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
2024年乙型慢性肝炎防治全方位指南
2024年乙型慢性肝炎防治全方位指南乙型慢性肝炎(CHB)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5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
在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有约1亿人口感染了HBV。
本指南旨在提供一份全面、实用的乙型慢性肝炎防治指导,包括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1.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血液传播:如共用针具、输血、手术等;- 母婴传播:如分娩过程中、母乳喂养等;- 性传播:与HBV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
2. 乙型慢性肝炎的诊断乙型慢性肝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标准:- 血清HBsAg阳性持续超过6个月;- 血清HBV DNA水平高于检测限;- 肝功能异常或肝脏组织学检查显示慢性肝炎病变。
3. 乙型慢性肝炎的治疗乙型慢性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3.1 药物治疗乙型慢性肝炎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等。
3.1.1 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乙型慢性肝炎治疗的关键,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和干扰素(如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等)。
3.1.2 免疫调节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主要用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HBV的免疫力,常用的药物有免疫球蛋白和胸腺肽等。
3.1.3 抗纤维化治疗抗纤维化治疗主要用于防止肝脏纤维化的进展,常用的药物有肝素和肝纤维化抑制药等。
3.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治疗乙型慢性肝炎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肝硬化、肝癌等。
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有肝移植和肝脏切除等。
4. 乙型慢性肝炎的预防乙型慢性肝炎的预防主要包括疫苗接种、血液制品筛选、安全性行为等。
4.1 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主要用于新生儿和儿童接种。
什么叫慢性乙型肝炎
什么叫慢性乙型肝炎每当我们到医院检查血液的时候,都会检查下肝脏功能。
导致慢性肝炎的原因是比较多的,比如遗传、饮酒过度等。
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终身都需要定期体检,检查肝脏情况。
可是还是有很多人对此疾病不了解。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下什么叫慢性乙型肝炎吧?什么叫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
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
肝大,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
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而慢性乙肝携带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无慢性肝炎症状,1 年内连续随访3 次以上血清ALT 和AST 均无异常,且肝组织学检查正常者。
慢性乙型肝炎要如何护理1、正确对待疾病,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中医认为“怒伤肝”,因此处事诗人要胸怀宽广、冷静,保持乐观情绪,有利于身体恢复健康。
2、预防各种感染。
慢性肝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在病中或病后极易被各种致病因子感染,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这样会使已恢复或静止的病情,再度活动和变化。
要根据气候温度增减衣服,注意起居及个人卫生。
3、防止疲乏。
恢复期不一定绝对卧床,对于散步、打太极拳、轻度家务劳动可以量力参加,以不疲乏和劳累为标准,有利于机体血循环、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
要避免刚出院就进行较剧烈活动。
慢性肝炎要2年以上稳定,方可从事繁重工作和较剧烈的活动。
现在大家一定知道了慢性乙肝肝炎是什么一种疾病了,而且关于慢性乙肝肝炎的一些护理措施,大家也都了解了,只有正确的对待疾病,及时的治疗,才能够缓解疾病所带来的危害,才能够让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
希望这篇本文可以帮助到大家。
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毒感染,它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导致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和肝功能异常。
为了有效管理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准确的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包括定义、流行情况、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一、慢性乙型肝炎的定义和病理生理机制慢性乙型肝炎是指乙肝病毒检测阳性,超过半年以上,或有慢性乙肝病史、或肝活检病理检查有慢性炎症改变、或影像学检查有慢性肝病表现的一类疾病。
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后,在肝细胞内进行复制,并释放入血液,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导致肝细胞损伤和肝功能异常。
二、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慢性乙型肝炎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3.5亿人感染乙肝病毒,其中约75%为慢性感染。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卫生条件和医疗资源相对不足,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更高。
三、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1、流行病史:患者在过去半年的时间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或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持续阳性。
2、临床特点:患者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肝区疼痛等肝功能受损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或谷草转氨酶(AST)升高,血清总胆红素(TBIL)或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白蛋白(ALB)降低,球蛋白(GLB)升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降低或倒置。
