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G1红细胞对肾小球性血尿诊断价值

合集下载

尿红细胞曙红染色诊断血尿来源的研究

尿红细胞曙红染色诊断血尿来源的研究
to
affiliated
hospital
or
from
2007.1.1
2008.6.30.reference:
macroscopic hematuria
graph and text of
RBC ofurinary
convention>3/HP,and do the
urine(obserVing
the RBC morphous of
关键词:曙红
尿红细胞形态
血尿
普通光学显微镜
肾小球性血尿
非肾小球性血尿
混合性血尿

The Research of Observing RBC to Diagnose the
Resource of Blood Urine by Eosin Staining Master degree candidate:Wang Xue—kuan
查。
二目前开展的观察尿红细胞形态以鉴别诊断血尿来源的实验室研 究现状 1.相差显微镜法 相差显微镜法是目前为止首选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因为相差显微镜 能够清晰反映红细胞内外结构尤其是芽孢形、棘形红细胞的立体形态。 目前对尿红细胞形态学的分类主要参照Chu[7J等提出的方法,即将尿红 细胞分为肾小球性红细胞(G类细胞)、非肾小球性红细胞(N类细胞)和未 能分类的细胞。G类细胞的共同特征是细胞内外均发生改变如血红蛋白 有逸出现象,形成芽孢或胞膜皱缩、细胞变小等。具体包括G1、G2、 G3、G4和G5等类型。G1细胞呈炸面包圈样,带有1个以上芽孢,少 数为带芽孢的双圈状淡影;G2细胞呈球形,带1个以上芽孢,少数为周 边不规则或花边状的淡影:G3细胞为炸面包圈样红细胞.表面凹凸不规 则,少数呈双圈状淡影;G4细胞呈酵母样;G5细胞为明显缩小的红细 胞。少数为脱落的芽孢。Gl类细胞是肾小球血尿所特有的,该类细胞亦 易于识别,故在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叶任高【8】等以总的G细胞>20%为界 限对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5.9%,以G1>1%为界的 诊断敏感性为75.7%,特异性为96.5%。kohlez[列以棘红细胞G1≥5% 为界限,其诊断肾小球肾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2%和98%。Catala lopezjItlol以棘红细胞G1≥5为界限,其诊断肾小球肾炎的敏感性和特异 性分别为88%和1 00%。G1类细胞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特异性很高,但 有部分肾小球性血尿中没有Gl类细胞,Miuralll】通过摄象扫描G3类细 胞,得出G3类细胞的内径明显比非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内径小,而外 径则无明显差别,故当血尿中没有G1类细胞时,可以通过计算G3细胞 内径来诊断肾小球血尿,该方法特异性也较高.虽然相差显微镜法比较受 推崇,但因相差显微镜设备比较昂贵,难以在临床中推广普及。 2.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

无症状尿异常: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鉴别诊断

无症状尿异常: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鉴别诊断

无症状尿异常: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鉴别诊断谌贻璞
【期刊名称】《医师进修杂志》
【年(卷),期】1993(016)006
【摘要】尿沉渣显微镜检查高倍视野下红细胞数超过3个、或12小时尿Addis 计数红细胞多于50方则称为血尿。

轻者为镜下血尿,重者呈肉眼血尿(尿中含血量超过1ml/L即呈肉眼血尿)。

血尿既可由原、继发肾小球疾病引起(肾小球性血尿),又可能由泌尿道疾病引起(非肾小球性血尿)。

长期以来,临床医师一直在寻求一种简单易行的鉴别上述两种血尿的方法,以减少病人盲目检查的痛苦。

近10余年来,毕竟已取得了很大进展,现作一简介。

【总页数】2页(P2-3)
【作者】谌贻璞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5.8
【相关文献】
1.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 [J], 李华丽
2.相差显微镜在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中的应用 [J], 卢新兆;陈进坤;王文天;廖清霞
3.尿红细胞形态和尿蛋白定性联合检测对鉴别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意义 [J], 方冬青
4.超声对小儿肾小球性血尿及非肾小球性血尿诊断符合率的研究 [J], 吴彦红;陈红岩
5.无症状尿异常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鉴别诊断 [J], 谌贻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种尿沉渣检测法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特异性与敏感性比较

两种尿沉渣检测法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特异性与敏感性比较
两种 以上为 非均一性血 尿,③均 0

性与非均一性 红细胞各 占 5 %左右为混 合性血尿 。混合 0
性血尿 中依据 哪种 红细胞超过 5 %分为 以均一性红细胞为 0
主或 以非均一 性红 细胞为主 两种 。 1 5 统 计学方法 . 采用 S S 7. P S1 0统计 软件包进 行统计
7 0~1 0 h且 RBC—Fs —DW >或 < 5 c 0c c 0 h,这 两种情
成分分 析仪诊 断 肾小球 与非 肾小 球性血 尿 的敏 感性及特 异 性 比较 ,报道 如 下: 1 对 象 与方 法
1 1 对象 . 选择 2 1 0 0年 6月至 2 l 年 1月本院 l 5例 01 l
为 3种情 况 。①非均一性 红细胞 : RBC— O s PT F c< 7 c 0h
且 RBC s — —F c DW >或< 5 c 0 h即为非均一性血尿 。⑦均

性红 细胞 : RBC T F c> 1 0 h 且 RBC— s —DW -P O s 0c Fc
< 5 c 即 为 均 一 性 血 尿 …。③ 混 合 性 : 0h RBC-P 0 s 7 F c> 1 0 h 且 RBC—F c 0c s —DW > 5 c ;RBC—P 0 c为 0h 7 Fs
者 曲线下面积 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 . , > 0 0 ) 亡 12 P = .5。 5 2例 肾小球 性血 尿 中 ,UF一1 0 i 有形成 分分 析 00尿 仪检 出 1 0例 混合性 红细胞 ,其 中 6例经刘 氏尿 沉渣染 色
用进 口配套质控 物进 行室 内质控质量 控 制 ,质控结 果在控
性血 尿中均一性红细胞检出率为特异度。由表 1 可见 , - UF

