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与地方财政体制研究

合集下载

政府间财政分权关系实验报告

政府间财政分权关系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政府间财政分权关系二、实验目地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政府间地财政分权关系,同时也了解一些细节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地问题:中央与地方见分权得积极性,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分权应遵循地依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实验内容从分权有利于效率地增进、遏制政府规模地扩大、政府创新三个方面阐述中央与地方间分权地积极性,并提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分权应遵循地依据:经济效率,财政地资源配置、收人分配和稳定经济三大职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分析方法本次实验主要运用定性分析地方法.五、实验步骤通过阅读实验大纲充分理解本次实验地内容及其目地.阅读与本次实验有关地书籍及其文献(可上网查找),以此达到深入了解实验内容地目地,为下一步完成实验打下基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撰写实验报告:严格按照论文地格式初步完成书面报告.利用第三节实验课修改实验报告,修改过程由老师协助完成.提交实验报告至学习委员处,由她转交老师.实验报告浅谈“政府间财政分权关系”摘要:从分权有利于效率地增进、遏制政府规模地扩大、政府创新三个方面阐述中央与地方间分权地积极性,并提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分权应遵循地依据:经济效率,财政地资源配置、收人分配和稳定经济三大职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关键词:政府间财政分权;政府间关系; 公共产品财政体制是用以确定中央与地方财权和财力地划分.它不直接处理国家与企业和个人关系,其主要内容包括: () 中央对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地范围划分; () 中央规定地方财政收入地许可来源; () 中央规定地方财政支出地许可用途;() 中央确定地方财政对中央财政所负有地责任.本文从理论上以设计财政体制地依据说明政府间财政关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财政分权地积极作用(一) 分权有利于增进效率. . 穆斯格雷夫和. . 穆斯格雷夫曾假设了这样一种状况: [ ]一群居住在某一新星球上地人们,正在考虑自己对资源配置决定地选择;所有地公共产品与劳务都是具有非竞争性消费特征地纯粹公共产品,即社团中任一成员均能享受相同利益地产品.于是,问题就是:社会货物与社会劳务地提供究竟应该建立在中央集权制地基础上,还是建立在分权地基础上? 建立怎样地财政制度才能最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 然后,他们根据公共产品受益范围地空间限度地性质,将财政结构划分为各级行政单位.他们认为,公共产品地关键特征是具有受益范围地空间限度,它表现为一部分公共产品地受益范围是全国性地,如国防、太空探险、癌症研究、最高法院等;另一部分地公共产品地受益范围是地方性地,如地方上地消防车、路灯等.这就使部分享受这些利益地社会成员受到特定区域地限制.公共部门地资源配置地理论要求:公共部门必须提供公共产品,其所承担地公共产品地成本必须与相关受益区域居民地偏好相一致,是由该地区地居民通过纳税和缴费进行支付.这样,受益范围是全国性地公共产品就要由全国提供,该地居民纳税支付其成本;受益范围是跨区域地区域性公共产品,例如,公路等就应以区域为单位来提供,并由区域内地居民纳税支付其成本.据此,划分出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 、省政府范围(在区域范围内) 和再下级(也就是在地方范围内) 三级(在我国是五级) 行政级别,与之相适应,为使每一辖区内地公共产品受益程度不断提高,并对公共产品成本内在化地财政来源实施有效地管理,中央政府财政、省政府财政、再下一级财政三级(五级) 财政结构随之建立起来.马斯格雷夫依据公共产品地受益范围、公共产品地提供者、公共产品地成本补偿与提供该项补偿者、公共产品受益人与纳税人相一致地理论划分政府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次,并由政府级次决定财政结构地级次.这种分析方法地积极意义是:它比较好地确认和处理了提供公共产品地政府、公共产品受益地居民以及公共产品成本补偿之间地关系,政府、纳税人与财政之间地关系,特别是为中央与地方(广义) 间纵向关系地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斯蒂格勒从另一个角度研究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存在地合理性问题[ ] (~) .他认为,一般来说,行政级别较高地一级政府对于实施资源配置地有效性与分配地公平性目标来说是必要地,特别是在解决分配上地不平等与地方政府之间地竞争与磨擦中,中央政府应发挥充分地作用.关于地方政府存在地必要性,他指出: () 与中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政府相比,地方政府更接近于自己地公众.其隐含地思想是: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加了解所管辖地选民地效用与需求; () 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人们有权对不同种类、不同数量地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进行投票表决.同样,居住在各个地区地公民也应有权自己选择公共产品或公共设备地种类和数量.其隐含地思想是:地方政府(广义)比中央政府能更有效地根据公众地偏好提供公共服务,以满足公众地需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特里西则从中央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可能存在失误地基础上,建立起他地地方分权地理论.他指出,如果一个社会在信息方面是完全地,经济活动是完全确定地,那么由中央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还是由各地方政府分别提供一部分公共产品,应该是无差异地.问题是,完全地信息和完全确定地经济活动只是一种理想地理论抽象,无论哪级政府都可以在完全地确定性条件下,在确知任何一个公民地个人偏好中地边际消费替代率(即消费者在保持同等满足程度时,增加一种物品或劳务地数量与其必须放弃地另一种物品或劳务地量之比) 地情况下进行资源配置.但是,现实是,中央政府对各地公民地偏好了解得没有各个地方政府清楚(其主要原因应该是中央与各地居民相距遥远,信息传递难以及时、准确,即使准确地信息也会存在实现过程中地时滞) ,因此,中央政府对每一公民地边际消费替代率地了解就带有随机性.显然,在各级政府都诚实地针对所了解地公民偏好提供公共产品地前提下,如果由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社会福利有可能达到极大;如果由中央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则可能发生偏差———或者提供不足,或者提供过量.此外,一个厌恶风险地社会也会偏好于让地方政府来提供那一部分地方受益地公共产品.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 分权有利于政府创新政府在纵向和横向之间地竞争,有利于政府地创新活动.如,美国威斯康星州在全国提前实施了个人所得税法.加利福尼亚州又创立了各种环境保护项目,从而为全国立法提供了原动力.相信如果我国政府给予各地政府更多地立法权,也会激励各地政府地创新.美国学者格莱里奇说:“分权研究地论点之一是:各个州和地方政府可以充当国家政策变化地试验室———制度,可以在小规模上试验,很可能这些制度会根据地方地条件设计得更好些.”这方面地事例也许我们都有体会.我国地改革开放是率先在深圳等特区开始地,取得经验后,才在全国推广.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 分权有利于遏制政府规模地扩大在世纪里,大多数国家政府地预算规模有了迅速地增长.这种现象是否完全合理,其中是否存在效率地损失? 对此,有地经济学家认为如果对政府预算地规模不作适当地控制,明显会造成资源配置地不当.公共选择学派地代表人物杰弗里·布伦南和詹姆斯·布坎南认为:控制极权主义国家地有利手段是对政府部门实行分权[ ] .他们把在市场经济中地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部门中来,分权会使多个政府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共处于一种竞争机制之中,有利于打破中央政府地垄断控制.