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急危重症名词解释
最新急危重症护理学名词解释

最新急危重症护理学名词解释急危重症护理(Critical Care Nursing)是指在急危重症患者的监护和治疗过程中提供护理和支持。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最新急危重症护理学名词的解释:1. 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通过将气管插管或面罩与呼吸机相连,以机械的方式提供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辅助或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
2. 血流动力学监测(Hemodynamic Monitoring):通过监测血液循环的各项指标,如血压、心率、心排出量等,评估患者的循环功能和容量状态,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干预。
3. 多重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由于严重疾病或创伤引起的多个器官功能受损,导致全身多器官衰竭的病理过程。
4.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机体对感染、创伤、烧伤等原因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表现为体温异常、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白细胞计数异常等。
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和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
6.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通过插入静脉,将导管置于上腔静脉或中心静脉,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力、输液、输血、药物给予等。
7.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一系列急救措施,通过按压胸部和人工呼吸等手段,恢复心脏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8. 严重创伤(Severe Trauma):包括高速交通事故、重型坠落、严重灼烧和枪击等导致严重创伤损伤的情况。
9. 血液净化(Blood Purification):通过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等技术,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毒素或过多的液体,改善患者的内环境。
急危重症第八章知识点总结

急危重症第八章知识点总结1. 急危重症的定义急危重症是指患者因疾病或创伤突然发生危及生命的状态,需要紧急干预和治疗的一种临床病情。
这类疾病常常具有快速进展、病情变化快、病情复杂和病情危重等特点。
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及时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2. 急危重症的分类急危重症患者根据其病情和临床特点可分为各种类型,如心血管急危重症、呼吸系统急危重症、神经系统急危重症、内分泌急危重症、消化系统急危重症等等。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3. 急危重症的评估评估是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进行干预和救治的前提。
对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需要全面细致、及时准确。
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病史、病情变化、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为后续的救治和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4. 急危重症的监护监护工作是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持续观察、监测,及时发现和评估病情变化的过程。
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呼吸机、血压、心率、体温等指标进行监测和记录,保证患者在24小时内得到全面的监护。
5. 急危重症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护士需要掌握各种抢救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与副作用、药物是否应用等知识,协助医生进行正确的用药,及时解决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6. 急危重症的抢救技术抢救技术是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急救救治的手段,包括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人工辅助通气、颈部固定、颅内压监测、机械通气、体外循环等技术。
护士需要熟练掌握这些抢救技术,保证患者在急危重症状态下得到及时的抢救和救治。
7. 急危重症的并发症及合并症在急危重症的救治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如休克、DIC、低血糖、多器官功能衰竭、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
护士需要对这些并发症和合并症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和干预。
8. 急危重症的康复和护理急危重症患者经过急救和救治后,可能会面临各种功能障碍和精神问题,如运动功能障碍、认知障碍、情绪障碍等。
急危重症名词解释重点

急危重症名词解释重点
嘿,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急危重症这个事儿!急危重症,这可不是
开玩笑的呀!就好比一场激烈的战斗,病人的生命就悬在那一线之间!比如说心肌梗死,那可是分秒必争啊,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在这里体
现得淋漓尽致!(就像战场上,每一秒都决定着生死。
)
像脑卒中,一旦发作,那情况之急迫,就像大火突然烧起来一样,
得赶紧灭火呀!(不快速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严重创伤,那
简直就是身体遭受了一场大灾难,急需救援!(跟地震后的抢险差不多。
)
急危重症的处理,那真的需要医护人员像超级英雄一样,迅速而准
确地行动起来。
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判断,采取最有
效的措施。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呀!
你想想看,要是在急救现场,医生们不慌不忙,那病人还能有救吗?绝对不行啊!他们得眼疾手快,争分夺秒!(这不就跟消防员救火一样,迅速行动才能控制火势嘛。
)护士们也得紧密配合,每一个环节
都不能出错。
对于急危重症的名词解释重点,那真的是要牢记于心啊!这可关系
到能不能在关键时刻救命呢!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名词,它们背后可
都是关乎生命的大事啊!所以啊,一定要重视起来,好好理解,好好
掌握!我的观点就是,急危重症名词解释重点超级重要,绝对不能马虎对待!。
急危重症护理学考点

