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壳物质循环
高考一轮复习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 结果;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 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对于复杂 的褶皱,不能仅从地表形态上区分,而应 根据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的新老关 系判断。
断层和断裂的区别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 一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 二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 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 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不能算作 断层,而仅为断裂。
判断方 法
从形态上
褶皱与断层的比较
背斜
褶皱
向斜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从岩层的新老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关系上
两翼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断层
岩体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 的位移
图示
未侵蚀地貌
构造地 貌
侵蚀后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 ①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
地
非大裂谷。②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
1.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褶皱山脉 、高原 2.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岸山脉 、海沟、岛弧 3.板块张裂——裂谷、海岭(大洋中脊)
01
1 海沟不是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
海沟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时,大洋板块 因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底部形成的。 裂谷则是大陆板块张裂形成的。
分布地区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
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地貌)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A
B
C
3、风力作用
大气环境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01
12
50
KM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O3层
25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垂直分层
高度分布
气温垂直分布及原因
大气运动特征
平流层
对流层
低纬_________-
中纬__________
高纬_________
④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2、主要靠O3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
2、水气、杂质少,能见度好,利于高空飞行。
1、大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
2、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
地 面
1、吸收具有选择性
上层大气 O3
紫外线
H2O、CO2
红外线
2、太阳辐射不是对流层大气增热的直接热源。
大气的温室效应
大气上界
地面
地面增温
地 面 辐 射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吸收
大气辐射
射向地面
太阳辐射
大气削弱
地 面 吸 收
长波辐射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经过的大气路程短—大气削弱少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经过的大气路程长—大气削弱多
大气上界
地 球
赤道
下垫面因素
变质岩
高温高压变质
高温高压变质
变质岩
01
岩浆
02
冷却凝固
03
岩浆岩
04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作用
地壳的物质循环
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原因是:( B ) A.流水搬运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 2.下图中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 )
3.下列关于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外 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重力能 B.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风化、侵蚀、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和缓 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
1.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成分和性质发生 改变,由此而形成的岩石,有下列中的:( C ) A.石灰岩、玄武岩 B.页岩、石灰岩 C.大理岩、板岩 D.花岗岩、砂岩 2.下列各项中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A ) A.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 D.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 3.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 B ) A.风能 B.地球内部的热能 C石 举例 石灰岩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变质岩
大理岩 板岩
页岩
(四)地震
地震产生的原因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冲击地震、诱发地震 世界两大地震带
六大板块分布图
板 块 交 界 处
张裂区(生 长边界)
海上—— 陆上——
海洋、海岭 裂谷、断层
相撞挤压 区(消亡 边界)
海上—海沟 大洋板块与 交界处—岛弧 大陆板块 陆上—海岸山脉
(一)岩浆活动
1、岩浆停留在地壳中冷凝而结晶(代 表岩石花岗岩)
2.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 地壳中喷出的现象(代表岩石玄武岩)
(二)地壳运动
1、褶 皱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貌形态 地形倒置 背斜 岩层上拱 岩层下弯 常形成 山岭 谷地或 盆地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1)褶皱
岩层
形态
背 岩层
斜
向上 拱起
向 岩层 斜 向下
弯曲
地表形态
(地貌)
(未受侵蚀)成 为山岭,(久经 侵蚀)成为谷地
(未受侵蚀)成 为谷地,(久经 侵蚀)成为山岭
判断依据
中心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2)断层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 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2)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 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 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是断层而仅为断 裂。
▪断层上升岩体 地貌:山岭或高地(断块山) 实例:庐山、泰山、华山 ▪断层下降岩体 地貌:谷地或低地 实例: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断层带地貌:裂谷 ▪断层面地貌:陡崖
补充:研究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意义 ——找矿、找水和工程建设 1、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 背斜 构造中
2、地下水主要分布在 向斜 构造中
甘肃的鸣沙山和月牙泉
(3)冰川作用 与地貌
冰川侵蚀作用——冰斗、角峰、U形谷
冰川沉积作用——冰碛地形(冰碛物堆积的各种地形)
冰斗
U形谷
角峰 冰碛地形
二、考题回放
【2008年·江苏考题·单项选择题】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形成图中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2、地质作用、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易混点
