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学案设计-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附答案
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中生字新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运用的拟人表现手法,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
3.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向往之情和爱国情感【学习重点】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向往之情和爱国情感【学习难点】作者以“一滴水”的视野组织材料,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旅游资源丰富,有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老君山、束河古镇等知名旅游景点。
今天,让作家阿来的游记《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带我们去游历丽江,感受丽江。
二、自主学习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砚.池(yàn) 蘸.(zhàn) 驿.道(yì) 矗.立(chù) 闸.口(zhá) 眺.望(tiào)擦拭.(shì) 流淌.(tǎng) 草甸.(diàn) 徘徊(pái huái) 斑斓.(lán)..(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掌故:原指旧制、旧例。
后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逸事。
苍劲:老练刚劲。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2.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
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等。
3.背景链接。
作者在自己的微博写道: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
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
不意,当地政府知道我到了丽江,邀我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
这是很不好写的文字,试着写了。
交卷给丽江当地外,也贴在这里,聊作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八下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滴水经过丽江》属于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单元主题为游记。
本文是该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属于自读课文。
经过前面四篇游记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相关文体知识和阅读方法,故本课主要围绕课后阅读提示——“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带领学生赏析本文的独特视角。
《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是作者应当地政府之约,为中小学生写的一篇有关丽江的的游记散文,这是一篇灵动又奇幻,澄澈又美好,写景中饱含情感的的课文,与一般游记作品以人的游踪为线索不同,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游踪为线索,展开对古城丽江自然风光,人文风情进行描绘,构思新颖,视觉独特。
学完课文之后,我们正好向课文学作文,以拟人的构思法去记录自己的所见,展现别样的精彩。
学情分析:游记往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
学生在学完前面四篇游记后对这两方面有较好的认知。
但是本篇游记无论是交代游踪,还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都是值得我们写作借鉴的。
就知识结构而言,学生可能对“水的视角”这一新奇的线索兴趣较为浓厚,但对游记的要素和游记之美的层级未必有清晰的认识,对文中所出现的“一滴水的人文内蕴”未能挖掘深层内涵。
整体而言,学生学习本文应有一定的兴趣,尤其是对“水的视角”这一新奇的线索。
写作难度应不大,重点是要在语言调遣和构思布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考究,挖掘精妙之处。
教学目标: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
2.确定写作对象,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3.学会观察和欣赏自然,懂得去发现平凡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游记的文体特点梳理“游踪”,明确本文时空双线交融的写作顺序。
难点:学习以“物”(一滴水)为叙事视角的原因和妙处,积累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这个单元我们都在名山大川游览,昨天去看了壮观雄浑的壶口瀑布,今天我们将跟随阿来的脚步去到宁静别致的世外桃源丽江。
(完整word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
给加点字注音
砚(yàn)蘸(zhàn) 轻盈(yíng) 喧哗(huá)驿道(yì)矗立(chù)映照(yìng)闸口(zhá)苍劲(cāng) 犹豫(yù)翡翠(fěi cuì)眺望(tiào)擦拭(cā)硕大(shuò) 亭台楼阁(gé) 目眩神迷(xuàn) 五彩缤纷(bīn) 草甸(diàn)
不少旅行者以为丽江古城就是丽江,其实不然。除了古城,丽江地区面积远大于丽江古城,这里有很多值得游览的地方--比如神秘的“东方女儿国"泸沽湖,安静闲适的束河古镇,巍峨雄伟的玉龙雪山,山清水秀的拉市海和波澜壮阔的虎跳峡等地。
三、作者简介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主编过《科幻世界》。代表作有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2016年,作品《蘑菇圈》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4.文章的第8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过渡段。领起下文,同时与上文第4自然段相呼应,突出四方街的重要,是一滴水”这个字?
(1)作者是化身为一滴水游丽江的,这里介绍“水”这个字,自然合拍.
(2)从“水”这个字说明了当地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和文明,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五、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1.文章标题有什么含义?