急危重症护理学名词解释✓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知识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护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转运救护,急诊科和ICU 负责院内救护。
3.院前急救:又称院外救护或现场救护,是指在进入医院前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
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的这一阶段的救护。
✓4.急救半径:是指急救中心(站)所承担院前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市区内不应超过5km,农村则不超过15km。
✓5.反应时间:是指急救中心(站)接到120呼救电话至救护车到达现场所需要的时间。
✓6.急救绿色通道:即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是指对急危重症患者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的原则,医疗相关程序按情况补办。
✓7.重症监护病房:又称加强监护病房,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先进的诊疗护理技术,对危重症患者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及护理的一种特殊场所。
✓8.心搏骤停: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急性心肌缺血、电击、急性中毒)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不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严重缺血、缺氧。
✓9.心肺脑复苏:是通过机械、生理和药理学方法,是心搏和呼吸停止患者恢复生命体征的急救医疗措施。
✓10.基础生命支持:又称初期复苏或现场急救,是指在患者发生心搏骤停的现场,由最初目击者通过徒手操作维持人体生命体征最基础的需要。
✓11.心脏电复律:是用除颤器产生高能脉冲电流通过胸壁或直接作用于心脏,消除各类快速心律失常,使心脏恢复为窦性心率的方法。
12.中毒:某些物质接触或进入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会损伤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使之发生严重障碍,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急危重症护理学名词解释

急危重症护理学名词解释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3、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4、ICU:由受到专门训练的医护人员,利用先进的监护设备和急救措施对各种重症患者进行生理功能监测,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
5、急救绿色通道:指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分诊、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施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
6、急诊分诊:是指对病情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简单、快速的评估与对分类确定就诊的优先次序,使患者因为恰当的原因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治疗区获得恰当的治疗与护理过程,亦称分流。
7、心脏骤停SCA: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8、心脏性猝死: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
9、多发性创伤:简称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器官受到创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是可以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或并发创伤性休克者.10、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是在冠心病发展过程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以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为基本病例特点。
11、中暑:又称急性热致疾病,是指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高温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12、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劳动,大量出汗后出现肌肉痉挛、对称性和阵发性疼痛,持续约3分钟后缓解,常在活动停止后发生。
急危重症 名解 简答

急危重症重点一、名词解释4道,共20分1.院前急救: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从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的这一阶段的救护。
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在多种急性致病因素所致集体原发病变的基础上,相继引发2个或2个以上器官同时或序贯出现的可逆性功能障碍,其恶化的结局是多器官功能衰竭。
3.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脏、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应用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通气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促进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
4.急性中毒:是指有毒的化学物质短时间内或一次超量进入人体而造成组织、器官器质性功能损害。
急性中毒发病急骤、症状凶险、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常危及生命。
5.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临床上依照症状轻、重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二、简答3道,共20分1.高质量心肺复苏的要点①保证按压频率和按压深度②按压期间,保证胸廓完全回弹③尽量减少胸外按压中断④不要过度通气2.如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19章)(1)与机械相关的护理措施①呼吸机清洁与消毒②呼吸回路的更换③湿化器的选择④吸痰装置及更换频率(2)与操作相关的预防措施①气管插管路径与鼻窦炎防治②声门下分泌物引流③改变患者体位④肠内营养⑤气管内导管套囊的压力管理⑥控制外源性感染⑦口腔卫生(3)药物预防①雾化吸入或静脉应用抗菌药物②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4)集束化方案②每日唤醒和评估能否脱机拔管③预防应激性溃疡④预防深静脉血栓3.CO中毒患者救治原则(1)现场急救: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将昏迷患者摆成侧卧位,避免呕吐物误吸。
给予高流量、高浓度的现场氧疗。
急危重症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什么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院前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途中监护的总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急救绿色通道∶是指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在分诊、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施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
CVP中心静脉压∶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压力。
正常为3-8mmHg EMSS∶即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急诊护理应急预案∶是指为了迅速,有序地对急危重症患者、批量伤病员开展及时有效的救治而预先制定的实施方案。
ICU∶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高科技现代医疗设备,对危重患者进行集中监测,治疗和护理的特殊医疗场所。
灾难∶是对一个社区或社会功能的严重破坏,包括人员,物资,经济或环境的损失和影响,这些影响超过了受灾社区或社会应用本身资源应对的能力。
急性应激障碍ASD∶又名急性应激反应或急性心因性反应,是一种创伤性事件的强烈刺激引发的一过性精神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称为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一种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急诊分诊(分流)∶是指对病情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简单、快速的评估与分类,确定就诊的优先次序,使患者因为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治疗区获得恰当的治疗和护理的过程,又称分流。
创伤∶广义的创伤,也称为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某些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致伤因素作用后所出现的组织结构的破坏和功能障碍。
狭义的创伤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造成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和功能障碍。
急危重症名解