人们为追逐财政利益而在地方政府之间自由流动,这种流动使地方政府间地公共产品提供成为完全地或部分地替代品,各个政府地财政收支决策会受到选民地检验,选民除做出判断和选择外,如果他们对居住地政府地理财政策不满,因扩大规模而对公民课税过重或效率过低,就会“用脚投票”,从而对各级政府地财政征税权力是一种明确地约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如何分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财权划分在理论上是可以阐述清楚地,而在实务上具体哪些财权归中央,哪些财权归地方,往往会碰到许多复杂地问题.但是,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 以经济效率为依据公共选择理论代表人物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美国学者布坎南曾举过两个简单地例子来说明公共产品地效益外溢性是政府间职能划分地重要经济依据.一个是国防地例子.国防,十分清楚,是中央政府地责任,因为国防是整个国家地事务,地方政府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需求来承担国防任务.国防是抵御外敌侵入地必要手段,使全国每一个公民都受到保护,所以国防地效益是全国性地.也就是说,这种公共产品地外溢性会扩展到全国.从经济原因看,国防等公共产品应由中央政府来提供.另一个例子是警察.警察是国内治安所需,警察力量地多寡取决于当地治安情况地需要.交通繁忙又拥挤地大城市,为维持公共交通秩序,理所当然要配备较多地交通警察;而边缘城市因人口密度较低,交通情况相对较好,所需地警察数量明显要少.这说明,警察服务地对象是一个数量有限地公民群体,各地地警察都是为当地地居民服务地,他们负责当地居民地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使当地居民受益,也就是说,像警察这样地公共产品地外溢性主要表现在一个局部地区,警察服务应该是各地方政府地职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诚然,各级政府地管辖范围不完全是根据经济原则来划分地,在很大程度上受地理或历史原因地影响.但从经济地角度来重新审视政府职能地划分,有助于国家职能分配地合理化.当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财权划分,各地政府之间地财权地划分只能逐步调整,而不能推翻重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 以财政地三大职能为依据一个国家各级政府之间地政治边界和行政区划是由历史、地理和政治等因素决定地.如果撇开这些因素,只从财政地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地角度看,也可以设计出中央与地方地财权地分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政府地资源配置职能.政府所谓地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很清楚,政府一般不提供由市场经济能够提供地私人产品.根据公共产品地外溢性,如果是在全国范围内受益地,则由中央政府来承担,如果是区域范围内受益地,则由地方政府来承担,如果受益范围存在交叉地情况,则采取受益地各方共同承担地办法来解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政府地收入分配职能.政府为消除社会各阶层之间地收入分配地不平均,必须用税收和财政支出地手段来适当进行调节,以缩小不平均地差距.如果收入再分配地职能让各地区地政府来实现地话,必然会出现各地区地税收差别、支出差别和转移支付地差别,就会造成地区之间地不平等,富者越富,贫者越贫.在人口自由流动地国家里,这种做法是不可能持久地,因为“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们会涌入富裕地区,最终使政府调节收入地职能归于失败.可见,此项职能宜由中央政府来承担.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政府地稳定经济职能.政府干预经济地理由之一,就是市场经济不能自行实现经济地稳定地增长和充分就业.要达到稳定经济地目地,就要求政府在全国地范围内采取适当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就需要自觉运用“自动稳定器”地功能,实行逆向调节,或叫反周期地经济政策.因此,稳定经济地职能非中央政府莫属.如果由地方政府来实施,地方政府缺乏对全国形势地判断,难以做出正确地调节决策;同时,由地方政府作出反周期地决策,势必造成资源配置地扭曲和地区之间地差别地扩大.比如地方政府为解决就业问题,会制定出某些税收和支出优惠政策,以吸引投资,结果会引来别地地区地仿效和攀比,得不到应有地调节效果.就像前些年在全国各地建立地经济开发区所产生地后果一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税收地种类来看,为实现政府地职能,应制订出相应地各级政府地财政收入来源.以支付能力为基础地个人所得税,与累进税地作用相同地奢侈税,在收入环节上征收地源泉税,比如工薪税、企业所得税,这些税无疑应作为中央税收,与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地职能相对应;财产税、特别收费等与地方政府地公共支出有关,受益地基本上是当地地居民,应划归地方政府来管辖;税基广泛地增值税其税负基本上落在消费者身上,可由中央政府用来调节经济周期.同时,增值税地税源很广,收入甚丰,不仅可以用来满足中央政府地配置资源地职能,也可以弥补地方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地资金来源之不足,所以,它既可以作为中央税,又可以作为地方税———即“共享税”.对物课征地消费税和增值税具有累退性质,很难用来作为受益税来实现政府地分配职能.具有一定管理目地地消费税(如对烟草和酒类地税收) 可视情况划归给各级政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增长性比较强地税种以及对整个国民经济地资源配置与分配有明显作用地税种应划归中央政府,这样做地好处是可以避免由于财源地分散造成对国民经济不良地影响.如果中央政府能够有效地掌握国民经济地税收地主要份额,中央政府在满足自身开支需要地基础上(配置资源职能) ,还可以对贫困地区实行转移支付(分配职能) ,以及根据国民经济形势地需要实现财政盈余或打一定数额地财政赤字(稳定经济职能)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与配置资源职能有关地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财源划分要保证市场经济地效率.企业生产地场所是在一个特定地地方,但销售地产品是全国性地,甚至是世界性地,为使企业地销售渠道在全国范围内畅通,各级政府不宜对商品性生产进行干预,除非有明显地外溢性存在.所以,对企业地征税,主要是对企业地商品和劳务及利润征税,应当划归中央政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稳定经济地角度看,把受经济周期影响比较大地税种划归中央政府是有道理地.像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是根据收入征税地,个人和企业地收入水平会随着经济地波动而波动,具有周期性波动地特征.征税权划归中央政府地好处是,中央政府可以根据总地形势地判断对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实行统一地增税或减税措施,也就是把宏观调节地工具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这也是我国从年起将所得税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地“共享税”地理论依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可见,划归地方政府地税种应当是不因征税而造成资源发生转移地税种,比如财产税,是对居民最终产品消费品课征地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划分征税权地时候,要避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同一税基同时具有征税权地做法,这主要是可以防止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收入交叉和讨价还价,保证财政制度地规范与统一.在有地场合,如果根据上述原则把大部分税源都划归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可能发生税源枯竭地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征税权仍划归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可根据情况,再允许地方政府实行附加征收.不管如何,决不可将此税源简单划归地方政府.如果地方政府有了此种税源,就会助长地方保护主义地倾向,妨碍全国范围地商品流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十四五”时期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研究

