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社会保障水平

合集下载

第五章 社区社会保障

第五章 社区社会保障

第五章社区社会保障第五章社区社会保障5.1 社区社会保障的概述社区社会保障是指通过社区组织和社会力量提供的一种社会保障形式,旨在保障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和社会福利,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5.1.1 社区社会保障的定义社区社会保障是指社区组织和社会力量通过提供保障机制和服务体系,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社会福利和保障的制度。

5.1.2 社区社会保障的目标社区社会保障的目标包括:确保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构建富有活力的社区。

5.2 社区社会保障的运行机制社区社会保障的运行机制包括:社区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保障机制和服务体系的建立、资金的筹措和管理、风险防范和危机应对等。

5.2.1 社区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参与社区组织和社会力量是社区社会保障的重要参与者,包括社区居民委员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通过参与社区社会保障的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等环节,推动社区社会保障的发展。

5.2.2 保障机制和服务体系的建立保障机制包括建立社会援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社区养老制度等,确保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服务体系包括社区医疗服务、就业援助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等,提供全方位的社会保障服务。

5.2.3 资金的筹措和管理社区社会保障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社会捐赠等渠道。

资金的筹措和管理要科学合理,确保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合理分配,服务于社区居民的需要。

5.2.4 风险防范和危机应对社区社会保障需要加强风险防范和危机应对能力,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加强社区居民的安全教育和防范意识,及时应对突发事件,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5.3 社区社会保障的具体内容社区社会保障的具体内容包括社区医疗保障、社区养老保障、社会救助、就业援助、教育培训、住房保障等。

5.3.1 社区医疗保障社区医疗保障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通过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人民福祉的重要手段。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是现代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与民生福祉。

第一章: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在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城市居民享受到了较为全面的医疗、养老等福利待遇,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缺乏医疗、养老等基本福利的问题。

其次,在就业方面也存在不少困扰。

许多人在遭遇失业时无法享受到足够的失业救济金或职业培训等帮助措施。

此外,在退休金发放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地区退休金水平低且不稳定。

第二章: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针对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差距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以改进。

首先,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养老等福利待遇。

其次,可以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城乡居民享受到相对平等的福利待遇。

此外,还可以加强农村地区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农村居民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

第三章:提高就业保障水平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关注度较高的问题。

为了提高就业保障水平,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领导层面上应加大对失业人员的援助力度,并推动建立更为完善和灵活的失业救济制度。

其次,在职业培训方面要注重实用性和适应性,并与市场需求相衔接。

此外,在鼓励创新创业方面也要给予更多支持和优惠。

第四章:改善养老保障制度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障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养老保障制度,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可以加大对养老金的投入,提高退休金水平。

其次,可以推动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保障体系,包括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等多种形式。

此外,在鼓励居民个人储蓄方面也要加大支持力度。

第五章: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重点第一章.1.社会保障: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生活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险: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力,或有劳动能力却因失去工作而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

3.社会救助: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或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补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

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4.社会救助的对象:(1)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2)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但因意外灾害降临,遭受重大财产损失、人身损伤,一时生活困难的人;(3)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标准的个人或家庭。

5.社会福利: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设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

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

6.社会福利的内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劳动者。

7.社会保障的功能: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矛盾的调节器、社会政治的稳定剂、对社会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第二章.1.英国政府于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旧《济贫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社会救济的法律地位。

2.英国政府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以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确立了国家政府承担最终责任的原则。

3.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贝弗里奇报告)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

