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第6章
理论力学 第六章
n
FR Fi i 1
汇交力系的合成结果是一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各力 的矢量和确定,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6.1 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6.1.1 几何法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6.1 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结 论
6.1.1 几何法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合力, 它等于原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合力的 作用线通过各力的汇交点。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6.1 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6.1.2 解析法
cos(FR
, i)
FRx FR
,
cos(FR ,
j)
FRy FR
,
cos(FR
, k)
FRz FR
合力作用线过汇交点。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6.1 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6.1.2 解析法
汇交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
汇交力系的合力为零
各力在三个坐标轴上的 投影代数和分别等于零
返回首页
6.3 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
6.3.2 力系向一点简化·主矢和主矩
设刚体上作用一任意力系F1、F2、…、Fn。 任选一点O称为力系的简化中心。依据力的平移定理, 将力系中诸力向O点平移。
得到作用于O点的一汇交力系F 1、F 2、…、F n和一力 偶系M1、M2、…、Mn 。
Theoretical Mechanics
n
理论力学6章
1第二篇 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与运动产生原因无关的几何属性。
对刚体而言,运动学是在给定的惯性参考系中,研究刚体相对惯性参考的空间位置变化科学。
第六章 点的运动本章对质点(一种特殊的刚体)在惯性参考系中的位置变化进行分析。
并给出动点,动点的轨迹,动点的速度矢量,动点的加速度矢量等基本概念。
并以不同的几种方试对上述概念进行数学描述。
§6-1 矢量法在地球惯性参考系(体)上任取一定点O 。
对空间中任意一点A ,以O 点为起始点,A 点为末端点作有向值线段,且记A =r则称r A 为A 点相对O 点的位置矢量。
若A 点泛指空间中的一般点,r A 也记为r 。
质点作为仅由孤立物质点构成的刚体,在宏观尺度上,质点在空间所占具的位置可由与质点在空间重叠的几何点的位置矢量r 唯一对应。
一、质点的运动方程和轨迹质点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质点在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导致变化称为质点的运动。
质点运动的数学表述称为质点的运动方程。
在地球惯性参考系(体)中取定O 点时,在任意时刻t ,质点的空间位置矢量唯一确定。
即)(t r r = (6-1)随r =r (t )中时刻t 在其取值区间段的不同取值,质点将在空间占具不同的位置。
参数t 被称为时间参数,或称为时间。
对质点,在时间的取值区间[a ,b ]<<或(a ,b )、[a ,b )、(a ,b ]>>位置矢量时间(参数)变化的函数表达式(矢量表示))(t r r =称为质点在给定的时间取值区间内的运动方程。
在一般的运动学分析中,质点运动方程中的时间参数取值区间总被认为是任意给定了的。
因此通常就称)(t r r =是质点的运动方程。
2当质点的运动方程)(t r r =一但给定,位置矢量在时间参数的取值区间的每一个时间参数取值所确定的位置矢量末端点集合称为质点的运动轨迹。
质点的运动轨迹在三维空间中的几何表示为一条空间曲线。
理论力学第六章-
• (二)理想约束和虚功原理
作用在质点上的力F与质点任一虚位移 δ的r
标积,称为此力在虚位移中的虚功
δ W F F ' δ r
虚功具有功(或能量)的量纲,但没有能 量转化过程与之联系。对于处于平衡状态 的体系,作用在各质点上的力(主动力和 约束力)所做的虚功之和为0
若体系中各个约束力所做的虚功之和等 于零,则这种约束称为理想约束
n
F'
δri
0
i1