四、慢性乙型肝炎的鉴别诊断慢性乙型肝炎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1、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损伤,临床上表现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
鉴别要点是饮酒史和戒酒后病情的变化。
2、非酒精性脂肪肝:由于脂肪代谢紊乱导致的肝细胞脂肪变性,鉴别要点是除外饮酒和其他致病因素。
五、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和预防1、抗病毒治疗:目的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少病毒对肝细胞的损伤,改善肝功能。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
《乙型病毒性肝炎》课件
病毒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血液暴露或血液制品的接触,如输血、注射 毒品等。
性传播
性行为中的直接接触传播,包括性交、口交 和肛交。
母婴传播
感染的孕妇将病毒传给胎儿,或通过乳汁、 分娩过程传播。
医疗操作传播
不洁的医疗器械或手术操作引起的传播。
肝炎病毒检测方法
1
病毒基因标志物
2
通过检测病毒的基因标志物来确认是
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3
血清学标志物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关标志物来诊断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病毒学检测
直接检测体液或组织中的病毒颗粒。
乙型肝炎疫苗
疫苗种类
乙型肝炎疫苗有疫苗接种时间
一般情况下,乙型肝炎疫苗需 要在出生后尽早接种,按照指 定时间和剂量进行接种。
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措施
个人注意事项
• 避免接触感染源 • 保持个人卫生 • 接种疫苗 • 维持健康生活方式
医疗防护措施
公共卫生措施
• 切实做好医疗机构感 染控制
•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手套 • 遵循规范的操作程序
• 加强宣传教育 • 监测流行病学 • 完善疫苗接种制度 • 加强监管和协调
结语
乙型病毒性肝炎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加强预防意识,做到个人防护、医疗防护和公共卫生控制,才能有效控 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
《乙型病毒性肝炎》PPT 课件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本课件将为您介绍乙型病毒性肝 炎的定义、感染途径、病毒传播途径、肝炎病毒检测方法、乙型肝炎疫苗、 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措施。
什么是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指的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这种疾病可以通过血液、母婴、性传播、 医疗操作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其症状表现包括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减退和黄疸等。
乙型肝炎
传播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与被感染的人的血和其它体液的接触传染。通过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可以传染乙型肝炎。一般病毒 通过皮肤上的小伤口或者粘膜进入体内。危险因素包括:不安全的性交、静脉注射毒品(与其他人共用针头)、在卫生机 关工作日常接触大量乙型肝炎患者、获得没有检验乙型肝炎病毒的血制品、牙医和其它医学手术、美容手术(刺青、穿 孔)。幼儿可能通过抓挠和咬被感染。日常生活中容易造成伤口的物件比如刮胡刀、指甲刀等等也可能传染乙型肝 炎[16][17],但并非主要的传染途径。携带病毒的母亲在生育时感染给新生儿是最常见的传染途径之一。
流行病学分布
乙型肝炎尤其在东南亚和非洲热带地区流行。通过推进种疫苗的方法在北欧、西欧、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 南美洲南部乙型肝炎的分布得以下降到所有慢性病毒病的0.1%以下。黄种人看起来比白种人对乙型肝炎病毒更 为易感染。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兰的因纽特人,以及亚马逊丛林中的印第安人都是乙型肝炎显著高发,阿 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45%。
no data
100-125
<10
125-150
10-20
150-200
20-40
200-250
40-60
250-500
60-80
>500
80-100
病原体
乙型肝炎的病原体是一种属于肝病毒科的有外壳的双链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它的直径为42纳米。它的脂蛋白外壳上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近年的研究 证明这种病毒的基因的稳定性比过去想象的要差。现在也已经发现了数种不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但是仍然可以致病的病毒。
在大部分发达国家献血后的血液都要检查肝炎病毒,因此在这些地区通过受血感染肝炎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乙型肝炎能治好吗
乙型肝炎能治好吗【导读】乙型肝炎这种病,其实在现实社会当中经常会被遇到。
通过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但是也得分是哪一种类型的。
如果说女性同胞在怀孕的时候被查出有乙型肝炎要怎么办呢?这种情况下,乙型肝炎能治好吗?如果女性同胞在怀孕的过程当中发现自己是病毒携带者,或者是发现自己患有乙肝,那绝对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这个时候的乙型肝炎能治好吗?随小编一块去了解一下。
1、如果说准妈妈的肝功能是正常的,那就不要紧,但是需要去监测肝功能。
基本上是1到2个月要查一次,如果发现异常情况,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及时的做出一些治疗和处理,又或者是提前终止妊娠。
2、因为女性的个体都不是一样的,所以治疗方案也是不一样的。
除了传统的定期监测肝功能之外,发现自己不想吃饭、腹胀、乏力或者是皮肤搔痒等症状,那么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做检查,然后再对症下药。
3、慢性的乙肝,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治疗治愈,但是不可能完全去除。
因为血液中的乙肝病毒是很快就能够被清除掉的,但是侵入到DNA中的乙肝病毒已经和人的DNA整合到了一起,所以没有办法完全根治。
乙型肝炎的症状有哪些乙型肝炎大家可能都有一定的了解,是由于肝脏病变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得了这种病之后,会出现一些相应的身体变化,接下来小编就会跟大家讲一讲,乙型肝炎的症状有哪些?1、乙型肝炎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就是食欲减退,出现恶心的现象,病患的上腹部也会出现不适的感觉,肝脏部位也会有疼痛感,浑身乏力等等。