地质作用:
指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 质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专题23 地壳物质循环和地理意义
专题23 地壳物质循环原图一: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图【核心知识】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图中的a、b、c、d分别表示喷出岩、侵入岩、变质岩、沉积岩;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1)地球内部的岩浆(源于地幔的软流层)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b。
(2)地球内部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a。
(3)图中向上的箭头表示地壳抬升运动导致岩石出露地表,接受外力的破坏(风化、侵蚀)作用。
(4)被破坏的岩石受外力的搬运作用,在相对低洼地带沉积,形成沉积岩d。
(5)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会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c。
(6)岩浆岩可以直接转化为沉积岩、变质岩,而沉积岩、变质岩需要通过岩浆才能转化为岩浆岩。
原图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变式一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岩石读图1,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解析】近年世界各地地震和火山喷发类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受到世人强烈关注。
该题以发生低强度喷发的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东南70公里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为背景,以火山喷发的景观图片切入,重点考查的内容却不是地质灾害,而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原理。
既关注到全球瞩目的地理热点问题,又有对自然地理核心知识考查的独特视角。
考查考生从图像中准确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准确运用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原理,认识具体的地壳岩石圈物质循环和转化的过程,相互转化的关系,转化发生的空间和参与循环的各物质存在的空间。
第1题,该山体为正在喷发的火山,山体的岩石应该是岩浆岩,而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原理明示,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组成岩浆岩的矿物只能由地球内部地壳以下地幔中的岩浆转化而来。
【答案】D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解析】第2题,考查内容与第1题有承接关系,必须以判断出该山体岩石主要是岩浆岩为前提,才能顺利解答第2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4:2.10 核心考点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
[解析] 南美大陆西部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 界,多火山地震;大西洋中脊的火山、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 及东非大裂谷的火山都是板块的生长边界。A 正确。
[答案] A
2.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
A.黑色玄武岩
B.灰色石灰岩
C.褐色沉积砂岩 D.肉红色花岗岩
[解析] 黑色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石灰岩、砂岩都是 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A 正 确。
[答案] C
(2)根据成因和特征判定。 ①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②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下形成,多发育在侵入岩与沉积岩的 接触地带。 ③岩浆岩分为两类:喷出岩多有气孔,侵入岩结构致密坚硬, 是较好的建筑材料。
(1)和田玉属于( )
A.甲
B.乙
C.丙
(2)和田玉形成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
A.(b1+b2)→a B.(e1+e2)→d
[答案] AD
4.(2015·江苏卷)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安第 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解析] 安第斯山脉位于板块交界处,是由板块碰撞、挤压 形成的,因此其南北狭长的形状和走向是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形 成的,故选 C。
[答案] B
4.下列板块边界,最符合图意的是( ) A.欧亚和美洲板块 B.欧亚和太平洋板块 C.非洲和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和美洲板块
[解析] 图示是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之下俯冲,大陆地壳被 抬升形成山地;欧亚和美洲板块之间是陆上山脉和海岭,与图不 符;欧亚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形成的是岛弧链,与图示不符;非洲 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是海岭,与图不符;南极洲和美洲板块之间是 安第斯山,与图示相符。选 D 正确。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1、岩石的分类: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2、地质作用表现: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图中①④分别代表: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3、地质作用能量来源:①内力作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产生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产生地壳运动与构造地震等②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重力能使大气、水和生物生变化,形成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
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地质构造的类型:(1)褶皱(背斜、向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①地垒(地貌上为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②地堑--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小结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
见下图(2)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法如煤、铁矿等.订计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时在向斜构造处。
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3)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的地烈度会变大(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循环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循环知识点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1地壳中的主要化学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约占地壳总含量的一半;其次是硅,占1/4强。
此外,还包括铝、铁、钙、钠、钾和镁等。
2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如盐、石墨、金刚石、石英和铁铁石等。
自然界最多的矿物是石英二氧化硅。
3矿产: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
有些岩石也是矿产,如石灰岩是烧石灰、制水泥的重要原料,煤是能源矿,花岗岩、大理石可作建筑和装饰材料。
4造岩矿物: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集合而成,花岗岩则是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组成。