“一滴水”实际上指作者自己。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
2.文章标题“一滴水经过丽江"中“经过丽江”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具体体现是,“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我经过……经过……经过……经过……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黄昏时,三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附答案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中生字新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运用的拟人表现手法,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
3.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向往之情和爱国情感【学习重点】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向往之情和爱国情感【学习难点】作者以“一滴水”的视野组织材料,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旅游资源丰富,有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老君山、束河古镇等知名旅游景点。
今天,让作家阿来的游记《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带我们去游历丽江,感受丽江。
二、自主学习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砚.池(yàn) 蘸.(zhàn) 驿.道(yì) 矗.立(chù) 闸.口(zhá) 眺.望(tiào)擦拭.(shì) 流淌.(tǎng) 草甸.(diàn) 徘徊(pái huái) 斑斓.(lán)..(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掌故:原指旧制、旧例。
后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逸事。
苍劲:老练刚劲。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2.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
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等。
3.背景链接。
作者在自己的微博写道: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
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
不意,当地政府知道我到了丽江,邀我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课文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课文新课呈现结束后,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课文பைடு நூலகம்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舒适的座位和讨论桌,以及实验操作台,以便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
5. 网络资源:确保教室有稳定的网络连接,以便使用在线教学资源和进行远程互动。
6.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演示和播放教学资源。
7. 学习平台:如果使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正常登录和使用平台,平台上有相关的教学资源和互动功能。
教学总结:
改进措施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 调整课堂导入方式,更多地运用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把握课堂节奏,注重课堂时间的分配,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讨论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3. 在互动探究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支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展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文化意识: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百姓生活,增强对家乡的认识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 审美情趣:通过欣赏课文中对丽江的描绘和描写,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丽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和文化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2)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课题一滴水经过丽江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水”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1。
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
掌握文中“水"的行踪,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略有改动.作者曾经说:“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
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本文是作者应当地政府之约,为中小学生写的一篇有关丽江风光的散文.读准字音驿.道(yì) 草甸.(diàn)矗.立(chù)闸.口(zhá)徘徊..(pái huái)翡.翠(fěi)掺.入(ch ān) 砚.池(yàn)蘸.到(zhàn)渠.水(qú) 擦拭..(cāshì)硕.大(shuò)咕咚..(gūdōng) 老柏.树(bǎi)辨清字形理解词语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驿道:我国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
矗立:高耸地立着。
闸口:闸门处的水流通道。
苍劲:(树木)苍老挺拔;(书法、绘画)老练而雄健有力。
翡翠:一种玉石,一般是绿色、蓝绿色或白色中带绿色斑纹,也有红色、紫色或无色的,有玻璃光泽,可做装饰品。
硕大:高大,肥大,巨大.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丽江吗?丽江,许许多多的人梦想的旅游胜地,在那里,最著名的就是丽江古城,古城以江南水乡般的美景,别具风貌的布局及建筑风格特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等,说了这么多,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20《一滴水经过丽江》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学案学习目标1.仔细阅读课文,理清“一滴水”的游踪,从而理清文章思路。
2.反复阅读课文,体会文章运用第一人称的妙处。
3.欣赏文中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情感。
学习重难点1.理清“一滴水”的游踪,理清文章的行文结构。
2.依据“一滴水”的游踪,欣赏丽江的美丽风景。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丽江古城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地处云贵高原,面积为7.279平方公里。
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若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等景点。
丽江古城有着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占卜文化、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别具一格。
丽江古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作者简介阿来,藏族,中国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等。