◆光滑曲面、曲线、光滑铰链均为理想约 束,受这些约束的质点,约束力恒与相应 的虚位移垂直! ◆如两个质点(研究对象)被不可伸长的 轻绳、或刚性杆连接的约束;两个刚体表 面光滑相互接触,或无滑相互接触的约束, 固定点约束等。
虚功原理:受理想约束的力学系统,保持 平衡的必要条件是作用于该系统的全部主 动力在任意虚位移中的虚功之和为零
s1pqLs1qLqL
称为哈密顿函数(或哈密顿量),是广义坐 标和广义动量的函数。
• (三)虚功原理的广义坐标表述和广义 力
xixi(q 1,q2, ,qs,t)
则质点坐标变量的虚位移与广义坐标虚位 移之间的存在关系
δxi s1qxi δqxti δt
(i1,2, ,3n)
δt 0
代入虚功原理的表达式可得
δW
3n i 1
Fi
s 1
r i r iq ,t 1 ,2 , ,s
ri
dri dt
s
ri
1q
q
ri t
ri q
ri q
d dt q r i s1q 2 riqq t 2q ri
理论力学第六章 点的合成运动 [同济大学]
解: 从例6-2已知得: 1 =
vr r 3 , 2
ω 4
O
解: 从上例已知得: 1 =
r
M
ω 4
va
A
aaτ =0 ,
3 , 4
aan=2r aen=
ωr 8
x’
2
ac 21vr 2 r
va
30°
3 1 1/ s2 8
2
动点取A,
va v A
ar
dvr d 2 x ' ' d 2 y ' ' d 2 z ' ' 2 r 2 j 2 k dt dt dt dt
dx ' di ' dy ' dj' dz ' dk ' dt dt dt dt dt dt
ar ω vr
a a ae a r ac; ac= 2vr
ve
a n a ae a rn a rτ
矢量
1.瞬时状态; 2.可解两个未知量 (大小,方向)。
例6-5 曲柄滑道机构,OA=01A=r=10cm, =30°,=4, 求: 转到30°时直杆的加速度a。 va vr 动点取A; 绝对:圆周; ve 解:相对:圆周;牵连:直线。 [速度] =
a a ae a r ac; aa a an ae aen ar arn ac;
例6-8 曲柄绕O转动,並通过滑块M带动滑槽绕O′摆动, ’ y 求摆动到30°时的角加速度1。
例6-9 将例6-8滑槽改变为图示牛头刨床机构,MA=2r, 求:刨床刨刀的速度,加速度。
vr
dv e dω dr r ω dt dt dt α r ω v e ω v r ae ω v r
理论力学(第6章)
t 已知:O1A=O2B=18cm,AB=O1O2=2R,R=18cm , 18 t2 求: va , aa s BM
π
加速度合成定理的矢量形式向 直角坐标轴x、y上投影,得:
π aax a a cos 6.67cm / s 2 6 π n n aay ar ae sin 20cm / s 2 6
绝对:大圆周(半径R)
相对:沿OA的直线运动 牵连:定轴转动(绕o轴)
2.速度分析 v a ve 大小 ? 方向 √
ve va 2Rω cos
vr
OM√?√ Nhomakorabeavr ve tan 2 R ω sin ω t
6.3 牵连运动为平移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解:(1) 动点:取顶杆AB的A点 动系:固连在凸轮上。 绝对运动:沿AB竖直方向 的平移。 相对运动:A点沿凸轮边 缘的圆周运动。 牵连运动:动系凸轮沿水 平面向右平移。
已知:
v0
30
2.速度分析
va ve vr
由几何关系可以得到:
3 vB vA v tan 30 v 3
例6-5 平面机构中直杆O1A、O2B平行且等长,分别 绕O1、O2轴转动,直杆的A、B连接半圆形平板,动 点M沿半圆形平板ABD边缘运动,起点为点B。已知 π t, O1A=O2B=18cm,AB=O1O2=2R,R=18cm , 18 t2 。 s BM
求:当 t 3s 时, 动点M的绝对速度 和绝对加速度。
方向竖直向上
例6-2 刨床的急回机构如图所示。曲柄OA的一端 A与滑块用铰链连接。当曲柄OA以匀角速度ω绕固 定轴O转动时,滑块在摇杆O1B上滑动,并带动杆 O1B绕定轴O1摆动。设曲柄长为OA=r,两轴间距 离OO1=l。 B 求: O ① 曲柄在水平位 A 置时摇杆的角 速度 1 。 ② 滑块A对于摇 杆 的相对角 O1 速度
理论力学第6章
6.1 非惯性系惯性力 6.2 达朗贝尔惯性力
惯性力
FI
m
6.2.1 质点的惯性力
ma=F+N
令
F+N-ma=0
称为达朗贝尔惯性力
N
F
FI= - ma
ma
简称为:惯性力
6.2.2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刚体由无数个质点构成,若对每点去施加惯性力其难度则
不难想象。因此,对于刚体的惯性力系,则应设法将其简化。
2、刚体定轴转动
FIi mi ai mi ri
F mi a mi ri
n Ii n i
2
M Ix M x FIi M x FIit M x FIin
mi ri cos i zi (mi ri 2 sin i zi )
一、惯性力系主矢
FIR FIi mi ai
mi FIi
C
ai aC
对于质量不变的质点系:
m a ma
i i
C
所以,惯性力系的主矢为:
FIR m aC
与质点系的运动形式无关!!!
