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雷雨
小学语文_ 雷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雷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雷雨》是部编本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教材分析】《雷雨》是部编本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它所在的单元主题是走进大自然。
《雷雨》就是一篇描写自然现象的文章。
课文按雷雨前、中、后的顺序,用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教学目标】1、认识“压、蝉”等五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扑”等词运用的好处。
73、能说出下雨时的情景,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扑”等词运用的好处。
【教学难点】能说出下雨时的情景,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的兴趣。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低年级段的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本课的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有情趣地诵读、想象中感悟、积累、运用语言,读说结合激发情感,培养学生灵性。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引出课题1、同学们,你看过天气预报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标识,看看谁认识。
课件出示“雷雨”标识。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常见的一种雨。
齐读课题。
2、学写“雷”这两个字中可蕴含着不少奥秘呢,这是我们的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出示“雷雨”的汉字起源图。
观察“雷雨”字形演变。
当这两个字作为好朋友在一起时。
有没有很像。
“雨”变成“雨字头”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观察字形,教师范写,学生练写,评价反馈。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理清脉络。
1、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注意读课文的要求,划出段落。
2、请看这幅根据课文内容画的插图。
高中语文_《雷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雷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鉴赏戏剧中的场景在形象和情节方面的作用2.品味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重点:鉴赏场景在形象和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难点:品读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形象【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语: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
”《雷雨》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语言内涵丰富,主题多元深刻,构思非常巧妙。
无论从从哪一方面解读,都会让我们惊叹它的美丽。
今天我们主要从场景和语言的角度加以鉴赏。
(写板书)(先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齐读:)(打开幻灯2,展示学习目标)一、整体感知戏剧主要靠矛盾冲突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的性格。
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戏剧。
本篇节选部分主要展现了几组矛盾?分别是谁与谁的冲突?(板书矛盾)如果从人物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矛盾,那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就是情人之间的矛盾,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就是父子矛盾。
根据矛盾的性质我们会把文本很自然的分为两部分。
(打开幻灯片3,展示第一个教学板块)二、鉴赏戏剧中的场景在形象和情节方面的作用(一)周朴园的房间1.如果你是一位作家,让你写一个邂逅三十年未见的恋人的戏,你会把他们相见的地点安排在哪?如果是写一位父亲会见多年未见的儿子的戏呢?请说明理由。
(你选择的地点很温馨)我们看作家曹禺把他们的见面安排在哪里?(板书:卧室,客厅)2.他把周朴园和鲁侍萍安排在卧室,(打开幻灯4,展示周朴园的卧室)这个房间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展示幻灯4上的第一个问题)家具还是以前的旧家具,摆放着一张侍萍的旧照片,房间还保留着侍萍因为生周萍而关窗的习惯,这个房间不准下人进来。
(展示幻灯4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鲁侍萍走进这个房间一点都不感到陌生,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这个举动说明这个卧室和三十年前梅侍萍的卧室一模一样。
(展示幻灯4的概括语句。
)3.周朴园为什么要布置一个这样的房间呢?(怀念鲁侍萍)教师引导:说明这个场景就有展示人物心理的作用。
高中语文_雷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雷雨》教学设计班级:____ _ 姓名:_________ 座号:排号1.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及作者。
2.体会作品中起伏跌宕的戏剧波澜和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
【学习重点】品读个性化语言,把握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的性格特征。
【学习难点】体会周、鲁会面时两人复杂的心理活动【课前预习】1. 戏剧常识戏剧是一种借助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性的舞台艺术。
在戏剧文学中,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主要的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它包括对白、独白、旁白,是人物动作心理的外现。
中国戏剧,古代与现代有很大不同,古代戏剧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称为戏曲,由五四时期发展起来的中国现代和当代戏剧,其主体是话剧。
2、戏剧的分类戏剧的种类很多,分类标准不同,分法也各有不同:按戏剧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
按艺术形式的不同,可分成话剧、歌剧、舞剧等;按剧情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3.曹禺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
生于1910年,卒于1996年。
中国现当代剧作家。
祖籍湖北潜江市,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
1922年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
1925年开始演戏。
《雷雨》是其处女作。
两年后的 1935年夏,又有都市生活剧《日出》发表,奠定了其在中国话剧史的地位。
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笔触,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
作品享誉海内外。
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
【自主研习】1、读课文,划分层次(选文可以划分几场)2.本场戏有那几对矛盾冲突?出场人物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矛盾?【合作质疑】1.剧作题名为“雷雨”,第二幕的幕前提示里说:“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雷雨》教案设计