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的临床病理研究

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的临床病理研究

IA 肾病 、 IA 系膜增生 性 肾炎等 ; g 非 g 继发性 肾小 球
疾 病 : 疮 性 肾 炎 、 肝 病 毒 ( V) 关 性 肾 炎 狼 乙 HB 相
等 引。
。 管液 中渗 透压 和 酸碱 度变 化 的影 响 , 些 因素 肾小 这 作用 于红 细胞 膜 , 红细胞 发生 畸形 改变 。但是 , 使 如
损 害 的患者 行特殊 染色 , 刚果红 染色 等 , 片厚 为 如 切
5 m。( ) 2 免疫 荧光 : 用 冰冻 切 片 , 采 用异 硫 氰 荧光
素 标记 的羊抗 人 IG、g I M、 3 C 、 l 及 纤 维 g IA、g C 、 4 C q
蛋 白原 , 用直 接免 疫 荧 光法 。( ) 3 电镜 : 据 临 床诊 根
社 , 9 4 1 0 19.0.
基 底膜 内 、 内皮下 及 系膜 区可 见 HB 抗 原一 体 复 V 抗
合物, 如果 血清 HB 抗 原 阳性 、 V 肾组 织 中 HB 抗 V
[ ] rn e M , etrF . h d e . t d M ] P i dlha 3 B en rB R co C T eKin y 4h e [ . hl ep i: a
S u d r , 9 1 1 0— 1 1 a n e s 1 9 . 21 21 .
原 阴性 , 能下 HB 相关 性 肾炎 诊 断 ; 不 管血 清 不 V 但
HB 抗 原 是 阳 性 还 是 阴 性 , 要 肾 组 织 中 确 有 V 只 HB V抗 原 , V 相关性 肾炎 诊断仍 能成 立l 。 HB 5 ] 本研 究 显示 ,2 1 0例 。 肾小球 源 性血 尿 患 者 中 , 病 因分别 为 IA 肾病 5 g 3例 ( 4 2 ) 系膜 增 生 性 肾 4 . , 炎3 6例 (0 0 ) 狼疮 性 肾炎 1 例 (0 o ) 局灶 3 . , 2 1 . , 节段 增 生 性 肾 炎 8例 ( . 6/) 膜 性 肾 病 5例 6 6 , 9 6 ( . 6 ) 轻微病 变 4例 ( . 2 ) HB 相关 性 。 4 1 , 3 3 , V 肾

尿红细胞平均直径法在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鉴别中的应用

尿红细胞平均直径法在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鉴别中的应用

8 0・ 2
西南军医 2 1 0 0年 7月 第 l 2卷
第 4期
Ju l fMlav u o nsuh et hn V0.2. . J l.01 oma o itr S r ni 0tw s C ia 1 1 No 4.uy 2 0 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健康教育 , 高了患者 对溶栓治 疗 的认 知程度 、 提 依从性 及 自我 护理能力 , 提高 了患者 的生 活质 量; 增强 了护 士学 习的主 动性 , 护理人员只有提高 自身 素质 , 能积极 主动 、 才 全面认 真地进 行
2 o , ( ) :2 —12 0 75 4 1 1 2 .
高质量的健康 教育 ; 同时健康 教育 的互 动过程 增进 了护患 沟
通, 改善 了护患关系 , 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要 、 缓解 了患者 的不 良心理反应 , 提高 了服务满 意度 , 使护理工作得到 了肯定 , 促进 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 最大程 度地使患者受益。
1 材料 与方 法
11 标本来源 . 将6 5例血尿患者分为两组 。其 中 , 肾小球性
血尿 ( G—H ) 3 MT 组 5例 , 性 2 男 3例 , 性 1 女 2例 , 均 年 龄 平 4. _ 5岁 ; 4 原发病 分别 为慢 性 肾小球 肾炎 3 2例、 狼疮 性 肾 炎 2
源等检验方法 , 但因设备 价值较高 , 致使 检查费用较高 , 法普 无 及 与推 广。本 次试 验 采用 “ 红 细胞 测 微技 术 ”( 尿 即尿 M D C 法) 同样达到了鉴别血尿 的 目的, , 为临床提供了可靠 的诊 断依
【 参考文献 】
[ ] 焦力群 , 妍 , 1 马 李 萌, . 等 成人缺血性卒 中早期治疗指 南( 节

尿液红细胞微柱凝胶检查在肾病诊断中的应用初探

尿液红细胞微柱凝胶检查在肾病诊断中的应用初探

尿液红细胞微柱凝胶检查在肾病诊断中的应用初探摘要】目的建立抗人球微柱凝胶检验测法,用于肾性与非肾性尿红细胞的鉴别。

方法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220份血尿标本分离的红细胞进行洗涤后与抗IgG,C3d(多特异)试剂于微柱凝胶卡的孔内反应(室温低于10℃时,须37℃孵育15分钟)后,离心10分钟,取出微柱凝胶卡观察结果。

结果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检测法的敏感性为87.7%,特异性为71.43%,准确性为63.64%,阳性预测值为63.64%,阴性预测值为90.91%,阳性似然比为3.06,阴性似然比为0.18。

45例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红细胞用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检测,其阳性率为88.9%。

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便于观察,可作为鉴别尿红细胞来源的筛查试验。

【关键词】微柱凝胶卡(microtube column agglutinatior)抗人球蛋白肾性血尿尿红细胞尿液经离心后尿沉渣镜检每个高倍视野红细胞数超过3个为血尿,1L尿中含1ml血即为肉眼血尿。

而肾性血尿与非肾性血尿的鉴别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于区分血尿的来源需要采用相差显微镜检查[1]:变形红细胞血尿为肾小球源性,均一形态正常红细胞血尿为非肾小球源性。

须配置相差显微镜,才能开展此项检查;由于尿液的渗透压、酸碱度等对尿红细胞的形态影响很大也是相差显微镜检测法未被广泛使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不明原因的单纯性血尿临床也采用肾活检,但因其有创伤性而被一些患者所拒绝。