2、有少部分的乙型肝炎的患者会有黄疸发热的现象,有的一些患者甚至会出现肝大并伴有肝功能损害。
3、当然也有少部分的患者,会让乙肝转变成为肝硬化,厉害了有可能会发展成为肝部的癌症。
4、如果女性在怀孕期间被查出有乙型肝炎,那么将会使病情进一步的恶化,最明显的症状有可能是因为体内血浆的容量增加,迫使腹内压增高,严重的会发生肝衰竭,或者是肝出血的情况,而且这种病的病死率很高。
乙型肝炎会不会传染说起肝炎大家都会有一定的恐慌心理。
乙型肝炎判定标准
乙型肝炎判定标准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
以下是乙型肝炎的一些常见判定标准:
1. 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HBsAg 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通常表示个体感染了乙肝病毒。
2. 乙肝e 抗原(HBeAg)阳性:HBeAg 是乙肝病毒的一种蛋白,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通常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具有较高的传染性。
3. 乙肝病毒DNA(HBV DNA)载量:通过检测血液中的HBV DNA 载量,可以确定病毒的复制水平。
高载量通常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4. 肝功能指标异常: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等升高,可能提示肝脏受损。
以上标准只是乙型肝炎的一些常见判定指标,具体的判定标准可能因不同的检测方法和医疗机构而有所差异。
对于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他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肝脏移植和人工肝支持
03
对于一些严重的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移植和人工肝支持等治疗
方法可能会成为重要的治疗选择。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公众教育
通过宣传画、宣传册、电视广告等多种 形式,向公众普及乙型肝炎的预防知识 ,提高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识和重视程 度。
VS
参与度提高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乙型肝炎预防和控制工 作,如主动接种疫苗、避免不安全行为等 。同时,加强政府和社区的支持力度,为 公众提供更多的预防和控制资源。
05
乙型肝炎治疗现状与挑战
06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疫苗研发与改进方向预测
1 2 ,预计未来乙型肝炎 的疫苗接种覆盖率会显著提高,特别是在高风险 人群中。
疫苗接种策略优化
针对不同人群和地区,可能会制定更加灵活和科 学的疫苗接种策略,以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乙型 肝炎的传播。
新型疫苗研发
患者管理与随访工作挑战
01
02
03
患者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提高 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 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治 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随访管理
建立完善的随访管理制度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 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 能出现的问题。
医患沟通
加强医患沟通,了解患者 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满意度。
切断传播途径措施及效果评估
传播途径及切断措施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包括加强血液制品管 理、推广一次性注射器、加强性教育等。
切断传播途径效果评估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监测,评估切断传播途径措施的效果。结果显示,这些措施 有效地降低了HBV的传播风险。
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摘要: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及方法概述1.乙型肝炎的基本概念2.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a.乙肝五项检查b.乙肝病毒DNA检测c.肝功能检测3.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a.临床症状b.肝功能检查c.肝组织学检查4.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a.病史b.乙肝表面抗原阳性c.临床症状d.肝功能检查e.超声检查正文: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
乙型肝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了解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乙型肝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乙肝五项检查、乙肝病毒DNA检测和肝功能检测。
乙肝五项检查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体(HBeAb)、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核心抗体(HBcAb)。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说明已感染了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DNA检测可以反映病毒复制活跃程度。
肝功能检测包括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ALT)等指标,血清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升高,说明肝内有炎症。
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和肝组织学检查。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皮肤和巩膜黄染等。
肝功能检查如ALT持续或反复升高。
肝组织学检查显示肝炎病变。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既往有乙肝病史,或者急性乙肝病程超过六个月未愈;2.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和乙肝病毒DNA阳性;3.出现乏力、腹胀、食欲下降等临床症状;4.肝脏功能检查显示ALT持续或反复升高;5.肝组织学检查显示有肝炎病变;6.超声检查时,有肝脏回声增粗等改变。
早期诊断和治疗乙型肝炎对于控制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如有疑似症状,请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乙型肝炎知识点总结