2.岩石1岩浆岩火成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包括侵入活动和火山喷发。
最常见的侵入岩是花岗岩,常见的喷出岩有玄武岩、流纹岩、和安山岩。
2沉积岩:沉积物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按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沉积岩可分为砾岩、砂岩、页岩等。
有的沉积岩是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石灰岩是由珊瑚遗体堆积而成,形成于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
沉积岩常形成不同的岩层,并且常含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记录。
岩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3变质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或高压条件下,使得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
如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变成坚硬的板岩,砂岩变质形成石英岩,花岗岩变质形成片麻岩。
二、地壳物质的循环1.概念: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软流层之间存在的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2.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3.岩石的转化:1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2岩浆岩等在地表外力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3已生成的各种岩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4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形成岩浆。
三、矿物的分类和常见的矿物1、金属矿1黑色金属: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2有色金属:黄铜矿3贵金属:黄金4稀有金属:锆、钼等2、非金属矿1常见矿: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滑石、石膏、磷灰石等2重要矿能源类矿物、宝石类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金刚石、玉石等四、岩石的分类和常见的岩石岩石形成:由岩浆冷凝形成种类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最常见的是玄武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下冷凝而成的岩石,最常见的是花岗岩沉积岩形成:已形成的岩石经风化作用、沉积、固结形成特点:层理构造、常含化石常见岩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化学沉积形成形成: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发生变化,岩石原先结构成分等发生变化常见岩石: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1.下列关于矿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B.矿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炼钢用的生铁就是矿物C.矿物就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矿物在自然界富集起来时,就称为矿产【解析】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B
9.试在下面图框内填上恰当事物的名称,使之成 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简单图式。 甲 岩浆岩 (1)甲__________, 沉积岩 乙_________, C D A B 变质岩 丙__________, 丁 岩浆 丁__________ 。 C C A (2)图中对应地质作用分别是: 乙 丙 B 沉积作用 A__________, 变质作用 ,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熔融作用 , 冷却、凝固。 D__________
2、三大类岩石的转化
重 融 再 生
岩浆岩
冷 却 凝 固
岩浆
沉积岩
变
外力作用
质 作 用
探索:在变质岩没变质之前它是什么岩石呢? 探索:在沉积岩没被沉积之前它是什么岩石呢?
变质岩
岩浆岩
C A D
B
变质岩
D B C
岩浆
D
沉积岩
A、 冷却凝固 作用 B、 变质 作用 作用 C、外力作用 作用 D、 作用
岩石的转化
沉积岩
变质作用 沉积作用
变质岩
变质作用
岩浆岩
熔融作用
冷却、凝固
岩浆
随堂练习
1.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 元是 B A.岩石 B.矿物 C.矿床 D.矿产 2.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 D A.石油 B.天然气 C.汞 D. 石英
3、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A 变质岩 B.沉积岩 C.喷出岩 D.侵入岩 4.就岩石类型而言,大理石(岩)属于 A.变质岩 B.岩浆岩 A C.侵入岩 D.沉积岩
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喷出:玄武岩
侵入:花岗岩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优质课件(共35张PPT)
有用成分举例
花岗岩是坚固、 美观的建筑和装 饰材料;多种金 属矿是工业生产 的原料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沉积岩 变质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 用下,被风化成碎 屑物质,再经搬运、 沉积、固结作用而 形成的岩石
具有层 理构造; 常含有 化石
原有岩石存在的温 具有片
度、压力等条件产 理构造
生变化,使岩石原 或表面 先的矿物成分、结 具有条
岩浆岩。
(2)岩浆岩、沉积岩
变质岩。
(3)岩浆岩、变质岩
沉积岩。
(4)各类岩石 岩浆。
一二
思考讨论 青岛崂山上的岩石主要是花岗岩,这种岩石属于岩浆岩, 是否由此可以判断崂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提示:否,岩浆岩有两类,一类是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冷却凝固形成的 侵入岩;另一类是岩浆喷出地表(火山活动)冷却凝固形成的喷出岩。 而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因此不是火山喷发形成的。
2.岩石 (1)概念:岩石是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 种矿物组成。 (2)按成因分类:
成因:炽热的岩浆冷凝 形成 ①岩浆岩
分类:侵入岩和喷出岩 形成过程: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漫长岁月
沉积、固结而成
②沉积岩 突出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
命名依据:根据组成沉积岩的物质,如砾岩、 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一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特点 问题导引 材料一:2015年5月17日,法国富尔奈斯火山喷发,岩浆喷薄而出。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材料二:美国波浪谷是指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朱红悬崖的帕利亚 峡谷,其砂岩上的纹路像波浪一样,所以这个地方叫做“The Wave”,即波浪。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答案:(1)② ③ (2)岩浆岩 沉积岩
高中地理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分析
铁4.75%
中
主
要 元
硅26.30%
钙3.45% 钠2.74% 钾2.47%
素
镁2.00%
的
氢0.76%
质
量
氧48.60%
其他1.20%
分
数
一、矿物及其根本存在形式
有用的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起
来,并且能够为人们开采利用就是矿产。
矿石的优劣常用单位用品味来表示。品味指 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单位含量,是衡量矿石质 量的主要标志。
3.变质岩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已成岩石
变质作用
变质岩
举例
石灰岩 页岩 花岗岩 砂岩
大理岩 板岩 片麻岩 石英岩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接触带
石灰岩 变质
(高温)
岩浆
变质带
石灰岩 大理岩 岩浆
岩石的作用: 1.三大类岩石都能够形成矿产 2.建筑材料:如石灰岩 3.能源:如煤 4.沉积岩是地球历史的记录
喷 岩浆在地下巨大压
寻找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
为什么地球上 比40.1亿年更古老 岩石不存在呢?