“十四五”时期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研究

王蕴丨"十四五"时期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研究经济“十四五”时期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研究文/王蕴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财权划分存在的主要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财税体制改革在财政事权 和财权划分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确定了中央与地方财政 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调整的基本原则,并分领域制定了具 体划分方案,同时结合“营改增”改革适应性调整了中央 与地方收入划分,并相应推进了转移支付制度改革。

随着 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征程,内外部发展环境和条件均发生了重要变化,财税体制仍然存 在明显不适应全面实现现代化要求的一些问题。

一是支撑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性有待提升。

全面 实现现代化要求形成城乡融合、区域协间发展格局,这需 要有效发挥财税体制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兜底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的作用。

从城乡发展看,财税体制支撑"以人为 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力度仍有待加强。

一般性转移支 付未能有效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挂钩、中央财政基础 设施建设投资安排未能有效匹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需 要。

从区域发展看,财税体制促进不同功能区域协调发展 的支撑作用有待强化。

部分领域地方承担的支出责任仍然 较重,具有均衡性功能的转移支付占比偏低,对缓解地方 财政困难效果比较有限,不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 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二是支撑绿色发展的有效性有待提升。

绿色是全面实 现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需要有效发挥 财税体制的绿色发展导向作用。

财政支持绿色发展的投入稳 定增长机制缺乏,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中央与地方 事权和支出责任尚未调整到位。

纵向生态补偿机制还不健 全,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还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制约了生态产品的有效提供,,流域上下游、生态空间紧密 相连区域等也未形成健全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实现 有效的生态保护区际利益丨M i,不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在 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中央财政支出责任还不足。

我国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协调性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我国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协调性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我国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协调性的不利影响及对策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我国区域发展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行政区划的设置对区域经济有着重要的的影响,这其中就有对区域经济的协调性的影响。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协调性的不利影响也显现出来。

本文就不利影响做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标签:行政区划区域经济信息不对称行政区划改革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保证国家各种生产要素持续保持较理想的空间配置,从而实现国民经济整体以较高速度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是在计划经济年代逐步建立起来的,政府管理层次多,隶属关系复杂,管理半径过长,行政分割严重,行政成本庞大。

我国的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是相互矛盾的,有非常尖锐的问题,行政區划定下的官员在执行经济区划的功能,完全割裂。

在这样的行政区划架构下,再加上它所特有的政绩考核体系,并将行政区划下的垄断与地方保护推向了极至,从而造成行政区划对于资源优化配置的阻隔与排斥。

这就是所谓的行政区划分割经济区域的格局。

这种格局显然不利于区域政策产业化,以及产业政策区域化。

一、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协调性的不利影响1.行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协调性的不利影响的理论基础(1)地方利益主导下的“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博弈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行为者追求自身利益的结果却是最差,要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就需要双方放弃背叛战略,转而实行合作,就是实现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统一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然在我国长期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地方政府受到利益最大化和理性“经济人”的双核心利益驱动,在与其他地方进行博弈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保持贸易自由或地方保护的两难选择。

虽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选择合作会带来巨大利益,但是由于双方在各自的利益主导下,政府之间往往会选择贸易保护政策。

这不仅会造成区域经济间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困难,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的总体发展,而且还会对已经形成行政区经济体内部造成不利影响。

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财权划分探析

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财权划分探析

内容摘要中央与地方上的关系的本质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集权或分权体制上的一种博弈行为;它产生的必要条件是国家的存在,充分条件是国家地域的扩大、人口的增加、管理事务的增多。

其中财权与事权上的划分更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键。

目前我国现在正处于转型期间,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上的财权与事权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文中列举了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中央与地方在财权与事权划分的案例,同时也列举了西方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关于事权与财权的划分上的一些方法。

文章阐述了我国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的划分上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现阶段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划分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财权;事权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s focus on centralized or decentralized system;It is the condition for the existence of national countries are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the expansion of the increase in population, the increase in management services. One on the financial authority and powers of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which pay a key role. Now China is in a transition period,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how to deal with the financial authority and powers become the key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cited some examples like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France, Germany and other countries. Then the article pointed out some deficiency and gives me some suggestion.Key word:central government; local governments; financial authority; powers目录一、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简述 (4)二、历史上我国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划分 (4)(一)先秦时代的财权与事权的划分 (5)(二)秦汉时代的财权与事权的划分 (6)(三)隋唐时代的财权与事权的划分 (6)(四)宋与明在事权与财权划分的方式与改革失败的原因 (7)三、我国在事权与财权上分配的现状与问题 (10)(一)中央与地方的事权模糊不清,影响了两个积极性的发挥 (11)(二)中央与地方的财权的不确定性,使地方政府不能有充分财力解决地区事务 (11)四、西方国家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划分的借鉴 (12)(一)明确划分中央财权与地方财权,以美国为例 (13)(二)实行财政立法权与收入集中、执行权与使用分散,以日本为例 (13)(三)实行财权、财力收支集中,以法国、德国为例 (14)五、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的建议 (15)(一)对于中央与地方事权财权的划分上,要注意集权与分权上的力度 (15)(二)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必须贯彻规范性原则 (15)(三)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 (16)(四)根据政府职能转换对财政职责范围重新界定 (16)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财权划分探析一、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简述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行政区划地方财政

行政区划地方财政
20 × 20
上才是中央财力是否能够满足全国转移支付需 求的问题。这个问题本身实际上仍然是与省级 行政和财政区划无关的事情。因为省划小以 后,省对省内转移支付的范围减小,那些主要 由财政输入市县组成的小省很可能需要更多的 中央转移支付,而不是更少。总之,地区税收 竞争,重复建设和转移支付资金不足不是中国 现行行政和财政体制的根本问题。 笔者认为,中国现行财政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根 本问题是管理层次的重叠和由于重叠形成的管 理责任不清,存在多级政府审批同一个项目的 情况。从行政管理的需要来看,仍然有一些任 务需要以区(现在的市)为单位来管理县。但 是市所管理的任务应该与省是不重复的,或者 说是由省授权的管理形式。例如中国发生的铁 本项目土地审批事件和奶粉质量事件,既然规 定了在一定土地面积的范围内审批权在省,一 定的面积范围内审批权在市,如果发生违规事 件,就不需要检查多级政府的行政责任,只需 要检查直接主管单位的责任。所以改革的具体
行政区划地方财政
近年来,随着由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带来的市场 化 进 程 的 �M 一 步 深 入 , 对 地 方 财 政 体 制 以 及 与 之相对应的行政体制改革的制度需求显得日益 突出。中国现有的地方财政体制以及行政体制 必须进行比较大的改革,这似乎已经是理论界 和政策制定部门的共识。一种改革方案是:增 加省级行政单位,由省直接管理县市。同时, 取消乡镇,由县直接管村,因为现在乡镇管理 人员太多,财政危机严重,上级政府无法控制 乡镇,所以不如取消乡镇。这样的结果就形成 了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相同的财政体制:三级 行政,三级财政,而且财政和行政是同一的层 次。本人认为,这种方案是建立在以美国制度 为西方发达国家制度模式代表的表面理解的基 础上的,忽视了一些制度改革的基本理论问 题。为此,本文试图对行政体制和财政体制改 革的一些相关基本理论问题进行讨论,为中国 地方财政改革的方案选择排除理论上的误区。 省(州)地方自治的立国原则对于世界上大部