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市级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疗,重症监护病房就识和个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的救护。
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他既适合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2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
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在害事故等伤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其途中监护的统称。
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3急救绿色通道:是指医院那內给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在分诊,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时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
4ICU: 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高科技化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患者进行集中,监测治疗和护理的特殊医疗场所。
5灾难:灾难是一个对社区和社会功能的严重破坏包括人员物资经济和环境的损失和影响这些影响超过了受灾社区和社会应用本身资源应对的能力。
6急性应激障碍:又名急性心因性反应,是一种创生性事件的强烈刺激引发的一过性精神障碍。
7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是一种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8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是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建立和维持更为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识别及治疗心律失常,建立静脉通路并应用必要的药物治疗改善并维持心肺功能及治疗原发病的一系列救治措施。
9创伤:广义的创伤指人体受到外界某些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致伤因素作用后出现的组织结构的破坏或功能障碍。
狭义: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造成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
10多发性创伤:简称多发伤,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和器官受到创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是可以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或并发创伤性休克者。
11复合伤:指两种以上的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12中暑:指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高温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又称急性热致疾患13热痉挛:当机体以失盐为主或仅补充大量水而补盐不足造成低钠低氮血症,导致肌肉痉挛,发生热痉挛表现为肌肉阵发性痉挛伴收缩痛。
急危重症护理专业学名词解释

急危重症护理学名词解释1.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它既适合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2.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包括病人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
3.危重病(症)救护: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救治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接受由急诊科和院内有关科室转来的危重病人,对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以及继发于各种严重疾病或创伤的复杂并发症病人进行全面监护及治疗护理。
4.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5.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6.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院外急救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
7.反应时间是急救中心(站)调度室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时间。
8.“生存链”是以早期通路(呼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组成,环环相扣。
定义了第一目击者(第一反应人)、急救调度、急救服务人员、急救医生和护士作为团队,共同为抢救生命进行有序工作。
9.分诊是指对来院急诊就诊病人进行快速、重点地收集资料,并将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分类、分科,同时按轻、重、缓、急安排就诊顺序的技术。
10.SOAP公式是四个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组成。
S是收集病人的主观感受资料,包括主诉及伴随的症状;O是收集病人的客观资料,包括体征及异常征象;A是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初步判断;P是根据判断结果,进行专科分诊,按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安排就诊。
温州医科大学急危重症名词解释

急危重症护理学专升本名解★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EMSS(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院外急救(院前急救):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医院急诊科:是EMSS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院前急救医疗的延续,又是院内急救的第一线,24小时不间断地对来自院前的各类伤、病员按照病情轻重缓急实施急诊或急救。
此外,它还经常承担各种类型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护任务。
急救绿色通道:是指对危重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原则,医疗相关手续按情补办。
★ICU: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患者进行集中监测、治疗和护理的特殊场所。
★灾难: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
★急诊分诊:是指根据病人的主要症状及体征判断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隶属专科,并合理安排其就诊的过程,亦称分流。
★心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
生存链:是指对突然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通过遵循一系列规律有序的步骤所采取的规范有效的救护措施,将这些抢救序列以环链形式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挽救生命的“生命链”。
★创伤严重评分:简称创伤评分,是以计分的形式来估算创伤的严重程度,即应用量化和权重处理的患者生理指标或诊断名称等作为参数,经数学计算以显示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方法。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的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其中之一即使单独存在创伤也可能危及生命。
急危重症护理必背名词解释