二、惯性力系主矩及简化结果 1、刚体平移
惯性力系向点O简化.
i
FIi
ri C
O
aC
rC
M IO ri FIi ri (mi aC ) ( mi ri ) aC mrC aC M IC 0 惯性力系向质心简化.
只简化为一个力
FIR maC
平移刚体的惯性力系可以简化为通过质心的惯性力, 其大小等于刚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合力的方向与 加速度方向反向。
由
理论力学第6章
6.1 点的合成运动基本概念
z
x
大梁不动时
y
o
动
点?
定参考系?
z
y x
动参考系? 绝对运动? 相对运动?
牵连运动?
O
6.1 点的合成运动基本概念
动
点?
定参考系 ? 动参考系 ?
绝对运动 ?
相对运动 ?
牵连运动 ?
6.1 点的合成运动基本概念
◆ 运动的相对性 : 物体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运动各
va ve v r
注意点: * 牵连运动是刚体(动系)的运动; 牵连速度是动系(刚体)上一 点(该瞬时与动点相重合的点) 的速度。 *速度合成定理适用于任何形式的牵连运动,任意的相对运动。 * v a v r v e 为矢量式,符合平行四边形法则,其 对角线为 va
*矢量
va .vr .ve 满足“6-4=2”即可求两个未知量。
P'1
PP 相对轨迹 2 P 1P 1 牵连点运动轨迹
PP' 绝对位移 PP2 相对位移 P1 P1 牵连点的位移
zP(P1)
A
Dt
A
y
x
O
6.2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B
P2
B
P'
va vr
PP' PP2 va lim v r lim Dt 0 Dt Dt 0 Dt P1 P1 ve lim Dt 0 Dt PP' P1 P1 P1P ' PP' P1 P1 P1P ' lim lim lim Dt 0 Dt Dt 0 Dt Dt 0 Dt
O1
w
O2
j
A
理论力学第六章
由 动能定理 FS
由 动 2 mv c 能 4 对t求导,得 C 3 mvC a定 Fv C 理 2 故 Fr J C α
3
v
m
r
C
F
C
F
Cv
S
Cv
即动量矩定理
6-2 质点系动能定理
d LC dt
v
MC
v
6-2-1 动能定理的三种形式 问题 3 图(a)系统由静平衡位置转动 角, 此时,系统势能以静平衡为“0”,
V 1 2 k( l 2
k
) 2 对吗?为什么?