乙型肝炎知识点总结一、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1. 从母婴传播: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时,可将病毒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给胎儿。
2. 血液传播:接触受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如共用注射器、输血、器官移植等途径。
3. 性传播:性行为是一种常见的乙型肝炎传播途径。
4. 母婴传播:从感染的母亲到新生儿病毒传播。
5. 接触受污染的物体:接触受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如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二、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于家庭Hepadnaviridae。
病毒主要通过肝脏进行复制,但也会在其他组织中复制。
乙型肝炎病毒分为表面抗原阳性(HBsAg阳性)和表面抗原阴性(HBsAg阴性)两种类型,前者是活动性感染者,后者是慢性感染者。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唾液、精液、乳汁和其他体液中均可检测到病毒,以及HBV基因。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两种类型。
急性感染通常症状轻微,可自愈,但也有可能转为慢性感染。
慢性感染者症状轻微,但可能存在长期并发症,如肝硬化和肝癌。
三、乙型肝炎的预防策略预防乙型肝炎的关键在于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主要的预防策略包括:1. 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手段,婴儿出生后即可接种首剂疫苗,全程接种三剂疫苗可提供长期保护。
2. 避免高危行为:避免使用共用注射器、避免性行为高风险者、减少输血和器官移植等高危行为。
3. 保护个人卫生:避免共用个人清洁用品,妥善处理血液和体液污染物品。
4. 早期筛查和治疗:对高危人群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早期发现感染者并进行治疗。
四、乙型肝炎的治疗策略对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和休息,多数患者可自行康复。
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则需要进行长期的抗病毒治疗。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1. 具有强烈抗病毒活性的核苷酸类药物:如阿德福韦酯、替加波韦和伊巴韦林等,可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减轻肝脏病变。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02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特征
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
高发病率
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 题,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一些发展 中国家和地区。
患病率波动
由于预防接种和控制措施的实施,乙 型肝炎的患病率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呈 现下降趋势,但在一些地区仍然保持 较高水平。
乙型肝炎的人群分布特征
年龄分布
乙型肝炎可以影响各个年龄段的 人群,但高发年龄通常集中在成 年人,特别是20-40岁的青壮年
城乡差异
在一些地区,农村地区的乙型肝炎发病率高于城市地区,这可能与医疗 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卫生条件较差等因素有关。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聚集性疫情
乙型肝炎有时会出现聚集性疫情,即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出现较多的病例
,这可能与人口密度、卫生条件、病毒传播方式等因素有关。
03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和危险因素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
•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流行病 学涉及到疾病的传播方式、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等方 面。
04
乙型肝炎的筛查和诊 断
乙型肝炎的筛查和诊断
•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 病,其流行病学涉及到疾病的分布、传播方式、 危险因素等方面。
05
乙型肝炎的治疗和预 后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汇报人: 2023-11-20
目 录
• 乙型肝炎概述 •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 • 乙型肝炎的筛查和诊断 • 乙型肝炎的治疗和预后 • 总结与展望
乙型肝炎的病毒学特征
乙型肝炎的病毒学特征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广泛分布于全球范围内。
乙型肝炎病毒具有一定的病毒学特征,其了解对于预防与控制乙型肝炎具有重要意义。
1. 乙型肝炎病毒的结构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颗粒状病毒,其核心结构由核心抗原(HBcAg)和DNA 组成。
核心抗原包裹着病毒DNA,形成核心颗粒。
在核心颗粒外部,存在着包膜蛋白(HBsAg),形成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的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其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
2.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包括母婴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和医疗操作等。
乙型肝炎病毒在感染者的血液和其他体液中存在高浓度,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病毒可以进入人体,引起感染。
3. 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机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过程主要包括病毒进入人体、病毒复制、病毒感染细胞和病毒释放等步骤。
乙型肝炎病毒进入人体后,通过与肝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进入肝细胞内部。
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产生新的病毒颗粒。
复制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的DNA会被转录为RNA,然后再通过反转录过程形成新的病毒DNA。
新的病毒DNA可以进一步复制和转录,使感染持续进行。
4. 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制主要包括免疫反应和病毒复制对肝细胞的直接损害。
感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产生炎症反应,使肝细胞受损。