社会保障第五章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

社会保障第五章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

医疗保险制度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三、社会福利
以提高和改善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目的 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是和社会保险、社 会救助并列的概念,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日 益重要的子系统。(狭义)
特点:
对象全员化
项目广泛
资金来源多渠道
失业保险。原则上,任何每周被雇佣工作18小时及以上的 人员都要参加失业保险。保费为雇员工资总收入的6.5%, 由雇员和雇主平均分摊。收缴的全部保费用于支付失业补 助、短期工作补助和创造工作岗位的支出。所有在过去两 年中交纳了12个月或者以上的失业保险费的,享受失业保 险。
医疗保险。目前,德国的医疗保险由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 医疗保险两大运行系统构成。几乎在德国的所有居民,都 参加医疗保险。在法定保险机构的义务投保者或者自愿投 保者约占居民的88%。2004年,平均法定医疗保险费为雇 员月收入限额以下部分的14.7%。保费由雇员和雇主各交 一半。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 要支柱,是社会的“安全网”,它对社会稳定、社 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军人保障及各种具有互助共济功能的社 会保障机制。
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三个阶段
面向贫困人口与工业劳动者的阶段 面向贫困人口与一般劳动者的阶段
(二)特征
累进税制与高税收 普遍覆盖与全民共享 政府责任与保障全面 法制健全 充分就业
2、从是否与受保障对象的社会生 产活动或收入关联来分
与社会生产活动或收入有关联
如社会养老保险金、伤残抚恤金等
与社会生产活动或收入无关联
如贫困补助、灾害救济、伤残康复等

《社会保障》知识点总结

《社会保障》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特点:(1)无法制约束,并非固定经常的措施;(2)所提供的救助是一种恩赐行为;(3)救济活动十分有限。

2、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生产社会化、经济市场化)自然经济条件下是家庭保障,靠的是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的帮助渡过难关;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下,出现两极分化,政府采取措施;在手工生产时代,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费用也有家庭承担。

3、促进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条件必要条件:社会化大生产以市场经济的建立充分条件:劳资矛盾尖锐与工人运动兴起技术条件:社会互助组织及商业保险的产生4、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依据(1)国家干预主义(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施穆勒、布伦坦等提出福利国家理论,强调政府的干预作用):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实施社会保险,缓解劳资矛盾。

(2)福利经济学理论(1920年英庇古提出,认为收入均等化,即一个人收入越多,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就越小。

收入转移就是主张由政府向富人征税,补给给穷人。

):社会的福利岁国民的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社会福利随收入的均等化而增大。

(3)凯恩斯主义(1936年凯恩斯提出通过国家干预、扩大公共福利支出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刺激需求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建立累进税制和最低工资制):经济危机的根源是有效需求不足,国家直接干预经济,增加有效需求。

(4)贝弗里奇福利国家计划(1942年贝弗里奇对英国设计“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措施。

):建立一个社会性的国民保障制度,对每个公民提供七个方面的社会保障。

还提出了六项原则:基本生活资料补贴标准一致的原则;保险费标准一致的原则;补助必须充分的原则;全面和普遍性的原则;管理责任统一的原则;区别对待的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过程:A、萌芽阶段产生日期:封建社会晚期时代背景: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和发展5、互助组织以会员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创造了不以营利为目的、共同集资、互助互济的全新的保障遭遇风险人群基本生活的组织模式。

第五章社会保障水平

第五章社会保障水平
(1)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与财政状况的好坏关系密切我国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较高(23.6%,30.92%)
3、社会保障水平与企业承受能力
(1)我国企业目前社会保险缴费率偏高
(2)我国企业社保缴费与工人工资不能相互替代
(三)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城乡结构
1、我国城镇传统上“低工资、高福利”政策解读
2、我国社保支出城乡差距突出的原因(制度框架和待遇水平
2、1991-1997年社会保障支出及水平
3、1998-2013年社会保障支出及水平
(二)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思考
1、宏观认识(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基准)
(1)就现有经济基础而言,我国社会保障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2)从社会政治稳定和收入分配角度看,社会保障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2、财政与社会保障水平
第五章社会保障水平
一、社会保障水平概述
(-)社会保障水平及指标
1.社会保障水平含义:
一定时期内,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高低程度,常常用社会保障总支出与GDP的比值来反映。
2、社会保障水平指标
(1)社会保障总水平指标:s=Sa/G
(2)社会保障负担水动者社保负担水平:法定在职职工社会保险缴费率
3)政府社保负担水平:政府社保支出总额/国家财政总支出
(3)社会保障待遇水平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
1、动态性
2、刚性
3、适度性
(三)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
1、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劳动生产率、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2、政治、社会结构
3、历史、人文因素
4、制度年龄与人口结构
二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
(一)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标准

