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第一次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目的和一般条件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看,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列宁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的、社会的基础和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社会化生产的阶段。产业革命迅速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同时,也导致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的基本矛盾的激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的、社会的条件和基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及需要,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阶级利益根本对立的两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矛盾的激化导致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工人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标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体系,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事实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具有崇高的理论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主义)。
3.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科学思想。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和社会主义的新实践,站在时代的新高度、用与时俱进的精神重新审视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有必要将马恩晚年提出的可能在“落后国家先革命成功再建设社会主义”以及“以和平方式进入社会主义”的思想概括为“两个可能”,深化认识,并将其作为“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的必要补充,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构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完整思想体系。“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这是毫无置疑的。“两个必然”也叫“两个不可避免”,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年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结论。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为纠正原来过于乐观的估计,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重要思想,他指出: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1-2]这个重要思想,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和艰巨的历史过程,是对关于资本主义灭亡进程认识问题上的一个重要论述。然而,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完全停留在以上两个重要结论上,而是在晚年,进一步把研究视野从西方扩大到东方,从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扩大到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失败教训,从而产生了“两个可能”的思想,为后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线索。马克思恩格斯在对19世纪中期西欧资本主义状况做出考察分析之后,得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英、法、德、美等发达国家同时开始并取得胜利的论断。尽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这一设想并未得以实现,“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历史的进程所阐述的一系列思想,无论是从逻辑思维的角度,还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的揭示,都无疑是科学的。”马克思
恩格斯在预测欧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和特点的同时,把研究视野扩展到东方国家。他们认为,像俄国这样的东方落后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即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完备阶段,直接走向社会主义。“可能跨越论”补充和完善了先前提出的发达国家“同时发生论”的思想,在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又经过列宁的总结、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形成了“一国首先胜利论”,为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再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崭新的道路。马克思恩格斯的“可能跨越论”是针对19世纪70—80年代俄国情况得出的,当时俄国在资本主义开创民族历史转向世界历史的现实环境下,面临着农村公社能否依据独特的国情走一条独特的社会发展之路的现实。马克思指出,俄国为了采用机器、轮船、铁路等等,难道一定要像西方那样,先经过一段很长的机器工业的孕育期吗?“就使俄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用到公社中来。”马克思这一思想为现在的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理论奠定了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可能跨越论”的同时,强调了三个前提条件:一是必须以俄国农村公社的存在和发展为基础;二是俄国革命必须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互相补充,必须有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引发、推动和积极支持;三是必须以吸取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作为跨越的前提,如果没有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即使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权,也不能直接建立起成熟的社会主义,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和若干历史发展阶段,才能逐步建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列宁在继承“可能跨越论”和总结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一国首先胜利论”。他指出,在社会主义革命条件来临之际,俄国可把历史顺序颠倒一下,即不应像西欧国家那样,先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而后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社会主义。而是要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然后利用这个优势,大力发展生产力,在这个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列宁的这个思想丰富和完善了“可能跨越论”。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夺取政权已经在俄国、中国等国家变成了现实,从这个含义上说,第一个可能已经实现了一半。但夺取政权以后,能否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这是第一个可能的另一半,而且是更重要的一半,特别是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剧变后,又面临着新的考验。正当各种怀疑社会主义的论调甚嚣尘上的时候,中国却在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用伟大的实践回答着历史性的课题。
4.首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全面准确地把握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辩证统一的。坚持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坚持的灵魂。不坚持,就没有行动的指南,而必然导致迷失方向,更谈不上发展;不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会僵化,失去生命力。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边坚持边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因此,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