急危重症护理必背名词解释急诊分诊:是指急诊患者到达急诊科后,由分诊护士快速、准确地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判别分诊级别,根据不同等级安排就诊先后秩序及就诊区域,科学合理地分配急诊医疗资源的过程心搏骤停( CA):是指心脏有效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心脏性猝死(SCD ):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
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脏、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应用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通气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促进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
室颤:是指心室肌发生快速、不规则、不协调的颤动。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因室颤而猝死的患者,常先有室性心动过速,可为单形性或多形性室速表现,但大动脉没有搏动。
心脏静止:更确切的是心室停搏是指心肌完全失去机械收缩能力。
此时,心室没有电活动,可伴或不伴心房电活动。
成人生存链:是指对突然发生心搏骤停的成人患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规律有序的步骤、规范有效的救护措施,将这些抢救序列以环链形式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挽救生命的“生命链”。
基础生命支持( BLS ),又称初级心肺复苏(CPR),是指采用徒手和辅助设备来维持心搏骤停患者的循环和呼吸的最基本抢救方法。
除颤:是利用除颤仪在瞬间释放高压电流经胸壁到心脏,使心肌细胞瞬间同时除极,终止导致心律失常的异常折返或异位兴奋灶,从而恢复窦性心律。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CLS),即高级生命支持,是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通过应用辅助设备、特殊技术和药物等所提供的更有效的呼吸、循环支持,以恢复自主循环或维持循环和呼吸功能的进一步支持治疗。
脑复苏:是心肺功能恢复后,主要针对保护和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治疗,其目的是在心肺复苏的基础上,加强对脑细胞损伤的防治和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此过程决定患者的生存质量。
创伤:广义的创伤,是指人体受外界某些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致伤因素作用后所出现的组织结构的破坏和功能障碍。
急危重症名词解释

急危重症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急危重症不?急危重症啊,就好比是生命战场上的
紧急警报!比如说吧,急性心肌梗死,那就是心脏突然拉起了警报,“哎呀,我不行啦!”这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失灵,危险
得很呐!再看看失血性休克,那简直就是身体里的血液像沙漏一样快
速流逝,“救命啊,我快撑不住啦!”就如同一个干涸的池塘,没有了
水的滋润。
还有像脑疝,这就像是大脑这个司令部里突然发生了混乱,“哎呀,这里乱套啦!”仿佛是一场没有指挥的战斗,局面失控啊!多器官功能
衰竭呢,就像是身体里的各个器官集体闹罢工,“我们不干啦!”就好
像一部精密的机器,多个零件同时出故障,能不危险嘛!
急危重症可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它背后是无数生命在和死神赛
跑啊!当我们面对这些情况时,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医生们就像是勇
敢的战士,争分夺秒地去战斗,去拯救生命。
咱就说,要是有人突然遭遇了急危重症,那可不是开玩笑的!那是
生死攸关的时刻啊!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寻求专业的帮助,给生命一
个机会。
急危重症,真的是让人紧张又揪心啊,但我们不能畏惧,要
勇敢地去面对,去和它抗争!
我的观点就是:急危重症是对生命的巨大挑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及时应对,和医生一起为生命而战!。
急危重症的名解

