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学重点.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健康教育定义:是有计划地应用循证的教学原理与技术,为学习者提供获取科学的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技能的机会,帮助他们作出有益健康的决定和有效且成功地执行有益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的过程。

*健康教育的特点

(1)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

(2)以行为改变为目标

(3)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

(4)注重计划设计和效果评价

(5)评价健康教育对改善健康状况的效果有较大难度

(6)既有独立的领域又无独立的领域

*健康教育的五个环节

1、教学者:公共卫生医师、临床医师或健康教育老师(专业性健康教育工作);基层卫生工作者和社区社会工作者(普及性)

2、健康相关信息:正确性、证据充分、适合学习者需求

3、教学活动:个体咨询指导、人际和小组活动、培训等。

4、学习者:以学习者为中心

5、效果:健康行为的形成,维持、促进和改善个人和社区的健康。

*健康教育与增权:增权是指人们增强对决定他们生命事件掌控力的过程,自主自律健康行为。

*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指给老百姓竞选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特点:单向、大众传媒

两者联系:我国当前的健康教育是在过去卫生宣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健康教育的部分措施认可称为卫生宣教。

两者区别:健康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教育活动过程(双向)。它强调的是健康教育者和接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合作,需要广大群众的主动参与,通过两者共同努力,达到健康的目的。健康教育融合了医学、行为科学、传播学、管理学等知识形成理论和方法体系。

*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在进行与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有关的日常活动时,获取、理解、评价和应用健康信息来作出健康相关决定以维持或提高生活质量的知识、动机和能力。*健康促进的概念:指包括健康教育在内的促进人们行为改变和社会环境改变的组织、法律、资源支持等各项策略和活动。

行动策略: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2)营造健康支持环境

3)强化社区的行动

4)发展个人的技能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1、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健康促进包括健康教育

3、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重要策略和方法之一,是基础和先导。

4、健康教育必须以健康促进战略思想为指导

*健康共治:是指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以及整个政府和全社会的方式引导社会组织、企业

和公众为了健康和福祉共同采取的行动。

*我国新时期卫生与健康的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胃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第二章健康行为

*行为的基本概念:分为内隐行为和外显行为。是人类在内外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以及外在的能动反应。指具有认知、思维能力并有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动的反应。

*人类行为构成的五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人

行为客体: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

行为环境: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的方式方法和所应用的工具

行为结果:行为主体对行为客体所致影响

*人类行为及特点

生物性(人类的五大本能反应):1.摄食行为 2.性行为 3.睡眠 4.好奇和追求刺激行为 5.防御性为

社会性:1、获得性和可塑性:受所处环境影响

2、行为多样性:社会与文化决定

3、主动选择性:社会职能影响行为不能发动行为。

4、文化认可性: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

目的性和适应性

*健康行为:指个体健康相关行为中有益于健康的行为部分。个体为了预防疾病或早期发现疾病而采取的行为。可分为:

(1)预防行为

(2)疾病行为

(3)病人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1.个体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

(1)享受型行为:行为主体在采纳行为时在短时间内能为主体带来主观愉悦感。

(2)主动非享受型行为:因“无知”而发生,与主观感受和客观条件无关。

(3)被动非享受型行为:被迫采取的不健康行为。

2.团体健康相关行为:

(1)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是有组织有机会又评价和调节的行为。

(2)团体有特定的文化特点,承受压力的能力大,成功的效果显著。

(3)有一定的“惯性”,启动和停止都比个体缓慢

*促进健康的行为: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包括日常生活中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不利于健康行为的减少或避免等。

促进健康行为主要特点有:

①有利性(行为表现有益于自身、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如不抽烟

②规律性(行为表现规律有恒,如定时定定量进餐)

③和谐性(个体行为表现有自己的个性如选择运动项目,又能根据环境调整自身行为)

④一致性(外显行为与内在心理情绪一致)

⑤适宜性(行为的强度有理性控制)

促进健康行为的分类

1.日常健康行为:

2.避开环境危害行为:

3. 戒除不良嗜好:

4.预警行为:

5.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危害健康的行为:指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的特点:

①危害性:对人、对己、对社会的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的、

明显或潜在的危害作用。例如吸烟行为,不仅对吸烟者本人的健康产生危害作用,而且对他人(造成被动吸烟)和社会(造成总发病率、死亡率水平的提高)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②明显性和稳定性:对健康的危害有相对的明显性和稳定性,即需要有一定的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

③习得性:后天获得,是“自我创造的危险因素”。

危害健康行为的分类:1.不良生活方式

2.致病性行为模式

3.不良疾病行为

4.违规行为

*健康行为生态学观点对健康行为干预策略有哪些实践意义?

健康行为的生态学模式提供了理论框架,指导健康教育工作者以生态学的理论观点开发综合性的健康行为干预模式,使得每个水平的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以及各水平因素间交互关系都得以改善,从而使个体行为朝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健康教育干预活动中,改善健康行为的干预策略应尽可能采取包括家庭、社区等为基础的有多个人群参与的微观生态环境因素改变的综合措施。

第三章健康行为相关理论

*理性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相关概念及框架(如何运用理论指导行为?)

(一)行为态度(分1)

1、行为信念:主观赏认为(相信)采取某项行为可能造成结果的可能性。

2、行为结果评价:个体赋予行为结果的主观价值判断。

3、行为态度:对某种行为稳定的倾向或立场。

(二)主观规范(分2)

1、规范信念:对行为主体有重要影响的人或团体对其的行为期望。个体感受到周围重要人士赞同或不赞同其行为的信念。

2、遵从动机:服从规范信念的意愿。

3、主观规范:主体感受到社会对其行为的约束和规范。

(三)感知行为控制(分3)

1、控制信念:个体感知到实施行为的促进和阻碍的因素。

2、感知力:知觉力或自觉力。主体对行为控制难易程度的感知。

3、感知行为控制:个体自觉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感知。

(四)行为意向与行为(总)

1、行为意向:行动前的思想倾向与行为动机。

2、行为:外显、可观测的反应。

第四章健康信念模式Hochbaum侯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