三、地壳的物质循环和岩石转化
1、地质循环:
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和其下的软 流层〔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推动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 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所释放的 热能。
风、流水、等外 力作用将岩石碎 屑物由高处搬运 到低处沉积
岩浆岩 岩石风化碎屑
喷出型
高温高压变质
侵入型
沉积岩
变质岩
接触岩浆后重融、再生
岩浆
岩浆岩 重冷 融却 再凝 生固
岩浆
沉积岩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岩
读古诗并答复:
千锤万造出深山,烈火燃烧只等闲
高中地理《地壳的物质循环》教案范例
高中地理《地壳的物质循环》优秀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循环过程,掌握地壳中主要元素的存在形式、分布规律和主要矿产的形成。
2. 使学生理解地壳内部的动力作用,认识板块构造学说,能解释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分析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的分类、主要元素及存在形式。
2. 地壳的循环过程:岩浆形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转化。
3. 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的分类、板块运动、板块交界处的地理特征。
4. 地壳变动:地震、火山、地壳抬升、地壳下沉。
5. 地壳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分布、开发与保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壳的物质组成、循环过程,板块构造学说,地壳变动及资源。
2. 难点:板块运动、地壳抬升与下沉的地理意义,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壳的物质循环和板块构造学说。
2. 利用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辅助材料,增强学生对地壳变动和资源的认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地壳结构图,引导学生思考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循环过程。
2. 授课:讲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循环过程,板块构造学说,地壳变动及资源。
3. 案例分析:分析地震、火山等地壳变动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地壳变动的地理意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壳的物质循环和板块构造学说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案例分析:地震与地壳变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震的成因、类型及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地震等地壳变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教学内容:地震的成因与分类。
地震波及的范围与破坏力。
地震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中学地理学问点: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中学地理学问点: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1)组成岩石的矿物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结合成单质或化合物矿物:岩石构成的的最基本单元,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积聚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2)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需留意岩石转换过程中作用的名称。
推动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球内能)二、地球表面形态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1) 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 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3.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详细表现,火山爆发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
4.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2)外力作用与地貌流水作用侵蚀:冲刷地表,使谷地加深加宽,形成沟谷纵横的流水侵蚀地貌流水作用沉积:泥沙积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侵蚀:风蚀沟谷、风蚀凹地、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风力作用沉积:风沙积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积累等三、大气环境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汲取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汲取红外线,臭氧汲取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汲取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地壳物质循环
地壳物质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 产生影响如生物多样性、食物
链等
地壳物质循环对地球资源产生 影响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地壳物质循环影响 地球的气候变化
火山喷发、地震等 自然灾害对气候产 生影响
地壳物质循环影响 大气成分进而影响 气候
地壳物质循环影响 海洋生物进而影响 气候
搬运作用:风化、侵蚀后的物质被风、水、冰川等搬运到其他地方形成沉积物。
沉积作用:搬运后的物质在地表沉积形成新的岩石、矿物等。
循环过程:地壳物质循环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从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到形成新的岩石、矿物等周 而复始永不停息。
循环类型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 岩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球内部物质循环 的关系
未来发展机遇
地壳物质循环的研 究和应用将更加广 泛和深入
地壳物质循环与全球 气候变化、资源利用 等重大问题密切相关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地壳物质循环的研究将 促进地球科学、环境科 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 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
地壳物质循环的研究 和应用将推动绿色、 低碳、循环经济的发 展促进可持续发展目 标的实现
固结作用: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等作用形 成新的岩石
循环动力
地壳物质循环的动力还来自于 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和潮汐能