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二)写作背景2012年,阿来到甘肃武威做关于藏文化圈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工作,武威之行结束后他又到了丽江。
丽江市人民政府听说作家阿来到了当地,就邀请他写一篇关于丽江的、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文章。
《一滴水经过丽江》就是应丽江当地政府此次邀请所作。
三、导读理解1.第1段有什么作用?明确:开门见山,点出“我是一片雪”。
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角度,运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一滴水的前生,点明所在的位置——玉龙雪山顶上,达到从峰顶俯瞰的效果。
同时,富有童真童趣,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2.文中第3段写明朝时期四方街的建造和徐霞客的到来有何作用?明确:写四方街的建造年代以及徐霞客的到来,体现了丽江古城的美丽,古城历史悠久,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3.阅读第3段,一滴水在去丽江坝的路上都看见了些什么?明确: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
开满鲜花的树,叫作杜鹃,叫作山茶。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新人教版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课文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课文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课文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新人教版
单元主题:走进大自然,感受生命的美好
7.学生能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8.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9.学生能够通过课后作业和自主学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10.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④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课文强调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团队协.《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寓意和主题
-生命的可贵
-自然的伟大
-走进大自然,感受生命的美好
2.课文的描写方法
-比喻
-拟人
-生动形象
3.丽江的历史文化背景
-丽江古城
-纳西族文化
-悠久历史
4.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2)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通过绘画或写作表达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2024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新人教版
- “丽江,这个古老的城市,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 “纳西族的歌舞,是这片土地上最美的风景。”
4.板书设计:
-一滴水经过丽江
- -内容结构分析
- -修辞手法
- -自然风光
- -历史文化
- -民族风情
反思改进措施
1.教学特色创新:
-创新引入:在导入环节,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示丽江风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直观的感受。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文化意识及思维品质。《一滴水经过丽江》通过提升学生对散文文本的深入理解,实现以下目标:
1.文学鉴赏:学生能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感受散文的韵味,识别并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等,提升文学鉴赏水平。
2.文化意识: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增强对丽江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认识,激发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课文内容。
-提问与讨论:对于不懂的问题,勇敢提问并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析文本的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及时反馈作业:改进作业批改和反馈机制,确保学生能够及时得到作业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新人教版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
2.品味优美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3.体会并感受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之情。
【情境导入】同学们,丽江地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域,地形地貌复杂、民族多、历史久、旅游资源丰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滴水经过丽江》,一起观赏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掌握重点词语。
3.丽江古城为什么名扬天下?明确:1.字音字形轻盈.(yínɡ)喧.哗(xuān)驿.道(yì)铺.展(pū)草甸.(diàn)砚.池(yàn)蘸.水(zhàn)模.样(mú)蜿蜒.(yán)矗.立(chù)映.照(yìnɡ)闸.口(zhá)柏.树(bǎi)徘徊.(huái)目眩.(xuàn)翡.翠(fěi)眺.望(tiào)硕.大(shuò)2.掌握词语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声音、节奏)轻松。
草甸:长满野草的低湿地。
喧哗:形容声音大而杂乱;喧嚷。
蜿蜒:指(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眺望:指从高处往远处看。
亭台楼阁:泛指建造在园林庭院中供游憩欣赏的建筑。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五彩斑斓: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
3.一方面,丽江古城历史悠久,重峦叠嶂,风景秀美,景色宜人。
另一方面,名人墨客的欣赏并使之发扬光大。
二、精读课文——探究内容精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小组合作探究。
1.文章以第一人称“我”叙写,有何好处?2.文中大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有何意义?3.为什么“小水滴”一睡就是好几百年?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4.“小水滴”在城中经历了什么?5.文章中说“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结合上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答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梳理游踪,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写法。
2.品味优美语言,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感受丽江的美。
3.领略古城魅力,培养自己发现美、热爱祖国风光和民族文化的情感。