l 2
l 2
对!弹簧静平衡力与重力在转动时仍平衡, 其功之和为零,可同时不考虑。
k
a
又如图(b)所示:
V 1 2
6-2 质点系动能定理
O
m
k
2
b
6-2-2 动能定理的应用 1. 应用特点 (1)与位形变化有关 (突出空间过程) 已知运动求力,由 T W F
FT
WG GS sin
WF 0 ,
N
S
C
WF 0 ,
T
G
C
FS
FN
WF 2 FS S
S
6-1 功与动能
6-1-1 力的功
2.内力的功
一对内力, FA -FB
d W FA drA FB drB
FA drA drB FA drAB
Cv
求 ,v 问题 2均质轮在OA杆上滚动,已知 m,r,l,ω1求Cr 轮 T 。
T 1 2 m vC
2
1 2
JC
2
理论力学课件第6章
lim MM lim MM1 lim M1M
t0 t
t0 t
t0 t
根据点的速度定义,动点 M 在瞬时t 的绝对速度为
va
lim
t 0
MM t
它的方向沿绝对轨迹 MM 的切线。
相对速度
vr
lim
t 0
M1M t
它的方向沿在 M 点处相对轨迹AB 的切线。
牵连速度
ve
lim
t0
MM1 t
同样,它的方向沿曲线 MM1 的切线。 由上述关系,便可得到 va ve vr (6-4)
式(6-4)表示:动点的绝对速度等于动点的牵连速度与相对速度
的矢量和,这就是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即动点的绝对速度 va 可由它 的牵连速度 ve 与相对速度vr 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确定,如
图6-3所示。该平行四边形称为速度平行四边形。
度为 ve 。同样由速度合成定理有 va ve vr (b)
现以 aa 表示动点的绝对加速度。根据动点的加速度定义,则动点
的绝对加速度 aa 可写成
aa
lim va va t0 t
(6-5)
将式(a)和式(b)均代入(6-5)式并整理,得到
aa
lim (ve
t 0
vr) (ve t
vr )
本章内容
1 点的合成运动的概念 2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3 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4 牵连运动为定轴转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第一节 点的合成运动的概念
引例 图6-1(a)所示的沿直线轨道滚动的车轮,其轮缘上的点 M , 对于固结在地面上的坐标系来说,其轨迹是旋轮线,但是对于固结在车 厢上的坐标系来说,其轨迹则是一个圆;又如,图6-1(b)所示的等速
理论力学第六章点的运动学.
又 d 1 n dS
an
v2
n an
v2
an是一个沿主法线正方向 的矢量,指向曲率中心 。
法向加速度反映点的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程度。
dv v2 a a a n a a n n n dt
— 与 弧 坐 标 的 正 向 一 致 n — 指 向 曲 线 内 凹 一 侧 b — 与 , n 构 成 右 手 系
b n
[注]:自然坐标系是沿曲 13 线而变动的游动坐标系。
6-3 自然法 3、曲率 (1 / ) :
定义——曲线切线的转角对弧长 一阶导数的绝对值。表示曲线的 弯曲程度。
一.运动方程、轨迹
矢径是点的单值连续函数,
r xi yj zk
故x,y,z也是时间的单值函数:
x f1 (t ), y f 2 ( t ), z f 3 ( t )
——以直角坐标表示的点的运动方程 上式消去t,即为点的轨迹方程:f ( x , y , z ) 0
6
6-2 直角坐标法
当点M运动时,矢径r随时间而 变化,并且是时间的单值函数:
r r t
—以矢量表示的 点的运动方程
矢端曲线:动点M在运动过程中,矢 径r的末端绘出的一条连续曲线。 ——动点M的运动轨迹
二.点的速度
dr v r dt
方向:沿着矢径r的矢端曲线的切线 方向,且与此点的运动方向一致。
大小:速度矢的模,表明点运动的快慢。
t dv k dt v0 v 0 v ln kt , v v0 e kt v0 v
dx 3、 由 v v0e kt dt
理论力学第六章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第六章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 力偶系的平衡
§6-2 力偶系的平衡 一、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所有各力偶矩的代数和 等于零,即 M i 0 . 二、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由于空间力偶系可以用一个合力偶来代替,因此,空间力偶系
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该力偶系的合力偶矩等于零,亦即