因此,建立一种既能鉴别尿中红细胞的来源又不受尿液渗透压、酸碱度、离子比等因素影响的方法是必要的。

微柱凝胶法是近几年在血型鉴定和交配血中应用的新方法,因其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结果便于观察而得到广泛应用,我们采用该方法来鉴别尿红细胞的来源,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微柱凝胶卡、孵育器、离心机均为瑞士达亚美公司的产品。

1.1.2直接抗人球蛋白试剂盒: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产品标准编号:YZB/国0666-2008。

尿红细胞位相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尿红细胞位相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尿红细胞位相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尿红细胞位相的检查在泌尿系统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因不同原因存在血尿的患者共80例,分为肾小球疾病组和对照组(非肾小球疾病),每组各40例患者。

对两组患者进行红细胞位相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血尿红细胞位相检查阳性率。

结果肾小球疾病组40例患者阳性检出率为95.0%,对照组(非肾小球疾病)40例患者阳性检出率为12.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尿红细胞位相的检查在泌尿系统疾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有操作方法简单、无创和可重复性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尿红细胞位相检查;泌尿系统;肾小球疾病;阳性率Urine red blood cells relative to assess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urinary system diseasesQin Li(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eople's hospital clinical laboratory in guangxi nanning 530021)[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urine red blood cell phase of test in the diagnosis of urinary system diseas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Methods:from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7 were due to different reasons there is blood in the urine of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80 cases,divided into glomerular diseas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non glomerular disease),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Red blood cell phase inspections on two groups of patients,observ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blood in the urine red blood cell phase check positive rate.Results:glomerular disease group 40 cases with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was 95.0%,the control group(40 casesof glomerular disease)patients with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was 12.5%,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1).Conclusion:urine red blood cell phase of test in clinical diagnosis of urinary system diseases has high diagnostic accuracy,and the operating method is simpleand noninvasive and repeatability,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urine red blood cell phase test;Urinary system.Glomerular disease.Positive rate血尿在泌尿系统中属于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患者出现血尿即会被认为是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诊断依据,不论是轻微、间歇或无症状的血尿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程度,便于及早查明病因给予有效的治疗。

尿液红细胞形态分型在肾性等血尿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尿液红细胞形态分型在肾性等血尿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5.03临床研究45临床医学中血尿是一项比较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表现,以病因作为依据对其进行划分,分为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具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和预后判断效果。

因此,医院中更多应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尿液红细胞形态,实现对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鉴别的诊断[1]。

我院应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尿液红细胞形态,鉴别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取得较好效果,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肾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肾活检或者其他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肾性疾病患者。

其中,28例患者为肾小球肾炎,20例患者为IgA 肾病,8例患者为肾病综合征,6例患者为狼疮性肾炎,4例患者为紫癜性肾炎;非肾性疾病患者54例,其中泌尿结石患者28例,尿路感染患者17例,泌尿系统肿瘤患者7例,输尿管畸形患者2例。

1.2 方法取患者新鲜中段尿20ml ,离心5分钟,保持1000—1500r/min 的离心速度,取出离心管,去除上清液,保留沉渣尿0.2ml 混匀,滴在载玻片上进行镜检。

对有形成分全貌和管型应用低倍镜进行观察,然后应用高倍镜对其细胞成分进行鉴定。

通过高倍镜对10个视野进行观察,对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对其结果进行记录。

1.3 血尿红细胞形态诊断标准[2](1)0型红细胞(均一形红细胞):主要为正常红细胞,观察红细胞外形和大小,均为正常,大部分为正常及桑葚样红细胞,部分细胞表现为影子红细胞,该类型细胞多为非肾小球性血尿。

尿液红细胞形态分型在肾性等血尿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郭世喜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 重庆市 404700【摘 要】目的:探讨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患者的鉴别诊断过程中,应用尿液红细胞形态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肾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尿液红细胞形态对肾性和非肾性血尿进行鉴别诊断,并分析其应用价值。

尿红细胞位相检测在肾脏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尿红细胞位相检测在肾脏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64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第23卷第4期2008年7月JModLabMed。

V01.23,No.4,Jul.20082.4蛋白样品是否与明胶酶蛋白上样缓冲液混合保存对MMP一9和MMP一2活性的影响在蛋白样品保存方式建立过程中,我们对明胶酶蛋白上样缓冲液是否对MMP一9和MMP一2的活性造成影响进行了研究。

我们将新鲜组织提取蛋白后分为两组,一组与明胶酶蛋白上样缓冲液混合保存,另一组单独保存,然后一起用酶谱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者没有明显区别(图5)。

图5明胶酶墨自上样缓冲液对MMP一9和MMP一2的活性的影响3讨论国内外有很多实验室都已经用各种方法展开金属蛋白酶在各种肿瘤中的检测,但是都局限于实验室,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

我们用酶谱法对提取的食管癌组织蛋白进行了蛋白上样量梯度检测,发现在对组织进行MMP一9和MMP一2活性检测时所需的蛋白量很少,只需10弘g,从而对微量组织就可以检测MMP一9和MMP一2活性,加之其简单快捷和成本低廉的特点,将其应用于临床活体检测具有广阔前景,如食管拉网细胞和食管内窥镜活检,为食管癌早期诊断提供了一个参考指标。

由于此检测所需组织微量,还可作为食管癌术后化疗和其它治疗的监控和疗效的参考指标。

然而,此项检测方法在广泛应用于临床前还需反复大量验证。

我们同时发现MMP一9和MMP一2对长期低温保存(一20℃),明胶酶上样缓冲液和反复冻融均不敏感,这样可在一定时间内收集病人活体标本于一20℃(无需保存在一70℃),然后集中用酶谱法对提取的食管癌组织的蛋白进行MMP一9和MMP一2活性的检测,临床实验室就可以展开此种工作,为在临床展开关于食管癌MMP一9和MMP一2的回顾性调查研究提供了便利。

我们在研究食管癌中MMP一9和MMP一2表达时对适宜的蛋白上样量进行了相应探索,以肉眼可见清晰蛋白条带为标准,包括所有明胶酶活性形式,适宜的蛋白上样量为10pg,也为临床或其它研究者检测食管癌组织中的MMP一9和MMP一2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