同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过程也会导致肝细胞的损伤。
长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等严重后果。
5. 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与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与控制主要包括疫苗接种、血液安全、安全性行为和早期诊断等措施。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血液安全措施包括严格筛查捐血者、消毒注射器和器械等,可以减少血液传播的风险。
安全性行为,如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和共用针头,也能有效预防感染。
乙型肝炎疾病PPT演示课件
定期随访
定期进行肝功能、B超等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
症。
肝癌筛查及早期发现
高危人群筛查
对乙型肝炎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包括肝功能、甲胎蛋白、B超 等检查。
早期症状识别
注意识别肝癌早期可能出现的症状,如肝区疼痛、消瘦、乏力等。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可疑症状或检查结果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 治疗。
治疗。
中药保肝降酶
选用具有保肝降酶作用的中药,改 善肝功能,减轻肝损伤。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 药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 质量。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肝硬化预防措施
抗病毒治疗
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 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延缓肝硬
化进程。
戒酒
严格戒酒,避免酒精对肝脏的进 一步损害。
病情变化进行判断。
03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抗病毒治疗策略
01
02
03
选择合适药物
根据病毒载量、肝功能及 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高效 、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进 行治疗。
早期治疗
一旦确诊乙型肝炎,应尽 早开始抗病毒治疗,以降 低病毒复制和肝损伤。
长期治疗
抗病毒治疗通常需要长期 进行,以保持病毒抑制和 肝功能稳定。
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其他病毒性肝炎
如甲型肝炎、丙型肝炎 等,需通过实验室检测 相应病毒标志物进行鉴
别。
药物性肝损伤
详细询问用药史,结合 肝功能检查结果和停药 后的病情变化进行判断
。
自身免疫性肝病
检测自身免疫性抗体, 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
抗体等,以资鉴别。
酒精性肝病
乙肝
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
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
乙肝的致病原因乙肝的致病原因并不复杂,且非常单一,无关于外界因素,而只是由于乙肝病毒的感染。
乙肝病毒抵抗力极强,在60℃的条件下都难以将其杀灭,在100℃的高温下能存活7-8分钟左右。
在各种类型的肝炎中,乙肝病毒潜伏期最长,在4-22周之间。
而且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就会终身携带。
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生存、复制后。
再排出到血液中,所以不仅血流中病毒高负荷,而且肝脏的大多数肝细胞都被感染。
乙肝的致病因素——乙肝病毒本身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的病变,只是在肝细胞内生存、复制,其所复制的抗原表达在肝细胞膜上,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来辨认,并发生清除反应。
导致一系列的乙肝症状和病变的产生。
乙肝的发病机制:(1)免疫因素:肝炎病毒感染时对病毒抗原的免疫应答与病毒消除和发病机制相关。
HBV 感染时,对外膜抗原的体液抗体应答利于清除血液中的病毒颗粒;对核壳和复制酶抗原的细胞免疫应答清除病毒,也损害肝细胞。
①病毒免疫清除和肝组织免疫损伤对在肝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所引起宿主的细胞免疫应答,一般认为是肝细胞损伤的决定因素。
细胞免疫应答表现单个核细胞在肝组织中的浸润,继以不同程度的组织破坏;组织破坏也与体液免疫相关,可由于反应抗体、抗体和补体、或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在组织内的沉积。
肝内T 细胞:CHB(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大量致敏淋巴细胞进入肝内,外周血仅能部分反映发生在肝内的免疫过程,有复制的比无复制的病人,肝内CD4/CD8 细胞比率显著较高,提示原位的辅助-诱导性CD4T 细胞,可能经HBcAg 激活,正调节CD8CTL 的细胞毒活性。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ppt
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的未来方向
加强疫苗接种
继续推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提高接种覆盖率, 特别针对高风险人群应尽早接种疫苗,以减少感 染和传播的风险。
加强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大众对乙 型肝炎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减少不安全行为和传 播风险。
完善筛查和治疗策略
加强针对乙型肝炎的筛查策略,对发现的患者应 尽早进行治疗和管理,以控制疾病的进展和传播 。同时,应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以提 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
流行病学的重要性
描述疾病的分布特征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了解乙肝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
识别高危人群
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帮助识别乙肝高危人群,如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多个性 伴侣等,针对这些人群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评估防控措施效果
流行病学调查可以评估乙肝防控措施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加强国际合作
针对乙型肝炎的全球性,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组 织和研究机构加强合作,共同开展研究和防控工 作,制定全球性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THANK YOU.