《雷雨》教案设计•相关推荐《雷雨》教案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雷雨》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雷雨》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识记戏剧的基本文学常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简介。
能力目标1、体会时间、场景、人物和矛盾冲突的集中,是剧本的基本特征。
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3、认识资产阶级伪善、冷酷、凶狠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德育目标通过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剧情。
2、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教学难点1、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腐朽性。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戏剧的有关知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介绍。
3、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曾有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大学学生,他给沉闷的中国剧坛带来了强烈的震动,,他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那部戏剧就是他的处女作《雷雨》。
曹禺开始酝酿《雷雨》只有19岁,23岁时也就是1933年完成,一年后,当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在巴金的热忱帮助下,这部剧本终于在1934年《文学季刊》第三期上发表了,从1935年4月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拍成电影,茅盾形容为"当年海上惊雷雨"。
可见《雷雨》的影响有多大。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雷雨》。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介绍曹禺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
《雷雨》教案(精选5篇)
《雷雨》教案(精选5篇)《雷雨》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 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象变化特征;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品质。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导语: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雷雨神奇莫测,十分有趣。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好吗?2、欣赏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
3、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朗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1、再现雷雨前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前的景象是怎么样的?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①“满天”是什么意思?②“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③指导朗读这一句。
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垂”。
(用多媒体帮助理解)找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动词。
指导朗读这一句。
句子对比: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闪电很亮,雷声很响。
①对比。
“越来越”的意思是一次比一次强。
②指导朗读这一句。
③用“越……越……”说一句话。
2、再现雷雨时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①师根据生的回答小结:雨急而猛;景物不清;时间不长。
②“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请找出这一句的象声词。
指导朗读:“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
③句子对比:渐渐地,渐渐的。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A、对比。
B、指导朗读:“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
C、用“渐渐地”说一句话。
3、再现雷雨后的情境。
①请学生说说雷雨后的景象是怎么样的?②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模板优秀5篇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模板优秀5篇《雷雨》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这堂课我运用的是小学二年级(苏少版)的教材,主要内容是——《夏天的雷雨》。
《夏天的雷雨》这首歌曲为一段体,有四个乐句组成。
每句的前半部分结构规整,三处采用了切分节奏型,其中第一、三句完全相同,第四句作为全曲的结束句略有不同,增强了结束感。
在这节课中我想通过唱、听、动感受歌曲的情趣、风格,并掌握节奏。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欣赏及歌曲的学唱,使学生感受和了解《夏天的雷雨》这种体裁的主要特点。
2、在游戏中能够对音乐性的指令作出反应,随之变换动作或继续游戏进程。
3、能够区分不同音乐所表达的不同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这堂课的重点就是切分节奏的教唱,难点是如何在音乐游戏中贯穿这个节奏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分析导入新课。
通过听赏《吉祥三宝》和《刘三姐》中《心想唱歌就唱歌》的片段向学生提出问题: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总结出都是有问有答的歌曲。
老师这里有一首奇怪的歌,少了哪些部分呢?分析歌曲。
新课学习:1、节奏游戏:教师按节奏范读谜面歌词,让学生用同样的节奏答出谜底,以接龙游戏的形式轻松地解决切分节奏并找出答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环节。
老师再用声释教学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模仿出夏日雷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歌曲: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老师有感情的范唱一遍,然后放录音,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用手轻轻地拍,感受歌曲的节奏、旋)白话文○(律。
接着老师用琴声带领学生用“La”音模唱旋律,找出歌曲中相同旋律的两乐句。
引导学生用形体动作表现出对内容的理解,并进行总结,找出其特点。
然后为歌曲取名字。
在此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唱歌:齐唱、分组唱、分男女生唱、个别演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演唱才能。
3、成立简易乐队。
在唱好了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用一些简易乐器为歌曲伴奏,利用铃鼓、磁铃为歌曲伴奏。
老师用铃鼓示范,磁铃主要用在打击长音处。
雷雨教材分析
《雷雨》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简析:《雷雨》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第五组的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前后景色的优美小文。
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为主题,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找乐趣、发现秘密。
课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