谈谈调整行政区划中的财政工作

谈谈调整行政区划中的财政工作
太原市市区区划调整工作特别是财政体制调整工作 ,为什么能 够进展顺利 、平稳过渡呢 ?主要是市委 、市政府比较好地解决了三个 基本问题 。
一 、根据区划调整的客观要求 ,明确财政部门的工作任务 调整行政区划 , 财政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 这不取决于主观 意志 ,而决定于行政区划变动给财政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及其程 度。 行政区划调整 , 主要是行政管辖空间的变化 , 也可能伴随行政 管理体制的变动 。大体有三种类型 :一种是行政管辖空间不变 ,行政 管理体制改变 , 如乡改镇 ,县改市 , 地区改为市管县 ; 另一种是行政 管理体制不变 ,但行政管辖空间扩大 、缩小或调整 ,如同级政权机构 的合并 、分立和管辖区域的调整 ;再一种是前两种的混合 ,既有行政 管辖空间的改变 ,又有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动 ,如县升为地级市 ,又实 行市管县 ,地级市升为直辖市等 。 不论哪种类型的行政区划调整 , 对财政关系来说 , 都必然带来 财权和财力的变化 。随着行政管辖空间的扩大 、缩小或调整 ,财源必 然产生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 ; 随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动 , 财政收入 的征收权和支配权也必然改变 。这些变化涉及到三个方面的财政关 系: 一是上下关系 , 即调整区划的政府与上一级政府之间 , 与所属 下一级政府之间 ,财权和财力的转移 ; 二是左右关系 , 即被调整区划的同级政府之间 , 财权和财力的 转移 ; 三是前后关系 , 即被调整区划的政府自身 , 调整前后财权和财 力的改变 。 因而 , 在调整行政区划时 , 客观要求财政部门根据行政区划的 调整 , 打破旧的财政分配格局 , 确定新的财政分配格局 , 即调整老 的 、确定新的财政管理体制 ,包括预算管理体制 、预算外资金管理体 制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本文主要讨论预算管理体制的调整 ,就是 按照新的行政区划 ,划分财政收支范围 ,测定预算收支基数 、税收返 还基数和体制补助基数 、体制上解基数及递增比例等 。 谁来调整 ?按照 《预算法》的规定 ,应由被调整区划的上一级政 府来调整 。这也就是该级政府财政部门在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中的主 要任务 。 二 、根据行政区划调整的特点 , 制定调整财政体制工作的方针 和原则

公共财政视角下的我国政府间事权划分问题及对策

公共财政视角下的我国政府间事权划分问题及对策

公共财政视角下的我国政府间事权划分问题及对策前言政府间事权划分问题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事权划分的优化与调整有助于实现政府职能与效率的协调统一,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政府的公信力与民主治理能力。

本文从公共财政视角出发,探讨我国政府间事权划分的问题及对策,旨在为政府间事权划分的深化提供借鉴。

一、问题背景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央政府行使比较集中的宏观调控和国家意志体现等职责,地方政府则主要行使市场调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职责。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事权划分不清、关系紧张、权责不一致等问题比较突出。

二、问题分析我国政府间事权划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不合理。

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中央政府在财政资源的分配中占据优势,而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中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

这导致地方政府过度依赖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并且因为财政支持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持续性,地方政府在承担主体责任时缺乏更多的自主权和意识。

此外,政府间事权划分还受到行政区划与政府职能之间的矛盾影响。

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下,行政区划较为分散,政府职能过于重叠和重复,这使得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权责不清晰,导致政府部门职能之间的冲突和重叠。

三、对策建议政府间事权划分的优化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下面是本文建议的对策:1.建立多层次的政府间财政分权制度现有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财力和税源有限,这导致地方政府扮演的承包商和执行者角色越来越突出,中央政府扮演的管理者和审批者角色越来越明显。

这样的财政体制导致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经常产生僵持和利益冲突。

建立多层次的政府间财政分权制度,即从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分配政府支出和公共财政收入,把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的提升与中央政府的财政分权结合起来。

2.实行“分税制”和税费返还制度为了更好地解决政府间的财力关系问题,建议实行“分税制”和税费返还制度。

城市化、行政区划调整与地方政府规模

城市化、行政区划调整与地方政府规模

城市化、行政区划调整与地方政府规模作者:周寒来源:《领导科学论坛》2021年第12期摘要:地方政府规模影响着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地区治理绩效。

文章利用我国269个地级市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城市化、行政区划调整对于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

研究发现,撤市(县)设区推动了地方政府规模的扩张;地方政府主导的土地城市化进程与地方政府规模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城市人口密度与地方政府规模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土地城市化;撤市(县)设区;政府规模中图分类号:D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12-0013-09基金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于新城市主义视角的广州非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策略研究”(2018GZYB01)一、引言地方政府是中国经济增长、国家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承担着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职责。

而地方政府规模①则是地方政府履行其公共服务职责、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地方政府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辖区内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治理效果,因为在我国现行的财权与事权体制下,地方政府是辖区内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者,既包括提供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生产性公共服务,还包括提供与民生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非生产性公共服务。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的支出规模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以此来回应日益复杂且多元的治理环境。

同时也有学者指出,地方政府規模扩张产生了负面影响,比如投资低效、非生产性公共服务的挤出效应等[1][2]。

另外,各类地方融资平台兴起,地方政府以此为手段进行投融资活动。

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扩张还会引发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

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也从侧面反映了地方政府收支失衡、入不敷出的问题。

因此,研究地方政府规模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对地方政府治理绩效的影响。

同时也是对地方政府财政健康状况的关注,以此来约束地方政府的支出行为,降低财政风险。

行政区划与地方财政体制研究

行政区划与地方财政体制研究

行政区划与地方财政体制研究1. 研究背景行政区划和地方财政体制是国家行政管理和财政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区划是指国家将全国划分为一定的行政区域,用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有效开展。

地方财政体制是指国家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力和财政责任进行划分和管理的制度安排。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行政区划与地方财政体制的科学合理性至关重要。

行政区划的合理划分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地方财政体制的健全与完善可以保障地方财政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实现财政权力的合理分配和利益关系的协调。

因此,对行政区划与地方财政体制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更适应中国国情的行政管理和财政运行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行政区划与地方财政体制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行政区划的制度设计行政区划的制度设计涉及行政区划的层级划分、区域范围的划定、行政权力的分配等方面。

在制度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地理、经济、人口等因素,充分综合各方面因素权衡决策。

研究行政区划的制度设计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行政区域的良好治理。

2.2. 地方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地方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提升地方财政管理水平和财政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

研究地方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可以探索财政权力的划分与转移、财政收入的来源与利用、财政支出的合理安排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和财政制度,促进地方财政的健康发展。

2.3. 行政区划与地方财政体制的协调发展行政区划和地方财政体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研究行政区划与地方财政体制的协调发展,可以探索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解决行政区划和地方财政体制之间的矛盾与问题,实现行政管理和财政运行的顺畅与协调。