06
结论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的重要性和挑战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性
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它对人类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影响越来越 大。通过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疾病的分布和影响因素,评估 防控措施的效果,为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研究方法的限制、数据质量不高、缺 乏特异性指标等。同时,由于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较为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因 此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掌握疾病的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
乙型肝炎护理查房
急性肝炎可能会导致肝细胞坏死,引起肝功能异常,严重时 可能危及生命。
慢性肝炎则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影响患者的 生活质量和寿命。
02
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原则
心理护理
01
02
03
理解与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理 解,帮助其缓解因疾病带 来的焦虑和压力。
健康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宣传乙型肝 炎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 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护理 能力。
部分慢性肝炎患者病情会逐渐恶化,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这些 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
06
乙型肝炎患者的典型病例 分享
病例一: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的护理
01
总结词
急性发作、恢复期护理、肝功能监测、预防复发
02 03
详细描述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病情得到控制后,进入恢复期。这一时期仍需要 密切关注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同时做好预防复发和促进肝功能恢复的 护理措施。
游泳
游泳是一项全身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和肌 肉力量,同时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
定期检查肝功能
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可以监测 肝脏的功能状态,及时发现和 治疗肝病。
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胆红素、 白蛋白、转氨酶等指标,可以 评估肝脏的合成、代谢和解毒 功能。
定期检查肝功能还可以及时发 现和治疗肝纤维化、肝硬化等 并发症,有助于预防肝病进展 。
护理措施
提供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坚硬、刺激性食物;适当控制水分摄入; 加强生活指导,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它们可以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 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中国乙型肝炎(乙肝)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死亡率及预防措施
中国乙型肝炎(乙肝)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死亡率及预防措施一、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及临床表现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type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
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
部分患者可有黄疸发热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损害。
有些患者可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为乙肝炎病毒,缩写为HBV,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
基因组是双链、环形、不完全闭合DNA。
病毒最外层是病毒的外膜或称衣膜(envelope),其内层为核心部分(core),核蛋白即是核心抗原(HBcAg),不能在血清中检出。
HBsAg阳性者的血清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3种颗粒,直径为22nm的圆形和丝状颗粒,还有较少的直径为42。
的球形颗粒,又称为Dane氏颗粒,是完整的HBV颗粒。
二、乙型肝炎(乙肝)发病及死亡现状2017年中国乙型肝炎(乙肝)发病数超过100万例,上年增加59684例,同比增长6.33%;2018年中国乙型肝炎(乙肝)发病数999985例,比上年减少1967例,同比下降0.20%;2019年中国乙型肝炎(乙肝)发病数1002292例,比上年增加2307例,同比增长0.23%。
2017年中国乙型肝炎(乙肝)发病率72.6137/10万;2018年中国乙型肝炎(乙肝)发病率71.9881/10万;2019年中国乙型肝炎(乙肝)发病率71.7698/10万。
2017年中国乙型肝炎(乙肝)死亡率0.0308/10万;2018年中国乙型肝炎(乙肝)死亡率0.0297/10万;2019年中国乙型肝炎(乙肝)死亡率0.032/10万。
三、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乙型肝炎病毒最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因而最重要的传播方式是母婴垂直传播和医源性感染,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要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及早处理,以防止流行。
乙型肝炎诊断报告标准
乙型肝炎诊断报告标准
乙型肝炎的诊断通常基于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
以下是乙型肝炎诊断的一般标准:
1.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体格检查可能会发现肝脏肿大、压痛等征象。
2.病史调查:病史中包括是否接触过乙型肝炎病毒患者、是否有过输血史、药物或药物滥用史等。
3.实验室检查:一系列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确诊乙型肝炎:
4.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等。
5.肝功能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等指标。
6.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技术可以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DNA。
7.影像学检查:有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肝脏超声、CT扫描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肝脏的形态和功能。