雨前“黑沉沉的乌云”那凝重的美;雨中大雨倾盆,涤荡万物的美;雨后彩虹高挂,清新隽永的美,无疑是大自然所给予孩子们的伟大的恩赐。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用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中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恰当地利用电教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本课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识字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这种基本工具及早掌握,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套教材经过认真解读,教材中识字的安排,基本上都是随文识字。
于是我认真地和编者对话,认为在教学中进行随文识字,这套教材的功能性就能发挥的更好。
低年级学段要求“学会”的字,要做到:①读准字音;②认清字形;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④正确书写。
通过这些字的教学,达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要求“会认"的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写,不默写,不考试。
教学时,可结合课文的原词读一读,可列举含有这个字的常用词语帮助认识,还可以用卡片或做游戏等方法帮助学生认读。
通过识字与写字的实践,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本课的教学内容和识字教学都比较有代表性,能够很好地落实新课标在本单元的一些具体的教学要求,课文从内容到汉字的学习理解,都是很好的教学载体。
雷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doc
雷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雷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雷雨教学设计最大的书教材分析雷雨教案篇一:《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1、要求学生分角2、展示学习色朗读。
2、给学目标。
生展示目标并提1、熟悉戏剧故事情节。
1、学生分角色朗2、让学生了解和记住学读,体会角色情习目标,学完课文后自感及矛盾冲突。
己对照是否达到目标。
3、学生诵读出要求。
3、在学体会,然后生学习小组中巡2、在小组学习讨3、活跃思维,做中学,论中发言,和同学学中做,学做合一。
分组学习讨回,解答学生疑论相关的知难问题。
4、解答识点。
学生在学习中遇一起(转载于: 范文网:雷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探究学习。
4、锻炼学生提出问题、3、一起讨论、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答同学在学习讨4、老师和学到的问题,补充生一起解答相关的知识。
同学在学习6、监督检查指讨论中遇到导。
的问题。
5、做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两对矛盾冲突1.周仆园和侍萍的矛盾冲突(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矛盾焦点2.周仆园和鲁大海的矛盾冲突(罢工与反罢工,阶级斗争)——本质冲突4、完成老师布置5、总结提高的过程。
的练习。
6、巩固所学知识,检测解决问题的能力。
力,养成合作互助的习论中遇到的问题。
惯。
篇二:雷雨教学设计《雷雨》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篇课文分别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通过学习让学生更热爱大自然。
教学目标: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用“_____越来越______”,“渐渐地”说句子。
2.看图与课文有机结合、对比阅读的方法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重点: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难点:联系生活感知,默读边读边想象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一、以声激趣,图片引入,揭示课题1、播放声音,学生猜是什么声音(雷声),听声音后有什么想法?(要下雨了)2、对于下雨你想和大家说说你知道的吗?(大家交流)3、出示三幅图片(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学生观察、讨论、排顺序。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1 [教材分析^p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快。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
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
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的才能。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低年级段的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本课的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有情趣地诵读、想象中感悟、积累、运用语言,读说结合,激发情感,培养学生灵性。
[学习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在自主诵读、创情想象中感受课文的意境。
3、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观察才能和说话才能。
4、在体会文章意境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难点]1、让学生在创情想象中感受课文的意境。
2、能感受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变化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板书:雨〕你见过什么样的雨?2、学生自由答复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雨的样子,老师相机总结学生的答复。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夏季里雷雨的壮丽风光。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播放影像,情境体验1、播放雷雨前、中、后的影像,让孩子们认真观看。
〔师认真观察孩子们在观看时的表情〕2、总结孩子们刚刚看影像时的感受,让学生说说刚刚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3、师根据孩子叙说,相机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同桌互读互评。
〔媒体出示评价标准:能认真读书,得;能认真读书,读得准确,得;能认真读书,读得准确流利得。
《雷雨》教案模板5篇
《雷雨》教案模板5篇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雷雨》。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剧本《雷雨》,了解其背景、情节、人物关系和戏剧特点,掌握剧本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剧本《雷雨》的背景、情节、人物关系和戏剧特点,掌握剧本的基本知识。
2. 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3. 领悟剧本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剧本《雷雨》的情节、人物关系和戏剧特点。
难点: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材《雷雨》、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雷雨》的片段,引起学生对剧本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戏剧的特点。
2. 简介剧本背景:介绍《雷雨》的作者、创作年代和剧本的背景。
3. 分析情节:引导学生阅读剧本,概括情节,分析剧本的情节发展和冲突。
5. 领悟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中领悟剧本的主题思想。
6. 实践练习:让学生选取剧本中的一段台词,进行分析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剧本《雷雨》2. 背景、情节、人物关系3. 戏剧特点4. 人物形象分析5. 主题思想领悟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剧本《雷雨》的情节梗概。
2. 分析剧本中你认为最有趣的人物形象,并说明原因。
3. 请结合剧本内容,谈谈你对剧本主题思想的领悟。