国际比较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社会保障基金

国际比较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社会保障基金

(1)养老、残障、死亡;
长期风险 保障
(2)疾病、生育、医疗护理;
(3)失业; (4)家庭津贴;
短期风险 保障
(5)工伤及其他社会救助。
通过社会保障支出范围的国际比较发现:
大多数国家都设有养老、残障、遗属保险,医疗、 生育和工伤保险;有些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 印度、韩国等不设立失业保险、家庭津贴等保障 项目。
第五章 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比较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内涵:
社会保障水平是用来反映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 济待遇程度高低的概念,它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关 键要素,直接反映着社会保障资金的供求关系,并 间接反映着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状况。
社会保障水平的三个层次
根据不同的参照系和比重系数,可将社会保障水平系数 分为多个层次。 社会保障工资比重系数=社会保障支出额/工资总额 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比重系数=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总支出 社会保障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系数=社会保障支出总额/ 国内生产总值。 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指标通常为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
四、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超度的效果比较
(一)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功能分析
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 质量,保持社会稳定与和谐。
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能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 的环境。使国家和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障负担趋于 合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促进就业有显著的积 极作用。
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对于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具有 十分明显的作用。
从表中可以看出:
1、“小口径”的社会保障水平,未达到适度下限;
2、“中口径”的社会保障水平,几乎分布在适度上 限和下限的区间内;
3、“大口径”的保障水平,个别年份超出了适度上 限。不过从总趋势上看,大、中两种口径统计分 析的社会保障水平,都围绕着适度区域起伏,并 向适度区域回落。

第五章 社区社会保障

第五章 社区社会保障

第五章社区社会保障第五章社区社会保障1、社区社会保障概述社区社会保障是指社区层面实施的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旨在提供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教育保障等方面的支持。

社区社会保障的落实可以有效减少社区居民的负担,提高社区的整体福利水平。

2、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2.1 住房保障:社区应提供合理的住房保障政策,包括提供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等,满足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

2.2 生活救助:社区应设立生活救助制度,对生活困难的居民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确保其基本生活。

救助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医疗、交通等方面。

2.3 就业服务:社区应提供就业服务,为居民提供就业信息咨询、职业培训等支持,帮助解决就业问题。

3、社区居民的医疗保障3.1 基本医疗保险:社区居民应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社区应组织居民参保,并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险补贴。

3.2 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应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如常见病、急诊救治等,方便居民就近就医。

3.3 慢性病管理:社区应设立慢性病管理机构或服务站点,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定期随访、健康指导等服务。

4、社区居民的养老保障4.1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区应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包括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等,提供居民的日常照料、看护等服务。

4.2 社区养老保险:社区应促进居民参保养老保险,并提供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确保居民的养老生活质量。

4.3 志愿者养老服务:社区应鼓励居民参与志愿者养老服务活动,发挥社区的力量,提供关爱和支持。

5、社区居民的教育保障5.1 学前教育:社区应建设和支持学前教育机构,提供幼儿园、托儿所等服务,确保居民子女的学前教育需求。

5.2 基础教育:社区应建设和支持基础教育机构,提供小学、初中等教育服务,确保居民子女的义务教育权益。

5.3 继续教育:社区应开展丰富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为居民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附件:附件1:社区社会保障政策文件附件2:社区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名录附件3:社区社会保障资金使用情况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社会保障:国家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福利措施的体系。