尿红细胞形态在鉴别肾性与非肾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尿红细胞形态在鉴别肾性与非肾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例(

11 .
5

)


细胞呈


型 22 例 ( 占 84 . 6 % ) ,
棘红 细胞 阳性
1
例(
占3 .
8%
)
非均一


1
例(
占3 .
8%
)
,混 合
型 2 例( 占7. 6 % ) 。 肾性 血 尿 红 细 胞 数 目相 对 较 少 , 以 非 均 一 型 为 主 , 棘 红 细
胞 大 多呈 阳性 。 非 肾性 血 尿 红 细 胞 数 目较 多 , 以 均 一 型 为 主 ,
即均 一
性红
细胞血尿
(
非 肾小球性 血
尿
)
非均一

性红 细胞血 尿
和 混 合性 血 尿 。 ① 均 一 性 红 细 胞 血 尿 :红 细 胞 大 小 及 血 红 蛋 白
含量一 致 ,红 细胞膜光滑 ,形态基本正 常 , > 80 % 的尿红 细胞形
态 正 常 ;整 个 尿 标 本 中红 细 胞 形 态 不 超 过 两 种 。 ② 非 均 一 性 红
细 胞 血 尿 :红 细 胞 变 形 、 大 小 不 等 , 体 积 可 相 差 3 ~ 4 倍 , 尿 中可
见 2 种 形 态 以 上 的 多 形 性 变 化 的 红 细 胞 , 有 棘 型 、 伪 足 型 膜 、 内
空 泡 型 、 花 环 型 等 多 种 形 态 。 ③ 混 合 性 血 尿 :指 尿 液 中含 有 均
小 球 肾炎 19 例 、 I g A 肾病 2 l 例 , 系 膜 增 生 性 肾 小 球 肾 炎 1 7 例 ,
急 进 性 肾小 球 肾炎 8 例 、 系 膜 毛 细 血 管 增 生 性 。肾炎 7 例 、 系 统

血尿的发病机制及尿红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

血尿的发病机制及尿红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

血尿的发病机制及尿红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与蛋白尿几乎都来源于肾脏不同,血尿可来源于泌尿道的任何部位。

导致血尿的病因多种多样,绝大多数由泌尿系统疾病引起,但也有少数是由全身性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等导致。

外科性血尿多表现为肉眼血尿,常伴有血丝或血块,主要由泌尿系统结石、肿瘤及创伤引起。

而内科性血尿常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主要由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炎、各种原因导致的泌尿系统感染、结核及多囊肾等导致。

剧烈运动也可导致血尿。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如新生儿、儿童、青年、中年人和老年人血尿的原因有所不同,不同年龄检查的侧重点也不同。

尿红细胞形态根据尿红细胞形态的不同,血尿分为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

1979年,Birch等首先报道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根据红细胞大小是否一致,形态是否形似和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布是否均匀,将血尿分为均一性和多形性两类。

均一性血尿指尿红细胞大小一致,形态相似,血红蛋白分布均匀,红细胞与外周血红细胞相似,表明血尿是由肾或尿路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尿液。

多形性血尿是指尿红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多样(如起泡型、伪足型、面包圈样、靶形、花环状等),每个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布均匀,提示红细胞是由肾单位进入尿液。

如果两类红细胞尿混合存在,则称混合性血尿。

目前认为肾小球疾病尿红细胞变形的机制是由于红细胞在挤压穿过病变的GBM时受损和(或)通过肾小管时受到管腔内渗量等作用而发生及大小多样化的变化。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通过体内观察及体外实验证明,尿红细胞形态的变异是由于肾小管内一系列渗量的变化,特别是髓袢升支粗段低渗状态所致。

临床上区分均一性血尿和多形性血尿,对初筛血尿来源并指导进一步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如尿红细胞管型和多形性血尿并存提示血尿来自肾单位。

但需注意的是,如果患者肾小球疾病并发严重肾小管功能受损、应用利尿剂,可能导致髓攀升支低渗区消失,使本应出现的多形性红细胞呈现为均一性。

尿液检验有形成分结果报告

尿液检验有形成分结果报告
尿液检验有形成分 结果报告
一、概述
尿液有形成分是指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并能在显微镜下检查到的成分,如细 胞、管型、病原体和结晶等。
通过检查尿液有形成分可以了解泌尿系统的变化,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 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有重要意义。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也可弥补理学、化学等检查难以发现的异常变化,对减 少漏诊、误诊有重要价值。
二、红细胞
4.棘细胞对血尿来源鉴别的价值:
虽然尿中棘细胞与外周血中棘形红细胞英文相同,但不属同一个类型且 意义完全不同。外周血中棘形红细胞呈圆形、浓染,边缘有2~20个长短、 粗细、形状不同的不规则针状体样突起,有些突起具有球棍状外观。 >25%时见于棘形细胞增多症,也见于某些肝硬化、无β脂蛋白血症,酒 精性肝病,脾切除术后、吸收障碍性疾病。
四、上皮细胞
疾病情况下尿液中的上皮细胞中可出现颗粒、空泡及脂肪滴等,建议将 脂肪颗粒细胞、复粒细胞和卵圆脂肪小体统称为脂肪颗粒细胞。
此外,尿液中还能见到诱饵细胞、含铁血黄素颗粒细胞、多核巨细胞、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即足细胞)等,建议使用偏振光显微镜或脂肪染 色、铁染色法鉴别;发现可疑足细胞时建议做特殊染色。
在观察尿液红细胞大小、形态时,宜参考血液红细胞的大小、形态,以 排除患者自身血液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由于受红细胞来源、尿渗透压及pH等因素影响,尿液红细胞与血液红细 胞大小会出现不一致。
二、红细胞
2.异常红细胞名称:
芽孢样红细胞、出芽形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统称为棘细胞; 车轮状红细胞统称为锯齿状红细胞; 桑葚状红细胞、星芒状红细胞、草莓样红细胞、颗粒状红细胞统称为皱
三、白细胞
正常人尿液显微镜检查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5个/HPF),以中性粒 细胞为主。正确地识别白细胞种类(必要时增加染色鉴别),对疾病的 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血液MCV与尿液MCV对判断血尿来源的临床价值