答案:1. 《雷雨》情节梗概:本剧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南方某城市一个家庭的悲剧故事。
家族中存在着复杂的婚姻关系和家庭矛盾,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2. 分析人物形象:我认为最有趣的人物形象是周萍。
他是一个受到新思想影响的年轻人,但又在封建家庭的束缚中挣扎。
他对待妻子鲁妈的态度矛盾,既爱又恨,这种复杂的心理变化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3. 剧本主题思想:剧本通过展现家族的悲剧,揭示了封建家庭中的人性扭曲和道德沦丧,对封建社会的陋习进行了批判,呼唤社会的变革和人的解放。
《雷雨》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雷雨》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雷雨》是任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所在的单元主题是走进大自然。
《雷雨》就是一篇描写自然现象的文章。
课文按雷雨前、中、后的顺序,用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本文中要求认识的生字比较少,只有四个,学生自主掌握其音、形比较容易。
要求写的字有12个,规律性很强,其中有8个字是左右结构,三个是半包围结构,利于这些已掌握部分合体字书写方法的学生梳理写字规律,并进一步运用巩固。
课后题的“读读想想”板块第一次明确在教材中提出了默读课文的要求。
而在“读读抄抄”板块中,编者利用小伙伴的泡泡话,提出带点词用得好的说法,引导学生开始关注语言中用词的准确性。
二、学习目标1、运用已有经验自主识记4个生字。
借助课文图画,在运用中随文了解生词的意思,初步感受用词的准确。
2、正确、端正书写本课左右结构的字,梳理写这一类字的规律,并能自主运用在书写中。
3、在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运用文中的句式表达雷雨前中后景象的变化,初步感受这种自然现象的神奇多变。
三、教学准备学生学习本课需要按平时班级的习惯做好预习,能组成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需要制作本课的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收集雷雨中的声响资料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准备好电脑及展示台。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游戏(1)学一学师:请你跟我这样做。
(老师拍节奏,学生认真听,然后学一遍。
)生:我就跟你这样做。
(2)问一问老师问,学生认真听,然后边拍节奏边回答。
师:谁的尾巴弯?生:公鸡的尾巴弯师:谁的尾巴长?生:猴子的尾巴长师:谁的尾巴最好看?生: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师:青蛙青蛙怎么叫?生:呱呱呱师:小狗小狗怎么叫?生:汪汪汪师:小猫小猫怎么叫?生:喵喵喵师:小羊小羊怎么叫?生:咩咩咩师:刮风生:呼师:刮大风生:呼呼呼师:下雨生:滴答滴答(二)、导入新课大自然有很多动听美妙的声音,比如说风声、雷声、下雨声,平时我们要多关注生活,了解自然。
小学语文_《雷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雷雨_语文_小学一、设计思想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用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
恰当的利用电教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本课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二、教材分析《雷雨》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语言精炼、自然简朴,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
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
三、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积累了不少与课本有关的生活素材,生活中学生对雷雨并不陌生,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会认5个字,会写3个字:雷、迎、垂,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激发留心观察生活的兴趣。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并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垂、压、挂三个词意,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交流,教师范写、视频指导、学生仿写等多重方式,让学生掌握书写生字的方法,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通过读、感、想、再读的方式,去感受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气象的重要性,并有观察的兴趣。
2.在体会文章意境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小学语文_18 雷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18 雷雨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小学二年级学生2.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3.学生课前准备:利用百度搜索雷雨的相关知识、视频,加深对雷雨的认识。
【教学课题】《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这一篇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在火热的夏日,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雨后的景色更是令人舒畅。
本文用字精确、语言优美生动,是一篇极富表现力的文章。
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雷雨》内容分析:《雷雨》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文章。
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表达能力。
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了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1.学会“压,乱,垂,虹”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联系生活感悟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物是怎样变化的。
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准备】课前利用百度搜索《雷雨》相关的音频、视频,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雷雨。
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教学方法】1.信息收集法:课前让学生留心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课堂上就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2.情景教学法:利用百度搜索的音频、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再现雷雨的情境,加深学生对雷雨前中后景色的感悟,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感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出示雷雨视频。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雷雨视频)。
师: (视频放完)谁来说说,从刚才的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看到了下雨、闪电,听到了:雷声。
小学语文_16《雷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8个字,会写“雷雨、乌云”等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重点词的准确。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联系生活实际,谈对雨的感受。
2、诗歌导入课题。
出示:乌云密布天气闷,天空一片阴沉沉,闪电婆婆把腰伸,雷声响起一阵阵。