第五章 老年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概论》PPT课件

第五章 老年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概论》PPT课件

5.2.2 智利的基本养老保险
3、存在的问题
在低回报或者负回报的环境下,制度能否一定保证发挥作用 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累计高额的国债利息成为国家财政的一大负担 不具有收入再分配功能,仅有最低保证养老金作用 在每人分别管理,多数AFP的自由竞争下,为了运作管理则
需要高额的费用
5.2.3 日本的基本养老保险
从政府功能的角度出发 从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出发
5.1.2 产生的原因
老年社会保障主要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而产 生的
(1) 经济来源方面 (2) 保健和生活照顾方面 (3) 社会关系方面
以上三方面的问题就导致现代社会老年人的许多特殊 需求。
5.1.3 主要内容
1、老年人收入保障
政府承担的主要责任就是向老年人提供必要的、以现 金形式支付的、用于保养老金”。
5.1.3 主要内容
2、老年人医疗保健保障
针对老年人的保健不但要强调治愈,还要强调通过治 疗和护理使患者能够调整自己以适应在某些症状长期 存在的情况下生活,这就是人们通常谈到的“长期保 健护理”(LTC Long Term Care)
5.1.3 主要内容
3、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 社会福利服务主要是来满足老年人这方面需求
最低保障养老金最早从65岁起开始支付,为了领取最低保障养老金,必 须是瑞典人,或者其他EU/EEA各国,或者与瑞典签订条约国家的居住 者。而且,为了获得全额最低保障养老金资格,25岁至64岁之间,必须 在瑞典生活满40年,16岁至24岁的居住者。
5.2.2 智利的基本养老保险
1、主要内容
完全废除雇主负担制度,全额由职工个人负担 基金运作主体是AFP的非银行机构 养老保险的保险费率 在AFP有个人帐户的劳动者可以向强制储蓄制度进行

《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

(2)保障水平超度:“不效率”
① 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加之人口
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周期波动,使国民经济不
堪重负,危及社会保障制度的生存与发展;
② 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增加,影响政
So府cia信l S誉ecu,rity使负担代际精选转ppt 嫁;
19
③ 作为消费支出,对于资本积累产生影 响,导致社会总投资不足;
Social Security
精选ppt
14
二、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
(一)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标准
1.社会保障水平是质和量的统一
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标准既包括量的内容, 也包括质的特征。“度”是多少,是高低, 反应量的状况;“适”,是道德评价,是好 坏、优劣(相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及自身要 求是否适当),反应质的状况。所以说社会 保障水平是质和量的统一即质量标准。
中国:家庭养老“多子多孙”、“子 孙绕膝”、“天伦之乐”、“养儿防老” 等。
案例
Social Security
精选ppt
10
2.社会保障水平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 特点
① 动态性特征:随经济发展、人口结构 变动、制度成熟而变动。
② 刚性特征:刚性增长,缺乏弹性或者 只具单向度的弹性,表现为规模只能扩不能 缩,项目只能上(增加)不能下(减少), 水平只能提高不能降低,缺乏灵活性和适应 性。
③避免社会保障资源供给不足所造成的危机, 以及由于过高水平而引发的资源浪费,有利于实现 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其良性运转;
④ 有助于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控经济的杠杆
作用,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Social Security
精选ppt
18
2.社会保障水平的“不适度”的负面影 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此文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的摘要)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养老保险第三章失业保险第四章工伤保险第五章医疗保险第六章生育保险第七章社会救助第八章社会福利第九章社会保险经办第十章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全民社会保障水平,保障人民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社会保障,是指根据国家的规定,为满足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制度规定的风险发生时所需要的基本生活和社会保障服务提供经济和其他支持。

第三条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以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

第四条工人、职员、农民、个体工商户、城市居民和其他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制度规定的范围内享有社会保障权益。

第五条国家应当维护和发展公共社会保障事业,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参加社会保障事业。

第六条国家采取措施保障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向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方向发展。