地壳物质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 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和重力能
地壳物质循环的动力还包括地 球内部的压力和地壳的构造运
动
地壳物质循环的动力还包括地 球外部的风力、水力和生物作
用等
循环过程
地壳物质循环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等过程
生物圈包括生 物体和生物活 动生物体和生 物活动通过生 物循环等过程 进入地壳
高中地理-2.3.3 地壳运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 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 7%左右。
导入新课:
我们的地球千姿百态,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是内力和 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变化使岩石圈的物质不断循环, 那么岩石圈物质是怎样循环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节 的第三课时:
2.3.3 地壳运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3.3 地壳运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一、岩石的分类 1、沉积岩 2、岩浆岩 3、变质岩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
岩石圈
构造带 分成
六大板块
软流 层上
解释:火山、地震的形成和分布
运动
内部稳定 边界活跃
探索: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壳运动
生长边界(即在板块张裂处 )
消亡边界(即在板块碰撞处)
板块相互碰撞
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 巨大褶皱山脉
板块相互碰撞
海沟
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
海沟、岛弧链、海岸 山脉
海岸山脉
岛弧 海沟
张裂区
板 (生长边界)
块
交
界 处
碰撞区
(消亡边界)
海上——海洋、海岭
(例:大西洋)
陆上——裂谷、断层
(例:东非大裂谷)
海上——海沟
大洋板块与大陆 板块
(例:太平洋西马里亚纳海沟)
交界处——岛弧
(例: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 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的。)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__地球表面形态
板块的 消亡 边界。
地理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结束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根据经纬度、等高线等信息知此板块为 大陆 板块(美洲板块)
此处等深线 为2000~ 3000m,且 地形变化大, 等深线密集, 应为大洋块 与大陆块边 界处— ____
4.(2014·山东高考)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 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 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读图完成(1)~(2)题。
地理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结束
(1)根据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a
地理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结束
温馨提示 阅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时,需要“两看”、“两关注” “两看”:一看板块名称、范围及相对位置(注意与经纬度相结 合);二看板块边界类型、受力方向及附近宏观地形(如地中海、红海、 新西兰南北二岛、冰岛等)。 “两关注”:美洲板块西侧的板块名称;印度半岛、阿拉伯半 岛、中南半岛所在的板块。
相互挤压碰撞
相互挤压碰撞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 海沟、岛弧、海岸山
高原
脉
举例
东非大裂谷、 喜马拉雅山系、青藏 亚洲东部岛弧、马里
红海、大西洋 高原
亚纳海沟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
消亡边界→|←
图示
地理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结束
地壳的物质循环
冷 凝
B
风化作用 重 熔 再 生
沉积岩
风 变 B 化 C 质 作 作 用 用
变 质 C 作 D 用 熔 融
D
岩浆
D
重熔再生
变质岩
(一)地质循环 概念: 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
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
岩石
岩浆
(二)岩石的转化
注意:岩浆只能转化为岩浆岩,而 沉积岩和变质岩与岩浆岩之间的转 化是不可逆的过程,即必须经过岩 浆过程。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
万物土中生,有土则有粮
(一)地质循环 概念: 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
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
岩石
岩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注意: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 来 自地球内的放射能。 (太阳能、地球重力能···) ···
地质循环
推 动
机械能
转 化
热能
转 化
放射能
表层环境 (低温低压)
太阳能
岩浆岩(喷出岩) 喷出作用 岩浆上升
崩解、分解、溶解 作用 因地壳上升 和剥蚀作用 而裸露
搬运作用和 沉积作用
埋藏及成岩 作用
岩浆岩(侵入岩) 侵入作用 岩浆上升 变质作用 变质岩 变质作用
沉积岩
熔化 深层环境 (高温高压)
放射热
喷出岩 (岩浆岩) 侵入岩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岩浆岩
谢谢!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常见的三大类岩石的特点。
2.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转化与地壳的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
3.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
2.岩石(1)概念: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2)分类二、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质循环(1)概念:原始地壳形成至今,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及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2)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2.岩石的转化(1)岩浆上升发生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形成岩浆岩。
(2)各类岩石经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埋藏及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3)各类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4)各类岩石回到地幔深处,被熔融成岩浆。
[方法技巧] 岩石形成先后顺序的判断(1)一般情况下,岩石是上覆为新。
就沉积岩而言,形成越早,埋藏越深,年龄越老;越向表层形成越晚,年龄越新。
(2)侵入在后。
侵入型的岩石一定形成于其他岩石之后。