急危重症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2、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3、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说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的半径4、反应时间:是急救中心调度室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现场的时间。
5、急救绿色通道:即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是指对危机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的原则,医疗相关手续按情补办。
6、分诊:指对來院急诊就诊病人进行快速、重点地收集资料,并将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分类、分科,同时按轻、重、缓、急安排就诊顺序,同时登记入册,时间一般应在2-5分钟内完成。
7、 ICU: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病人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
8、创伤:是指机体遭受外界某些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致伤因素作用说引起对的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破坏。
9、创伤指数:是采用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循环、呼吸和意识状态五个方面对病人进行评分,每项指标为4级记分。
10.创伤记分:11.院前指数:以收缩压、脉搏、呼吸和意识四项生理指标为依据,每项指标分别记0—5分,最高总分为20分。
12.CRAMS:包括循环、呼吸、胸腹压痛、运动、语言5个参数,按照各参数表现评定为0-2分,共3级。
13、多发伤:是指同一脏器或部位有两处以上的损伤。
复合伤:指人体同时或相继受到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致伤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的损伤。
14、MODS: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由创伤、休克或感染等严重病损打击所诱发,机体出现与原发病损无直接关系的序贯或同时发生的多个器官的功能障碍,15、急性中毒:指短时间内大量、突然地进入人体内,迅速引起症状甚至危及生命者。
16、反跳现象:指在数日至一周后突然急剧恶化,重新出现有机磷急性中毒的症状,甚至发生肺水肿或突然死亡。
温医急危重症护理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1.EMSS(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2.院外救护: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3.生存链:“生命链”定义了第一目击者(第一反应人),急救调度,急救服务人员,急救医师和护士作为团体,共同为抢救生命进行有序工作,该项工作普及实施得越早越广泛,急危重病人获救的成功率越高。
4.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
5.休克:是指由各种严重致病因子作用下,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急剧下降,导致的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使脏器的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缺血、缺氧、代谢功能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综合征,是临床各种严重疾病常见的并发症6.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的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其中之一即使单独存在创伤也可能危及生命。
7.复合伤:是由2种或2种以上的致伤因素造成解剖部位或脏器的损伤,且有一处危及生命的伤害,如热压伤、烧冲伤等。
8.heat illness(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9.热射病: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
10.热痉挛:是一种高温中暑现象。
在干热环境条件下劳动,出汗过度,随汗液排出很多NaCl,发生肢体和腹壁肌肉的痉挛现象。
11.热衰竭:高温环境劳动,出现的血液循环机能衰竭。
血压下降、脉搏呼吸加快、大量出汗、皮肤变凉、血浆和细胞间液量减少、晕眩、虚脱等症状。
12.灾害: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13.急性中毒:大量毒物短时间内经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使机体受损并发生功能障碍,称之为急性中毒。
急危重症相关的知识的知识

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体检
鼓励公众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 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 和治疗措施。
健康评估
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健康评估,制定个 性化的预防和干预措施,降低急危重 症的发生风险。
建立急救网络与体系
急救站点
在城市和乡村地区建立急救站点,提供及时的急救服务,确保患者在发病时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病情评估
生命体征
急危重症患者应立即测量 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等生命体征,以评估病情 严重程度。
病史询问
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家族 史、用药史等,有助于判 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体格检查
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有助 于发现异常体征,为诊断 和治疗提供依据。
急救措施
基本急救技能
掌握基本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 血、包扎等,在急危重症发生时能够 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搬运与转运
总结词
搬运与转运是指在急救过程中,将患者从事发地点安全转移到医疗机构的过程。
详细描述
搬运与转运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安全和舒适,避免二次伤害。根据患者的病情 和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搬运方式和转运工具,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 效的救治。
04 急危重症的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抢救生命
急危重症相关知识
目录
CONTENTS
• 急危重症概述 • 急危重症的识别与评估 • 急危重症的现场急救 • 急危重症的院前急救 • 急危重症的预防与控制
01 急危重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急危重症是指病情严重、可能危 及生命的紧急状态,需要及时、 有效的救治。
分类
根据病情的紧急程度和严重程度 ,急危重症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 ,如紧急、危重、严重等。
护理学,急危重症名解,名词解释.doc.

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
3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4急诊科是急诊急救、重大灾害事件救护的重要场所,必须实行24小时连续接诊及首诊负责制,建立急救绿色通道,相关科室值班人员接到急诊会诊请求后应与10分钟内到达会诊地点,急危重症患者应在5分钟内得到处置。
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优化工作流程、加强质量管理、持续质量改进,保障急诊患者安全等,是急诊科管理的主要内容。
5急诊分诊:是指对病情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简单,快速的评估和分类,确定就诊的优先次序,使患者因为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治疗区获得恰当的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亦称分流。
从临床狭义的角度来看,急诊分诊是急诊护士根据患者的主诉及主要症状与体征,对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判断,安排救治顺序与分配专科就诊的一项技术。
从广义上说急诊分诊实在综合因素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是最大数量的患者获得及时有效救治的决策过程。
6心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7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有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8心肺复苏:是针对心搏,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应用胸外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9脑复苏:是心肺功能恢复后,主要针对保护和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治疗,其目的是在心肺复苏的基础上,加强对脑细胞损伤的防治和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此过程决定患者的生存质量10 创伤:广义的创伤,也称为损伤,是指人体受外界某些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致伤因素作用后所出现的组织结构的破坏和(或)功能障碍。
急危重症