第七条具有社会保障待遇资格的人员享有权利,但必须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

第二章基本养老保险第八条国家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行全民参保。

第九条凡在国家规定的年龄、工龄和其他条件的,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第十条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和办法确定,并随经济和物价变动相应调整。

第十一条社会保险费由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第十二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保险基金的发展,推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

第三章失业保险第十三条国家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给予一定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和其他帮助。

第十四条失业人员按规定在规定期限内,在失业服务机构登记,参加职业介绍和求职培训,按时申请并参加失业保险待遇审查。

第十五条失业保险金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和办法确定。

第十六条失业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

第五章 社会保障水平

第五章 社会保障水平
43
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评价及 存在的问题
1、水平:(1992年)
• • • 小口径:5.09% 中口径(包括住宅投资)。11.53% 大口径(包括住宅投资及价格补 贴):12.73%。
44
45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 否,理论界存在着许多争论
虽然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还并不能从 根本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同世界 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然而从 我国的实际经济水平来看,发展到目前这
加上两次大战的创伤,导致人们普遍要求一种稳定、
安全的保障制度。而且富足小国的特殊国情也使之 成为可能。
13

美国是一个充分宣扬个性自由的国家,
人们认为,国家对于社会保障的过多介
入,是对公民自由选择权的侵犯。因此
美国至今没有建立如其他发达国家一样
包罗万象的完整社会保障体系,这在表
面上是与其强大的经济不相符的。
40
2、我国社保支出统计口径尤为复杂:
①分散管理,体系不健全;
②转轨时期,缺乏统一认识
确定我国统计口径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①纵比:反映发展状况 ②横比:与国际接轨
41
3、我国社保支出的统计口径
• 按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进行:
• 据社保支出的承担主体,确定每一主体的
支出口径属于社保范畴的部分,加总国家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
方法有很多,基本方法包括实
证分析方法和理论分析方法
33
1、实证分析方法
• 主要基于历史资料对社会保障水平做出
评价。 • 根据各历史阶段经济运行状况及影响因 素的分析,可以相对分解出社会保障因
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进而判断社会保
障水平是否适度以及适度的水平。

第五章英国社会保障制度

第五章英国社会保障制度
• ◇ 影响制定贫困线标准的因素包括:一是 体现“正常需要”的基本待遇;二是体现 “特殊需要”的因素;三是体现“居住需 要”的住房补助。
• 从需要出发确定的贫困线是“绝对贫困” 标准,但事实上成为一种“相对贫困”标 准。
◆ 英国国会规定的贫困标准是按照不同家 庭类型制定标准。
◇ 根据家庭收入和家庭资产两方面情况界
定贫困家庭,这是英国的做法,被称为界 定贫困家庭的二元标准。20世纪80年代中 期规定,储蓄低于3000英镑者才可以申请 困难补助。
◆ 英国享受贫困救助的资格:首先是把全
时工作的员工排除在外,贫困救助的对象 是没有就业的人员或者只做零工的人员, 为防止恶意利用社会救助,规定不满60岁 者必须在寻找工作,才能申请困难补助。
◇ 生育保险待遇
1、生育津贴,从1982年开始,享受生育待 遇的资格条件不再限于国民保险的受保人, 任何产妇都可享受,从而成为受益人数最 多的项目。
2、产假工资,由雇主支付,可从劳动部管 理的搀假工资基金中得到补偿,这个基金 是由国民保险全体受保人的缴费形成的。
◇ 工伤保险短期待遇
1、工伤的三种情形:一是暂时丧失劳动能 力,二是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三是死亡。
• ◇ 失业保险待遇
• 1、固定失业保险金待遇,是指所有失业者均 从国民保险中领取固定数额的失业保险金。
• 2、双重失业保险金待遇,(现已取消) • 3、失业保险金水平,约相当于雇员工资的1/4 • 4、享受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时间为52周 • 5、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 • 6、延期支付失业保险待遇的情形,对所谓
• 4、集中管理,国民保健法的实施由政府卫生部负 责管理。
◆ 英国国民保健服务的管理体制主要由卫 生部、地域卫生署和地段卫生处组成。

