中的同伴 惊忙:惊讶
●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 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 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 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复沓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 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 视,愿为父亲分担压力;“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 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
● 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 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 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 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十二类中的七类里,雅乐在 《郊庙歌辞》类,《铙歌》十八曲在《鼓吹曲辞》类,民歌主要在《相和 歌辞》、《舞曲歌辞》和《杂曲歌辞》类。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 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 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
重点字词释义
旦:早晨。 去:离开 但:仅,只是。 溅溅:水流声。
重点字词释义
戎机:战事。 度:越过。 朔:北方。 金柝:烧饭、打更的器具。 铁衣:铠(kǎi)甲
重点字词释义
强:有余 不用:不做、不愿做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 驰:赶马快跑 郭:外城 扶将:扶持
重点字词释义
著:穿。 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帖:同“贴”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火伴:军中的同伴 惊忙:惊讶
●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 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 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 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木兰诗》PPT优秀课件
![《木兰诗》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f41b73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f.png)
也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著内十我二旧容转时】裳
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结构】
机杼
本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军父帖从军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
一爱家、爱国,不慕荣华,深明可 鞍汗 鞯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
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辔 燕头 山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
品质。
胡骑
朔气
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金敢柝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机杼 军帖
继《诗经》《可汗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 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鞍 辔配鞯 头 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 府”。《木兰诗》燕是山 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是 一首长篇叙事诗。胡 朔气骑
金柝 十二转
“乐府双璧”著我:旧南时朝裳 :《孔雀东南飞》
北朝:《木兰诗》
金柝 十二转
著我旧时裳
作用: 表现木兰回到家乡的欣喜。
对偶
机杼 军帖 可汗 鞍鞯 辔头 燕山 胡骑 朔气 金柝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著十我雌二旧?转时裳 比喻
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赞美了木兰的谨慎、
机智和乔装的巧妙。
机杼
军帖
停机叹息
可汗
鞍叹鞯息缘由
准备出征
主 要 情
辔头 燕山
奔赴战胡场骑
鞍鞯(jiān) 燕山(yān) 铠甲(kǎi) 傍地(bàng)
机杼 军帖 可汗 鞍鞯 辔头 燕山 胡骑 朔气 金柝 十二转 著我旧时裳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机女杼 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军帖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
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著内十我二旧容转时】裳
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结构】
机杼
本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军父帖从军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
一爱家、爱国,不慕荣华,深明可 鞍汗 鞯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
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辔 燕头 山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
品质。
胡骑
朔气
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金敢柝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机杼 军帖
继《诗经》《可汗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 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鞍 辔配鞯 头 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 府”。《木兰诗》燕是山 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是 一首长篇叙事诗。胡 朔气骑
金柝 十二转
“乐府双璧”著我:旧南时朝裳 :《孔雀东南飞》
北朝:《木兰诗》
金柝 十二转
著我旧时裳
作用: 表现木兰回到家乡的欣喜。
对偶
机杼 军帖 可汗 鞍鞯 辔头 燕山 胡骑 朔气 金柝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著十我雌二旧?转时裳 比喻
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赞美了木兰的谨慎、
机智和乔装的巧妙。
机杼
军帖
停机叹息
可汗
鞍叹鞯息缘由
准备出征
主 要 情
辔头 燕山
奔赴战胡场骑
鞍鞯(jiān) 燕山(yān) 铠甲(kǎi) 傍地(bàng)
机杼 军帖 可汗 鞍鞯 辔头 燕山 胡骑 朔气 金柝 十二转 著我旧时裳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机女杼 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军帖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说板书
(一) 1.停机叹息 2.代父从军 3.整装待发、 长途跋涉 (详) (二) (三) 5、辞官还乡 4、征战沙场 (略) 6、合家团聚 (详)
7.比喻赞美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阳 溪 中 学 徐 方 莲
木 兰 诗
一、说教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诗古诗 。 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 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全诗明朗刚健、质朴 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 诗文的语感。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1、依据 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 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 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初中古诗文的 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 言文词句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有所了解。
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鉴赏法:集中鉴赏本文繁简相宜、形象丰满的写作特色 3、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结合多媒体设备辅助 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 播放歌曲《花木兰》,让学生结识巾帼英雄-----花木兰。这一 环节主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对木兰的兴趣。 第二环节:花木兰介绍 由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花木兰的图片资料,初步形成对 花木兰的感性认识。 第三环节: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首先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 读完之后纠正字音。初步感知诗意。然后教师范读,要求注意体 会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接着让学生齐读诗歌,力求 体现诗歌的声韵美。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反复的朗读课文体会诗歌 的语言特点,并初步感悟花木兰的英雄气概。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学过一些文言诗词,但毕竟很少,对 《木兰诗》 中一些特殊的字词、诗句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生活 在和平安泰的年代,而且生活经历短暂,所以对《木兰诗》思想内涵的感 悟也存在困难。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设计教学过程,精心指导教学内容,力 求做到突显个性,兼顾全体。比如简单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稍难的, 小组之间讨论解决,老师指导;难点,则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探究。另外, 教师也要回应学生当堂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展开新的讨论 3、 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文言知识,初步了解一些文言知识。②、初步了解民歌的 特点。③、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能力目标:①、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 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②、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其效 果。③、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和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本课语言文字通俗,所以计划把朗读课文、分析人物、感悟语 言特点作为重点。
1、学法指导——依据“三有利”原则 具体操作模式:四环节小组互助
三、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③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 2、教法 诵读法: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体现诗歌的声韵美、意蕴美、意境 美。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复述法:提示学生复述时要注意抓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 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
第四环节:小组合作质疑 合作的内容①理解重点词语 ②找出通假字 ③翻译文句④找出文 中的成语⑤对数词的理解⑥了解“互文”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木兰诗虽是古代诗歌,但语言浅显,应用四环节小组合作模式, 在小组内,互动合作,讨论交流。 讨论结束,由学生上台去展示,写出板书。 班内同学释疑,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班内学生解决不了的 问题,教师再加以点拨,联系实际,探讨出最终结果。
第七环节:合作探究 抓住第四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这两个重点段落,让学生了解 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的构思。 木兰诗的情节安排非常巧妙,既刻 画了木兰的英雄形象,更突出了木兰的女儿情怀,通过合作交流 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巧妙的情节对于人物刻画成功的重要性。 第八环节:课外拓展 通过木兰诗的学习,我们了解木兰这个巾帼英雄的形象,除此之 外,还知道哪些古今中外的巾帼女英雄?找同学上前展示,可以 配合图片讲讲她的故事。 第九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个作业改写成白话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第二个作业熟练背诵。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五环节:小组之间竞赛,复述课文情节,强化背诵 小组之间以竞赛的方式让同学按照写作顺序或不同的内容 复述本诗的故事情节,其余同学评点。采用竞赛、说评结合的 方法,主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师在交流 的基础上总结,板书课文结构。接着继续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依 据板书,过程图片,复述课文。采用多种练习方式强化背诵。 如,采用竞赛的模式老师背上句,学生对下句。 最后,全班集体背诵。 第六环节:赏析人物形象 请同学用一句话“我觉得木兰是一个﹍﹍的人”来概括木 兰的形象。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依据,只要言之成理,教师都 应该给予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