血液MCV与尿液MCV对判断血尿来源的临床价值

血液MCV与尿液MCV对判断血尿来源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和尿中红细胞体积(MCV)判断血尿来源的应用价值。

方法使用Sysmex KX-21型血球分析仪测定100例血尿患者的外周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B)和尿液红细胞平均体积(MCVU),以MCVB-MCVU的平均值大于16 fL 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小于16 fL诊断为非肾小球性血尿,将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56例肾小球性疾病,MCVB-MCVU 的平均值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4%和95.5%,44例非肾小球性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5%、96.4%。

肾小球性疾病患者MCVB-MCVU的平均值为(39.81±19.18)fL,非肾小球性疾病患者为(7.57±3.73)fL,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

结论肾小球性血尿的红细胞体积比血液红细胞小,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红细胞体积与血液红细胞体积比较无差异,MCVB-MCVU的平均值可以用于判断血尿来源,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尿;肾小球性疾病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尿来源可以分为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

正确判断血尿来源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根据国外报道[1],用外周血和尿中红细胞体积(MCV)来判断血尿来源,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待检对象100例肉眼血尿住院患者,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1~59岁。

临床确诊为肾小球性血尿56例,其中急性肾小球肾炎2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过敏紫癜性肾炎6例、糖尿病性肾病5例、肾病综合征5例;非肾小球性血尿44例,其中肾、输尿管结石18例,急、慢性前列腺炎12例,尿路感染9例,盆腔炎5例。

1.2 仪器和试剂Sysmex KX-21型血球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日本东亚医用电子株式会社产品。

H100型尿分析仪及配套试剂,长春迪瑞实业有限公司产品。

尿红细胞形态和MCV在判断血尿来源中的应用价值

尿红细胞形态和MCV在判断血尿来源中的应用价值
源 中 的价 值 。
材料 和方 法

侧 向外 展 出 , 葫 芦或发 芽 的酵母 菌样 ; 质血 红 似 胞 蛋 白向 四周集 中形 似炸 面包状 等 。红 细胞 畸形 率
与 肾性 血尿 的关 系见表 1 。
表 1 红细胞 畸形率对诊断 肾性血尿的价值

仪 器 综合 考 核 , 以红 细胞 畸形 率 t7 % 为诊 断 肾 > 5
三、 方法
用相差 显微镜 观 察 分 析 10个 红 细胞 , 录 0 记
畸形种类和数量 , 并计算 畸形率。用 G n s S . ei s E u. A C血液分析仪测定尿沉渣中 M V值。 C
结 果
在 显微镜下 观 察 , 肾性 血 尿 中红 细胞 大 小 不 等, 外形 呈 2种 以上 的 多形性 变化 , 细胞质从 细 如 胞 膜 向外 凸出呈芽状 小 疱 ( 亦称 棘 形 ) 细胞 的一 ;
仪对 2 组血尿中 M V值测定 , C 其结果肾性血尿中 的 M V值较非肾性血尿 中的 M V值小 , C C 肾性血 尿中的 M V值 (8 1 6 1 f, C 6 . ± . ) 而非肾性血尿 中 L 的 M V值(23± . ) , C 9 . 84 f 经检验二者差异有统 L 计学 意 义 , 建议 诊断 肾性 血尿 的 MC V临界 ≤7 % 5
讨 论 为妥 。
目前 采用 全 自动尿 液 分析仪 、 血液 分析 仪 、 相 差 显微镜 分 析法 , 析 尿 沉 渣 中的红 细 胞 形 态及 分
M V, 鉴别 是 否 为 肾 小 球 性 血 尿 , C 来 为血 尿 的
维普资讯
检验 医学 20 0 7年第 2 2卷第 1 期
Lb r o ein 0 , o 2 . o ao t y d文章编号 : 7 - 4 (0 7 0 - 7 - 1 3 60 20 ) 1 0 7 2 6 8 0 0

尿红细胞形态、容积曲线及血红细胞容积曲线鉴别血尿来源

尿红细胞形态、容积曲线及血红细胞容积曲线鉴别血尿来源

尿红细胞形态、容积曲线及血红细胞容积曲线鉴别血尿来源胡志愿;郭璐娣;苏丹;光标;邓建欣;何秀琴【摘要】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形态、容积曲线及血红细胞容积曲线联合检验在鉴别血尿来源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AVE-763尿沉渣分析仪对138例非肾性血尿及33例肾性血尿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并计算畸形率,再用XT-2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及外周血红细胞容积(MCV、RDW).结果 138例非肾性血尿的尿红细胞畸形率为14.7±12.3%,MCV为91.4±13.4fl,RDW为16.4±2.3%,外周血红细胞MCV为79.6±11.3fl,RDW为14.4±1.1%,血MCV/尿MCV为0.89±0.08;33例肾性血尿的尿红细胞畸形率为72.8±10.1%,MCV为63.5±10.1fl,RDW为24.5±6.1%,外周血红细胞MCV为79.1±10.7fl,RDW为14.3±1.0%,血MCV/尿MCV为1.25±0.11,二组相比较,尿红细胞畸形率、MCV、RDW及血MCW尿MCV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红细胞形态、容积曲线及血红细胞容积曲线联合检验提高了肾病的诊断符合率,更加客观、准确地鉴别血尿来源,值得推广和应用.【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年(卷),期】2013(031)002【总页数】3页(P125-127)【关键词】血尿;尿红细胞形态;尿红细胞畸形率;红细胞容积曲线【作者】胡志愿;郭璐娣;苏丹;光标;邓建欣;何秀琴【作者单位】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英德513000;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英德513000;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英德513000;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英德513000;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英德513000;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英德5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2+1;R692.3血尿的来源又分为肾小球性(非均一性)、非肾小球性(均一性)和混合性血尿[1,2]。