社会保障学期末整理

社会保障学期末整理

社会保障学期末整理第一章绪论1、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强制建立的社会支撑网络和经济调节系统,它通过各种普通与特殊、基本与更高层次保障措施的实施,以达到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目的。

2、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保障的界定:通过一定的组织对这个组织的成员所面临的某种风险提供保障,为公民提供保险金、预防或治疗疾病,失业时资助并帮助他重新找到工作。

3、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理论与政策依据便是1942年由贝弗里奇起草的《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4、德国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发源地,基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代表人物是路德维希·艾哈德“经济奇迹之父”。

5、社会保障国际公约的建议书可分为两类:社会保障综合标准和社会保障专门分支项目的标准。

6、郑成功对社会保障的定义包含如下必备要素:1)依法建立2)突出以人为本3)具有经济福利性4)属于社会化行为5)经济保障6)服务保障7)精神保障。

7、社会保障的功能一)社会功能1)稳定功能首先是能够帮助陷入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从生存危机中解脱出来,其次则是能够满足社会成员对安全与发展保障的需要。

2)社会成员协调发展一是能够促进社会成员之间及其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是社会生活实现良性循环;二是能够促进遭受特殊事件的社会成员重新认识发展变化中的社会环境,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三是能够促使社会成员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其更加努力地为社会工作;四是能够促进政府有关社会政策的实施;五是能过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3)社会服务功能二)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经济调节、促进发展、劳动保护。

三)政治功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国家主体性。

社会保障具有一定的阶级属性,是统治阶级用来治理国家,维护统治的有效工具和武器。

8、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公平性、社会性、福利(互济)性、法制规范性、多样性及发展性等方面。

9、公平原则的最充分体现,是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全体国民普遍享受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的普遍性原则是1942年贝弗里奇起草的《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政策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一项基本原则。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Social Security Introduction Syllabus课程名称:《社会保障概论》总学时(学分):48(3学分),其中讲授44学时,自修4学时。

面向专业: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社会保障思想的起源可以说是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的,过上有保障的、幸福的、安定的生活是人类社会建立以来就一直存在的追求。

而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制度安排则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具体说来产生于十九世纪,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无论是社会福利还是社会保障都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社会保障概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课程结合我国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际情况,从社会保障的思想渊源入手,探讨社会福利思想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影响,并尽可能从理论与实例上阐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社会保险等概念,并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项目,以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等内容进行具体讲解,旨在使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能对社会保障的理论渊源、历史发展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现实状况有基本的框架理解。

前续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问题概论、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后续课程:社会政策与法规、社会行政、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本课程总学时48,其中理论教学44学时,实践、自学学时4学时,共3学分,具体学时分配如下:二、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障概论》的理论渊源、历史发展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现实状况。

教学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原理,社会保障思想的历史演进,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了解社会保障水平及其测定,以及社会保障管理。

2、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社会保障所涉及的理论思考,社会保险中基本的四种险种;了解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事业的相关知识。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情况解决和分析现实问题。