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默读课文,标画出疑难字词,并查字典解决。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矗.立()目眩.()开闸.()徘徊.()翡.翠()砚.池()蘸.()擦拭.()喧.哗()苍劲..()眺.望()喧.腾()硕.大()映.照()奔.流()亭台楼阁.()目眩.神迷()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1)矗立:(2)徘徊:(3)眺望:(4)喧哗:(5)苍劲:(6)映照:(7)硕大:(8)亭台楼阁:(9)五彩斑斓:(10)目眩神迷: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1.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1982年,他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空山》,长篇地理散文《》,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
他主编的《科幻世界》,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
2015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16年,他的作品《》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2.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
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
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的一个纪念。
三、认识“水滴”,理清行文线索1.朗读课文,在课本上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2.这篇文章作为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3.作者又赋予“一滴水经过丽江”怎样特殊的含义?四、跟随“水滴”,探寻丽江之美1.“一滴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幻的生命旅程呢?2.丽江的美,美在哪里?五、品读美句,体会独特视角1.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1)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1。
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2。
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3.品味作品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1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20课预习卡。
一、导入新课,归纳要求这里有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有惊心动魄的虎跳峡,有历史悠久的古城.对,这里就是丽江。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去感受丽江的魅力。
(板书文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简介”栏目)2。
扫清字词障碍(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3。
理清行文线索结合课后“阅读提示”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出表示时间推移或地点转换的词句,理清文章的行文线索.预设时间推移:有一天—又过去了好几百年—太阳出来了—黄昏时—黎明时分线索:从古到今,从白天到夜晚到次日黎明的时间顺序。
地点转换:玉龙雪山—丽江坝—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金沙江—大海线索:由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和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
4.概括见闻感受作者按照时空顺序,讲述了水滴经过丽江的历程。
一路上,水滴有哪些见闻感受?景物有什么特点?结合课后“阅读提示”和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预设见闻:玉龙雪山:山顶的雪花、冰川,山下的美景(优美的自然风光、特殊的地理环境).丽江坝:美丽的山林风光,明代四方街的建成史和成名史(优美的风光、悠久的历史)。
落水洞:很深的黑暗,曲折的水道,安静的深潭。
黑龙潭:现在游人丛集、名声远播的盛景,远望晶莹夺目的玉龙雪山(优美的自然风光)。
四方街:乘水车一览古城全貌(古城与自然融为一体)。
店铺里的手工艺、音乐、东巴文字的字画(深厚的传统文化)。
民居建筑的形制,种植花卉的传统,主人与游客之间的谈话(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丽江人悠闲安然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丽江古城美丽的夜色和夜色中人的活动、心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丽江城外果园、田地的夜景(通透、静美的田园风光)。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一滴水从雪山流经丽江古城,最终融入大海的过程,展现了丽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通过对一滴水的描写,引导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丽江的独特魅力。
同时,课文还涉及到了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等主题,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这篇课文中的一些地理知识和环境问题可能还需进一步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他们感受文字的美妙,同时拓展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关键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丽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珍惜资源。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中的地理知识和环境问题。
2.突破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中描述的景象,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环保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环保主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作业: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丽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丽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随后,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设计五篇
精品实用文档Boutique Practical Document《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设计五篇《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设计五篇《一滴水经过丽江》是阿去创作的短文,文中根据描绘一滴水的旅游,叙述云南丽江的风韵。
下边便是我梳理的《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设计,期待大伙儿喜爱。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设计1一、教材分析《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是创作者理应地政府部门之约,为青少年写的一篇相关云南丽江的短文,基础教育教材八年级下五模块新选的一篇游记散文,它是一篇别具一格游记攻略,与一般游记攻略著作以人的游踪为案件线索不一样,创作者变为一滴水,以水的游踪为案件线索,进行对古都云南丽江自然美景,风土民情开展勾勒,文笔流畅,视觉效果与众不同。
主要表现创作者对云南丽江的钟爱和赞扬二、课程目标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1.学习培训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址变换分配构造的艺术手法2.感受创作者以一滴水的角度去游玩云南丽江的新奇设计构思。
感情、心态与价值观念塑造爱国爱党风景,爱国爱党璀璨文化艺术,为把中华民族基本建设得更幸福而认真学习。