3. 研究方法研究行政区划和地方财政体制可以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研究可以通过文献分析、案例研究、专家访谈等方法,深入挖掘行政区划和地方财政体制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区域与城市发展的影响探讨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区域与城市发展的影响探讨

政 体 制 改 革 ,鼓 励 有 条 件 的省 份 率 先 减 少行 政 层 次 ,对 于 减 少管理 层 级 、提 高效 能 、壮 大县 域 经 济 、促进 城 乡经 济 融 合 、加 快 城 市化 进程 ,都具 有 重要 的 现 实 意 义 。 本 文 就 此 对 区域 与 城 市在 当前 的 财 政 体 制 改 革 推 动 下 , 如 何 协 调 发 展 进 行 了探 索和 思 考 , 并 得 出相 关 结 论 , 以 期 对 今 后 的 相 关研 究 有 所
改革开放 以来 , 在全球 化、 场化 、 市 城 市 化等 多种 因素的复合作 用下 ( 京祥 , 张 20 , 0 8) 我国地方政府 , 尤其是地级市 一县 级 层面的行政建制关系发生了多次重大变 化。从一定意义上可以将 这种市 一县行政 关系的变化 ,视为行政建制关系对区域管 理体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适应性调整。
1 现状城 镇体系格 局及存 在的 问题 。 . 市管县体 制下 ,我 国大多数地 区形成 以地
级 市 为 中心城 市 ,县城 为 支撑 ,重 点 镇 为
纽带 ,一般 乡镇和中心 村为基础 的城 镇体 系格局。我国推行市管县体 制的 目的 ,是 希望通过建立市与县之间的行政领导 关系
内容 摘 要 :推 进 省直 接 管理 县 ( ) 市 财
通过省财政下达 到县 。省财政直接办理对 县财政资金往 来和资金调度及其结算 。市 县之间原财政债权债务 ,经双方清理确认 后报省级财政部 门备案。
对域城发 的响讨 区与市展影探
省 管 县 财 政 体 制 改 革 对 区 域 与城 市发 展 的 影 响
( )城镇 体 系格 局 的 变 化 一
马拉大车”的现象较为普遍 , 一些规模小 、

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一、概述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财政支出的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不断加大。

同时,环保、教育等公共服务不断需要增加投入。

在这背景下,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地方财政体系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究可持续发展的地方财政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

二、理论概述1.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保障后代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能够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确保经济不断发展。

因此,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既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诸多维度,同时又要综合考虑这些维度,以实现平衡发展。

2. 地方财政理论地方财政理论关注地方政府在财政方面的决策和行动。

目前,较为常见的地方财政理论主要包括财政分权、公共财政、地方财政投资、政府职能转变等。

这些理论主要着眼于如何制定并执行财政方案,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 可持续发展的地方财政理论可持续发展的地方财政理论主要关注如何构建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地方财政体系。

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意义和指标等。

这些理论旨在为地方政府提供参考,以使其财政决策更为科学、合理和可持续。

三、实证研究本文在前两节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了实证研究。

主要是为了探究可持续发展的地方财政体系,并以具体案例实际分析可能会涉及到的指标。

1. 实证数据来源本研究将以2010年至2019年间中国地方财政的数据为分析样本,其中涉及的地方行政区划包括直辖市、省级行政区、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和地级市。

2. 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2.1 经济指标在经济方面,本文涉及指标包括地方政府财政总收入、地方政府财政总支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GDP比重等。

2.2 社会投入指标本文还涉及了社会投入方面的指标,包括工业和信息化、农业和农村、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和旅游、卫生和计划生育等。

基于地区经济差异的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研究

基于地区经济差异的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研究

如何 应对 我 国地 区经 济 差距 拉 大 趋 势 ,成 为
全 国关 注 的 经 济 和 政 治 问 题 ,更 是 财 政 理 论 界 面
这些 问题 的 研究 和解 决 对 于进 一步 完 善我 国的财 政体制 ,推进经济 的均衡发展都有 重要意义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临 的重 大课 题 。我 国地 域 广 、差 距 大 、行 政 区划
Wu a 3 0 0,C ia) h n4 0 6 hn
Ab t a t o i l me tdf r n itd f c ls s m 。f s ywemu tma e ar a o a l i iin o o e a d f a ca sr c :T mp e n i e e t e s a y t f a i e i t s k e s n be d vso f w  ̄ n n n i rl p i l
发展水 平 的地 区能 否 实 行 不 同 的财 政 管 理 体 制 ;
2 1 / 4 总第 3 6期 000 9
文章编号 :10 —18 (00 4— l2— 4 0 1 4 X 2 1 )0 0 1 0
商 j ff , - E 究
C MME I L R S A H O RC A E E RC
基 地 经 差 的 央 地 财 休 研 于 区 济 异 中 与 方 政 制 究
l h n e in s a aa c a g t d ls o l a e t e dv so fr go a c n my a d fn n ils s m s a i me to r go a f c lb n e tr e s f l i l mo e h u d tk h i i n o e in e o o n a ca y t a i l i e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地方行政区划调整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地方行政区划调整,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根据国家的战略目标和需要,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合并、划分、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国际环境的变化。

地方行政区划调整对我国的改革发展和提升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任务。

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探讨其影响因素、合理性、方法和路径,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地方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范畴。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行政区划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之中。

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不仅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环境变化的需要,更是提高国家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的需要。

而且,由于历史遗留和地域差异等原因,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划现状存在一些不合理性和矛盾性,有的地方行政区划甚至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障碍。

进行地方行政区划调整,是我国政府的一项紧迫任务和基本职责。

1.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地方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础,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

合理的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能够为区域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调整和完善地方行政区划,有利于促进各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步伐,实现全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 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地方行政区划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合理的行政区划设置能够更好地为政府提供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能,推动政府职能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和提升。

通过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可以更加精准地为民众提供服务,减少行政管理的成本和浪费,提高政府运行的有效性和公信力。

3. 优化政府管理结构。

地方行政区划调整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调研报告】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情况

【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调研报告】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情况

【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调研报告】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情况一、现行乡镇财政体制情况的基本回顾1、县(市、区)级、乡镇收入和财力分配情况。

按照县政府对乡镇实行的“划分收支,核定基数,分类包干,超收分成,欠收自补,一年一定”的财政管理体制,规定了乡镇收入、支出的范围,在此基础上核定乡镇财政的收入任务和支出基数,制定超收分成的办法,由于乡镇没有设立金库,乡镇收入仍全额上缴国库,乡镇超收分成及支出指标,仍由县财政下拨。

这样,乡镇财政没有收支的直接支配权,仍然要受县级财政的制约。

2、乡镇财政预算内外支出的保障及存在问题。

我县对乡镇支出基数的核定,工资部分,中央、省出台的工资政策部分由县负担,地方出台的工资政策部分由乡镇负担,公用经费定额较低,用于科技、教育、支农等法定支出,县根据财力安排补助外,由乡镇在超收分成或乡镇预算外收入自筹解决。