要使这个刚体平衡,需加一力偶,其力偶矩矢为 -M。
第六章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6-3 一般力系的平衡 一、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1. 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
0 MO 0 FR
F
x
0
F
y
0
M
O
(F ) 0
2. 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其他形式
(1)二矩式平衡方程
M
FA FB
第六章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 力偶系的平衡 例题6-4 图示(a)所示的三角柱刚体是正方体的一半。在其中三个侧面 各自作用一个力偶。已知力偶( F1,F1 )的矩 M 1 20N m ;力偶 ( F2,F2 )的矩 M 2 20N m ;力偶( F ,F )的矩 M 3 20N m 。试 3 3 求合力偶矩矢M。又问使这个刚体平衡,还需要施加怎样一个力偶。
解:根据空间力偶系合成法,先求出力偶
矩矢M。根据三个力偶在空间的作用面不 同,考虑到力偶矩矢是自由矢量,可将力
偶矩矢画在坐标轴上(图 b)。和力偶矩
矢M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为
第六章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 力偶系的平衡
M x M 1x M 2 x M 3 x 0
M y M1y M 2 y M 3 y (10 30cos45)N m 11.2 N m
理论力学:第6章 点的合成运动
·1·第6章 点的合成运动6.1 主要内容6.1.1 点的绝对运动、相对运动和牵连运动1.定系和动系若存在两个有相对运动的坐标系,则可指定其中一个为定系,另一个即为动系。
但工程上一般以固定在地面上的坐标系为定系,相对于定系运动着的坐标系称为动系。
2.动点和牵连点动点为研究的对象,牵连点是动点在动系上的重合点,随动点的相对运动而变,是动系上的点,不同瞬时,有不同的牵连点。
3.三种运动的关系动点相对于定系的运动定义为绝对运动;动点相对于动系的运动定义为相对运动;动系相对于定系的运动定义为牵连运动。
本章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这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用来解决工程实际某些运动分析问题。
6.1.2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动点的绝对速度等于它的牵连速度与相对速度的矢量和。
这就是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a e r =+v v v6.1.3 牵连运动为平移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当牵连运动为平移时,动点的绝对加速度等于牵连加速度与相对加速度的矢量和。
a e r =+a a a6.1.4 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当牵连运动为转动时,动点的绝对加速度等于牵连加速度、相对加速度与科氏加速度的矢量和,这就是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a e r C =++a a a a其中r C v a ⨯=ω2。
当取平动动系时0=e ω;0=C a 。
6.2 基本要求1.掌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准确理解本章阐述的若干概念。
2.明确动点与动系的选择原则,能在具体问题中恰当地选择动点与动系,并正确地分析三种运动。
3.熟练掌握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和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及其应用。
4.掌握科氏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准确应用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及其应用。
6.3 重点讨论应用点的合成运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时,其关键是正确地选择动点和动系。
选择原则因具体情况不同而略有区别。
常见的问题有三种题型。
1.两个独立运动的物体,研究两者的相对运动。
理论力学第六章
vA vC vD vCA
y
(C)
式中三个未知量,不可解。