关键:学习培训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址变换分配构造的艺术手法难题:会创作者变为一滴水历经云南丽江,详细介绍云南丽江的新奇设计构思和与众不同角度掌握景物描写的特性全过程与方式:情境教学法,让学员充分发挥想像,倘若自身是一滴水,历经什么地方,见到什么景色诵读教学方式,学习培训短文离不了诵读,在不断诵读中正确引导感受大自然凝炼的语言特点拼音拼读赏析法,研读原文中的写景句子,对其开展赏析,追随创作者以一滴水的真实身份去游玩云南丽江,领略到云南丽江古城的风采。
三、课堂教学提前准备多媒体系统、PPT教学课件、学员预习四、教学环节及方式(一)导进新课——跟随照片游云南丽江 (PPT展现)1.导进语学生们,大家喜爱度假旅游吗? 学员:喜爱。
教师也喜爱度假旅游,今日授课以前呢,教师想邀约大伙儿跟随照片先来一段小小度假旅游。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五单元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感知文意,把握游记的特点。
2.仔细阅读,学习以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来展现景物的写法。
3.深入了解课文,感受景物描写中饱含的情感。
【学习重点】分析课文新颖的构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难点】品味作品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自主预习】基础知识了解作者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
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丰盈》。
写作背景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
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
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
也是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作者阿来,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
著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文体知识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先游后记,亲见真闻。
以叙述、描写见长,以叙述和描写为其基本表达方式;一定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考认识,不能纯粹是客观纪实的,否则就是历史资料,而不是散文作品。
1、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驿.( ) 道矗.( ) 立闸.( ) 口翡.( ) 翠砚.( ) 蘸.( ) 目眩.( ) 神迷(2)解释下面词语。
漫溢:苍劲:眺望:硕大:依止:轻盈:目眩神迷:五彩斑斓:赏析文章2、默读全文,在文中标划出一滴水经过的地点,把握“一滴水”的游踪。
3、按照“一滴水”的游踪,把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4、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5、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6、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描写丽江的自然风光,极富层次感,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邂逅·丽江·水韵—《一滴水经过丽江》情境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滴水经过丽江》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此单元为游记单元,编排四篇风格不同、写法各异的游记,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游记这一文体。
与前三篇游记相比,《一滴水经过丽江》颇显独特,它以一滴水从融化成形到汇入大江的过程串联起丽江的景物与建筑、人文与地理、历史与现实,感情饱满含蓄,耐人寻味。
诗人出身的阿来所使用的语言抒情性、节奏性都很强,形象而有厚度,富有哲理。
【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通过前面三篇文章的学习,对游记题材并不陌生,且生长在姑苏古城这样一个旅游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在与同学或家人的出游中,也参与过旅行攻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制作旅游攻略的基础。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创设为丽江游客重现“水滴之旅”旅行攻略的情境,梳理一滴水的游历路线,明确课文游踪顺序。
(重点)2.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言重点描绘能体现丽江自然景观、民俗风情、悠久历史、和谐氛围之美的四幅画面,并通过反复品味文章,领会课文诗意的语言和独特的写作视角。
(难点)3.通过旅行攻略的制定,感受丽江的美丽风光。
尝试仿照丽江旅行攻略的形式,为本地天平山名胜区设计旅行攻略。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激趣设疑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旅游热点城市丽江迎来了新的旅游热潮(出示丽江市人民政府旅游资讯页面)丽江“五一”假期文旅业强势复苏景区、演艺企业游客接待量和游团数增势迅猛,丽江古城景区接待游客84万多人次,同比增长228.6%;玉龙雪山景区接待游客近13万人次,同比增长881.67%。
相信大家一定被以上数字深深震撼到。
其实丽江旅游的爆火由来已久。
早在2012年,阿来就三次来到丽江,写下的《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文章带来了巨大的“名人效应”,各地旅行者纷纷前来打卡。
丽江旅游局正在征寻名为“重现水滴之旅”的旅行收略,今天我们来完成这个任务,包括四个内容:手绘地图、热门推荐、语音导览、形象宣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梳理游踪,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写法。
2.品味优美语言,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感受丽江的美。
3.领略古城魅力,培养自己发现美、热爱祖国风光和民族文化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默读课文,标画出疑难字词,并查字典解决。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矗.立( ) 目眩.( ) 开闸.( )
徘徊.( ) 翡.翠( ) 砚.池( )
蘸.( ) 擦拭.( ) 喧.哗( )
苍劲
..( ) 眺.望( ) 喧.腾( )
硕.大( ) 映.照( ) 奔.流( )
亭台楼阁.( ) 目眩.神迷( )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矗立:
(2)徘徊:
(3)眺望:
(4)喧哗:
(5)苍劲:
(6)映照:
(7)硕大:
(8)亭台楼阁:
(9)五彩斑斓:
(10)目眩神迷:
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1982年,他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
《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空山》,长篇地理散文《》,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
他主编的《科幻世界》,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
2015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16年,他的作品《》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2.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
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
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的一个纪念。
三、认识“水滴”,理清行文线索
1.朗读课文,在课本上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2.这篇文章作为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3.作者又赋予“一滴水经过丽江”怎样特殊的含义?