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面临挑战
加快建立覆盖我国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个转变”与“十二字方针”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社保体系建设要定型化规范化法制化
我国各年社会保障支出情况
1978——1990社会保障支出 项目 社会保障支出(亿元) 1980年 136 1985 327 1986 413 1987 501 1988 655 1989 768 1990 937
(三)社会支出总额
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实际支出的各种社会保 障费用总和。 主要包括三大领域,五个方面。 三大领域指社会保险(劳动者)、社会福利 (全民)、社会救济(贫民)。 五大方面指养老、残障、死亡;疾病、生育、 医疗护理;失业;家庭津贴;工伤及其他社会救助。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及其 特点:
(二)先进人物家庭申请廉租住房条件:
1.具有市区城镇常住户口,且家庭中至少有1人取得本市城镇户 口2年以上; 2.申请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本年度郑州市最低工资标准(含最 低工资标准); 3.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6平方米以下(含16平方米); 4.家庭成员之间具有法定的赡养、抚养或者扶养关系;符合以 上条件的家庭到户口所在地的区廉租办申请廉租住房。
茅于轼简介
茅于轼,1929年1月14日出生于南京,父 亲茅以新是铁路机械工程师,伯父茅以升是 桥梁专家。抗战时期转辗于大后方柳州、桂 林、重庆。1946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同 年考入交通大学,1950年从机械系毕业,分 配在齐齐哈尔铁路局,任火车司机、技术员、 工程师。1955年调北京铁道科学研究所,任 助理研究员,从事机车车辆性能研究。1958 年被打成右派,文革时被赶往大同机车厂劳 动。1975年开始从事运输经济、数理经济等 微观经济学研究,1979年提出择优分配原理。 1984年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调到中国社会科 学院美国研究所。1985年出版《择优分配原 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此书于1998年 在商务印书馆出第二版。1985年调中国社会 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1986年赴美国在哈佛大学任注册访问学者。 1987年回国,以后7年内担任非洲能源政策研 究网顾问,每年去非洲2次。1990年应澳大利 亚昆士兰大学经济系招聘任高级讲师,讲授 研究生班的微观经济学。1993年从中国社科 院退休,与其他四位经济学家共同创办北京 天则经济研究所,担任所长。

社会保障学第05章

社会保障学第05章

只有社会保障体系与本国国情相适应并且与所处发展时代相适应,社会 保障才能说是合理的制度安排,并发挥出自己应有的功能作用。 考察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可以发现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 大致可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 面向贫困人口与工业劳动者的阶段。这一阶段,传统的救灾济贫项目得 到完善,但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点主要是面向工业劳动者(产业工人) ,主要的社会保障项目(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与失业保险 等)均围绕着工业劳动者的需要而设立。 (2) 面向贫困人口与一般劳动者的阶段。这一阶段,社会保障的范围持续扩 大,不仅将工薪劳动者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而且农民及其他社会阶层 也被纳入社会保障范围,保障项目开始增加,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得到提 升。 (3) 面向全体国民的阶段。这一阶段,全体国民都被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 社会保障体系不仅包括各种已有的社会救助项目与社会保险项目,而且 向各种社会福利项目扩张,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全 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制度。 从施行社会保障的项目来看,也是在保持和改造传统的救灾济贫项目的 同时,先以劳动者的病、残、老以及生育为主要内容提供保险,以后逐 步扩大到对失业后的生活保障,进而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促使各项社会 性福利得到发展。
5.现收现付制 . 指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 总之,这种模式非常重视权利与义务的对应关系,强化责任分担意识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效率原则;同时,社会保险基金在社会成员间 统筹使用,符合大数法则,也体现了社会保险互助互济的宗旨。但是 ,采取现收现付方式筹集社会保险基金,保险费率受人口年龄结构和 人口就业比例的影响较大,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可能会导致费率过 高而难以承受,进而导致基金积累不足而出现财务危机。
二、“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 福利国家型”

工会七大保障工作计划范文

工会七大保障工作计划范文

工会七大保障工作计划范文第一章组织发展与招募1. 组织发展为了保障工人权益,工会要持续发展壮大,争取更多职工的支持和参与。

工会将积极开展组织发展工作,包括建立更多工会支部,扩大会员规模,加强对基层工会组织的支持和指导,完善工会组织机构,提高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 招募工会会员工会将制定详细的招募计划,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工会的作用和价值,鼓励更多的职工加入工会。