8.组织学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肝组织活检,以确认肝脏损伤和炎症程度。
诊断乙型肝炎的标准涉及到以上多个方面的检查和评估。
通常来说,HBsAg 阳性是诊断乙型肝炎的首要指标之一,其他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检查的结果也能提供诊断所需的重要信息。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最好由专业医疗机构和医生进行详细的评估和确诊。
《乙型肝炎》课件
慢性期
经过6个月的感染后,若乙肝病 毒DNA仍然阳性,可能会发展 成慢性乙型肝炎,长期慢性肝 炎和肝硬化。患者可能还会出 现水肿、腹水等并发症。
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
• 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使用卫生间和厨房用具前洗手。 • 不分享剃须刀、毛巾等日常用品。 • 不和有乙肝病毒的人共用注射器、牙刷等。 • 不通过性接触获得一种性传播的疾病。
指标 谷丙转氨酶(ALT) 血清总胆红素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HBcAb IgM)
正常值 < 40 U/ L 5-21μmmol/ L > 10 mIU/ ml 阴性 阴性
治疗方法与药物
利巴韦林
全球乙型肝炎流行情况
乙型肝炎是全球感染人数最多的 病毒性疾病之一,估计有2亿人 感染了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疫苗
目前,安全有效的乙型肝炎疫苗 已经广泛应用,可预防乙型肝炎 的发生和传播。
病毒传播途径
血液接触
输血、注射毒品、使用受污染的注射器、受污 染的器械或用品等可以导致乙型肝炎病毒的传 播。
性接触
与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性交可以导致乙型肝炎 的传播。
做好家庭清洁
家庭环境要保持干净、卫生、 通风,需要定期打扫、消毒。 特别是卫生间、茶几、茶杯、 电视机、空调等位置容易藏污 纳垢,打扫要慎重。
注意个人卫生
家庭成员应该关注自己的个人 卫生,经常洗手,避免接触感 染源。
怀孕期间的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
乙肝阳性妈妈
乙肝阳性妈妈应该注射乙肝免疫 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并在出生后 12小时内进行免疫。
《乙型肝炎》PPT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张国良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中 医证型和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慢性乙 肝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 关性,其中瘀血证、非瘀血证与肝组织病理 关系最为密切。随着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加 重,中医证型由实至虚,由气及血,瘀血阻络 是其最终的病理转归。治疗中要注重活血 化瘀,并结合三期分治。
3.血清相关性分析
什么是大三阳
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1}+ 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体{2}HBeAg-乙肝病毒e抗原{3}+ HBeAb-乙肝病毒e抗体{4}-
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5}+
什么是小三阳
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1} + 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体{2} – HBeAg-乙肝病毒e抗原{3} HBeAb-乙肝病毒e抗体{4} + 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5} +
ALT的意义
• 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当
肝脏发生炎症、坏死时,ALT就会从肝细胞内 大量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ALT升高,因此 ALT升高是判断肝细胞损害的一个敏感指标。 • 但是除了病毒性肝炎外,其它类型的肝炎或肝 脏疾病,ALT也会升高。
什么样的乙肝需要治疗
大三阳,转氨酶升高,HBV-DNA阳性 小三阳,转氨酶升高,HBV-DNA阳性 转氨酶正常,但肝穿提示炎症活动, HBV-DNA 阳性 肝硬化倾向或已有肝硬化
一 对慢性乙肝患者的不规范 治疗的大量存在
• 目前对慢性乙肝患者不规范治疗的情况较 严重,类型复杂多样。如:对不符合抗病 毒条件的患者抗病毒治疗、应该抗病毒治 疗的患者却不抗病毒治疗、初始治疗就联 合用药、随意换药或加药、耐药后不及时 挽救治疗及不合理换药和加药、随意停药 ,更有不法医生把抗病毒西药加入中药中 冒充中药抗病毒,使患者不知不觉反复用 药、停药,造成耐药。
背景
• 乙型肝炎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 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性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 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 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肝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 性肝癌(HCC)。
• 慢性乙型肝炎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 乙肝病毒的传染性比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强100倍 • 乙型肝炎是世界上第九大致死原因。
生免疫反应,造成肝细胞的损伤、坏死。 • 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造成乙肝慢性化,后者继续发 展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 • 还会导致肝胆系统性的疾病,并引起人体内分泌失 调、激素代谢紊乱、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营养不良、 结膜炎腹膜炎等,甚至还会由于糖类代谢异常导致糖 尿病的发生。
什么是乙型肝炎?
•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 ,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 害的一种传染病。 •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 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 症、坏死、纤维化。
•
•
•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侵犯肝细胞,在肝细胞内定居复 制,因此对于乙肝患者发病时常常表现为肝功能异常, 乙型肝炎的肝外损伤主要由免疫复合物引起,如急性乙 肝可以致血清样病变是因为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和 关节腔滑膜并激活补体所致,而慢性乙型肝炎时循环免 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导致膜性肾小球肾炎伴发肾病 综合征,临床叫肝肾综合征。
研究目标
• 3 我国乙肝病的现状及预防
程婷婷
3 我国乙肝病的现状及预防
• • • • • 3.1 我国乙肝患者人数 3.2 公众对乙肝患者态度 3.3 乙肝患者对病的认知及承受的压力 3.4 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3.5 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3.1 我国乙肝患者人数