以2000年计算,全县乡镇预算内可用财力*****万元,按供养人口****人计算,人均财力*.**万元,其中:用于基本保障支出****万元,人均*.**万元。

而预算外支出****万元,其中用于发放地方工资津贴及弥补公用经费开支达****万元。

因此,乡镇预算内外,可用财力可达*****万元,但用于专项保障性支出只有****万元,占**.*%,乡镇财政仍属于吃饭型的财政。

由于经济区域不同,经济较发达的乡镇,与贫困乡镇的差距也较大,如桃城镇,预算内可用财力****.**万元,按供养人口***人计算,人均财力*.**万元,预算内外财力****.**万元,用于专项保障支出***.**万元,占**.**%。

而呈祥乡,预算内可用财力***.**万元,按供养人口***人计算,人均财力*.**万元,预算内外财力***.*万元,用于专项保障支出**.**万元,占**.**%。

3、乡镇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乡镇财政体制实施近十年来总体上是好的,但由于我县是个山区县,受自然、地理、 ___约束,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乡镇间发展很不平衡,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①各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存在苦乐不均的现象。

关于新财政体制下区域财政现状的若干思考

关于新财政体制下区域财政现状的若干思考

关于新财政体制下区域财政现状的若干思考摘要:分税制以来,中央加强了对中央财政的控管,提高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与此同时,由于地方财政的财力受到制衡,间接内需拉动空间一定程度受限。

本文针对区域财政在新财政体制下面临的现状与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完善体制、开源节流和规范管理等方面作一些思考,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财政体制;区域财政;思考我们通常所说的财政体制主要是指制定中央与地方财权和财力如何划分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我国财政体制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变迁:简言之,以1994年推行的分税制作为分水岭,建国初期至1994年间的财政体制以财政包干为主要脉络;1994年全面推行了以“分税制”为主要标志的新财政体制。

该体制实施后,对区域财政的影响意义可谓是重大而深远。

一、新财政体制区域财政的现状1994年,我国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旨在进一步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加大宏观财政政策调控力度。

分税制的新财政体制有其客观必然性和重要性,在推行的近20年时间里,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分发挥,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资金保障能力,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但是,中央政府加强了财政集权,地方政府失去了主动权,必然影响了地方政府对地方经济的调控能力,限制了地方经济发展的自由度,间接缩小了内需,使地方宏观经济能力降低。

为此,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配关系自然提上了议事日程。

市场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政府能办多少事,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能筹集到多少资金。

如果,地方政府得到的财政收入不足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刚性需求,都把眼睛盯着中央财政投资,又不能得到中央财政补贴,上不了新项目,地方财政分成减少,无法调动地方政府各方积极性。

因此,这既是中央财政的隐忧,也是地方财政的隐忧。

在有些地区,由于实施分税制的财政体制,其直接影响或叠加效应,同一地区的分级财政无可避免地出现了“财政困惑”。

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以温州市辖区为例2005行政区划是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

即根据国家行政管理和政治统治的需要,遵循有关的法律规定,充分考虑经济联系、地理条件、民族分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区差异和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实行行政区域的分级划分和调整,将国家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系统,并在各个区域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行政区划的设置和变化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又是推动行政区划调整和变更的动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行政区划调整和变更的方向。

本文试图以温州市辖区行政区划为例,通过温州市辖区行政区划演变轨迹、调整成效(问题)及其利弊分析,来研究行政区划调整对温州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提出解决温州市辖区行政区划体制创新的设想和相关政策建议。

这对深入探讨行政区划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改革创新市辖区行政区划体制,具有十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市辖区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体制分析市辖区行政区划是行政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市辖区是随着市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其设立、撤销以及设置的数量、规模决定于中心城市的需要和总体规模,也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市辖区审批体制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建国初期,大中城市的市辖区设置不需要中央政府的批准,也没有具体的标准,一个市设多少个市辖区,市辖区的面积应该多大,都有各市自己确定,这样就导致有的城市市辖区设得过多,有的城市设得偏少,有些人口规模相近的城市,市辖区的数量相差1倍以上。

五四宪法第53条规定:“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并第一次正式使用“市辖区”这一概念,规定市辖区为相当于县一级的行政区域单位。

1955年6月颁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55]国秘习字第180号)规定:市的郊区不宜过大;市辖区和镇的建制的设置和变更由省人民委员会,自治区自治机关自行决定。

区划型行政壁垒:地方政府合作中亟待破除的空间障碍

区划型行政壁垒:地方政府合作中亟待破除的空间障碍

区划型行政壁垒:地方政府合作中亟待破除的空间障碍何李【摘要】区划型行政壁垒指的是在行政区之间出现的资源梗阻现象.在跨界公共问题治理方面,它阻碍了地方政府合作.由于制度供给与转型需求之间存在错位,区划型行政壁垒在时间与空间、全面与局部、制度与过程等关系中均以矛盾形式呈现出来.研究发现,其产生和强化的原因有:政府固守管辖权益、区划调整的政治偏好和市场公众的庇护行为等.为了破除区划型行政壁垒,增进地方政府合作,应从加强行政区划调整的规范性、发挥广域型市制模式积极作用、建立跨行政区联合组织等方面着手.同时,还应在公共资金、管理技术以及市场社会力量的支持等方面建立保障机制.【期刊名称】《理论与现代化》【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7页(P97-103)【关键词】行政区划;政府合作;府际关系;政府职责【作者】何李【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政治学系 43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035.5一、引言行政区划自国家产生起,就是搭建国家结构形式、设置政府机构的重要依据。

《周礼》记载:“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其中的“体国经野”所指即行政区划。

可见,其原初目的之一是为了强化中央对地方统治和管理的有效性。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演进,才被赋予了推动地方发展这一层新的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整体流动性不断增强的同时,对地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的资源①(以下简称:发展资源)在各行政区划之间的阻滞现象却并没有完全消失,甚至有局部强化的态势。

针对这一现象有来自于不同侧面的解释,如行政区经济[1]、行政分割[2]、地方分割[3]等概念。

诚然,这些概念对存在于经济领域或者单一公共资源范畴的空间分割现象有着很强的解释力。

但是,它们并未将近年来日益突出的公共服务领域的跨界梗阻问题纳入解释范畴,例如,雾霾治理、异地就医、异地养老等。

理论的不足限制了实践的发展。

中国地方财政体制安排的基本思路

中国地方财政体制安排的基本思路
, ,
效 运转 的 任务
,

当 然 实 际 的推 进 必 须 审 时 度 势 建
, ,
问题

各级 政 府 都 应 该 有 自 己 大 宗 稳 定 与 事 权 相

, ,
,


议 先考 虑 乡 镇 层 级 的 简 化 市 县 间 行 政 不 同 级 的 情 况 下 可 先行 财 政 同 级 方 案 总 之 现 在 的 改 革 已 牵 一 发 动 全 身 处 处 要 求 通 盘考 虑 我 们 要 改 变 过
源 来 形 成 分税 体 制