尿红细胞形态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尿红细胞形态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尿红细胞形态
正常形态的尿红细胞具有末梢血涂片所见 的红细胞同样的形态,双面中央凹陷、圆盘 状,呈淡黄色。尿红细胞呈现环形(炸面包圈 样)、棘形、锯齿(皱缩)形、靶形、影形、 口形、裂形、小型、球状等异常形态称为 尿畸形红细胞。
尿畸形红细胞的分类
Birech报告畸形红细胞分类 红细胞大小 不等,形态异常多样,归为以下7种:①酵母菌样红细 胞:在红细胞外膜有小泡突出或细胞呈霉菌孢子样 改变。②炸面包圈样红细胞:红细胞膜呈明显的内 外两圈、四周肥厚、形似炸面包圈。③古钱样红 细胞:形似中国古钱币。④膜缺损红细胞:红细胞膜 不完整,局部血红蛋白(Hb)丧失。⑤大红细胞:细 胞体增大,中心淡,无双盘凹陷感。⑥小红细胞:胞 体小,外膜增厚,折光增强。⑦手镯样红细胞:胞体 较大,呈明显内外两层膜改变。
尿畸形红细胞产生的机制
一般认为,红细胞通过肾小球基底膜时受损 在严重的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肾小管内渗透压梯度的丧失和肾小球基底膜的严重破坏,尿红细胞可为正常形态。
正常形态的尿红细胞具有末梢血涂片所见的红细胞同样的形态,双面中央凹陷、圆盘状,呈淡黄色。 尿畸形红细胞不只出现于肾小球性疾病,健康人尿中也可出现畸形红细胞,但其数量小于5×106/L。
1.尿中畸形红细胞增多、但形态单一不能诊断肾小球性血 情况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⑤大红细胞:细胞体增大,中心淡,无双盘凹陷感。
尿 黄锋先等关于畸形红细胞分类 ①面包圈样红细胞。
此外,尿路感染患者尿红细胞体积分布曲线也可呈现肾小球性分布。 ②炸面包圈样红细胞:红细胞膜呈明显的内外两圈、四周肥厚、形似炸面包圈。
④红细胞大小不等,大者为正常的1~2倍,小者为其1/2,颜色变浅。
因肾近此小来,球 ,对性区血疾分尿病肾呈齿患也性者可和现形必是非须非肾球、及畸性早形血状影诊红尿断细的、形其胞新根性方;口底尿血法疾尿有形病红:。①;细在棘形胞碱红细在性胞百高尿分率渗液法:环中即红境血细胞下红具有细蛋1个或胞白多个浆溶胞质粘解突起滞丧的炸性失面圈增呈样细加现胞≥、锯5%为标准。 非肾尿畸小畸形 球 形红性红细血细胞尿胞顺上血常并尿见非应升并于肾不各小,性滤能种球排原性下过除发疾肾性病降阻小或所球继特,呈力肾发有炎性皱下肾,需小做缩降球屡肾次形,炎检稀,查非;。肾在释小球低的性血渗血尿那环红么常境蛋见于中白肾结细漏石、胞出肾肿外 细瘤等表胞。积外与而体呈积现比环 形、戒形。因此,尿中畸形红细胞增多、但形态单一不能 尿红细胞形态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尿红细胞(ERY)检测及其医学意义

尿红细胞(ERY)检测及其医学意义

尿红细胞(ERY)检测及其医学意义正常人尿中排出红细胞甚少,24小时尿中排出红细胞数多不超过100万,红细胞为尿沉渣成分中最重要者,成人每4-7个高倍视野可偶见一个红细胞,如每个视野见到1-2个红细胞时应考虑为异常,若每个高倍视野均可见到3个以上红细胞,则或诊断为镜下血尿。

新鲜尿中红细胞形态对鉴别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的重要价值,因此除注意尿中红细胞数量外还在注意其形态,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可将尿中红细胞分成以下三种:1.均一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在少数情况下也可见到丢失血红蛋白的影细胞或外形轻微改变的棘细胞,总之红细胞形态较一致,整个尿标本中不超过二种以上的红细胞形态类型。

2.变形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大小不等,外形呈两种以上的多形性变化,常见以下形态:胞质从胞膜向外突出呈相对致密小泡,胞膜破裂,部分胞质丢失;胞质呈颗粒状,沿细胞膜内侧间断沉着;有皱缩的红细胞及大型红细胞,胞质沿细胞内侧线样沉着;细胞的一侧向外展,类似葫芦状或发芽状的酵母菌状;胞质内有散在的相对致密物,成细颗粒状;胞质向四周集中形似炸面包圈样,以及破碎的红细胞等。

3.混全性血尿:为上述两种血尿的混合,依据其中哪一类红细胞超过50%又可分为以变形红细胞为主和以均一红细胞为主的两组,肾小球源性血尿多为变形红细胞血尿,或以其为主的混合性血尿,可通过相差显微镜诊断,与肾活检的诊断符合率可达96.7%。

非肾小球疾病的血尿。

则多为均一性血尿,与肾活检诊断符合率达92.6%。

如果进一步用扫描电镜观察血尿标本,可更敏感地观察到红细胞表面的细微的变化,如红细胞有帽状、碗状、表面折叠、荷叶状、花环状等,即使红细胞有轻微的形态变化也可查出。

一.参考值混匀一滴尿:0~偶见/高倍镜视野离心尿:0~3/高倍镜视野二.临床意义正常人特别是青少年在剧烈运动、急行军、冷水浴,久站或重体力劳动后可出现暂时性镜下血尿,这种一过性血尿属生理性变化范围。

女性患者还应注意月经污染问题,应通过动态观察加以区别:引起血尿的疾病很多,可以归钠为三类原因:(1)泌尿系统自身的疾病: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移植排异、先天性畸形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尿,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肾结核等等都是引起的血尿的常见原因。

尿红细胞位相临床意义

尿红细胞位相临床意义

尿红细胞位相临床意义
尿红细胞位相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和位置。

尿红细胞位相的临床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一系列肾
脏疾病和其他疾病。

首先,尿红细胞位相可以帮助医生鉴别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
血尿。

肾小球性血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破坏或炎症引起的,通
常伴随着蛋白尿和管型尿。