• 现阶段,中国约有1.2亿人携带乙型肝炎病 毒,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例,每年 约有35万人死于与慢性乙肝相关的疾病。 • 由于乙肝疫苗的普及和血液传播、母婴传 播逐步被阻断等措施,虽然这么多年没有 对乙肝病毒携带者采取隔离措施,中国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一直在1.2亿左右,没有大 流行。卫生部的目标是到2050年中国乙肝 病毒携带率降到1%以下。
乙型肝炎及其药物治疗
目 录
• • • • 1、乙型肝炎简介 2、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3、我国乙肝病的现状及预防 4、乙型肝炎的治疗药物及其临床评价
• 1、乙型肝炎简介
• 李秀萍
主要内容
• • • • • 1、背景 2、我国HBV感染概况 3、乙肝病毒感染的危害 4、乙型肝炎及其分类 5、慢性 HBV感染的自然进程
发病机制
•
• HBV在正常免疫功能的感染者引起急性病变;在异常免疫功能者则发生慢性肝炎 和慢性肝病,HBV不是致细胞病变性(cytopathogenic)病毒,HBV感染后须经宿主的 免疫应答引起病变,并使疾病进展。 (1)免疫因素:肝炎病毒感染时对病毒抗原的免疫应答与病毒消除和发病机制相关, HBV感染时,对外膜抗原的体液抗体应答利于清除血液中的病毒颗粒;对核壳和复制酶 抗原的细胞免疫应答清除病毒,也损害肝细胞。 (2)肝细胞凋亡病毒清除和组织损伤主要由CTL经穿孔素途径的细胞坏死或经CD 95L的 细胞凋亡;也可由单核巨噬细胞经TNF-α 途径的细胞凋亡或坏死,两者有独立的机制, 不同的发生背景,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主动形式,而坏死是被动形式,凋亡是在许多形 态和生化方面不同于细胞坏死的特定的细胞死亡形式,但两者有一些共同的作用路段 ,分开两者的界线并不清楚。 (3)病毒变异:人体感染变异病毒或感染野生病毒后,所引起的免疫应答不同,变异病 毒的生物学意义可有:逃避自然发生的或疫苗产生的免疫,对药物引起抗性,改变发 病机制,甚至改变种属和组织的嗜性,因而,病毒变异可能是病毒传播,致病和转归 的重要因素。
• ②免疫清除期:此期可以大三阳,也可以 是小三阳,病毒定量检测(HBV-DNA) 一般大于2000IU/ml(相当于 104copies/ml),伴有肝功反复异常( 如ALT持续或间歇升高),肝组织学中度 或严重坏死、肝纤维化等,反复或严重的 肝损害可导致肝硬化或肝衰竭。
• ③非活动复制期:表现小三阳,HBVDNA低于检测下限,肝功正常,肝组织学 无损害或有轻微损害,这标志着乙肝在机 体内获得机体免疫系统的控制,此期患者 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大大减少。
3.2 公众对乙肝患者态度
• 根据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调查,公众对乙肝 患者的歧视呈下降趋势,并且随着社会经 济的发展,庞大的慢性乙肝患者人群的生 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3.3 乙肝患者对病的认知及承受的 压力
• 乙肝患者获取疾病知识的五大信息来源: 医生、电视教育节目、报纸和杂志上的文 章、病人教育资料、病友间的交流。 其中,由于普通大众缺乏对乙肝专业医学 知识的了解,大众传播媒介成为乙肝感染 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形成对乙肝疾病和 乙肝病人的认识。
二 医生和患者对耐药问题 的认识
• ④再活动期:某些处于非活动期的患者在 一些诱因下可再次出现肝炎活动复发,表 现为DNA阳转,肝功异常,病情加重等, 这些诱因包括劳累、免疫力下降,使用免 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等等,尤其是那 些“小三阳”但HBV-DNA仍然阳性的慢 性乙型肝炎患者,容易反复出现肝炎发作 ,疾病进展可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 至HCC(原发性肝癌)。
• 乙肝血清标志物因为其操作简便、价 格低廉被作为诊治乙型肝炎的常规项目, 但是不能很好地反映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及 活动情况。 近年来研究发现,乙肝病毒前 S1 抗原(PreS1-Ag)能充分反映机体的 体液免疫状况、病情的转归,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 HBV 的复制情况,是 HBV 复制及 传染性的良好指标。
我国HBV感染概况
•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
• 我国HBV感染率概况为:
– 抗HBc及/或抗HBs阳性:60%
– 非感染人群:26%
– 慢性乙型肝炎:2%
– 表面抗原阳性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10% – 表面抗原阴性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2%
乙肝病毒感染的危害
• 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的损害 ,只是在肝细胞内吸收营养赖以生存,并在肝细胞内 复制、繁殖,引起人体免疫系统针对这些抗原物质产
2.肝组织病理研究
• 马科等探讨慢性乙型肝炎( CHB) 患者临床 表现和病理诊断的相关性。 •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 严重程度密切 • 相关,仅根据肝功能判断轻中度的 CHB 患者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有相当的局 限性。
•
江 军等探索100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正常的慢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组织 机理改变影响的可能因素及ALT相应的正 常界限。目前ALT正常值上限应下调为宜; 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应将肝活 检作为判断肝病活动性和是否抗病毒治疗 的主要依据。
临床可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泻 及腹胀。但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
慢性乙型肝炎是严重的进展性疾病
什么是乙肝五项{两对半}
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1} 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体{2} HBeAg-乙肝病毒e抗原{3} HBeAb-乙肝病毒e抗体{4} 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5}
•
蔡兰兰等分析乙肝病毒前 S1 抗原( PreS1-Ag)与乙肝血清标志物、HBVDNA 的相关性PreS1-Ag 与乙肝血清标志 物及 HBV-DNA 密切关联,能够很好的反 映乙肝病毒的复制及传染性,对于乙肝的 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
朱子犁用血清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和 ELISA法检测两种方法检测乙肝标志物有 密切的相关性。荧光定量PCR是检测 HBV-DNA含量较精确的方法,能正确反映 乙肝病毒的复制水平和活跃程度;HBsAg 和HBeAg与HBV-DNA含量有着明显的相 关关系。
• 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 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 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 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 • 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 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 或者肝硬化。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 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 HBsAg携带率仅为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