政府 始 终 是 最 稳 定 的 一 个 层 级
, ,
因 此 有必要考 虑修 宪以 减少 政
另 外 省 级亦 是 相 当 定 的 层 级 中 央 之 下 有 了 这 两 级 实 的 挂上 两 级 派 稳 出 机 构 当 可 解 决 好 既 减 少层 次 又 维 护 政 府体 系 有

政 府 确 实 应 该 把 职 能 收 缩 到 提供 地 方公 共 产 品 上
没 有 几 年 重 评 一 次税基 的 规定 市 场经 济 国 家 的 经 验 我 们 可 以 借 鉴 应 逐 渐把
,
,
来 中 央 一 级 和 省 以 下 各 级 政府 事 权 应 如 何 划 分 难
,

点 在 于 投 资 权 的 问 题 其 它 的 事 权 相 对 好办 比 如 气 象 预 报 工 作 部 门 既 向 全 国 提供 了 服务 又 向 地方 提

县 级 以 财产 税 为 财 源 支 柱 的 格 局 不 动 产税 是 最 适 合基 层 地方政 府 掌 握 的 税 种
,

一 国 两 制 下 的 地 方 财政 体 制 则 需 单 独 处 理

构建省以下政府间合理财政关系问题研究——兼论“省管县”体制向常态化发展的可能性及路径

构建省以下政府间合理财政关系问题研究——兼论“省管县”体制向常态化发展的可能性及路径

命名的财政 管理体 制改革尽管 囊括不 了 中国财 政管理体制改革 的全部方面 , 然而从其 目标设计 和所涉及的 内容看 , 于中国财政管理体 制的有 对 序化 、 合理化 还是有着 不可低估 的意 义。“ 分税
年, 改革 的得 失 在 社 会 层 面 得 以逐 步 展 现 , 其
“ ” 得 主要体现 为 中央与省一级 的收入 、 出、 支 管
思路都具 有各 自的特点 与值 得深 入 思考 之 处 。 “ 省管县” 的思路 操作 简便 , 于基层 财政 脱 困 对 的短期效果 明显 。然而从“ 管县” 省 在一些地方

思路构建地方 财政关 系 , 似乎 “ 省管 县 ” 制所 体
带来 的行政 层级 与 财政 层级 的不 顺 、 方 区域 地 合作 困难 、 以及 财政 管 理 幅度过 大 等 问题均 可

并解决 。然 而 , 恰恰 由于“ 区财政 ” 也 辖 的思
路所着眼 的 内涵 过 于丰 富 , 同样 它也 存 在着 一 些弊端 。因此笔 者 以为 , 辖 区财政 观” “ 虽然 体 现 了学者 对现 实 问题 的理论 关切 , 然而 由于其 自身 的路径 依赖 问题 无 法摆 脱 , 因此难 以提供 可操作 的方案 , 无从 进 入决 策 者 的视 野 。笔 更 者 的倾 向是 , “ 管县 ” 以 省 财政管 理体 制 的调整 作为突破 口, 不仅仅 将 “ 省管 县 ” 定位 于压 缩财 政层级或县 域政 区财政 脱 困的权 宜 之计 , 而是 将其提升 至地方 行政 管 理体 制 变革 的 高度 , 这 样才能 为今后财政体 制变革 中所追求 的实现基 本公共服务水平均 等化 , 实现横 向财政公 平 、 提
高财政管 理效 率 等 目标 营造基 本 的制 度 背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区划与地方财政体制研究提要:本文介绍了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财税体制和行政体制,了行政体制与财税体制相分离的情况,指出了在市场条件下提高财政效率的办法,并在此基础上批评了试图重新划分行政区划来提高财政效率的设想。

关键词:行政区划/地方财政/效率近年来,随着由国有产权改革带来的市场化进程的進一步深入,对地方财政体制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行政体制改革的制度需求显得日益突出。

现有的地方财政体制以及行政体制必须进行比较大的改革,这似乎已经是界和政策制定部门的共识。

一种改革方案是:增加省级行政单位,由省直接管理县市。

同时,取消乡镇,由县直接管村,因为现在乡镇管理人员太多,财政危机严重,上级政府无法控制乡镇,所以不如取消乡镇。

这样的结果就形成了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相同的财政体制:三级行政,三级财政,而且财政和行政是同一的层次。

本人认为,这种方案是建立在以美国制度为西方发达国家制度模式代表的表面理解的基础上的,忽视了一些制度改革的基本理论。

为此,本文试图对行政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些相关基本理论问题进行讨论,为中国地方财政改革的方案选择排除理论上的误区。

省(州)地方自治的立国原则对于世界上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来说,由其建国的特点,基本上是联邦制国家。

在这些联邦制国家,州(省)是基本的自治单位。

州自治主要体现为州的重要事务由本州人民决定,而联邦所拥有的权力理论上只是州对国家权力的让渡。

联邦(中央)政府无权改变州(省)一级的行政区划,包括决定省府这样的事情。

从财政体制上来说,最早的权力让渡形式就是关税联盟,例如德国的普鲁士关税联盟。

由于这样一个特点,对于大部分西方国家来说,州作为固定的行政单位,其管辖的范围,立国以后一经形成就固定不变。

美国最初只有13个州,最后通过购买和扩张,扩大为现在的50个州,但是其已经有的州,一经形成以后并没有任何的改变。

德国和法国边境地区的萨尔州,本来是属于法国所有,后来通过居民自决,加入德国,成为德国的一个州。

东西德统一,也是通过由东德加入西德的方式实现的。

最近,德国为勃兰登堡是否加人柏林市进行居民投票。

对于我们相当一些中国人来说,自治也许只是西方国家的一种文化传统,而我的理解是,这是西方国家立国的基本理念。

一个通常的误解是,先有国家,后有国民,而正确的理解是先有国民,后有国家。

如果一个国家不是以自治的单位联合而成,那么国家本身就没有民众授权的基础。

因此,从民意授权立国的基本原则来说,省(州)作为基本自治单位的管辖范围是不可以通过行政区改革,而只有通过当地居民投票的方式才能加以改变的。

毕业论文行政管辖区规模和管理效率的关系主张将省行政管辖区规模划小的一个重要的依据是,中国省的范围太大,管理没有效率。

划小就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管理的效率以什么为依据呢,如果以这个地区的经济水平或者说人均GDP 为依据,这种说法就很难找到支持的论据。

就美国来说,各个州的人口和土地面积的范围就相差很大,并不是小的州就管理得特别好,而大的州就管理得特别槽糕。

就德国的情况来说,面积最大的州是南部的巴伐利亚州,是德国最富裕的州。

人口最多的州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这个州也是德国比较富裕的州。

从各国的经验来看,人口规模大的州富裕的比较多,这是因为在人口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人口多的州必定是长期以来经济发达收入水平比较高的地区。

中国的情况也是一样的,我们现有的省级行政管理区从人口和面积规模来说也是大小不一的,那些小的省(区)管理得是不是比大的省区好,这是不言自明的。

国外有人经常对中国人说,中国落后是因为中国太大了,管理没有效率,改革也难。

这种说法也许本身并无分裂中国的用心,但是大部分中国人听起来很不舒服。

因为并非把中国分成几个中国就会富了,事情就好办了,比如许多非洲国家,它们都很小,有的不如我们的一个省大,可是他们并不能富起来。

因此,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从理论上来说,与管理的辖区大小并没有必然的相关关系。