同时,工会还将建立健全的会员服务体系,提高会员满意度,保持会员权益,确保工会会员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第二章组织建设与培训1. 基层工会建设工会将积极支持和指导基层工会组织,加强基层工会的建设和活力。

组织各级工会干部和会员积极参与基层工会建设,推动基层工会健康发展。

2. 干部培训工会将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高工会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提升工会干部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章劳资关系协调与谈判1. 劳资纠纷调解工会将积极履行职责,及时介入劳动争议,积极开展调解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通过开展调解工作,促进劳资双方的理性沟通,化解矛盾,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2. 谈判与协商工会将积极参与企业内部的协商和谈判,代表职工争取合理权益。

通过建立健全的谈判机制,维护职工劳动权益,促进劳资双方的和谐发展,推动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第四章职工权益保障与服务1. 职工权益保障工会将深入了解职工的实际需求,积极推动企业落实各项劳动法律法规,增强职工的权益保障,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2. 服务职工工会将建立健全的服务体系,为职工提供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就业保障等综合服务。

通过各类服务活动,提高职工生活质量,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

第五章社会保障与福利1. 社会保障工会将积极协调企业和政府,为职工提供社会保障信息咨询、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服务。

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确保职工的基本社会保障。

2. 福利待遇工会将积极争取职工福利待遇的提高,促进企业内福利制度的改善和完善,力争为职工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
➢ 一: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标准:
✓ (一) 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质与量相统一的 范畴。 从量的角度讲社会保障水平有高有低; 从质的角度讲社会保障水平有“适度”、 “不适度”之分
✓ (二) 适度的标准
1、 多元标准,但有一基本立意:保护与激 励相统一;公平与效率统一。
第五章 社会保障水平
§5.1 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特点 及意义
➢ 一:社会保障水平及其指标
✓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涵义 ✓ (二)社会保障水平指标
1、最微观最直接的指标: 2、宏观:社会保障支出总额/GDP
➢ (三)社会支出总额:
✓ 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实际支出的 各种社会保障费用总和。
✓ 主要包括三大领域,五个方面。
✓ (一)统计口径: (1)小口径:(2)中口径 (3)大口径
✓ (二)存在问题: 1、社会保障绝对水平:较低 2、社会相对水平: 3、水平的判断:
4、我国社会保障承担主体、
5、我国社会保障自项目分析 6、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地区分析:
不平衡,不协调。 7、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行业、所有
制分析。 8、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城市分析。
➢ 三、社会保障水平研究对我国社会 保障改革的意义。
✓ (一)西方先发国家社会保障水 平发展规律的启示:
由保障水平刚性增长带来的危
✓ (二)最大问题:结构不合理
➢ 社会保障水平: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
成员享受的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包 括待遇水平、制度成熟水平、基金运 作水平、管理水平。
返回
2、 考虑因素 课本P71-72
➢ 三: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定(最难点) ➢ 四:社会保障预警系统 (应用 )
§5.3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
➢ 一、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 ✓ (一)统计口径问题 口径的可比性: 纵比:反映发展状况 横比:与国际接轨 ✓ (二)我国社保支出的统计口径:
➢ 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评价及存在的 问题:
三大领域指社会保险(劳动者)、 社会福利(全民)、社会救济(贫 民)。
五大方面指养老、残障、死亡;疾 病、生育、医疗护理;失业;家庭 津贴;工伤及其他社会救助。
➢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及其特点
✓ (一)制约因素(供需制约) 决定社会保障水平的条件: ⑴社会保障支出条件 ⑵社会保障供给条件
✓ (二)特点 1、动态性 2、刚性 3、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区 域。
➢ 三:社会保障水平的意义
✓ 1、“水平高低”代表了量的特征,体现生 活保障水平
✓ 2、“水平高低”代表了质的特征与国民经 济增长、整体经济投资、储蓄、企业竞争力、 雇员积极性等有密切的联系。
✓ 3、通过研究社会保障水平计算、设计 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预警系统、比较总结制度运 行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