四、跟随“水滴”,探寻丽江之美
1.“一滴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幻的生命旅程呢?
2.丽江的美,美在哪里?
五、品读美句,体会独特视角
1.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2)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2.文章采用第一人称,从一滴水的角度,从不同视角去描述丽江,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从文中描绘的美景中,能够体会作者饱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六、拓展延伸,学习游记写法
在文中,作者是以一滴水的身份,介绍了自己游览丽江的全过程。
我们是不是可以仿照这种写法,以其他的身份介绍自己曾游览的某个地方。
参考答案
一、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chùxuàn zháhuái fěi yàn zhàn shìxuān cāngjìng tiào xuān shuòyìng bēn géxuàn
2.(1)矗立:高耸直立。
(2)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3)眺望:从高处远望。
(4)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5)苍劲:指老练刚劲。
(6)映照:光线照射。
(7)硕大:非常大、特别大。
硕,大。
(8)亭台楼阁: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9)五彩斑斓:指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
(10)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家茅盾尘埃落定大地的阶梯蘑菇圈
2. 邀阿来写一篇关于丽江的文字丽江之行
三、认识“水滴”,理清行文线索
1.这篇课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
“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果园和田地,最后奔流到金沙江。
2.“一滴水”的游踪。
3.本文中“一滴水”实际上指作者自己。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
文中写“一滴水”的游踪,实际上是交代作者的行踪,可见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按作者的游踪顺序来安排的。
四、跟随“水滴”,探寻丽江之美
1.历史文化名城丽江之所以充满魅力,是因为丽江的美。
“一滴水”的“跃入江流,奔向大海”的夙愿决定了他会有这么奇幻的生命旅程。
他憧憬和向往美好,执着追求,对未知充满好奇和热情,积极快乐……
2.这篇散文所描绘的风景——“丽江古城”作为画面的中心,再以玉龙雪山为背景,以玉河街道为线索,以四方街小广场为梯形,构成丽江古城风景画,并用水的流动为画面增加动态感。
整个画面有层次感,从高到低,由远到近,景致分明。
(风景美)
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古镇,城里的街道、宫殿、水车、小桥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建筑美)
文中所写的民众活动,前文少后文多,赶路、建设、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闲聊、畅游、聚集、唱歌构成了丽江民俗画。
(风俗美)
五、品读美句,体会独特视角
1.(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亮比作“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2)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是丽江古城抚平了并净化了人们喧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采用第一人称,从一滴水的角度,从不同视角去描述丽江,更加亲切、自然,像从玉龙雪山上飘下来的风,里面还夹着冰冷却动人的温柔,有感同身受、如临其境的意味。
丽江水多,水美,选取“一滴水”游览丽江,富有地方特色;可以多角度展开描写;如童话般奇幻,充满童趣。
3.热爱丽江、热爱美、更热爱给予美的大自然。
对美好的憧憬和向往。
六、拓展延伸,学习游记写法
答案示例1:我到过北方的大草原,我想化作一匹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
答案示例2:我曾到过祖国的南海,我想化为一条鱼,畅游在碧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