因为管理机构是由管理人员组成的,在大的省区,相关管理机构可以由更多的人组成,而小的省区,由更少的人组成。

行政管理人员和被管理的人口成一定的比例,管理的效率理论上应该是相同的。

相反的情况是,由于管理的辖区比较大,更可能形成专门化的管理,而在管理的辖区比较小的情况下,很难形成专门化的管理,管理的水平相对就比较低,理论上来说,也可能是低效的,尤其是在使用信息技术作为办公支持系统的情况下,管辖范围小,会导致设备使用效率低下。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一个大省可以拥有比较大的防疫监督管理机构,门类比较齐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应的设备,而一个小的省,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所以,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专业化管理水平,省区单位应该是比较大,而不是相反。

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州管辖范围是比我们的省小,但是他们这种情况是历史形成的,并不是后来改变的结果。

毕业论文行政体制和财政体制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制度都是行政管理层次和财政层次相统一的,有一级政府就有一级财权。

事实上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财政层次和行政层次不是完全对应的。

一般的情况是行政层次往往多于财政层次。

例如,在德国虽然县作为一级行政层次,但是它不是一个财政层次。

在法国,由于省比较小,1956年改革建立了经济规划区,每个区由2到8个省构成,建立经济规划区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化和现代化的需要。

法国现有28个经济规划区,但这些区并不是财政层次。

行政层次的设置是出于管理的需要,财政层次的设立就需要考虑到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规模效益和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机制问题。

这里依据的是两个不同的原理。

表1以德国人口最多、经济高度发达的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的行政管理区划为例,以说明德国州以下行政管理层的构成。

这个州是德国的老工业中心鲁尔区,州内有科隆、杜塞尔多夫、杜伊斯堡、多特蒙德、亚琛、埃森、波鸿、明斯特、波恩等著名城市,其城市密度大大超过德国其他的州,但是德国人并没有因此将本州划分成更小的部分。

同时,德国的行政管理和财政层次是分离的。

在州和市镇之间有区、县和县级市三个层次,但是作为财政层次就是州和市镇。

县不是独立的财政单位,但是它是一级行政单位,负责管理一定的事务,主要是区划方面的任务。

对人民生活有直接的是事务。

县范围内的交通事业由县负责规划和管理,所需要的经费由州根据预算需要直接配给。

毕业论文制度改革的成本和效益分析制度改革的成本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新制度和旧制度转换的成本,二是新制度成立以后的实际运行成本和原有制度比较而增加的支出。

简单来说,如果我们新成立50个省级单位,其制度转换成本基本构成为:新成立省会的成本;新增加的省行政人员的人员支出和办公用品支出;新成立的省的辖区所有企业的改换地址和相关公文的成本;采用新省名给本省区内所有企业对外联系带来的对外宣传成本;所有的交通工具和标志重新更换的成本等。

新制度建设以后新增加的运行成本:(1)新增加省份的干部到首都开会办事的成本。

(2)新增加的统计资料以及各种以省为单位统计资料的印刷成本,比如统计年鉴。

(3)编写新地理教材的成本。

(4)文化传统损失的成本。

现在的县志以及其他地方资料都是以省为基本背景单位编写的。

省区范围进行大规模的变动以后,文献资料包括的范围不同,就形成一种文化传承方面的损失。

同时长期以来,各个省已经形成特有的文化特色和居民意识,省区划小以后,就很难形成文化和意识上的单元,因此,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方面的损失。

这种损失是无法用经济价值来衡量的。

(5)对外国际联系方面的损失。

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现有沿海省市对外已经有相当的知名度,新成立的省市如果采用新的名称,很难被外界接受。

毕业论文由于增加新省区的制度改革并不涉及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制度、市场机制等经济制度基本要素方面的改革,涉及的仅仅是管辖区范围技术层面的改革,因此,改革的效益主要在于管理效率的提高。

具体来说应该是时间的节省和管理费用的节省。

这就需要测算现在省级行政管理的任务哪些方面可以通过将省分得更小而得到这两方面的节省。

最后,必须对制度改革总成本和总收益的具体数据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改革是否可行的结论。

中国地方财政体制和行政体制问题的本质也许有人认为,中国的省比较大,影响了中央行政和财政权力的实施。

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各个地区为竞争投资所引发的税收优惠、重复建设以及转移支付资金不足等问题。

第一,通过税收优惠竞争投资已经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现在是一个全球降低税率竞争投资的高潮。

中国沿海地区的直接竞争对手,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的其它地区,也包括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例如越南、泰国等国家。

第二,重复建设实际是一个比较陈旧的计划经济下的概念。

如果国家不是项目的资金投入单位,企业投资是不存在所谓重复建设问题的,不管项目产品是否相同,企业是收回项目投资的责任单位。

如果不能够收回投资,企业将面临破产,这不属于市场经济原则下政府应该管理的范围。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外资的大企业在中国都有大项目,没有人能说大众投资了上海,就不批准福特投资北京,没有人能说这些大汽车项目都是重复建设。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厂家同类产品的竞争,最终通过淘汰过程使产品质量提高,价格下降,消费者得到实惠。

在世界上大概没有任何国家,在企业登记审批的过程中,将所谓的企业重复建设问题作为一个考虑。

国家可以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控制整个国家的投资增长速度,但这是与行政管理区划和财政层次设置无关的事情。

第三,关于中央财政可以用于转移支付的资金不足的问题,理论上来说首先是一个涉及到公共选择的问题。

也就是说,首先是中国对转移支付目标的定位问题。

对于不发达地区,中央转移支付具体目标是什么,是保证这些地区的人民享受全国平均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还是保证这些地区的人民享受基本的公共产品的供给,例如义务、基本的医疗救助系统和保证基本生存需要的食品供给。

在这个基础上才是中央财力是否能够满足全国转移支付需求的问题。

这个问题本身实际上仍然是与省级行政和财政区划无关的事情。

因为省划小以后,省对省内转移支付的范围减小,那些主要由财政输入市县组成的小省很可能需要更多的中央转移支付,而不是更少。

总之,地区税收竞争,重复建设和转移支付资金不足不是中国现行行政和财政体制的根本问题。

毕业论文笔者认为,中国现行财政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根本问题是管理层次的重叠和由于重叠形成的管理责任不清,存在多级政府审批同一个项目的情况。

从行政管理的需要来看,仍然有一些任务需要以区(现在的市)为单位来管理县。

但是市所管理的任务应该与省是不重复的,或者说是由省授权的管理形式。

例如中国发生的铁本项目土地审批事件和奶粉质量事件,既然规定了在一定土地面积的范围内审批权在省,一定的面积范围内审批权在市,如果发生违规事件,就不需要检查多级政府的行政责任,只需要检查直接主管单位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