而非肾小球性血尿则是由于下泌尿道、
膀胱或其他泌尿系统部位的疾病引起的,通常不伴有蛋白尿和管型尿。

通过观察尿红细胞位相,医生可以判断血尿的来源,有助于进
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其次,尿红细胞位相还可以帮助医生监测肾小球疾病的病情变化。

例如,在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液分析中,如果发现红细胞出现
了形态异常或聚集,这可能提示疾病的活动性增加或者病情的进展,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尿红细胞位相还可以用于评估肾小球性肾炎的预后。


些研究表明,尿红细胞位相异常与肾小球性肾炎患者的肾功能损害
和预后密切相关,因此通过监测尿红细胞位相的变化,可以帮助医
生预测患者的疾病进展和预后。

总之,尿红细胞位相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鉴别疾病,还可以用于监测疾病的病情变化和评估预后。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尿红细胞位相的观察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儿童非肾性血尿的常见病因及诊断

儿童非肾性血尿的常见病因及诊断

儿童非肾性血尿的常见病因及诊断
季丽娜
【期刊名称】《中国医刊》
【年(卷),期】2009(044)004
【摘要】血尿是儿科泌尿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症、畸形、结石、外伤及肿瘤等均可引起血尿。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相差显微镜法观察尿红细胞形态改变,将血尿分为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

当环状、穿孔、芽孢状严重变形红细胞≥30%时,为肾小球性血尿;如以均一型红细胞为主或上述严重变形红细胞≤15%则考虑为非肾小球性,临床符合率90%以上。

近年有学者以G1细胞(一种细胞膜突出形成囊泡的面包圈样细胞)≥5%为准则对肾小球性血尿诊断的
敏感性达85.5%,特异性100%。

本文重点讨论在儿童非肾小球性血尿中常见
的病因及其诊断方法。

【总页数】5页(P19-23)
【作者】季丽娜
【作者单位】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肾内科,北京,10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6
【相关文献】
1.尿RDW在鉴别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中的临床价值的Meta分析 [J], 马路;刘征;谢永新;宋明辉;潘涛
2.实验室对肾性与非肾性血尿的鉴别诊断 [J], 张荣生
3.实时超声诊断儿童直立性蛋白尿和非肾性血尿——胡桃夹现象 [J], 田绍荣;杨霁云
4.四种方法在鉴别肾性血尿与非肾性血尿中的应用 [J], 陈宏;刘永平;陈宜镇;马建芳
5.检验在肾性血尿与非肾性血尿中的临床应用 [J], 周齐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G1红细胞对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价值(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幼儿园 430030;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 430030)【摘要】目的:探讨尿液中一种特殊形态的红细胞——g1红细胞对血尿原因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

以镜检g1红细胞≥2%,作为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标准, 评估其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研究101例血尿患者, 其中73例为肾小球疾病,28例为非肾小球性疾病。

联系镜检结果与病人临床诊断,计算其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以g1细胞≥5%为诊断标准的敏感度为32.88%,特异度为96.43%;以g1细胞≥2%为诊断标准的敏感度为53.43%,特异度为96.43%。

结论:以g1红细胞≥2%为诊断标准的特异度很高,敏感度尚可,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g1红细胞;血尿;肾小球疾病the value of g1 redblood cell to diagnose glomerular hematuriahuangyun1 gaobing2【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ccuracy and clinical value of examining morphology of a special shaped red blood cell –g1 red blood cell in urine by common microscopy in localization of hematuria. the diagnostic standard of glomerular hematuria was g1 red blood cell≥5%.methodsresearch 101 patients with hematuria patients, 73 cases of glomerular disease, 28 cases with non-glomerular diseases. contact microscope examination and the patient’s clinical diagnosis to calculat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resultsthe sensitivity of the diagnostic standard of g1 red blood cell≥5% was 32.88%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96.43%;the sensitivity of the diagnostic standard of g1 red blood cell≥2% was 53.43%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96.43%. conclusionthe diagnostic standard of g1 red blood cell ≥2% is high specificity, sensitivity is acceptable to promote in the clinical.【key words】g1 red blood cell;hematuria;glomerular disease【中图分类号】r44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016-02血尿的鉴别诊断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而在临床诊疗工作中也常碰到需要鉴别肾小球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性血尿的问题。

关于诊断肾性、非肾性血尿,目前已推出不少的方法。

畸形的红细胞具有多种形态,但未提出有具体意义的特异性形态,用以往的标准,往往造成检查者对畸形红细胞判断模糊不清及主观上的误差。

90年代初,chu等人[1]首先提出用一种形态独特的红细胞鉴别肾小球性血尿,其形态独特,易于识别,敏感性与特异性均高,受到普遍关注,国内亦有很多人报道g1红细胞在血尿来源鉴别中独特的优点。

现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收集所有2011年4月1日至5月5日送至我院检验科测定血尿阳性新鲜标本101份,均取自住院患者,男52例,女49例,患者年龄从0岁到82岁,平均年龄38.49岁。

仪器和试剂 nikon e-200 普通光学显微镜1.2 检查方法: 取患者晨尿或新鲜中段尿,混匀,取10ml于1500r/min离心5分钟,倾去上清液,取沉渣涂抹于洁净玻片上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上观察。

计数100个红细胞中g1红细胞的数量。

1.3 判断标准: 按红细胞分类法来判断正形与畸形,以两种判断标准进行实验:(1)参照国内外各种文献,以g1红细胞占5%为界,g1≥5%为肾小球性血尿,g1<5%为非肾小球性血尿;(2)结合实验室工作经验,以g1红细胞占2%为界,g1≥2%为肾小球性血尿,g1< 2%为非肾小球性血尿。

g1细胞特点:细胞大小不等,胞膜破裂,结构改变,形成面包圈样、口形、花环形等,附有一个或多个芽胞状突出,当红细胞血红蛋白丢失后,仅见淡环影的小环状或双环状,在它周围附有小伪足或小圈,称为小环形g1红细胞, 以上通称芽胞状畸形红细胞,简称g1细胞。