名词解释:EMSS: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中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系统。
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呼吸、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
CVP:是指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
反映循环血容量和右心的功能。
心脏骤停:是指病人的心脏在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致使心脏突然停搏,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
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创伤: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是指机体遭受外界某些物理性(如机械力、高热、电击等)、化学性(如强酸、强碱及糜烂性毒剂等)、生物性(如虫、蛇、狂犬的咬蜇等)致伤因素作用后引起的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破坏。
狭义是指机械能量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机体结构完整性破坏。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器官受到创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是可以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或并发创伤性休克者。
多处伤:是指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有两处以上的损伤。
复合伤:是指两种以上的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联合伤:是指创伤造成膈肌破裂,即有胸部伤,又有腹部伤,又称腹部联合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由创伤、休克或感染等严重病损打击所诱发,机体出现与原发病损无直接关系的序贯或同时发生的多个器官的功能障碍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隐形代偿性休克:指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平稳,无少尿和高乳酸血症,但内脏却处于缺血状态,主要见于休克前期和复苏后期。
中暑:是指高温或烈日暴晒等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体热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或脑组织细胞受损而致的一组极性临床综合征,又称急性热致疾患。
(完整版)急危重症护理学名词解释

急危重症护理学名词解释1.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它既适合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2.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包括病人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
3.危重病(症)救护: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救治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接受由急诊科和院内有关科室转来的危重病人,对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以及继发于各种严重疾病或创伤的复杂并发症病人进行全面监护及治疗护理。
4.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5.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6.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院外急救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
7.反应时间是急救中心(站)调度室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时间。
8.“生存链”是以早期通路(呼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组成,环环相扣。
定义了第一目击者(第一反应人)、急救调度、急救服务人员、急救医生和护士作为团队,共同为抢救生命进行有序工作。
9.分诊是指对来院急诊就诊病人进行快速、重点地收集资料,并将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分类、分科,同时按轻、重、缓、急安排就诊顺序的技术。
10.SOAP公式是四个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组成。
S是收集病人的主观感受资料,包括主诉及伴随的症状;O是收集病人的客观资料,包括体征及异常征象;A是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初步判断;P是根据判断结果,进行专科分诊,按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安排就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危重症护理学专升本名解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EMSS(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院外急救(院前急救):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医院急诊科:是EMSS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院前急救医疗的延续,又是院内急救的第一线,24小时不间断地对来自院前的各类伤、病员按照病情轻重缓急实施急诊或急救。
此外,它还经常承担各种类型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护任务。
急救绿色通道:是指对危重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原则,医疗相关手续按情补办。
★ICU: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患者进行集中监测、治疗和护理的特殊场所。
★灾难: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
★急诊分诊:是指根据病人的主要症状及体征判断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隶属专科,并合理安排其就诊的过程,亦称分流。
★心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
生存链:是指对突然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通过遵循一系列规律有序的步骤所采取的规范有效的救护措施,将这些抢救序列以环链形式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挽救生命的“生命链”。
★创伤严重评分:简称创伤评分,是以计分的形式来估算创伤的严重程度,即应用量化和权重处理的患者生理指标或诊断名称等作为参数,经数学计算以显示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方法。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的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其中之一即使单独存在创伤也可能危及生命。
★多处伤:是指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发生两处或两处以上的创伤。
复合伤:是由2种或2种以上的致伤因素造成解剖部位或脏器的损伤,且有一处危及生命的伤害,如热压伤、烧冲伤等。
联合伤:是指创伤造成膈肌破裂,既有胸部伤,又有腹部伤,又称胸腹联合伤,从广义上讲联合伤亦称多发伤。
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亦称为反应性神经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ASD):是指因及其严重的心理或躯体应激因素而引起的短暂精神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持续至少1个月的精神障碍。