[对点演练]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简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可能是( ) A.①③ B .①④C .③④D .②③ 2.图中岩层可能含有生物化石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解析:1.B 2.C 第1题,依据图中岩石的覆盖情况,可知图中是先形成沉积岩后有火山活动,①④形成的应最晚。
第2题,③为沉积岩,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1.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地壳的物质循环包括地质循环和岩石的相互转化,结合起来可用下图表示:依据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可总结基本规律如下表:2.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1)三个突破口①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②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③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可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考地理复习疑难问题专项突破:地壳物质循环
疑难点: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和解析。
规律方法: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其中沉积岩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和保存生物化石。
三类岩石及岩浆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判断岩层新老关系
(1)沉积岩地层:在岩层未倒置之前,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
最准确的是根据沉积岩中化石的年代来确定岩层的新老顺序。
(2)岩浆岩地层:首先判断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侵入岩末端一般呈尖状,在剖面图上,有岩脉切断岩层,具参差不齐的接触面的特点;喷出岩顶部相对较圆滑,呈堆积状,有火山锥形成的一定是喷出岩。
如果是侵入岩,则与其他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
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3)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
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提供的。
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如果是在海岭附近的喷出岩,则应根据其距海岭的距离来判断。
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
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按此进行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可从以下概念来认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对以上概念需把握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1.地质作用是形成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动力;
2.地壳运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形式;(过程)
3.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的成因,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4.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的反映。
(表现形式)
【技巧点拨】六大板块图的常考区域
(1)属于亚欧大陆的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却属于印度洋板块。
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北运动,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形成东西走向的阿尔卑斯山。
(2)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最北几乎达到了北回归线,这意味着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而安第斯山脉则是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
(3)雅鲁藏布江谷地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分界线,珠穆朗玛峰位于印度洋板块。
(4)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是两个板块彼此分离形成的,其
面积会越来越大;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上,面积会越来越小。
典型分析:
1.下图为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
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与这些链状火山岛屿,应该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造成的。
读图回答(1)~(2)题。
(1)此处应( )
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B.位于板块消亡交界
C.位于大陆板块 D.不位于板块交界处
(2)下列能表示各岛屿年龄分布状况的是( )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
第(2)题,夏威夷群岛主岛1处是新的岩浆喷出的地方,岩石年龄最年轻,距离该处越远,岩石年龄越老。
答案: (1)D (2)B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乙为“地中海沿岸地质剖面图”,图甲是图乙岩层局部放大图。
材料二“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
地震是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
(1)图示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边界,其边界类型为消亡边界。
简述判断依据。
(2)②④两处分别可能是哪两类岩石?并请说明理由。
A.花岗岩、石灰岩 B.玄武岩、大理岩
C.喷出岩、沉积岩 D.花岗岩、大理岩
答:图中地质构造为褶皱,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D 。
②处为岩浆侵入地壳凝固形成,是侵入岩,④处为石灰岩接近岩浆受高温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为大理岩。
解析】第(1)题,地中海沿岸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
根据图示褶皱构造判断,该地位于板块消亡地带。
第(2)题,②处岩石是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冷却凝固形成的侵入岩,④处岩石位于侵入岩和沉积岩过渡地带,可能是岩浆岩侵入的高温使附近的沉积岩发生变质形成的变质岩。
本小题提供的岩石中,花岗岩属于侵入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
第(3)题,②处为侵入岩,可能形成有色金属,⑥处位于沉积岩层中的背斜构造,可能存在石油。
第(4)题,据图文信息判断,该地由早到晚依次发生过c、b、a三次断层活动,即发生过三次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