C
v
D
vA
B
( 大小 √ (v ) √ (OA ) ?AC AB ) ? 方向 √ () √ ( OA) √ ( AB) √ (↖) 选取坐标系Cxy,向y x 轴上投影,得
va
ve vC vA vCA
vr
AO杆作定轴转动, AB杆和BC杆作平面运动。
C
v A r
A、B、C点速度方向如图:
vC
B
60
vA
0
O
P点为AB杆瞬心 v A r AB AP 3r 3
其转向为逆时针
vB
A
vB BP AB
3 6r 3r 2 3
P
Q点为BC杆瞬心
va sin 45 vAcos45 vCA
vCA 5 2cm / s 所得为正,说明图中所 设的指向与实际相符 vD vCA vCA AB 0.5rad / s AC 10 2
vA
O
vC
(C)
C
v
D
vCA vA
B
y
例: 如图所示机构中,已知:轮I固定,轮Ⅱ作纯滚动, 其匀角速度为,O1C=L, O1A=3L /4,两轮半径均为r。 试求图示瞬时vA , AB和 AB.。
vA
零的点称为平面图形在 该瞬时的速度瞬心。
v A AP v A AP vB BP vB BP vC CP vC CP
2、瞬心的求法
(1)当平面图形沿某固定面作纯滚动时,图形上 与固定面的接触点即为图形的瞬心。
《理论力学》06章共75页文档
M x M i x M 3 M 4 c 4 o M 5 5 c s4 o 5 1 s . 1 N 9 m M y M iy M 2 8N 0 m M z M i z M 1 M 4 c 4 o M 5 5 c s4 o 5 1 s . 1 N 9 m
m O (F)
m O (F) 17
例3
已知:手柄ABCD在平面AXY内,
在D处作用一个力 F,l,a,
求:M x F ,M y F ,M zF
解:把力 F 分解如图
M x F F l a cos
M yF Fc lo s
M z F F l a sin
因
力偶矩矢
4.只要保持力偶矩矢不变,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 意移转,且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与力偶臂 的长短,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
=
=
=
M (F 1 ,F 1 )r B A F 1
5.只要保持力偶矩矢不变,力偶可从其所在平 面移至另一与此平面平行的任一平面,对刚体 的作用效果不变。
(1)大小: 力F与力臂h的乘积,即Fh (2)方向:转动方向 (3)作用面方位:力矩作用面法线方位。
1、矢量积表示式
2、解析表示式
i jk
x y z(yzF zy F )i(zx F xzF )j(xyF yxF )k
F x F y F z
力对点O的矩
在
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为
[M 0F]xyzF zy F
[M 0F]yzx F xzF
[M 0F]zxy F yxF
3、合力矩定理
理论力学第6章
设刚体由定平面A绕定轴O转动任一角度j,到达B 位置,其上任一点由O'运动到M。以固定点O'为弧坐 标s的原点,按j角的正向规定弧坐标s的正向,于是
s Rj
动点速度的大小为
当刚体转动时,角j是时间t的单值连续函数,即
j f (t )
这就是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运动方程。 转角 j 对时间的一阶导数,称为刚体的瞬时角速度, 用w表示: dj w j dt 角速度表征刚体转动的快慢和方向,其单位用rad/s (弧度/秒)表示。 角速度是代数量,从轴的正端向负端看,刚体逆时针 转动时角速度取正值,反之取负值。
ds dj v R Rw dt dt
即:转动刚体内任一点速度的大小等于刚体角速度与 该点到轴线的垂直距离的乘积,它的方向沿圆周的切 线而指向转动的一方。
v Rw
点M的加速度有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切向 加速度为:
dv d dw a ( Rw ) R Ra dt dt dt
(1) 在每一瞬时,转动刚体内所有各点的速度和加速 度的大小,分别与这些点到轴线的垂直距离成正比。
(2) 在每一瞬时,刚体内所有各点的加速度a与半径间 的夹角q 都有相同的值。
例 一半径为R=0.2m的圆轮绕定轴O的转动方程 为 j t 2 4t ,单位为弧度。求t=1s时,轮缘上任一点M的 速度和加速度(如图)。如在此轮缘上绕一柔软而不可伸长 的绳子并在绳端悬一物体A,求当t=1s时,物体A的速度和加 速度。 a M v an 解:圆轮在任一瞬时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为 R
如果w与a同号,角速度的绝对值增加,刚体作加 速转动,这时点的切向加速度at与速度v的指向相同; 如果w与a异号,刚体作减速转动, at与v的指向相反。 这两种情况如图所示
理论力学---第六章
加速度 速度矢端曲线切线
2.直角坐标法