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发绀、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
窒息:是指气流进入肺脏受阻或吸入气缺氧导致的呼吸停止或衰竭状态。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急性腹痛:是指发生在1周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急性病变而表现为腹部不适的症状,是急诊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也是促使患者就诊的重要原因之一。
★胸痛:是主观感觉胸部刺痛、锐痛、钝痛或压迫感,常伴有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感,是急诊科常见的症状之一。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热射病: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
★热痉挛:是一种高温中暑现象。
在干热环境条件下劳动,出汗过度,随汗液排出很多NaCl,发生肢体和腹壁肌肉的痉挛现象。
★热衰竭:高温环境劳动,出现的血液循环机能衰竭。
血压下降、脉搏呼吸加快、大量出汗、皮肤变凉、血浆和细胞间液量减少、晕眩、虚脱等症状。
淹溺:又称溺水,是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污泥、杂草等物阻塞呼吸道和肺泡,或因咽喉、气管发生反射性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肺泡失去通气、换气功能,使机体处于危机状态。
急性中毒:大量毒物短时间内经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使机体受损并发生功能障碍,称之为急性中毒。
意识障碍: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脑功能紊乱,是指人们对自身和环境的感知发生障碍,或人们赖以感知环境的精神活动发生障碍的一种状态。
抽搐:是不随意运动的表现,是神经-肌肉疾病的病理现象,表现为横纹肌的不随意收缩。
★中心静脉压:是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通过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置管测得,它反映右房压,是临床观察血液动力学的主要指标之一,它受右心泵血功能、循环血容量及体循环静脉系统血管紧张度3个因素影响。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指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或以后发生的肺内感染,是危重症患者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其发生率仅次于肺内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之一,致病菌绝大多数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以大肠杆菌最常见。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活着拔除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查出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预激综合征:是一种房室传导的异常现象,冲动经附加通道下传,提早兴奋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引起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
气管内插管术:是指将一特质的导管经口或经鼻通过声门直接插入气管内的技术。
心脏电复律:是用电能治疗异位性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一种方法。
PEEP:即呼气终末正压,为机械呼吸机在吸气相产生正压,气体进入肺部,在呼气末气道开放时,气道压力仍保持高于大气压,以防止肺泡萎缩塌陷。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机械通气48小时后发生的院内获得性肺炎。
亚低温治疗: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将将机体体温控制在低于正常体温3~5的一系列医疗措施后所处的状态。
失衡综合征:是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不久出现的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半渗透膜,利用重力作用将配制好的透析液经导管灌入患者的腹膜腔,这样,在腹膜两侧存在溶质的浓度梯度差,高浓度一侧的溶质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弥散作用);水分则从低渗一侧向高渗一侧移动(渗透作用)。
血液透析: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扩散、对流体内各种有害以及多余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移出体外,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并吸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目的。
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是糖尿病一种较少见的严重急性并发症。
其临床特征为严重的高血糖、
高血钠、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而无明显的酮症酸中毒表现,患者常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或昏迷。
甲亢危象:是甲状腺毒症病情的极度增重并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合并症,临床表现为高热,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的紊乱等。
肾上腺危象:当机体在原发性或继发性,急性或慢性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不能产生正常量的皮质醇,应激时更不能相应地增加皮质醇的分泌,因此产生一系列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的急性临床表现(高热,胃肠紊乱,循环虚脱,神志淡漠、萎靡或躁动不安,谵妄甚至昏迷)可危及生命。
MODS:是指在严重创伤、感染和休克时,原无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或者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两个以上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必须靠临床干预才能维持的综合征。
SIRS:是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器官移植:是将健康的器官移植到通常是另一个人体内使之迅速恢复功能的手术,目的是代偿受者相应器官因致命性疾病而丧失的功能。
连枷胸:严重的闭合性胸部损伤导致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使局部胸壁失去肋骨支撑而软化,并出现反常呼吸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称为连枷胸。
连枷胸常合并有肺挫伤,而且又是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重要因素。
脊髓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断离时,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筋膜间隙综合征;指四肢的肌肉,神经处于由筋膜形成的间隔中,由于肢体损伤或病变引起某间隔内区域压力增高时,便会影响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及功能,最后可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严重时还可引起肾衰竭而死亡。
心脏指数:按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每分输出量,是比较不同个体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