[2]1.4 统计方法: 将两种镜检标准下镜检所得结果与临床诊断(主要通过肾穿病理检查得到)进行比对,计算此方法诊断血尿来源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将两种镜检标准进行比较。

2 结果以g1红细胞≥5%为肾小球来源血尿的判断标准获得镜检结果,结合临床诊断进行对比,如下表所示:计算可得此方法敏感度为32.88%,特异度为96.43%(2)以g1红细胞≥2%为肾小球来源血尿的判断标准获得镜检结果,结合临床诊断进行对比,如下表所示:计算可得此方法敏感度为53.43%,特异度为96.43%。

可见此标准相对于g1细胞≥5%的标准有较高的敏感度而特异度无明显差异。

3 讨论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故98%的血尿是由泌尿系统疾病引起,2%的血尿由全身性疾病或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病变所致。

[3]在临床应用中,血尿来源的判断尤为重要。

血尿的病因很多,诊断较为复杂,既要做到不误诊,又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定位诊断是关键。

如能确定为肾小球性血尿,应进行有关肾小球疾病方面的检查,如免疫学检查及肾活检,而不必做ivp、ct及膀胱镜等侵入性或(及)昂贵的检查。

而如能确定为非肾小球性血尿,则可避免肾活检等创伤性较大的检查。

因此,找寻简单、易行的血尿定位诊断在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形态学变化的机制目前认为可能是由于红细胞通过有损伤的肾小球基底膜时,受到强力拉伸机械损伤,以后在通过各段肾小管的过程中又受到不同的ph 和不断变化着的渗透压的影响; 加上介质的张力,各种代谢产物(脂肪酸、溶血、卵磷脂、胆酸等)的作用,造成红细胞大小、形态和血红蛋白含量等变化。

而非肾小球性血尿主要是肾小球以下部位和泌尿通路上毛细血管破裂的出血,不存在以上原因,因而红细胞形态正常。

目前本院判断血尿来源的主要方法是尿位相镜检。

通过对尿液中畸形红细胞计数,现行标准为:畸形红细胞≥70%为非均一性血尿,畸形红细胞<70%且≥20%为混合型血尿,畸形红细胞<20%为均一性血尿。

但是,畸形红细胞种类繁多,形态不一,难以辨别,甚至有些特殊形态的红细胞是否属于畸形红细胞尚未有定论。

因此,现行的尿位相检查方法的弊端在于,检验人员的判断标准难于统一。

通常,同一实验室内不同检验师之间的比对会产生分歧,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比对结果更是差别很大,这样造成这种检验方法的可重复性很低。

20世纪90年代,chu等人[4]提出了尿红细胞分类方法,即将尿红细胞分为肾小球性红细胞(g类细胞)、非肾小球性红细胞(n 类细胞)和未能分类细胞。

g类细胞共同特征是细胞内血红蛋白有逸出现象,形成芽孢或胞膜皱缩,细胞变小。

其中包括g1、g2、g3、g4和g5五种类型。

g1细胞呈炸面包圈样,带有1个以上芽孢,少数为带芽孢的双圈状淡影;g2细胞呈球形,带1个以上芽孢,少数为周边不规则或花边状的淡影;g3细胞为炸面包圈样红细胞,表面凹凸不规则,少数呈双圈状淡影;g4细胞呈酵母样;g5细胞为明显缩小的红细胞,少数为脱落的芽孢。

随后国内凌衫洪、叶任高等人[5]对该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指出g1细胞尤其重要,其形态较特殊,易于辨别区分,适合临床应用。

1993年chu报道[4]用g1≥5% 为阳性标准对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3%和100%。

近年国内亦有相关报道[6~8],对该标准均持肯定态度,并且得出了新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为理想。

本次实验过程中发现,若按照文献报道的g1红细胞≥5%为诊断标准,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2.88%和96.43%,其特异性很好而敏感性欠佳。

若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将标准修订为g1红细胞≥2%,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53.43%和96.43%。

通过两种标准的对比,我们发现,以2%为标准相对于以5%为标准,敏感性有较大提高,特异性无明显变化。

然而以g1细胞≥2%为标准的方法,其敏感度仍与国内外文献报道有一些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阐述。

这些因素我认为可能有:(1)本次实验中,因本科室实验条件所限,尿液标本进行镜检时存放时间较长,一些特殊形态的红细胞已经破坏;(2)实验所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与文献报道中使用的相差显微镜成像效果不同;(3)实验时间较短,标本总量较小。

总而言之,g1细胞形态特征明显,容易辨认,不同实验人员和实验室之间分歧较小,重复性好。

结合近年文献及本次实验结果,以g1红细胞≥2%,作为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标准,其特异性较为理想,简便快捷、成本低廉、无创伤无痛苦,适合于临床应用,有推广的价值。

但是其敏感性欠佳,有一定漏诊率,故在实际工作中应将此方法与传统镜检方法相结合并参考各种生化指标,以提高其敏感性。

另外,还可以对此方法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1] chu yd, kitamoto y, nakayama m, et al. differentiation of hematuria using a uniquely shaped red cell .nephron, 1993,64: 32-36.[2]董秀清, 孙玉玲, 姜傥,等.用一种独特形态的红细胞鉴别血尿.中华肾脏病杂志,1999;15:311-313.[3]蒋云生.血尿.//诊断学/陈文彬等主编.-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7-58[4] chu yd, kitamato y, tomita m, et al. differentiation of hematuria, by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microscopy with a simple criterion kumamoto med j,1990,42: 63-71.[5]凌衫洪,叶任高,董秀清,等.新的尿红细胞分类计算法鉴别血尿来源[j].中华内科杂志,1994,33(4): 255- 258.[6]施岚,吴亚君,等. 尿红细胞形态观察的临床应用与评价.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6(12):712- 713.[7]罗福东,廖焕兰,等.尿红细胞位相检测在肾脏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现代医学检验杂志,2008,23(4):64- 65.[8]肖笑,叶任高,蒋文功.尿红细胞位相显微镜检查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临床评估.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5(3):146- 1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