•运动方程
z
k
M ( x, y , z )
x f1 t y f 2 t z f 3 t
r
j
z
x
y
O i
x
轨迹方程
y
f ( x, y, z ) 0
速度
v r xi yj zk
第六章
运动学基础
§6-1 机构运动简图 §6-2 点的运动 §6-3 刚体基本运动
§6-1 机构运动简图 构件与运动副
固定件 支承运动构件的构件 组成机构的各 相对运动实体 – 构件 主动件 驱动力作用的构件 从动件 随主动件运动而运动的构件
机构必须有一个固定件,至少有一个主动件
构件与运动副
高副—通过点、线接触 两构件组成有确定 —运动副 移动副 相对运动的可动联接 低副—通过面接触 转动副
3.弧坐标法
(1)运动方程(沿轨迹的运动规律) (+)
s f (t )
S称为弧坐标
O
(-)
M
s
★自然法适用于描述非自由质点运动
(2)自然轴系
切向单位矢量
主法线单位矢量 副法线单位矢量 •密切面
n
b n
当点M1逐渐趋近于点M时,M1点的切线平移后和M点 的切线所确定的平面趋近于一个极限位置,此极限 位置的平面称为曲线在M点的密切面 。
an a a g cos
2 2
2 2 v0 v0 得 a g cos n
例6-4
列车沿半径为R=800m的圆弧轨道作
匀加速运动。如初速度为零,经过2min后,速度
理论力学第6章 ppt课件
25
作业
• 6-4 • 6-6
ppt课件
26
第六章 点的运动学
• §6-1 矢量法和直角坐标法
• 1. 表示质点运动的矢量法:
• 质点的空间位置用矢径r表示,它是时间的 函数,
•
r = r(t)
• 投影式: r = xi+yj+zk
• 轨迹:矢径r 端点的连线。
ppt课件
1
• 速度:
v dr lim r(t t) r(t)
a dv dt
• 动点移动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发生改变。
a
dv dt
d dt
( ds dt
τ)
d 2s dt 2
τ
ds dt
dτ dt
ppt课件
15
• 切向加速度
at
d 2s dt 2
τ
dv dt
τ
• 法向加速度
an
ds dt
dτ dt
v
dτ dt
dτ dτ ds 1 vn
vy y r sin t
v
vx2
v
2 y
r (1 cost)2 sin2 t
2r sin t
2
ppt课件
19
• 求M点的曲线位移: • 方法1
v ds dt
s
vdt
2r
t
0
sin
t
2
dt
4r (1
cos
t
2
)
ppt课件
20
• 求M点的曲线位移:
理论力学第6章-点的运动
t0 t S j
当t→0时,t 与t′的夹角趋近于直角,即t 趋近
于轨迹在点M的法线,指向曲率中心。若记法线法线的
单位矢量为n,规定它指向曲率中心,则有
密切面:
dt v n dt
副法线
b
M
t
T
切线
n
过点M作 MT 的平行线 MT1 ,
MT和MT1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当点 无限趋近点M时,则此平面趋近某
4
49sin2 wt cos2 wt
O
加速度在x轴,y轴上的投影
j
yC
xC
C x
B
ax
=
dvx dt
7Lw2
4
cos wt
w 2 xC
C点的加速度的大小
ay
=
dvy dt
Lw2
4
sin wt
w2 yC
a ax2 ay2 w2
加速度的方向余弦
cos(a, i) ax xC ar
xC2 yC2 w2r
例6-6 曲柄OA绕O轴逆时针方向转动。其转过j角与时间t
的关系为
j
t
4
,若OA=10cm,OO1 =10cm,O1B=24cm,试求
B点运动方程、速度和加速度。
解:建立弧坐标
运动方程 速度 加速度
S O1B 12j 3πt
v dS 3π 9.42 cm/s dt d2S
at dt2 0
v vxi vy j vzk
速度v在三个轴上的投影
vx
=
dx dt
x(t)
vy
=
dy dt
y(t)
vz
=
dz dt
z(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例6-4 半径为r的轮子沿地面直线轨道作纯 滚动,转速为ω,转角为φ= ω t。求轮上任 一点M的运动方程、速度、加速度(切向、 法向)。 • 解:初始时,设点M与点O重合。 • 求M点的坐标(运动方程):
OC MC r rt
x OC r sin r (t sin t ) y r r cos r (1 cost )
加速度: a = axi+ ayj+ azk
d 2x ax 2 , dt d2y ay 2 , dt d 2z az 2 , dt
例6-1
• 椭圆规。曲柄OC绕O转动,C与规尺AB铰 接,滑块A和B在滑槽中运动,已知: OC=AC=BC=l,MC=a,φ=ωt。 • 求:M的运动方程、轨迹、速度、加速度。
2
a y y r 2 cost
2 2 a ax ay r 2
dv t 2 a a a ; at r cos dt 2 t 2 2 2 an a at r sin 2
2 2 t 2 n