板书课题:16雷雨一、初读课文,教学字词出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标注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分组教学字词。
出示第一组词语:黑沉沉乱摆渐渐窗户清新迎面扑来注意“户”要读轻声。
出示第二组词语:蜘蛛彩虹蝉注意虫字旁的字大都和“昆虫”有关。
出示第三组词语:压下来垂下来借助图片理解词语,带到句子中加深理解。
出示:图片,句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出示:图片,句子。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指导教学准确使用动词,拓展练习。
出示:又大又红的苹果从树上()下来。
火红的枫叶从空中()下来。
春节到了,家家户门前都()满了灯笼。
出示:万条()下绿丝绦。
千朵万朵()枝低。
指导书写“垂”字。
练写,同桌互评。
出示:垂字讲解师范写,生书空。
二、课文教学1、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写作顺序。
出示:读书要求: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雷雨?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描写的。
雷雨前是1、2、3段,雷雨中是4、5、6段,雷雨后是7、8、9段。
标注分段符。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2、教学“雷雨前”出示:读书要求:默读1-3自然段,找一找文中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变化?用笔圈画出来。
(1)找出雷雨前描写的景物和它们的变化。
(2)看图片,体会当时紧张、压抑、可怕的气氛,并通过读表现出来。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教学内容,选取《雷雨》作为精讲篇目。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四幕悲剧,讲述了周、鲁两家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悲剧命运。
本节课将重点分析第一幕和第四幕,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幕:周萍、周朴、鲁妈、四儿等人物出场,展现周家家庭矛盾。
2. 第四幕:周萍与四儿重逢,周朴得知真相,众人物命运走向悲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雷雨》的剧情,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体会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对戏剧的阅读与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性、家庭和社会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剧情发展,体会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戏剧中的人性、家庭和社会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雷雨》的话剧片段,引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第一幕,了解剧情。
3. 人物分析:分析周萍、周朴、鲁妈、四儿等人物形象,讨论他们在剧情中的作用。
4. 剧情分析:详细讲解第一幕和第四幕,引导学生关注戏剧中的冲突、高潮和结局。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人物分析的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第四幕中的冲突,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关系图:展现周、鲁两家的复杂关系。
2. 剧情发展脉络:梳理第一幕和第四幕的主要情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结合剧情,谈谈你对人性的理解。
答案示例:《雷雨》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复杂。
周萍忠诚善良,却因家庭压力走向堕落;周朴自私冷酷,对家人无情;鲁妈善良无私,为女儿付出一切;四儿美丽纯真,却陷入情感纠葛。
通过这些人物,曹禺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引发我们对人性的思考。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 (3)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一部经典作品,由曹禺创作于1934年。
该剧以上海滩的社会现实为背景,通过描绘雷家、雨家两个家族的故事,展示了利益冲突、情感纠葛、道德困境等现实问题。
全剧以雷娘为中心人物,深入探讨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命运和苦衷。
《雷雨》是高中语文课程的必读剧目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研究的重要范本。
通过学习该剧,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感受话剧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雷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
2.掌握该剧中的重要台词和表演技巧。
3.了解中国近代话剧的发展历程和曹禺的作品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人物形象分析和塑造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和演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追求和情感共鸣。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剧情发展;掌握重要台词和表演技巧。
教学难点:把握剧中人物复杂的情感线索;理解和解读曹禺的写作意图。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与热身将学生导入剧情的氛围,播放一段《雷雨》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感受剧中人物的情感冲突和社会背景。
4.2 语境理解通过教师讲解或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困境。
引导学生思考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并与现代社会进行对比。
4.3 人物形象分析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要人物进行分析。
要求学生从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言行举止等方面进行刻画,并找出自己认为最有代表性的一句台词。
4.4 台词表演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表演自己选择的台词,并解释台词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4.5 情感共鸣与批判思考通过学生台词表演的呈现,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剧中的社会问题和人性苦衷。
可以就女性命运、爱情与家庭、利益冲突等方面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教材分析
《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它所在的单元主题是走进大自然。
《雷雨》就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前后景色的优美小文。
雨前“黑沉沉的乌云”那凝重的美;雨中大雨倾盆,涤荡万物的美;雨后彩虹高挂,清新隽永的美。
这都无疑是大自然给予孩子们的伟大恩赐。
这堂课通过逼真的雷雨录音,真实的图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多处想象补白,深入的感受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色。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将雷雨前三个自然段设置目标为课文朗读检查,让学生展示读来感悟雨前的闷、风雨欲来的颤栗,进行较为略化的处理。
雷雨中作为想象补白的一个教师指导环节,引导孩子补白想象,这是“教”的先行处理。
雷雨后则是补白想象的“学”的运用。
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我认为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的难点是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