• 习题6-5 套管A由绕过定滑轮B的绳子牵引 而沿着导轨上升。滑轮中心到导轨等距离 为l,设绳索以速度v0拉下,忽略滑轮尺寸, 求套管A的速度和加速度与x的关系。
• 曲率半径ρ的定义 :
ds s , d
• (2)切向单位矢沿曲线的变化率 • 令:τ(s+Δs)-τ(s)=Δτ
• 显然, Δτ指向曲率中心。
2 sin d 2 lim ds s 0 s 1 lim s 0 s d 1 n ds
作业
• 6-4 • 6-6
• 解:点M的坐标(运动方程):
x(t ) (l a) cos (l a) cost y(t ) (l a) sin (l a) sin t
• 消去t,得轨迹方程:
x 2 y 2 ( ) ( ) 1 la l a
• 速度:
vx (l a) sin t v y (l a) cost
• 求M点的速度:
vx x r ( cost ) r (1 cost ) v y y r sin t v v v
2 x 2 y 2 2
r (1 cost ) sin t 2r sin
t
2
• 求M点的曲线位移: • 方法1
• 解:
s (t ) l 2 x 2 (t )
ds v0 , v x, a x dt
v0
2x x 2 l 2 x 2 (t ) l2 1 2 x 1 l2 2 2 1 x
v x v0 dv a v0 dt
2 2 v0 l 2l 2 (- 3 x) 3 x x
• 3.点的速度
s ds v lim v t 0 t dt
dv a dt
• 点的速度v就是切向速度 。 • 4.点的加速度:
• 动点移动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发生改变。
dv d ds d 2s ds dτ a ( τ) 2 τ dt dt dt dt dt dt
• 加速度:
a x (l a) cost
2
a y (l a) sin t
2
• 例6-2 正弦运动机构,曲柄OM=r,以匀角 速度ω绕O点转动,转角φ= ω t+θ0。滑杆AB 在固定的垂直槽内滑动,滑块M在机构的水 平滑槽内运动,求A、B两点的速度、加速 度。 • 解:点B的运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3 自然法
• 自然法:利用质点轨迹作为曲线坐标系描述 其运动。 • 1. 弧坐标:在轨迹曲线上建立弧坐标。s=s(t) • 2. 自然轴坐标系 • 切线及其单位矢τ:轨迹曲线的切线方向的单 位长度的矢量。 • 主法线单位矢n:由质点所在位置指向曲率 中心的单位长度的矢量。
• 副法线单位矢b:与和构成右手螺旋系的的 单位长度的矢量。 • 密切面:轨迹曲线上两个邻点的切线形成 的平面。 • 法平面:过轨迹曲线某点与切线垂直的平 面。
第六章 点的运动学
• §6-1 矢量法和直角坐标法 • 1. 表示质点运动的矢量法: • 质点的空间位置用矢径r表示,它是时间的 函数, • r = r(t) • 投影式: r = xi+yj+zk • 轨迹:矢径r 端点的连线。
dr r (t t ) r (t ) lim • 速度: v dt t 0 t
• 主法线,n:法平面与密切面的交线。 • 副法线,b:与切线、主法线垂直的线。 • τ ,n,b组成右手螺旋系
• 3. 曲线坐标的一些性质 • (1)曲率中心:曲线上 两个邻点的法线交点。 • 曲率半径:曲线上的一点 到曲率中心的距离。 • 设M和M’是曲线上的两个 邻点,相距△s,切向单 位矢分别τ(s) 为和τ(s+ △ s) ,曲率半径为ρ。
xB r sin(t 0 ) vB x B r cos(t 0 ) aB x B r 2 sin(t 0 )
• 点A的运动:
xA b r sin(t 0 ) v A x A r cos(t 0 ) a A x A r 2 sin(t 0 )
s t 0 0 2
t
2
dt
t
2
dt
ds 2r sin
s 4r (1 cos
t
2 )
dt
t
2
• 轮摆线
x(t ) r (t sin t ) y(t ) r (1 cost )
s(t ) 4r (1 cos
t
2
)
• 求M点的加速度:
a x x r sin t
• 加速度:
dv d r a 2 dt dt
2
• 2. 表示质点运动的 直角坐标法
• 质点的位置坐标是时间的函数: • x=x(t), y=y(t), z=z(t), • 速度: • v = vxi+ vyj+ vzk
dx vx , dt dy vy , dt dz vz , dt
ds v dt s vdt 2r sin
0 t
t
2
dt 4r (1 cos
t
2
)
• 求M点的曲线位移: • 方法2
ds d 2 x d 2 y r 2 2 (1 cost ) 2 r 2 2 sin 2 t dt r 2 2 cost dt r 4 sin 2 r sin
• 切向加速度
d s dv at 2 τ τ dt dt
2
• 法向加速度
ds dτ dτ an v dt dt dt
dτ dτ ds 1 vn dt ds dt an v
2
n
• 全加速度
dv v a τ n at a n dt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